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目前存在哪些政治、軍事派別?它們的歷史、現狀和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知乎上對於敘利亞內戰各派系的討論已經非常詳盡了,但同樣作為中東熱點地區的巴勒斯坦,有關其派系的系統介紹似乎仍然缺乏。

諸如法塔赫、哈馬斯、人陣、民陣、傑哈德、阿克薩烈士旅等,它們相互之間的隸屬、合作或對抗關係是怎樣的?對以色列的態度和政策有何異同?各自的發展歷史和生存現狀又是怎樣的?


瀉藥。

巴勒斯坦的政治、軍事派別繁多,難以一一列舉,而且多半產生於40年以前,到了今天除了宗派主義外已沒有什麼實質性分歧。故此,本答案僅以題主列舉的派係為中心,介紹一些同目前巴以問題和中東局勢有較大影響力的組織。

1、法塔赫、巴解組織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法塔赫(Fatah)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Harakat al-Ta?rīr al-wa?anī al-Filas?īnī)的阿拉伯文縮寫形式。它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核心,實際上也控制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該組織自稱是一個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但實際上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組織。1959年,該組織以巴勒斯坦學生總聯合會(GUPS)為核心在納賽爾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成立。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全境,但該組織反而趁勢而起,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反以抵抗組織。同年法塔赫加入了1964年由阿拉伯聯盟拼湊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迅速反客為主成為其主導力量。

1967年法塔赫領導巴解組織在約旦王國建立了軍事基地,且得到來自當時復興黨左翼執政的敘利亞的強力援助。但是,巴解組織當時強大的民族主義、世俗主義和社會主義傾向很快同約旦國王海珊發生了衝突。1970年9月發生了黑九月事件,巴解組織與約旦軍隊爆發了武力衝突。到了1971年9月法塔赫被迫帶著巴解組織流亡到黎巴嫩,並在1974年獲得聯合國觀察員身份。然而好景不長,巴解組織的到來激化了黎巴嫩原有的族群衝突,當地佔據政治主導地位的基督教馬龍派上層不歡迎巴解組織的到來,社會上充斥著對巴勒斯坦難民的敵意,最終引爆了黎巴嫩內戰。

黎巴嫩內戰初期,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同黎巴嫩各左派勢力和什葉派勢力聯手,對抗馬龍派武裝,很快獲得了勝利。馬龍派武裝被迫退居其根據地(如東貝魯特),繼續抵抗,而以色列軍隊則趁機在黎巴嫩南部扶植馬龍派上層建立了一個緩衝國性質的傀儡政權。但是因為敘利亞並不希望巴解組織控制黎巴嫩的核心地區,所以在敘軍的干涉下巴解組織被迫南下,很快打得以色列傀儡的所謂南黎巴嫩軍節節敗退。終於忍耐不住的以色列在1982年發動了加利利和平作戰,摧毀了南黎巴嫩的巴解勢力。巴解組織總部被迫流亡到突尼西亞,不過其殘部仍以流亡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為群眾基礎,繼續堅持鬥爭,參加了黎巴嫩內戰的第二、第三階段(此時巴解組織已站到敘利亞的對立面了)。

屢遭打擊之後,法塔赫內部的主和勢力開始佔上風。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中東的大部分國家也都放棄了反以色列立場,不再援助巴解組織(以及其在巴解組織內部支持的派系)。受此影響,巴解組織在1988年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到1991年開始在馬德里同以色列談判,最終在1993年9月13日同以色列政府簽訂了奧斯陸協議,放棄了建立統一世俗的巴勒斯坦這一大目標,而將方針轉換為在1967年以前的阿拉伯軍隊(其實就是埃及和約旦)控制區內建立一個同以色列和平共存的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國】。以色列方面也投桃報李,將約旦河西岸、加沙的一些阿拉伯人聚居城鎮移交給巴解組織管理。

1994年,巴解組織成立了所謂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作為巴勒斯坦國的臨時政府,還將原來自己手下的民兵改編為一支五萬人左右的警察部隊。但是,巴勒斯坦國實際上只是一個空殼子,以色列通過猶太人定居點控制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大部分區域,只將若干城鎮移交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這樣一來民族權力機構控制的不過是幾百個大大小小的飛地,經濟上不能自立、軍事上被以色列壓制,政治上淪為以色列的傀儡。不甘心如此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進行了一些抗爭,最後在2000年利用沙龍登上聖殿山這一事件發動了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然而由於民族權力機構無法組織同以色列的正規戰,而自身又十分腐敗,加上具備卡里斯瑪的領袖人物阿拉法特去世,很快起義的領導權落入了其他更激進的派別之手。繼任民族權力機構總統的阿巴斯只能重新回到和談路線,但此時日益右傾化的以色列政府已不願再進行嚴肅的談判,轉而想把目前自治的阿拉伯城鎮變為受以色列保護卻不屬於以色列領土的殖民地。因此,談判也就變得遙遙無期。

目前法塔赫通過巴解組織控制著一支名義上有四萬人的國家安全部隊(不同於巴勒斯坦民警,這是一支准軍事力量,其前身是巴解組織的武裝力量巴勒斯坦解放軍),但這支部隊既不能同以色列進行正規戰也不能同任何人進行游擊戰,只能說一支武裝警察力量。而法塔赫的地下武裝力量是2000年成立的阿克薩烈士旅,該部隊是直屬於法塔赫而從事對以色列游擊戰的力量;但是隨著大起義的發展該部隊日益激進化,反過來成為法塔赫內部強硬派的組織,逐漸脫離了法塔赫主流派的控制。更有甚者,大起義過程中還有很多法塔赫激進派脫離組織,另建人民抵抗委員會。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建立政權(民族權力機構)以來,巴解組織日益腐化,也日益教權化。2003年該組織起草的憲法中明確規定伊斯蘭教為巴勒斯坦國教而沙利亞法為國家的立法基礎之一,同革命時期的立場大相徑庭。不過,儘管如此,巴解組織同其他教權派力量相比在這方面的競爭中仍明顯處於下風。

2、人陣、民陣和其他泛左派別: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PFLP)是巴解組織內主要的泛左翼勢力,也是巴解組織的第二大派別。

該組織起源於1953年成立的巴勒斯坦民族運動,起初也是一個民族主義組織。但是1960年代該組織明顯左轉,表示要以馬列主義為意識形態,打倒阿拉伯各國的反動政府。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各國失敗後,各泛左翼小團體集結起來組成了人陣,並在1968年加入了巴解組織。

然而,由於人陣是一個泛左翼小團體拼湊的組織,因此很快陷入了阿米巴式的分裂。1967年巴勒斯坦人民鬥爭陣線(PPSF)從人陣分裂。1968年親敘利亞的人陣總指揮部派(PFLP-GC)宣告與人陣分裂(不久這個PFLP-GC又分裂出了巴勒斯坦解放陣線PLF)。1969年共產主義者組織的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民陣,DFLP)分裂出去(1991年又從民陣中分裂出巴勒斯坦民主聯盟)。1972年主張使用更加激進的恐怖主義手段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革命陣線(PRFLP)又宣告分裂。

人陣和從其中分裂出去的人陣系組織多數帶有左翼民族主義色彩,具有格瓦拉主義的傾向,主張由少數知識分子發動游擊戰或恐怖襲擊來推進革命的發展。他們大多直接從蘇東國家或敘利亞、南葉門、利比亞、伊拉克等「左傾」的阿拉伯國家獲得軍事支持(而法塔赫則試圖走穩健路線,左右通吃);在國際上則同當時在西方非常活躍的新左翼城市游擊隊如日本赤軍、豺狼卡洛斯等合作,不斷製造大新聞,也因此被貼上恐怖主義組織的標籤受到嚴厲鎮壓(而法塔赫則嘗試組織正規軍)。

1974年,人陣系各派指責法塔赫提出的《十條方案》支持巴以兩國論,因此組建了【巴勒斯坦各派抵制投降路線陣線】,在巴解組織內部充當反對派(民陣則試圖在抵陣和法塔赫之間做和事老)。此後抵陣與法塔赫的關係時好時壞,1977年雙方一度和解,但1988年又再度決裂。然而,由抵陣中的一些派別在黎巴嫩內戰中站到了敘利亞軍隊一邊,甚至為敘利亞干涉軍充當馬前卒進攻巴勒斯坦難民營,因此它就逐漸喪失了大部分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尤其是極端親敘利亞的總指揮部派,更是臭名昭著。到1991年抵陣徹底瓦解,人陣也回到巴解組織執委會內部來。

1993年奧斯陸協定後,人陣系組織處境尷尬,面臨群眾基礎進一步喪失、外國援助徹底斷絕、成員思想空前混亂的局面。此後,人陣又再度趨向強硬路線,同哈馬斯、吉哈德和真主黨等伊朗支持的教權派勢力建立了聯繫。2000年大起義爆發後,人陣同上述三組織以及阿克薩烈士旅、人民抵抗委員會等游擊隊組織聯手抗以。2004年阿拉法特死後,人陣認為通過合法選舉奪取巴解組織領導權的機會來到,但是在2006年大選失利後,它又重新回到武裝鬥爭路線上去了。目前,人陣在哈馬斯和法塔赫的鬥爭中持中立態度,認為雙方都不是合法政府。不過總體而言,人陣、民陣等組織目前都是相當邊緣化的,而總指揮部則成了巴沙爾政權動員巴勒斯坦難民給自己賣命的工具了。

人陣的武裝組織是阿布.阿里.穆斯塔法旅,民陣的武裝組織則是民族抵抗旅,而總指揮部派的武裝組織叫聖戰者加布里爾旅。

3、哈馬斯、吉哈德和巴勒斯坦穆兄會:

哈馬斯(Hamas)是【伊斯蘭抵抗運動】(?arakat al-Muqāwamah al-?Islāmiyyah )的簡稱。它是巴勒斯塔民族權力機構立法會中的多數黨(佔有132席中的74席),實際上控制著巴勒斯坦最大的單塊領土加沙地帶,擁有武裝組織伊扎丁卡塞姆旅(Izz ad-Din al-Qassam Brigades,簡稱【卡桑旅】 )。

吉哈德(PIJ)則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Harakat al-Jihād al-Islāmi fi Filastīn)的簡稱,其武裝組織稱為耶路撒冷旅。

哈馬斯和吉哈德都源自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是全球最早、最大的伊斯蘭原教旨運動組織之一,在中東各地都有其分支機構,巴勒斯坦自然也不例外。早在1930年代,穆斯林兄弟會就曾參加過反英、反猶太的暴動,伊扎丁.卡塞姆就是當時暴動的領導人之一。

1950年代納賽爾大力鎮壓穆斯林兄弟會,後者也因此在阿拉伯民族主義浪潮中一度沉寂。不過,它仍然倖存了下來,而且在埃及以及曾受到埃及長期統治(1948—1967年)的加沙地帶擁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當時,穆兄會對以色列當局相當友好,同時在其卵翼下對抗納賽爾支持的巴勒斯坦各派游擊隊。

然而1970年代薩達特當選埃及總統後,逐步走向親美和以的道路,最終在1977年同以色列和解。此舉在埃及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加上埃及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穆斯林兄弟會迅速在埃及等地復興起來,到了1981年更是暗殺了總統薩達特。受此影響,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兄弟會也開始走向地上,尋求發展。

1979年,埃及穆兄會內少壯派勢力成立了埃及伊斯蘭聖戰運動,以反對時任總統薩達特。很快該組織就在加沙地帶成立了其分支機構。1981年,該分支機構從本部獨立出來,成立了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目標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國家。最初該運動沒有什麼影響力,直到1984年才對以色列發動了第一次襲擊。然而此時以色列當局依然不把它當回事,直到1987年才把該組織的領導人驅逐出境到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以後,吉哈德一直將大本營設置在大馬士革,且以伊朗和敘利亞為後盾。1989年,吉哈德終於在以色列搞了一個大新聞,此後它的力量隨著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1987—1991年)中迅速擴大,當時的巴勒斯坦年輕人已對長期流亡在外又不斷內訌的巴解組織各派感到非常陌生了。1993年奧斯陸協定後,吉哈德成為以色列主要的敵人和巴勒斯坦強硬派的代表之一,影響力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以加沙為基地的巴勒斯坦穆兄會的主流派看到少壯派聲望日隆,也終於在1987年轉變了路線,積极參与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最後在1988年正式成立了哈馬斯組織。此後哈馬斯以加沙為基地,以全世界穆兄會支部的支持為後盾,採取一手抓社會福利一手抓軍事鬥爭的方式,勢力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以色列最大的敵人之一。

哈馬斯與吉哈德在1990年代關係非常密切,積極合作對以色列發動形式多樣的襲擊。不過,吉哈德偏重於軍事;而哈馬斯則更為老成持重,行事注重三分軍事七分政治。2000年第二次大起義爆發後,哈馬斯一面組織抵抗,一面同其他穆兄會支部一樣,以土耳其的埃爾多安為盟主,不斷鼓吹走埃爾多安路線建立伊斯蘭民主共和國,贏得越來越多的國際國內支持。2005年,以色列總理沙龍為分化巴勒斯坦人,主動撤出加沙地帶,實際上將其移交給了在此地擁有地下政府的哈馬斯。隨即在2006年,哈馬斯趁阿拉法特死去(2004年)之際迫使巴解組織同意進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立法會的普選,結果不出意料獲得大勝,且組建了哈馬斯領導人擔任總理的責任政府。不久巴勒斯坦果然爆發內戰,阿巴斯宣布解散哈馬斯控制的政府,而哈馬斯、吉哈德和人民抵抗委員會則將巴勒斯坦安全部隊逐出加沙,自此巴勒斯坦陷入兩個政府對峙的分裂局面。

在加沙地帶執政後,哈馬斯對以色列態度逐漸軟化,提出只要以色列同意撤回1967年戰爭前的軍事分界線以內,同時允許難民返回以色列境內,就同以色列達成停戰協定(該組織宣稱這不等於承認以色列)。這實際上就是變相承認了兩國方案,不過此時以色列右翼政府已經對此不感興趣。不久爆發了阿拉伯之春,哈馬斯的本家埃及穆兄會在埃及上台,於是哈馬斯興沖沖地與土耳其、埃及一起站在了支持敘利亞自由軍的「革命」陣線上,結果因此與敘利亞、伊朗、吉哈德的關係急劇惡化。2012年,以色列以沙利特事件為借口越境打擊以加沙為基地的吉哈德和人民抵抗委員會,結果哈馬斯作為加沙地帶的執政黨居然率眾避戰,導致吉哈德和人民抵抗委員會損失慘重;事後,做賊心虛的哈馬斯居然趁人之危,在2013年取締了人民抵抗委員會。另一方面,本家埃及穆兄會在2013年被埃及軍方聯手海灣君主國推翻,敘利亞自由軍也在2014年初瓦解為許多更小的派系,結果已經同敘利亞、伊朗關係破裂的哈馬斯反而比阿拉伯之春前更加孤立,導致其在2014年的加沙戰爭中遭到以色列的重創。

而吉哈德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一方面,它由於人在屋檐下而於2012年在敘利亞內戰中繼續支持巴沙爾政府,結果遭到哈馬斯的孤立,在以色列的打擊中損失慘重;另一方面,它由於不想繼續得罪哈馬斯和海灣君主國,於2015年在沙特等國聯軍干涉葉門的戰爭中保持了中立的態度,結果被伊朗斷絕了金援,在財政上出現了巨大的破綻。

綜上所述,2006年之後巴勒斯坦各派力量由於自身利益和幕後金主的指使而彼此交惡,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因此力量大幅削弱,無法繼續在大起義中繼續對抗以色列當局。結果,或是事實上對以色列輸誠(法塔赫、哈馬斯),或是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宗派。至此,以色列已穩佔上風,再也不屑於任何妥協方案了。然而,以色列的右翼政府自恃力量優勢,沒有充分地利用這種形勢,一味堅持巴勒斯坦人不可能接受的方案,使得巴勒斯坦問題久拖不決。大概,內塔尼亞胡等人認為拖下去對他們自己是有利的吧。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以色列國防軍在2006年的南黎巴嫩戰爭和2014年的加沙衝突中都表現低劣,完全沒有了昔日的雄風,彷彿手拿好牌卻不知如何去打了;同時,以色列國內在經濟、社會等層面也面臨著種種問題,正積蓄著莫大的矛盾。究竟內塔尼亞胡等人是否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看還得由時間來證明。


看暈了,都是換人,讓他們繼續打,誰要死了就奶一口哈哈


推薦閱讀:

為何沙特國王前腳剛走,以色列總理就緊跟著訪華?以色列這麼急著找中國有何目的?
雲石自問自答:如何看待以色列,為什麼猶太人在滅亡2000年後,還能夠重新復國?
因為宗教信仰二戰前西方國家都反猶,為什麼戰後反而幫助以色列建國?
如何看待以色列的猶太教極端正統派「哈瑞迪」猶太人?
你跟猶太人相處過嗎?如果是,請問他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記憶?

TAG:以色列 | 中東 | 巴勒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