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最近全民兌換美元?

從新聞媒體看到都是換美元的事,有關新聞評論區都是說趕緊去換,晚了就來不及了。各位怎麼看待這事?

背後有什麼我們沒注意到地方?這種現象按現在發展下去,會持續多久?


現在換已經晚了,有腦子的人早就換了。現在換那就是隨大流跟風你覺得能賺到幾個錢。無數的經驗卻是告訴我們一旦什麼事情大媽都參與了那就離死不遠了。參考黃金,比特幣,中國股市,以及美國的07年房地產危機(還記得《大空頭》裡面說自己有5套房產和一個公寓mortgage的那位鋼管舞女么?當Baum去採訪她的時候知道了這個事情你看當時Baum的那個表情,哈哈,太傳神)。媒體說大媽都開始換就別換了這話其實說白了就是這個意思。而且說的很對。因為不懂金融的人都開始換就說明肯定某些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對吧。

要想保值可以換一半美元,換一半我做對沖抵消風險我覺得挺好的。但是你全換說白了就是賭人民幣對美元會大跌,人民幣會一落千丈,就像盧布和日元一樣。這兒我指的這個大跌是跌百分之十幾,二十這種。比如回到1:8。我個人覺得,說句老實話,跌這麼多不太靠譜。跌個百分之幾你算上手續費其實也賺不了幾個錢,因為你持有RMB也可以理財。不是說你持有RMB你就要在家裡面放著不管了。很多人換了美元在家放著,真還不如去做RMB理財的好。


沒關係,隨便他們換,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換了美元不做美元資產配置那也叫換美元?這個智商還是不要換了,各位大佬不要忽悠老百姓,靴靴。


最近各路專家和媒體紛紛出來出來告誡民眾不要換美元,以免重蹈當年搶購黃金的覆轍,可是當年中國大媽搶黃金,中國最權威的媒體卻沒有出來制止。而這次卻急哄哄的跳出來,根據以往經驗只要和他們所說的反著做准沒錯,因為這都是有前例可循的,比如最著名的4000點才是起點。


要麼進場早,要麼今年下半年或者年底再換,比較合適。話說,外匯不下降到某個位置以下之前,外管局就是開了掛的。


這兩年以來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真是失敗,完全淪為劫貧濟富的工具,先用股票洗劫人民財富,然後用房產洗劫人民未來的收入,最後用美元把人民幣也幹掉。

今天10月22日換美元,換5萬美金,到明年1月1日,至少有1萬元人民幣的收入,甚至更高。

到今年年底之前,外儲一定降到3萬億以下。等到明年會更嚴重,因為又有了每個人5萬美元的額度。


不明真相的群眾盲從起來是很恐怖的,有句話叫自我實現式預言,退回來講,就算有一天換了美元的人拍腦袋說MD當時真英明,換了美元,這趨勢也是你和你們自己砸出來的。若是真的失控了,就你在美元上賺的那點利差不夠在別的地方找補。

沒有那麼多資產壓根不用考慮匯率漲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過幾年再看,當下換了美元的大概率會羞於承認當年換了美元結果還虧了錢。

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和心懷鬼胎的自媒體還有各路鼓吹香港保險的,乃們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的。

師母已呆吧。


要不要自己主動刪答案呢?

要不要自己主動刪答案呢?

要不要自己主動刪答案呢?

點開知乎就是評論提醒………不想看也不想參與討論。

我可能隨口一說,語氣有點輕狂。其實只是8月自己的一個隨意反應而已,大家隨意看看就成了 沒有任何營養價值。

好了,我去蹦噠玩耍度假了。各位拜拜~~~~

.

.

.

.

.

.

.

原答案如下:

不懂中國的基礎學科數學到底是怎麼教的。

g20前,其實業界都知道的匯率即將變動,那時候我聽到的消息不止一家,但是拿計算器算算,通過銀行換美元,手續費來回一下,和普通的理財利率對比還剩多少呀。

費時費力也沒什麼撈著,難不成這些人真以為匯率會變1:10?


我沒啥利益相關。

但是,說換美元是發國難財的,你們知不知道炒房也算髮國難財?


在房價問題上我信了政府10年,匯率問題上我不想再被忽悠。


本年初,我跟老公說,今年換匯,是最穩賺不賠的投資。

老公過了幾秒。這種錢,我們不賺。

對視一笑。

然後,今年半倉多農產品。

收益也還行。

沒錯,窮,還脾氣硬。

但是,這種人應該不只我們。


謝謝邀請,以我文章做答。

作者:笨虎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pinjinrong/20500539

來源:知乎

最近由於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明顯的貶值,不少人都跑去銀行兌換美元,這甚至造成不少銀行出現了美元現金告急的情況。

不過,中國大陸目前還執行著嚴格的資本管制,每個居民在每個自然年度內只有最多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即便發動一家三口,也只不過15萬美元而已。

所以最近有不少人留言問笨虎:有沒有辦法換到更多的美元呀?聽說在香港兌換美元沒有金額限制,可以去香港兌換嗎?

的確,出境換匯金額不受限制,其中可能成本最低的就是去香港了。

不過,香港採用的是離岸人民幣匯率,比大陸的在岸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

所以,在人民幣的升值周期,香港的人民幣比大陸的更貴,可以換到更多美元;但是,在人民幣的貶值周期,香港的人民幣一般也會更快的貶值,上周離岸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差一度達到了1600基點(偶爾會出現倒掛現象,比如昨天)。

此外,在香港換美元系統默認是由人民幣先兌換港幣,再由港幣兌換美元的,中間抽取了兩次手續費,在內地只有一次手續費。

總之,現在在香港換美元的成本比內地更高。而且根據出入境外匯管控制度,目前入境最多只能攜帶5000美元外幣,超出需申報(冒險攜帶更多現金出入境可以被視作走私外匯,一旦被海關不幸抽中檢查,年可能就要在裡面過啦)。

這麼看來,往返香港10次才能換回5萬美元。機構普遍預測今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5%左右,刨除往返換匯的成本,基本就把套利空間吃沒了。

那怎麼辦呢?不要捉急,通過香港套利的渠道還是有的。

港幣和人民幣不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採用聯繫匯率制度。說白了就是港幣盯緊美元,香港金管局把美元兌港幣匯率鎖定在7.75-7.85之間。

所以,如果你判斷美元對人民幣升值,基本上港幣會以大致相同的幅度對人民幣升值;相比投資美元資產,投資港幣資產就容易的多咯。

(1)短期套利:通過滬港通買港股。只要你賬戶內的股票市值與現金資產合計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就可以通過滬港通輕鬆的炒港股了。購買時人民幣自動兌換港幣,結算時港幣自動兌換回人民幣,你的最終收益=炒股收益+匯兌收益。

(2)中期套利:投資港幣QDII基金。當前主投香港市場的QDII基金以股票型為主,如被動型的華夏恒生ETF、銀華恒生H股,以及主動型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等。(所謂被動型基金就是追蹤指數的,主動型的就是尋求超越指數表現的)。

(3)長期套利:去香港買保險。香港重疾險的優勢在於,疾病保障比內地更全面,免賠條款遠比內地少,同樣的保額費率還更便宜。而且,香港重疾險的分紅也比內地高不少,一般在年化4-5%左右,但前提是要長期持有至少20年以上。

此外,內地和香港正在啟動基金互認;首批北上的香港基金名單已經出爐,這些基金去年的業績表現雖然欠佳,但是如果你篤定港幣對人民幣的升值趨勢還是可以考慮的。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煮歷史品金融(微信號pinjinrong,你免費的理財保鏢,不關注你就虧了~)


很多答案認為人民幣對其他貨幣是漲的,但從今年年初至今人民幣對很多貨幣都有5%左右的貶值,對日元貶值更是超過8%.所以此輪貶值絕不僅僅是美元上漲的原因。我更傾向於此輪貶值是貨幣超發,我國出口疲軟,國際形勢惡化的結果

感謝大家指出我的數據有些落後了,特進行更新,數據來源自wind資料庫,多謝指正。截至12月19日,目前主要國家貨幣對人民幣升值情況是:

美元:6.89%

歐元:2.45%

日元:9.48%

新加坡元:4.86%

加元:11.38%

澳元:6.69%

英鎊:-10.21%


先匿。作為在某大國有銀行一線員工,看到的比普通百姓看到的多。現在媒體都會說沒有限制購匯,人民幣沒有貶值基礎這一類的消息,無非就是要穩定市場信心。實質上,央行和外管局,做了的事情還很多,說現在是資本管制也不為過。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央行的流氓,本質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好。

換美元,很多人都換了,不過美元存款利率很低,也不能保證人民幣有更多的貶值。簡單的說,作為基層民眾,我們已經錯過了第一班船,與其換美元拿著不確定的收益跟央行對著干,還不如做個好國人,支持國家的政策,留著人民幣買理財做定存,拿著確定的收益。


謝邀。

一、先陳述下事實:

①關於匯率:走勢參見下圖。題主這個問題是一年前的問題,那麼我們看下2015.12.18的匯率6.48,2016.12.18是6.95,貶值幅度7.25% ,再看下人民日報首次提"人無貶基"時候(2015.05.22)的匯率:6.11,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貶值幅度13.74%,就是說一年半前你換成美金的話,美元放在賬戶上即使不做理財無理財收益情況下,也相當於有13.74%的受益。意味著你如果一年前1000萬人民幣資產,損失、縮水了137.4萬人民幣。

關於下圖的「人無貶基」:官方從「不具備貶值基礎」到「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再到「不具備大幅貶值基礎」等提法,但市場走勢表現卻大相徑庭,不用多講,如今已經是引發了「塔西陀」陷阱式的信任危機。

②關於M2

看一下過去幾年的M2(廣義貨幣)的貨幣增長(直白點就是貨幣超發)。2016年的M2 153.04萬億是2007-2008年的40.34萬億的近3.9倍。近幾年來保持在每年13%-14%的高增長率。

③關於外匯儲備:走勢參見下圖(截至2016年2月)。2016年12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數據顯現,中國11月外匯儲藏降至3.05萬億美元,而外匯儲藏的巔峰期則是2014年6月的3.99萬億美元。從2014年6月到2016年11月,不到2年半的時間,外匯儲備就減少了超過25%,也有一種說法——3萬億可能是中國近期的「底線」。兩年時間內將近1萬億的外匯儲備為何縮水這麼快,流向了哪裡?

央行將其歸結為四個因素:

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

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

三是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央行認為,從11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後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如果真的是這四個不痛不癢的原因,其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是,事實上是,央行在解釋所有重要原因的時候,都迴避了「資本外逃」這個最敏感最可能的因素。事實上,各種形式的資本流出或者外逃已經成為當下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點。

二、當前現狀以及相關邏輯:

中國GDP增速現在為6.7%,那麼假設中國的企業一年平均能有6.7%的利潤,如果人民幣一年貶值6.7% ,加上M2增速12%,貨幣超發導致原材料等成本上漲增加,差不多意味著這些企業一年白乾沒什麼利潤。由於製造業收益率更低,所以製造業不但白乾還虧錢。 面對這種情況,本土企業由於實力不足沒法走出去,只能在國內扛著,扛不住就會縮減投資規模甚至關門。而外資企業既然能來中國,就有能力去別的國家,與其在中國政府撤銷各種稅費優惠待遇後不賺錢甚至虧錢,不如轉移到別的國家去了,所以近些年外資大量撤退。 企業的萎縮,真真切切的開始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進而影響就業等方方面面,這個大家應該感同身受。

經濟不景氣,長期「L」型,導致那麼多社會閑散資金甚至個人資產不願意進入實體、沒地兒去,造成了現在的「資產荒」現狀。眾所周知,2015年股災後大量閑散資金從股市撤出,到了2016年進入房地產,造成一二線核心城市房價飆升,一開始頂層設計是想用這波緩解地方債務危機、驅趕人民幣存款進入房市,這樣外管局最大對手消失,外匯暫時安全。沒想到房價飆升太瘋狂,影響到了社會穩定,於是限購限貸,樓市被限制,那麼還有這麼多錢要去哪裡?股市傷透了心、債市不是所有人都懂私募基金之類的。加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之大,人心惶惶,所以近期大家持幣觀望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悟:換美元或者說換成境外資產。政府深知保外儲比保匯率更加重要,所以政府如今又有一系列應對:比如限制個人境外賬戶(現在境外賬戶很難開)、香港保險禁刷銀聯卡等。

三、邏輯之後的總結:

①上面說的資金一不讓進入房地產(十一假期開始的限購限貸、以及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7年經濟工作明確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等可以明了) ;二不讓大塊資金進入股市(從打壓保險資金舉牌、限制A股定向增發速度等可以窺探);三不讓流出國去(從限制資金去香港買分紅險、打擊虛假貿易等地下錢莊等均可以窺探)。那麼資金能去哪呢?很顯然政府心思是希望把資金趕進實體經濟裡面。願望往往是美好的,殊不知這十幾年的市場經驗告訴人們從事實體經濟沒有好結果,遠不如炒房賺的多。「為國護盤」、「為國接盤」的實業情懷很偉大,令人敬佩,可是很苦。所以資金是不可能輕而易舉進入實體裡面。與此同時政府又給了每人每年五萬的外匯購匯額度,留下了這樣一道口子。所以一旦民眾意識覺醒,可能會蜂擁換美元,外匯儲備流失,這就回到了題主的全民兌美元的問題。

②同時,前段時間央行為抵禦人民幣貶值,已經在短期內瘋狂消耗了大量的外匯儲備,所以接下來他再次動用外匯儲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沒有外匯儲備對抗,那麼人民幣就會貶值。

③還有一點中國房價太高,要對衝掉就需要自我貶值。

④前面三點說的是內因看,是中國經濟大周期的逆轉導致。從外因來看:隨著特朗普上台美元加息,相對應的人民幣會貶值。這個是最主要的外因。美元從弱勢美元政策轉為強勢美元政策,美元指數的上升,是非美元貨幣貶值的主要原因,這個周期其實根本沒有結束,而是剛剛打開了一扇大門。(題外話——美元加息的邏輯:美國近幾十年來的每一次進入加息通道都會催垮一個泡沫,因為他一旦進入加息通道,就會將泡沫大的國家匯率打壓下來,然後刺破其泡沫。每當有新崛起的貨幣,美元地位就會受動搖,所以其必然會想方設法擊垮新崛起的貨幣,以維持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的。)

⑤另外,如果要人民幣國際化,就得放開資本賬戶。放開資本賬戶,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意味著資本賬戶可以完全自由兌換,那麼屆時將會有大量做空人民幣的。所以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中國也是很慎重,不敢步子邁得太大。

四、邏輯之後的結論:

綜上所述:人民幣貶值壓力一直很大!人民幣匯率仍然被高估,貶值趨勢沒有結束。( 2003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8.28:1, 2015年為6.23:1,這意味著人民幣在這12年中對美元升值了25%,既然人民幣升值過程持續了九年時間,那麼,貶值過程所持續的時間恐怕也不會太短。)

看看世界投行機構的預測:

①美林美銀預測2016年底破7,2017年底7.3 。

② 德意志銀行預測人民幣將貶值17%,2017年底7.4 , 2018年底8.1 。

對於國家戰略大局層面來講,適當貶值不是什麼壞事。畢竟人民幣匯率仍然是被高估了的。央行之前(尤其G20時候)動用了大量外匯儲備去穩定匯率,但最近在人民幣貶值問題上已經鬆動。

但對於個人層面來講,實在是割肉一般痛惜,原本分散投資就是理財的基本原則。我們國家是匯率管制的,國外個人家庭手裡很多有多個幣種,對衝風險。對於中產以及高凈值人群來講,確實需要做這些規劃配置去做對沖,但對於一般一個月拿個幾千塊也沒幾個存款的工薪階層來說就像其他回答里講的,沒什麼太大影響,不夠麻煩的。

所以對有需要的個人和家庭角度來講:現在換一點美元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這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限制),抱歉要說的一點是,據我實操經驗來看,舉著槍喊「老鄉!別跑!再跑我就開槍了!」的人可能早就跑了好幾個來回了。

配個圖自己體會)

************************************

:本人就職於財富管理多年,服務於高凈值客戶,這些敏感是必備的,以便判斷做出合理配置建議。抱歉的是我不是學術派所以少了情懷多了銅臭氣,只是從個人苟且的務實角度去分析,不是唱空什麼,我也希望中國好。承認自己的渺小和蠅營狗苟的格局,相比世界大同、家國利益,更關心柴米油鹽和個人錢包,我只給出自己的觀點建議,聽不聽大家自己判斷,不裝高尚不撕逼,不喜勿噴。

需要系統的資產配置建議的可以私我~ 換好了美元也不要放在賬戶上不動不做打理,具體可以參見下我另外一個回答: 有哪些比較好的的美元理財產品? - 金融者說的回答 - 知乎

以上,請勿擅自轉載。

-------------------------------------------------------------

補充一點:有評論和私信跟我講人民幣對美元一年貶值5%~7%,自己做的人民幣理財超過了這個收益,所以沒有必要換...

挺無語的:

第一.換好的美元就放著不動?沒有理財收益嚒?起投點低的國內銀行理財也有收益啊,參見中國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1.5%的收益;起投點高(一般10w-20w美金起投)的比如我們這類三方和基金公司做的房地產固收、對沖基金和香港理財險,一年期年化收益5%~10%,加上前面講的貶值的5%~7%的利差、超過10%的實際收益不是輕輕鬆鬆么?

第二. 穩健的信託一年期6.5%左右,銀行定期理財現在是100%拿的信託產品,銀行一年期收益不到4點幾而已。那麼有沾沾自喜講自己投資理財超過8%這個收益數字跑贏貶值幅度的,應該是投P2P的概率比較大吧,P2P現在都沒用法律,風險自擔。小散容易被割,以上只是順便提醒下。百萬以上的人民幣投資還是研究下信託、基金吧,畢竟銀監會、證監會管著吶。參考鏈接: 1000 萬以上可用資金,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貨幣威信掃了地了

貨幣超發的必然結果,持有貨幣就是定時炸彈,所以什麼貶值不快就買什麼吧


一個國家總體看起來是沒有那麼智慧的,必須得經濟經濟出現大問題才覺醒。


我在6.6的時候全換了,現在在紐約花旗銀行,做美股,A股早戒了,我覺得交稅給美國證監會靠譜,現在請叫我美元,對了,本金已經翻倍了,呵呵


反對「連大媽都知道了就一定會跌」

反對「全世界都知道升了就會跌」

反之亦然。

最簡單,全世界都知道傻大木會被霉帝滅掉,所以他的貨幣會變廢紙,

結果,嗯,當然沒有奇蹟發生啦。

如果誰有一兩張品相好的,還是有一點點收藏價值的

待續。


轉個看來的段子。

1.人民幣匯率是市場確定的還是官方操縱的?

答:官方操縱的。

2.央行是否認為人民幣高估?

答:是,否則不會從去年8月以來三次主動貶值。

3.操縱人民幣貶值過程中央行最擔心什麼?

答:一是擔心美國不讓,二是擔心資金出逃、百姓擠兌美元。140多萬億人民幣M2,若發生擠兌,3萬億美元不夠用。

4.為什麼不「關門打狗」一次性貶值到位?

答:中國企業一萬多億美元外債,一次性貶值會令許多企業倒閉。貶到哪個位置算「到位」也不好判斷,也無法阻止擠兌發生。

5.央行會採取什麼方式貶?

答:慢慢貶。

6.「慢慢貶」的過程中如何防止擠兌?

答:高層不斷表態「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


推薦閱讀:

多年來美元與黃金在漲跌上成反向,但前些年有美元與黃金同向上漲的情況。誰能說說為什麼會這樣?謝謝。
美元,原油和黃金之間的聯動關係是什麼?
如何看待12月16日的美元加息,對一般百姓有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美聯儲三月加息後,美股,黃金,非美貨幣大漲,美元下跌?
如果某個政府機構或者有實力的組織製造假幣,能否讓專家無法識別?

TAG:經濟 | 匯率 | 中國經濟 | 美元 | 匯率操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