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世界以什麼依據給以色列建國的,如果說以古以色列歷史為依據,那也是千年前的事情,合理嗎?

自古是說詞,實控才是依據。


民族國家的建立基本都是構建出來的,而猶太民族這個概念也是從之前的猶太教教眾這個群體上建立起來的,一個猶太人只要放棄了自己的宗教就不再是猶太人,包括Messianic Jews(一種同時尊奉耶穌為彌賽亞與守摩西五戒的宗教群體,不被以色列承認為猶太人),Samaritans(撒瑪利亞人).猶太教教眾這個群體之所以會產生民族主義,一是由於現代民族主義的誕生,二是周圍其他長期排擠猶太人,而猶太人也為了建立起Alterity而把自己和他人用各種規定分開。說他合不合理壓根就不是個事,倒不如問如果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不那麼排擠猶太教群的存在,復國主義還會不會有這麼大的市場?馬克布洛赫可是在納粹槍口倒下的「法國愛國志士」,而一戰時猶太人也是分別效忠於自己所在的國家。

(實際上今天猶太教內部都有不少人反對以色列復國,因為他們認為這與經書中的啟示矛盾)

至於硬要說合不合理,我只能說希特勒能一下殺死一堆猶太人,猶太人為啥不能建國?


本來一群人要建國,是不需要神馬聯合國「給他建國」的,只要世界上還有無主地,一群人都可以在那裡建個國。前不久還看新聞說有個人為了給女兒圓公主夢,去買了個小島,然後自封國王,女兒就成公主了。當然,別的國家是否承認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重複一遍:一個地區,如果沒有任何主權國家對該地區進行統治,那麼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居民就有權自主決定是否要建國!這是不需要其他國家、世界、聯合國給他建才能建的!

那麼聯合國是怎麼摻和進來的呢?這是英國交給聯合國的燙手山芋。那麼英國怎麼摻和的呢?這要追溯到一戰後。

一戰以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出現了無主權國家統治的情況。奧斯曼帝國被打敗後,造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狀況:它原來統治的各個地區的人民紛紛獨立,成立主權國家。但唯獨巴勒斯坦地區沒有成立主權國家,那裡居住著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二者分別為當地第一大民族和第二大民族。

沒有主權國家,但得有人來維持秩序啊,鑒於這一地區的歷史重要性,歐洲國家不敢疏忽,當時的國際組織:國聯,委託英國人管理該地區。

所以,英國人的角色是代管者,不是主權者,如果當地居民要建國,它無權從法理上反對。但是作為管理者,它有權防範一方的建國計劃損害另一方的利益。其中最大的利益就是國界劃分的不合理。

針對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建國訴求,尤其是阿拉伯人在1936年進行的持續廣泛暴力事件,英國在1937年成立了內閣大臣皮爾組織的委員會對巴勒斯坦進行考察,提出一個國界劃分方案,這個方案把80%的土地分給了阿拉伯人,20%給猶太人。當然,這80%的土地中包括了50%的內蓋夫荒漠,剩下的地方比猶太人還是大一些。但沒想到的是,阿拉伯人拒不接受,而且怒不可遏,再次掀起大規模暴力事件,原因是阿拉伯人堅決要求把猶太人趕下大海。阿拉伯人甚至因此暗殺了英國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個高級官員。

所以,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建國問題不是二戰後的問題,不是像有的人理解的,是因為猶太人遭到了屠殺,所以歐洲人給猶太人找個地方讓他們建國。早在一戰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就提出了建國要求,作為管理者的英國人也早就同意,且作為第三方,試圖為其劃分一條合理的國境線。當然,這一方案因為阿拉伯人的堅決拒絕而流產。

那這事跟二戰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二戰中猶太人的遭遇的確將其建國的訴求放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前,只有英國人張羅著讓兩個民族分別建國,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問題。焦頭爛額的英國人正好不想當這個左右不是人的角色,於是順勢脫身,乾脆把問題交給聯合國,叫大家一起評評理。1947年4月,英國駐聯合國代表正式請求由聯合國成員國來共同決定這兩個民族的建國問題。為此,聯合國召開大會,同意由11個國家共同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在巴勒斯坦地區進行了調查,提出解決方案。

所以,沒有二戰以及猶太人的遭遇,全世界不可能如此關心猶太人的問題,聯合國這種組織也不會從英國人手裡接這個活兒。

回到題目:聯合國依據什麼在巴勒斯坦地區給猶太人建國?

首先這個問法不嚴謹,之前也提到,聯合國不是給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建國,而是他們自己要建國,只是雙方爭議不下,聯合國出面給雙方做主,裁決出一個解決方案而已。

猶太人建國的依據在哪裡?拋開歷史依據也是合理的。很簡單,從現實來看,就是他們當時就實實在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是的,雖然他們主要是近幾十年移民來的,但他們多數是合法移民,一戰前是經過奧斯曼帝國批准移民的,一戰後是經過英國批准移民的。他們不是暴力入侵,拿著槍杆子佔領的土地,不是從奧斯曼帝國、從英國人那裡奪過來的,而是合法移入,甚至購買土地,在這裡生活的。所以任何人沒有權力暴力驅逐他們。

一戰前的奧斯曼帝國,一戰後的英國人,都有權拒絕猶太人的移民,但唯獨當地的阿拉伯人無權拒絕,因為只有主權國家才有權(英國人作為管理者,可以以維護秩序為借口進行人口流動管制),制定關於移民的法律,這就好比中國的任何一個省份,都無權決定歡迎還是拒絕來自某個國家的人,這一權力在中央政府。甚至歷史上不乏有這樣的事例,中央政府擔心一個地區的民族過於單一,帶來離心力,故意通過移民方式,降低該民族的人口比例。對不起,這事兒您也只能擔待著。翻翻自己國家的歷史,就能看到很多。

所以當聯合國的調查委員會在巴勒斯坦進行調查的時候,以色列人非常智慧地帶著委員們去參觀他們的煉油廠、發電廠、現代化港口、在荒漠邊緣辛勤勞作經營的農夫們,猶太人就是要向委員們表明,他們是在此踏踏實實生活居住紮根的,而不是像入侵的蝗蟲一樣很快就飛走,因此他們完全有建立國家的正當權利。

問題回答完畢,最後點評一下阿拉伯人。

首先他們要把猶太人敢下大海的主張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原因已經說了,他們從來沒有成立過自己的主權國家,無權制定移民政策,無權把在一個地區居住的人暴力趕走。

其次,他們的手段是很愚蠢的。他們真想達到此目標的話,對他們最有利的方案就是1937年英國政府的皮爾方案,但他們愚蠢地拒絕了。該方案里,猶太人只獲得了加利利地區等狹長的走廊,阿拉伯人獲得了80%的土地,如果當時接受這一方案,配合英國政府建立其主權國家,禁止猶太人移民到自己的國家,進一步還可以驅逐本來居住在這裡的猶太人。

國家建立起來以後,在自己的阿拉伯兄弟國家的支持下,對這個毫無縱深可言的彈丸之地,沒準兒在二戰的時候,找個借口就可以把他滅了。畢竟二戰的時候,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穆斯林領袖,就跟希特勒勾肩搭背了。

再次,阿拉伯人的策略是很流氓的。他們既要參與聯合國的投票決定,但又不接受投票結果,剛投完票就就掀桌子,要動武。

我自己分析,這裡面包含著狡詐的雙重考慮,一是幻想著聯合國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裁決,去否定猶太人的建國權利,還有一個考慮是,一旦未來在戰爭中輸掉,聯合國的決議依然是自己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到時候還可以重新把這個決議掏出來說:那咱們就按這個來吧。

第二種考慮估計更多。因為聯合國投票時,懸念不是猶太人能不能建國,不是要不要驅逐猶太人,這是聯合國無權做的,而是怎樣劃分國界,聯邦制還是兩國制。而阿拉伯國家則嚷著要驅逐猶太人,這一訴求不可能通過聯合國實現,只有依靠武力。所以其實他們心裡門清,先拿一個決議保底,然後斥諸武力儘力驅逐,哪個有利用哪個。

現實的歷史的確是按第二個方向走的。因為無論聯合國做出何種決議,阿拉伯人都不會接受,他們把方案拿走揣在兜里,轉身就去發動戰爭,執行武力驅逐猶太人的方案。

但是他們真的以為大家不明白這點小算盤,這種明顯的狡詐嗎?拜託,聯合國里坐著的,哪個國家不是老司機?都是在自己國家歷經內鬥外鬥成長起來的政治家,哪個國家沒有幾百年幾千年的鬥爭歷史?

除了自以為聖母的白左以外,大多數人都不會認同這種狡詐的算盤,大家認可的是自然法原理:要麼坐下來講理,請外部機構評理、裁決,要麼按照叢林法則,你們倆自己打,打輸了就得認。這個道理很簡單,出門在外,遇到糾紛,要麼報警,讓警察來處理,要麼你倆自己約架決鬥,願打服輸。你不能先找警察,然後不接受處理結果,回過頭還要打人,再打輸了,又去找警察哭鼻子:還是聽警察蜀黍的吧。

所以以色列建國者之一的梅厄夫人在知道阿拉伯人拒絕了聯合國決議後,意味深長說了一句話:這樣的話,以後以色列的國境線就是停火線了。這句話是告訴國民,他們沒有退路,只能奮手一搏,退無可退,身後就是大海。反過來說,如果阿拉伯人打輸,也應該認可停火線就是國境線的結果。如果當年(包括現在),以色列人打輸了,被趕下大海,白左們多半會說:誰讓你輸了呢?但阿拉伯人被趕到分治線以內,白左們就叫起來:他們被以色列侵略啦。

或許阿拉伯人還在為自己當時的聰明而沾沾自喜吧。如果阿拉伯國家一開始就抵制聯合國,反對聯合國成立調查委員會,反對聯合國就巴勒斯坦問題作出任何裁決,不等聯合國的決議出台,直接就跟以色列干,萬一打輸了,阿拉伯人將輸得丟掉底褲,恐怕被趕下大海的是他們。今天支持阿拉伯的白左們,連一個文字依據都沒有了。

所以今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遭遇,已經比最壞的情況要好了很多。他們既在為當年的愚蠢而買單,也因當年的狡詐而獲益。

如果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志高而能低,愚蠢而狡詐;要求不合理,手段很流氓;看不清對方,認不清自己,還不識時務;打不贏,輸不起,輸了就找周圍人哭鼻子比慘,我對這種人的原則是:

不從他們的計謀,

不站他們的道路,

不坐他們的座位。

遠離他們。


題主提的很好「二戰後世界以什麼依據給以色列建國的」。決定以色列建國的主導因素是外界大國的政治意願和實際政治實力角逐。當然以色列人主觀有建國意願,各種千年的傳統之類只是各種解讀以及加個所謂的合理性。但是本質上,小國的建立,完全看大國的政治意願和實際政治實力角逐。很多情況下都不以小國的主觀意識為轉移,這也符合弱國無外交的基本原理。

庫爾德人也是千年民族,3000多萬人口,在中東的人口遠大於以色列的600多萬,建國意願不能說不強烈,但是大國的博弈尚不能使他目前建國。

世界民族國家的版圖是怎麼來的?是個別大國政治家或者軍事統帥用手畫的,你跟我談民主,對於小國,哪裡有民主,連獨裁都是大國一個軍人就可以獨裁你一個國家的。比如麥克阿瑟在二戰後當日本太上皇。加泰羅尼亞想用民主作為武器通過公投獨立呢,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耶路撒冷是不是以色列首都?內塔尼亞胡要等特朗普發話;還要跑歐盟去拜碼頭,結果遭拒。

與建國相比,逆向思維是分裂瓦解一個國家。美國有強烈分裂中國的意願,最好中國人不團結分裂成儘可能多的小國,而且美國也扶持了一切有利於分裂中國的勢力,無論是邪教的、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界的,美國真金白銀的出錢;但是目前美國尚沒有這個實力。但美國在擁有世界媒體、消費主義以及宗教等領域的精神洗腦領域,尚有優勢。

保持一個統一的大國和團結性,在工業化時代,是最大的競爭力基礎,這保證了規模經濟的基礎,沒有規模,何談工業化。

以色列建國,對中國的啟示是:中國必須保持團結統一的大國,否則一但分裂變小,結果是不可逆的災難。中國目前經濟世界第二,對外國的easy girl還滿街跑,中國男人中跪舔外國派大行其道,很多華人還以自己的華人身份為恥變成你國黨。如果中國發生大分裂,跪舔派能更自信?恐怕都要趴下了舔靴子以表對外族的仰慕之情~


不合理!但又能咋的?


以色列復國的法理可謂獨一無二,所以無法用世界其它情況類比。以色列在亡國流散近兩千年後建國,有其不可複製的綜合條件。

猶太人歷史主權被公認:

因為猶太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本源,這就意味著三千年前猶太人是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最早擁有者身分成為宗教信條,除非誰膽敢推翻自己的宗教信仰,而這對三教都是不可想像的。如此則意味著連反對猶太人復國的阿拉伯人也必須承認猶太人有最早的歷史主權,歷史主權被正方、反方和決定方三方公認,讓猶太人復國有了誰都難以否定的歷史合法性,這是以色列復國的根本法理。沒有這個法理基礎,哪怕其它條件具備,以色列也沒有建國機會。

猶太人主觀自願:

很多人都提出形形色色異地復國的方案,然而都成了空中樓閣,因為關鍵在於——猶太人自己不幹。要知道猶太人與其說是一個民族,不如說是宗教群體,而這個群體得以維繫的關鍵就在對「應許之地」尤其是耶路撒冷不可替代的怨念,「明年在耶路撒冷見」成了猶太人的問候語。異地猶太復國意味著猶太人宗教及其認同的瓦解。所以在1903年第六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上,由於俄國發動反猶屠殺,急於解救俄國猶太人,猶太復國主義的創始人赫茨爾才把「烏干達方案」提到會議上討論,結果當場就炸了。那些「脖子上套著絞索」的俄國猶太人不但不抓住救命稻草,反而連哭帶鬧、要死不活的瘋狂反對,逼得赫茨爾賭咒發誓: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 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耶路撒冷啊,我若不記念你, 甚於於我所最喜愛的, 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詩篇》

牛不喝水強按頭也沒用,猶太人認準了要在巴勒斯坦建國,耶路撒冷建都,其它當然只能是白扯。

當地阿拉伯人缺乏主權法理:

很多人想當然的以為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有著長期延續的歷史主權,其實這是對歷史缺乏了解的認識。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穆斯林在638年佔領耶路撒冷,全面征服了被羅馬帝國統治六百多年的巴勒斯坦。然而自1071年中亞的塞爾柱突厥人從起家於北非突尼西亞的法蒂瑪王朝奪走耶路撒冷後,阿拉伯人政權就再沒對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擁有過主權。

此後1099年歐洲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1187年庫爾德人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佔領耶路撒冷。1229年阿尤布王朝將耶路撒冷交給神羅君主且兼任耶路撒冷國王的腓特烈二世。1244年耶路撒冷被蒙古人驅趕的中亞花剌子模人攻下並破壞。1260年馬木魯克王朝佔領了耶路撒冷,1291年徹底消滅了十字軍國家佔領全巴勒斯坦,而馬木魯克王朝是先後由東歐突厥和高加索穆斯林奴隸軍團建立的王朝。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巴勒斯坦。1917年英國佔領巴勒斯坦。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國成立,第二天阿拉伯人向以色列發動了戰爭。有史以來,以巴勒斯坦地區為國家主體且建都於耶路撒冷的,除了猶太人國家外,就僅有歐洲十字軍的耶路撒冷王國。所以阿拉伯人歷史上僅統治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四百多年,而且是遠在近千年前的往事,之後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主權與阿拉伯人毫無關係。當地阿拉伯人從未建立過國家,更遑論以耶路撒冷為首都了。

讓當地阿拉伯人有與猶太人同等的建國權已經非常講道理了,然而阿拉伯人不想講理,只想憑武力消滅以色列,把猶太人趕下海,那現狀就是講實力的結果,再喊冤叫屈就是耍無賴了。

+++++++++++++++++++++補充內容++++++++++++++++++++++

「巴勒斯坦」詞源是三千年前與猶太人同時代,生活在沿海地區的非力士人(普遍認為最初是來自希臘地區的海上民族),但「巴勒斯坦」成為地名則是在135年第二次羅馬—猶太戰爭後,羅馬為了抹去猶太人痕迹,而將猶太省改稱巴勒斯坦。但在阿拉伯人佔領當地後,這個詞基本不被使用,直到晚近當地阿拉伯人也多自稱沙姆人(沙姆阿拉伯語意為左手,與葉門意為右手對應,因其相對於阿拉伯半島位置得名)。當地阿拉伯人自稱巴勒斯坦人,是時間很短的事,一方面是受西方影響,另一方面是以此來營造自己是當地土著的錯覺。

沙特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1901年—1953年在位)在反對以色列建國所說:「誰迫害猶太人就從誰的領土上划出一塊給猶太人!」當然他這話的預設前提是巴勒斯坦土地只屬於阿拉伯人,而迫害猶太人只是歐洲人,所以猶太人應該滾到歐洲去的意思。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的歷史主權我已經說明了,而歐洲人和猶太人都不認為猶太人是歐洲原住民,也都不想在歐洲建猶太人國,這也不多說了。然而如果真要落實這話,恐怕沙特自己就跑不了。沙特的伊斯蘭最高兩「聖地」中的第二「聖地」麥地那,原名耶斯裡布(Yathrib),是猶太人建立的城市,附近許多城鎮也屬於猶太人,後來阿拉伯人才遷入滲透,待伊斯蘭教擴張後更是鳩佔鵲巢,將其佔為己有,並驅逐屠殺了當地猶太人,最後更把阿拉伯半島的猶太人全部趕走。

歐麥爾本哈塔布說他聽到安拉的使者 (願平安歸於他) 說: 「我要把猶太人和基督徒都 逐出阿拉伯半島,只會留下穆斯林。」 (穆斯林聖訓卷三,965頁)

以色列建國後阿拉伯國家對猶太人的驅逐迫害且不論,在以色列建國前,阿拉伯人迫害屠殺猶太人的事例同樣數不勝數,「誰迫害猶太人,就從誰的領土上划出一塊給猶太人」,阿拉伯人真能說到做到嗎?


@早乙女一雅不知道你們穆斯林學沒學過一個詞,叫鳩佔鵲巢?

如果按你的說法,中國大地自古以來就跟你們這些外來的回族穆斯林沒有任何關係,現在反倒被你們佔據了那麼多地方,甚至在歷史上你們的祖先,為了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伊斯蘭國家,為了掠奪漢族人,發動無數次對漢族人的屠殺,對中國大地上的原住民族主體民族犯下滔天的罪惡,按你的理論和說法,那是不是你們也該圓潤的離開中國?是不是漢族人就應該把你們驅逐出去?

你覺得要是哪天中國被你們綠化了,連長安洛陽這樣的地方都被你們佔據了多數,是不是被你們驅逐到其他地方的漢族人,要回到華夏文明的聖地重新建立華夏文明的國家,在你們看來也是不合理的?

本來就鳩佔鵲巢的你們,卻蠻橫且理直氣壯的要求原來合法合理正經八百的主人離開,你們穆斯林真把自己當大地的代治者了?


二戰後聖母派明顯支持的是猶太人好麼。。。

千年就是個笑話,數千年前他們猶太人幹掉周邊民族的時候一點也沒心軟啊。看舊約就行了。

所以埃及把他們打殘,亞述人再把他們打殘,巴比倫人繼續把他們打殘,要不是Kurush的波斯玩民族平等共榮,估計早就不存在什麼猶太人了。

羅馬出道,幹猶太人幹的特別積極。羅馬掛了之後中世紀的天主歐洲也形成了光榮的排猶傳統。說猶太人遭嫉妒的,抱歉同樣商業立足的粟特人在廣大的亞洲可沒遭過這個罪(而且持續遭罪)。

就算文藝復興後排猶還是個不變的主題。直到二戰,猶太人算是徹底用自己歐洲隊友的鮮血換來了無數的憐憫之心。雖然之前有貝爾福宣言可以扯,但是實際上還是靠著二戰賺取國際同情心來獲得政治利益的。

打比方,如果阿拉伯是強霸近東千年的老強盜的話,那麼猶太人就是潛伏千年的老流氓。

所以政治利益問題不要問合不合理。只存在能否實現。能夠實現那麼它對於該利益體就是合理的。

至於之前說合法移民在領土無主狀態就能玩建國的,我想說阿里木庫里,張格爾,白彥虎和阿古柏也是這個思路。

————————————————————————————————

反而,如果沒有美國種下以色列這個攪屎棍,也許蘇聯真能在近東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也說不定(妄想症)。為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經濟建設,清真寺上養豬名額那個畫面也是蠻美的不是麼。至少改造上二十年也不會變成隔壁沙特的瓦哈比不是麼。

且不說幾次近東戰爭都是阿聯軍都是可以說優勢情況打出了一個垃圾到令人驚嘆的戰績。

阿盟給人的感覺就是從未統一行動過。


合理啊。 地方是人家先佔的,理由是後來找的。

誰讓你奧斯曼炸了。我現在才知道有個西亞病夫,他的命運就是沒有命運。

拳頭都沒有,就不要講道理。

一堆王爺還是修清真寺吧,脆弱的封建反動勢力只有聯合帝國主義才能生存。

耶路撒冷有1萬個理由屬於阿拉伯,但以色列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能佔領。

阿拉法特不是拿槍還拿橄欖枝么。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現在巴勒斯坦都沒機會談判了。

一首涼涼送給反動的封建買辦勢力。你們要的未來,古蘭經給不了你。


1、猶太人自古就在

2、猶太人從未完全離開。

3、猶太人、阿拉伯人都是奧斯曼、英國治下的族群。

4、蘇美合力支持。前者是出於佔領道德高地的目的,後者是福音派主導。如果美國只是為了分裂穆斯林,中東地區那麼多派別,隨便扶持一個都比扶持猶太人有用。因為以色列,反倒讓穆斯林有了團結一致的機會。

5、法理即傳統,以色列建國法理無以匹敵。除非基督徒及穆斯林否定聖經舊約。

6、別人的特別觀點——第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實際是大革命之後的法國,而湊巧英國、美國是法國大革命之前建立的,所以許多國際法則不適用於英美,這在歐美上層人看來是「理所當然」,比如美國可看做是「山巔之城」、「新羅馬」,有仲裁權。而猶太人國的建立及其存在比英美更古老,也比任何一個民族國家更在規則之外。打個比方,就算猶太人宣稱耶路撒冷是地球之中心,也沒啥大不妥。而我國人很難體會這種微妙的傳統。


這個就是猶太人的自古以來啦,身為中國人應該非常能理解,自古以來都是說給自己人聽的,敵人只有用真理說服他們,連這個都不知道的人,只能說是小朋友

說不合理的人,最好回去看看新聞聯播,看看什麼才是自古以來,猶太人建國的時候,全世界都承認了,哪裡還有什麼不合理?阿拉伯人不高興隨時可以打回去啊,如果他們從來沒有打仗,我們當然可以討論合理不合理,但是以色列的六日戰爭都打完了幾十年,現在問這種問題,不是自找麻煩嗎?阿拉伯人已經用軍隊抗議過了,抗議失敗除了認命還能怎麼辦?

以色列在領土問題上面我覺得唯一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巴勒斯坦難民安置問題而已,除此之外,以色列建國的過程本身並沒有什麼可議之處,和宗教也沒有什麼關係,世界不會因為你信猶太教就對以色列歧視或者跪舔,以色列的國家是用血建立的,只有血可以抹去,嘴炮一點用都沒有

還有人居然說這個不是文明,誰說文明就不會有戰爭的?不能生存的文明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同胞要彼此相愛?因為你們不彼此相愛的結果就是活不下去,如果有敵人要我們活不下去,那當然是大家一起打死他,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你們居然還有人不知道?你們到底是有多愚昧啊!


首先,那裡是猶太人的故鄉,而在猶太人被驅散之後,那裡也從來沒有建立過任何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最後一個控制者是英國(此前是奧斯曼土耳其)。

其次,在那之前幾十年的時間裡,猶太人一直通過購買土地等方式回歸,並且已經收購了大片的土地。

所以,如果硬要講法理的話,英國人當然可以把那片土地給猶太人用。而且,猶太人從英國人那裡得到的土地,有一大片是沙漠,比如Negev。


依據是,當時的美蘇都不希望中東出現一個統一的大國,就算是空有一片大領土的弱國也不行


猶太人什麼時候離開過故土?他們兩千年來一直在約旦河和地中海間生活,啥時猶太人成了外來戶了?還有,英國託管時,吸引了大量猶太移民,同時吸引了大量阿拉伯移民,你以為巴勒斯坦人就全是原住民?大部分和猶太移民一樣,都是18世紀後半葉的周邊阿拉伯移民。

公元70年,提多將軍率領的羅馬大軍再次圍困耶路撒冷達4個月25天之久,羅馬軍隊利用先進的裝備和攻城設施系統地拆除了城牆,入城後拆毀了聖殿(只剩下部分牆基,即西牆)。到大約公元130年耶路撒冷沒有人居住,之後羅馬皇帝哈德良重建耶路撒冷城,但是作為懲罰措施,下令在希伯來曆埃波月九日,即耶路撒冷遭巴比倫和羅馬軍兵兩次攻陷的周年記念日(恰巧是同一日),將耶路撒冷徹底剷平,在原址新建羅馬城市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聖殿山上另建羅馬神廟;同時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地,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400年間,猶太人不準進入耶路撒冷。

此後的5個世紀中,該市一直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控制該市期間,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個天主教中心,建造了聖墓教堂。當時,雖然仍然禁止猶太人居住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開始在每年的埃波月九日來到西牆前哭泣。從5世紀開始,猶太人重新被允許住在耶路撒冷。

638年,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征服目標就是耶路撒冷。在691年,阿拉伯哈里發阿卜杜勒-馬里克在登霄石,即聖殿山聖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圓頂清真寺。這個地方亞伯拉罕獻艾薩克的地方,但穆斯林認為是獻以實瑪利的地方。三個世紀後他們又在這裡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在穆斯林統治初期,在宗教上比較寬容,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猶太人在繳納人頭稅後,可以獲得自治權。但1010年,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哈里發哈基姆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

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一個多月後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佔。十字軍進城後,屠殺了城內大多數穆斯林和猶太人。1109年,十字軍在這裡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穆斯林不準入城。1173年,一個來到耶路撒冷的人寫到,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滿了東正教教徒、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喬治亞人,只有200名猶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

1187年,埃及穆斯林蘇丹薩拉丁又重新佔領了耶路撒冷。1219年,大馬士革的蘇丹下令將城牆銷毀。

1228年-122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組織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通過與埃及簽定條約,重新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開始重建城牆,但不久它們又被拆毀。1243年,基督徒再次佔領耶路撒冷,又重建城牆。

1244年,被蒙古亡國的花剌子模王朝在逃亡途中佔領耶路撒冷,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驅逐。1248年—1254年,教皇英諾森四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但無法奪回耶路撒冷。

1260年,埃及奴隸騎兵馬木魯克奪取耶路撒冷,該城的猶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圍的村莊避難。1291年耶路撒冷王國的最後一個據點阿卡城被馬木留克人攻陷,耶路撒冷王國不復存在。

1517年,鄂圖曼帝國佔領耶路撒冷,他們控制該城市直到20世紀,19世紀初,耶路撒冷只有不足8000人口,但依然是一個對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市居民分四個部分: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亞美尼亞人。猶太人主要住在哭牆上方的山坡上東南方向,基督徒主要住在聖墓教堂附近西北方向,穆斯林主要住在聖殿山附近東北方向,亞美尼亞人主要住在西南方向。英國管理時期(1917年至1948年)將城市分為四個區。各大宗教內部又包括了許多教派,比如聖墓教堂同時歸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教會、埃及教會和衣索比亞教會使用,各教派之間互相衝突,以至於聖壇的鑰匙要交給一個「中立的」伊斯蘭家庭保管。


第一、政治上,尤其是國際政治上,沒有啥合理不合理的事情,只有利益的關係。以色列復國是列強利益鬥爭和調和的產物,這點毫無疑問。當初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復國成功的根源是美蘇都各自在中東有其戰略盤算,二戰以後英國退出中東是必然趨勢,但是誰來填補英國的勢力範圍,就是美蘇爭奪的對象。美國對以色列復國態度一度猶疑,但是最終支持的目的還是想把以色列作為代理人在中東扶植(後來也是如此)。蘇聯的態度就很微妙了,蘇聯自己不可能把以色列作為代理人,但是為什麼不但支持以色列復國,而且還在最初期的時候通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給以色列最關鍵的支持(以色列建國初期蘇聯間接給予的支持比來自美國政府的支持力度還要大,美國政府因為政策混亂,當時來自美國的支持更多來自美國猶太人社團,而非政府),其目的和蘇聯一貫製造「兩個XX」是一致的,就是在中東製造衝突,以色列只有站住了,才能迫使阿拉伯人和蘇聯人合作。所以以色列一旦立國成功,蘇聯反倒轉而大力支持阿拉伯各國。所以說列強在中東的所有鬥爭說白了都是利益二字,沒有啥合理不合理的。只要阿拉伯人自己繼續孱弱下去,就只有接受域外國家不斷在中東充當攪屎棍子,挑撥、製造混亂和衝突,從而牟利的現實。相比之下台海、南海、東北亞現在的亂局一樣是域外國家挑撥、製造衝突,從而牟利的現實,只是中國相對穩定和強大,所以可以維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可以維持政治撕逼的同時繼續經貿密切的格局。

第二、就猶太人自身的歷史和民族敘事的建構來說,只有在聖地(耶路撒冷)復國,才能團結其最大範圍的猶太人。有的答主提到猶太人復國的選擇很多(戰後還討論過割讓德國一部分讓猶太人復國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最後在錫安復國是猶太人最終的,也是最熱切的選擇呢,其實從中國人的角度理解是毫不困難的,只有回歸故土,對散落在全世界的猶太人來說才是最有說服力的選項。雖然錫安主義存在已久,復國的選項也很多,但是其他的選擇對於猶太人來說都缺乏說服力,很多猶太人覺得與其去一個不搭界的地方去「復國」,不如老老實實的生活在一個不迫害猶太人的國家(比如說美國)。所以早在二戰前,回歸聖地運動就已經是猶太人復國運動中最主流的派系,很多逃離歐洲迫害的猶太人,大部分選擇移民美洲(美國為主),少數強硬的錫安主義者則選擇移民巴勒斯坦,因為這些人數量越來越大,已經引發和當地阿拉伯人的衝突,英國政府不得不一再限制湧入的猶太人的數量。這些敢於去巴勒斯坦直面衝突的「不怕事」的猶太人,才是猶太復國的主力軍。相反,在美國的猶太人社團,一直存在分歧,不支持復國,或者覺得可以通過妥協來解決矛盾的美國猶太人數量一直很龐大。至於在耶路撒冷復國到底合理不合理,民族主義沒有對錯,只有利益。對你合理的,對別人必然不合理。

第三,具體到猶太建國本身的法理依據,有合理的成分。首先,巴勒斯坦本來就有一定規模的猶太社區,這在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域外國家(英國)放棄託管權以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有民族自決的權力,這點毫無疑問。但是以色列建國過程中對阿拉伯人土地的佔領,對原住民的驅逐,乃至違反聯合國決議拒絕與巴勒斯坦分享耶路撒冷,顯然就不合理。

最後,不能忽視宗教在猶太復國運動中的左右。很多答主已經說過猶太教敘事對猶太民族構建和認同的維繫的作用,哪怕是世俗猶太人,猶太教的歷史和教義依然有重要的感染力。而且世俗猶太人不受正統猶太教的約束(正統猶太教反對猶太人自救,認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猶太人,所以反對復國),所以能夠成為錫安運動的主力軍。此外基督教一些教派(尤其是北美的幾個大教派)認為猶太人在聖地復國會導致最後的審判降臨,從而將不信教的(包括猶太人)都打入地獄(古蘭經也有類似預言),所以北美的基督教會反倒是猶太復國運動的積極支持者。


依據是巴勒斯坦那時候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也願意把巴勒斯坦那塊地的一部分給以色列。


因為有一群猶太人佔領了這塊地要建國,又有一群猶太人滲透遊說控制列強決策層,於是列強宣布划出一塊地給猶太人建國,就這麼簡單。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存在和疆界都是列強決定的,哪來的這麼合理。


當然合理了。以色列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在這地方建國,在耶路撒冷建首都的國家。而且以色列這地方猶太人就沒斷過。一直有,只是多少的問題。是被強力趕走的,不是他們不想在這。你說自古是說詞 ,實控才是依據,那他們現在就是實控。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

當年以色列滅國的時候,有什麼依據?希特勒大肆屠殺猶太人的時候有什麼依據?這個世界,就是強者說了算,誰拳頭硬有就是發言權!有實力就復國,沒實力就被滅掉!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有什麼依據?實力就是依據!中國如果沒有實力,一樣是被滅掉,那個時候誰還要什麼依據?


不合理。理由如下:

第一,以宗教理由說猶太人一直夢寐以求回到「應許之地」的可以歇歇了,以色列曾經的建國選地,巴勒斯坦根本不是首選,也並沒有被猶太復國主義者優先考慮。

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認真考慮在如下地方「復國」:阿根廷、烏干達、塞普勒斯、西奈半島、中國東北(河豚魚計劃),特別是非洲國家烏干達,被猶太復國主義者們鄭重討論過很久很久,猶太復國主義大會會長赫茨爾參加在1903年8月14日舉行的第六屆猶太人復國主義大會,據記載:「當赫茨爾將烏干達計劃提議拿到大會上徵求意見時,與會者的反應是支持的,甚至是熱情洋溢的。」

我想問問,當這些錫安納粹分子興高采烈得討論在東非畫個圈圈計劃著怎麼把原住民趕出去好鳩佔鵲巢的時候,他們心中的「應許之地」在哪兒?

第二,說猶太人一直夢想回到祖輩生活的巴勒斯坦的說法可以結束了,因為錫安主義(猶太復國主義)是19世紀80-90年代、東歐和沙俄地區的猶太人面臨反猶壓力的時候才開始出現的,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通過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中才公開提到猶太人可以向巴勒斯坦移民。也就是說,從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一直到19世紀末,長達將近2000年的時間裡,猶太人根本就沒有大規模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過(不可否認的是8世紀有很小規模的迴流),最後所謂的「回到應許之地」不過是他們在歐洲混不下去罷了。很多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只是把通往這裡去美國的跳板罷了;

第三,今天以色列的絕大多數猶太人,和這片土地沒有直接關聯。巴勒斯坦本土一直有本土猶太人的,被稱為「Palestinian Jews」,也就是巴勒斯坦猶太人,而這些猶太人在19世紀中葉,只佔當地總人口的約5%(約3萬)。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反猶壓力,再加上納粹的神助攻,以及打悲情牌,猶太人得以通過英國大量移民巴勒斯坦,1944至1948年間就有20萬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二戰結束當地猶太人達到了60萬。今天以色列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賽法迪猶太人、米茲拉希猶太人、貝塔猶太人,無一例外都是說著不同語言的外來移民,他們的祖先要麼根本就沒有在巴勒斯坦生活過,要麼早在接近2000年前就離開巴勒斯坦了,且不說東歐猶太人中有多少可薩人了,就連沙龍的祖先都是皈依猶太教的俄羅斯人。

最後,送上漫畫一張:


如果講法理的話,無論歷史還是傳統,那裡就從來沒有過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推薦閱讀:

巴勒斯坦目前存在哪些政治、軍事派別?它們的歷史、現狀和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為何沙特國王前腳剛走,以色列總理就緊跟著訪華?以色列這麼急著找中國有何目的?
雲石自問自答:如何看待以色列,為什麼猶太人在滅亡2000年後,還能夠重新復國?
因為宗教信仰二戰前西方國家都反猶,為什麼戰後反而幫助以色列建國?
如何看待以色列的猶太教極端正統派「哈瑞迪」猶太人?

TAG:猶太人 | 以色列 | 耶路撒冷 | 巴勒斯坦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