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 MIT 你最能學到的是什麼?


本科的時候認識了幾個MIT的「好」學生,然後才發現了人和人的差距。然後我來說說他們是怎麼個好法,首先這四個學生算是MIT里比較頂尖的學生,不代表總體的水平吧。先說硬性的吧,這四個同學本科4 5年人均獲得3個學位。而且這三個學位在正常人看起來是非常不相關的。比如 化學,機械,電子;比如計算機,電子,管理...然後再說成績,因為看過他們的簡歷,他們在校的成績一直比較的穩定,嗯,GPA穩定在3.9左右(樓下同學提醒應該是4.9,重點是很高。。。)。如果就這些也就是個nerd。最可怕的是他們能真正build一些東西。他們在幾乎沒有外力的幫助下(我指的是資金,人力)獨立做了很多非常酷炫的project。比如Segway,比如電動滑板,比如3D Printer,比如各種酷炫的機器人。這個是讓我絕對沒法比的一個東西。然而我覺得最大的差距是對科學的熱愛,對於那種未知的東西探索欲,對於改變世界的雄心。其他的好玩的細節嘛,就是他們真的可以在任何時候的任何姿勢下睡著並且睡的很香。。。。最後放個視頻~~mit midterm

看了幾個評論,我就呵呵了。什麼東西到人嘴裡都能變成easy mode。什麼東西都是看看就能拿到了。誠然有些專業相對一些其他的學科,側重點不在數理計算方面,那麼因為這個就能得出非數理專業就很好學了么?只有天朝的管理學能教成文科。。。。。

還有同學說神馬EECS是一個專業,然後兩個學位就很好拿來。

那我就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說有多好拿哈。我讀書的時候某個quarter修了4門課,一個quarter是10周。這四門課分別是computer network,resource virtualization, computer graphics,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ve. 其中network課是實現一整個network stack的功能, computer graphic 是從基本的繪圖到最後加到光照, resource virtualization 是在linux kernel開發, HCI是實現一個網站。 誠然這些project比工業界的都要簡單的多,但是在10周內完成也是非常困難的。平時一周4個deadline,忙的時候一周6 7個deadline。那個quarter我連刷2夜刷了2次。真不是我不抓緊時間,而是真忙不過來。

然後再和本科生比呢? 他們平均一個quarter 是修5門,雖然難度有減弱,但是真不是很悠閑好么,我曾經不止一次在樓道里看見累的不行然後躺在地上睡覺的孩子。

MIT只能更誇張,好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我收穫最大的是英語口語和寫作,可能是因為之前英文弱爆了;其次是語言學,因為MIT這方面太強了;再次是藝術史。

課外學到最多的是美國的文化、政治、怎樣與美國同學打交道,畢竟高中是在國內念的。比如參加一個叫LeaderShape的活動: MIT LeaderShape


做飯……MIT student center的食物太難吃了


我覺得收穫的更多的是一種對這個世界更為強烈的好奇心和持續釋放對科學真理的巨大熱情,課程計劃,實驗室項目和校園建築不以創新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還有許多無比博學的Nb教授和激情無限才華洋溢的同學們,一起組成了MIT這個不斷創造知識、用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我們自己以及周圍的這個世界的夢想合唱團。P.S 很多media lab的同學真正高智商,而且創意無限,有名的就是Hacker!


沒什麼人答啊,唯一的答案還不怎麼靠譜。智商水平不管在哪裡都是有高有低的,MIT也不例外。從我所認識的人中來看,極聰明的不少,但大多數也僅僅略高於平均水準。更何況智商也不是決定一個人學習/研究水平的唯一要素,相比起來,我倒覺努力是這裡人人都有的特點。

再說說我的答案(只從理工科角度)。MIT的校訓:mind and hand。通俗來說就是動手又動腦(怎麼像小學課文。。)。這點大概是其理工科水平在全球能位列前茅的原因。MIT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非常強調嚴謹的理論訓練和豐富的動手能力培養。理論方面,各種課程無論院繫上來滿滿都是數學推導(聽說還包括金融管理類課程),追求從根本上理解課程教授的內容,通宵做PSet這種基本是每一個學生都經歷過的,很少有所謂的「水課」。動手方面,很多課程都有一個final project,不僅僅要用到理論知識,還要實際動手去做,每到學期末都會看到很多學生抱著各種奇怪的東西穿梭在教學樓中,基本都是他們的final project;另外就是本科生的lab課程,基本都是研究生在帶,動手做的東西都是和最先進的研究成果緊密相關的。

最後補一點,如果常春藤的氣質可以用「高貴」來形容,西海岸學校氣質用「自由」來形容,那麼MIT的氣質無疑就是「嚴謹」。

吹了這麼多,果斷匿了。


能學會如何跟大腿搞好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我在MIT student center學會了狼自刀不上警。。。


一種 可以叫做信仰的東西

哪裡的人 不是為了 錢

而是為了某種東西 執著的追求者

沒有誰去鼓勵 去督促你

全都是自覺自愿的

有點像抗戰時期的黨員 大家懂得

為了某一個目標 去奮鬥終身


做為學渣所見到的頂級名校的學神,特點就是,

比你聰明,還比你勤奮,還比你謙虛正直,還比你家境更好。


MIT於1861年由美國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創立,先後有8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此學習或工作,屬於愛國者聯盟盟校。MIT有著分享研究成果的傳統。MIT最初是一所技術學院,但其課程與那些狹窄型的技術學院有所不同,不僅重視專業技術的培養,而且堅持高比例的包括文化和普通科學在內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些課程基本上不包括技術方法和高度專門化的課題。因為這些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還是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MIT非常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且為同學們準備了世界上一流的硬體設備做prototype,如3D Print, CNC, Water Jet, Laser Cut等等。


推薦閱讀:

在芝加哥大學讀研究生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學習 | 出國讀研 | 麻省理工學院MIT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