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英國(或其他音樂劇發展成熟國家)學習音樂劇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英國留學期間看了很多音樂劇之後愛上了這一藝術形式。於是很好奇學習音樂劇是一種什麼體驗,要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並且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剛剛看了知乎上講國內音樂劇行情的一個帖子我國音樂劇的發展現狀如何?又該如何成為一個音樂劇演員? - 生活,更加好奇美國、英國和他音樂劇發展成熟的國家是怎樣培養音樂劇演員的?希望懂行的知友來答疑解惑!

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半路出家去學音樂劇?嘿嘿。。。


我現在就讀於美國紐約一所文理大學,我們學校不分專業所以我就學了很多戲劇方面的課,也算是半個戲劇專業,大概講講在這部讀表演的體驗吧。

首先得給題主潑一盆涼水,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半路出家再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我自己高中4年都是在美國上的,一個小地方只有120個人的高中每年都要演兩部音樂劇,從古早時期的「The Pirates of Penzance」(這個其實應該算作Operetta) 到Sondheim 著名的「Into the Woods」都演過,甚至很多初中生都已經來演了,而且都還是很不錯。我們那個小高中在當地里的演出都不算多的,大一點的高中每學期都可以排兩部,再加上社區劇團,每年大量的演出讓青少年們具備了非常良好的歌詞,舞蹈,表演功底,所以一個美國的高中畢業生可能就已經有非常多的表演的經驗了。音樂劇是要有幼功的,所以題主若是半路出家且沒有唱歌和舞蹈方面的基礎還是不容易學好的。

其次是大學本科的訓練,雖然有很多演員高中後就去嘗試職業表演了,但是大部分還是會繼續選擇大學深造,我本人因為不會唱歌所以選的課都是戲劇方面的,但是和音樂劇方面差的也就只有音樂方面的一些課程,所以也能大概聊聊學校音樂劇表演方面的體驗, 必學的一定是表演方面的專業課,包括台詞,文本分析,角色分析,莎士比亞,舞台技巧,形體聲音,舞蹈,歌唱等等的訓練,這些是要花功夫的,和別的學科不一樣,表演是要身體力行的,經驗是很重要的,戲劇還好畢竟大家都能說台詞但是舞蹈聲音這些東西沒有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是很難上台演出的。還有一點就是沒有一個演員會只演音樂劇,戲劇和鏡頭表演也要學,因為這樣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一個好的演員在大學的時候還會學別的方面的課來充實自己,這個自不必細說。我的大學是個文藝氣息很濃的文理學院,所以戲劇專業還是很厲害的,我今年的專業課有Dramatic Improv ,就是即興戲劇,教授給你一個主題然後就讓你完全自己上去演。還有一門非洲舞蹈,是我形體方面的課,另外就是VoiceSpeech,一門訓練發聲方法和英語發音的課,還學了一門戲文課時美國舞台歷史,每節課讀一齣戲,然後講這齣戲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現在剛剛讀到Eugene O"Neill,真是痛苦的要死,他寫戲太長了,還有無比細緻的stage direction.... 除了上課我們學校還有大大小小的表演,所有人都可以去audition。我去年參加了一出叫「State of Siege」戲是加繆寫的,我們大概是拍了一個月的練,每天6-10點4個小時,我們學校的排練方法都是「Devised Theatre」,就是演員,導演,劇作和其他後台人員一起合作來確定劇本和表演形式,這是一種比較試驗的做法,很多大學現在也在用這種方法,像這樣的大戲我們學校一般一學期會有4-5個,都是戲劇系的研究生和教授導演。還有無數的小的演出,所以機會是很多,但是有一個關鍵就是audition。

Audition是給題主的第二盆冷水,不管是不是半路出家,亞裔音樂劇演員真的很難在英國美國找到工作,學習的機會是有的但是真正上台機會很困難,我們學校的audition一般都是一個general audition,一個season所有的導演都會在,每個人回去演一段2分鐘之內的monolougue,音樂劇的話是唱16 bars,之後會有call back,就是導演會讓所有合格的演員來為特點的角色做第二輪audition,很多時候會有很多輪call backs然後才有結果。但是因為英美戲劇文本中很少有亞裔的角色,大部分角色即便不標明族裔,導演一般也不會cast亞裔,亞裔在英美文化中很尷尬,不像非裔,因為種族歧視的歷史反而會得到更多的角色,也不像拉丁裔和白人的融合度那麼高,亞裔在美國的文化地位一直很低,不過現在也有改變,百老匯上鄭彥的Alligence 和The King and I都必須要大量的亞裔演員,ABC的兩部喜劇Freash Off the Boat和 Dr.Ken也啟用大量亞裔,但是都是美國出生的演員,很少有中日韓本土出生的演員。

不過若題主選擇回國發展則不用考慮這些問題,我因為在外學習不熟悉國內的產業所以沒法回答,具體就這些,希望有幫助,或者有哪些細節方面的問題我也可以嘗試回答一下。


最近在倫敦上了一節musical theatre beginner的試聽課。這個課是面向公眾開放的,所以班上有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學員,當然,除了我,其他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合唱團或者學校舞蹈社表演社的經歷。試聽課的內容是學習芝加哥裡面的那段All that Jazz。老師們很年輕,本身就是當地的音樂劇演員,但是因為教課所以最近沒有演出。聲樂老師先教唱歌部分。我覺得唱歌本身並不難,難的部分是怎麼做到唱中有演。老師對聲音的駕馭已經非常嫻熟,通過音色發音的變化似可變換成不同角色。雖然後來回來也自己練習了好幾次,但對於我這種基本上零基礎的人來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看到電影版裡面澤塔瓊斯和芮妮的表現還是覺得很鼓舞人心的)!接下來是舞蹈教學。還好肢體協調能力過關。不過也是因為這套舞尚未要求到很專業的舞蹈功底,所以一節課下來也勉強學會了,如果換成《牢籠探戈》估計就完全吃不消了。另外,經過這次課,真的特別佩服那些跳舞完全不影響唱歌的演員,非常不容易!

據老師的介紹,一般非專業的愛好者要想到達上台演出的程度,要接受訓練的路徑為:Beginner Class -&> Improver Class -&> Company (最後這個不是公司的意思啊,但是在英國很多藝術尤其是舞蹈課程都有這麼一個階段,有比較懂行的小夥伴可以給我科普一下哈)。據說他們有學生已經在West End參與演出了。不過Beginner Class結課的時候全班就可以上台表演一齣劇了,當然,是只面向親朋好友的彙報演出。

ALL IN ALL,我還是很驚嘆於音樂劇在英國的普及程度和平民化,過去在國內,我不會想像到有這樣的資源可以給我這種業餘愛好者去學習音樂劇(倫敦還有專門的爵士舞課就叫Jazz for Musical Theatre)。突然特別熱切地盼望國內的音樂劇行業也能迅速發展起來!想想也許電影是對國內缺乏劇場基礎的一個突破口也說不定?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發現近十年來華語電影中的歌舞片竟然只有三部(如果愛、天台、華麗上班族)。但電影往往更容易集結唱+演雙馨的人才(雖然舞的部分就相對薄弱些),比如陳奕迅,一直覺得這位這麼有表現力的歌手應該去試水一下音樂劇(何韻詩之前好像就試水了賈寶玉吧)。或許待音樂劇通過電影的形式普及了,劇場模式會更加有市場?畢竟還有不少中國人一輩子都沒有去過劇場呢。

扯遠了。就這樣吧。如果可以繼續待在英國,我大概會一直學下去的。畢竟我並不需要孤注一擲的放棄老本行,這種形式太贊了!


謝邀!

我不是學音樂劇出身,只是一個音樂劇愛好者。

從知乎其他大神那裡了解到了零星關於國外音樂劇學習的情況,只是很表面的聽說過一些。

國外的藝術氛圍比較濃郁,學生們至少都在上學期間參加過音樂劇或是話劇的表演。從這些活動中可以體驗到作為演員的感受。

音樂劇演員確實需要演唱跳,綜合實力要很強,天賦也很重要。相比國內的藝術生遇到的機會會更公平一些,機會更多一些,只要你有實力。

不得不又安利一下我的偶像Ramin Karimloo,他就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自學了表演。沒有錢讀表演學校,他就去圖書館看書,也在船上邊唱歌邊掙錢。現在他已經是倫敦西區最璀璨的明星之一了。

最後我認為,音樂劇的魅力只在於現場。

而音樂劇演員這種現場表演的辛苦是我們很難想像的。舞台上是那些華麗的動作,動人的唱段。後台的他們可能要面對鋪滿了桌子的台詞與道具,「eight times a week」,這是他們經常用來開玩笑的梗。

《劇院魅影》這次在廣州巡演,國慶期間有幾天是一天兩場。飾演魅影的Brad Little(昵稱小麵包),下午場結束之後就沒有卸妝,晚場接著演。因為他的妝要化一個多小時,時間來不及。堵門的時候他沒出來,工作人員說小麵包在休息,覺得他們好辛苦。

如果你真心熱愛音樂劇,希望成為一名音樂劇演員,我衷心祝你成功!


謝謝邀請。

不好意思,不是學音樂劇的。但是從我認識的人已經聽到的來看,是一種十分辛苦的體驗。


不知道法國算不算的上是音樂劇發展成熟的國家……本人正在這邊學習音樂劇表演專業(剛讀完半學期)。對於我,目前的體驗總得來講是很「嗨」的。每周27小時課程:9小時戲劇課+9小時聲樂課+9小時舞蹈課,同時對於我這個」外國學生「,還有語言需要同步攻克…具體的體驗和感受以及關於法國這邊如何培養音樂劇演員,目前還不敢多發言,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和摸索當中,希望當我學有所成的時候可以詳細回答上這個問題,先佔個坑咯:)


推薦閱讀:

去到 MIT 你最能學到的是什麼?
在龍高食堂吃飯有哪些小技巧和小竅門?
在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英國 | 留學美國 | 音樂劇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