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尊奉儒家文化的韓國為什麼會在現代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全世界都存在神學傳入和國家政治實踐結合的思潮。

而韓國近代史上的基督教傳入大概分三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李晬光從我朝帶回《天主實義》並以西學名義介紹給本國為起點的。爾後,李承熏在北京受洗禮。他歸國後相繼為李櫱、權哲身等人舉行洗禮。慢慢形成李朝本國早期的基督教團體。

當然這團體本身是帶有政治實踐的,有兩點分析供參考:

1,李晬光本身是地方士族出身,曾任史官和曹參。經歷過壬辰倭亂之後,入京就職的前幾年就經歷戰後保守士族(兩班貴族)對功臣階級反攻倒算的堂前亂斗。聯繫其史學作品對於李朝幾大士禍的批判,實際上作為地方士族對李朝的士族聯合體政治沒有好感,早期在李氏這些士族傳播的基督教思想並試圖傳教民間,本身就帶有新士族(兩班中小貴族,實學團體)的政治訴求。

2,由於第一點,早期李朝基督團體的活動還有意識形態鬥爭的背景,整個《芝峰集》就是在反對中世朝儒在宋儒背景上自己發展的「天人相與」下的等級秩序和將「曉義理」徹底玄化成「天機論」的兩套東西。他本人對於朝儒的態度是回歸到李洱的經世態度上去。對於西方文化還是「用」的層面。

基督新教團體則是後續這個階級的更為激進的政治實踐。這也造成了西教禁壓令的出現,明則文化爭,實則士族內部分化鬥爭。

第二階段就不一樣了。此時是新教對味正式傳入是阿盆澤勒牧師夫婦和思德伍德牧師到達朝鮮,創辦了正式的組織。從事的工作就是新教極為擅長民間社團活動,包括公共醫療和教育。

而在日本殖民的大背景下,民間社團活動的新教倫常傳播,很好的填充了此時民間主體文化的空白。並且與本土民族意識形成了結合。

而新教團體積累的基層組織基礎也使得原來儒學出身的新知識分子找到了一些民族政治運動的地下策動方式。而原本儒生出身的人甚至在推廣新教,比如,崔炳憲是儒教出身的牧師,他把基督教本身體作為一種宗教現象來探討,試圖通過宗教與本土傳統文化的契合部分,建立某種民族文化的再解讀,形成一種新的綱領。

而尹致昊這位南監理教信徒,壓根就是民族運動的早期領導者。

這選民族解放史建構了韓國目前最直接的民眾新教基礎。

第三階段就是新教在近現代歷史的民間組織化了。

這個問題很複雜,主要的是早期傳播期的聖書絕對主義到教會組織成型後的正統主義,然後到金在俊時期的韓國進步主義神學,這使得韓國整個基督教系統都開始從傳統教會傳播,普世真理和原典解讀等宗教活動開始徹底的「社會參與化」,這形成了當代韓國基督教系統的活動方式,從社會公益和社會傳播入手,不用太多宗教化的儀式,而是把宗教意識換成世俗化觀念來進行傳播。就知乎某梨花女大的新教妹紙訴說,她們那塊新教很多活動都是社區大爺大媽組織,部分年輕志願者,就某個公益議題聚集,然後擺個檯子集體唱廣場卡拉ok,。


韓國的基督教是與其民族獨立緊密聯繫的。在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朝鮮半島人跟中國人一樣看到儒家大概救不了國,所以產生了福音救國的說法,基督教是跟著先進的西方文明進入朝鮮半島的,朝鮮半島的知識分子大量成為基督徒。

另外在民間,日本人為了同化朝鮮半島,在朝鮮半島推行神道教,基督教也就成了對抗日本同化的最強陣營。傳教者將被日本人奴役的朝鮮半島與被羅馬人佔領的以色列類比,引起朝鮮半島人民極大的共鳴。

日本在朝鮮半島推行日語教育,皇國教育,不讓教朝鮮半島自己的文化歷史。而基督教會學校則舉起了民族主義大旗,承擔了在被殖民地化時期傳承朝鮮民族文化的任務。

說來也巧,同樣是1919年,中國有了五四運動,朝鮮則爆發了三一運動,反抗日本殖民統治,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基督徒,大量基督徒被捕被殺,但是基督教從此在朝鮮半島聲望大振,成為朝鮮民族獨立的中堅力量。

因此在韓國基督教與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是緊密聯繫的,是同步發展的,韓國人對基督教的感覺,大概就像我們中國人對共產主義的感覺。而題主基督教國家的提法也不準確,人家大韓早就民國了,只能說基督教信仰比較廣泛。

在民族危亡時刻能站出來的宗教或主義,很容易被一個民族廣泛接受。如果洪秀全這人是個靠譜人,太平天國不瞎搞的話,中國也是有可能成為基督教國家的。後來我們不也是按照一個住在英國的德國猶太人的思想,革了我們自己老祖宗的命么?我們父輩連孔子的墓都給掘了,對人家韓國人信個基督教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希望大家回答問題的時候起碼先了解一下基本歷史,別全都是假設和空想,下筆千字,離題萬里。不要以為人文社科類問題隨便誰都能回答,就忙不迭的跑出來亂回答,還閑著沒事在評論區找人抬死杠。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去看點乾貨學習一下,對自己也有所幫助。不然費這勁你有意思么。


首先感覺答題要審題,題目是現在韓國為什麼變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首先,那麼設定一個範圍是當代,按照我國官方史學的劃分標準,現代大概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49年,那麼很顯然在這一階段韓國不能稱之為基督教國家。

其次,如果按照廣義的西方中古—近代這樣劃分的話,現當代可以一直到現今。然後是,基督教國家的定義,究竟國家是什麼樣的,才叫基督教國家?是基督教徒人數絕對多數還是簡單多數,是教堂覆蓋率?人均教堂數?……如果單純從基督教徒簡單多數論,也就是一半,那麼恐怕韓國仍然不能被稱之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再次,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有韓國是基督教國家的印象,活著疑問呢。其實韓國基督教雖然人數不比一些西方國家,但是傳教卻走在世界前列,韓國現在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傳教國家。

再次,答案中裡面說有美國因素,這並不否認,可是如果做一個簡單的控制變數對比,韓日之間都有美國因素,可這兩個國家基督教發展卻有很大差別,由此可見除了美國因素之外,韓國有其自身特殊的因素。

基督教在二十時期後半期在韓國的復興,一方面是因為韓國經濟起飛的宏觀大背景,基督教彌合了在經濟高速發展下,社會層面的斷裂。另一方面,也因為在韓國本土文化與基督教有機結合,基督教形成了一種既有內部凝聚力又有外部張力的文明體,其也在同時不斷地進行著自我強化。

一、從「上帝的報復」說起

20世紀上半葉,知識精英們普遍假定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正導致作為人類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的宗教的衰亡。無論是歡迎還是痛惜這種趨勢的人都接受這一觀點。現代世俗主義者為科學、理性主義和實用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構成現存宗教核心的迷信、神話、非理性和宗教儀式而歡呼。正在出現的社會將是寬容的、理性的、重實效的、進步的、人道主義的和世俗的。[1]

但事與願違,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在全球展開,同時也發生了一場全球性的被稱為「上帝的報復」的宗教復興。70年代中期,「世俗化和宗教與世俗主義相適應的趨勢」發生了逆轉。它的主題不再是使教義現代化,而是「第二次向歐洲宣講福音」。

其中基督教在亞洲進行了一波的復興,這其中就包括韓國。韓國在歷史上是一個佛教徒占絕大多數的國家,1950年基督教徒的人數可能占人口的1%-3%。但到了 80年代,基督徒在韓人口中至少佔30%,其中大部分是基督教長老會教友及天主教徒」。[2]2000年,首爾擁有世界12個大型基督教聚會中的11個,基督教對韓文化影響極大,並且韓國作為世界主要傳教地區的地位也日益明顯,現在,韓國已向全世界169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2.2014萬名傳教士。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基督教傳教國,僅次於美國。[3]

二、經濟高速發展下的大背景

在韓國,起步於六十年代的產業現代化,到了七十年代就有了實質性進展

從此,韓國社會進入經濟高速增長的新的歷史時期。快速的經濟化帶動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量的人從農村移居到城市,脫離了他們的根基,從事新的工作或沒有工作。他們與大批陌生人相互作用,面對著一套新的關係。他們需要新認同根源、新形式的穩定社會,以及一套新的道德規範來賦予他們意義感和目的感。[4]雖然物質上帶來的富足,但是脫離了原有傳統的以宗族為核心紐帶的鄉土社會,來到了城市,精神世界的空虛,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被經濟的衝散。這時候不論是主流的,還是原教旨主義的宗教,都滿足了這些作為城市「無根人」的精神和與人聯繫的需要。

這種情況尤其是在韓國這種高速發展的國家更加凸顯。當韓國在經濟不斷發展時候,產生了對自己的文化的獨特性和自我認同感的需要,這時候韓國轉向了自己本國原有的宗教---佛教,但是他們逐漸發現,現在的佛教已經不再能令人滿意了,因為人們在尋求關於人類目的和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的更深層的解釋。

正如李光耀所說的那樣:我們是在一代或兩代人的時間內進行了工業化的農業社會。在西方用了200年或更長時間才做到的事情,在這裡只用了大約50年或更少的時間。所有的一切都被擠壓進一個非常短的時間框架內,因而註定會有脫節和失誤。如果你看一眼那些迅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韓國、泰國、香港和新加坡,就會發現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宗教的興起......舊的風俗和宗教------祖先崇拜、薩滿教,已不再完全令人滿意。[5]因此,自從朝鮮開埠之後流傳進入韓國的基督教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一方面,裹挾著西方先進的技術,政治制度和大量的金錢援助的基督教,給韓國人一種擁有先天優勢的印象,韓國人將基督教與發達國家極其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聯繫在一起,同時,基督教也能解決他們所提出的關於人類目的和為什麼人類會如此的更深層次的解釋的問題。這樣基督教扮演了填補韓國人精神與物質空缺的角色。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各方面也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維新政治體制日趨削弱直至下台,民主化運動和人權運動蓬勃發展。南北長期封鎖與對峙的局面被打破,雙方開始實行對話。國家的國際地位利益提高,民族主體意識逐漸凸起,科技文化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和提高,民生有了新的質的改善等等。但是與此同時,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日趨加大,勞資矛盾日益尖銳,政治腐敗,道德敗壞,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泛濫[6],在一些領域內,如醫療及醫院服務設施、幼兒園和學校、對老人的照顧。自然災害或其他災難之後的緊急救援,以及經濟遭受損失時給予福利和社會援助。因秩序和市民社會的破壞而造成的空白這部分,在經濟發展初期,往往被國家所忽略,而在這時候,宗教團體往往滿足這部分的需要。包括建立醫療救助,幼兒撫育,老年照顧,災後援助等機構。在真箇過程中,宗教團體大量擴大其成員,並擴大宗教在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的影響。

最早在韓國剛建國時,國家陷入一窮二白的狀態,人們處於飢餓、潦倒甚至是絕望之中,此時大量的援助源源不絕的輸送到韓國,其中絕大多數是來源於基督教國家,特別是美國。這批物資援助幫助韓國人民渡過了戰後初期的艱難時刻,擺脫了飢餓的威脅。除此之外,美國教會也紛紛派遣傳教士入韓,帶來大量急需的食品物、藥品和衣物,並在韓國境內開設多個臨時食堂,為飢餓家庭提供免費的食還在各地搭建一些避難所提供給無家可歸的人。基督徒認為是他們的禱告發揮了作用,於是更加堅定了對基督的信仰;這些愛心救助活動也在非教徒的韓國人民心裡留下深刻印象,對於基督教會有了更大的認同度。[7]因此,當70年代,韓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韓國更加本土化的教會在發揮著與美國傳教士同樣的作用,這樣韓國的基督教信眾得到了進一步地擴大,基督教在韓國的勢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韓國基督教會的自我強化

但是,單純的經濟飛躍式增長所帶來民眾精神的空虛和貧富的加劇的並不能完全解釋在韓國基督為何如此盛行。在與韓國同時期發展的其他國家的經驗上看,並非經濟的高速增長就一定能帶來基督教的復興。韓國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基督教大國,也有其自我文化的內在因素,正是這些因素影響了本國的教會,使其具備了自我強化的因素,使得韓國的基督教進一步地發展。

基督教與韓國不同時期的民族主義需求相結合,贏得了韓國社會的認同,教徒數目也隨之增長。現代化的韓國急需一種作為共享的價值和目標體系,基督教恰恰提供了與之適應的非理性解釋。韓國教會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構建一個嚴密的傳教體系,形成自身的擴張機制,通過宗教儀式周而復始地鞏固民族振興的精神,導致了1970年之後韓國教徒數量的急劇增長。[8]這也正是韓國區別於其他國家的地方所在,其本身的文化內核與基督教的結合,形成了一種十分嚴密而又特殊的傳教體系,成為其韓國本土基督教迅速發展的重大推動力。

韓國的基督教在四個方面進行著傳播

韓國教會擁有嚴密的基層傳教體系,韓國教會非常重視控制基層的傳教組織,從家庭的影響到學校的團契活動再到家庭教會的小組傳教,將教徒置於一個教會的系統影響之中。如果將韓國基督教會自我強化的層次細分,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如下圖所示:分別為最內層的家庭,學校和團契,家庭教會以及最外層的海外傳教,他們四個層次由內而外,前三層次可以看成是內部強化的主要過程,而第四層海外傳教一方面是內部強化的結果,在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進一步加強教會的內部強化程度。

1.家庭

傳教的第一個層次是在家庭。家庭是教會傳教的最基本單元與組織。家庭作為個人接受社會化教育的第一個課堂,父母以言行作為子女信仰的啟蒙導師,這對兒童的影響往往是巨大而深刻的。孩子同長輩們一起禱告、分享,耳濡目染之下,家長的信仰被毫無保留地傳遞到下一代的心中。[9]家庭作為基督教傳教的第個層次,在傳教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並且以家庭為紐帶,這種宗教的互相聯繫也進一步的強化和內聚,進一步自我加強。

2.學校教育與團契活動(fellowship)

基督教會在韓國的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教會學校仍然是在現代韓國社會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實力可以與國立學校相敵甚至是更勝一籌。延世大學、梨花女子大學和西江大學等這些教會學校都是韓國的知名教育學府,為韓國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

學生團契的出現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普世的宣教運動,它也極大地推動了教會的發展。因為大學校園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就像「有待收割的禾田」,教會不容易接觸到,因此通過同學之間的交往傳遞福音具有教會傳教所不具備的便利條件。許多的學生社團都是基督教性質的,而大家都在同一所大學讀書,背景相似、思想接近,因為同樣的愛好加入到社團中,彼此間一般不會存在芥蒂,從建立深厚的關係開始向非教徒傳教,就更加容易得到回應。從學術問題的探討到社會問題,再到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的思考,最後上升到宗教信仰,一切都顯得非常自然。許多韓國大學生也提到,在大學中的團契是他們信仰基督教的選擇中發揮了很重要的因素。

2.家庭教會(house church或home church)

除了以上的一些社會基層組織之外,教會自然是發揮傳教作用的主戰場。韓國的基督徒對於教會活動的熱忱也是其他國家難以相比的。

家庭教會是韓國傳教的特殊形式,對於韓國基督教徒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積極調動教會所有成員的力量,參與到傳教活動中去。

與傳統教會不同的是:首先,家庭教會採用小的家庭式小組團契的聚會方式。作為教會的基本構成單位,家庭教會區域少數人能滿足信徒的需要,彌補傳統教會大聚會的缺點。家庭教會可以完成更周到細緻的代禱工作、心靈的溝通等。其次,傳統教會最大的缺點就是大部分的事情都集中在某些同工、傳道、牧師等等身上,其他人就被給予「信徒」的稱號,意思是只要來教會領受,不需要做其他的事情。而家庭教會,每個人都是重要的角色,都要去傳播福音。它要求每一個教徒都有自己的任務,積极參与到傳教中去,發揮教會整體的傳教能量。[10]這樣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意識,更加體認到自己是家庭教會的一元,能夠以更加主動的態度和更加豐滿的熱情參與到宗教生活之中。

四、韓國基督教的海外傳播

相信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有如此強勢的教會傳教活動。近數十年來,韓國基督教的迅速發展不僅令他們的西方同行汗顏,而且其積極熱情的海外傳教計劃己經成為了世界基督教福音傳播運動中的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而且他們為扮演亞洲福音傳播基地的角色而不懈地努力,表現出一股勢不可擋的傳教熱情。現在,韓國已向全世界169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2.2014萬名傳教士。已悄悄成為世界第二大基督教傳教國,僅次於美國。[11]2007年在阿富汗遭到綁架的23名傳教士的消息讓世界再一次印證了韓國傳教士的這種熱情。當然,這樣龐大的海外傳播隊伍,一方面和基督教本身的宣教,傳播福音使命的特點緊密聯繫,另一方面,韓國基督教的海外傳播更多的是和韓國自身國家的特點相聯繫。

一方面,國家內部的經濟實力的提升為境外傳教提供可能。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80%的神職人員處在中產階層。成員構成的特點不僅為教會注入活力,而且大大增強了教會的經濟實力,進而為海外宣教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撐。教會本身的培訓方式與宣教策略往往富有特色且具實效性。同時教會間的競爭也促進了教會向海外拓展。

另一方面,從外部上看:外交形勢的改善與追求半島統一為境外傳教提供機會。20世紀七八十年代,冷戰局勢趨向緩和,國際交往增多。韓國對外政策隨之發生變化,逐漸放棄了對美一邊倒的外交策略,尋求多層次(如建交或發展經貿關係等)的外交,由此促進了韓國與不同國家(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在內)間的往來。通過經商、學習、旅遊、移民、考察、工作等不同方式,韓國不斷向海外輸送基督教。90年代以後,隨著中韓關係的改善,借旅遊、觀光、經商、學習,前往中國特別是中國東北地區從事宣教活動的韓國人越來越多。

韓國教會特別關注朝鮮半島的統一,把向朝鮮宣教,作為促進南北教會統一的重要工作來做。1982年韓國教會聯合會NCCK宣布解決民族分裂問題應該是韓國各個教會傳教的最重要的事情。該會為了半島的和平統一,不斷與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基督教教會聯合會的分會進行接觸與合作。[12]

韓國基督教的海外傳播既是韓國基督教會內部強化的一種原因,又是其的一種影響,海外傳教使得韓國的基督教進一步在內部強化和外部擴展兩方面同步推進,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擴張力。

五、基督教會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當然,基督教在韓國發展也並不是受到全體國民一致歡迎,韓國的基督教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方面,是基督教的傳播方式問題。有一些韓國人指出:現在韓國的街道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教派的傳教士,指著來往的行人,放聲大叫,信耶穌的死後可以走向光明的天堂,不信耶穌的就將走向昏暗無光的地獄。同時後邊的標語是「耶穌天堂,不信地獄」。大多數人民反感這些在道路上到處都是傳教士,這對於信仰耶穌的行人來說是無所謂的事,但對於那些不屑一顧其他教派的人來說就轉變成為了詛咒。[13]在海外傳播中,韓國總是走在前面,當然這其中的一些行為也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在2007年在阿富汗被綁架的23名傳教士的消息傳到國內,引起了韓國民眾的一直關注和同情。但當民眾進一步了解到這23名傳教士在政府部門一再勸阻下仍然執意前往阿富汗傳教,民眾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原來的同情變為中立,甚至是厭惡。

另一方面,是在基督教會自身發展過程中,教會本身和教職人員的異化。韓國的部分基督教派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偏向權力化,教會的權力集中於教堂的牧師私人之手。在宗教的保護傘下,教堂使用錢和權力。牧師在錢和權力的中心。權勢和財富的積累成為了評定牧師是否成功的新的標準。但是在偏僻的地方不聲不響地為耶穌奉獻的真正意義上的牧師被認為是失敗的牧師。現在的基督教不是信奉耶穌上帝,而是信奉權力金錢。另外一個問題是教堂的世襲問題。大型的教堂資產雄厚,這種教堂的牧師最後把經營多年的教堂傳給子女經營。而且教堂不需向政府納稅,他們不認同傳統思想和習俗。[14]這樣的教會在發展過程中,偏離了原有正常發展的軌跡,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

六、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基督教在二十時期後半期在韓國的復興,一方面是因為韓國經濟起飛的宏觀大背景,基督教彌合了在經濟高速發展下,社會層面的斷裂。另一方面,也因為在韓國本土文化與基督教有機結合,基督教形成了一種既有內部凝聚力又有外部張力的文明體,其也在同時不斷地進行著自我強化。

當然,在基督教在韓國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基督教會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教會的過度金錢化,教會權威化,這些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因為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並不是沒有先例。

參考文獻:

[1]滿岩.基督教對韓國各社會領域的影響[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118-121.

[2].韓國基督教對韓國現代化之價值觀形成的影響[J].世界宗教研究,1998,01:146-150.

[3]姜芝娟.現代東亞基督教的「禮儀之爭」——以韓國祭祖問題為個案[J].世界宗教文化,2010,03:46-51.

[4]張曉華,曹爽,李洪新.韓國基督教境外傳教活動盛行原因探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62-67.

[5]艾菊紅.基督教在韓國的本土化[J].世界民族,2014,05:67-75.

[6]艾菊紅.基督教在韓國的本土化實踐[J].世界民族,2015,04:87-94.

[7]裔昭印,石建國.基督教在近代中韓傳播不同境遇的原因與啟示[J].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91-95.

[8]孫雪岩.近代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之比較——兼論文化本土化問題[D].延邊大學,2003.

[9]金正玄,吳景平.宗教、民族主義和國家政策:日佔時期韓國基督教與神道間的衝突[J].韓國研究論叢,1997,00:201-218.

[10]張廣智.論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的現代命運[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2:36-41.

[11]林炳僖.一位韓國留學生眼中的韓國基督教觀狀[J].科學與無神論,2008,05:55-58.

[12]陳夢遙.韓國基督教盛行的原因[D].北京大學,2008.

[13]徐志嘯.基督教在中韓傳播的比較與思考[J].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01:33-37.

[14]李正奎.韓國近代社會的變遷與基督教[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2:92-95.

[15]金龍雲.宗教與韓國對外關係研究狀況述論[J].世界宗教文化,2012,06:111-115.

[16]郭銳.冷戰後韓國基督教的保守化傾向及對國家政治的影響[J].世界宗教研究,2014,04:113-120.

[17]金松蘭. 論韓國基督教思想的歷史演變及其社會影響[D].延邊大學,2003

[18]陳夢遙. 韓國基督教盛行的原因[D].北京大學,2008

[19]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04


「尊崇儒教的朝鮮」是哪個朝鮮?是兩班的朝鮮,不是大多數百姓的朝鮮。 在整個東亞歷史中 儒教(儒學)從來都是士大夫的,而沒有佔據大多數人精神世界。

儒學只是一套行為規範,而不是像基督教、佛教這樣的宗教。宗教是一個比儒學更為複雜的系統,除了對精神世界的構建,自我身份的構建(三大問題的解答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還能提供豐富的社區服務和精神服務。即便很多我們認為的士人,他們內心世界更多認同的是佛教、道教這樣的宗教。 比如 王羲之,他的兒子叫王獻之。按照中古儒文化傳統名應該取單字,並且父子名字要避諱,「之」這個字就很不規範了。這正是他們另一個身份---道教徒的表現,「之」就是他們作為道教徒的標誌。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道教徒這個身份比儒士更重要(具體考證看陳寅恪先生的論文)

就算是儒學從宋代開始深入基層構建宗族組織,真正團結下層群眾的還是白蓮教、明教、拜上帝教這樣的民間宗教。

所以基督教在韓國的傳播,並不如另一個答案所強調的是政府政治需要所導致的,也不是地緣政治所引起的。儒教的退出確實是因為政治原因,在西方衝擊下原有的儒教中華天下秩序瓦解,新的政治秩序形成。而基督教韓國的形成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是近代以來韓國的基層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尤其是二戰以後韓國的基層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過去的民間組織怎麼瓦解了?新的基督教是如何影響韓國社會的重組的?基督教相對於其他宗教或者民間信仰有什麼優勢? 以上拋磚引玉,近現代韓國史不了解,希望能有人幫忙介紹一下戰後韓國社會史,謝謝

儒學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生創立的一套行為規範,我們從《論語》就可以看到他針對一個群體----君子、士、士大夫、君主等統治者,後來就包括鄉紳階層。主題是:這個群體應該是怎麼樣的?這個群體應該怎麼做?(包括了政治和生活行為規範的政治倫理學) 而不是「編戶齊民」應該怎麼做?,「野人」應該怎麼做,「小人」應該怎麼做,「佃農」應該怎麼做,「流民」應該怎麼做,而這些人正是東亞社會的大多數群眾。儒學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宗教和他不一樣,宗教首先解決的是這樣一些問題:這個世界是怎麼產生的?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這個世界將會怎麼樣?我是從哪裡來的?我是誰?我將往何處?(這裡我只講了此世視域,就不扯超越的神論了),並且從這些問題衍生出來一個龐大的系統(其中就包括了政治倫理學) 這些在儒學中是沒有考慮的,孔子是一個「不可知論者」 「子不語怪力亂神」,宋明理學的那些「理」「氣」「心」的討論都是從佛教裡面「拿來主義」的而且很模糊。 並且這些問題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而政治問題和倫理問題,「小人」們是不關心前者的,對於後者他們按照自己的習俗習慣。佛教進入之前,東亞沒有宗教。沒有對那些問題的探討,後來出現的這類探討都是在佛教影響之下的。 同時宗教無參與門檻,關心每一個人,積极參与社區生活甚至組織社區和社區生活。&佛教之前下層民眾的精神世界主要是對各種自己不能了解的自然力量或想像出來的超自然力量進行崇拜。崇拜就是人們對這類力量的恐懼而引發,通過某些儀式意圖影響這些力量,以求對自己有利。比如中醫就是對於陰陽五行等神秘力量的崇拜下產生的儀式,還有更多是什麼蚩尤崇拜、長生天崇拜、祖先崇拜等鬼神崇拜。而佛教入侵後伴隨而來而生的道教、摩尼教、白蓮教、天理教等,他們混雜著各種本土的崇拜佔據了下層群眾的世界,組織起來他們的社區生活。所以大多數的流民暴動都是團結在宗教的旗幟下組織起來的,因為這是王朝天下秩序外最具正統性、組織性的力量。&近代儒學的衰退指的是,儒學從官僚集團(士大夫)、知識分子、鄉紳階層、著重是政治領域中的影響力的衰退。至於祖先崇拜和尊長敬老,很多文化裡面都有好嗎?摩西十誡裡面就有孝敬父母,不是儒家獨一門。&這些基本概念都不明白的 小學雞,就還是不要隨隨便便把余先生當成一尊偶像搬出來嚇人,這樣做實在是損害了余先生的形象


韓國境內,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幾乎都會有基督教(天主教與基督新教),而有基督教的地方就會有教堂,甚至在一個很小的村子裡都會有教堂存在,而在有些地方簡直達到了教堂林立的地步,真可謂「上帝與你同在」。每到夜晚,霓虹燈裝飾的十字架閃爍著紅光,成為韓國夜間的一大景觀。

事實上韓國的基督教是由於在日治時期朝鮮半島居民受到基督教會的大量醫療救助和情感宣洩以及韓國國內民眾在戰後情感需要建立起來的。韓戰結束以後基督宗教在南韓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除了韓國基督宗教自身的良性發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冷戰時期韓國政府保證宗教自由,實行政教分離,政府提倡基督教及佛教等宗教信,將宗教作為反對共產主義入侵的意識形態壁壘。

但是你不能說他就沒有儒家文化,他是融合了的結果,韓國深受我國儒家文化的影響,90%以上的家庭講究禮儀、忠、孝, 每年春節的時候都要祭祖。


韓國不是基督教國家,信徒比例有33%

韓國依然遵從儒家文化,學習孔子孟子經典。

知乎基本規則之一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同樣不理解,其他回答怎麼能如此一本正經的胡說。

韓國的基督教影響力極大是肯定的,但不能因為前總統是基督徒就說是基督教國家,只有30多的信徒比例怎麼能說是基督教國家。

一 國教沒有定為基督教

二 信徒比例不高

三 韓國宗教開放,每年釋迦牟尼誕辰都是全國國定假日房價。


資本主義運動隨意碾壓農業文明的一個實例而已,日本作為東亞先驅者,直接激化了亞洲資本主義運動進程。

回到問題,農業文明經過頑強掙扎後,必然有,隨資本主義來的,都是香的,原有農業文明的都是臭的,不論其中有多少民族性東西,一併拋棄,的覺悟。立身為本,命都要沒了,還顧的上原來禮儀?!

~~~~~開始習慣性離題~~~~~

安頓下來後,原來真正骨子裡的東西,還是要出來的,農業文明裡因為包含民族性的東西,所以部分農業文明形式也會藉此回歸。

但那只是民族發展,再次超越他我,回歸自我而已,和已經落後的農業文明任何性質沒半毛錢關係,藉此吹捧愚不可及。

佛教最終在我國被吸收,形成新儒家思想,但思想只是經濟的工具,龐大的帝國輕鬆壓制了新經濟,新思想最終無用武之地,陽明之後迅速虛無化。

後來,在民國,內憂外患下重新還魂,但以熊十力之能,也不過留下和蔣公一段逸話而已,而在TG手裡不過一堆泥,所謂十力不降一會。TG縱有千般不是,但任何時候對工業化(人稱資本主義運動)都從來沒有二心,這就是一會。

外來思想對一個能自立的民族不過一劑味精,最終不過是徒有外形或名稱,內核必然是民族的東西。

~~~~~~~~~~

思想都是借危機來的,內部或外部。

儒教,綠教,基督教都是三期文明,任何一個都沒有碾壓式優勢,所以有《文明的衝突》,而不是《文明的消滅》。資本主義運動仍還沒有觸發新一期文明,將來會不會就不知道了,路還長。

孔子作為一個,在中國有信史以來,第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哲學家。他做的是任何一個真正的大哲學家做的事——總結弘揚民族優良性格,他沒有發明什麼,不過是在說一些當時更顯而易見的東西而已,所以他可以述而不作,反正說不說都在那裡,三歲看到老。其中一些是農業文明共性的東西,儒教當初在東亞碾壓式傳播不是偶然的。

正是農業文明的成功,儒教的成功造成了它的失敗,大概新經濟是沒法在鐵板上生長的(人稱土地的詛咒),沒有新經濟,儒教就沒有機會進行適用性改造,空中閣樓的新儒教最終還是空中閣樓。

今天,整個東亞都要在新經濟的汪洋中奮鬥,在外來形式的他我中追尋,拷問自我。

所謂韓國基督教問題不過是資本主義大潮下的一個表象而已。

~~~~~離題萬里~~~~

TG可能是中國配擁有的最先進組織,比起TG,搞不清歷史脈絡,到處嚇BB的土民才是細思極恐的暴民,暴民從不真正關心國家民族命運。

只要我過的好,管它天崩地裂。反過來,只要我過不好,誰也甭想過好。

其實,很多時候,國家民族成功是建立在無數無辜個體被迫犧牲基礎上的。沒有宏觀視角,就只能暴走或做被煽動的走卒。


說韓國轉信基督教是牆頭草的人,真的不知道太平天國這段歷史么?抑或者,不知道蔣校長是基督信徒?

儒學救不了一個國家的時候,國家自然尋求其他方法。比如中國的太平天國以基督教為幌子,民國很多人(包括領袖)也信基督教,只不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所以現在中國是無神論佔主流。韓國可能在十月革命炮火射程之外,所以馬克思主義就送到了三八線。

但是說到底,除了共產黨之外的人都犯了一個錯誤:不是信基督教可以強國,而是強國普遍信基督教。美國沒有那幾艘航母,沒有飛機坦克,他信啥玩意兒也不好使。中國共產黨明白這道理,信教強國都是扯淡,思想上無神論,把煙囪大壩立起來才是正事。


說起韓國文化,除了屬於低端流行文化的韓流之外,在主流文化方面,大家通常想到的,還是傳統的儒釋道三家。畢竟,作為元明清三朝的中國第一藩屬國,華夏文明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但這些其實都是陳年往事了。今日的韓國,大行其道的主流顯性文化絕不是孔孟,更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基督教!

據2005年的普查,韓國的基督教徒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三十!考慮到該數據一向被視為保守,加上近年韓國基督教徒增長速度極快(僅天主教系統,每年就有超過15萬成年人入教,韓國天主教會也是世界上成年人信仰皈依最多的教會),如今基督教徒在韓國的規模,可能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五成!所以毫不誇張的說,今日的韓國,完全可以被視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這可能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畢竟從文化上來說,韓國歷史上與基督教毫無瓜葛。從地緣格局上,韓國也與基督教沒有任何關聯——無論是西面的中國,還是東面的日本,甚至北方的兄弟朝鮮,基督教在這些地區都從來不是主流——甚至可以說比較邊緣化。唯一能和基督教扯上關係的鄰居俄羅斯,與韓國的文化交流也非常之少,何況俄羅斯信奉的還是東正教——而韓國的基督教徒,則基本上是新教和天主教。

一個橫看豎看都和上帝八竿子打不著的東亞黃種人小國,為何搖身一變,竟成了亞洲數一數二的基督教國家?雲石君在此做個分析: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美國的影響。畢竟二戰以後,韓國便成為美國的盟友,不僅在政治、軍事上追隨美國,經濟層面,韓國的經濟騰飛,也是嚴重依賴美國的支持。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韓國的經濟發展,長期依賴於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韓國文化自然而然的會深受美西熏陶,所以基督教得以傳播並不奇怪。

但僅就與此,還遠不足以解釋基督教為何能有如此之盛。畢竟世界上受美國和西方影響的國家多了去了,但受影響,並不代表著就一定會基督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國的東鄰——日本。要論控制程度,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絕對比韓國厲害的多,日本經濟對西方經濟圈的依賴也不比韓國弱多少。可時至今日,日本在文化上依然屬於傳統東方體系,保有強烈的獨立性。基督教在日本的影響雖然不能說沒有,但信徒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層次上,都十分邊緣——與韓國的大範圍普遍皈依截然不同。

所以,光一個西方影響,是遠遠不夠的。韓國之所以會高度基督化,還另有其自身原因。而這個原因,又要從韓國國家和民族性的塑造說起:

雲石君在之前寫韓國的一些文章中曾經分析過,韓國的地緣政治格局非常糟糕,中、俄、日將其團團包圍,外加雖在大洋彼岸,卻把握東亞秩序主導權的美國,韓國一身竟被全球排名前四的大國包圍,且正好處於四強博弈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北方,還有一個同室操戈的兄弟加死敵朝鮮,這種格局,對於地不過10萬平方,人不過5000萬出頭的韓國來說,簡直是敗壞到了極點。

在這種虎狼環伺下求存,韓國除了在物質層面要儘可能的積蓄國力,增加自己作為棋子的分量之外,在精神層面,也要想方設法的強化國家和民族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否則的話,列強的爭奪,很容易讓韓國內部自己先出現分裂。

但是,國家和民族意識的鍛造,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韓國在地緣上是東亞大陸的一個附庸,本身又面積狹小,地緣實力有限。所以自古以來,韓國在文化上就深受華夏文明影響,嚴重缺乏獨立性。

這一點和日本不一樣。雖然日本的地緣實力也同樣遠不如中國,但日本孤懸海上,地緣格局相對獨立,所以它在汲取華夏文明營養的同時,依然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保留自身的獨立性。而古代朝鮮則完全不具備日本的條件,所以只能在文化上成為中華文化的附庸。

近現代以後,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韓國自然要大力清除華夏文明的影響,但是韓國有限的地緣實力(由於朝韓分裂,韓國的國家體量較古代還被腰斬了),以及高度依賴外部市場積蓄國力的外向型經濟格局,決定了它很難孕育出獨立且高質量的文明體系。

總而言之,韓國想塑造出一套完整、獨立,具體明顯國家、民族特徵的現代文明體系,是基本不可能的。它依然得向古代那樣,依附於某一個強勢外來文明體系。

而在外來文明體系的選擇上,基督教成功的脫穎而出。

韓國之所以青睞基督教,首先自然是因為韓國政治和經濟上高度依附於美國的西方;其次,基督教文明也確實是當代全球的最主流的文明體系,從中能汲取充分的營養。

而除以上二者,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基督教在周邊的中、日、俄三強國中均非基督教國家(俄羅斯當時還處在蘇聯時代,紅色意識形態佔主流,基督教在俄羅斯境內也屬被打壓對象。而且俄羅斯在基督教中歸屬於自成一派的東正教系統,韓國基督教屬西方的天主教和新教系統),所以不至於有被他們同化之憂,至於美國,雖然它是一個新教和天主教佔主流的國家,但美國本土遠在太平洋彼岸。地緣格局決定了,韓國只可能成為美國的戰略棋子,而絕沒有被同化鯨吞的可能——這種安全感是中俄日這三個近鄰給不了的。

總而言之,在自身實力不濟,必須依附外來文明體系的情況下,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系統的引進,絕對是韓國收益最高、風險最低的選擇。

這是從國家利益角度考慮的。而從國民心理需求來說,基督教也有其引進推廣的必要性。之前雲石君已經說了,韓國的糟糕地緣政治格局,決定它了必須儘可能的增強自身國力,而地域狹小,土地貧瘠,資源匱乏,且遠離世界貿易主航線的國情,決定了它的發展,沒有任何客觀有利條件可以依持。

這種情況下,韓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國民的主觀能動性——直白點說,就是往死了幹活。通過高強度的勞動,來一點一點的創造財富。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且這種辦法也確實有效果——韓國確實就生生靠著國民的手,把自己建成了中等發達國家。

不過,作為代價,就是韓國人的勞動強度極高,精神壓力極大。

可人的精神承載力是有限的,這種高強度,長時間的勞動,實在讓人不堪重負。可韓國又沒有辦法——自己國家沒有別的本錢,想靠對外搶劫吧,周邊的國家又一個都惹不起。無奈之下,韓國人能做的,也只有自我調節——也就是尋求精神撫慰了。

既然是精神撫慰,那自然就需要宗教。可韓國從古到今就沒有自我創造一套完整成熟宗教體系的客觀條件,所以只能尋求外力支持。

而世界主要宗教體系中,伊斯蘭教自不用說,那肯定不適合。東正教和佛教也都處在整體衰頹期。而且此東正教和漢傳、藏傳佛教的傳統勢力範圍——俄羅斯和中國,那更是韓國的政治對手。至於南傳佛教——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的那套東西,韓國和它們既沒什麼瓜葛,而且也看不上。所以數來數去,也就只有天主教和新教這兩家了。

基於國家利益與民眾情感的綜合考慮,天主教和新教,成為韓國的最好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在戰後,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後的韓國,開始迅速增長,並迅速取代了傳統的儒家和漢傳佛教,成為韓國的主流文化體系。

不過,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雖然現在的韓國,基督教人口已達半數,教堂也遍布全境,但韓國人在一邊膜拜上帝耶穌的同時,一邊卻保留了強烈的儒家倫理——雖然儒家在這個國家的顯性痕迹已經被基本抹去;但在韓國人心中的痕迹,卻依然根深蒂固——最典型的就是,在夫妻、上下級等人與人關係中,韓國依然保留著非常強烈的基於傳統儒家倫理的尊卑綱常。其程度之嚴重,遠超過儒家的發源地和最大象徵——中國。

其實這有些荒謬。傳統的儒家和基督教,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甚至存在尖銳衝突的兩套文明體系。可韓國,卻在表裡兩層,對二者同時吸納,而且還沒造成自我的精神衝突,這份能耐還真讓人不得不佩服!

不過仔細一想,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韓國為什麼大力推動基督教?不就是要給人精神撫慰嗎?那為什麼要給人精神撫慰?無非是因為人的勞動強度和精神壓力太大。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壓力?無非是只有弱國的家底,卻非要擺出強國的架子,所以只好把人往死了逼。

既要極端要求人們拚命工作,又要極端強調國家至上、民族至上,那什麼意識形態最合適?當然是講究積極入世,講究克己復禮、克己奉公的儒家!

對韓國來說,國人的賣命勞動才是國家立足之本,宗教的精神撫慰不過是配合賣命勞動的一個輔助性作用而已。如果真的讓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在社會倫理中的根本地位,那就等於清除韓國民眾的艱苦奮鬥基因——這種傻事掌握社會資源的韓國精英當然不會去干。所以,一番權衡妥協之下,韓國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套外耶穌、內孔孟的奇葩精神格局——這也算是韓國版的中體西用了!

當然,中體這二字,韓國肯定是排斥的。所以一定要儘可能的把儒家的在顯性層面拆除。

只不過,拆得去街頭的牌坊和孔廟,抹不去精神的依賴。對這一點,韓國縱然再掩耳盜鈴,也未免有些內心發虛。沒準這種底氣不足,也是韓國熱衷於將中國古代的一切說成是韓國人的一種無意識誘因呢——不能掩耳盜鈴,咱就偷梁換柱!

呵呵,當然,這個僅僅是個玩笑。在這裡,也用這個玩笑,作為《地緣政治:基督教系列》的收尾。從下一節開始,雲石君的地緣政治,將進入大家非常期待一個重頭戲——俄羅斯系列,全方位解讀俄羅斯崛起、衰落,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110篇。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朋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

韓國不是基督教國家。所以問題不成立。

-


這個原因很複雜,但最主要的是因為韓國以「訓民正音」替代「中文象形字」,為南韓急速西化鋪路,更成為基督教大舉入侵南韓之具體象徵。在歷史上,高麗崇尚漢文化,尊奉華制,自古即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均比擬中華,因此竭力排拒世宗的「訓民正音」(時人稱之為「諺文」),達四個世紀之久,但因「鴉片戰爭」,中華頹喪,朝鮮求變,「諺文」乃興;至一八九五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朝鮮為日本接管,「諺文」開始正式在報紙出現,但「漢諺」夾雜,似今日之「日文」;朝鮮半島於一九四五年光復以後,「諺文」乃全面取代「中文象形字」,「民族主義」愈盛,朝鮮更加快速尋找「民族主體性」象徵,二○○五年,「漢城」之名亦棄,改名「首爾」,「民族主體性運動」持續發酵,方興未艾,並連根從「漢文化」拔出,實乃「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朝鮮民族只有一個教:「誰厲害誰就是爸爸」教。


韓國人比中國人還中國人。

huohuo:怎麼看韓國部署薩德?

wuweilxl:監獄的涼水不要錢也不是這麼個搞法。你們需要唯物質論和更宏觀的地緣政治經濟學洗腦。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韓國部署薩德其實蠻好的,說不定技術參數偷偷就給中國了。本來打算寫成都的,先放一放,先講這個朴槿惠。

在越戰爆發的同時,美國人在反思一件事情,那就是東亞人民的精神狀態是什麼樣的!在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時候,美國人在反思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東亞人民的精神狀態是什麼樣的!在我們這個地球,只有兩個地方是有希望的。一個是東亞,一個是北美,我對西歐已經是失望至極。(美國人的思考。)

在美國建立之初,美國就看不上西歐歷史遺留的人與人的不平等。而在歐洲大陸,王公貴族已經系統的構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這個體系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周奎聯合體。就是新加坡那樣的屌絲權貴政治的大聯合。美國人對中國人之所以有好感,主要還是源於市場競爭,美國希望能從歐洲人手裡拿走東亞市場。所以美國一直在處心積慮的培養中國的親美派,為自己的國家有朝一日成為帝國而奮鬥(爭取一塊勢力範圍)。(中美關係的本質是平衡西歐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代入中國。而中國不搞脫亞入歐的那一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沒有伊比利亞主義的自覺意識,一個是沒有經哲學院派的思想覺醒,一個是不搞邏輯和批判思維。中國人更像一個印第安人,而不是一個地球公民。我們經常嘲笑伊斯蘭世界的愚昧,反觀我們自己不也是沒有開悟的自然人?(思考最有價值。)

美國具有兩面性,一面是性善,一面是性惡。在國共內戰的時候,美國認為中國的崛起不利於美國的大國地位,所以美國放手讓中國的事態發展。在朝鮮戰爭以後,美國又發現東亞還是很重要的戰略要地,東亞不僅僅要遏制,更要聯合搞那個存在競爭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美國要在韓國、越南複製美國對日本社會的改造經驗。(交代美國政治、經濟改革的目的)

1955年,吳庭艷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簽署法令廢除南越保大皇帝的皇位,並成立越南共和國,宣誓成為南越的總統。楊文明1963年發動軍事政變取代吳廷艷政府。阮慶1964年1月發動政變,推翻楊文明政府。南越一方面是內部政變不斷,一方面是北約強大的軍事動員和滲透能力,還要加上一個攪屎棍棍美國的瞎指揮。法國在撤出南越的時候,認為南越的主要敵人是北越,所以發展了大量的輕型作戰部隊,用於反游擊作戰。法國的戰略無疑是正確的,而且一直有效的遏制了北越的軍事滲透。美國來了以後,認為越南戰爭的終極版本是中國參戰,所以要發展大規模的機械化重裝陸軍。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南方歷史上都以輕裝步兵為主,這是由於南方河道、湖泊縱橫的地理條件導致的。美國哪管這些,所以最後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歷史就是這樣公平。在三個方面的綜合作用下,南越的經濟改革雖然有美國強大的支持,但最後還是失敗了。(南越失敗的原因在美國。)

與此同時,在東亞的另外一個國家韓國。因為有日本遺留下來的社會管理制度,有日本遺留下的社會精英(照中國的標準這些人都活不下來),有美國強大的經濟援助,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朝鮮戰爭的結束。在美國的支持下,朴正熙 1961年5月16日以政變方式推翻張勉政權,通過規定總統終身制的《復活憲法》開始執政;其統治長達18年之久,但也是這個朴正熙帶領韓國打下了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礎。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是有差別的。朴躲過了多次北朝鮮的刺殺,但他最終還是死在了南朝鮮人的手裡。因為南朝鮮苦朴久已,毫無疑問這又是美國的傑作。韓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金載圭開槍打死了朴正熙。怎麼定性朴正熙這個人呢?朝鮮的民族英雄,東亞的民族英雄,亞洲人民脫亞入歐學習的楷模。有很多中國人開口必言正確和道德,卻不知道評價標準,開口就是髒話,認為這就是他們所堅持的真理和道德。(講薩德就要講朴槿惠,講朴槿惠的思想狀態就要講朴正熙。)

那天有人問,假如朝韓統一了,會怎麼樣?我說:韓國會倒向中國,中美之間通過韓日對抗來實現代理人戰爭。這對於中國不是什麼好事情,對於韓國也不是什麼好事情。

開講朴正熙女兒朴槿惠。朴正熙死前給女兒女兒朴槿惠留下一副對聯:「身與名俱沒,江河萬古流」。根據朴槿惠的描述,她可被韓國人整慘了。韓國人和中國人很像,對敵人還能手下留情,整自己人卻毫不留情,包括朴槿惠。朴槿惠說她最喜歡的中國哲學家是被中國人整的死去活來的馮友蘭,我怎麼沒有發現馮友蘭的好?呵呵呵。其實他想說的是:東亞人民應該有自覺意識,擺脫被美國殖民和奴役的歷史。中國周奎想的是,江山萬年長,東亞關我屁事。韓國熱鬥了幾十年以後發現經濟質量明顯下降,韓國人最後還是想起了(朴正熙)朴槿惠的好,於是東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統出現了。朴槿惠的父親被暗殺對朴槿惠的影響非常大,這在她的言行中可以得到體現,他一方面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和中國搞積極外交,另外一方面當朝鮮搞小男孩戰術危險動作的時候,她又趕快退回了38線以南。(韓國倒向中國其實並不理性,也並不現實,真正友好的做法是韓國把薩德的技術參數給我們,哈哈哈。)

人之所以不能稱之為現代人,因為思想的不覺悟。從甲午戰爭到薩德防禦系統,東亞人民都是在為美國的最高利益而戰鬥,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啊。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要用來嘲諷朴槿惠。其中有一段話是:韓國的總統朴槿惠他說他最崇拜馮友蘭,我笑。小國寡民,可就是這樣的國家,創造了漢江奇蹟,韓國三星強勢的叫人窒息,假如說微軟壟斷了大部分計算機操作系統,那不遠的將來三星將壟斷全球的電器和信息化產業,並影響全球的現代化水平,韓國的政府決策和匯率完全取決於三星集團的利益,這就是韓國的民營企業。(你看不起這樣的民族,可他卻比你經濟發展的更好。你推崇自己的民族,結果卻都是些愚夫、蠢驢的烏合之眾。)

在中國沒有競爭,所以只有楊鎬式的人物,這裡比的不是水平,而是底線。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是小國寡民,他們沒有統一的大市場,沒有黃金水道長江,沒有全球最富庶的江浙地區,最關鍵的是他們沒有楊鎬式的正確領導。過去五個世紀,中國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路人甲,我斷言以後五百年,中國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路人甲,根本不存在中國崛起,也不存在中國夢。中國地域太大了,根本不會憑空出現與之配套的行政管理學,所以中國人不會管理這個國家,再加上中國禁錮思想,最後也不會產生這樣的行政管理學,所謂的文藝復興不過是知識分子自淫而已,暴力統治最後導致這個國家合久必分。過去的三千七百年,無非就是一次次的暴力一統,中國從來就沒有從思想上統一過,這就是中國最大的行政管理問題。

中國有部小說叫天龍八部,描寫的是一個武功高深莫測的僧侶,在中國只能是個掃地僧。中國還有一部小說叫西遊記,寫的是領導派一隻猴子去管理馬舍的故事。其實中國有很多的喬布斯,他們都在搬磚頭,這就是中國特色,然後再回過頭來看崇拜馮友蘭的朴槿惠,我真的有些羨慕那些小國寡民。

有很多人說應該用中國而不是東亞,我微笑著說,一個連日本都打不過的國家怎麼能稱之為文明。像袁騰飛說的,你叫一個三歲小孩把你打了,你還有臉說,有臉抗議,有臉砸車?這不,世界最大國的人民在遊行反日,抗議小孩對愣小夥子不客氣、不禮貌。

中國需要的不是狗的屁,甚至不是現代化,而是精神層面的自覺,否則中國人只能像印第安人和印度阿三一樣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關於這一次薩德導彈的部署,朴槿惠也很無奈啊,中國與韓國之間隔著一個朝鮮,中國不可能也不會表明自己的心跡。而對於在亞歐大陸被邊緣化的朝鮮半島,韓國的處境也非常的尷尬,一方面美國想放棄他,另外一方面美國還想利用韓國當自己現代化、民主化的宣傳工具。對於中國而言,由於國家實力有限,根本撐不起和美國對抗的場子,即使韓國倒向中國!你叫中國怎麼辦?聯合韓國對抗美日?所以朴槿惠打電話的時候,中國人也很為難。中國有句話,天若與之,不取必受其害。這句話還可以反過來理解,時機不到,若取之,也必受其害。這就是中國地緣政治尷尬的處境,不是不想接電話,而是接起來根本沒有話說。所以還是繼續保持政治定力,堅定韜光養晦的國家政策,低頭髮展經濟吧。

剛不是有人問我薩德防禦系統,假如中國要向北大西洋投射戰略武器,不需要經過韓國。這就是我的回答。中國人信奉的國家戰略是: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美國既然可以從北極切斷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戰略供給,那中國也能如法炮製,從美國的柔軟的下腹部給予痛擊。

朴槿惠: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走的得遠,就一起走。

所以說,不要看不起小國寡民,你還不如小國寡民。


以前在學校偶遇了幾個韓國妹紙,帶她們在北京玩了幾天。有個妹紙就給我說基督,說自己以前身體不好,然後信了基督身體就好了。從那之後我就感覺基督也就是迷信嘛。


手機在知網上隨便一搜:

這有篇文章,還有篇碩士論文說這事。

少上知乎多上知網。

知乎上歷史問題回答的人很多,尤其是民國史,好多自鳴得意的逗比,好答案太少太少。


儒家從來沒有在任何國家取得過人數上的統治地位,一貫只是老爺們的玩物。

然後全民識字了,P民們勞作之餘也有空閑追求下精神生活了,於是出現了一大塊處女地供各種思想流派公平競爭,這種時候儒家的垃圾之處就凸顯了。無論是中國的唯物主義和民間教門+,韓國的基督教,或是日本的軍國主義和二次元,總之都沒讓儒家獲得啥發展空間。

無所不包怎麼解釋都成立的理論體系對於老爺們很好使,畢竟解釋權總是在老爺們手裡。但人性還是會追求確定的答案,哪怕這答案扯淡到吃豬肉下火獄,燒兒子上天堂的地步,也比一個怎麼解釋都正確的答案有生命力。


朝鮮民族的原始宗教是所謂「薩滿教」,而韓國薩滿教的精神內核是一種原始的一神論,強調人——通過巫師——和天神的直接交流。

儒家由於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宗廟的等級制規定,不能滿足朝鮮民族直接和天神交流(所謂「淫祭」)的心靈需求。而「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的信條,更是把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恐懼這種信教重要誘因拱手讓給了薩滿教,以及後來的基督教。

而基督教,尤其是福音派的基督教,則給每個信徒都提供了直接和上帝接觸的機會,這點和薩滿教相通,也符合朝鮮民族的深層心理。

而日本原始宗教中的泛神論正好相反。在一個八百萬神靈的國家,一個一粒米上就有八十八個神靈的國家,宣揚「神只有一個」只會和大眾的心理格格不入罷。


南棒子信的那個所謂的基督教,跟洪秀全的拜上帝會還挺像。我有個一個好友,德州聖經帶來的紅脖子妹子。我給她講了我走南闖北的過程中看到的東亞那些基督教教派的奇聞異事,她聽完以後眼睛瞪得跟牛蛙一樣。題外話,我不信基督,我是虔誠的面神信徒,RAmen。


三方面的原因吧。

一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到來,鼓勵個人奮鬥,自帶個人拯救和個人命運意味的基督教成為城市青年以及新興中產的精神支柱,在瞬息萬變環境中,傳統儒文化的適應性趨於弱化。日本時期推行的儒學皇國化,也相當的影響了儒學學統的連貫發展。

二是基督教傳播過程中側重弱勢群體,關注社會福祉,韓國基督教會轉設產業傳教問題委員會,重點研究向工人和城市貧民傳教。

三是我認為最為關鍵和要緊的,韓國基督教會投身民主化進程,是韓國政治民主運動的重要力量。亨廷頓在《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中將韓國作為宗教變革引發民主化的典型代表。1973年牧師和學生基督教聯盟組織了反維新體制遊行,教會領導人聯合發表聲明,要求廢除維新憲法,恢復民主主義。1974年教徒舉行反樸正熙遊行。相當時期,教會組織成為韓國民主人士的庇護所。80年代民主化運動中,教會是主陣地,明洞聖堂正是最為標誌性的象徵。由於基督教會具有天然的國際性特徵,因此教會投身民主運動使得當局總要承受國際壓力,非常難於應對,因此,可以說,在韓國今日社會的演進中,基督教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決定了⑦在今日宗教版圖中的位置。


據說韓國的基督教也和西方的基督教不太一樣...

and我也看到韓國很多人在採訪時說是孔子的後裔...


推薦閱讀:

十字軍是基督教對穆斯林的侵略行為還是對伊斯蘭教的反抗?
既然基督教和猶太教同源,耶穌也是猶太人,為什麼基督教和猶太教矛盾這麼深?為什麼西方社會會有反猶主義?
各位同道人,你們己知道生命的實質是什麼?說與眾生聽
猶太,基督和伊斯蘭教中的「天堂」究竟分別是怎樣的存在?
為什麼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教的神不一樣,但魔鬼都是同一個,撒旦?

TAG:歷史 | 韓國 | 基督教 | 朝鮮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