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少回答問題卻頻繁修改別人問題的行為?

1是存在某種語音或者智商上的優越感么?

2提問者如何合理回應?

3雖說知乎上的提問已非屬於提問者本人,但作為內容提供者是否有優先處置權?修改者是否可以和提問者溝通使問題在解決的基礎上修改讓提問更嚴謹更泛眾化?

4因修改問題後造成回答與原問題相關性不大,或者得不到原問題才有的關注度 此後果誰承擔?

純好奇,非針對


我是一名計算機技術研究生,程序員;同時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編輯,至少在知乎也算是個義務編輯。

編輯這種行為,改善文字表述、提高文字質量,在繁重的編程、開發任務中,也顯得是挺有趣的,所以有時候經常工作累的時候,就上來轉轉,也不想回答問題(因為寫一篇像樣的回答,可能會花費一整個下午),所以就做另外一份工作——編輯。算是一種調節吧。


推薦閱讀:

「知乎日報」App 的圖標是什麼意思?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中的「看」是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
如何逛知乎的時候隱藏知乎上面的藍色logo條?
你是否認同知乎採用的信息流模型?
知乎能否依據用戶的「答過」,用圖形將其顯現的知識結構展示出來?進而通過匯總用戶關注的人,分析 feed 的營養成分或用戶個人的知識偏好?

TAG:知乎 | 用戶體驗 | 心理學 | 知乎設計 | 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