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留學如何交友?


個人感覺加入什麼圈子完全是你自己選擇的啊。你成天到晚跟中國人在一起並且說中文,簡直就是舉著「非中國人勿擾」的牌子。如果你覺得學校里很難交流,且不具備加入某種社團的興趣,精力或天賦的話,完全可以從生活開始。和當地人一起合租,住到當地人為主的社區什麼的,跟鄰居總有聊的話題吧?最關鍵的還是你自己真的跳出comfort zone,別的都是扯。


多參加點活動,meetup, everbrite上面好多興趣小組或者各種活動挺有意思,學校社團也很多。上課主動坐他們旁邊也可以的,如果是數理類的課程可以主動去教教他們,如果是文科課程可以去請教他們歷史事件或者俚語的意思。偶爾去去酒吧或者看看球賽都能認識好多朋友。但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膽子大點,美國人很熱情的,主動跟他們說話,他們都會很開心的跟你交流。其實有一部分美國人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挺感興趣,但是他們也納悶如何交中國朋友,他們說中國人太冷淡了,他們很難接近。有時候他們眉飛色舞講得特別開心,但是有的中國朋友一張死魚臉沒有反應。文化差異是有的,但是沒那麼大。你邁出了這一步,他們很願意跟你交流了解一下「神秘的東方」的。

有次在活動上,中國人特別多,我跟挺多人聊完以後,發現有一堆老外自己在那邊聊天,那麼多中國人沒有人加入這幫美國人。於是,我就直接走進去問我能加入你們嘛,他們很高興的同意了。然後聊了很多,什麼誰的表妹剛生了個寶寶,特別可愛;什麼誰剛參加完某個親戚的畢業典禮;什麼誰從另外一個州搬過來不太適應,反正扯扯淡也順便了解一下美國的風土人情,他們的吐槽。後來有次學校組織看棒球比賽,我本來什麼都不懂,然後就直接坐到一個美國妹子旁邊,她特別熱情的跟我全場解說比賽,我也是越看越發現棒球比賽雖然節奏慢,但也是很有意思的。還有酒吧一起看世界盃各種有意思的事情。雖然美國人喜歡party, 但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是party animal, 有些人也喜歡安靜的咖啡館進行深度聊天,有次我就美國新聞媒體的公平性跟一個美國妹子聊了三個多小時(正好她父母在美國的新聞行業),她有很多可以吐槽的,我們有爭論,有共鳴,反正這三個小時過的特別愉快。

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 膽子大點,主動找別人聊天也沒那麼難,當跨出這一步以後你不會後悔的。當然安全問題也不能大意,祝你交友愉快。


Wearing a shirt with :" I HAVE A HUGE DICK"


美國律師聚會都聊啥?一招搞定美國社交

我在美國做律師(第三季)

作者:劉曉笑

攝影:陶冶

「遙想波城年會,英文不太好,臨時抱佛腳。夾帶小抄,談笑間舉杯換盞眾列。故弄玄虛,同行應笑我,半仙神算。美國社交,只因心思巧借。」

9月18日和19日兩天, 參加了在波士頓的律所年會。作為唯一一個Asian(亞洲人),在一群大鬍子、大捲毛、大肚子中間說了一天英語,突然發現,終於懂得如何跟美國律師聊天了。

一、倒計時12小時——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

想到第二天會議上我是最年輕、資歷最淺、唯一的一個亞洲人,還是個弱女子。而與會同事都人高馬大、金髮碧眼、久經沙場,我就坐立不安。不能這麼坐以待斃,行動起來。

做律師之後,發現在參加任何的會見之前,都要先查好對方的背景,也可以算是我們說的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對於對方的尊重,不需要被人浪費時間把自己從頭到尾都經歷都講一遍。

老外的長相本來就不好辨認,再加上他們的名字都特別長,如果僅憑現場交流,根本記不住誰是誰。還好提前幾天秘書就把所有的與會同事名單以及會議流程發給我們了,我就按著名單去查,參加這次會議的一共五十多個人,每個律師分別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以前在什麼地方工作過、主要做了什麼大案子、有什麼特別的經歷,把這些都記下來列在一個小本子上。背過了名字,對應上照片,反覆記憶。熬到兩點半,終於胸有成竹了,感覺像是經歷了一次小規模的最強大腦。這才放心睡下了。

二、早餐時間與破冰——排排坐,相親桌

早上在賓館,我們律所在23樓的的羅馬廳安排了自助餐。取了自己要吃的早餐之後,我就找了一個桌子坐下。雖然這些同事我都是第一次見,靠著前一天晚上死記硬背,那些名字、信息和人像我都記起來了,於是很輕鬆地進入了話題。

接下來是ice breaker(破冰),行政人員把我們邀請到旁邊的長桌子上,桌子非常長,一邊能坐二十多個人。行政人員介紹規則,跟你對面的人交流,5分鐘到的時候會有提示音,所有人按照順時針方向換座位,然後再跟現在對面的人交流,循環往複。我一聽這規則,不是跟我們中國的相親差不多麼。

音樂開始了,進入交流。還沒等對面的律師說話,我就掏出自己的小本,說「你是xxx,在xxx本科畢業,xxx的JD畢業,然後在xxx、xxx、xxx工作,xxx加入我們的律所」。對面的律師很驚訝,他還沒介紹,我就把他的背景都說出來了,他愣了一會說

「You win.(你贏了。)」

有了前面的鋪墊,接下來的話題就順利很多,我就問他老家是哪個州,討論一下美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然後再換下一個人,幾十輪聊下來,我就用這個小抄戰勝了這些大鬍子,大家都對我印象不錯,後來還說我適合做spy(間諜)。哈哈。

三、中場休息——一雙高跟鞋引發的南北朝鮮討論

破冰結束之後,中間休息,我站起來去洗手間,回來的時候,一個在紐約辦公室的合伙人說 「You are so tall(你好高啊)。」我是山東人,本來就比較高,不過為了在這次與全所同時首次見面,還是在離開加州之前特意準備了一雙恨天高的高跟鞋,咱們中國人不能被洋人看扁了。我禮貌地微笑回答 「Yeah. I am rather tall in Asian girls.(對啊,我在亞洲女生裡面算是比較高的了)」

說到這個Asian(亞洲人),我也是來到美國之後才知道,美國人說的Asian,僅指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並不是地理意義上的亞洲,印度人不叫Asian,中東的也不叫Asian。

旁邊一個合伙人也加入了話題,他是猶太人,他問我「你在美國買衣服是買L尺寸的?」我說「以前我在中國都買L,到了美國都買S或者XS。」那位叫合伙人說,「我的太太是中國和寮國混血,個字比較矮,在美國根本買不到能穿的衣服,每次經過Asia都要衝到商店買上一大堆。」

另一個合伙人說,「在Asian中間,平均身高最高的是South Korea,而平均身高最低的就是North Korea,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很多人異口同聲「Because they

have no food.」他們說到這個,我給他們講了那個「聯合國出了一道題目請全世界的小朋友作答 『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的笑話。這個我在小學時候就有的笑話,老外沒聽過,笑得前仰後合。

四、案例討論時間——假裝攝影師也有福利

案例討論過程中,我不時起來拿相機拍下大家會議中熱烈討論的場景,做採訪的功底又發揮出來了。正好旁邊一位女合伙人看到,跟我聊起來,說他的兒子也喜歡攝影,還給我看了他的兒子攝影比賽的獲獎作品。母親總喜歡說自己的孩子,這一點在世界各地都一樣,這也是很容易跟別人建立共同話題的地方。

五、午飯時間——狗不理包子與漢語拼音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我坐在另外一個合伙人旁邊,他提起了自己曾經在天津參加了一個培訓項目,在那裡他最喜歡吃的就是Tianjin Dumpling,其實就是狗不理包子,只是因為美國把所有中國皮包著餡兒的食物都叫Dumpling。接下來,我旁邊一位拉美裔的合伙人看到我在用手機輸入中文,就問我「你怎麼用英文字母輸入中文呢?」我還沒想好怎麼跟他解釋,前面那位喜歡吃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合伙人就說「其實他們用的那個是pinyin,因為中文的筆畫很複雜,鍵盤上放不下,所以他們就用了這個辦法。」哇!不愧是在天津混過的老外,很專業啊,也幫我解了圍。

六、下午會議時間——俄國人的名字

我們討論每個議題的時候,行政人員都會引導我們換座位,這樣能夠跟更多的同事有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所以旁邊又是新面孔,中間我又拿出了自己的那個神秘小本子。這次在旁邊的是一個金髮美女,叫Tanya(這只是昵稱,正式名稱叫Titania)。

說來也巧,來到美國,我認識的三個俄羅斯金髮美女,全都叫Tanya。我在昨天夜裡打小抄的時候就注意到這個問題,還特意查了一下俄國人的命名規則。於是跟Tanya聊起來。

俄國人的名字分為三個部分:自己的名字+爸爸的名字+姓氏。所以根據這位俄羅斯美女的全名,我就說Titania是你的名字,xxx是你爸爸的名字,xxx是你的姓氏。然後我說,Titania是你的名字,Tanya是你的小名。俄羅斯人有很多小名,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裡面,尼古拉在找果沙的時候就說「格奧爾基·伊萬諾維奇,他又叫戈加,或者叫戈紗,或者叫尤里,或者叫果拉,或者叫果沙,住在這裡嗎?」

雖然我不會說俄語,差不多的意思也表達了出來,俄羅斯美女聽了很驚訝,說你怎麼都知道。其實都是我前一天臨時抱佛腳背下來的。越來越發現,咱們中國死記硬背功夫大有用處。

七、晚宴時間——一不小心傳播了迷信文化

晚飯時間,大餐又來了!

旁邊的一位墨西哥裔的女律師,談起了特朗普的問題,美國人喜歡聊政治,尤其是加州作為民主黨的大本營,也有大量的墨西哥移民,律師階層更是大多反對特朗普,這往往會成為律所話題的焦點。但是政治上的問題我不太懂,也沒太多可以聊的,就問旁邊一位老律師要不要算命。這是以前在老家時候學的,來到美國還沒有試過。老律師很樂意。

白人的面部特徵跟我們不太一樣,看面相可能不太准,不過我還是從他的濃眉看出他的小時候家庭關係非常緊密。他又給我看了他的太太、子女的照片,我說的太太和子女的眉毛也很濃,說明你們一家人都關係非常緊密,你的家庭很幸福啊。接下來給他看手相。從生命線來看,顏色紅潤、而且沒有亂紋,我就說你經常運動吧,身體很健康。他說「我業餘時間是足球教練,每天下午4點到6點都會教中學生踢足球」。再從智慧線來看,算是中等偏上,大部分律師的智慧線都是不錯的。又看了一下感情線,交叉不算太多,看來並不是一個多情的人,我告訴他你對感情很專一。看到他的事業線的時候,我發現他的事業線在早年的時候被智慧線阻斷,後天靠自己的努力突破了智慧的限制,但是被感情線阻斷了。我告訴他之後,他說「那我要告訴我的妻子,不要指望我做成大事了,因為我對她的感情阻斷了我的前途。」哈哈,我們都笑了起來。

接著,還有其他律師圍上來,說「Are you doing fortune telling?(你這是在算命么)」這次聚會下來,我除了spy(間諜)這個外號,還有了一個fortuneteller(半仙)的稱謂。

結語

寫了這麼多,似乎一直在討論與法律無關的事情。其實大部分會議內容還是法律,不過大家應該有體會,我們中國人用英文討論工作不是問題,而閑聊就一句聽不懂,這件事情已經困擾我很久。

此次波士頓年會,我真正明白了美國人small talk,這也是在美國律所的人際關係交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對於我們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朋友,要想融入話題,提前做功課,笨鳥先飛,一樣可以與大鬍子、大捲毛、大肚子在社交場合找到共同話題,甚至引領話題,與大家共勉。

-END-

如果你讀完這篇文章有任何想和律師交流的問題,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轉載請聯繫作者xiaoxiao.liu@uchastings.edu:)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點擊下方鏈接查看。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LLM一年的真實煉獄生活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棄醫從法,斯坦福美女博士後危難中撐起整個家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我的前半生:從文革時上海第一百貨到錢伯斯全球併購最頂級律師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帶倆娃的斯坦福生物學博士後如何闖進美國頂尖律所

【我在美國做律師系列專訪】LLM川妹子如何從聯合國走到美國精品律所?

【獨家專訪】 錢伯斯中國最頂級律師,君合律所(矽谷)合伙人李騏

a


多接觸 少走心


看題主的意思似乎是找不到有共同話題的美國好友。既然想找人聊專業,為什麼不從自己的系裡入手呢。找個機會認識班裡的同學,找個理由一起學習,先是在學校,然後聊得來可以約去咖啡廳啊之類的,這個時候就可以交換聯繫方式了。熟悉了,就可以約去學校的活動,中國節日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忽悠他們和你一起出去吃飯(不要帶太多中國學生一起,因為你們會聊起中文,而忽略了你的外國朋友,即使你不打算忽略你的美國朋友,你的中國朋友也不一定配合你說英文,我有太多這樣的尷尬經歷了...)總之熟悉了,就可以干很多的事了。

找自己專業的人有兩個優勢,一是借學習為理由可以在課外約,二是比較容易找共同話題。此話題包括專業和學習問題,最重要的是能吐槽你們系裡的各種事啊,這個時候特別能找共鳴!認識自己相關專業的人有很多途徑。除了找班裡的同學,也可以通過做project的時候認識小組裡的人(前提是主動和美國人合作,不要潛意識先找中國同學),還可以參加專業相關社團。和班裡的同學熟悉有可能是最困難的,因為大家都上完課就走。可以嘗試找機會和坐得近的人聊聊,美國人還是很容易搭話的。通過project認識的好處是你和你組員有大把時間相處,容易搭上話。社團的優勢在於如果你參加了一個氣氛好的社團,大家會對彼此非常友善和照顧,找朋友簡直不要太容易。

我總是覺得,找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千萬不要氣餒。也許一開始你嘗試了很多,但是總是覺得你和美國人聊不來,有可能是你還沒有遇見和你見識相等興趣相似合得來的朋友。美國人有這麼多,總會有能和你交朋友的。關鍵在於不停地嘗試,在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人交流,保持一顆對各種事物好奇的心就不會灰心。再說在和不同的人交流的時候也是一個有趣經歷,即使最後你們沒有成為朋友。既然題主對美國文化感興趣,就在學業之餘,慢慢體驗這個不一樣的國家吧。

還要提一點,雖然這裡提了下有些時候要注意不要過於依賴國人圈子,但是也不用刻意疏遠,因為認識的人越多總是越好。還有你和美國人再熟,有些話題或者活動還是和中國朋友一起比較有共鳴,因為大家文化背景始終不同嘛 :)


這裡是具體方法和步驟,即使你是內向、或者對英語還不夠自信的人,也可以這麼照著做,親測有效!

1. exposure:首先你需要擴大你和美國人的「接觸面積」,遇上更多的人,然後才能從裡面再挑到和自己有相同想法、你覺得有趣、可以玩得來的人,跟他們深入接觸和交心。這可以通過參加社團、體育運動、租房/找室友、on campus job、加入sorority/fraternity、參加教會、課堂的學習小組、做tutor、做低年級學生的mentor來達到。總而言之,參加各種成型的組織和community都會給你機會認識不同的人,而且有regular meeting去相互加深印象。即使是在路上見到,也都可以打招呼"hey what"s up?"、在facebook上加好友(不用思前想後的怕會顯得很weird!就勇敢地send request吧!),起碼是個點頭點贊之交了。

***根據我觀察,其中sports teams、spiritual community、greek life會更好交到關係特別緊密的朋友,因為這些communities會花很多時間在一起。我的一位美國人朋友大一大二參加了兩年的曲棍球校隊,後來問她才知道,她根本就不喜歡這項運動,但還是為了to be part of a community才去參加的……所以美國人也是要為了交友去專門做一些事的。

但要加入運動隊會要求你這項運動玩得比較好,而church基本沒有「門檻」。即使你還不是believer,只要是有興趣有好奇心,都可以去參加去參加活動探索自己的faith,一般教會裡的人都會很歡迎你,而且會主動來找你、幫助你、關心你。其實你也不必有心理負擔,覺得自己因此就要成為教徒了。如果你來了解了後但覺得還不是你的菜,教會裡的人都會理解也不會強迫。但假設你真的成為believer,因為教會是美國的一個major social institution,所以教會的community通常也是十分緊密的,一點也不用擔心交不到美國朋友或者融入不進社區。

雖然greek life,也就是fraternity 和 sorority,也是很緊密的社群,能讓你交到很緊密的好友;同時它也是美國大學文化的經典部分,取決於具體大學,甚至是一個很integral的部分——也就是說,在有些大學所有社交活動都是圍繞greek life進行,如果不參加根本交不到朋友或者是被邊緣化(所以選校的時候就要了解清楚,greek life是不是該校社交里重要的一部分啊)。但說實話,greek life s not for everyone。但如果你是喜歡greek life的話,儘管去參加吧!

2. 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里,當你遇到還蠻有趣和友好的人時,可以主動邀請人家一起吃個飯或者take study break。Just ask:"hey do you want to get lunch/dinner/coffee together some time?" 這可能一開始需要你鼓起很大的勇氣去問,但是回報是大大的!因為經驗告訴我,通常對方都會很欣喜地接受邀請的。不要害怕人家會拒絕你,或者覺得你很奇怪或生硬。其實,你覺得作為一個國際學生一切都很新鮮,其實剛進大學美國學生心裡也很沒底呀!他們也想要朋友呀!如果有人居然會態度很不好地拒絕你、或者覺得你這樣做很weird的話,其實這樣的人也不知道你去交往啦!

但是要記得,很多時候對方答應、但是就沒有下文了,不是因為對方不是真心答應,其實只是因為雙方都沒有去落實而已!所以可以當場或者回頭儘快就定下具體日期時間地點。要注意的是,大家學業都很忙,而且也不要讓人因為財務負擔而不能答應赴約,所以應該以隨意、方便、low cost為主,約去學校飯堂、咖啡廳就好,默認AA制,10美元/頓以下的地方為佳,甚至更低$5-$7的更好,不要約超過15美元/人的餐廳,否則對方可能會因為負擔不起而不得不拒絕你,因為美國人很多都是需要自己賺學雜費以及貸款上大學嗒!

其實,一起吃飯是最好的交友方式,因為你們會聊天,可以真正了解對方。如果你還掌握不好聊什麼、擔心一對一吃飯會冷場的話,可以安排雙方各帶朋友大家一起吃。(這樣也可以不會給別人錯誤的印象,以為你是want to pursue a romantic relationship)。如果學校是像我們一樣小規模的大學,我們甚至會在飯堂就隨便加入一桌子人,就是拿了餐盤子問「hey can I join you guys?",根本不可能有人會拒絕你,就這樣就又交到新朋友了!!

Remember, you don"t have to act or think like an american to make american friends. 如果有沒聽懂的笑話、不懂的cultural reference,完全可以開口問,there is no shame in asking or showing that you do not know, because they know that you are from a different country! 我的經驗是大部分人都會很友好地告訴你,如果是有一群朋友的話,甚至可能會爭先恐後地介紹,你的問題甚至可能會start a discussion itself。而且,有文化隔閡雖然會創造溝通障礙,但也可以把它當成你的優勢。你完全可以在合適的時候告訴別人你的perspective,你的經驗,或者一些中國的事情。他們學到一些有趣的事實或者想法,也會覺得你很酷、想和你多交流的。如果你做language partner/tutor(比如你幫人練習中文),你也可以接觸到對中國語言文化特別感興趣和好奇的外國人,那就更不用擔心文化隔閡了。

4. stay in touch:吃完一次飯,如果聊得來可以再約飯、喝東西、或者約其它你們都感興趣的活動。比如一起去某個party/panel discussion/event/outdoor activity/sports game。時不時發信息問問what"s up? /How are you? /How is it going? 或者在facebook/email發一些你覺得對方會感興趣的東西(articles, resources, etc.),甚至就是看到有趣搞笑的quiz/youtube videos等可以tag人家,like一下人家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的posts,增加interaction,讓人家知道把他/她記在心裡,那人家也會reciprocate,友誼不就是這樣加深的么?

5. 成為更好的朋友以後,可以更坦誠地交流自己的感受,除了一起做事情解悶,也可以純粹地分享自己的快樂,有困難、有crush也可以聊聊。還有一起喝酒去派對,do stupid shit……才是大學生創造共同記憶的正確打開方式。:)

6. 到了大二,你可以循序漸進地尋求在團體裡面擔當領導職位,比如負責專門拉贊助的呀或者組織活動的呀,競選學生會的部長呀。一旦成為了社團的骨幹分子,你就有更加legitimate的原因去跟不同的人搭話啊什麼的,不用找理由、也不用有邀請人一起參加活動/一起吃飯的心理負擔。而且,其實很多社團競選職位的競爭一點都不激烈!要求也不高!只是要你鼓起勇氣、主動請纓!

7. 成為社交核心:有沒有發現總有些人好像什麼人都認識、好像誰都認識他/她?其實無他,他們就是主動而已:主動組織parties和活動,主動幫助別人,主動跟低年級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主動介紹你覺得有common ground的朋友之間互相認識,主動在課堂在校園討論中發聲、主動reach out to other people、去take initiative。慢慢地大家就會被你所吸引,尤其是如果你堅持做一兩件事,你會樹立「權威」,大家更會對你有一個認知,就像是你名片的一部分,只要有相關的事都會想起你、去找你。

其實,除了peer,還有校友、教授、任何可以成為你mentor和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的人,都值得你這樣去交朋友,這個過程其實都是在鍛煉你的networking skills,不但讓你有更豐富的社交生活,豐富你的留學經歷,加深對美國社會的認識,也會在不經意間可能就為你打開哪扇門,一定會讓你受益終身的。

**沒有必要完全避免和其他中國學生交往。但是要記住,只要有非中國人在場,或者你們是在公共場合聊天,都應該用英語。否則別人也無法加入到你們的談話中,並且更加覺得你們是外國人而不好接近——將心比心,你看到幾個比如法國人/俄國人用自己母語聊天,你也不會想去加入他們、也會覺得intimidating的。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來溝通,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男的花錢,女的發自拍


多參加club,如果你們學校Greek culture很不錯的話,可以加sorority試試,會有很多mixer,各種party,也相當於擴展眼界


一樣的情況 在美高 中國人其實並不多 也並不影響交友 但一直沒有跨出那一步 因為已經second semester確實困難 開始去學校gym 以及當tutor

可以勾搭下題主加個微信嘛~


有同樣的困惑,不願意在舒適圈呆著。 所以下個學期找了當地人合租房子,雖然都不認識但是願意冒這個險。 我屬於安靜裡面嗨的, 人多就比較安靜那種。 現在在努力的學會與各種人溝通。能讓話題進行下去的溝通能力是吸引別人的一個要素。

其次,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會更容易交到朋友。 我愛去健身房,有的人就會主動和我說有空一起去鍛煉啊。我不耽誤學習,有人就會主動和我約圖書館。 我覺得重要的是一定要讓自己有價值。

下學期準備學做飯給內幫室友嘗嘗哈哈,希望大家能夠和睦相處。

和題主有同樣的困惑,希望能夠一起進步~加油~


我覺得作為一個女生,這應該不是難題啊,如果你的口語夠好,多跟老外交流,自然能結交一些外國朋友。還有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最好是體育社團之類,如果你有體育方面的特長,比如打籃球打得很好也能結交許多朋友,美國人對體育的熱情可是很高的。不過我覺得題主的問題是想交一些更深層次上的朋友,這就比較困難了,因為文化差異會使得你與他們難以進行深入溝通,就像你說的,外國人之間交談你插不上話,這主要是因為你不熟悉他們交流的那套內容,比如說某個美國同學講了個笑話大家都哈哈大笑,只有你覺得十分無趣,諸如此類文化差異造成的理解差異是必須要面對的一大障礙。


推薦閱讀:

被男生強吻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美國 | 交友 | 留學 | 人際交往 | 常春藤聯盟IVYlea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