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片頭曲怎麼那麼難聽?


那是你還沒聽到片尾曲。


有你這麼翻譯的么?有的歌詞是不能直接看字面意思來翻譯的。只能說自己太笨,光看歌詞就來翻譯?開頭句,平生留戀,平生就是羋月的一生,那歌詞作者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首歌詞不能單從字面來理解,要縱觀羋月的一生,並且是從羋月晚年回想過去,感慨這一路走來,從小到大得種種角度來看的。

《滿月》指十五月圓之夜。縱觀整片歌詞就能看到這樣的畫面感,羋月是晚年一個人在月下回憶。

歌詞大意,我羋月此生,無法忘記那段一個人飽受煎熬,顛沛流離,世態炎涼的日子。

辛得有一天老天垂憐、讓我遇到帶給我溫暖的他

才讓我有勇氣面對黃沙千丈的困難。

愛你的心如同潮水般洶湧,大海般寬廣不可斗量。

世間殘酷,怨聲載道

不知何時是個頭。

這些離散訣別我都深深體會過。

但願上天保佑,在我之後,不要再有骨肉分離之苦

當初一心想與你過著幸福的生活,無奈造化弄人。但我對你的愛至死方休。

親人,姐妹,愛人,各個都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就像燭光一樣搖搖欲墜。即將熄滅。

十五之夜,儘是如此荒涼


我覺得挺大氣的啊,陳思思也是一位很有名的民族唱法歌手,很早就出道了。比起宋祖英、張也等也是屬於有自己風格的歌手,實力唱功都很專業的。詞曲還算契合羋月傳本身故事設定吧。姚貝娜是通俗唱法,但演繹得很細膩,畢竟甄嬛是女人戲更多。拋開電視劇本身好壞先不說,羋月傳按照導演初衷是要展現上古歷史人物傳奇的一生,時間空間跨度都很大,所以需要更大氣更有厚度的聲音來表現。滿月這首歌剛聽起來會覺得不適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大家心理總會不由自主拿歌手,歌曲,劇作等與之前的甄嬛傳比較,可以理解但二者的確是不同的,不可單純一概而論。多聽幾次會覺得還是能感受到其飽含歷史質感的特殊韻味的。(僅個人觀點)


想念姚貝娜


陳思思唱的太艱難了。。。每次都覺得她要唱斷氣了似的。。。這樣的還是科班出身,也是醉了。。。這片方為嘛不能找個高音穿透力強的人唱,感覺陳思思高音部分音色都不透亮,好像喉管和聲帶都是扁的,聲音是被硬擠出來的一樣。哎喲,每每這樣只好趕緊跳過片頭。。。


題者的問題,可以理解成感嘆、也可以理解成提問。

如果是感嘆難聽,想問問其他人是否也覺得難聽,那麼我的答案是:確實很難聽!!!!

如果是提問,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歌這麼難聽:我的答案是,1. 曲子不好、2.歌詞不好、3.歌手選得有問題。

1.曲子,如果在沒有人聲進入之前,聽起來都還可以忍,但是人聲一出現就難聽的要死。尤其是最後」格外荒涼「,對比和以演唱的古曲,這首歌的人聲部分旋律更像是為器樂所做,而且可以演唱的古曲,人聲部分單個字的發音時值一般都不會如《滿月》中這麼短,並且旋律跌宕起伏,對於發音複雜的歌詞而言,難度尤高,效果也差。

2.歌詞不好:」才能面向「」在我之後「那麼長的停頓居然是個不完整的詞句。而且還是現代漢語和文言文參雜著,逼格盡失,low爆。

3.歌手選得不好:鄙人聽古典的,對當代歌手了解不多,但至少在音色上,這女人的聲音和伴奏在音色上極不和諧,她的演唱技法顯得很飄忽,聽起來很尖銳刺耳,就像針扎在心頭一樣。有人提到姚貝娜,想像了一下,絕逼比這個音色合適的多。


我覺得歌詞要記一功

先說第一段第一小節

平生留戀

獨步炎涼

幸有天留一點溫情可享

平生留戀

獨步炎涼

這裡我就不理解 留戀是什麼意思 獨步和炎涼又什麼意思

所以連起來表達的意思大概就是我這輩子捨不得離開獨自一個人體會冷和熱,或者捨不得離開我自己體會到了最多的冷和熱?

那為何還說幸有天留一點溫情可享

幸的意思很多 根據歌詞可以判斷取"幸好"這個意思在這裡比較合適

然後斷句問題 有天留一點 是 有天/留一點 還是 有/天留一點

如果是 有天/留一點 那麼句意大概就是 幸虧突然有一天我享受了點溫情啊!

如果是 有/天留一點 那麼句意就是幸虧有老天讓我享受了點溫情啊!

你妹的你前兩句歌詞不是挺享受么

第一段第二小節

才能面向

黃沙千丈

涌我心海不可量

這裡讓我感覺好無語 怎麼了就能面向黃沙千丈了 你確定不帶墨鏡你能hold住不 還涌你心海不可量 我真呵呵噠 涌你一心海沙子

然後第二段第一小節

世間哀愁

無止無休

離散訣別我來一一從頭

世間哀愁

無止無休

作為第二段 平衡結構在哪裡?

離散訣別我來一一從頭

這句話解讀無能 真心求大神帶我做閱讀理解 另外離散真是讓我一個沒學過高數的人都莫名其妙想到了高數

對這一段 我的大概理解就是 世界上讓人不開森的事情太多了呢!簡直沒完 但是老娘特別牛啊 老娘一個個都試過來了

我真呵呵噠 你最膩害行不行!

然後第二段第二小節

我願上蒼

在我之後

讓天下骨肉相守

首先再提平衡 平衡在哪裡?這段和第一段的第二小節的對應詞詞性已經不對應得慘不忍睹了好么!

本節最後一句開始引入了歌曲的高潮部分 (不是音樂專業 是作為一個聽眾聽完之後的直觀感受 如有錯誤希望大神能指正) 然而作為承上啟下的關係句 "讓天下骨肉相守"是什麼鬼啊摔!而且為什麼非要在你之後啊摔!你這是在向上天發願么 一個劇情講爭霸 講宮斗的 發願發的這麼裝大瓣蒜也是夠了 再說在你之前分明也有好多骨肉相守的好么…

我心將往

玉宇芬芳

愛恨入土方得安詳

翻譯下就是我想上天聞花香 死了才能得安詳 哦 看得這麼透早點去死就好啦

我心將往

燭火之光

滿月

格外荒涼

翻譯下就是我嚮往蠟燭的光 月光好荒涼 簡直無力吐槽好么 分明螢燭之光不能與明月爭輝 小時候是公主 老了是太后 然後說 其實人家想當燭火不想當明月 我要是秦王看你這麼矯情我早一腳踹死你了


因為不是姚貝娜唱的


為什麼我覺得還蠻好聽的呢- -


不動詩詞就別在這丟人現眼了好么?

歌詞翻譯成你這樣,我只想說:你語言是外過教的么?

牽強附會都不到的功底也好意思來翻譯,醉了!


這樣你就可以專心看彈幕了。


第一次也覺得難聽,多聽幾遍熟悉了之後竟然覺得還不錯。比起很多現代的口水歌,這個很耐聽的,尤其結合羋月的一生經歷去看歌詞,挺有感觸的


這個問題直接就說片頭曲不好聽,這還讓人怎麼答?知乎的一貫精神不應該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嗎?題主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給別人真的好嗎?

我看到有很多知友還是認同這首歌好聽的,所以把這首歌定性為難聽實在是過於武斷。音樂本來就是主觀的審美,見仁見智,就算是莫扎特的音樂也有人不覺得好聽。

還有那幾個噴歌詞的人,有位答主 @ClaireAkiba 還一字一句地點評了,我看完你的點評以後我只想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峰蕭蕭兮易水寒 就翻譯得挺好。我看有另一位答主 @渡元 說的好,你自己沒看懂就說人家寫的不好@劉珊,還妄加揣測說人家沒有功底。我本人也很反對那些強行中國風的歌詞,每次聽到那種歌詞也很噁心。但這首歌的歌詞真的也是那種庸俗的中國風歌詞嗎?請看下面這個作詞者簡介,摘自百度百科:

陳濤,出生於1967年4月5日,內地著名詞作家。他曾先後為屠洪剛、毛阿敏、朱樺、田震、劉歡等歌手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歌曲。

代表作品

《霸王別姬》《精忠報國》《孔雀東南飛》《暗香》《從頭再來》《你》

這幾首歌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也挺中國風的,我看也沒有吐槽這幾首歌的歌詞的。所以,不要只顧著吐槽,先把敵人的實力摸清楚再說。另外有個答主說文言文和現代文摻雜不倫不類,你去看看那些最有名的中國風歌詞哪有純粹文言文的?不都是有白話文摻著嗎?

最後,我並沒有說這首歌好聽。以上。


特意又去聽了一遍……感覺……這個歌要是換個人唱的話,應該不至於這麼難聽……只能說陳思思不太適合……唱得就像有人在捏著她的鼻子……


我覺得很好聽,很符合羋月在時的情景


關鍵是唱功不好,氣息,感情,咬字,都不到位……


我覺得挺好聽的,滿悲涼的感覺。羋月一生滿艱難的,難道要唱得歡天喜地嗎


那個翻譯歌詞的,麻煩查一下「比興手法」再來翻譯歌詞 。

要是沒記錯的話「比興」這種修辭手法在中學語文課上學習詩經時就有提到過,包括屈原的《離騷》更是將「比興手法」用到了極致。《詩經》中的比興只是一首詩中的片斷,是一種簡單的比喻和聯想,《離騷》則在長篇巨制中以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表現了它的內容。

而這首歌詞中也是運用了比興手法,「才能面向,黃沙千丈,涌我心海不可量」這兩句很明顯的啊。

當然了歌詞畢竟不能跟這些優秀古文比,但要說別人亂寫那就冤枉了,古人習慣「托物言志」,而不是直白的表達。

尤其是羋月和屈原本就同處同一時代,所以我倒覺得歌詞的寫法很貼合劇中時代。如果拋開劇情和人物背景去直愣愣的摳字眼兒,那那個時代的很多優秀詩歌都得被吐槽死。試想,只理解字面意思的話那成語裡面很多引申義都要被忽略了。


其實啊,講句題外話,忽略歌詞,我覺得陳思思的平易近人還蠻好聽


片尾曲好一點,不過這片頭+片尾,就是要陰柔到底的節奏。可是這部劇不是戰國版的甄嬛傳嗎,說好的勵志呢,為什麼後者的片尾曲就可以大氣磅礴呢?


我也覺得片頭曲曲調好詭異。

偏偏我媽天天都跟著片頭曲唱起來。。。每次我都起一身雞皮疙瘩。


買會員跳片頭


e


推薦閱讀:

怎麼坦然面對別人黑你,用什麼方式來回應?
有什麼乾貨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
德國人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都很嚴謹,為什麼這樣「性格」的國家曾經都出現了法西斯?
你會用哪三個詞形容德國?
西康省為什麼要廢除?可能恢復嗎?

TAG:文化 | 歌曲 | 電視劇 | 孫儷 | 羋月傳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