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到很多清朝人像里佩刀時都是刀把在後刀尖在前?這樣拿刀不是很費力嗎?

為了更直觀具體,找了張圖


很多答主都說了「太平腰刀」,確實這麼一說靠譜,禮儀性佩戴示意無進攻意圖。至於反手抽刀也就用牛尾或者小腰的有這麼一說,比如衙役民間武行等等。正兒八經帶職官刀的,一般作戰都同時會有藁韉,刀掛到弓囊外的刀環上,反手抽刀不太可能,箭囊擋住了,刀掛到藁韉上那刀鞘沖那邊都無所謂了。紫光閣圖上的是人物擺pose,畫師作畫,在武器裝備上有所誇張(武器品級規格做工精細程度等,同一張阿玉錫同一個姿勢,有兩幅裝備,一個是寫實版,一個是rmb玩家版)。總之各有各的說法,怎麼高興怎麼來就好了。


雙附耳佩刀法的禮儀吧,表示無害,不過除了正式場合外也不全然這樣,主要是拿刀鞘還是刀把的區別,怎麼習慣就怎麼來。

看到有朋友提到紫光閣,我才想起來,這幾張圖更容易說明:

來源清乾隆朝入典紫光閣功臣像


目測題主不聽評書不看戲…

評書里常提的「太平腰刀」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是為了拔刀準備的,更像是一種裝飾。


這個圖不全。你去看紫光閣功臣圖,將領的全套裝備。八旗重的是騎兵,騎兵的主要武器是弓和矛,佩刀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戰鬥的時候佩刀應該是不會放在身側的,因為會嚴重影響左手的持弓。刀把朝後一是可以從背上推過去反手拿,二是戰鬥時甚至可以為求輕便把刀鞘扔了,直接把刀掛在弓囊和撒帶的環上。


一般都是衛兵,你見過幾個衛兵在紫禁城裡打過仗?


跟日本武士跪坐時將刀刃朝己一樣,表示自己沒有攻擊意圖。


日本二戰時期軍刀也是這麼佩的,但是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活扣,拔刀時可以將刀柄按下,這樣就是傳統日本刀的佩戴姿勢,拔出來很容易。

沒有查到這麼佩戴軍刀的原因,但日本現代化軍服自明治時期開始施用。當時基本都是照抄的歐洲軍服,有可能當時歐洲是這麼佩戴軍刀的。

個人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傳統佩刀方法縱向佔地比較大吧。


我推測這樣大概有兩個好處吧,第一個就是快速拔刀時,刀和鞘的接觸點主要為刀背,刀刃不容易在鞘里磨損,而且這樣的拔刀法刀刃向上,不容易割傷前方的馬脖子。第二個,騎馬時,刀鞘不容易在後方敲擊馬腹,給馬一種加鞭跑起來的錯誤指示。原因可能是兩者之一,或者兩者皆是。

樓下有位兄弟說的可能更接近真相,刀柄向後不影響射箭


曾經看到一本書上說是為了反手隱蔽出刀


右手反手抽刀啊。

注意刀鞘是配在左手側的

刀把在前的話,如果刀太長的話,刀鞘在左手側是很難拔出來的 ,而且幅度過大的動作會把身體暴露給敵人。

而刀把在後,右手從背後繞過拔刀,迅速而且安全。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古墓啊,沉船啊都是由一些盜墓的和不法分子首先發現,而不是政府?
午時三刻大概是現在的幾點?
古代有對開門的石門么,如果有的話那麼門軸是怎麼弄的呢?
古代胭脂水粉如何製作?

TAG:中國歷史 | 武器 | | 古代 | 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