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會如何教育下一代?


nuture or ruin young minds, this is a question. wink wink


貼一些自己QQ空間的內容。

寫給孩子的話(1):我準備做一個什麼樣的父親

還有三個多月,寶寶就要出世了。你媽媽給你起了名字,叫歡樂豆,或者是快樂豆,猛一聽,還意味你老爸老媽愛打鬥地主呢,其實不是,告訴你第一個秘密,那是你媽媽隨口想的。告訴你第二個秘密,你爺爺也給你起了一個名字,被我否了,因為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喜歡。告訴你第三個秘密,還是關於名字的。你媽媽要算你出生的時間,屬相等再給你起名字,也被我否了,本來就是算命大師的你可愛的爸爸,還是喜歡自然的風格。不流俗,不媚俗。記得,這六個字的意思,基本就是我們的家訓了。至少我和你媽媽的生活風格如此。只是,我不知道等你知道關於你名字的這三個秘密,你會不會覺得老爸比較厲害呀,還是覺得我愛打小報告,愛說別人的壞話。其實,你最好是第一個想法,哈。

之所以會把我的想法寫出來,貼出來。我只想告訴你, 你老爸是有計劃的人(PS,其實,最有計劃的是你媽,你出生後你就會感覺到,不按照她規定的時間做事,是什麼樣子的。爸爸做事是沒有計劃的,因為我相信,牛人從來都是可以應對隨時出現的問題)

我的目標,是做一個懶父親,沒有辦法,爸爸本身就是很懶,我會懶的讓你讀什麼培訓班,懶的檢查你的作業,你的考試成績,因為快樂,就是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呀,我的童年就是這麼過的,我不擔心你考不上重點大學會怎樣,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呀。況且,一直認為是高智商媽媽,你會遺傳她考試的技能的。如果你願意和我討論,你上課的事情,你的考試成績,徵求我的意見,做多年教育工作的爸爸,還是可以給你一些專業人士的意見的。

我不會為了你,放棄我和你媽媽的生活,不,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就像我不會強迫自己的生活那樣,去強迫你的生活。

如果你也遺傳爸爸媽媽愛讀書的習慣話,我會給你開出到你18歲之前所有的書單,

如果你也喜歡看電影的話,我會推薦給你一些認真思考的一些影片,

如果你也喜歡一個人發獃的話,我會陪著你一起發獃。

我和你媽媽商量過了,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會堅持一件事情,就是在你有寒暑假的時候帶你出去旅遊,去感受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去體會,有記憶。我不知道會帶給你什麼,我認為方式遠遠比結果、技能、知識重要的多。而生活的方式就是你去感受之後的體悟。

我會為你的每一次成長感到高興,第一次約會、去上大學、有自己的愛人、有自己喜歡的工作……

放心去闖,我會永遠支持你。

你想去做什麼工作,我都會支持你。哪怕你身邊十個人有九個人不支持,我永遠是支持你的那一個。

不用擔心,你是同性戀、雙性戀,你想要變性,或者其它,我都會支持你,並且時刻準備著安慰你、鼓勵你。

總有一天,你會離開我,放心孩子,你沒有任何虧欠我的,我會感謝你這一路的陪伴。

寫給孩子的話(2):你為什麼要做作業

其實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是有些專家用知識遺忘曲線說,要有知識閉環和梯度循環。教師會用作業不斷訓練學生完成試卷答題的某項技能,當然也有很多老師是為了推卸自己教育水平有限的責任,會瘋狂地留作業,以便讓學生能在一定量的積累下完成質的提升。當然,還有就是,老師自己的想法,who 懂!

其實,孩子,作業有很多種。作業的目的在於使訓練成為一個循環,然後成為一個印記。我所不懂的是,知識檢測和技能發現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是現行的作業模式。至少改革的方式及全面度不是你爸爸我所認同的。儘管在很多學前及小學,提出很多社會觀察、行為操作、學業實踐類的課程,但是往往成為很多低齡孩子家長的苦惱。要陪孩子去動物園,還要發現哺乳動物的區別,要做一個個人攝影展,要寫一篇出行遊記,還要有視頻。

中國家長普遍缺少教育學及教育心理學支持,以及基本知識技能儲備,而成為部分學校所謂素質教育,並且一定要家長配合下的素質教育實驗的畸形。一旦家長有懈怠,就成為家長會上教師批評的對象,你對你孩子太不負責任了,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云云。

孩子,我實在不知道,這個時候,我會跟老師說什麼。我會跟老師說教育管理理論?考分教育下的實際?還是爸爸給你轉個學校?抑或是激進一些,我在家開個私塾給你。

其實我也不知道。

前幾天, 小區停電,樓下幾個家長在談的是,孩子沒電沒法做作業,一部分要通過電腦發送,一部分是蠟燭對孩子眼睛不好,因為作業完成都九點多了。

我知道,到你10歲的時候,不管你學習成績怎樣,爸爸會很酷的跟你說,好不容易停電了,我們去樓頂看星星吧。作業,what? 留給明天吧。要不就說,爸媽吵架把作業撕毀了。不過,到時候你們老師會知道這是10年前的網路段子,估計就不信了。

  1. 學習成績、過程和結果都不是唯一,爸爸現在跟你說的口頭禪是好玩嗎?我希望是你的人生理想,好玩嗎?。
  2. 學術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建議你走你媽媽、姑姑的路子,這樣就會少一個嘲笑我學歷的人了。
  3. 人和人看世界的方法都不同,嗯,管他呢,你就是你。
  4. 評價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並不在錢和名聲上,在於你自己。

另外,孩子,爸爸已經準備把我的想法寫到你14歲之前,之後,就你自己寫吧。為什麼是14歲?因為,因為,14歲之前發生性關係都屬於強姦,額。


先移民


學會自己做出選擇,然後承擔相應的後果。

舉一個小的例子:

我其實特別看不慣,一些家長追著自己的小孩喂飯、天氣涼的時候逼著他穿很多的衣服,雖然看起來對小孩是很有幫助的,不讓他餓肚子,不讓他著涼感冒,但實際上對他心裡上的成長沒有好處。

小孩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他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是一味的接受你的行為,還心不甘情不願的。

說說我認為正確的做法吧,比如吃飯的時候叫他一聲,告訴他要吃飯了,如果不吃飯你會肚子餓,正餐不吃的情況下,我是不會給你買零食或者吃別的東西的,你自己考慮清楚。

如果他還在繼續玩,OK,我自己先吃,讓他繼續玩。估計過了一段時間,小孩自己也會開始感到餓了,會開始讓你給他吃東西,這時就不能鬆口,就讓他餓著,然後和他說道理,因為他沒有吃正餐,所以不能給他加餐。(算是一個小懲罰)

到下一餐吃飯的時候,繼續灌輸他這個道理,自己的做出的選擇,自己就要承擔後果。

這樣多次教育以後,讓小孩形成一種思維模式,以後再讓他做選擇,他就會考慮更多的後果,而不是莽撞的行動。還有就是他會更聽你從建議,因為不聽從結果多半是要吃苦頭的。(大人的決策在一定程度是比小孩正確的)

做一個小的流程圖:

1.小孩面臨決策

2.大人提出建議

3.小孩選擇決策

4.小孩承擔決策結果

5.大人反饋教育

6.完成


首先,成為一個榜樣。


嘗試做他的朋友,在他面前犯錯,承認錯誤,讓他學會認錯。


先找到女朋友。


遠離自己父母

--------------------------------------------------

前幾天意外跟朋友聊到了孩子問題,他說生女兒的話只准她談一個男朋友,決不允許婚前同居,以及婚前性行為後被甩。並且他說周圍的男生(只能用男生來形容)都是這麼想的,且比他要求還多,並無比堅定地認為,如果生男孩就無所謂,女孩子就不行。

頓感平權道路艱辛而漫長。


謝邀,但是我還沒老到考慮這個問題的年紀。

所以這個問題在草稿里留了有一段時間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大概只能從長輩那裡看出點端倪。

姥姥一共有七個孩子,這些所謂的七大姑八大姨們,從來沒有省去過對教育問題上面的討論。有的時候甚至爭論的面紅耳赤。

後來我明白了:

並不是父母教育了下一代,而是下一代教育了他們的長輩如何為人父母罷了。


如果是女孩,向黃磊老師看齊。


教會孩子幽默的看待世界,始終覺得生活真的很有趣吧


先做好自己,引導,而不是強加。

(上完心理學工作坊的心得)


把自己立刻能想到的先胡亂列幾條。

1. 言傳不抵身教。一個一邊催促孩子看書自己卻在逛知乎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我的母親在我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考研究生,當年的照片中,母親坐在床上看書,並且還饒有興趣的講給旁邊看起來也聚精會神的小嬰兒聽。謝謝老媽,是你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

2. 我將來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是讓他/她有勇氣,有能力獨立的生活。如何能成為一個健康,獨立的個體呢?我想,除了需要有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有「愛的能力」。愛自己,就是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打理好自己的身體。愛他人,就是有能力維持良好的社交關係,兩性關係,有擔當,能吃虧(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做到)。作為一個獨生子女,我經常深深地感到自己一方面還沒能力好好愛自己(情緒波動,飲食控制,孤獨感,等等),一方面也在磕磕絆絆的學習如何愛朋友,愛家人(與人交往受不了「吃虧」,不會維持長期穩定的朋友關係,等等)。Wait...啰嗦了這麼多還沒說到怎樣培養呢!就我現在粗略的看法,我認為父母在我成長過程中過於密切的保駕護航一方面讓我不知道如何自己愛護自己,另一方面,相對封閉的社交環境(父母和我)也讓我對如何愛別人比較無能。雖然我很感激爸媽給我創造了非常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但是將來我教育孩子時,希望能主動創造出一種疏離的親子環境。我大概會這麼和孩子說:「hi~兒子/閨女,我知道你早晚有一天要背上背包,獨自遠行。你精彩的人生將從離開我們懷抱的時候真正開始。」

。。。暫且就此倉促止住。


儘力陪伴TA,盡全力從精神上滿足TA。言傳身教。三觀之類的不能強求,不過跟我像的話我還是會很開心的。

等到TA能與人交流,明白道理時,把TA當做一個成年人來給予TA足夠的尊重和自由。比如為自己負責,愛自己,體諒他人。如果說得具體一點的話,就是教TA讀書,讓TA愛上這種獲取知識,得到滿足的方式。

不敷衍,不忽視,用耐心和愛去包容。讓TA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保護TA的好奇心,認真回答TA的每一個問題,尊重TA腦子裡奇奇怪怪(我不能理解)的想法。

等到TA不需要我時,我自不會指手畫腳。

————————————————————

移民是個好主意,至少得讓自己有(自認為有)做父母的資格跟能力才能去考慮要孩子。 @惡魔的奶爸

至於逗孩子,攀比,溜孩子:

你麻痹,離我孩子遠點,SB,道歉。


首先,先有一個下一代……


做好我自己 他/她也會做好自己


別學你爸


排名第一的一個所謂的「英語達人」斗機靈的答案竟然有那麼多的人點贊?知乎病了!!


我的一大夢想就是養個孩子好好教育。 我不是學的教育學,但有幾點一定會注意。

一是老婆要和我統一教育理念。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面的,全到你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行動決定上。

二是平等關,將孩子當做成人看,充分考慮其觀點意見。

三是性教育。關乎發育與性格。

四是藝術與運動,我要教我孩子跳舞。

誠招和我有一樣夢想的女孩子,我今年20,上下浮動三歲可以接受。完了,成征女友廣告了。


至少要有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才應該有下一代或者想教育好下一代(盡個人所能,不論特殊情況),否則自身家庭的缺陷始終給下一代帶來天生的自卑感。孩子覺得要的東西不敢要,長大了不敢去追求,不敢去做一個卓越、優秀的人。


推薦閱讀:

一個男生和女生打架,結果大家普遍同情男生,冷淡女生是什麼情況?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