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平等還是不平等?人為了公平還是不公平而奮鬥?


人格上人人平等

實際上人人不平等

要做的是儘可能讓人人的機會平等(只要財產還能繼承就不可能平等)

僅就我個人而言,奮鬥的目標是為了公平——能和真正的精英一起喝咖啡,也是為了不公平——在各種意義上超越儘可能多的人


我覺得這個問題蠻有意思。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人生來平等還是不平等。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可以追溯一下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按照盧梭的說法,人類之所以不平等,其根源在於私有制。正如其在《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一書當中所言: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人是這樣一個人,他第一個圈起一塊地,並想到說: 「這是我的! 」而且他居然能找到一群頭腦簡單的人相信他。正是這個人,開啟了私有制的時代。於是,人類根據其能力而決定可以佔有多少的財富,當然這只是最原始的狀態。慢慢的,財富不斷地集中,階級開始出現,不平等的帷幕拉開。

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平等觀,從古至今,有關於平等觀念的爭論從未停歇。亞里士多德的平等觀認為:平等對待那些平等的,不平等對待那些不平等的。這種平等觀孕育了希臘羅馬的城邦文明,在城邦里,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奴隸是不享有人的權利的,甚至奴隸的子女也不會享有。正如那句平等格言所說,只有處於同一階級的人才可以被平等對待。這使得平等從一開始就充滿著階級的暗示。

進入宗教的中世紀甚至於資本主義時代,平等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人生而平等的口號屢見不鮮。斯多亞哲學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兒女,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彼此是平等的。佛教認為眾生平等。法國大革命則開啟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大時代。

然而,很多人認為並不平等!

這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盧梭認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根基之一就是私有制,這裡面的矛盾何在?於是天選之子——卡爾·馬克思誕生了。他認為,只有無產者才能做到彼此之間平等。由此,轟轟烈烈的資社之爭開始。

那麼,人是否生而平等呢?

雖然沒有具體說明,當今世界應該都認同一個觀點:在所有人出生的一剎那,他們是平等的。在後續的發展中,出現了不同的分野。一部分人認為,應當平等的得到他們應該等到的;一部分人認為,各憑能力各取所得。

於是,我們進行下一個話題,人為了公平還是不公平而奮鬥。

這個問題顯然不能這麼問,這裡的人不是一個個體,必須分而論之。正如上文所言,一部分人認為,應當平等的得到他們應該等到的;一部分人認為,各憑能力各取所得。這就是他們的公平觀——非此即彼的兩種公平觀。於是兩撥人各自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奮鬥,塑造出了現在的這個世界。他們各自認為對方是在努力的製造不公平,而自己簡直就是公平的化身。

--END--


我覺得有皇帝的年代才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結構的 因為人人生而就是不平等的 大自然的自然規律就是弱肉強食 近代表面打破這個規則讓皇帝下台 並不能真正帶來人人平 反而會造成不安分的蛆蟲沒事就想著造反


「沒有誰比誰更高貴」

我堅信於此,並非身份而是人格。本性如何?何為善又何為惡?誰定義善惡?以誰為基準?誰為角度?風雅之人的嫉妒、仇視、怨恨不為人知,因為他本就「風雅」;地鼠之人的堅定、信仰、守護不被理解,因為他一直「醜惡低俗」。善者受惡則妒、則惡,不表;惡者受善則銘、則報,雖劣,何為善又何為惡?

「人與人,本就天壤之別,生而不平等」

我亦信於此,非地位而是出身,非道路而是資源。人與人本就不對等,高貴之人行高貴之事為人為後人培養聲名,財富之人積蓄創造財富為人為後人提供資源,仕途之人交付仕途之人、高貴或財富之人為人為後人建立人脈和途徑。人與人本就不同,人們堅信於此為之奮鬥終生,並渴望自己或是為後人提供這份不同。如無不同?為何爭取?

人和人,大多...end

your just.


我們這些人活著,對於那些剛出生就死去的人是不是不公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在里約奧運會上各種被黑?
為什麼很多人希望是結果正義?而不是程序正義?
考試的時候同學們都在各種作弊,我是應該同流合污還是打死也不幹,不作弊又覺得不公平,我該怎麼辦?
人類為什麼追求公平?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嗎?

TAG:人生 | 哲理 | 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