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電影在製作層面有哪些阻礙?


國產動畫電影與其說是在製作層面有障礙,不如說是在製作層面有殘疾,這種殘疾分為先天養成的和後天產生的。

先天的部分中國動畫在產生之初就不稱為「動畫片」,當年是叫「美術片」,這個看上去無比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卻造就了中國動畫「成也風雲、敗也風雲」的先天殘疾之處。美術二詞雖然看上去高度概括可動畫的成因,實際上卻將動畫推向了另一個發展方向。美術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修養,完全依靠個人的藝術修為,於是我們看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早年如同大師訓練營一樣的製作了一部又一部的藝術精品,不但影片的藝術形式多樣化,而且每一個藝術形式都有好幾部優秀的代表作。水墨有《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牧笛》;木偶有《阿凡提》、《狼來了》、《神筆》;剪紙有《葫蘆兄弟》、《漁童》、《狐狸打獵人》;甚至還有用玩具拍攝《畫廊一夜》等。在這些璀璨的藝術珍寶的背後是一批偉大的藝術巨匠的支撐和無法系統化、工程化複製生產的產業瓶頸。人在修為在另一種情況就是「人去樓空。」而這一切的危機卻被「不與別人重複、不與自己重複」的藝術口號淹沒,所以,雖然當年紅極一時,開宗立派,但是卻留下中國動畫先天的殘疾。

在國際動畫中並不乏藝術造詣極高的作品,油畫藝術短片《老人與海》、木刻版畫藝術短片《看門狗》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工業化生產以技術和規範為中軸的產業思想卻沒有停止。美國是動畫的發源地、迪士尼為代表的美國動畫當時是集前輩所有生產規範為一體的集大成者,《汽船威利號》為什麼會在國際動畫歷史中有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不是這部影片在藝術上有多高的成就,而是因為此片是第一部有配音的動畫片,因為這部影片,電影院將原本用來暖場的動畫片單獨放映,動畫電影因為他在國際電影史上第一次產生了票房。《白雪公主》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這部影片是歷史第一部彩色長篇有聲動畫。在那個真人電影都還存在大量黑白電影和默片電影的年代,彩色的有聲動畫電影在影院放映又怎麼能不引起轟動呢?我並非要否認這些影片的藝術造詣,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是在看一個產業的發展,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就是掙錢。華特迪斯尼並不是這個世界上藝術造詣最高的導演,但是確實一個在動畫乃至在電影產業發展的歷史上做出了傑出成就的偉人。

而我們偉大的中國美術片,在中國電影統購統銷(當年所有的國產電影由國家統一購買之後安排放映)的土壤中,努力的發展著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留下不可逾越的璀璨藝術明珠的同時,也刨下了一個巨大的深坑。

後天的部分如果說先天缺陷是命運是天作孽,那麼後天殘疾就是人作孽了。一個產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國家發展而相應的。改革開放對中國來說是春風,對中國的電影產業來說是暖風,對中國的動畫產業來說就是腥風。這是怎樣的一片血雨腥風?動畫不論是二維手繪動畫、還是三維動畫都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廉價的勞動力意味著機械化的劇本生產。而教育體系的落後,意味著對行業和產業失去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片《大鬧畫室》是1926年出品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1957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動畫學院是2000年成立的吉林動畫學院,雖然在這之前也有不少學府開設了動畫專業,中國也有大量的動畫培訓教育。但是這些教育者本身從行業內出來的幾乎清一色都是之前做加工片的(代工),這就導致這些所謂的老師雖然有著多年的從業經歷,但是缺乏創作思想,他們能夠傳遞給學生的只有簡單的從業技能,他們能告訴你怎麼做,卻不能告訴你為什麼樣這樣做。而從行業外入職的老師雖然其中不少有很強的創作慾望,並且也多少曾經自己創作過一些短片,但是卻不了解行業標準的製作規範,他們給學生帶來了創作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只能夠小團隊工作的藝術工作者,這些踏入社會就已經自詡非導演不做的學生,最終又有幾個為中國動畫創作出了能夠不讓投資人虧錢的作品。

於是,在上無先驅傳承、後無繼承之輩的情況下,中國動畫依靠加工養人和砸錢培育市場的方式艱難地前行著。加工養人團隊通過年復一年的代工,完成公司內部日趨健全的內循環建設,雖然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少同僚因為公司規模過大或者是價格競爭等問題倒下,但現在存在的這些公司也已經有了可以比肩國際標準的生產力,儘管如此,常年的OEM和接單方向的多元化(各種遊戲CG和軟體動畫等)導致這些公司與國內市場脫節,目前市場上幾大公司年國產動畫的生產分鐘數都乏善可陳。

而砸錢培養市場的團隊情況就更加參差不齊,雖然有「喜羊羊」、「熊出沒」之輩在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目前市場收支平衡的這些動漫品牌幾乎在製作上都是自己公司的內循環,要別的動畫公司共同配合完成製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期間因為製作能力、投資縮水等情況導致其動畫品牌淡出市場的也大有人在。

如果說日本動畫製作水平的整體優勢是因為他們幾乎全日本的製作團隊計劃都是手塚治虫的學生、整個產業的生產標準高度統一、且通過多年製作委員會制度篩選品牌培養市場這幾點共同造就的,那麼韓國這個近幾年才剛剛開始闖蕩動畫市場的後起之秀,則給了我們最深刻的教訓,整個韓國在製作過程中工序的統一、製作標準的統一、製作能力的齊整,就是他們能夠短時間內成為亞洲動畫市場中新一代領軍人物的主要原因。

反觀國內動畫近幾年新一輪的「各自為戰」,所謂的政府扶持無外乎就是將當年政府統購統銷給美影廠的錢增加之後分攤到了全國各地如同房產業版的動畫園區、基地之中。整個中國沒有一套統一的動畫生產方式和標準,東家做的片子西家做不了,北家做的片子南家做不了。這樣的現象甚至還不如當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家天下」的情況,因為至少那個時候我們雖然沒有產業、沒有工業,但是好歹還創造了一批無法複製的藝術品。

殘疾至此,看著繼續在老軌道上循環往複的國產動畫,又何來障礙一說呢?


說阻礙之前先說一些積極正面的,儘管我們對國產動畫有這樣那樣的質疑以及期待,但是不得不說,中國的動畫產業發展在世界範圍內無疑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因為在多數國家,動畫並不能算作一個產業。儘管動畫質量與美國、日本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策的扶持下,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動畫電影的票房表現就是很好的證明。

除了年初的《熊出沒》拿下2億票房,暑期上映的《賽爾號4》、《秦時明月》、《神筆馬良》、《龍之谷》和《神秘世界歷險記2》等5部作品全部拿到了5000萬以上票房。儘管動畫電影的增速明顯,但5000萬這樣的體諒大致相當於一部國產小成本影片。單從票房表現上看,國產動畫電影的前進的速度明顯趕不上電影市場的增速。而且,一部5000萬票房的電影,成本或許不到1000萬,但是一部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遠不是票房可以衡量的。

1.動畫電影投資門檻高,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

在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中,資本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投資方對動畫電影從觀念到行為都存在一些問題。

在大銀幕上,動畫電影不僅要和國外動畫競爭,還要跟真人電影競爭。從投資到製作,每一個環節的動畫人都像對待電影一樣盯著票房的表現,這是影響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非常大的觀念性阻礙。

從生命周期上看,動畫電影在映後具有更長的生命周期,以及更多樣的衍生空間。可以做成電視動畫、可以開發衍生品、可以售賣版權以及形象使用權。動畫中的角色,幾乎可以理解為動畫人從零打造出的一個明星藝人。然而,從目前接觸到的一些投資方來看,短期內票房的回報還是他們最看重的。

與真人電影相比,動畫電影對於成本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一部真人電影可以小成本製作,票房或許還很不錯;但是動畫不能小成本製作,如果投資少的話,就意味著動畫的品質、劇本、宣傳都會縮水。真人電影的畫面、場景或許可以低成本運作,但是動畫里的場景都是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呀。一部賣相上都說不過去的國產動畫電影,又怎麼能吸引觀眾去看呢?

因此,在動畫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對投資方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

需要非常有耐心的投資方

長周期也要求投資方要有較強的實力

2.缺乏超級IP

《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火爆衍生出了話劇、季播劇、漫畫等形式的文化產品,但直到萬達、光線、華誼宣布合拍《鬼吹燈》大電影時,這一題材的熱議度才打到了峰值。——對於一個優秀的而且是現成的劇本,很少會有投資方第一反應是拍成動畫電影。

《植物大戰殭屍》要拍成動畫電影,且不說製片方花費多大代價購買了遊戲的IP授權,就算這部影片票房表現不俗,但後期的衍生品、角色認知度等潛在收益,依然歸遊戲的所有者。電影的熱映僅僅為遊戲的暢銷做了嫁衣。

上述兩個現象都表明了一個問題:動畫電影缺乏自主的超級IP

今年上映的多部動畫電影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動畫在上映前既不像《熊出沒》、《喜羊羊》那樣有著多年的電視動畫經歷,也不像《賽爾號》那樣有很多遊戲小玩家。要麼只有一個蹩腳的故事匆匆上映,要麼根據國外經典故事(《白雪公主之矮人力量》、《龜兔再跑》)改編。其票房表現可見一斑。

因此,國產動畫電影必須培養超級IP,長期培養優秀的角色、故事,培養用戶的基數和粘度。在這一點上,《秦時明月》的IP運營確實可圈可點。在沒有收入壓力的情況下,作者更注重了價值觀的表達,從而有更多機會帶入情感,吸引更多用戶。而漫威的漫畫以及其電影化確實算得上教科書式的了。

漫威在樹立IP的過程中,主要抓人物關係,最後留下來的是故事和形象。因此,儘管復仇者聯盟的故事漫畫中早就出現,但是改編成電影之後,人們對故事的脈絡和人物的關係仍是津津樂道。

IP的運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票房並不是關鍵的評估因素。事實上,前期創作才是動畫製作的核心,通過IP孵化,培養自主品牌,以及跨界整合,才能逐步完善國產動畫產業鏈。因此,一定要自己培養超級IP,完善動畫的產業生態。

3.從業人員的流失與「跨界」

並不是所有的動畫團隊都可以順利地做出一部動畫電影,在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中,從業人員的流失與轉型,成為了國產動畫發展所遇到的巨大損失。

由於動畫電影製作成本高,很多創業團隊選擇了去做廣告、視頻包裝等行業,繼續用動畫這一形式在其他行業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當然,面對遊戲行業的火爆,也有一些團隊轉做遊戲動畫、遊戲代工,他們當中很多人收穫到了動畫電影不能帶來的物質收入,也有很多人想積蓄能量回來繼續做動畫。但是,由於遊戲行業的生產流程與動畫電影的製作方式的衝突,加上長期代工使得失去了相關的技術以及創意能力,再回首,發現回去太難了。

更多的人,是那些年國產動漫不景氣的時候,默默離開這個行業的。

「新鮮血液」的加入

對於其他行業進入動畫行業,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儘管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原有的動畫製作模式產生一定的衝擊,但跨界的融合對於動畫的發展無疑是有推動作用的。隨著動畫電影的不斷發展,我看到了很多IT、金融甚至傳統製造業的人或組織都加入到了動畫電影產業中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土豆網創始人王微先生創辦的追光動畫,他們不僅能高效整合投資與傳播資源,還非常了解視頻用戶的需求,希望《小門神》會讓我們眼前一亮。

對於其他行業的跨界加入,如果他們能在高效整合的基礎上,尊重行業內多年沉澱下來的經驗、眾多導演的努力,高效合作,一定會把國產動畫電影做的越來越好看!


如果你在廣州的話推薦 到每年的廣州美院畢業展看看,經常有動畫作品可以看。也可以問問現場的相關人員。


孫立軍


我是偶然點進來的,有感而發,請多包涵。

首先,動畫電影啊,終歸是電影啊!對於絕大多數人們而言,沾上動畫二字的無非是給學齡前兒童消磨時間的「兒童肥皂劇」,例如國產的**羊和熊**之類。

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我們跟日本與韓國差距甚大,他們真的是把動畫當做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來運作,從開始的創作到最終的髮型以及所衍生的周邊都十分嚴肅而成熟,我們卻只是把動畫當做一種簡單做做的事,「反正是給小孩子看的不必那麼認真」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產品質量。

然後再來說說電影的靈魂,也就是創作過程,在這方面,由於動畫業者自身看不到希望,懷著「我無論做多好也不可能有人投錢」的心態,創意質量堪憂,說到底,我們缺乏對著一方面的大眾認同與尊重,甚至於有著「這些是不能賺錢的不正經的東西」這種想法。

要想讓國內動畫電影崛起,不光是廣電的事情,我認為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事,從自己做起,給製作者信念與尊嚴,給他們應有的社會地位與認同感,總有一天他們的作品會井噴而出的。

而這,並不是一個夢想。


作為動畫專業畢業尚在業內的人來回答一下 缺的不是資金 不是廣電 不是畫畫的人才 而是導演 畫畫好的到處都是 小說劇本也到處都是 好的分鏡師(一般來說 動畫導演就是分鏡師)你們見過么 即使是很火的大聖回來 畫面贊 劇情也不錯 但是就是會有些突兀 不順暢 的感覺在裡面 背景音樂搭配的也不好 突兀 僵硬 你看別國的優秀的動畫電影會有這個感覺么?劇情 分鏡 音樂烘托 笑點 悲點一氣呵成 這就是導演的欠缺 畫師可以畫出宏達精緻的場景 個性鮮明的人設 但是導演不行 然並卵 動畫導演是集美學文學音樂等一體的人物 缺一不可 所以世面上很多這個導演 那個導演 質量真心差的多 優秀的太少


作為動畫專業的學生我要來回答。

目前我們的製作技術確實較美日韓動畫較弱。因為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振興動畫產業,所以在大鬧天宮作為先驅引領世界動畫後很快被美日高超,狠狠地甩在身後。我記得有個皮克斯的美國人來國內講課,我問的問題恰巧也與題干相似,他說美國對動畫的投入是很大力度的,中國不是沒有能力做出牛的動畫,而是條件限制。除了製作經費的先天限制之外,經驗不足配備儀器即使是最高精端的設備,我們的作品可能還是會原地踏步,最後我們的認知和創作上可能還需要一個長階段的探索,我想這都是阻礙吧。


我覺得障礙只有資金問題和廣電局。


廣電總局···中國無法跨越的障礙


老輩的傳統思想


好的劇本


在製作流程上還需要很多磨合和經驗


IQ障礙


記得之前有個類似的問題,你們會掏錢買國產漫畫書么。


資金不是問題,人員不少問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問題只有一個,光腚總局 光腚總局 光腚總局 查你妹啊。動漫依舊定義在5歲兒童的啟蒙性質 還有各種的查 。你做個P都不能通過。不能通過還做個p


個人認為中國動畫在製作方面問題不大,技術並不落後。最大的阻礙非GDZJ的審核制度莫屬,你就是技術再好,做出來的動畫質量極高,可如果是像喜羊羊那樣的低齡化,也照樣沒市場。畢竟看動畫更偏向於內容而不是畫面。大部分人寧可看黑白的日本動畫,也不願看全彩3D的喜羊羊。


推薦閱讀:

中國動畫片的發展遇到了哪些阻礙?
如何評價動畫《斗破蒼穹》?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有哪幾場打戲最為精彩?
我們為什麼需要國產動漫,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TAG:電影 | 動畫 | 中國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