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bia 哥倫比亞這個戶外品牌怎麼樣?

相比其他戶外品牌來說。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句話是形容坑爹的——「戶外界的 Columbia ,奢侈品中的 Prada」,所以今天和大家說說哥倫比亞這個牌子坑爹在哪裡。

哥倫比亞這個牌子最早是一對德國移民夫婦閑著沒事跑去美國賣雨衣雨帽起家的,後來估計是覺得來錢來慢,就擴大到各種類型的戶外衣物及配飾,包括T恤、襯衫、風衣、功能褲、 背包、運動鞋及滑雪服等,變成了一個戶外品牌,現在基本說起戶外裝備大家都會想到哥倫比亞。

1982年的時候哥倫比亞 率先提出了三合一的服裝設計理念 ,在86年的時候其標誌性三合一衝鋒衣Bugaboo的誕生,這個品牌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故事。

這個設計理念就是現在國內各種大火的三合一款型,內里和外套各自獨立,可以分開單穿,合體又是一件完整的衣服 ▼

啊!聽起來是不是就像愛情一樣完美!

但其實這種設計對於戶外運動來說是非常累贅的 ,因為兩件衣服的連接是需要靠拉鏈來維繫的,多一條拉鏈就等於多一份重量,真正的戶外大牌幾乎都不會有這種配備,因為他們對於每一處地方的重量都會吹毛求疵。

像始祖鳥對於拉鏈的極致追求已經持續了18年,力求精簡結構、減輕重量,比如他們家的RS?拉鏈 ▼

後來哥倫比亞越做越大了就開始搞事情,擁有了自己獨家的奧米技術,還研發了獨家專利布料Omni-Tech、Omni-Dry,各種防風防水透氣以及速干 ,這個跟他們賣雨具起家的背景還是很貼合的,乍一聽還真是很專業呢又是專利又是各種功能大雜燴的 ▼

但其實說到戶外防水這件事,最牛嗶的應該還是杜邦公司的 GTX ,幾乎全球頂尖的戶外品牌都使用了 GTX ,甚至可以說不用 GTX 的都不是技術強,只是單純的為了追求利潤而已。

而獨家這件事,講道理很多戶外大眾品牌像始祖鳥、猛獁象這種翹楚,或者說是北臉這種面廣高中低端都有涉及的,甚至一些其他品牌都是有某些單品擁有獨家技術的。

退一萬步說!像海瀾之家也有通過陽光集團拿到了獨家防水面料啊,優衣庫也有自己的東麗防水啊,然鵝你並不會驚嘆「卧槽厲害了」

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這個品牌我專程選了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了哥倫比亞的店裡實地考察一下!

一進店裡,我彷彿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息!各種大紅大紫的喜慶感撲面而來!▼

要說他們家算不算貴,按品質來說的話,算!但是如果硬要說上性價比,可能休閑旅遊的話就算還行吧。

而且他們家好像常年每家店都!在!打!折!永遠都是六、七折,老闆跟小姨子這一跑也跑太久了吧!

店員一直滿懷熱情的跟我介紹著他們家那款引以為傲的奧米技術熱能反射外套,就是說可以反射皮膚的熱量然後存在那兒,就相當於可以根據體溫調節溫度,而且還有各種吸濕透氣又排汗的功能 ▼

聽起來真得很厲害啊!但是我去詢問了一下身邊的戶外資深愛好者,得到的答案是:

「我反正是絕對不會穿的!」

因為其實每件衣服都有每件衣服的作用,比如透氣是內衣來做的,保暖是中間層做的,而外套需要做的就是防水耐操就好了,如果越俎代庖了細想起來,一衣多穿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綜合了所有並不代表就是一件好事起碼對於專業的戶外愛好者來說肯定不是個很好的選擇,雖然每一塊都涉及到了但全部綜合起來只能勉強得過且過。

比如你卸妝要用卸妝油,洗臉要用洗面奶,洗頭用洗髮水,洗澡用沐浴露,而酒店那種三合一的沐浴露你敢用?▼

所以說看起來哥倫比亞其實並不是一個做得很專業的戶外品牌,甚至不太能稱得上是戶外,因為首先他就沒有用戶外的標準去要求自己,而且他本身自己的定位就是休閑戶外

就像雖然哥倫比亞在美帝算是很大的滑雪服製造商,也曾經拿過銷量冠軍,然而你有看過任何專業選手穿他們家的牌子嗎?

哥倫比亞在中國的代理權是歸太古集團所有的,然而太古集團旗下並沒有戶外這個分支。但是因為他們衣服的性能,國內很多人會很自然的把機能性服飾當作是戶外,所以其實哥倫比亞更應該算是一種城市機能服飾,更適合在城市裡穿。

所以哥倫比亞的產品線可以看出來沒有什麼是跟極限戶外相關的,雖然收購了做帳篷做的很老卵的頂尖品牌 MOUNTAIN HARD WARE ,並且進入國內後華麗轉身為中高端身份,但是產品都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很大的亮點。

哥倫比亞一直把環保當作他們的企業責任,對於回收以及循環再利用這一塊做的那叫一個用心,經常用折扣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將他們家的舊衣物和鞋子回收。可以再穿的就放入二手市場,不可再利用的就拿去被再循環成再生原料,像是做成纖維作為新衣服的原料。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過多的重心都在環保上面,沒有很多的關注產品本身,還是原料真的都用了用舊衣物再生出來的,對哥倫比亞聽過最多的評價一個是不夠專業,還有一個就是成本極低,質量非常一般,無法滿足真正的戶外需求。

我有個朋友在曾經年少無知對戶外品牌還相當是一個處男水準的時候,就買過哥倫比亞他們家的一個包,用了大概半年,承重就伐來賽了,然後他扭頭就丟了毅然決然的去買了Osprey家的包 ▼

後來再說起哥倫比亞他也只有一個字:

「滾!」

身邊很多戶外愛好者,他們通常也都不會選擇哥倫比亞,比專業性比不上始祖鳥,比好看又比不上 AIGLE ,比質量,中高低端都涉足的北臉甩他也很遠,要說性價比,迪卡儂都不會答應!就覺得哥倫比亞就郊遊穿穿挺好的因為穿啥都無所謂…

說白了,其實哥倫比亞就是一個不能稱得上是戶外的品牌,他們就是把戶外這個光鮮亮麗的犀利外殼,包裝在了一些相對有些功能性的服飾上,通過相對較低的價格得到了市場和口碑,但是絕對談不上是專業。

而且主要是他們自己就把自己定位在休閑旅遊,加上國內對硬殼又非常推崇,就正好順應了市場,所以去旅遊郊遊的話…

還是可以穿一穿的科科。


曾經和TNF齊名的戶外品牌,但由於國內總部在香港以及後期市場推廣方面,現在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遠不如TNF,不過對於產品質量下滑非常嚴重的TNF而言 ,產品質量保持得還算不錯。就品牌而言,從columbia的產品線可以看出,沒有任何極限戶外相關的,品牌定位以戶外休閑為主,和眾多外來品牌一樣,在國外屬於街牌戶外等級,引進國內後華麗轉身為中高端的身份,其產品各方面來說沒有太多的亮點,中規中矩。


戶外界的班尼路吧


在看了Mr.Diao的回答很久之後,我覺得有必要寫點什麼,來談一談自己對Columbia哥倫比亞這個品牌的認識。這裡首先強調一點,我不是哥倫比亞家的水軍,也不是任何品牌的水軍。

Columbia(哥倫比亞)品牌創立於1938年,當時的俄勒岡州經常下雨,所以早年的Columbia(哥倫比亞)是以生產雨衣、雨帽起家,時至今日經過不斷發展各類戶外運動服裝及研究高科技布料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第一大是北面)的戶外服裝品牌。

這裡需要強調的有兩點:

一是這裡所指的是企業規模和營銷額,而不是品牌的專業性,但是就如Nike和阿迪達斯這樣的企業,也許在體育用品的某一領域不是最專業的,但是也絕對是上游水平,因為他們更有財力和人力,也更了解市場!所以哥倫比亞的產品力是絕對不差的。

二是不要看哥倫比亞是由雨具起家的,就開始噴!愛馬仕還是靠馬具起家的呢,那用愛馬仕的都是馬嗎?恰恰相反,在戶外品牌中,哥倫比亞的雨具起家還是比較靠譜的,至少說明他們對於防水材料的運用是有底數的!

有空再更吧!


你可以向當地的有長途騎行經歷的發燒友請教,玩戶外其實除了衝鋒衣之外還有很多要準備的。如果想節約成本,而且你是騎行的話,我感覺你買的100-300衝鋒衣都不如買個雨披,因為優秀衝鋒衣的特點是放雨且透氣,但是價格在1200以內的衝鋒衣性能都很一般,而且都差不多。

columbia哥倫比亞衝鋒衣注意一點:https://zhihu.com/question/36993


戶外休閑品牌,版型適合國人穿著,使用自有科技面料較多,缺乏拳頭產品。


我買了個北臉,穿了倆月,右邊胳膊下面開線了


只能算休閑品牌,算不上戶外,它太業餘了


還行吧,幾百塊買一身三合一的omni teah。城市穿穿,下雨也不怕


推薦閱讀:

為什麼 Vibram FiveFingers 不叫「FiveToes」?
人們對某個品牌的「忠誠」本質上是什麼決定的?
日本有哪些知名的文具品牌?為什麼在文具領域有較高影響力?
無硅油的洗髮水品牌,哪個好?親身體會的才發言

TAG:品牌 | 服飾 | 戶外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