為什麼「謝邀」有很多變體,如謝腰、蟹妖等?有什麼依據嗎?

互聯網上很多類似的,比如神馬、有木有等。人們為什麼喜歡這樣?


我是來統計謝邀變種的。

有正統的「謝邀」、禮貌的「謝謝邀請」、變異的「蟹妖」、腸胃不好的「瀉藥」、還有「蟹腰」、「謝腰」、「瀉腰」等燒烤攤產品……

其實用得最多的還是前四個,後幾個基本沒啥人用,所以我就統計了最愛用前四種謝邀的人:

後面的數字是在答題開頭用了這種「謝邀」的回答數,當然數字不算準確,漏了許多低票答案,也漏了很多跑到結尾寫謝邀的答案,反正簡單參考一下大家用詞的興趣吧。至於說為什麼,那也不光是輸入法的問題,新詞輸入一遍就進詞庫了嘛,那麼長一大段都寫了也不差一個詞。主要是答著答著就逐漸形成固定風格了,比如有人一句一段,有人在答案頭尾加上「-」,有人分一二三四節,有人頻繁使用粗體,有人先挖坑再填,還有人的愛好是沒被邀也總要加上「不邀自答」……


讓你會心一笑,讓知乎充滿愛,讓世界變的有趣。


依據是各人輸入法和詞庫的不同。


賣萌


這就跟一個被關在監獄裡的人,天天被要求擦同樣的一塊玻璃,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在擦過成千上萬次玻璃之後,他難道沒有一點想變點花樣的想法?

人總是討厭單調的。


我的詞庫是瀉藥


這和"捉急""菇涼"之類的詞的產生一樣,這和寫作文時費勁腦子用生僻詞一樣,諧音為每一個很普通的詞提供了可以有那麼一點與眾不同的機會。還有就是建立一個封閉團體,讓別人感到他在圈內。


太嚴肅就不好玩了,雜誌慶祝還叫「大麥」呢。


其實他們都是故意的。


蟹妖神馬有木有,感覺自己萌萌噠(╯3╰)


芬達(奮答)

拉近和觀者、邀者(比如「知乎」)之間的距離

讓你、我變得不那麼陌生


都是全拼惹的禍


你不覺得寫蟹妖的時候,指間會流淌出一種淡淡的不羈與逼格么?

當然還有字面上的理解:

謝腰:感謝昨晚的大腰子,讓我女朋友安靜下來了,所以我能有時間靜下來答題。(╯3╰)


好玩。看心情。


即使「謝邀」有各種變體,我依然陷入了一種「失義」的疲勞,這是讀者的疲勞。而道謝,似乎也成為一種慣例,這是作者的疲勞。

如何解乏?我不知道。


請聽Phil Da Agony的Back Up,第一句就是「謝邀!」


瀉藥


首先肯定是有意為之。

直說謝邀第一有炫耀嫌疑第二過於嚴肅。

所以就出現了即想表現出自己是受邀請的又想緩和氣氛賣賣萌的。

單純「謝邀」者大多自信滿滿或為人嚴肅或不拘一格。


請不要忽視

Thanks for A2A


他們用的都不是五筆。。。


推薦閱讀:

大家如何看待「認真回答不過十,吐槽一句贊破百」的知乎現象?
知乎用戶大量湧入,長遠看有何影響?
知乎的問答質量越來越差了嗎?有哪些原因會導致這種狀況?
為什麼會有人只點感謝而不點贊同?
在知乎,若是一個答案沒有人贊同,答案作者是不是應該刪除答案?

TAG:知乎社區 | 知乎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