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英文原著時遇到生詞該怎麼辦?

= =


我的做法是,大概猜得出意思,對故事情節的連貫基本影響不大,就不查。一個句子實在看不懂,並且對下文的理解也產生困難就查。如果生詞太多,說明文本的選擇有問題。一頁的生詞在15-20左右比較合適。不過,幾乎每部小說都是前50頁生詞多,後面會相對較少,甚至越來越少。所以看情況堅持下去也有必要。

生詞是否要背依個人的戰略而定。如果眼下計劃就讀這一本,還是背一下的好。儘管以後大概會忘掉80%,畢竟還留下20%。如果計劃要讀一個系列,不必專門背單詞也是可以的。因為,前一本的生詞還會在後一本陸續出現,這是最理想的自然記憶法。凡出現次數少的單詞,說明使用頻率低,專門背的價值就不高。出現次數多的一定是常用單詞,正因為反覆出現,自然就會記住,想忘都忘不了。這就是咬牙堅持連續閱讀的好處。累了就自我調整休息一下,放鬆放鬆再回來效率更高。謝邀。


當我們在考慮要不要查生詞,怎麼查生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可能是源頭就不對了呢?因為《傲慢與偏見》在國內外有好些版本,所以我也沒有辦法判斷這本書的辭彙構成是否適合你,但是美國的ESL課堂有一個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的學生設置的挑書準則可以分享給你:打開一本書,如果一行有超過三個(含三個)你不認識的單詞,請立刻放棄這本書,去找稍微容易一點的書。

另外,關於怎麼查生詞很同意樓上的看法,就是可以先猜詞,猜詞的方法有聯繫上下文、看詞根詞綴我就不多說了;我想提問者的主要問題是在如何利用那些生詞:

1. 如果一個生詞出現了三次及以上,請高亮它。

2. 查字典,把字典里你覺得該詞最適合的例句,或者是書里原文的例句抄下來,放在一個小本子上,沒事就翻翻看。

3. 上一步對於學生黨來說最有效的方法是抄在便利貼上,貼到牆上;當你在以後寫作文的時候或者是做presentation的時候用到了一次這個詞的時候,你就把這張便利貼撕掉!成就感get√


我一般都是用PDF+有道詞典看英文原著,比如下面這個界面:

1.有個單詞看不懂,劃詞取義,就是這個界面:

2.然後把滑鼠移到有道詞典界面里,ctrl+c複製漢語意思,在PDF中高亮那個單詞,雙擊,在彈出的界面里ctrl+v。

3.再然後就最小化這個注釋框,文檔就變成了這樣:

4.等下次回頭看的時候,把滑鼠移到這個高亮文本上就可以了:

我是個英語渣,平時看小說論文就靠這兩大神器了,別說,辭彙量嗖嗖飆升。


作者:麥田英語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看原著的難度

讀原著10本以上,10本之類保持難度的均衡,10之後要有意識地加強難度,我建議每10本一個台階,有意識地將讀物難度往上抬一點,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難。

在閱讀的實踐中,把原著分成難度等級,隨著一個人水平的提高,對名著難度的感觀也會變化,暫且忽略不計。

一般來講,18、19世紀的經典英文原著,都不適合一開始閱讀;會強烈打擊自信心;流行口水小說看起來沒有營養,卻是熟悉基本辭彙最快的途徑。看得進去故事,書自然就容易看了。初學者還是要分出梯度,不要一口想吃成個胖子,這是很多人需要克服的極大的缺點。但即使是讀最低等的原著有困難,也要咬緊牙關。

vx公眾號【麥田英語】裡邊有需多原著和電子書

2.單詞

單詞隨著閱讀自然而然增長。每頁原著一定要限定自己只查1-2個單詞,哪怕這一頁有15個單詞不認識,也一定要忍住不去查其他單詞。如果真的重要的單詞,在後面還是會不斷出現的。

有的人說他止不住想查清每個單詞,這樣就影響了看書的效率,日子一久,就不行了。其實你忍不住想查清每個單詞,是人的一種缺點,只看得清芝麻,看不見長效努力後會得到西瓜。

人的特點是趨近避遠,目光短視,這個弱點一定要克服。最終的結果,都是一點點小事積累而成的。

看原著速度一定要快,爭取在10天之類解決一本原著。一開始可以有意識地挑100~370頁內的原著,減輕自己壓力。單純地為了把自己的「累積量」提高到10本而奮鬥;10本之後,自己會摸索出一個自己的方法。讀完10本是成功的第一個標誌。之後目標是20本,50本,80本,100本。

每頁查1~2個單詞,看起來最好是把這單詞記到筆記本上複習——我強烈不建議這樣做!!速度在初期是一切之本,應該加快速度,自然而然地讓單詞碰見你,而不是你想著單詞。忘掉單詞!去享受故事。每頁不得不查1~2個的時候,你去查!

哪個詞應該查,哪個不應該查,你會在實踐中知道的。

3.時間

基本是每星期一本。一開始可以慢點,15到20天一本,慢慢地進化到10天一本,最後進化到7天一本。你還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挑戰極限。在後期這都是可以做到的。量要大,速度要快,單純地為了積累數量而努力,英語自然就被涵養成了。

vx公眾號【麥田英語】裡邊有需多原著和電子書


讀原著學英語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原因如下:

  • 原著的作者以英語為母語,更接近原汁原味的英語;

  • 由於全書是由同一作者寫的,單詞的重複出現機率較高,方便讀者掌握;

  • 在精讀幾十頁熟悉了作者的文風後,後面讀起來會容易。

我不建議先過生詞再回過來閱讀原文。因為有的單詞有多個釋義,即使你記住了其中的一兩個,但也不一定就適合你書中的語境。

我在學英語的過程中走過一些彎路,好在後來經過教訓摸到了一些門路。現在我來講幾點我的經驗供你參考:

  1. 遇到生詞就查詞典,結合上下文揣摩最恰當的釋義。閱讀的時候以理解文章為目的,不要花太多精力在單個生詞上面。
  2. 盡量用英英詞典,因為這樣有助於你建立起「英文的思維」。如果用英漢詞典,實際上你大腦中還是在用中文「翻譯」英文,中文思維會成為你的負擔。如果辭彙量沒有達到6000用英英詞典可能會有困難,可以暫用英漢詞典,等辭彙積累足夠之後再轉為英英詞典。
  3. 找一個帶有單詞本功能的電子詞典,最好有「艾賓浩斯曲線」功能,提醒你按時複習。有道詞典不錯,只可惜它的單詞本只默認中文釋義。歐路詞典也有類似功能,而且允許自選詞庫,你可以嘗試一下。
  4. 背單詞時切莫拘泥於「精確」,你的大腦只須知道模糊的意思,越模糊越好。標準是這個單詞放入句子中不影響你理解,你能夠通過大腦中模糊的印象和上下文「猜」出這個單詞的意思。
  5. 閱讀時不要「貪快」,務必精讀,吃准書中每句話的意思,最好一本書多讀幾遍。胡適說過「讀十本書不如一本書讀十遍」,這句話我深以為然。另外,不建議你一開始就讀「大部頭」。
  6. 書籍的選擇最好是你感興趣的領域,因為這樣你才有可能克服困難堅持下去把它讀完。不要選年代太久遠的書,那時的英語可能與現代有很大變化,徒增困難。建議參考《紐約時報》評選的暢銷書排名。

我是在考完大學英語四級之後開始讀英文原著的,第一本是《富蘭克林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當時通讀了三遍,其中部分章節讀了五遍以上。讀後獲益甚大:一方面是辭彙量增加,理解長句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是以後不再對原著望而生畏了,也不用忍受拙劣的中文譯本了。

不過不要期望這種方法對你的口語有多大幫助,練口語還是老老實實地去跟讀電影台詞。

估計有人會提到「有效輸入假說(i+1)」:選擇的學習材料最好是你能理解80%左右的,即略高出你的英語水平一個等級。這個理論是針對口語的,對閱讀訓練的指導意義不大。只要你的英語水平接近CET4,你就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去閱讀原著。

如果想提高辭彙,最便捷的方法還是背單詞。可以先攻下四六級辭彙,然後專八、托福、雅思。因為這些辭彙表選取的都是最常用的單詞(出現頻率高),可以幫你覆蓋掉大部分的閱讀內容。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你掌握了2000個單詞就能看懂一篇普通文章將近80%的內容(以單詞數計算),掌握6000辭彙能看懂將近80%的內容。如果你能掌握16000單詞,辭彙就不再成為你閱讀的障礙了。

也有人會說出現頻率前6000的單詞最好是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掌握,從而建立英文思維。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你用「模糊法」背下四六級單詞(碰巧差不多6000個),然後在閱讀中熟悉它們,同樣能建立起英文思維(前提是你已經掌握高中以前的辭彙)。

這是我當年用有道詞典整理的辭彙,其中大約7000多個來自TEM-8、GRE辭彙表,其餘的都是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生詞,總計20304個(可惜當時沒有英文釋義)。當然,六級之前的辭彙沒有包含在內。

這個詞典的好處是,當你把單詞加入複習計劃後,它按照艾賓浩斯曲線每隔一段時間會提醒你複習。你背完第一遍後隔5分鐘它會提醒你,之後隔30分鐘再次提醒你,接下來會在間隔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30天的時候各提醒你一次。每次都是在你快要忘記的時候提醒你,如此讓你不斷加深印象。你跟每個單詞都會至少見面10次,最後一次結束的時候你已差不多達到了再也不會忘記它的地步了。

我當時是在上班之餘每天花費20分鐘複習一下,平均一天30個單詞,歷時大約兩年,輕鬆完成。歐路詞典有類似的功能,你也可以嘗試。

前不久到 test your vocabulary 網站測了一下辭彙量,結果:33,200個。事實上我的辭彙量沒有那麼大,可能是把派生詞計算在內了。目前我讀《經濟學人》偶爾還會碰到生詞,但讀起來已經相當輕鬆了。


一個方法三個神器,破解閱讀遇到的生詞與語法障礙……

我學英語一直學到了研究生階段,但都僅僅是停留在應試層面。如果沒有考試,我就再也不碰英語了。直到我琢磨出了英語閱讀的核心方法,並在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三個神器,我突然就在一兩個月內能自由閱讀英語了。毫不誇張地說,能閱讀英文資料,真的好像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門。其中的震撼,可能比一個山村小孩一下子剛到大城市的衝擊還要大。與這個震撼同時產生的感覺是:閱讀英文資料,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而我,竟然錯過了這麼長的時間。

能自由閱讀英文資訊,這是一個相當於開外掛的技能。聾啞英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光聾啞,還瞎。現在的二語習得的研究證明:

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是可以單獨發展的,哪個不會就練哪個。

我在讀研的時候,很多老師或同學雖然口語和聽力一塌糊塗,但是卻能無障礙地閱讀英文文獻。如果英語學習的時間有限,無法全面突破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我倒是建議先突破閱讀能力。嘗到甜頭之後,才有動力繼續學習英語。

下面,我分享我走了無數彎路之後的經驗,相信能幫助一些同學少走很多彎路。

我先說核心原則:提升閱讀能力的不二法門是大量地閱讀

根據這個核心原則,可以得出兩個推論:

推論1:凡是有利於大量閱讀的方法和工具,都是好方法和工具;

推論2:凡是不利於大量閱讀的方法和工具,都是糟糕的方法和工具。

根據上面這兩個推論,市面上很多的方法,你們自己來評判一下。

比如,有人會建議說:在閱讀能力比較基礎時,要找一些比較簡單的原著來讀。比如,《小王子》、《誰偷了我的乳酪》、《阿拉丁神燈》等等。

選擇什麼資訊、什麼原著來閱讀,確實是個技術活。我的答案是:如果你具備了高中畢業的水平。興趣最關鍵,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所以,書一定要自己選。

很簡單,我就問一句:這些書如果換成中文版,你愛看嗎?要是中文版你都不愛看,不能看得津津有味,不能一口氣看完。換成更難的英語,難道就能看進去嗎?

不要因為英語差就去看給小孩子看的英文童話書,自己的智商這一關很難過得去,好嗎。這從根本上就不利於大量閱讀的進行,所以不是好方法。

那要選什麼樣的書?個人建議是,你平時中文最愛看的什麼,你就選對應的同類型的英文。不要聽那些什麼專家推薦的名著。你平時愛看言情小說,那就選《暮光之城》,愛玄幻,可以看《哈利波特》。如果愛看同人或色情小說,咳咳……自己就去搜吧,有很多的。而且效果檢驗很直觀,男的看硬了,女的看濕了,就是懂了。

我個人中文看得最多的是各種非虛構類是書籍,所以,我看英文原著時,看英文小說反倒看不進去,看各種科普類書籍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另外,我平時愛上知乎逛逛,所以,號稱美版知乎的Quora也是我的最愛。再有,看得多一些的就是各種專欄以及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英文文獻了。

要讓內容本身,成為你閱讀英文的驅動力,而不是把學習英語當成驅動力。

說到這裡,插播一個吐槽。曾經看過有很多人,推薦反覆看某個美劇來學英語的,比如《老友記》。有的人據說能反覆看十幾遍,甚至幾十遍的。出人意料的是,效率如此低的方法,居然還有不少人推薦。《老友記》一共10季236集,反覆看十幾遍?!再好的美劇,我都很少有興趣看第二遍的,何況再加上學英語這個苦差事!反正我是做不到……這種方法明顯是不利於大量進行的。

選好書之後,閱讀時我們遇到的兩大攔路虎,就是辭彙和語法。

面對辭彙和語法問題,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提前儲備一定量的辭彙和語法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我知道有的人鼓吹,使用潛移默化的方法來學習辭彙和語法,並用小孩子的學習過程來進行論證。但是,我們畢竟不是小孩子,我們是成年人,有更高的認知水平,提前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和辭彙,能加速我們的學習速度。這個辭彙量和語法水平,我覺得高中畢業,就已經是一個不錯的基礎了。

其次,一邊讀一邊停下來查單詞,然後查出一個單詞後,詳細學習這個單詞的各種用法和例句,力求掌握,甚至,拿個筆記本工工整整地做筆記。我旗幟鮮明地表示: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這完全扼殺了閱讀的美好體驗。完全不利於大量閱讀的進行。我觀察過有的學習者,用這種方法,兩個小時讀不了一頁書。

正確的做法是,只要影響閱讀理解了,立刻隨心所欲地查單詞;但是,只要不影響閱讀理解,即使是單詞也不用查。 通常來說,動詞與名詞往往會影響閱讀理解,而形容詞和副詞,即使不懂,頂多也是讓句子失去了些色彩,可以放一放。並且,查單詞時,一個單詞的多種含義,只需要了解與當時的語境吻合的那個含義就可以。注意,了解即可,無需刻意停下來去記憶。這也是為了不影響閱讀速度。最後,雖然很多人在鼓吹讀書要讀紙質版,這樣顯得很文青很有情懷,但這點情懷和查單詞的便利性比起來,顯得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強烈建議閱讀英文要用電子版而不是紙質版。

那麼,這樣的閱讀方式,怎麼能慢慢積累辭彙?我的答案是,雖然閱讀時,所有的注意力完全都放在了內容的理解上,而沒有放在英語學習上(比如記憶單詞,做筆記等)。但是,這並不代表不學。而是——

為了能達到大量的閱讀,在閱讀英文資料時,將閱讀與學習英語分割成兩個獨立的過程。閱讀時,就專門理解吸收內容本身傳遞的價值,而學習,則放在閱讀之後進行。

基於以上的方法,接下來有必要介紹一些閱讀時能用的神器。正所謂,神器在手,閱讀不愁。

閱讀英文,有三個環節是特別繁瑣,也特別傷人的。分別是:查單詞、把生詞記到筆記本上、定期複習單詞(對抗遺忘規律)。幸好,現在技術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出現了很多堪稱神器的東西。每次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我都忍不住感慨:要是讓我早點用上這東西,該多好啊!

我們閱讀電子版的英文資料,主要是通過這幾類設備,電腦、IPAD、手機、專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如kindle。個人用得較多的是電腦和kindle,我介紹一下我用的工具。

首先,查單詞。kindle上查單詞很方便,因為它自帶字典,當然,也可以安裝自己喜歡的字典,而且現在kindle基本上都是觸屏。真正做到了,哪裡不會點哪裡,一點擊生詞,釋義就跳出來了,很方便。有條件的話,建議入手一個kindle,四五百塊一個,除了這點好處,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誰用誰知道,絕對算得上閱讀英文原著的神器。而在電腦上,就跟簡單了,有道等詞典工具,都能實現劃詞翻譯。不過,最終我用的chrome瀏覽器插件,Anki劃詞制卡助手。理由很簡單,因為anki是我後面要用到的另一個神器,它能無縫對接。(chrome瀏覽器值得推薦,安裝插件需要在chrome應用商店中進行,需要翻牆。翻牆是一項必備技能,早學早受益。自行網上搜索解決方案吧。)

其次,記錄生詞。kindle有個好用到令人髮指的功能,就是它能自動把你查過的生詞導入到生詞本中。不僅如此,它還能同時把這個單詞所在的句子一併給你導出來。這樣,你後面學習單詞的時候,就能還原當時的語境。當然,我複習單詞都不是在kindle上進行,因為有更好用的工具。於是,就需要把生詞本導出來。這可以用kindle mate來完成,但是只支持windows系統。如果是電腦是IOS系統,在用的時候需要裝虛擬機。

最後,學習和複習單詞。神器首推Anki。相對來說,百詞斬等背單詞APP,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自己定製,你最近學的單詞和你最近正在用的單詞,可能並不同步。用Anki來記單詞,從此以後,該什麼時候去複習哪個單詞,就從來不用操心了。當然,Anki可以用來輔助任何需要記憶的東西的學習。

總得來說,kindle+kindle mate + anki,簡直是無敵的神器組合。kindle讓閱讀英文時可把生詞的干擾降到最低,而kindle mate和anki的組合則完美解決了辭彙學習積累的問題。

PS:剛上手anki時,新手的門檻就是如何製作單詞卡。這真的是個繁瑣的步驟。我研究了一段時間,終於在網上找到了詳細的解決方案。因為步驟比較詳細,就不在本文中進行了。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一起做一起學一起做中學,回復 制卡 兩字,會推送具體的操作步驟。

http://weixin.qq.com/r/sjsuNkTEMBlPrQBV926g (二維碼自動識別)


「-「

對於我來說有三種模式呀

1遇到不會的查查查!!!

kindle和多看都有這個功能,其實很實用,長按就知道詞意。讀書主要是為了看書的內容呀,如果看不下去心裡會很堵,很不開心:( 越看越覺得啃不下去啦。

如果有時間或者感興趣也可以多看幾遍,這樣單詞也會慢慢吸收進去啦

2遇到不會的看看看!!!

這種模式只適用於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的書。

看不太懂的地方就反覆看重複看。

悟性高的可以自己悟出來。

比如說上次自從知乎出來這個,有哪些比較好情愛方面的英文書,俺就深深的陷入了親力親為的評判的坑裡.....坐地鐵的時候也在努力的看書你們造嗎!廣州地鐵5號線有多擠你們造嗎!!寫的真的很好我看了好幾本都沒查字典估摸出來意思你們造嗎!!!

oh I can"t stand it . You can bother me to use dictionary. I can sense it

---------------------我是羞羞的分割線-------

最後

3看看看?查查查遇到專業書或者國外教材只能這樣啦

痛苦的掙扎中學習


如果是為了提高外語能力而讀書,建議立查不誤。一些無關緊要的專有名稱除外。如果查得太頻繁,影響了閱讀體驗,說明本身辭彙量太少了,那就先記多幾個單詞吧!突擊記單詞的方法有很多,選擇適合自己的。


這取決於你是要精讀還是泛讀。精讀最好選散文、詩歌、或者短篇小說,總之短而經典,比如培根散文選之類,每詞必查,最好背誦。泛讀就隨意,目標只是樂在其中地讀下去,因此最好選有趣味性又不太難的,只需要查重複出現的生詞,一般後面還會出現,多看幾遍就記住了,記不住關係也不大。


在討論讀原著是否應該查詞之前,首先應該確定的一點是,這本書的辭彙量與你的辭彙量接近。看一本辭彙量超出自己水平太多的書太痛苦,甚至可能讓你放棄閱讀原著。所以第一步是選書,再來討論是否查詞。

選擇精讀或泛讀應該是根據閱讀目的進行選擇。如果是為了寫論文,擴充辭彙量,欣賞原著美感,當然需要精讀;如果只需要了解大致內容情節,訓練閱讀速度之類泛讀即可。

在此分類討論如下:

一、精讀

精讀建議買實體書,盡量查出所有生詞。但查詞方式並不是遇到生詞立即停下來查詞,而是讀完1章左右(根據需要自行調整),在閱讀過程中划出生詞,讀完再查詞。這樣的話,不會影響閱讀的連貫性,也不會養成在閱讀中看到生詞就像查的壞習慣,在讀時可以試著聯繫上下文猜詞,查詞後也可以將詞義代入原文中重溫。

如果已經有一定閱讀量,建議在查詞時著重關注英英釋義,這不僅有利於真正理解單詞的精準釋義與用法,也有助於建立一個全英的語言體系。金山詞霸App是提供牛津英漢高階詞典的雙語釋義的。辭彙量不夠建議先積累一定辭彙量。

二、泛讀

泛讀的話,除非關鍵詞或重複出現多次,影響理解的詞就不用查了。只要不影響把握情節,不查詞也沒有太大問題。

三、kindle

單列出此英語閱讀利器。想讀原著,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買一個kindle,閱讀體驗接近實體書(實際上比原版書的閱讀體驗強上太多),而且查詞是只需要一點就能查詞,非常方便,可以自己下載詞典,還有生詞本功能,可以記錄查過的詞。

至於買kindle後的魔力,於我而言,在買kindle前,我的英語閱讀量大致在300-400k左右(買時英專大三資深學渣),現在入手不到5個月,閱讀量增加了超過100萬詞。我的習慣是每讀完一本原著都要記錄其詞數,以計算自己的閱讀量。

目前正在讀的書是

Three men in a boat,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A storm of swords.

同時看幾多書是一個壞習慣,請勿模仿。


G哥之前詳細些過如果通過看原著英語書學英語,其中也提到了遇到生詞怎麼辦,其實,個人覺得最快記憶單詞的方式就是看英文原版書,但是有個訣竅,下面仔細看。

本文轉自公眾號 「G哥學英語」id:G-English520------------------------------------------------------ 關於英語口語的感悟,學習方法,我在公眾號裡面寫了很多文章,去公眾號也會有口語資料贈送 。

下面是英文閱讀要注意的誤區,千萬注意:

1

在開始閱讀英文書籍時,盡量read something easy and fun,也就是先易後難,有趣好玩。

網上有人說:如果覺得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太難,太沒意思,單詞不認識壓力大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下去,只要能夠「熬」一陣子,後面等待你的將會是一片全新的天地。

G哥覺得,這種建議和解決方案明顯是很傻Ⅹ的。為什麼?

001 首先,書籍難,易是相對的。你基礎差點,就找最簡單的開始,甚至是幼稚的兒童讀物都行,這樣生單詞就不多啦;

覺得沒意思,你就找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主題,英文讀物雖然不像中文書那麼容易獲取,但是,你去某寶上搜,英文讀物並不少,完全夠你讀。

002 不要什麼事都用「堅持」,用「熬」來苦逼地解決。在英語閱讀方面,我們是可以找到自己的樂趣的,去仔細發現,尋找一下。「喜歡去做」就不用堅持,更談不上「熬」。

2

不要被「辭彙量」問題一直困擾著自己。G哥不是說單詞量不是問題,只是不是你閱讀的核心問題,不要顧此失彼,因為單詞而打消閱讀積極性和樂趣。

頻繁地查字典,這看似勤奮。實則呢?你用手代替了腦的思考。其實,有很多詞完全可以推測出大意,比如上下文邏輯,語境,同義或反義現象,關聯詞,還有前綴和後綴等。

另外,就像上篇講的,不知道的單詞永遠會有,我們要在多次閱讀中與其中的單詞混個臉熟,也就是多見面,臉熟了再去查,查的過程也是臉熟的過程。慢慢的每一頁里的生詞就越來越少,直到你全部記住。

還有就是,怕生詞太多,我們就選取生詞少的讀物,畢竟閱讀不是主要以記單詞為目的的.

大量讀簡單的讀物可以給你帶來長久感,享受閱讀,最大限度地鍛煉你對英語語言的感知力,也是培養語感和提高口語的好辦法。

根據G哥個人的經驗,辭彙量大概可以分成4000以下、4000-8000、8000-15000、和15000以上四個級別。

每個級別的辭彙量適合看不同的書,你如果參加過高考,上過大學,基本上辭彙是4000-8000,選取合適的讀物直接決定你是否有信心讀下去。

3

抱著」自不量力「的心態去開始閱讀,絕不是」自不量力「地去操作。

你可能讀得懂紅樓夢,看過莎翁的著作,也背過很多古文,但是,你的中文閱讀能力和英文閱讀能力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

因為英文閱讀受各種因素,如語法,單詞,地道用法,文化差異等的干擾,本來用中文很容易懂的內容變得吃力起來。

我們在英語閱讀上應該放下架子,承認自己在英文閱讀上的「基礎弱」,並不是壞事。

4

每本書至少讀三遍,或更多。中文書都書讀三遍,其義自現,,更何況英文書?何況是對於語法,句法,單詞理解等,都有疑問的你,看完一遍就匆匆去讀下一本,就跟挖一個金礦,挖到一半,然後去挖下一個一樣,沒有吃透。

尤其是你在閱讀原版英文書久了,你會發現自己辭彙量飆升。

但是如果你,每本書只讀一遍,你就少記了大量單詞,而這些單詞你在閱讀過程中都快要「混個臉熟」啦!

像前面講的,每讀一遍,你都去查一下臉熟的單詞,三遍後差不多把所有生單詞都查了遍。最後把它們記錄在本子上隨身攜帶,不時看看,這些單詞就會屬於你了。

還有,注意每次讀的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遍,看目錄,注意篇章結構,通篇讀完,了解大概內容,在講什麼。

第二遍,理出框架,查完臉熟單詞,理解作者在表達的思想。

第三遍,專註在詞,句,表達,文化背景知識上面。

其實就是有「泛」到「精」的過程,當然,如果感興趣,再看幾遍也無妨。尤其在前期,每本書多讀幾遍,你更容易找到感覺。

5

不要音讀 ,出聲閱讀的習慣降低閱讀速度,更重要的是,一邊讀一遍看是很累的,累了就難堅持。

有人說,讀一讀可以鍛煉發音,口腔,G哥覺得:

首先,你是在默念,連發音起碼是朗讀,才可以做到打開口腔。

其次,你讀的時候,所有專註力都在書的內容和故事本身,哪裡有精力注意刻意訓練自己的發音呀。

還有,更不要有習慣性的指讀,什麼意思?就是用手指,鋼筆或其他東西指著一個一個詞進行閱讀的習慣。這也會影響閱讀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指讀是從左至右地來理解句子,這在中文閱讀上還湊合著,至少我們習慣了,中文閱讀的順序也是這樣。

但是,英文的句子結構和中文不一樣,描述的習慣也不一樣。英語更多是「先重點,再背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和漢語習慣的「先鋪陳背景,再點出重點」的思維方式完全相反(以後有時間詳聊)

再仔細回想一下,就知道,面對一個很複雜的從句的時候,你經常發現,從左至右看完後,還是要全盤再來分析句子結構,不是嗎?

所以,不要拿著筆從左至右,一個個單詞讀,而是把眼睛的視野放大一點,一個一個板塊,意群來理解,這樣閱讀速度快,而且理解力也會越來越強。

只要你避免上面的一些誤區,基本上你就知道該怎麼樣去讀了。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讀,最好還是不要讀。 閱讀超過自己當前水平的作品絕對會自取其辱的


很多人說得都不對的,現在是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 要有大數據思維,現在已經有人把美國的幾億噸英文資料全部輸入電腦,統計每個單詞出現的頻率了, 按照個人經驗,最少要有18000-25000個辭彙量左右,看大部分的英文小 說才會沒有問題,你就按詞頻順序背單詞,從出現詞頻最高的,背到最低的。 另外,美國成人平均辭彙量32000個,高學歷的還要高一些。


透析法


建議你可以自己給自己一個標準,比如一頁只查一個單詞或者兩頁查一個,因為如果一個一個查的話總會查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其他的還是自己猜吧,可以入個kindle


用手機看英文原著的話推薦蒙哥閱讀器 用單詞分級還有點擊查詢功能 草雞好用 特別是上班擠公交 抬手就能很順暢的看書啦


聯繫上下文可以猜出來 不影響閱讀又懶得查的就跳過


入個kindle,別怕總查字典記不住,一開始都這樣,重要的是讀書的內容,潛移默化地把語法表達學會了,詞其實沒我們想的那麼重要,對英語學習也是這樣。


推薦閱讀:

單詞Family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的首字母組成,請問這是Family這個單詞的真實來源嗎?
單詞背了但做翻譯時卻想不起來用,為什麼?
請問如何在Microsoft Word中自動給單詞批量添加音標?
抖機靈對應的英語是啥?

TAG:英語學習 | 英語辭彙 | 英語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