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突然性的煩躁情緒?

比如你正在看書、即將睡著或者是在認真的做某件事,大腦中突然就蹦出一些曾經你想過的或者沒想過的、遇到過的或者沒遇到過的東西,然後就比較糾結、煩躁,以至於無法靜下心來繼續你之前的工作。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有那些比較好的方法去克服?

謝謝!


感謝在知乎的第一次邀請回答。

題主描述的是一種對事件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的恐懼,它可能來自曾發生過的不順利的事件,可能來自對尚未發生過的事件的擔憂,過去式的經驗促使它們不時出現在面前,告訴你這些事可能會在今後帶來一定的「麻煩」。
有些懸而未解決的問題還留在心上,你又能從中感受到對解決問題的無能為力… 於是它們變成了焦慮,煩躁,不安情緒,時時從身後追趕著你,阻塞著思路或感受的順暢。

每個人都會有這種來自對無力解決或是沒有十足把握解決問題的擔憂,你心裡越在意的事,它突然閃現在你頭腦中的幾率越多。而你對此事的無力感越多,它帶給你的焦慮感不安也就越多。它們起於意識中的執念,人自然希望一切可控,但讓你不時想起的那些事,卻都屬於生活中可能會「不可控」或已經不可逆轉的那部分。

尋找了內在成因,嘗試著分析一下有哪些外在表現可以促使它們形成:

睡眠時間較晚,每天中用來思考的時間過多。(這可能會使你長時間處於一種精神緊張的狀態,這會使這種焦慮情況更容易產生)

有碎片信息閱讀習慣,短暫的空閑時間不用來休息養神,而是繼續快節奏的攝入信息。(描述同上)

常勉強自己做並不想做的事。不僅在做那些事的中途會產生微妙情緒,甚至在事情過後許久焦慮依然存在。你無法享受其中過程也無法使自己擁有成就感,浪費了時間卻沒有收穫。(此類焦慮來自對「違心」的抗拒,但現實情況卻使你有時必須去做違心的事。表面順從內在抗拒,這種事情的兩面性使不安持續累積卻無可疏解。)

是一個認真且拘於小節的人,思維細膩,「大而化之」這種描述離你很遠,你希望能把自己經手的每件事都做到足夠好,在因不可抗拒原因做的不夠好時你會自責。(這是優點,但有時過於認真會造成緊張情緒,對事情的掌控願望也會使你產生不安)

個性中有一定程度的軟弱面,善於妥協,但同時亦擁有鮮明的控制欲。兩者於內在衝突,表現到外在就是突然性的煩躁。

-----------------------------------

我一直認為,有些事情當自己意識到了,它的情況就能緩解很多。列出上述情況是為了幫題主從根源找成因。沒有更多背景僅從短描述中發掘細節,可能會與具體狀況有偏差,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更接近自己的對照, 思考尋找內因,自助解決問題。

至此終於可以回歸正題,「要如何克服突然性的煩躁情緒?」其實我覺得列出緣由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你要先發現,才能解決。且讀到此處,你自己是否也已經想到了一些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

下述是我提供的個人經驗,可作參考:

去直面那些在潛意識中讓你感到不安的問題,找到它,解決它。如果當下沒有能力解決,就認可這種狀況,認可生活中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凡事儘力,但在能力之外的一切,要學會看輕和放手。

帶著樂趣去做每一件事情。認真其實可以和輕鬆並道而行,是享受認真面對一件事的過程,還是讓認真變成「較真」給自己帶給痛苦,這其實是兩個不同的面向。

調整生活節奏,改善閱讀習慣。

學會適當拒絕他人。不勉強自己做「違心」又著實無益的事。

多曬太陽,增加鍛煉。運動對保持精神放鬆有良好作用。

在做每件事之時,都把努力與勢在必得的因果分開,知道努力是必然的,但好結果不是必然。贏了是幸運輸了是經歷。而兩者皆是生命中同樣珍貴的財富。

需要明白並接受,不是每件事都有解決的辦法,當你發現自己確實對解決當下的某件事無能為力的時候,接受那種狀況。時間和成長會讓你擁有更多能力,急於一時只能讓自己受困於焦慮之中,延緩或阻礙思路的順暢。今天不明白的事,通過累積式的學習和經歷,有一天會豁然開朗。但你無須著急,當下出現在你面前而懸而未決的課題,會有成長後的自己來釐清。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它們都是生命埋下的伏筆,有了現在的種種無法解決的瑕疵和紕漏,才會有日後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煩躁來源於虛妄,寧靜來源於踏實。

從今以後踏實、誠實、全力以赴地面對生活。

無愧無憾,自然糾結、煩躁就少了。


面對負面情緒,學習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和平共處,遲早遇得到自己無法控制的某些事,承認並直接觀察它們也並非無益。


睡覺


同意一下@jingle 的回答。前兩天的知乎日報上就有一篇文章專門解釋了睡覺對於消化情緒的作用。

真的,再多好再不好的情緒,睡醒一覺都基本變樣。


2015年,莫名的煩躁好像在我的生活中反覆的出現。

這一年,因為許許多多的小事,抑或在很多人看來也是原則性的大事與相戀6年的男友分手。從租的房子搬出去的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隻身跑到這個千里之外,除了男友沒有一個認識的人的三線小城市的舉動是多麼的可笑。伴隨而來的,便是一安靜下來就跑出來的焦躁情緒。

剛搬出來的那段時間,只要手頭每工作,安安靜靜坐著的時候,就忍不住的腦子一片混亂,感覺喘不過氣,腦子裡思緒萬千。

我試著找回很久沒做的瑜伽,發現根本靜不下來。

我試著跑步,發現跑的過程中腦子裡依然會胡思亂想。

我試著看書,看電影,卻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斷了故事,斷了劇情。書不知多久沒翻頁,電影就快到結尾了,記憶中還是剛剛開始的情景。

作為一個成年人,怎麼可以被類似於被尿憋死這樣的小事毀一生。

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終於發現要解決這樣的情緒,必須手頭有事情做,這個事情還必須是需要手腦並用的事情,並且不能太費腦。太費腦更會增加緊張的情緒或者壓力。

最後,在我的摸索之下,終於找到了一個方法,就是整理房間。細化來講,比如擦地,整理冰箱物品的擺放,書籍的擺放,衣櫃中衣物的分門別類等等。

整理屋子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能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環境乾淨整潔了,人也會相應的清爽一些,有利於心靜。

2、整理的過程中需要動腦思考怎麼做到最優化,而這種思考程度又不至於太燒腦,也就很好的轉移了注意力,緩解了焦躁的情緒。

3、焦躁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事與願違,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也就是不在自己的計劃內,脫離了掌控。這種時候就會出現挫敗感,難過,成就感缺失等等情緒,綜合起來就顯現為焦躁。這種時候整理房間,在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和體力之後就可以看到成效,比如乾淨的地板,擺放整齊的書籍,分門別類整理好的衣櫃等,都是看得見的成果,能夠增加人的成就感,焦躁情緒也就能夠得到緩解了。

整理房間的這些細化選項中,我常選擇的是擦地和整理書籍。

擦地我會選擇用毛巾,這樣一來一是體力消耗會大一些,擦完之後會有微汗,會有一種舒暢的感覺。二是擦得時候地上可能會有一些小的比較頑固的污漬,這就需要專註在某個點反覆的擦,專註的過程就忘了壞情緒。

整理書籍是我的最愛。這些書裡面很多是和我一起漂洋過海來到這個城市的,看到他們有種熟悉的感覺,覺得心安。將他們和新買的書按照大小高低依次擺放,回憶哪些看過,哪些還沒來得及看。回憶看過的某本書講述了什麼內容,不知不覺就能夠靜下來。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這也是在走過很多路之後才慢慢悟出的道理。對於許多80s,90s的人來說,生命的初始階段都過得太順暢,所以或多或少對生活有著高期待。心平氣和,腳踏實地才能把後面的路走得舒暢一些。

這個自己的一點小感悟,希望對題主有用。


喝杯咖啡,吃一些甜食。


寫日記。

把問題寫出來。


生活是多變的,有時候即便我們處理的很好,內心仍然會滋生煩躁情緒,這個時候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第一招,轉換心情,暫停煩躁。

喝喝茶,聊聊天,運動一下,讀讀書……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所處的場所,可以有效地轉換心情。平時有意識地準備兩三個適合自己的方案,比如特別能讓自己心情好轉的地方和事情,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用。

第二招,停下來,覺察煩躁的緣由。

學習自己跟自己對話,稍停下來,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煩躁?嘗試覺察埋在心底的聲音。

第三招,分開考慮「可以解決」和「無法解決」的事項。

如果是可以解決的事項,就積極地考慮如何應對;如果是無法解決的情況,就勇敢地接受它,然後繼續積極地前進。當你有所前進的時候,煩躁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第四招,以上都無效,就要大規模地消除壓力。

做一些可以讓自己專心的事,心情會更變好;可以向信任的人傾訴;也可以通過一個人痛快地大哭一場,疏解情緒;催淚電影或者感人的書和音樂也可以幫助我們。還有一類人,你也許可以嘗試運用他們——心理諮詢師其實並不只是治「病」,他們或許是你另一類重新生活態度的選擇。


剛剛寫完了一篇分析自己為何煩躁的文章,又正好看到這個問題,還算應景,發上來給大家借鑒一下吧~

以下正文

煩,很煩,幹什麼都煩,什麼都不想干,不幹卻更煩。莫名的煩躁充斥著全身各處,無處不在的煩悶讓人幾乎要發狂。靜不下心來干任何事,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著那種煩躁的狀態挺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狀態,反正今天我又遭遇了,在煩躁性的焦慮之下幾分鐘之後我敏銳的發現這種狀態不對。

於是我就機智的去做另一件事冷靜一下——

洗衣服。

在水房洗衣服的同時煩躁並沒有消失,但幸好並沒有更嚴重,我漸漸冷靜下來,試圖尋找導致我煩躁的源頭。

一件件的梳理今天的過往事情,我發現這種煩躁是從我決定放棄一篇文章時出現的,那篇文章是在知乎上回答的一個類似命題作文的問題,當時看到問題時隨手寫了一段,之後放了許久,今天無事時準備把他寫完,卻因為沒有想通情節而導致寫不下去。

經過思索之後我準備放棄,因為還有另一件事需要去做。

做完那一件事之後我回到宿舍,開始無意識的刷知乎。

TimeLine上並沒有我感興趣的問題,眼前有意無意的閃過我放棄的那個文章片段,心煩意亂之下進入了一個刷知乎的惡性循環。

刷新了好幾次內容之後我放下了手機。開始覺得煩躁。

Bingo!

煩躁的死循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再仔細的分析一下,不難發現,煩躁的源頭是由於「想干一件事而不得」這件事發展而來的。因為在一件事上遇到了阻礙導致這件事干不下去,轉過頭來去做別的事的時候同樣靜不下心來,老是在腦海里縈繞著上一件事的失利,內心的惱怒以及不爽使得正在乾的這件事變得枯燥無味。

眼前事情的枯燥無味,上一件事的失敗在腦海中回蕩,更顯得眼前的事情枯燥無味……死循環,就此產生。

上一件事的失敗使得這一件事做不下去,如果返回頭去做上一件事的話原來阻礙你的困難仍舊存在而且因為已有的煩躁使得更是困難重重。

這就導致了煩躁的死循環。

你越來越煩躁,什麼事都不想干,幹什麼事什麼事不順。越不順越不想干,直到你覺著整個人生都沒有意義,從而做出一些不那麼理智的事情來。

焦慮的源頭找到了,那應對措施也就好找了。

但同時,我又發現了我性格深處的一些問題。

焦躁,焦慮。

我向來秉持的生活態度就是時間寶貴,能少睡少睡,省下來的時間好去做別的事——生前何必久睡,死後必定長眠。

而這種思想使得我尤為珍惜時間,不斷去壓榨本來應該休息的時間去做別的事,而這種事情的後果就是使得我的身體不堪重負,在前一段時間終於崩潰了一次。

當時自己給自己定了一個寫作計劃,為了完成計劃,連續一周的晚睡加上早上的涼水洗頭,使得我的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向我預警。

頭腦昏沉,血管疼痛,特別是額頭的血管,一脹一脹的痛,集中爆發時的那一上午我幾乎以為我的血管會在某一個瞬間直接爆開,從而爆血管而亡。

那之後徹底休息了三天才緩過勁來,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壓榨睡眠時間了。

生活態度也變得懶了一些。

生活上放緩了,但實際上我潛在的心態仍是焦躁的。

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性就是抓緊時間,不落人後,幹什麼都有一種急匆匆的感覺。這一點也恰巧從我前兩天的一件小事中發現了。

寫字。

是的,就是寫字。因為在大學、並且最近在培訓的緣故,很少有寫很多字的機會,而那天正好要抄寫一段話,我就發現,我很難認真的寫字,寫著寫著就飄了起來,開始走草書。

從那時我就心中一凜:在我的潛意識深處仍是焦躁不安的。

焦躁,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則是心中無所喜愛的空虛。

試想以前,很喜歡看小說寫小說逛知乎或者其他任何能引起你的興趣消磨時間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玩一整天也不覺著煩。

而對於我來說,鐫刻在靈魂里的焦慮使我很難再去沉迷什麼。更因為當前所在時期還有很多正事需要我去忙。

幾乎所有的興趣愛好全都放棄,能吸引注意力消磨時間的東西也都被我摒棄,我很無聊,而又不想去學習,這就促成了煩躁死循環的出現。

真的是好久沒有體驗沉迷的感覺了,雖然我並不懷念。

想通了以上關節,煩躁也就徹底被消滅,想避免那種憤世嫉俗的煩躁的出現變得很簡單,對症下藥就行。

一,收起焦躁之心(雖然這很難,但我們要試著去做),沉下心來去做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做,那就去做正確的事情吧。

正確的事情和最想做的事情,無論怎樣,前者總不會是個錯誤。

二,試著去深入進去。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用盡全力去做。你就會發現時間過得既很慢又很快。

慢在你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時間的流動,快在在某一刻你看時間的時候就會發現原本很難熬的時間已經悄然過去~

正視煩躁,思索煩躁,消滅煩躁。


跟自己說:這不過是大姨媽來的正常現象,然後坐等姨媽駕到。


我控制不了。

只能想辦法獨處。


把煩心的事情寫下來,要本著不要自欺欺人的態度,寫下來真實的原因,然後分析原因。如果涉及到個人或者他人的隱私,那寫下來就把紙稿燒掉,然後繼續做你的工作。

出去運動,最好是那種在短時間內需要很強的爆發力的運動,比如百米衝刺運動,然後跑完了回來繼續你的工作。

換做其它的事情,在你所有的工作任務中,找出你可以在這種情緒下繼續的工作,然後繼續幹活。等心緒平復了,再換回你之前的工作,這個比較適合在職場中。


暫時性的情緒,不要想著去操控它,那樣你只會更加煩躁。任其自由發展即可。

做些什麼轉移下心情,take it easy~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如果場地環境允許就讓自己沉浸在這種情感中,感受身體哪些部位有怎樣的反應

(比如 眉骨 憤怒 胸腔 糾結 喉嚨 恐懼 胃部 糾結 …… )

晚上睡覺前給自己10-20分鐘回想這些感覺和身體的感覺…… 會很痛苦,但是請忍耐,讓思緒等自浮起……

感謝自己的身體幫助自己承受了那麼多自己忽略的傷痛(一般都是傷痛啦)

……

或者去冥想等等,或者意象體現,或者沙盤治療等等都是好方法。


去打個飛機~馬上見效


看知乎,搜索相關問題,看高點贊回復以及評論。


我個人的話,會繼續胡思亂想,把自己想像成有女主光環,演繹一部電視劇,之後笑笑,反正也是娛樂自己嘛,有什麼的,又不會死。


接受現實,let it in,let it out。ps:一定要有良好的睡眠,不然很容易就躁動。


推薦閱讀:

現在的心理學實驗中,為什麼要將「被試」改稱為「參與者」?
文明,素質,跟說話帶不帶髒字關係很大么?
哈佛大學幸福課為什麼那麼火?好在哪裡?
在處理關於孩子的情緒問題時,有哪些一以貫之的原則?為什麼?
當心理學工作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生活 | 心理學 | 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