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棒球主投手每行比賽都要換,而其它位置的人基本不換?

斷斷續續看了幾年 MLB,因為場次太多,挑精彩的看。

幾個問題(常識問題)很疑惑。

1,為什麼首發的主力投手好幾場才輪一次?而其它位置基本不換?

2,即使是主力,也是一周才輪一場,其它主力隊員場場打,這樣主力投手在隊伍里的地位,身價會不會沒有高上壘/全壘的隊員高(1B)?

3,在投手運動員的早期,怎麼確定他是主力(首發)投手還是牛棚替補?技術上有什麼區別?

4,很多比賽的轉折點和得分點都發生在主力投手被換下以後,替補投手被連續爆,那為什麼不讓其它主力投手去替換首發投手?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贏下比賽?

5,為什麼比賽的勝負要寫成(W: A隊投手, L: B隊投手)?(@連續 指出應該是: A對球員1-0,B隊球員0-1)這樣說得好像勝負都是雙方首發投手的得失造成的。

6,每個球,看起來都是捕手(C)給投手暗號,下達指令告訴他出什麼球,有事還會走過去和投手直接交流,這樣C算不算是球隊的場上大腦(Quaterback)?

本人Cards腦殘粉(不要問為什麼)


謝邀。

在此對題主的問題進行逐一回答,希望能有所幫助。scope限制在MLB,不討論日職。

1:為什麼首發的主力投手好幾場才輪一次?而其它位置基本不換?

先發投手和其他先發球員的工作範疇是不一樣的。投手主要負責投球(pitching),而其他位置上的球員主要負責打擊(batting)和守備(fielding)。(注1)

注1:在MLB,雖然投手也會做打擊(國聯的先發投手是需要打擊的)和守備(守備是投手的重要職責!),其他位置上的球員也會客串投球(極端事件),但這些在他們各自的工作中占的比重是很小的。

所以,這個需要拆成兩個問題來回答。

1a:為什麼先發投手(Starting Pitcher)需要好幾場才輪一次?

原因很簡單,投手投一場先發很累的呀。投完一場後,都需要做即時的冰敷處理,就像這樣:

先發投手一場比賽的工作負荷是非常大的。除了賽前的熱身以及每個半局之前的熱身,MLB先發投手主投一場的投球量(pitch count)大約在100球左右。農場剛上來的小年輕或剛剛傷愈復出的投手一般會被限制在80-90球,比較耐操的投手可以投到120球以上。像松坂大輔當年在甲子園一場投250球,在如今的大聯盟是不可能出現的(日本硬操高中投手的那份熱血在美國會被視為child abuse)。

MLB一個賽季162場例行賽,非常漫長。若一名先發投手能在一個賽季中保持健康且高效的話,那麼他一個賽季差不多要登板32-33場。MLB的現行主流是先發投手五人輪值(pitching rotation)。五人輪值也表明了目前大聯盟球隊普遍認為:若要健康且高效地渡過一個例行賽賽季,一名先發投手在投完一場後,最少需要四天來進行回血(注2)。

注2:「做一休四」不代表投手在先發後的四天一個球都不投。兩場先發中間,還是會有bullpen session的。

就規則而言,你完全可以讓你的先發投手每天都上,但除了在表現上的產出不一定比「做一休四」理想外,因過度投球而導致的傷病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畢竟投球,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不自然的運動。當一個投手將球往本壘方向全力擲出的時候,他的肘部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簡稱UCL)以及肩部都會承受不自然的壓力(注3)。

注3:關於投球運動的不自然性,可以看一下FanGraphs的這篇文章。

Every Pitch Is Bad For You

另外談一下UCL。看NBA的朋友們都知道,如果一位球員的ACL(膝部十字韌帶)撕裂的話,就意味著他的賽季就此報銷。而UCL撕裂的嚴重性也是如此。若MRI發現一名投手出現UCL撕裂的話,後者需要即時接受Tommy John手術,康復期基本都在一年以上。如今,因為UCL撕裂而報銷的投手越來越多。這也讓更多人參與到對投球姿勢(pitching mechanics)的研究當中。

American 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 -- Pitchers should slow down, utilize better mechanics

Tommy John surgery keeps pitchers in the game, but it doesn"t address an underlying biomechanical flaw

所以說,若要一名先發投手每場都上的話,會使其更容易受到傷病的困擾,導致賽季報銷,甚至報廢整個生涯。

1b:為什麼其它位置上的球員可以每場先發?

就一場比賽而言,其他位置上的先發球員的作業量較先發投手,要小太多了。對於先發投手而言,一場比賽對身體的損耗使得他們不得不休息。而對於其他位置上的球員而言,卻並非如此。

之前也提到了,其他位置上的球員主要負責打擊和守備。若一場比賽能夠順利在九局後結束的話,一名球員最多上場打擊5-6次,參與到的守備數也不會比投手抓的出局數多。反觀先發投手,假設一場比賽投100球,對一名打者的平均投球數是5球的話,他也需要面對大約二十名打者。兩類球員在一場比賽中的作業量真地相差非常多。

2:即使是主力,也是一周才輪一場,其它主力隊員場場打,這樣主力投手在隊伍里的地位,身價會不會沒有其他隊員高?

不會。無論是投手,還是其他位置上的球員,都可以成為一支球隊的franchise player。

上面也提到了,先發投手的作業量其實是不小的。優秀的先發投手也可以拿到頂級工資,年薪可超3000萬美元,比如道奇的Clayton Kershaw(7年2億1500萬),剛加入紅襪的David Price(7年2億1700萬)以及剛轉投響尾蛇的Zack Greinke(6年2億650萬)。

還有一個就是,在季後賽中,先發投手可以說是影響單場比賽勝負的最大因素。優秀的先發投手在七場系列賽可以像神一般的存在,比如去年的Madison Bumgarner(注4)。

注4:巨人先發投手Madison Bumgarner在2014年世界系列賽封神。以下為他三場比賽的數據:

10月21日,Game 1,先發七局,1個自責失分

10月26日,Game 5,完投九局,無失分(即完封)

10月29日,Game 7,中繼五局,無失分

賽季結束後,他贏得了2014年美聯社年度最佳男運動員。贏過該獎的NBA球員僅四個人,分別是Larry Bird,Michael Jordan,LeBron James和Stephen Curry。

3:在投手運動員的早期,怎麼確定他是先發投手還是中繼?技術上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講非常多。建議題主可以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問題在知乎上問。在此就簡略地答一下。

MLB球探在考察年輕投手時,會看很多方面。

身高是一方面。因為一名投手如果臂展長的話,那麼球進壘的角度也會更大。

投球姿勢也是重要的考量部分。球探們會喜歡投球姿勢比較乾淨,不吃力的投手。那些動作較為誇張(violent)或古怪(funky)的投手則往往不是作為的先發投手材料的首選。另外,很多運動醫學人士也會關注投手的投球姿勢。他們認為錯誤的投球姿勢會加大投手的受傷風險。比如球探看重了投手A,認為他投球姿勢輕鬆平順。但醫學人士看了投手A在投球時,發現後者腳著地前雙臂呈「倒W」狀(比如Stephen Strasburg,Mark Prior),會因此提出擔憂。

除了身體條件外,球探們會對投手的三個點進行評級,分別是球種(pitches),控制(command)和冷靜程度(makeup)。評級系統為20-80法:分數越高,資質就越好。50指的是大聯盟平均水平。「Plus」是60分,指平均以上。「Plus Plus」是70分。

球探一般會從投手的速球進行打分(評級為50分的速球,球速基本在每小時90-91英里)。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因為速球是每個球員都會的球種,二是因為球速很重要(畢竟你教得了投球種類,但教不了速度)。

在對年輕投手進行完整打分後,球探們會進行總結,從而鑒定該球員是否有當大聯盟先發的潛力。在傳統意義上,當先發的標準如下:

一號先發:兩種Plus水準的球種,平均水準的第三種球路,Plus Plus水準的控制,Plus水準的makeup

二號先發:兩種Plus水準的球種,平均水準的第三種球路,平均水準的控制,平均水準的makeup

三號先發:一種Plus水準的球種,兩種平均水準的球種,平均水準的控制,平均水準的makeup

四五號先發:平均水準的球速,穩定的變化球球種,良好的變速球,對於兩種球路擁有一定的控制

當然,以上不是硬性指標。在大聯盟中也會出現不符合以上評價卻大放異彩的先發投手。但就上面標準而言,我們可以看出大聯盟球隊希望自己的先發投手能擁有至少三種球路。而那些球種有限的投手往往會被充至牛棚。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先發投手較中繼投手在一場比賽內面對的打者更多。而且先發投手在一場比賽中往往會面對同一個打者至少兩次。只有在球路上出現足夠的變化,才能使得他們過掉兩輪九人打線。

4:很多比賽的轉折點和得分點都發生在先發投手被換下以後,中繼投手被連續爆,那為什麼不讓其它當先發投手的人去替換原來的先發投手?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贏下比賽?

就規則而言,是可以這樣做的。這樣子的事情季後賽也發生過,就像之前所提到的Bumgarner。

但是,大聯盟賽季非常漫長。若要用一名先發投手去做中繼,那麼後面四天的輪值中間少一個,到時候該如何去作彌補?即使贏了今天的比賽,但明後天的比賽卻因此少了保障。而且,很多投手都是活在習慣中的動物,做一休四。如果刻意去打亂這個節奏,有可能會得不償失。

5:為什麼比賽的勝負要寫成(A隊投手 1-0 B隊投手)?這樣說得好像勝負都是雙方先發投手的得失造成的。

這個先指出一條錯誤。MLB的比分板是不會寫「A隊投手 1-0 B隊投手」的,而是「A隊投手 1-0,B隊投手 0-1」,亦或是「W:A隊投手,L:B隊投手」。也就是說,比賽結果呈現的不是「在這場比賽結束後,A隊投手與B隊投手的勝負關係」,而是「在這場比賽結束後,A隊投手是幾勝幾負」。另外,勝投敗投也是可以assign到中繼投手身上的。

關於勝投敗投,這是MLB約定俗成的東西。其實就現在而言,雖然有很多人在乎,但這個數據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這個數據與投手的表現沒有什麼直接聯繫。有些投手,一場下來只掉一分,但吞了敗投。有些投手,一場下來掉了五分,但因為打線給力,反而卻拿了勝投。

6:每個球,看起來都是捕手給投手暗號,下達指令告訴他出什麼球,有事還會走過去和投手直接交流,這樣捕手算不算是球隊的場上大腦(Quarterback)?

沒錯,捕手配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捕手可以幫助投手有更好的表現(但坑的真地會很坑……)。說是大腦也OK,畢竟捕手在同一時間要考慮清楚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照顧投手,看dugout里的教練指示,盯著壘上的對方球員)。現在大聯盟內有很多球隊的主教練以前就是當捕手的,比如揚基的Joe Girardi,皇家的Ned Yost,巨人的Bruce Bochy等。

不過,選投什麼球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向的,並不是捕手給什麼信號投手就會接受。任性的投手可以把你給的option全部搖掉。捕手與投手的雙向「協議」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大聯盟的投球球速是非常非常快的。如果不搞這個協議,投手直接扔一個breaking ball,要捕手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做出反應也是很難的。


幾個問題(常識問題)很疑惑。

1,為什麼首發的主力投手好幾場才輪一次?而其它位置基本不換?

答:因為先發投手太累了。說點個人體會:業餘打棒球也有5-6年了,一直是外野手。一日雙賽都沒差,僅僅在訓練時客串過喂球投手,累成狗,站都站不起來。

2,即使是主力,也是一周才輪一場,其它主力隊員場場打,這樣主力投手在隊伍里的地位,身價會不會沒有高上壘/全壘的隊員高(1B)?

答:好投手對一支隊伍短期戰績的提升效果遠大於好打者,先發投手出勤率低照樣有豐厚的薪水。

3,在投手運動員的早期,怎麼確定他是主力(首發)投手還是牛棚替補?技術上有什麼區別?

答:先發投手除了要求球速快,重要的是控球要精準,一場比賽最少投五局都不容易跑偏,總能投到捕手要的邊邊角角的位置。此外心理素質、掌握變化球的數量也是考慮因素,其他不是很懂。

4,很多比賽的轉折點和得分點都發生在主力投手被換下以後,替補投手被連續爆,那為什麼不讓其它主力投手去替換首發投手?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贏下比賽?

答:先發投手手臂和肩膀都很精貴,牛棚投手需要即戰力,咣咣幾下熱身就得上場。先發投手本來就要投一場休四場,休息的時候你讓他去當牛棚,投壞了誰來賠。當然世界大賽這種決定性的短期比賽,關鍵場次可讓先發客串牛棚。反正賭贏就拿冠軍,休賽期就在眼前了。

5,為什麼比賽的勝負要寫成(W: A隊投手, L: B隊投手)?(@連續 指出應該是: A對球員1-0,B隊球員0-1)這樣說得好像勝負都是雙方首發投手的得失造成的。

答:不是很懂,說不好。請參考其他回答。

6,每個球,看起來都是捕手(C)給投手暗號,下達指令告訴他出什麼球,有事還會走過去和投手直接交流,這樣C算不算是球隊的場上大腦(Quaterback)?

答:大部分捕手確實是比賽指令傳達者,但他們傳給投手的暗號分很多種,配球暗號大部分來自捕手自己,關鍵時刻主教練也會有意見;戰術暗號一般由主教練發出。


不請自來,一樓答案大讚,本人大學期間都是棒球校隊的,當了幾年先發投手,也在Boston住過。個別問題稍微補充一下。

1.其他位置也會換的,特別是捕手。140場的捕手就很有體力了。蹲著和站著畢竟差太遠。short stop也會換,其他內場差別不太大。在有DH的美聯,各個位置有時候交替做DH,也是體力問題。 我的教練告訴我每次投球之後肩膀微血管都會「爆裂」,所以要注意休息。

2.傳統認為先發投手決定每場比賽50%以上,相當於短期高效能。值錢是有道理的。但是現代大數據分析,有可能改變之前的概數估計。

3 先發投手和後援投手的角色是會在進入職業隊後調整的。比如揚基隊的Mo最初是作為先發投手培養的,兩年後失意後調整為後援,成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closer。日職npv也有傳統為了讓年輕投手迅速適應,從後援投手出發,轉先發的。職業投手一般會在進隊後修改動作,學習新的球種,甚至速度也會有變化。變快變慢都有。教練團會考量後調整先發和後援角色。

4.先發和後援投手的能力不太一樣。先發投手要求在賽前充分準備,熱身,牛棚投球,調整心態都需要自己的節奏。例如松坂大輔就需要150顆球準備,Tim Lincecum只需要15顆。教練團是無所謂的,只要能保證先發質量就好。松坂時間長,就早來,Tim可以晚來。但是救援投手不一樣,要求驚人的一致,就是能救火。場上一看形式不妙,教練馬上打電話給牛棚,救援投手必須即刻熱身準備上場,這需要平時訓練時系統訓練才能達到要求。不排除有些先發天生神力,但是救火還是要信賴專業中繼比較好

5.傳統認為投手占勝負50%因素,所以勝負記在投手上。而且棒球是一項攻守不對等的運動,得分靠得是全隊合作(除非homerun,這是一個人就解決的)。分數算在誰頭上都很模糊。往往打出hit把前面送回來的人自己最終out,能上壘的人不靠別人又回不來。防守就不一樣了,投手有很大責任,是比較容易判斷責任。

6.仔細觀察的話,教練有時候會給捕手發暗號,世界棒球經典賽裡面。韓國的金銀植監督就很喜歡通過捕手給投手發暗號。(2009年的ichiro對決林昌勇,韓國教練團發的暗號就是變化球,但是林堅持投直球,活生生變成背景)。

而且,捕手配暗號,都是事前和教練團討論過的。看對手錄像捕手會詳細記錄每個人的習慣和統計數據,比如壘上有人怎麼配,三顆壞球怎麼配。場上捕手是大腦,不過這顆大腦的程序和思路都是教練團的。


主要還是出於保護投手的原則吧。


打過球的就知道了...

我一開始打左外野,一場比賽下來能發揮個兩三次算很好的了……而且主要是看腳程和手臂的爆發力,一場下來不會很累的。要是對面打擊率低的話外野都會很無聊……(雖然說注意力還是得集中

後來我打首發投手,遇到難纏的打者一局得投和十幾二十球,投到六到七局的時候手臂基本上就沒啥力了(我打少棒沒進過專業的臂力訓練,七局就真的差不多了,之後的控球和速度都會差很多)每次打完比賽手臂都會酸痛個三四天…按照mlb那個強度,投手不換人的話估計兩三場下來投手就殘廢了…


我來簡化上面的回答吧 讓有些人看到可以不用那麼的害怕

1先發投手在一場比賽里對手臂的負荷是十分巨大的且肌肉也會疲勞和損傷(常見的解決方法就是比賽中休息冰敷 完後在熱敷) 這不是投手都可以辦到的 這就為什麼有的是先發有的是中繼 ,至於其他位置不換是有一個球隊的考量 和球員的狀態打擊能力和場上的影響力,(這裡有個調度叫做指定打擊(DH)限美聯 因為起初MLB都要求投手打擊 但後來美聯為了保護投手和比賽的觀賞性制訂了DH(代替投手打擊)而國聯還是舊制不變 而當美聯球隊到國聯球隊主場打球時投手要隨俗參與打擊 反之)

2.不會的 這著重點不一樣 業術有專攻說的就是這樣 好的投手不被打擊者打中或者打的結實 這就是大大的減輕了防守的壓力和一些存可能在的失誤 大約一般都出在投手上

3.有幾個能力值 續航能力 投球速度 控球力 所會球種 健康程度(投手多半有傷)一場比賽 一個先發要完成的工作有幾個 教練制定的投球的局數(一般為最低6局)球數(一般100球上下) 這是剛性標準 接下來是自身的標準 控球好壞這就不用多說了吧 球威 球速 球種這都是自身要求不達標 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優質先發的 然而中繼投手的既定要求就低很多 一般只要有一兩種拿得出手的球種和一定量的速度就行 局數也不吃緊 1-2局為正常(這裡有個叫法就是長中繼 這就是先發撲街而終鬚髮揮出色接過先發的棒) 這樣一比較就知道先發的工作量有多大

4.這樣的問題好啊 是當初我剛看球的時候是常有的疑問 但我們要知道有個先發投手輪值這都是教練安排好的一般會排出3-4天這都是可以獲知的臨時的調動會打亂教練團的輪值和增加選手的風險 一般例行賽是不會有教練這樣去安排 季後賽除外

5.一般是xx分-xx分 xx隊獲勝 你所提出的是勝敗投,勝投xx選手 敗投xx選手 (先發投手主投不過5局沒有勝投資格)

6.這個是的 捕手就是場上的司令塔 也是工作最重的一個位置 既要蹲捕整場也要參與守備,狙殺壘上跑者在很多時候要不要放掉一個打者多數時候都是捕手的工作 所以捕手既要明白自己投手的能力心思還要了解打者的能力和偏好球種得以配出好球,著實算為場上大腦一點不為過,今年的世界大賽MVP就是perez 你可以去看看他的表現 這樣你可以更好的了解


先感謝一下LS高票的答案。 學習了!

饒有興緻地查了一下最高身價的現役MLB球星。 先發投手還是可以頂半邊天的。

The 25 highest-paid players in Major League Baseball

「This year"s group of highest-paid players includes nine starting pitchers, seven first basemen, two shortstops, two right fielders, a second baseman, a third baseman, a left fielder, a center fielder, and a designated hitter.」

美式棒球果然是強打強投啊

PS: MLB頂薪就 30M了。 足球界C羅和梅西好像都是80M。 棒球運動員的運動壽命是不是要更長一些?


1、累

2、不會

3、都從牛棚開始打起,

體力值、球速、精準度、球值明顯優於其它牛棚球員的那個,還要更具備抗壓能力

4、累 田忌賽馬

5、傳統,供參考,勝投敗投就是個片面統計,影響比分因素太多

6、是 我家那隻捕手有一次配了個壞球,然後揮臂牽二壘成功真是帥爆


忘了從哪看到的了,說是「投手的手臂是消耗品。」投那麼多球,還要力道和技巧,肌肉損傷會很大吧。


以我這麼多年看棒球熱血漫的經驗表示,投手的肘子真心是消耗品啊


推薦閱讀:

熱門的團體球類運動中,近年都有哪些打法革新?
大聯盟有隻靠直球的投手嗎?
棒球比賽中,左投手的優勢在哪裡?
為什麼棒球壘球不再是奧運項目了?
棒球投手投球時 straight、curve、slider、change up 的區別?

TAG:棒球 | M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