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服裝是很暴利的?

常聽做過服裝的人說,某件幾百的衣服,成本有的才幾十,甚至20塊。然後勸別人別買那件衣服,被宰得太厲害之類的。服裝利潤,服裝行業究竟怎麼回事

各位不要對我發火,我只是個外行、消費者,什麼都不懂,聽到那麼說,當然好奇要問問,這個總該理解我吧?

其二,看了一些答案,說是流通各環節的成本加上去,每個環節的人都要吃飯,所以價格比起成本翻了很多倍,可以理解。其實作為消費者,當然願意讓一個產業上各個環節的人賺錢,社會就是我賺你的,你賺我的,大家都要吃飯。但消費者怕的其中有的環節的賺錢的錢不合理而已,怕某個或某些環節賺的超過合理範圍,太多了——注意,我沒說是這樣,而是說怕這樣

我真的不明白了,我正因為不懂才來這裡問,這裡的某些不友善用戶的口氣好像是說——這你都不懂?我作為外行,天生就該懂嗎,不懂我就有罪,好吧,我有罪。有的用戶還說,只有失敗者才問這樣的問題,可是就算我有錢,也不願意被宰啊,被各環節合理掙錢我願意,奶奶的,願意被宰的被罵「錢多人傻」,不願意被宰被罵「失敗者」,給條活路好不好?

PS,我是聽一個原來做服裝的母親,在和女兒逛商場時候對女兒說的,某件衣服才20成本,不要買。

如果有人願意就是論事、平和討論的,我在想追問下,如果某件衣服,已經刨去設計師費用,比如是國內山寨某些原來名款的情況呢,這件衣服會如何?

PS,請教如何判斷一件衣服質量和價格相符合,就是俗話說的,值這個價錢


我在行業內十年,從開始對成本一無所知,到發現生產(注意是加工環節)成本之低咂舌,再到現在鬱結於商品成本之高,應該可以給題主一個簡單的解惑。

直接點舉個例子。5年以前,當時市面流行的某品牌牛仔褲,零售價格在500~600元上下。面料成本28~30元,縫製做工10~12元,水洗9~18元,輔料配件等以5元計(實際略低),單件含稅後成本61~76元。

所以在目睹過很多生產成本核算後,當時答主曾經為自己數倍數十倍於成本購買的服裝深深的感到不值。圖樣圖森破。原諒當年答主還沒有系統的認識完整的商品成本構成。

那麼現在再來看看該品牌牛仔褲,其市場萎縮比較明顯。零售價格550~650元上下。面料成本32~40元,縫製做工15~20元,水洗10~25元,輔料配件等以7元記計(實際略低),單件含稅後成本75~107元。

上下對比可以看到,生產成本方面上漲了23%~40%,而零售價格上漲僅8%~10%。

注意,答主不是來說明生產成本上漲的!因為上漲後售價對比成本看起來還是很暴利是不是?

可是,答主一直在提到以上是生產成本有沒有?而且生產成本其實不都是那麼低你們造么?

該品牌在經歷高速發展後,市場份額很大,單一款式的訂單數都在2W以上,這樣的訂單工廠很開心有折扣你們造么?什麼面料工價都要便宜些,質量檢測費用的工廠都給包了的。

但是不是每家都能做這麼大單子的,1000件以下的訂單不僅沒折扣,還要加價的好不好。檢測費幾千塊品牌方自己出,分攤到單件都要多出5~6塊成本。

後面物流倉儲運營什麼的費用很多大家都提到了,營業稅什麼的也不說了。

成本里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租金或商場抽成。有做市場銷售的童鞋自然了解這方面的刀子有多利。為什麼這麼利,那就跑題到房地產了。

有上面這些加起來,什麼設計成本品牌溢價在國內都不是事兒。如果設計師收入都能佔到成本里值得提一提,我估計抄襲就不會那麼厲害了。誰還不想有錢有精力下搞出點像樣的原創作品來代表代表自己?

正常情況下,一個正常運營的品牌公司(自己有企劃開發市場運營)的商品售價,倍率控制在生產成本的5~8倍之間才能保證其良性運轉。快消類服裝因為其產品訂單大運轉周期靈活工藝相對簡單和直營配貨,倍率可降低到3倍左右。走得是薄利多銷的路子,但前提是有錢能砸。

所以再說回上面的例子,近幾年國內服裝市場很難做。工人流失人力成本上漲,市場競爭激烈,經濟大環境不好。想維持增長,開店和提高零售價格是僅有的比較直接的手段。而盲目擴張開店的後遺症很大,前幾年快速開店的運動品牌下場大家都看到了。而且現在的經濟環境,想開店還未必有人給你開。

漲價就像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普通品牌還真不敢亂漲,像例子里的漲價真是微乎其微,可還是攔不住其市場的流失(當然其產品特色老化及市場策略是更主要原因)。這個時候,國內很多品牌玩升級,定位上提顯BIGGER,價格倍率也上提一些,的確品質外觀上凳次了不少,但生產成本上升很多(上凳次的服裝怎麼能大批量生產?),零售價格就跟著上到了一個離譜的水位(國外回來和玩海淘的鐵定真心看不懂國內這些比肩國外大牌的價格)。但其合理性在於提供更新更潮流的選擇,讓新貴們買單快速回收成本,接下來就可以打折清倉了(服裝企業的庫存燒錢的厲害)。

說著說著好像有點歪樓。

基本以上可以知道,服裝並不算暴利行業,至少國內目前已經告別了暴利的不成熟時期。個別有高利潤的,但結合各種外因,均攤下來的利潤也不高。用不恰當的比喻,還是那句只看到賊偷沒看到賊挨打。

———————————————我是回歸分割線———————————————————

最後補充解惑,為什麼你們會買到很便宜的衣服?

可能很多人說TB等等可以買到知名品牌的衣服很便宜,或者就算假貨和一些自主的小品牌怎麼那麼便宜。

首先,外貿品多數是抽檢殘次或剩餘原料加工,從工廠角度該賺的已經賺了,堆在倉庫還要額外付出成本。不計成本清掉還可以額外收入些。

自主小品牌或假貨,依託網路或批發體系,其訂單數往往大到你不能相信。這樣就滿足大訂單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面輔料用些三無產品成本更低。質量檢測就根本不會做(PS:雖然很死板,但我國的服裝檢測標準還是比較嚴格的。在很多專業領域,很多工作值得尊重)。這樣的操作,商家和工廠多數是利益關係,最重要的是快速回收資金,所以也會盡量壓低利潤出售。

低價高質的服裝不會沒有,但脫離正常規律。低價更多伴隨低質甚至有害健康。所以我會謹慎選擇並且不建議。如果購買,穿著前注意仔細清洗。


給你一個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又簡單又暴利的生意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所有你認為「那麼暴利」的生意都是假象。

如果存在暴利,就會有大量新公司湧入,現有公司里的精英骨幹也會跳出去自己開公司。新公司不斷拉低行業利潤,直到最終利潤趨於合理。

什麼叫合理?「新的資本會尋找其它的機會,而不願意送到這個行業來」

這個水平,有多少利潤,自己估量吧。


這個。。個人開過幾家服裝店

路邊(人流量很多)和本地最好的商場,都開過

當然我做的都是品牌女裝,雜牌的20,30塊錢成本的沒經歷過

一般品牌(上海,杭州比較像樣的牌子)的新款,省級代理拿貨差不多吊牌價格的3.5折,到我們加盟店手裡差不多4~5折,也就是1000塊的風衣,我們訂貨就要450樣子

老款的話,沒機會挑,一箱子一箱子都裝好了,幾十塊一件,或者多少錢一箱,確實很便宜,一般就2折,1折樣子,但是很多是賣不掉的,實在太難看

商場扣點看品牌,一般是22~28,也就是1000塊的風衣,你800賣掉,商場提走800*25%,這種模式,表面看確實虧也虧不了多少,就是進貨和營業員成本,但是商場幾乎每年都會調整店鋪位置,銷量差的就會調整到角落,裝修一下就是10多萬,所以做的不好的品牌,也就是一年關門

路邊旺鋪的話,30平米的店鋪,至少也要10W一年,生意好的話還好說,生意不好的話,一般撐不了2年,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不是每年年初都有一大批店鋪貼了轉讓字條

總的來說,如果是加盟的品牌,一年下來純利潤有10%算不錯了

目前來看也只有直營才能做下去了


恩,說的很好。一件衣服成本20塊錢,賣給你少說要好幾百。這是客觀存在。

舉個栗子:用某著名服裝企業艱辛的上市路來說明吧。

他們之家幾次三番準備了等人高的材料去籌備上市,都被駁回。

駁回的理由超級簡單:庫存率太高。

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看起來跟題目一點都不搭啊?

某著名服裝企業表示我庫存率高還不是因為我做很多件20塊錢的衣服才能賣出去一個四百!!!

存貨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瞎扯例子結束。

一件衣服成本20塊,是有正確性的。

這個20塊是個什麼演算法呢:布料幾多錢,輔料幾多錢,最多給你加3塊錢人工了不起了吧。

恩,差不多20塊吧。

當然,這個演算法是算直 接 成 本!我們簡單列舉一些不包含在這20塊內的費用:設計費用(從法蘭西或者義大利請個設計師多少錢?),物流(一千件衣服多重?送到店裡要多少快遞費?),倉儲(衣服本身很佔地方的),廣告(服裝廣告還少么?),實體店面(房地產後時期商業用地一點都不便宜啊),銷售人員(店裡笑容甜美的小妹不要工資咩?),售後(你扣子掉了,你衣服洗出問題了,你新買的衣服沒有啥理由就是不想要了難道不要人處理?),甚至開玩笑的說我們服裝行業還養活了一大批檢測公司。這些錢,難道最終不是要攤在服裝單價里么?

PS:我勸過朋友不要買,原因和成本無關。只是因為我能拿到更低的價格。

請教如何判斷一件衣服質量和價格相符合,就是俗話說的,值這個價錢——這件事情結合你描述的刨去設計成本其實可以演變成所有問題。

比如:如何去判斷一桌飯的價格和質量相等;

如何去判斷愛瘋6的價格和質量相等;

如何去判斷英菲尼迪的價格和質量相等;

等等等等...

那個,我覺得他們嘲諷你(可以包括我)是因為你問的是最基本的商業行為啊.....

這不是基礎,是基本。

01/09→ 肉一的答案比我的靠譜!我純粹在吐槽和嘲諷,想收乾貨的請去贊他的答案,謝謝!


我一客人剛起家的時候在網上接了個訂單,5000來件的毛呢大衣。發愁的很,買面料的錢都拿不出來。報價用的是澳毛,單價65一米。過幾天剛好去江陰,發現人家用回毛做的面料一模一樣,單價32一米。哥們相當不淡定,於是用了回毛。白撿了30多萬………


我想起來iPhone的成本只要1000來塊錢


PS,我是聽一個原來做服裝的母親,在和女兒逛商場時候對女兒說的,某件衣服才20成本,不要買。

我覺得說這句話的母親,對服裝行業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服裝的成本不能這麼簡單的計算,況且一件衣服成本20,在商場賣幾百的情況,也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批發貨,尾貨,雜牌除外,但是這些品牌進不了商場)

樓上很多人都說了,服裝品牌在團隊組建的投入成本,進入流通渠道環節的各項成本與投入,最頭疼的就是服裝的庫存問題,不知有多少品牌死在庫存上。

如果真像你所說,服裝成本只有20,商場賣幾百,百分之幾千的利潤,那中國首富就應該是做服裝的了。可我看到更多的是,國內服裝品牌一個接一個的死掉,留下一大堆庫存和下崗人員


作為一個一直在輕紡類產品混的小外貿業務,斗膽嘗試答一下題。

首先回答問題,服裝不是暴利行業,或者說只有小部分是暴利,絕大多數是利潤不高的,甚至是微利的。

算上今年已經在外貿童裝做了六年,對衣服為啥這麼貴有一點小小的心得給題主分享下:

出廠價格和銷售價格絕對是兩回事。

出廠價20元其中主要包含面輔料成本,包裝材料和工人工資;這屬於成本價格。服裝出廠後會進入流通渠道,最後進入商超或專賣店的價格一般來說,大眾品牌售價是出廠價的4到5倍,超市貨大約2到3倍,精品名牌還會更高,達到10倍也不是沒可能。

價錢為啥要翻好幾番?

因為服裝這種產品屬於定製產品,生產周期相對較長,資金占用較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品牌開始準備2015至2016的夏季產品,1月份設計出一件格子沙灘褲,準備生產6000件,發售到自己在全國的300家門店。經過計算需要5000米面料和輔料若干。用了15天和面料廠確定花型投產,2月1日開始織布。5000米格子布需要至少30天才能完成,利用這個時間服裝公司又搞定了各種輔料。3月1日開始生產大貨,服裝廠用1月時間出廠,4月份開始往全國的門店鋪貨,正好在5月份開始夏季款上市時銷售。

這條沙灘褲用的生產周期大約3個月,其中需要佔用資金的節點分別在:面料廠要拿到至少部分貨款才會給服裝廠材料;服裝廠至少要拿到部分加工費才會讓衣服出廠,因為工人的工資必須按月支付;運輸公司的運費是即時結算的,不給錢沒人給運貨。所以這6000條褲子在還沒有進入門店、產生收益之前就造成了這麼多要墊付的費用。

產生的費用大體算一下:假設每條褲子需要面料80cm,面料單價15元每米。面料:12元 輔料:2

元,加工費:12元,包裝物料:1元,損耗1元,平均運費:2元,一共30元。乘上6000件,是18萬。考慮到可以壓部分面料貨款和加工費,算12萬元。就是說此品牌做一個款就需要佔用資金12萬。

一個有300家門店的牌子是不可能每季度就做一款的,可能有上百款;按照100款計算,夏季要佔用現金1000萬左右。當然還要考慮公司這一季度的運營成本,設計師總要發工資吧,門店的銷售人員也是要薪水的,還有各種支出。這三四個月時間公司自身的的成本也要加在售價上,剩下再往上加的才是利潤。那你說賣多少錢合適呢?所以3倍售價超市貨簡直是良心產品。

可是題主會說超市衣服質量不怎麼樣啊,穿上不好看,料子也不舒服,還是想要「好」一點的衣服咋辦?別急下面回答第二個問題,如何判斷一件衣服值這個價錢?

簡單粗暴的答案,設計(款式,配色等),材料,做工。


一件衣服,材料成本加人工確實只佔10%,

但是從設計到銷售,其他環節不用花錢呀?

比如店面房租可能佔到20-30%。

總的算下來,儘管毛利有40-50%,可純利也不會超過10%

其實像眼鏡這樣的商品也是如此,材料是不值錢的。

所以千萬看到暴利兩字,就不要像打了雞血般破口大罵無商不奸。


1,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的,而是由供需決定的。

2,服裝確實是暴利,要不然為什麼雙十一服裝敢打那麼狠的折呢?雖然大家都知道一件產品的成本不能只看原材料成本,但是不得不說這確實是要看行業的。有些行業成本放在那裡,就是壓不下來,成本部的壓力就比較大…有些行業比方化妝品相對壓力就小一些…不過壓低成本是企業永恆的追求。PS:即使真的把成本壓低了,你以為企業就會把價格相應下調嗎?

3,服裝行業還有個特點,庫存壓力大。定價的時候會有考慮到可能部分款式就是賣不掉的可能性。那麼自然要指望爆款多創造一點利潤。但是不會有老闆明知道這個款式賣不出去還要生產…所以你會看到不管好賣還是不好賣的款定價其實相差不大…因為本來成本也相差不大…但是你還是寧願多花點錢買好看的那款而不是等丑得要死的那款一直打折到五折甚至三折。

4,品牌必須得端著。

5,大家都是出來討生活的,讓別人賺點錢吧。你覺得自己花出去的錢太多了是個冤大頭,別人也覺得在你那個行業里多花了錢的。有利潤,企業主才發得出工資,大家才能去消費,反過來又促進經濟的發展。除了部分壟斷行業,理論上都不存在什麼利潤高得過分的行業,你要相信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力量。在憂心「我買的這件衣服會不會其實超級便宜啊會不會店員都在偷著樂當我是傻逼啊」的時候,你要想從廠商到經銷商都在擔著賣不出去就血本無歸的風險…

6,其實大公司里管成本的人一般都不能接觸銷售,銷售也不知道成本。

7,不就是件衣服,開心就好。

8,其實有時候,花那麼多錢不僅僅是為了買件衣服。也是為了告訴別人,爺有錢/有品味/高大上。裝逼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個麵包的成本並不只是麵粉。

----------------------------------分界線是這樣么?

我決定認真答這個題,先各行業交叉對比來說明怎樣才算是暴利和如何實現,再單獨分析服裝行業的利潤情況。

暴利是指大幅度超過合理利潤的銷售現象。

包子成本不到三毛錢,賣一塊錢,售價是成本的三倍多,為什麼很少有人會認為賣包子是暴利行業?因為單個產品的交易不等同於一個可持續的生意模式。

粗算一下把賣包子成為一盤可持續經營的生意:一個包子店月租1000,二個員工每人月薪2000,水電雜費每月500,月開支共5500,一個包子賺7毛錢,5500÷0.7=7857,7857再除於一個月30天等於261個,明白了嗎?每天最低要賣到261個包子才剛好夠本錢開支。賣不到這個數就是虧本生意,當然包子是菜包還是肉包成本會不一樣,數據也會因包子店所在地段、人流、規模的不同而變動,我們舉一反三即可。

拿單個產品的成本占售價的百分比來得出是否暴利的結論都是耍流氓,行業層面的利潤計算是非常複雜的,不同企業在不同規模的情況下支撐其成本的最低銷售量是不一樣的。一個行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整體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那麼暴利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我們不能片面的看待而己。

暴利的特徵:

1:稀有特徵,如古董行業。

2:壟斷特徵;如技術壟斷的有CPU行業的AMD和Intel。品牌強勢壟斷的日化行業有保潔,碳酸飲料界有百事和可口可樂。國家政策壟斷的有電信等。

3:專利保護:如醫藥行業的抗癌藥和偉哥。

4:高品牌溢價:奢侈品行業。

5:新市場開拓者:如將涼茶行業從小眾市場變為大眾消費品市場的加多寶,類似的還有天地一號。

6:非法交易:如官商勾結,如黃賭毒。

以上特徵可以交叉存在,互有交集。但有共同點就是一定要有足夠的市場容量來支撐暴利模式的持續。如果市場容易小,那麼單個產品再暴利也是不可持續的,或者很難稱之為暴利行業,退一步說就算單個產品的利潤很暴利但市場容量小但依然能稱之為暴利行業的話,進入這個行業的從行者是無法通過做大市場來獲取更多利潤的。

我們再來看看大家曾一直認為很暴利的眼鏡行業,假設你開一家眼鏡店,你店所在區域的市場容量決定了你的店能否以暴利模式經營,單個眼鏡的進價與售價比來算確實暴利,但你一個店一天能賣幾個?如果從銷量上依然可以確認可觀到能認為是暴利,那麼就一定會有後來者進入,你如何在區域內形成壟斷經營來保證你的暴利?

先挖個坑,接下來單就服裝行業來詳細分析其利潤和成本的關係,本人曾在加盟式品牌服裝企業和批發市場放貨式服裝企業多年的工作經營,而朋友也恰好有開服裝店的,晚點來更新。


因為買的人認

只有小農才以成本論價格

現代工業社會都是以交易成立來定價格的


特別年輕的我頭腦簡單,也以為這個世界和題主描述的一樣可以簡單的把成本的因素扳指頭算出來。

第一次工作的時候去了一家包材公司,給化妝品提供包裝瓶。當我知道1個玻璃瓶子只賣幾毛錢、一勺化妝品原料也只是幾毛錢的時候,我真的以為這個行業太暴利了!

後來有一次跟客戶聊天,客戶說,湯唯被封殺了,剛簽沒多久,巨額代言費打水漂了。我才開始認識到所謂成本。

我才知道這是個大大的鏈條,你我都生存在這個鏈條上。

這個社會已經複雜到你不能用肉眼去觀看、不能扳手指頭數成本。你看衣服賣的貴,這中間相關聯的,房租水電物業人工設計諮詢顧問裝修維護廣告宣傳殘次退貨庫存辦公吃飯交通運輸工商稅務消防城管,牽一髮而動全身。

弱者只用肉眼觀察世界,只配買地攤貨:因為鏈條上的東西簡單到他可以輕鬆理解。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一件破布賣幾千塊,太暴利了。

現在的我早已不再這麼看各個行業。

我也有自己的買賣,我深知其難。有朋友創業的,我再也不會因為是朋友而要求他們打折。我再也不提暴利這茬。

當然這並不絕對。陪女朋友逛街的時候,我還是會說暴利這檔子事兒的,能省點是點啊親……


一朋友在體檢機構做銷售,經常會碰到客戶砍價。有一個參觀後挺滿意,還需要談一些細節,叫上財務經理,意思很明顯,無非就是價格上還要少。但價格已經很優惠了,沒有少的餘地了。剛坐下,那財務經理就說,「你們體檢中心好賺錢額,現在好多有錢的單位、保險公司都在開體檢中心」。當時我那朋友一陣汗。

這種例子很多。先前在商場買的衣服如今打2折,就在想至少有8成利潤。一碗番茄雞蛋面——番茄不多,雞蛋質量有待考究(我相信很多人心理有這麼想過),10元錢覺得老貴老貴。的確,自己買番茄、雞蛋和面,加上水電氣醬醋油往高處拋不超過7元,份量更足還健康衛生。飯店集中採購食材,成本更低,一碗面至少能賺3元。但這樣算是不對的。剛換季就買新款,在時間上,擁有最先的時尚。館子里吃面,只管坐在那,面就上來了,不用洗碗收拾廚房,更重要的是節省了很多時間,你可以用這些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換句話說,超過成本的溢價部分就是你花的錢買的別人的勞動、別人的時間。(當然,如果愛好烹飪,煮麵自是享受,這個過程中你獲得了心理上的收益,這段時間於你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衣服換季打折和飛機特價票類似。比如說200座的飛機,臨近出發,還剩下10個座位沒賣出去。以正價的3折賣,假設300元,航空公司還可以多3000元收入。如果不賣出去,只虧不賺,至少少了這3000元的收入。同樣,換季沒有賣出去的衣服,放在倉庫裡面有成本攤銷,來年款式跟不上更難賣出,造成積壓。但若一開始就以2折的價格賣,大多數服裝公司都活不下去。特價票也是偶爾才有,並不是天天都能碰上。如果所有座位都按照特價票處理,那麼高的固定成本沒有誰能承擔得了,沒有糧餉,恐怕也沒有人願意當空姐機長了。

很多行業都是這樣,看起來無限暴利,超級賺錢。但真要自己做,感覺定價還要更高才有賺。一個行業剛興起的時候,有暴利性質和可能,但隨著競爭對手進入,爭奪市場會造成份額稀釋,價格競爭也會攤薄利潤。美國很多大亨進入行業時間相對較早,後來便成了鋼鐵大王、石油大王之類。洛克菲勒就是靠石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億萬富翁的,建立了標準石油公司。依理說石油這略顯壟斷性的資源應該很賺錢,但很多與洛克菲勒同時代的煉油商都被擠兌,被收購。美國修建鐵路的歷史也是這樣,一段時期內是實業和金融的焦點,潮水般地一哄而上,結果供過於求,鐵路公司的股票票嘩啦啦跌,直接破產。中國前些年,一百個富豪,八九十個都是房地產老闆,煤老闆。但在今天,沒點底子,真沒幾個敢隨隨便便就去開發個樓盤和礦場。

健康屬於朝陽產業,體檢在人們眼中未來一片大好。於是都覺得賺錢,齊刷刷進入想分這杯羹,大打價格戰搞競爭,結果搞得都不怎麼賺錢了。消費者也感覺有很大利潤空間,價格一砍再砍。甚至很矛盾,價格稍高點覺得被坑了,價格太低又怕質量有問題。

十年前說服裝行業暴利,認同。但從那些關閉的門店來看,錢沒那麼好賺。各大商場步行街,店員促銷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加之電商的興起,網購同樣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衣服。消費者只要耐心,只要肯比,總能淘到價格合適的心儀款。能量有守恆定律,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樣,某一方面少了,相對應的一面便會增多。價格雖低,卻花了整個周末,還磨破了腳跟。


暴利,建議統統抓起來,人民當家做主自己做衣服


我爸一個朋友是做建材生意的,然後有一天那個人突然腦子一動跑去做服裝了,然後在香港註冊了一個公司,服裝廠就設置在原來的廠里,當然原來的廠也繼續做。前面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由於花點錢在香港註冊了一下回來衣服在南京某幾個商場掛牌三四千,內部員工去廠里拿一般都是三四折,便宜的一點五折就能買到,但是有的一分錢不打折。話說回來,出廠價是這個,但是一般商場里過了一下至少要貴兩三成,再加上店鋪跟人工加裝修,成本就上來了,但是也不至於三倍到五倍的價格。總體感覺就是服裝暴利,商場更暴利。


既要談,就深談。

背景:某日系大型皮包公司,雖然不在相關部門,但是了解每個環節的大致情況。

先說說結論吧,就絕對成本而言,毛利率是相當高的,若某一個服裝品牌能夠做到諸多環節中部分自有的話,毛利率可以達到40%~60%(銷售正常的情況下,比如森系的クロス,或者某些所謂快時尚品牌)。顯然,這些是個例,某件衣服成本只要20所以不要買這樣的說法是很片面的。

那麼大部分情況下是什麼樣呢?以下試羅列從原料到成衣的環節

(本人不是行業內人士,以下是站在貿易流角度的所見,可能也有些片面,部分術語可能不恰當)

  1. 化工原料--纖維:這裡不僅僅指棉、麻之類,還包括作為以化工等材料科技為基礎取得的各類高分子聚合物,比如各種聚醯胺纖維(腈綸)、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維綸)等等,再有如人造蛋白纖維等等。這一步算是技術依賴型,纖維的製成對化工原料要求很高,許多特殊性能的纖維都必須從國外進口(少數也可能是國內供應不足的原因)。

  2. 纖維--面料:取得纖維以後,需要根據纖維的不同特性,採用不同的方法加工成面料。比如用於禮服製作的錦滌紡就是由錦綸絲和滌綸絲交織而成,再比如莫代爾啦,Tensel啦等等。這一步對企業技術力和設備也有一定要求,國內這方面有不少大型企業可以生產頗具競爭力的產品,也是我國紡織行業能夠對抗柬埔寨越南等國低人力成本競爭的一個優勢。更好的纖維和面料就意味著更實用的功能(拉伸、保暖),更好的耐性(隨便機洗),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3. 面料(輔料)--成衣:從面料廠和輔料廠(比如紐扣啥的)取得面料輔料後,就可以製作成衣啦。這一步也如題主要求,去掉了設計費用(其實我也沒法知道...)。成衣廠基本就和電視里看到的一樣啦,一個巨大車間里一排排(妹子)對著縫製機器精心裁剪加工,成衣就制好了。雖然目前看還是勞動密集型,但是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織襪機啥的),國內工廠在成本和質量控制上仍大有一戰之力(不過這些機器大多得從國外,尤其是某島國進口)。

  4. 成衣--零售:這裡的描述其實已經簡化了,但大致上就是從各家成衣廠(只交給一家做會來不及啊)送到服裝品牌公司的總倉,然後依照公司的銷售策略往各終端配送,所謂庫存控制啦品牌啦營銷啦等等常見商(hu)業(you)概念都集中在這個環節。 PS 如果是加盟店的話,一般是吊牌價格打個折扣賣給加盟商(3-6折都見過),有些品牌還有回購政策,有些比較強勢的賣掉後就不管了。

  5. 門店銷售:從第四部的加盟店購入價應該能對服裝成本有個大致認識了。在門店這一步當然還有年輕漂亮的導購、高大上的店鋪,沒門店的軟文、水軍、槍手等等各類成本。

環節大致就是這些啦,各個環節的毛利率大概在3%~40%之間,中位數大約是10%,還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的各種外包OEM。刨除品牌和設計等「軟」因素,對服裝質量影響和毛利從大到小依次是面料&>纖維&>成衣加工(雖然纖維的特性很重要,但是單次銷售量和物流成本影響了毛利率)。那麼一件衣服到底應該賣多少錢應該有數了吧?

到這裡也就差不多了,再說下個人的認識吧。

主打平價的大品牌與淘寶19塊爆款比,在面料選擇、質量控制、售後上顯然更有優勢,至於值不值這個溢價就看個人了。各種昂貴的高大上呢,通常意味著更好的面料和加工質量,但品牌和設計溢價就成為主要因素了。

還有,天然面料不一定比人造纖維好!


作為一個經濟學學渣,看到這麼多答案都沒有講到點子上,感覺實在不能忍,勉強回答一下吧。為了便於理解,以下回答均使用不嚴謹的描述。

題主說一件衣服成本20多元,這20多元只是製作衣服的會計成本(摸得著看得見),包括布料、人工費什麼的。

題主也說了,實體店裡一件衣服賣400元。高出成本的這些錢用來支付衣服從廠家到實體店的運費、代理費,實體店自身的房租和水電費,實體店工人的工資等,這也是正確的。

我想說,出了題主說得這些之外,380元的差價還包含了服裝的設計費用(廠家需要請設計師),廠商做廣告做推廣的費用,倉庫使用費,利息損失(實體店如果把進貨的錢存在銀行可以生利息)等。

所以你買一件服裝不光是買的那一塊經過剪裁的布料,還包括為了將這件衣服賣到你手裡之前所有人和資本的付出。你養活的不只是生產衣服的老闆和工人,你養活了整個產業鏈。

從消費者方面看,如果沒有實體店的存在,想購買一件衣服就要去工廠直接購買。以前你家旁邊有個購物中心,你可以看看A品牌的衣服、B品牌的帽子、C品牌的鞋,一個小時就能買齊從頭到腳的所有東西。沒有了實體店,你可能要坐車去A省某工廠買衣服、B省某工廠買帽子、C省某工廠買鞋,買一身衣服花了三天,這還不包括交通成本。

所以實體店的存在降低了消費者選擇的成本,原來買一件衣服需要20元成本+500交通費+時間損失,現在實體店賣給你只要400塊,是不是感覺很超值^v^

綜上,實體店把一件製造成本為20元的衣服賣到400塊不僅不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幫你大幅節約了時間和金錢。(當然從實體店上看好了款式上淘寶買更省錢,實體店主別打我)

如果大家覺得我在替實體店洗地,那就自己找塊布自己做衣服好了~~

對了,請順便私信我,我會用20塊一件的價格買你做的衣服。


聽見這種自詡做過服裝的成本多少多少的就神煩真的是聽得太多了,既然你做衣服的你還出來買衣服幹嘛,從生產到銷售多少人要吃飯知不知道,覺得太貴你怎麼不直接扯塊布叫裁縫做,你怎麼不說這顆大蘿蔔在地里成本才幾毛怎麼超市還賣一塊多!


本人在服務面料界摸爬滾打多年,見過一年虧一個多億的,也見過一年成長到一個億的服裝公司。十年前的服裝行情我沒見過我不敢說。現在做服裝的大多數利潤不如以前,而且惡性競爭一年比一年嚴重…特別是某寶上面抄版、價格戰演變得越來越嚴重。各種人力資源、地方租金、物料成本都每年增加而進一步壓縮了利潤…想一下20年前買一件衣服也要幾十上百塊錢~而現在試問又高了多少呢?20年前的物價和現在比翻了多少倍?一個連通脹都跑不過的行業利潤會高到哪裡?

在廣州我們做面料的般情況會把國內服裝分為四個等級…1沙河貨(就是某寶上幾時塊不上百的女裝)這種貨跑量一件的加工費基本十塊以內…面料要市場貨…不要求色牢度…一洗就掉色。2十三行貨這個比沙河貨好一點加工費最起碼高一點…用料也會相對好些價格就買百來塊這樣…利潤也一般…看量。3白馬貨(包括國內的品牌)這些貨量一般不算大銷量多了才繼續補單…這些過質量和面料都比較好…一般價格也大幾百…

外單我們一般分兩種1中東單(一般指的是價格低要求低)2歐美單(要求嚴格面料色牢度要求高)


推薦閱讀:

jk制服,lo裝基本價格。較好牌子推薦?
好的羊毛衫究竟該如何鑒別?羊毛的含量是多少才是好的羊毛衫?
服裝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該如何進入?
衝鋒衣能在寒冷條件下替代羽絨服嗎?
2015年雙十一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衝鋒衣?

TAG:衣服 | 商業 | 消費 | 經濟學 | 服裝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