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公司遊戲《三國志13》是否在錯誤的場合使用了名和字?

在以前的版本中,除去劇本特定場合,武將基本都以姓+名的形式出現。

《三國志13》中出現了姓+名姓+字的組合,武將自稱(表謙卑時)會自稱姓+字(如宴會時到訪的武將介紹自己時),而在戰場會使用姓+名。被其他人提及時,對方會使用姓+名的組合。

而在古代名是長輩、夫妻、親密的朋友或自稱時使用的,表字卻是不熟的人或表達敬意時使用。

《三國志13》中的使用方法是否有誤(名、字使用場合顛倒)?

在漢代是否也可像舊版《三國志》遊戲中一樣,直呼姓名?

(圖片引自Steam社區)


文化同源,但理解不同。

由於他們文化里沒有「字」的概念(「號」貌似是有的,比如石舟齋),所以,提及「字」的時候,直譯差不多就是「又名」。比如,劉備字玄德,直譯就是,劉備又名玄德。而且他們文化里,把劉備玄德連起來說更像他們的名字(比如某部動漫)。

所以,他們的文化理解里,自己把自己的「字」說出來,就像是我們文化里自己叫自己的名,都有謙的意味;而稱呼姓名,就如同我們文化里只提及對方的姓氏。

對他人稱呼。像35系列裡,孫小妹總是稱呼皇叔「玄德様」;西涼馬家總是直呼曹丞相的名,可見親密的才用「字」,不親密或者敵對的,往往還有「貴様」或者名+me(打不出假名將就下)或者用比喻(像溫侯常說的肥豬和雜魚)。

&>&>&>這一段看著很眼熟吧。我們都是類似的,細節上有不同吧。

當然還是有其他相通或者相似的地方,比如玄德公,信長公;劉豫州,真田安房;等。

最不同的,乳名或者非正式名,我們一般不會說出來,他們卻可能會保留在名里。像用寄奴與他發跡後的做了對比,詩文里為了藝術效果或者平仄叶韻會用,但正式不會直接稱呼他人的乳名,這犯了忌諱。他們那裡,稱呼虎千代、十兵衛可能還有親近的意思。

另外補充一點,其他人說的馬超寫的那段,或許可能是「曹賊」之類的罵人話,出於某些考慮,後來的作者把這些話改成了「孟德」(另一種解釋:由於那時候曹某已經是武王了,死者為大,馬某上表也得注意些稱呼問題,不能稱名,也不能稱官爵,那隻能用字了)。類似的例子,裴注里說許某叫曹丞相的「小字」,文字寫的不是「吉利」和「阿瞞」,而是「某甲」。所以到底許某說的是哪個,馬某說的什麼,不知道。


遠了不說,就從三國演義(沒錯,就是演義)中看,備啊,亮啊都是自稱時候用,或者罵陣的時候被人用,而一般情況稱人都用字(如有反例請指出)。


推薦閱讀:

哪些姓名可以取反義的名字?
你見過的名和姓的最好結合的名字是什麼?
維吾爾族名字「司馬義」是什麼意思?和姓氏「司馬」有沒有關係?
從何時開始中國人不再給自己起字?
為什麼三國時期人物的名字用字那麼廣?

TAG:歷史 | 名字 | 三國志遊戲|Sangokushi | 表字 | 三國志13Sangokushi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