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出hoe和hole的區別 code cold


理論上講,/??/和/??l/的區別很大,因為/??l/整整多了一個dark l. 由於中國人對結尾的l不敏感,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

對於RP來說,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聽母音。dark l前的母音會從[??]變成[??],所以holy和wholly不同韻。

但對於美音或其他口音來說,這個事情就不太好辦了。一個好方法是聽結尾的邊音除阻。

其實吧,聽不出區別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少地區的口音已經把dark l母音化了,比如化成[o]或[w],甚至脫落。所以重要的還是通過語境判斷詞義。


我同意Meddle的說法。再補充一下,因為我們不是英語母語,在兒童期沒有訓練好耳朵對結尾[l]的敏感的話,成年之後需要大量的輸入(really 大量)才有可能(只是有可能,不是絕對)培養起對中文裡沒有的語音現象的敏感,所以:有些人可能一輩子也聽不出來區別。

不幸中的唯一安慰可能就是,你自己的發音的時候,記得別省略那個【l 】,不要讓母語聽眾混淆cold和code,這就可以聊以自慰了。

不用強求自己,大腦的運作就是這樣。

當然,總會有有語言天賦的人,就是天生敏感,個別現象總會有。

我再說一下really大量是什麼意思:我以前也聽不出來這兩個音,結果在美國上學兩年之後,幾乎全天英語浸泡,出了每天跟家裡打打電話40多分鐘,跟宿舍廚房裡的中國同學聊聊天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說中文以外,其他的時間都是英語。然後漸漸發現,自己可以聽出來這個區別了。你還可以選擇看外國人的嘴,發cold之類的詞的時候,他們的舌頭會向上小卷一下,但是卷的不如r的幅度大。這也是一個視覺輔助。簡單算一算,這是每天大概8個小時的英語接觸,持續了730天,我不是太聰明的人啊,我只說自己的個案。接收式能力(reception skills)是一種skill,是個skill就是得靠時間練,一遍一遍的練,只是不科學的粗算,這是快6000個小時的聽力訓練之後,才能引起的變化。


謝邀。

通過上下文。

如果沒有上下文(基本上只有變態聽力測試才可能出現沒有上下文讓你辨析是哪個詞這種情況),只能通過細微的dark-L音,有個舌尖上抬的動作,找找這類語音辨析的音頻多聽多比較慢慢能練出來。


謝邀。

一是注意上下文,而是平時自己有沒有認認真真每天大聲朗讀?朗讀時速度要慢,注意把這些發音區別念准,聽的時候就會有幫助。


教大家一個發dark l的技巧,美國小孩也是這樣學的。舌頭伸出來,咬住舌頭——不留縫兒,發音部位在舌根,否則就發成th音了——舌根抬起,然後發u。發u是為了讓你舌根抬起,不要發成真正的u。等你對舌根的位置有了感覺之後,再把舌頭收回來,舌尖頂上齒齦,形成舌頭前翹後也翹之勢,但也有些美國人發dark l時舌尖是平放的。總之,舌尖的位置只是輔助,要點在舌根。舉個例子,美國人為了把tell說的又長又清楚會把舌頭伸出來。u是back vowel,back vowel也叫dark vowel。dark l跟u很像,這是eel很接近you,culture聽起來很像cowture的原因。dark l前面如果帶個shwa(就是about中a的發音),聽起來則很像ou,於是很多中國人把apple發成了appo。

題主用這個方法發cold和code、hole和hoe,自然能感覺出區別。正如前面所說,dark l跟u的發音很相似,甚至有人說dark l是u的不圓唇版本,u音加dark l的單詞如果說的隨意,聽上去真的很像沒發l,最明顯的單詞是school和cool。


這個還是比較容易區別的,可以從嘴型和聲音兩個方面來區別。

[l]這個輔音是漢語中不具備的一個音,所以很多中國人掌握不好,當然也就聽不出來。[l]的發音特點是舌尖抵住上齒齦,同時聲帶振動。你會發現,[l]這個音是可以像單母音一樣,無限延長發音的。

很多老師在講這個音的時候喜歡告訴學生,[l]這個音有兩個發音,一個是當他出現在單詞的最前面,發一個類似「了」的音,比如 like. 另一個發音是當他出現在單詞中或者單詞結尾,發一個類似「歐」的音,比如 apple .

這樣雖然好理解,但實際上很多母語使用者並不知道這個音有兩種讀法,也不知道這個音還有一個類似「了」這個音。這個音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舌尖抵住上齒齦同時聲帶振動的[l]. 當[l]出現在單詞前時,由於舌尖抵住了上齒齦,跟所有輔音一樣,起到了摩擦或阻塞發音的作用,如果與後面的母音[?]鏈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類似「了」的音。

而如果[l]出現在[?]這樣的原因後面,實際上也是有一個舌尖抵住上齒齦的類似「歐」的音的。所以實際上很多人學了一輩子英語,連apple都從來沒有讀對過。在你讀hole和cold時,視覺上應該能夠看到舌尖抵住上齒齦的動作,聽覺上應該能聽到[l]的音。

當你能讀對、每次讀都讀對,隨口說出來時也是正確的時,就很容易區別聽到的單詞了。


首先你要知道/l/這個音究竟是怎麼發出來的

由於中文當中沒有/l/,卻有一個聽起來相似的ou,所以很多人完全意識不到這兩個音區別的存在。

舉個例子,world這個單詞,是不是總是讀成"wor偶d",但是跟native speaker的發音對照起來就總是有哪裡不對?

因為/l/的發音,不管作為輔音還是(半個)母音,和中文的拼音l都是不同。

首先說輔音。先用中文來說,當我們說出「藍色」「蘭花」「籃球」的時候,我們的舌尖是在上顎的中間區域的,並沒有很靠近牙根,而且是處於一個比較放鬆的狀態;

而當native English speaker在說出「lucky」「lyrics」這些同樣以「l」開頭的詞語的時候,他們都舌尖實際上是完全抵在牙齦根部的位置的,也就是說比漢語拼音中的「l」更要靠近於口腔前方。

不信,用正常的中文方式發「藍色」,找到舌頭啟示位置之後再有意識地將舌尖往前靠,是不是就能說出一個帶有蜜汁歪果仁口音的「藍色」了?【滑稽】

那麼,當l作為(半個)母音的時候,舌尖的位置是同樣在相對於靠前的上顎位置的,也就是牙齦根部的地方;

由於/l/作為半個母音的時候,它首先還是個【濁輔音】,所以這個音還是得「濁」一點。做出舌尖在牙齦根部的口型,再適當地用一個介於「偶」和「噢」之間的音去發出這個音,你就得到了正確的「l」音。

再練習code和cold,多注意這一種類型的單詞,比如natural,plural,spiral這一些單詞的native發音,自己多嘗試,分辨出「偶」和/l/的區別還是很簡單。

至於前面說的每天讀個幾千遍,我只想說嗯,我媽練普通話因為沒有接觸到正兒八經的拼音系統,在家干吼了幾個月還是一口流利的川普哈。怎樣正確發音都不知道,吼破嗓子有egg用…


我是非專業人士,分享一點小技巧,有錯懇請指正。

我認為想要聽出許多外語中特有的差別或現象(比如dark L,濁音與不送氣清音,小舌音,促音,一些漢語方言中保留的入聲等等),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先學會讀。自己說的時候能夠分清楚了,聽別人說就自然會去注意。

當然,不要妄想有什麼捷徑,學語言嘛。

一點小經驗,可能不正確:

某些「若有若無」的輔音,比如題中的dark L,又如連讀單詞時變弱的輔音,很多中國人的理解就是徹底省去,但實際不是。發這種輔音的一個(可能是偷懶的)技巧是 將嘴變化到發這音之前的位置,似要發出又不發出,再發後面的音。

例如,stupid guy,讀快了很多人就讀成stupiguy或者stupeeguy,實際上d不是該被徹底忽略的。可以試試在pi和guy兩個音節(手機不方便打音標見諒)之間做出將要發d的姿勢但又不發,即舌尖前頂。我認為這個方法可以幫助讀出很多這類音

soft drink

room temperature

還有dark L,請注意coal和lance用的可是一個L,所以很多中國人直接將l當母音來發是不對滴。dark L也可以用上面那個方法,cold在d之前做一個要「了」但又不「了」出來的小動作。好吧我這麼說太粗俗了,理解就好。


推薦閱讀:

TAG:英語 | 英語口語 | 美式英語 | 英語音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