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玩acm很艱難的時候是怎麼走過去的?

看著周圍人以自己好幾倍的速度刷題,自己十分緩慢,卻還要每天坐在那裡刷。他們(那些比自己刷題快的人)眼裡自己這麼刷還是沒有他們強。承受這種看著他們強無敵卻總給人一種輕而易舉的感覺,自己怎麼努力也無法超越,時常感覺自己努力跟不努力沒差,努力還有什麼意義之類的想法。

如何度過這種感覺這種時期呢,好受虐啊。

對acm題目思路思維緩慢有什麼可以訓練腦力提高深度思考的方法嗎,有的時候一個題目A了之後馬上重寫一遍還要想,還要寫好久。。


最近突然就很艱難了吧。

突然就過不了題了,一天寫兩個兩百行的代碼,毫無意外地慘死。

看什麼題都沒思路了,大概江郎才盡了(我怕是就沒有過才)。

其實度過也很輕鬆啊,

畢竟有很多人和你一起訓練,想不出來的題可以一起討論。

集訓馬上就要開始了,說不定很快就能提高了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你打ACM的理由:因為喜歡。


看到題主的提問,彷彿看到了當初那個迷茫的我、、、

弱校的ACM之路向來都是艱難的啊!(下述答案過於個人化,可能會造成部分人不適,建議直接跳轉文末吧)

------------------------------------------------------------------------------------------------------------------

普通一本,石油某校,學校不重視學院,學院不重視ACM,從07年成立到現在只拿過兩塊ICPC銅牌,11年上海和15年長春,恰好四年一銅,很諷刺,我校ACM在本省成立時間算早,但是可以說是省最弱了,我校ACM依託於學院成立,然後跟我們一樣的學生團隊還有8、9個,每年只在計算機學院招人,ACM能招到的人就少之又少,更別提招到比較好的人人才了,學院雖然分配的有教練,但是普通隊員一年能基本上見到教練的次數不超過2次,我是大一參加省賽的時候才知道有教練這個東西,然後ICPC/CCPC教練群裡面沒有我校教練,學院去年沒錢導致去年只去了ICPC = 1,CCPC = 0,當然是學長他們去啦,然後青島打鐵,然後退役,不過今年被我強行安利過來打了個省賽再退役(因為他們肯定是比大一的有一些萌新要強的多啊,至少不會打鐵)。。。。

扯遠了,最艱難的時候是大一的暑假到大二的寒假吧,我校oj以前用的是acmclub的模板,當時還是學院出錢買的(好像以前的學院對ACM是蠻重視的,又給錢,區域賽又有老師帶隊的,不過聽說斷層斷了好幾年,然後導致學長他們去年辦新生賽的時候以為是第一屆,實際上好多年前就是第五屆了)然後oj崩掉了,所以我們這一屆就是在hdoj上的web-diy做了一年的題目(實際上是一學期,大一下學期就省賽前有幾場訓練)為啥不在vjudge上,而是要去hdoj上呢?vjudge上好歹可以改題面的啊,所以因為全是原題(包括隊內賽,也是在web-diy上)所以大家就百度百度再百度啦,我見過最騷的是從csdn上扒過來的代碼編譯器都不過就直接交,當然是CE啦,跟我一屆的同學80%都是這麼過來的,我室友當初也是這樣,後來,當然是學了一學期就退掉了,所以大一的我基本上靠看題解,抄題解,強行理解題解過來的,然會省賽去水了個銅牌就到了大一的暑假了(後來我們大一去省賽的四個人退了三個,只剩下我一個,現在我校集訓隊大二的只有三個人),大一的寒假學長們還有專題布置(主要是寒假那個15solo銅牌的學長還沒畢業,對萌新還是有所照顧),然後暑假就啥也沒了(但是我算是大一的暑假就才算開始真正的接觸ACM吧)

那個暑假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沒有多校(不知道為啥,反正學長他們就是沒有買,如果沒有錯的話,今年可能是我校第一次打多校);沒有暑假集訓(所以沒有成績);在集訓群裡面喊大家打bc沒一個人(包括學長學姐他們)理我(那個時候bc還沒現在這麼蕭條,兩周一次還是能保證的);在黃果樹瀑布旁邊的一個涼亭拿著筆記本打那一天CCPC的網路賽(當然是沒進,後來就沒去成CCPC,也沒鑽進瀑布裡面去玩)當時還傻乎乎的把所有的題面截圖到群里叫大家做,最後其實也就我跟幾個學長學姐在打,現在想起來當時可真是傻啊,明明不是自己應該操心的事卻硬要去做,現在的自己也是一樣,明明都把事情放給學弟學妹他們了,但卻還是放不下,總感覺他們會做錯很多事(雖然他們的懵懂確實也讓我莫名其妙挨了頓老師的罵,不過,那又有什麼呢,他們不犯錯,怎麼去成長啊),然後被學弟學妹他們各種不理解吧(你都不當負責人了咋還管那麼多),然後還有怨懟於我,生氣是有的吧,不過,也沒啥;在知乎上迷茫的提問,那些回答對我的激勵可能是巨大的吧(尤其是果姐的回答),不然的話,我可能早就放跟我的同一屆同學一樣棄坑退役了吧;被學長安利有cf這個東西,之後開始在暑假打幾場cf,當然是一路掉分了,第一次打cf是省賽結束的當天晚上吧,12點35的一場,諷刺的是那些學長學姐安利cf的只是cf的virtual contest,他們沒打過一次正式的rating場,時間有很好的點啊,為啥不打呢。哦,忘記說了,上文說的學長學姐基本都是大二的,我校大二就退役的人大有人在啊,說實話,大三的學長學姐我他媽就認識一兩個,其他的都在幹嘛?在集訓隊複習考研,忙著找工作,反正,沒有認真搞ACM的,我都很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一個ACM集訓隊了

然後就大二了,大二暑假回來之後學長學姐他們開會,準備隊長換屆,然後當天晚上去開會的人已經不足十個了,問有沒有人想接鍋,大家都不說話,最後我嘗試著接了過來,學姐說還需要兩個,咋辦?我就只能隨便拉個兩個人說你們跟我來當隊長吧,然後就這麼狗血的換屆了(後來兩個退了一個(退的那個是妹子隊長),另一個堅持到了現在,不過水平同比某些高校零基礎大一新生寒假水平,不過成績倒是很好,GPA專業前十的那種),後來準備招新,招新的題目全是自己出,教室自己借,新生自己去宣傳拉人(之前說過我們有好多個學生團隊對吧,其中有一個直接就挖我們集訓隊的妹子去他們團隊,當然,這種勾心鬥角的事太多了,難得管,也不想管,喜歡的人自然會留下,我能夠宣傳到就行了),掃樓也是自己強行拖著幾個大二的去宣傳(我掃的樓全是物聯網的,計科和軟體的是他們在宣傳,後來得知他們好像根本沒宣傳到導致cs和se根本沒多少人來搞ACM),新生筆試的那天晚上幾個大二的突然過來幫忙,結果他們告訴我他們是過來看有沒有漂亮妹子的,我.....。後來就是新生賽啊,認識了fj某高校的幾個學長,然後就和他們聯合著辦新生賽去了,然後當時手忙腳亂,完全不知道幹啥,然後學長學姐他們也過來幫著忙幫忙插氣球,那一段時間的日子真的過得是特別的忙碌,出題,驗題,宣傳新生賽,找學院幫忙蓋獎狀的章,找計算機協會的同學拉經費,專業課和數學課之外的課基本上很少去,期末考試(上課結課比較早的那種)的前一天晚上還在準備第二天的新生賽參賽人員名單,校內忙著培訓訓練和應付學院管理學生團隊的負責人,校外忙著聯繫其他高校負責人詢問他校邀請賽的事,然後那一學期掛科重修打鐵什麼大學期間該經歷的事都碰上了,生活暗淡無光,總覺得這樣子搞下去可能會死的啊,不過如果我不在的話,我校ACM可能真的就繼續這樣子頹廢下去了吧(誰想這樣呢)。不過後來幸運的是,生活慢慢好轉,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有外校的學長半夜兩點都在跟我談ACM要堅持下去。就這樣子一步一步走了下來,大二下學期參加邀請賽,省賽,藍橋,CCCC(這個沒去成,學校沒給錢),聽學院裡面其他團隊的負責人說這個團隊現在不像以前那樣透明了和不受重視了,心裏面高興肯定是有的吧。

今年區域賽打完鐵就準備退役了,最多再打一次大三的省賽,大四的區域賽是打不了了,石油學校的計算機,而且還啥項目沒做過,哪有公司要啊,所以得考研啊,不過準備研一再打一年ACM,也不知道有沒有教練會要我。後悔心裏面是有的吧,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尋路,現在路找到了,自己卻再也沒有時間去走了,不過,不度過艱難歲月,哪來的遠大前程啊,ACM給我帶來了很多,也讓我失去了很多,路怎麼走,自己選的,不後悔,因為喜歡。

勸君更篤凌雲志,莫教冰鑒負初心吧。

------------------------------------------------------------------------------------------------------------------

瞎BB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找個地方抒發一下而已,題主學校既然有比題主強那麼多的,那肯定比我校的生存環境要好吧,所以不用擔心其他的,堅持下去就好了啊,別人比你強就強啊,有什麼啊,猶猶豫豫反而沒有進步,正是因為比你強的總有人在,這才是ACM的魅力所在啊。另外,努力肯定是有收穫的,不過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很緩慢的,我學長打了四年ACM才拿牌,如果你喜歡的話,管那麼多幹嘛啊,上去就是干啊!


一個問題三個人邀請。。。。。。

個人認為。。沒有一下子能學好的東西,不然還要學?

聞道有先後,大神很多,術業有專攻,智商碾壓更是常事。。。

擺正心態,反正對我。。。幹嘛都一樣容易被虐。。。。

最後的問題,我,,,效率很低。。經常一個下午就一個題,wa個一兩天還不是美滋滋,我還是相信付出總有收穫的^o^


打了一場區域賽拿了銅牌之後,打了學校的校賽全程卡題,到最後只過了兩題,當時簡直崩潰,躲在廁所哭,晚上隊友告訴我他決定退役考研,掛了電話又悶頭大哭。

之後就是隊友退役,隊伍大換血,另一個一個隊友日常缺席訓練,每次訓練我隊總是墊底,每天都在想這樣繼續又有什麼意義呢,壓力大到爆炸。

後來,碰到了優秀的隊友@廖奇@銀牌爺。

最艱難的時候就是孤軍奮戰的時候了,有隊友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一起刷題,比賽打跪了互噴一哈,過了題可以三個人一起哈哈大笑,訓練的時候一起偷偷陰陽師討論著拿了獎金648,真的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

一個人努力是孤獨的,而且容易失落容易放棄,找幾個共同奮鬥的小夥伴一起進步吧!


任何時候都是我最艱難的時期,智商不行只能靠時間來彌補了


第一次收到邀請。。還是來自隊友的

我覺得只要自己足夠相信,十年後你回想起這段日子,你會為自己驕傲,就好了吧。。


我做acm最艱難的時候,也是學校acm發展最艱難的時候。

意識到自己改變不了萬年打鐵的命運,毅然放棄。

申請了校acm的域名,靠著自己的嘴皮子要來了伺服器和網路資源,做網站,主持校月賽,貼海報,給實驗室買空調買路由,買網線,向領導要錢,要錢,要錢,安排講座,做更多活動。

看到同學們給學校拿回一個個金銀銅,我很是開心,也許競賽的路上有很多題目的艱難,但也許憑我自己的努力,能讓後來的同學少一些競賽無關的艱難。


弱校十分不重視acm,曾經學長多次建議教練去參加多校,但全被拒絕了。暑期所謂集訓連組織者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讓新隊員反覆做著hdu上water分類的題目。到第一次參加現場賽前我都不太清楚題目難度。不過很幸運有oier學長帶飛,第一次就打了個銅牌,那也是鄙校第二塊牌子。過了一年,學長ccpc又帶我打了銅牌,然後他去複習考研了。然後那年很幸運教練申請到了ecfinal,那也是我作為隊長的第一次比賽,當時感覺300個隊,打個銅牌應該沒問題吧,畢竟也「練」過兩年了。然而現實很殘酷,我們近乎墊底地打鐵了。當時說實話心裡很不是滋味,埋怨自己為什麼這麼蠢。但是細細反思一下自己兩年時間幹了什麼?網賽打完了從來不補題,cf賬號註冊了就從沒登進去過,看了1/4的挑戰放在書架上幾乎和新書一樣,校賽打個第一就洋洋得意以為自己多了不起。真的是活該打鐵。然後也想了很多,就自己而言,當初忽悠女朋友來打acm最後只能帶她打鐵,那我豈不是個騙子,就學校而言,我真的希望acm成績能有所改善,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這麼多責任告訴我,現在還不能放棄。接下來的一年裡,我的寒假,開學後的課外時間幾乎都用在了acm上,訓練量可以說比前兩年加起來還要多。結果還是很可喜的,去年打了三個銀牌(有兩次帶著女朋友嘿嘿)。然後學院也比之前更重視acm了,大筆經費給過來,訓練也不是水題了,今年暑假第一次參加了多校嘿嘿。畢業的蒟蒻只能看著學弟學妹們爭金奪銀了Orz


。。。瀉藥。。。突然看到一個邀請。。。但是為什麼要邀請我啊。。。

。。。我並沒有走過去啊。。。在大三煮熟的金牌飛了以後。。。面臨著換隊友掛科重修準備找工作的一大堆壓力。。。我渾渾噩噩度過了一年然後直接銅牌恥辱退役了啊。。。?


y北京雙非院校,歷史ACM獎牌數為0。現在整個學院大概有5個ACM選手,今年暑假第一次集訓。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最艱難時期。整個暑期集訓我組織我講題,看著底下的選手們一臉懵逼,我只能不斷重複。

我從未想過放棄。沒有歷史就創造歷史。看了csy老師的blog之後,認識到自己實力與耐力還遠遠不足。


自報家門,電子科技大學ACM退役,大學之前無基礎。

大一下選了楊老師的ACM選修課,然後做暑假前集訓的題目,這些題目很大一部分是模板題,熟悉各種演算法,數據結構,網上學學別人代碼也能做出來,就這樣到了暑假集訓。

大一的暑假集訓就是我搞ACM最艱難的時期,可能也是我大學最艱難的時期。訓練時候掛的題目當時覺得特別難。當時集訓的新人一共四五十人,有一些是中學搞oi的同學,也有天賦很高,上手極快的同學,前一段時間我基本穩定在三四十名。感覺暑假前學的演算法個數據結構很少有用的上的,看到DP就怕,根本不會設計狀態。晚上回寢看別人代碼,推一兩個小時才把別人的做法搞明白,自己實現起來還很吃力,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獨立地把這些東西全部想出來,這種感覺非常絕望。那段時間異常艱難,記得很清楚暑假有一次訓練完到食堂,因為暑假人走的差不多了,食堂已經沒幾個窗口,同學也寥寥無幾,就覺得自己跑到這裡來找虐幹嘛,還不如早點回家放假。當時還是大一,本來家裡離成都就很遠,暑假賴在這裡不回去一年只能回一次。

很感謝當時的自己,最終沒放棄。七月份基本每天兩點半睡,早上九點起來補題目,學新演算法。儘管如此,最艱難的地方是看不到成果,每天的訓練中名次依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還是三十名左右。

最後我踩線進了八月的集訓。八月的時候,和我一起集訓的室友也回家了(我室友第一年和我一樣被虐,之後啥都沒學,第二年再去虐全場),大一沒多少人暑假留校,有段時間一層樓只有我一個人,後來來了一個高中生住在我寢室。八月沒有七月那麼艱難,因為是組隊賽。

我們隊開始不強,名次靠後,很有可能參加不了區域賽,就和兩個隊友一直訓練,訓練幾乎佔據了大二上所有的周末,和三個人都沒課的時期。又是踩線,我們拿到了13年最後一個長春賽區的名額,參加了第一場區域賽,竟然最後拿了塊銀牌(出乎意料,當時目標是不打鐵)。想想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當年充滿朝氣的滑雪隊員們啊,現在一個個全都退役啦。

我感覺ACM最開始的時候特別難(大佬們和天賦型選手請無視),但是一直堅持下來還是能有一點提高的。


不請自來。

去年六月四號去湘潭打了一場邀請賽,rank124。那次我們隊神奇的從熱身賽到正式賽總共只解出來一題。而且當時的我們馬上就要大三了。對於我們這樣的辣雞學校來說,大三打完基本就要退役了,然而到去年的六月我們還是只有打鐵的實力,而且是邀請賽打鐵的實力。大概應該可以算做最艱難的時間了吧。

接著就是暑期集訓。

我們這個菜雞隊沒辦法啊,想在區域賽拿塊牌啊,所以當時我們三個就分工了。基本是我主刷圖論加一些相對比較冷門難度比較大的dp吧,主代碼手負責數據結構比如線段樹樹鏈剖分splay這樣的,以及各種dp他都要搞,另外一個出思路的菜逼就是學各種各樣神奇的演算法。

然後暑期集訓我們就是這樣搞得各自搞各自的。每天早起晚歸,講真的一天刷題刷個十四個小時(雖然我只刷十二個小時)啥想法都沒有了。

於是結果就是雖然網路賽不靠學長打不進,但是現場賽一次長春一次瀋陽一次青島(青島我因為各種原因沒去)我們這個隊伍都是銅牌最前面的區域。

所以怎麼說呢,最艱難的時光唯有不去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一心一意去刷題,會慢慢的走出這段艱難的時光的。

可能刷題沒效率,但是還是要去刷,即使每天只有一題,也要去刷。acm是最公平的了,你付出多少努力,就會收穫多少。

噢如果你想要提高刷題效率,每次的codeforces每次的bestcoder絕對不能錯過。比賽會逼著你去在很短的時間內思考,習慣這種思考後,以後刷題效率一定會有所提高。


我和你的狀態差不多吧,總是會有一段時間會很迷茫,不知道練什麼,也覺得練了沒什麼用,花好久弄懂的知識點,貌似隊友隨便搞下,都比我厲害很多,大概我就是那種沒天賦的人吧,可是有什麼辦法呢,不努力,差距可能會更大吧,畢竟不想拖隊友後退,既然入了這個坑,只能加倍努力咯,總之選擇了就加倍努力吧,找准自己的節奏,慢慢積累總會有變強的那一天的,共勉。


記得早些時候一直為自己沒有進步發愁。每次切Codeforces只把自己會的做了(頂多每場3/5),同理套題也是,就沒有怎麼補後面做的題,同時新的坑也不停在挖。吵吵著要學奇奇怪怪的知識點,在集訓隊搞什麼奇奇怪怪的訓練策略。

我們的演算法老師是集訓隊的教練,由於我在課上的許多缺勤和作業問題也是對我很頭疼。當時急功近利,而且對比自己強的人也很不服氣,跟同學動氣,跟老師動氣。結果一次和老師談話,說了些蠢話,氣得他想把我趕出集訓隊。

那次我哭了,大學來第一次。

這可能算我比較困難的時期吧,水平上不去,還兩頭受氣。

於是乎從那之後我可能踏實了很多,同樣的區域賽的經驗,遊學經歷和戀愛也給了我幫助,心智成熟了很多很多很多(所以談戀愛對ACM有幫助w)。我好像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了。

要沉住氣啊。

雖然我那時由於準備語言考試已經退役,不過為了GM的夢想還是繼續的找題做(雖然可能是一種養生的態度,沒之前那麼猛)。我從Codeforces挑了一些Div. 2CD的題來做,因為我覺得這類題正好在我跳一跳能解決的高度。在刷題的同時總結經驗和套路,自然而然的一些題我就能很快的找出思路了。同時CSAcademy的Medium,atcoder 800分左右的題目也是我的一些選擇。

在基本能夠解決Div. 1前兩題後,我覺得基本的知識和碼力已經足夠了,然後可以學學新的東西了,便接觸了一些新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然後有時間就切幾道題,做一做比賽,和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的人交流,也是很有趣的。雖然有點養生,不過慢慢地,自己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ACM是幾年的事,Competitive Programming卻可以是一輩子的事。

雖然最後沒有為學校拿好名次感到遺憾,不過令我開心的事是自己之前定的目標都幸運地實現了。自己找到了一個能令自己著迷的興趣,而且從中我能看到自己的投入所獲得的回報,這也是我喜歡CP的一個因素。

於是我就這麼跑題了。


現在就是我 ACM 生涯最艱難的時候了吧。

這是我入坑演算法競賽的第二個年頭,隊伍訓練氛圍不是很好,身邊也缺乏一起刷題互相鼓勵和交流的人,幾乎全靠自己的自覺來提高了。因為想要兼顧GPA,學業壓力也很大,每天都在努力地逼著自己學習(無論是課業還是做題)。

個人實力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CF 2000上下飄動,區域賽銀牌線,想要進一步突破需要很長時間沉澱),在校內集訓隊中平均水平偏下一點。因為自己起步比較晚,還有很多常用演算法知識處於空白狀態,要補的題和要學的專題一望無盡,跟著校內較強的選手還有不小的差距。隨著新賽季的臨近,也變得越來越焦慮,時常還會因為一場比賽甚至是一道題的不順利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演算法競賽,有的時候真的很痛苦。

心理上對自己 ACM 生涯的成績有比較大的期望,因此至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放棄,相信自己努力一定會有收穫吧。

等自己順利度過了這段時期就取匿吧。


不請自來 搞OI 或者ACM 大概都有一段尷尬期吧。

最初入門 要學習編程語言(cpp)這一步比較輕鬆,然後就是學藍書 粉書 黑書 和交大的紅書,這一步也還好,因為書上雖然也有一些比較複雜的演算法和數據結構,但是大都有清晰的講解。

順利學完了這些經典的教材,困難的就來了,我發現很多比賽幾乎不會考原封不動的經典演算法,而且有很多時髦的數據結構和演算法根本就沒在書本中出現過。這時候,想要進一步的學習,就不得不在互聯網上搜索各種各樣的 博客、論文、AC代碼。看這些東西就比經典的教材困難多了,特別對於剛開始的人,看代碼會很辛苦,本來演算法就這麼難了,代碼還沒有注釋,怎麼看嘛。。

慢慢的也就習慣了,結合題解看代碼,這時候才能算是入門了。然後就是上codeforces 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緩慢提分。

至於比賽失敗什麼的,如果一場失敗的比賽令自己很痛苦,只能說是自己的功利心太強了。

其實如今的ACM競賽離實際應用已經比較遠了,某些區域賽的金牌銀牌也進不了BAT,所以抱著功利的心態打ACM大可不必。把這些精力拿去開源社區學習,或者跟老師做項目,打代碼,收穫也會很多。


不請自來,現在大概就是很艱難的時刻了吧……莫名其妙地組了個隊,莫名其妙地只參加了一個賽區,又莫名其妙地銅牌滾粗……希望明年的這個時候能有所不同吧……


還要學大霧這種東西浪費時間。。哎


最近就很艱難啊……

打什麼比賽都被打爆,cf rating停步不前,自身實力原地踏步,平時寫題的時候十分的慢,感覺自己的數學功底出奇的差...導致自己脾氣越發的暴躁,然後無限惡性循環

至於怎麼走過來...我覺得還是繼續堅持吧,畢竟不可能幹什麼事情都順心順意…雖然可能到最後還是個菜雞,不過畢竟嘗試過之後才知道結果啊?


沒有任何道路能夠通向堅持,堅持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推薦閱讀:

IT行業創意是應該藏著掖著,還是大膽的說出來?
有哪些腦洞特別大或特別好玩的廣告?

TAG:創意 | 邏輯思維 | ACM競賽 | 挫敗感 | 計算機軟體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