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女性中炮製推廣一種新的流行習俗?

大家總嘲笑地下室屌絲泡麵都吃不起還喜歡上網指點家國大事,但我覺得這根本不好笑。如果一個群體中,哪怕最卑微困苦的個體都有解構社會政經文的興趣動力,這說明這個群體具有根深蒂固的「瓜分世界」的集體潛意識。

相比之下,女性群體對解構政經文史軍的興趣少得不是一星半點。感覺年輕大眾女性中普遍缺乏對「瓜分世界」的內在慾望,即使是高校的高知女生也普遍如此。不要說什麼「個人興趣選擇自由」之類強行安慰了,這劣勢簡直不要太明顯。人類社會除了拼生產就剩拼腦子了,缺乏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很容易被外界牽著鼻子瞎走,早晚要吃虧的。

自身沒有認識改變處境的興趣動力,外界說啥都白搭。先顧不上水平高低了,如何在年輕姑娘中炮製一種新的流行熱情?如何才能讓她們像追捧口紅一樣狂熱追捧政經文史軍、掀起一場自我反思的狂潮呢?

——————分割——————

對之前的用詞過激不當道歉。

有人問是不是要開發新產品,這太遠了不歸我想,但如果有想藉機搞新產品的大神歡迎來圍觀......不過以商業產品輸出價值取向,總有些自相矛盾,畢竟還有一堆「消滅資本主義」的思路。

但新影視新文學是很有可能的。賈平凹的鄉村拐賣婦女「讚美詩」《極花》說不定就需要一個「受害者攜隊掃蕩屠村」的反擊文學《端草》來叫叫板,畢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嘛。

為在一線奮鬥的師哥師姐們貢獻一絲方向,新藝術形式、開發新產品、推廣新APP.....都不限,歡迎集思廣益。


可以參考刮腋毛這個無中生有的風潮是怎樣留行起來的。一開始是根本沒有刮腋毛這種說法的,後來剃鬚刀的廠商覺得光做男人市場生意不夠大啊,硬是炮製了女人應該刮腋毛這種觀念,深深地影響了西方一代人,直到全世界基本沒有國家倖免。(這一點我還蠻佩服韓國人的,雖然和日本一樣全盤西化但卻和中國一樣仍有堅持自己審美觀的男士存在,而且數量還不少。)

第一,來自健康科學的觀點認為頻繁刮腋毛對女性的健康不利,容易導致發炎。因為腋窩的皮膚嬌嫩,不同於男士下巴的皮膚,故從健康講,鬍鬚可天天剃,腋下不宜常常刮。

第二,個人以為這種審美觀的結果是扭曲了人們自然的性心理。根據研究,男人本來應該喜歡女人的腋毛,這是先天的心理,因為腋毛的出現來自性的成熟。但由於近世以來「腋無毛則美」的審美觀大行其道,這一自然先天的心理也被扭曲了,導致現在不但許多女子對自己的腋毛深惡痛絕,連許多男人也覺得不除腋毛的女人不雅觀。而扭曲了的性心理對人和社會的發展多少有著負面影響。

...

這可以追溯到1915年5月,Harper』s Bazaar雜誌刊登了一幅廣告:一位身穿無袖衫的婦女露出了光潔的腋窩。在此之前,處理腋毛是並不多見的。1917年,為了增加「刀片」的銷量,威爾金森·斯沃德公司,發動了一場針對北美女性的宣傳攻勢,力求使女人們相信腋毛是「不衛生的「、留腋毛是「非女性化的」,結果兩年後,它出產的刀片銷量果然就翻了一番。從此,提倡女性剃腋毛漸漸成為新興審美觀向世界蔓延,刀片製造商們自然就大把賺錢了。越來越多的女士炫耀著自己光禿禿的腋窩,其結果是使越來越多的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審美傾向。隨著除毛的女士不斷增多,脫毛膏及其他各種脫毛技術也陸續產生,都朝著這一新興市場紛至沓來,謀求分一杯羹。於是,市場越來越龐大,去除腋毛的審美觀在人們意識里越來越堅固,商家的利潤自然也滾滾而至,人類的審美觀就這樣鬼使神差地隨著製造商們的需要悄悄地改變。終於到了今天,主流觀念已被完全顛覆,女性露腋毛不雅的觀念成為絕對主流的看法。這種審美觀在它的發源地歐美尤盛,女人露腋毛被認為不禮貌。以至於大明星朱莉婭·羅伯茨於1999年首次展示其茂盛的腋窩後,被影迷們大加批判。

來源:果殼

因此,根據鑽石和刮腋毛的流行來看,對於文史的追求肯定也要是自上而下的。先是主流媒體的發聲,刊登一些諸如「調查研究69%的男性希望女朋友對歷史感興趣」,「陳偉霆披露找女友八條標準,第一名竟然是可以一起聊軍事?!」然後,再從明星入手,一些國民女神級的女星在電視上大談歷史軍事,而國民男神立刻表示「哇想不到你這麼厲害」,主持人趕緊跟進「哇學歷史的女孩子就是有魅力」等等等等。

大型的女性品牌也不要漏掉,坦克造型香水瓶,魚雷系列口紅,導彈主題眼線筆等等。重點是一定要大牌!一定要貴!一定要有」斬男「,」限量版「,」種草「等關鍵詞!專業名詞似懂非懂沒關係,先砍一波手再說。用武器型號當色號的口紅,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然後就可以再下一級進入知乎天涯等地,編一堆故事比如有個妹子一開始怎麼都找不到男朋友,機緣巧合發現自己對軍事很感興趣。沒想到竟然在軍事類論壇網戀了。男孩各種溫柔,但是妹子一直擔心喜歡軍事的男孩會不會不好看直男癌之類的。一見面,男神級別,放正常情況絕對泡不到那種。然後,有美女妹子想插足,但是連坦克型號都分不清,折戟而歸。皆大歡喜,happy ending…

最後再下一級進入微博,空間,朋友圈。炒熱一些陳偉霆露著大白牙擁抱坦克的gif表情包啦,xx大學歷史系男神xxx的盛世美顏啦,背會這15架戰機泡不到男神你打死我,轉發菊座微博抽十個人送口紅啦,etc…

在推廣的過程中,別忘了做男性的工作。宣傳刮腋毛時也是,不光女性覺得光溜溜的很好看,主要男性的審美也被扭曲改變了。很多不易被洗腦的女性發現如果再堅持就會很難找到男朋友時也只能妥協了。因此,也可以適當的po一些「女朋友不是軍迷不如不要女朋友」,「都這個年代了還不喜歡軍事歷史的妹子,真的敢談?」之類的面對男性的文章,效果會加倍哦。

最後,不能急於求成。光溜溜的胳肢窩攻佔世界用了幾十年,因此循序漸進也是很重要的。一下子把上面那些全都做了反而會給人一種「哇果然有陰謀」的感覺。就算有足夠的資金和人脈,也需要至少四年以上的時間。可以說這種無中生有並不是一種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有很大的利潤可圖,基本上不會有人願意去投資的。


我現在能想到的東西還比較少。先分析原因,再想解決策略。

很多人的生活只不過跟風而已。她們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每天刷微博刷知乎看電視劇就能以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大家說什麼我信什麼。下毒藥靠媒體,下解藥還是靠媒體。只不過多數人活一天是一天,也不會成為追求女權的中堅力量,她們更希望權力由別人替她們爭取,這些人我們暫且稱之為豬隊友。

除了如何在女性中炮製推廣一種新的流行習俗? - 心理 這裡面說的「階級焦慮」,大多數女孩子喜歡口紅,扮演傻白甜,都是想獲得社會主流男權價值觀的認可,提高自己在男權婚嫁市場的議價能力。甚至她們連支持女權,努力賺錢,好好讀書,成為一個有趣的人,都是為了嫁給一個「更好的人」。並且她們始終相信自己會遇見那個「對的人」,與她攜手共度一生。男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告訴女孩子們,你們辛苦20幾年就是為了將來遇到一個好的主人,把你當成寵物一樣,好。好。寵。著。 而能不能找到一個好的主人,就要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比起豬隊友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麼更讓人悲涼的就是,我TM爭也只爭殘羹剩飯。

怎麼才能讓她們意識到「寵物式戀愛」不是愛情呢?手動滑稽。

薛定諤的女權與我國姑娘們脆弱的邏輯能力分不開。舉幾個

「我最終還是要結婚生孩子的」。嗯。你也認可結婚生孩子就是人生的終點了對不對?

p/q-&>s !=&> ~s-&>~p

「塗口紅穿漂亮衣服可以讓我開心啊」。你開不開心是由塗不塗口紅決定的?你開心與不開心塗不塗口紅都不是決定性因素。不開心是因為沒塗口紅?也不看是誰告訴你的這個邏輯。

p-&>q !=&> q-&>p

「戀愛和婚姻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安定」。結婚了還能繼續幸福的人是因為她們本身就比較幸福,而不是我一個人苦大仇深,結了婚我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戀愛了能開心的人是因為她有能給人帶來開心的特質,一個人本來就足夠開心。

False-&>p.

「你不送我鑽石就是不愛我」。同學。「鑽石-&>愛情」這個前提就是False,當然什麼都能推出來了。

其實這一條也是最萬能的解釋。因為那些男權的命題本來就是錯的啊哈哈。

離散數學也是推翻男權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一。姑娘們不要聽信「數學無用不能買菜」的說法。你學數學不是為了買菜謝謝。

------------講真。給出解決辦法是更頭疼的。----------------

要讓女孩子們追求一種東西,就要讓她們覺得有預期獲利,讓她們產生嚮往。僅僅靠媒體渲染產生一種新的追求,治標不治本。重點是讓女孩子們學好邏輯,認清男權的本質和利益鏈;要讓她們意識到,不學正經東西,不去跟男權爭奪地位和社會資源,無法達到你們所期待的階級。否則今天大家都追求自由獨立,明天又追求相夫教子。

可是我目前想不出一個可行的辦法,能讓姑娘們自發學習邏輯,參與辯論,努力爭奪社會資源,成為一個經濟獨立的「好女孩」。也不知道如何說服姑娘們放下在男權和婚戀市場上爭奪到的「殘羹剩飯」,轉去名正言順地吃肉。更不知道如何讓大多數姑娘自食其力,畢竟很多人連自食其力的力量都沒有。

如果說推行教育,那麼首先要女性在教育界,政治界有一定的執行權,話語權,並且這要求社會認同和群眾基礎。

如果說改變社會主流思想,男權本質沒改變,也無從下手。

如果說根本解決方法是實現共產,那麼在實現共產的這些時間裡,又應該怎麼做?平權,提高生產力等等是應該同時進行的,就算fork()出一個新進程也不能實現並行運算。

一個學計算機的少女感受到了當初不學馬克思不學哲學帶來的巨大的能量反噬

不過我倒是想到幾個突破口。

既然資本家能夠用「使用化妝品的人社會階級高」給女孩子洗腦,那麼我們也是不是也可以用相似的手段讓女孩子清醒過來,「社會階級高是你佔有的社會資源多,而不是你多美」?

既然男權能用「愛情」這個誘餌有效實現「物化女性」和「婚姻捆綁」,那麼能否用「愛情」來掙脫捆綁?

------擼完代碼回來再思考人生。越寫越覺得自己不能丟了未來吃飯的本錢。------

從我的角度想了一些可能的解決辦法。雖說治標不治本,可是如果連標都放棄,那更沒救了。

題外話。革命是徹底解決方法。可是以現在的社會生產水平,群眾智商,革命基礎而言,並非上策。畢竟我連游個行都會被抓小黑屋。革命勢必會造成社會動蕩,卻保留社會生產力不解決,恐怕又是要重蹈大躍進的覆轍。然後為了提高社會生產力,提高人口,怕是又要走資派,讓女性生孩子。幾十年後後人還會罵,當年的革命成果都被糟蹋光了。我自己的力量也太小,手裡沒武器,只空有一台電腦。一腔熱血。還想借著社會繁榮實現人生理想呢。我自私不可原諒。請組織封殺我。

再來講我現在能想到的淺薄的下策。主要思路就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女權之間有一個合理的mutex。精英主義,自上而下。雖然 @heaven疏狂 得打我。

人不中二,天理不容。

如果我走了狗屎運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有了自己的fundnig,我可以設立獎學金鼓勵有科研資質的女孩子本科畢業繼續讀碩,碩士畢業繼續讀博。MD老子有錢任性就是要增加women in tech,掌握科研界的話語權。你要是想結婚生孩子,做完了課題發了paper就去生,即便體質不好生完孩子跟不上行業發展,我出錢讓你接著讀本科讀碩士,想學文學文,想學理學理,在別的方向有了新的idea想回來接著發paper就接著發。如此看來我除了開一個lab還得再開個公司。現階段還是有錢才能任性啊。

如果有機會影響教育界,我會提建議講辯論作為選修課,高考作文添加一個小作文,強制寫200字motion analysis, rebuttal。學哲學天天讓你們讀論文寫essay。政治考綱里把共產黨宣言加上去,再來幾道社會意識形態分析題。歷史用辯證法對男權社會進行批判。數學考綱里加離散數學,天天讓學生們用Coq證男權的不合理性,證不出來不許下課。

自由平等意識要從娃娃抓起。自己不能生就要禍害別人家的娃。並且一禍害就要禍害全社會的娃。

不過根本還是提高生產力。這就要靠機器研發解放生產力了。我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實現強人工智慧了?不行再讀個醫學本科?研究人工子宮行不行?

不行的話就去從政吧。哪個醫院有墮胎女嬰處以巨額罰款,哪個村遺棄了學前女童女嬰對該村征高稅。好像我還得開一家孤兒院。哪家公司在招聘應屆生是需要與本專業該年男女畢業生比例相符,否則按照性別歧視條例處罰,三年內不會有國家合作項目,一切審查批准推遲實施。企業總不能控制畢業生性別比例吧?

可我自己一個人力量不夠啊。

如果姑娘們能團結起來呢?

人多就是力量啊!眾人拾柴火焰高啊同志們!更何況你們是有話語權的大腿啊同志們!

來。時尚圈。

先讓資本家意識到什麼是永久的客戶黏性。除了從女孩子往口袋裡掏錢,還要告訴女孩子們怎麼正確地往口袋裡掙錢。不然沒錢了怎麼往外掏啊。也不能總靠更高階級的男孩子往女孩子口袋裡塞錢吧?萬一這個土豪哪天喜歡上了另一個女孩子,這個女孩子買的是另一個品牌呢?單純的富二代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啊,萬一破產了呢,不就少了一個大客戶。廣告就不要單純傳達物化女性的思想了。慢慢告訴女孩子「power is a new sexy」;「you"re beloved because you"re independent and beautiful」。我相信廣告部的人會比我有想法。愛慕虛榮的女孩子多的是。若能傳達「佔有更多社會資源的更加高貴,熱愛自由平等更加高貴」就好了。如果告訴她們「平等的愛才是最好的」,來一個情侶VIP,那還能順便減輕一下女孩子對婚姻的焦慮。如果是擔心婚紗的銷量,讓女孩子們相信「結婚那一天是你最美的一天,但你可以做最美的新娘不止一次||每年都可以穿一次婚紗」。VictoriaSecret也可以出一個新系列是"powerful girl"啊,「smart angel」之類的,每年冰啊雪啊外力作用的美也都改用爛了是不是,智慧才是人最好的翅膀嘛。土豪學生也需要一個美艷絕倫的書包不是嗎?LVMH上!共產女權混進去做內奸,支持女權的女孩子最美!

胡鬧結束。

雖然我覺得大多數女孩子「為了自己而打扮」過於嘴硬,責怪資本家們對女性的洗腦,可是不能忽略了時尚圈在主流思想中的主導作用,當初引導「瘦就是美」的是他們,現在引導「有錢就是美」的還是他們。若是這些人能明白女孩子追求自由平等,有社會地位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錢,他們的客戶源也受了保障,客戶量也會擴大,我想他們是不介意多賺點錢順便做善事的。

畢竟,人之初,性本貪啊。

------所以要好好學習成為大腿,為開lab而奮鬥,開個奢侈品公司也不錯-------

------------不過可能再回來就要寫農村包圍城市了-------------


好久沒看到這麼有趣的提問了!這幾日刷知乎被時間線上的推送煩的不行。。。【其實我並不該刷知乎而該去寫作業

自身沒有認識改變處境的興趣動力,外界說啥都白搭。先顧不上水平高低了,如何在年輕姑娘中炮製一種新的流行熱情?如何才能讓她們像追捧口紅一樣狂熱追捧政經文史軍、掀起一場自我反思的狂潮呢?

或許是我對腦洞黨都有天然好感,所以從題主的提問里讀出一股天然萌感。但我覺得題主的預測點並不準確。風潮、流行、時尚,從功能性角度來說,是非常有階級分野的。

題主有沒有注意觀察過周圍,所有針對女性的時尚營銷,都大概是什麼套路?

或者你觀察一下知乎上的減肥爆照貼、「丑變美」經驗分享帖,邏輯其實是一致的,就是在一個完美光環下,映射出原有自己的不完美,再以改變固有特徵的方式,去追求「晉陞」

鼓勵女性去追求口紅、髮型等等時尚的主動方式,其實是一種焦慮營銷。不瘦就沒有男生愛慕,不用口紅就不是精緻的女人,有痘痘無臉見人更無論約會,等等。異性的愛慕、精緻的做派、光潔無瑕的皮膚,都是一個完美女性的標配。為無法成為/拚命成為一個完美標準女性而恐慌,這是製造一股風潮的基礎。

我的微博上被推送了無數的韓式半永久廣告。。。在煩不勝煩又刪不完之後,我強迫自己把廣告推送當成田野記錄,印象很深的廣告詞包括:「被閨蜜嘲笑的眉毛。。。」、「眉毛太散不旺夫」、「看到同事的羨慕死了」等等。

看來一條半永久的眉毛也新晉為完美女人的配置了。

而這個完美的形象是完全虛幻、創造出來專門騙人的嗎?未必是。

就在我剛剛準備上微博去尋找更多的廣告時(。。。真的該去寫作業了),被北美美容快報刷屏了。其實點進去翻閱這個營銷號的所有廣告推送,有一個更加一致的模式:上流社會效應。譬如,用來形容眼影盤的形容詞是「奢華高貴英倫風」、「女神范」,圖片廣告則多見名人,例如卡戴珊家族成員、模特等等,有的是該號原創的「人-物」關係,有的則是引用現成的視頻,譬如金卡戴珊教你怎麼化妝、維多利亞·貝克漢姆介紹她的包包里有什麼東西(?)。不一而足,但看得出還是有不少明確的崇拜對象。

之前看到過一條非常精鍊獨到的對於「時尚」的理解:如何評價北美吐槽君上熱議的關於中國男性穿著的吐槽? - 蓮桑的回答

時尚的本質是一種交感巫術(一種以「相似律」為基礎的「順勢巫術」或「模仿巫術」,在這種巫術中,巫師僅僅通過模仿就能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詳見《金枝》),起源自底層群眾對於資本和上流社會的原始崇拜。

通過用一塊具有奢華英倫風的眼影盤,獲得英倫屬性;用卡戴珊都推薦的高光化妝方式,似乎跟她的品味拉到同一層次;把維多利亞的私人物品全部copy一份,彷彿就有了她的錢包和錢包里的內容。

所以,題主,你問的是如何製造這樣一類固有的巫術儀式,只有對象是新的。

那麼首先,你要營造出身在女性金字塔底層的焦慮,譬如不談論軍事政治就不是正經女人;不懂歷史就做不了女神。

接著,對特定的信息進行推銷。讀了自帶三國兩晉貴族氣息的《東晉門閥政治》、「連XXX(暫時想不起一個名人)都討論二戰時期的政治格局你還在等什麼」之類的。。。

聽上去有點魔幻現實哈。。。然而魔幻現實主義的根基與其在於魔幻,不如說是現實。

知識的階級化——例如很多富豪的家庭教育包括品酒、鑒賞珠寶等等,思想的階級化——譬如中國女權主義逐漸正在淪為中產階級趣味等等,都是現成的。

上面很多答主貢獻了經典女權主義論述,包括女性他者化和異化。但其實從微觀上看,我對男性的固有核心化在這個崇拜機制里持保留態度。因為那些論述有個前提,即對政治軍事的熱情和參與,代表著對社會資源的掌握。所以似乎善於談論這些話題的男性是主導者,而女性是他者。這或許低估了男性內部的金字塔,和對這些所謂「信息」背後之信息的敏感程度——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高談闊論政治歷史軍事的男性,明明內容漏洞百出,但言之鑿鑿,隱約暗示著「我已看透表象世界背後的潛在關係」。然而這些邏輯本身並不充分的信息,其背後的信息是一種基於信息/資源掌握程度的社會定位。

所以男性間也存在這樣的「焦慮巫術」。如果題主本著「拯救女人」的心態去提這個問題,還是算了吧。。。把人拉出一個焦慮的火坑,又推進去了另一個。。。_(:з」∠)_


問得好!

但我選擇死亡。

----------------------

感謝邀請。

(在現行社會建構中)幾乎是不可能的。

女性對政治經濟缺乏熱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們從小就生活在男校長、男市長、男軍長、男主席、男專家的社會裡。她們兒時在構建性別認同的時候,在經濟和政治領域根本找不到什麼女性模版去認同。香水口紅巨乳小腰什麼的倒是能找到很多認同。

而一到心理學領域,個人「從小」如何如何,通常是最棘手的問題。

不僅如此,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有潛力在政治經濟上進行一番作為的城市女性都還在接受著男權社會的女性福利。父母全力支持,賺來的錢自己花,等著與另一個門當戶對的男性結婚。這種生活不能說是不愜意的。記掛雞毛蒜皮的日常小事怎麼能說不比成日記掛政治經濟大勢來得愜意呢。再加上,看看所有女性國家領導人及競爭者受到的網路暴力和言語侮辱,以及人們對女領導、女博士、女強人等的異化,這真的是個用腳趾頭都能做出來的選擇題。

另外,如果保持當前社會意識形態和結構,女性永遠不可能像喜歡口紅那樣喜歡政經。或者說,政經不可能像口紅那樣在女性之間廣泛流行。大部分女性喜歡口紅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同輩價值,另一個就是說爛的外貌價值吧啦吧啦那套原因。在當前社會意識形態下想要在女性之間造成「廣泛流傳」,必須要起碼符合以上兩個特點。政經明顯不符合。

況且,那些「研究政治經濟能帶來同輩價值」的女性,她們才看不上口紅這種玩意,早就奔走在追尋權利和權力的道路上了。

至於解決的方法。

題主有點過於高估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了。不是所有女性都像題主(和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女權主義者)這樣有選擇人生的勇氣和自由的。

這個問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當然不用說題主也知道的),就是改變當前社會性別秩序和社會意識形態。

怎麼改變呢?有答主已經給出了最有力的方法。可是在此之前呢?那個turning point已經到來了嗎?

依我看,並沒有。

人類是服從與社會建構的,因為是「從小」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所以目前女權主義者能做的是就是壯大自己的力量,「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樣才能被正視,才能幫助受害女性尋求權利,才能走上高位讓下一代年輕的女孩看見,才能督促立法,甚至推動社會變革。

題主不要心急,心急也沒啥用。我們想要看到的那種社會,大概還需要好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成。


我特么好想知道啊。

好,我來更新了。

關於變革生產關係、生育社會化和共產主義運動,我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但在這裡,我不說。因為如果真的有如此重大的變革發生,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以及它背後蘊含的女權邏輯反倒成了不那麼重要的事情。我只說現有環境下的彌補。

本質上還是教育和宣傳。從幼兒教育開始,就要樹立「愛歷史政治和軍事是一種不可質疑的政治正確,無論男女」的價值觀,這種政治正確要優先於愛國主義,即:哪怕你是一個逆向民族主義者,也必須至少要有自己的立場。在宣傳上,多宣傳女性參軍入伍,尤其是直接操作暴力機械,其背後隱含的邏輯是,一切權力來自軍權。

這一點想法來自北歐模式。瑞典有意識地在玩具挖掘機的廣告上配了女孩,而洋娃娃的廣告上配了男孩。拋開其做法的正確性另案討論,這種做法本身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範例。

提前預防有人來講類似於「你說的這個在現有體制下根本不可能去做」這樣的話,順便再罵兩句趙國。我承認就現在的環境,做到,甚至去不去做,都非常成問題;但跟實現共產主義相比,哪個難呢?


問題為「如何在女性中炮製推廣一種新的流行習俗」。

這個必須有錢有資本。

比如上個世紀,歐美男性煙草市場飽和時,煙草業炮製一些抽煙美女的廣告,套個優雅或性感的套子,自然就在另一個性別群體里開始提高份額了。然後,影視作品還會強化這個印記。你看,這不就流行開來了。同樣還有很多「女性專屬"的產業就更不用說了。

參考鏈接:女孩,你抽的不是寂寞,是煙

所以,這個問題在於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性別問題,男女都有可能被統(資)治(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拿捏。

如果資本不足以操作媒體,那就深入基層,發掘「目標客戶」,建立與其需求相適應的組織,輔以自媒體來搞這事。講真,這個可以先領會「毛選」的主旨。


分兩個階段:階級動員階段和建立政權以後。

女性,特別是受到階級壓迫加男權壓迫的勞動者女性,是階級動員的女性工作的主體。婦女能頂半邊天,特別是在這個經濟下行、中帝全面保守化的今天。

在實際鬥爭中,與男性勞動者一道爭取維持勞動再生產的必要價值,爭取加班費、八小時、基本工資,同時爭取同工同酬、產假等。

(改良有成本,縱觀歷史,改良不是統治者的恩賜,而是他們面對如火如荼的勞動者解放運動而不得不拋出的一點殘羹剩飯、一點權利。改良,是勞動者把槍抵在趙老爺的頭上奪來的。)

人類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生活中處處是階級鬥爭、政治鬥爭。只有通過階級鬥爭的活生生的教育,才能首先促使受壓迫最深重的底層男女勞動者覺醒。

不論勝利還是失敗,最大的成果不是爭取來的些許讓步(蘇聯解體後,新自由主義全面反攻勝利,不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讓步遲早要收回),而是勞動者的覺醒和擴大了的勞動者團結。

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後,自然可以進行國家層面的、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全面改造。

經濟基礎上推翻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勞動者可以拿回自己的剩餘價值,得到了基於勞動者人人平等的解放,性別平等也在內。

加之以教育、宣傳、新文藝、新法律、新的國家機器等新的上層建築的配合,物質決定精神:人的意識,特別是新一代人的意識,會發生飛速的改變。


追求奢侈品和物質享受,這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男權社會帶來的。數百年間,資本家開動宣傳機器,把消費主義的理念植入人們心裡,這種觀念要想改變,大概只能從攻擊資本主義本身入手吧。

補充一點,把自己當「知識分子」嘲笑社會底層水平低的,都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做派,是自絕於人民的做法。


1. 數學、物理、計算機、工程、骨科、外科等學科給女生免學費、生活補助,成績不必出色,能畢業就行。錄取標準不變。(理工科就是很粗糙的說法了,偽化生、醫學整體性別比例還算正常,而且偽化生前途不好)

2. 私立中學同上。同時保持大學和私立中學的高昂費用。很遺憾歐洲國家錯過這班車了。

3. 性別收入差小的單位減免稅收。(僱員人數、董事會成員很容易充數)

4. 政府部門、政府承包商的僱員性別收入差算作經費、合同發放考量標準。

5. 免費日托、哺乳室,老生常談了。

以上幾條全部辦到的話......您的遊說宣傳能力遠遠超過 Olivia Pope, 大概本拉登和希特勒一起競選,您也能讓他們贏。超越 Olivia Pope 的第一步是拿下法律學位和律師執照,或者生於趙家,憑血緣就能進常委的那種。


關於這個問題,小歪想到以前在研究團操時,曾經梳理過一篇關於團操發展文章。搬過來和大家聊聊如何引發一種流行。

引發流行的第一步:讓一小部分人先喜歡你

說到團操,可能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第八套廣播體操,或者是曾經在央視上的「健美5分鐘」。然而團操在歐美的發展,要追溯到1968年。

1968年,有氧運動之父Kenneth Cooper的書《Aerobics》橫空出世。

次年,有一位叫Jacki Sorenson的女健身教練,被邀請為美國駐波多黎各軍人的妻子製作可通過閉路電視播放的有氧舞蹈。

同年,Judi Sheppard Missett發現把爵士舞和抗阻力訓練、普拉提、瑜伽、拳擊結合一起編製訓練課程,並配上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能達到非常好的訓練效果,他將這種訓練課程取名Jazzercise。

這三件看似沒太大關聯的事件,卻在無形中奠定了團操的基礎,儘管在未來的多年,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團操一直未真正進入大眾的生活。

但,毫無疑問,團操已經在小眾群體裡面開始發酵。

引發流行的第二步:找准這個領域主流文化的「漏洞」

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在經歷了五、六十年代的「性解放」、七十年代的「嬉皮風」,逐漸回歸理性。大眾開始崇尚自律、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曾經有很長的時間,健美這項運動被視為毫無意義的。人們普遍認為練出一身「死肌肉」,只會阻礙運動表現。到70年代末期,大眾開始意識到健身對於增強體質、緩解壓力的作用。

此後,健美迎來了「黃金時代」。這裡不得不提1977年出品的電影《Pumping Iron》,這部電影描述了以施瓦辛格和盧·費里諾為代表的男性健美明星在加利福尼亞的Gold"s Gym訓練的歲月。

同時,大量的健美媒體佔據大眾視野,《Ironman》、《Muscles》、《Body Power》、《Body Building》、《Musclemag》。健美大賽更是層出不窮:奧林匹亞先生、宇宙先生、世界先生。

可以說在80年代,健美和健身幾乎是同義詞。

在這樣的主流文化下,女性處在非常邊緣的位置,直到1980年,第一屆奧林匹亞小姐才開始舉辦。

第一屆奧林匹亞小姐 Rachel McLish

而在1985的電影《Pumping Iron 2》中,則講述了四個女性在準備凱撒宮世界盃大賽的過程。這部電影被視為女性在健美文化的一次突破。

實際上,這種突破也代表健身房從純粹的肌肉訓練場所變成大眾休閑活動的地方。

80年代中期之後,健美文化從巔峰逐漸開始滑落。

略帶諷刺意味的是,自70年代起,健美領域一直備受藥物濫用的困擾,這也從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健美從健身的主流變成小眾群體的狂歡。

Sam Fussell著名的《Muscle:Confession of an Unlikely Bodybuilder》。這本書里講述了他如何逐漸愛上健美卻又最終陷入藥物濫用的泥潭。層出不窮的事件引發了大量的關於過度追求誇張的肌肉美感的反思。整個90年代,健美始終無法擺脫徒有其表的脆弱肌肉、類固醇藥物的形象。

Sam Fussell

引發流行的第三步:抓住邊緣切入的機會

70年代和80年代,健美的主要群體是藍領和工人階級。而中產階級的崛起,特別是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群體的擴張,帶來了區別於健美的訓練方式的機遇。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兩屆奧斯卡影后,同時也被人稱為健身女皇的簡·方達(不了解的點名字就好)。她於1979年在貝弗利山建立第一個健身工作室,並在西海岸其他城市建立了四個俱樂部,時常參與授課。

(回想一下,你第一次知道馬甲線這個詞,是不是因為袁姍姍在微博放出的健身照。而在那個年代,簡·方達所具有的影響力,遠遠不局限於「演員」,想要了解更多,可以查看下她的生平,幾句話描述不完。)

到了80年代初,健身開始和傳統觀念上柔弱的女子和家務繁忙的家庭主婦聯繫起來。

芳達通過各種媒體呼籲健身可以和照顧孩子、處理家務和諧並存。同時,她製作了可以讓家庭主婦跟著電視在家庭健身的視頻課程,並且採用了區別於以往錄像帶大多用於租賃的方式,進行直接售賣。

此後,一種新的流行在美國女性中蔓延。

引發流行的第四步:利用熱點和新的媒介,持續輸出影響

在80-90年代,芳達總共發行了23部健身DVD和5本健身書,使她成為享譽全球的健身女王。

簡.芳達第一本書的封面(1981)

芳達年過40時依然體態健美,這讓她在女性群體中備受歡迎, 在她50歲時,她有三盤訓練帶列入《廣告》雜誌前20位。她寫的《健身操 》一書在第一年就銷售1800萬冊。

「25年來, 我堅持舞蹈訓練課,期間我看到很多和我一樣的女性,她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並不是想成為專業舞蹈演員,而是想改變體型。」芳達如是說。

她甚至首創有氧健身操、撰寫減肥食譜,她出版的《簡.芳達健身操》曾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位長達 32 周。

以上的種種,是女性健身,更具體的說是女性團操文化興起並蓬勃發展的縮影。

80年代,參與健身的主要為白人中產階級女性,進入90年代,黑人女性也逐漸加入,甚至這種文化走向國際化,很快,歐洲、日本等地的女性也開始加入團操大軍。

商業的力量還不止於此,80、90年代,商業健身房呈現爆髮式的增長,而且,更多的健身房、工作室開始開設團操課程。

更多的女性團操課程湧現。比如,80年代末,Gin Miller創造了踏板操。

Gin Miller踏板操DVD封面

隨後,如雨後春筍般的,Les Mill、Zumba、P90X、Insanity,乃至起始於90年代末如今風靡全球Crossfit,女性群體開始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各式各樣的團體訓練當中。

Crossfit Women

至此,曾經的女性團操亞文化波及了更廣大的人群,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補充兩個小知識:

1、關於健身這個詞的英文,70年代,大家使用「body building」;80年代,「workout」;90年代,「Aerobics」;2000年之後「fitness」。用詞的轉變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健身,特別是女性健身的變化趨勢。

2、順便提一下,在70年代末,跑步已經成為非常大眾化的運動,參與人數在十年內從10萬激增至3000萬,而有氧操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有趣的有氧訓練選擇。


【明代入宮當宦官一職十分搶手,每年的被閹者中只有十之一二能選入宮中,而其餘的閹人只能在京城內遊盪。這些人受到普通百姓的歧視,又遊手好閒,成為社會的一大不穩定因素。

  當時規定,凡自願閹割要求成為宦官者,事先必須得到官府的批准。明代曾規定,一家有四五個孩子以上願意將其中的一個孩子閹割者,由相關部門登記造冊,待收補之日選用。如果私自閹割,一經發現,給以重治,鄰居知而不報者,一併治罪。但是,這一規定並未得到嚴格遵行,明朝自閹之風仍舊十分盛行。】

承不承認生育有巨大的價值其實就是很多女權言論讓人無法認同的根本。

為什麼追求口紅的熱情更高?

答:洗腦!

為什麼上面例子里追求「自宮」的熱情高?

答:葵花寶典打折?

為什麼「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點如此流行?

因為生育價值變現的方式里婚姻名聲最好聽啊。

為什麼題主覺得理解不能?

因為生育價值變現那點錢對題主來說是毛毛雨啦,為「芝麻」丟自由當然不可理解啦。

如何完成題主的目標?

兩種方式

1.降低生育價值:人工子宮

2.減小貧富差距,或提高底層收入

當富人願意為生育支付的代價對於窮人來說越高不可攀時,願意出賣生育價值的人越多。

至於屌絲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指點江山的願望罷了,因為這是唯一能走的路。

劉邦說出「大丈夫應如是」的時候無論是他鄰居還是他自己也沒想過他真能當皇帝吧。

波伏娃說: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蕭伯納說:讓人們受到束縛比讓他們擺脫這種束縛更容易,只要這種束縛會帶來利益。


上面的回答從社科理論的角度回答得很好啦。我來說個具體操作。作為一個浸淫在原創耽美圈10年的腐女,我YY了很久的「激發女生對物理/數學/科幻/歷史/軍事/政治etc」的方法:把專業知識跟耽美小說(言情也行)/耽美漫畫捆綁銷售。

幾個月前某姬友給我安利了一篇密碼學背景的耽美小說(然而我一直沒時間看),並且跟我說:「因為現在很多耽美小說都低齡化了,許多文都毫無邏輯,人物樣板。像這種有專業背景的文很容易火。」

因此,一些社會上認為女性涉及得很少的領域,比如物理、政治、軍事等等,是否能夠通過耽美小說這個流行媒介,讓更多女生接觸到並且激發她們的興趣?

耽美小說的大部分讀者都是女性。當一個女生痴迷於一部小說,她會一切跟小說相關的資料來繼續腦補。以我身邊的例子來說,初中時天籟紙鳶的《天神右翼》在連載(不討論作者本人和作品本身),班上大部分女生都在看,為了補充背景知識大家還去翻聖經的典故、甚至直接讀《聖經》;初三的學習緊張單調的時候,姬友給我安利桔子樹的《麒麟》,這是本以軍旅為背景的小說,男主角們的感情在每次任務中發展、受挫、升華,我倆都迷上了男主角們雄性荷爾蒙迸發的戀情。看完後從此姬友迷上了軍旅題材的作品,那時候她寫完作業回家就看《士兵突擊》。我也受到感染,那時候去讀了一些兵器相關的科普以及軍事小說。言情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經常能夠在言情小說中獨立自強的女主角,相信她們也能在女生中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毛重點討論耽美小說?因為我的青春就是在這基情四射中走過來的233)

如何能夠將專業知識跟耽美小說結合?比如說某男主天文功底紮實,分分鐘算出太陽系內行星運行軌道,精確預言日月食。穿越回古代人們認為他是老天爺派來傳達上天旨意的,於是他開始領導欽天監,搞起了占星和曆法,並利用占星參一腳國家大事,順便跟皇帝談了個戀愛233集傑克蘇與科普與一身,讀小說的同時也能被動接受科普。如果運氣好,可能還能在讀者中產生幾個天文愛好者。

這樣的小說就需要作者有很強的功底:

1.作者有很強的相關專業知識背景。

2.作者能夠將這些相關背景知識淺顯得表達出來。

3.作者能夠寫好主角們的情感發展。

不過現在的耽美原創文偏向低齡化,我也很久沒有看到過心水的耽美小說了。然而現在有零星幾個這樣的作者出現。希望以後會出現更多。可能要達到題主口中的「形成追捧政經文史軍的流行文化」的目標還比較遙遠,但是文化滲透嘛,還是慢慢來吧。


認真地說,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只有一條路可走:

平權。


我覺得不用炮製,社會已經在發生這樣的變化了。

生產力變革必定會帶來社會關係的變化。你對女性權利的看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是這種變革的產物。大千世界中的我們,覺得自己思想前衛,想要引領一下潮流,殊不知自己正是在大的潮流中獲得了如此這般的思想。或者說,這根本就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究竟是時勢造英雄呢,還是英雄開創時代呢。好了,我成功地扯跑題了。而且我把自己一開始的論斷變成了一個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我覺得,在進入初中後,就開設一門課,主要的教材就是「第二性」。

每年都學,一直學到高二。

讓女性從還沒有真正發育就開始被提示去思考作為女性的人生意義、社會意義。

讓她們在了解世界運轉的真相時,主動得去選擇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路上不斷調整選擇。

我覺得,當下女性的迷茫在於,她們不知道有什麼選擇,不知道選擇後的代價是什麼、需要自己背負的是什麼。

所以,出於恐懼,往往會去選擇過去人走過的路,因為那條路是她們看到過得,知道風景的。

而讓女性學會不再恐懼,或者說,學會像男性生下來便被要求那樣,去承擔自己的命運,去為自己的命運拼搏——我覺得只有告訴她們,世界究竟是如何運行的才可能會起作用。

而現在,好些女性,一直到青年時期,都被粉紅色的肥皂泡包裹著。

看不到世界的真相,看不到男權社會下自己享受著寵愛的本質原因,甚至於陷於其中以為這就是永恆不變的真實世界。

等到泡泡破了,深處未知處境,又將沒有做好準備的女性拋入恐懼的深淵。於是,她們在惶恐中,又走上了前輩已經交了人生學費的老路。


這個題下面很多答主忿忿不平的諷刺著大多數的男性的政經水平也不咋的,也是限於八卦,這誠然不錯,現實如此。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那個精力和資源去學習正經的政治學等社會科學,都是「「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她們用了很經典的辯(si)護(bi)

手法,我身邊的高水平女性比他們厲害多了,只是不屑於和他們爭吵

但是她們不自覺的陷入了一個誤區

首先,這個社會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是政經專家,都有國家智囊的水平,相反,在這種近乎小說家言的種種市井傳說和故事的積澱下,會孕育出廣泛且深厚的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的心態。就如同用來吸引兒童,培養閱讀習慣的童書,也像中學時的種種理化實驗,說起來這些簡單的故事情節,理想模型又何嘗不與社會實際相隔了十萬八千里呢,但就是在這種氛圍下,終究能引導孕育出一批水平極高的政經人才,這才是這些宮闈秘聞,古今傳奇口口相傳的意義。

就像國家隊的體育健兒看見社區里鍛煉練球的小朋友不必忿忿諷刺他們技術如何不嫻熟,姿勢如何可笑,須知正是有了廣泛的社會鍛煉的熱情,才能提供高水平運動員成長的基礎。

還有,希望這種真正能夠有助於女性解放成長的問題不要陷入男女性別對立,部分極端分子不要在這裡帶節奏,搞出什麼用火車硬座水平代表男性,用部分高校女大學生代表女性的言論,畢竟這個社會上,女性的關心社會的熱情遠遠低於男性,這是不爭的事實@林業


要作為局外人,就我的觀察來說,要說一些喪氣話的話,要讓她們花心思於政治鬥爭(瓜分世界,經濟競爭)的話,這是不可能的。女性的社會地位,她們的生長環境,她們的社會責任,就註定了她們中的大多數的天性會受到打壓,心靈發育半殘,自然沉溺於矮倭猩猩式的愛戀,而不是睾丸酮的野望。更不用說,她們本身的激素分泌就比較不同,而激素水平對於思維習慣是有影響的。

我還是希望天性沒受打壓成長起來的女孩能不要像那些男權社會下生長起來的那麼沒種,一心在乎尋租,看到狗狗可愛腿軟,看到蟲子尖叫喪失能力(這背後的問題是她小時候沒有童趣,沒有接觸過自然,更沒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沒有探索的勇氣,是一種德性的喪失)。《蘇菲的世界》一書是我的哲學啟蒙書,裡面的女主角蘇菲在外冒險探索哲理的形象我一直都很欣賞——女性的主體性當然是有,需要她們的父親,老師去保護,去引導。心靈半殘的女性是可悲可憐的。

我三年級的時候見過女孩踢球,當時她好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就是踢啊,我覺得那好棒。可後來,隨著好色的開始,人們都變得奇怪起來,基於尋租的邏輯也逐漸在女生中擴散,我覺得這和她們的青春期發育,第二性徵的覺醒是相關的——當然這也可能實際上是文化的毒害。

反正我將來帶女兒肯定會可勁讓她跑讓她玩解放她的天性,在自然中領悟生命的美,產生對世界的崇敬與對未知的好奇,長大了自然會關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其相關的知識——政治,經濟,歷史。

我自然希望她們並不是生理上的糟糕,只是文化上的糟糕。生理起一小部分作用,文化起更大的一部分的作用吧。我還是更傾向於,心智上,男女是同樣capable的。只是太多的女性,成長的時候沒有童趣(相比之下小男孩幾歲都在外面打彈珠找蟲子,而這提供了很多生活經驗,這經驗對於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深重的),心靈上某種意義上半殘(看到蟲子完全喪失行動能力,小家子氣過於依戀親密關係,沒有欣賞自然的能力,沒有深遠的人生追求,只能清一色美妝美食旅遊彰顯尋租身份,etc),這是極其可憐的。

她們需要童趣!女權主義,從女童解放開始,從女童的童趣開始!什麼時候女孩能和男孩一起翻蟲子,而不被訓斥,一起打架而不被包庇,什麼時候女性才能真正的得以解放吧——而那些和女孩子一起玩大的男孩子,少了很多物化尋租精神半殘女的折磨,也會幸福得多吧。

————————————————————————————————————

補充一個鏈接,我心目中充滿童趣充滿心智教育的案例:

父母給 4 到 5 歲的男孩講述空氣動力學,是否合適? - 兒童教育

我父親雖然比不上文中的父親,但在自然的探索與欣賞方面,他對我有同樣的引導。我想女孩子們未嘗會有這種訓練——長大後看不到事物間的聯繫,缺乏一些基本的感性體驗,體會不到歷史政治經濟對生活的影響,僅有的家庭生活中的社會性凌駕一切,帶來感情和尋租為主的生存邏輯,這種相對的心智水平,也就不那麼令人感到意外了。

而我也覺得,這樣的教育之於女童,於女權主義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根本。


無利不起早啊。

如果對女孩們來說現實就是幹得好比嫁得好障礙多太多,而獲利又沒有比嫁的好強多少,那她們中的大部分就會去選擇更有指望的那條路唄。


講真,題主應該到我們政史哲經專業的圈子裡來看看,女生和男生的數量上並沒有很大差距。我身邊玩的好的女生,不管來自哪個國家,不僅野心勃勃,對於世界運行的規則也有一種天然的好奇。感覺我們完全是被忽略的群體┑( ̄Д  ̄)┍

至於是否應該使女生像很多男生那樣熱衷於談論政治……可別,多數男的聊這些只是喜歡多點談資而已,沒知識儲備,毫無相關素養,就算多了不同性別的人侃大山也毫無用處。多少次吃飯聽桌上的男士們(特別是長輩或者是不熟的男生)談論專業內的內容差點笑場,被浪費的時間還不如和其他女生一起cl口紅試個色,或者交換著玩suqqu新出的限量盤子*~( ̄▽ ̄)~*[]~( ̄▽ ̄)~*


其實這樣的女性是有的,我覺得與她本人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想要開導也是可能的。有的女孩心中有一顆這樣的種子,雖然社會壓抑著,但只要機會合適,這個種子始終會萌發的。相反,如果對女孩子失去信心,沒有人願意給那顆種子澆水,就永遠長不大啦。現在網上的女權主義者們的努力已經有很大的效果了。以前我也是個傻傻的小姑娘,現在已經開始思考人生啦。嘿嘿。民智是需要開化的,開化是需要時間和努力的,好好想想,現在女孩子接受自立自強思想真的更多。有的女孩無論怎麼開導都不行,那是爛泥扶不上牆,不用介意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女權主義者長這樣」類似的挑釁的標語?
女權主義者怎麼評價白羽毛運動?
如何理解「the future Is female」,這位女權「全球百大思想家」是「偽女權」嗎?
如何看待某女生因在採訪中稱「玩 DNF 的很多男生是死肥宅」而被 DNF 玩家人肉、辱罵和騷擾?

TAG:女性主義 | 心理 | 女性 | 社會 | 女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