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的女權者閉口不談性政治?

女權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著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維基百科)

知乎上的女權主義者,一不談性政治,二不談性階層,三不談女權主義理論中的性意識分析。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論爭,以一種綏靖政策的面貌呈現在知乎社區里,三句不離「女權主義只是讓每個人成為自己」這種既不是學術定義,又不能代表某種流派,對女權主義歷史和理論毫無認識的話語。


你想要講「政治」,結果被要求「講政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看兩個對「政治」的定義:

Politics ("of, for, or relating to citizens") is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

政治是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

看出差異了嗎?把"politics"翻譯成"政治"說輕了是不夠準確,說重了是曲解甚至侮辱politics...

中國古代的這些「政治」的含義,與西方和古希臘的「政治」含義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種君主和大臣們維護統治、治理國家的活動。

中文裡現代的「政治」一詞,來自於日本人翻譯西方語言時用漢字創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詞。當英文的Politics從日本傳入中國時,人們在漢語中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詞。孫中山認為應該使用「政治」來對譯,認為「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

他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的中國非常具有影響力。孫中山認為,「政治」譯成英文是Politics,有三個意思:「一個是國政,就是政府中所行的國家大事;一個是黨爭,就是政黨中彼此所用的詭謀;一個是說是非,就是像以前所舉的家庭是非之例。」

來自維基

從一開始,「政治」這個詞和"Politics"就不是完全對應的,而在最近幾十年,「政治」二字在中國的語境里更是完全變了味的。大多數人聽到「政治」這個詞首先想到的是「中南海」、「國家領導」、「政治家」、「搞政治」、「講政治」、「政治鬥爭」、「政治覺悟」、「政治資本」之類的概念,全都是高層的、宏觀的、抽象的、自上而下的,而不會想到個體、人民也是(才是)「政治」的主體,不會想到自己的權利、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幸福就是「政治」,不會想到維護自己權益、追求幸福就是參與政治。仔細品味一下「政治」這兩個字,都是在從最宏觀的角度看問題,講究的是如何施政、治國,人民默認是「被政治」的對象,所以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政治」跟自己沒關係,「政治」約等於官場,只有想要進入體制奪攀爬權力高塔,願意冒政治鬥爭風險的人才會真正參與的。茶餘飯後作為老百姓小市民講講段子吹吹牛皮的素材是可以的,你要我出頭髮聲?你有病吧?還想上街遊行?你反了吧?(官方組織的除外)。在中國人看來,「政治」與其說是關於「權利」、「溝通」、「協商」這些東西,不如說跟「權力」、「宮斗」關係更近,很多人基本是抱著看「宮斗劇」、看娛樂圈撕逼的態度關心政治的,今天這個倒了,明天那個上位了,真熱鬧。另外,在傳統宗族文化里,「個人」這個概念都不太明確,反正讓大家長們去操心「政治」就夠了,「維護個人權益」是什麼意思?聽不太懂啊。你要說某個組織是否一直在有意引導和鼓勵人們對「政治」這個概念的誤解以便降低政治參與和壟斷話語權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絕大多數上一兩輩經歷過反右、文革等事情的人對「政治」和「政治參與」是十分忌憚的,說是心理陰影和創傷也是毫不過分的,他們經歷過的東西看到的東西的確是我們這代人幾乎無法想像的。我爸就跟我說過,你搞什麼都行,就是不能去搞政治……

在這種現狀下你如果沒有什麼鋪墊直接跟我說「性政治」、「身體即政治」?人家都不用搬出對女權的誤解和偏見就可以開始噴了。在中國的語境里,「政治」基本就不是政治的意思,你用了這個詞就輸了一半,但似乎又沒有其他詞可以方便地替代,於是就陷入了想說卻找不到詞的尷尬境地,就像亞馬遜雨林里的部落看到「冰」這種東西卻怎麼也無法說出口一樣。

有時候真覺得中文難用:想要說「公民」,卻分分鐘出來一堆「人民」、「居民」、「市民」給你搗亂...想要說「法治」,結果發現和「法制」竟然是同音...想要說「權利」,結果又和「權力」同音...這一定是故意的吧?是吧?是吧?!(╯‵□′)╯︵┻━┻ ...... 對於女權而言,連sexist/sexism這樣基礎而常用的詞在中文裡都找不到很好的對應,逗我哪?......

---------------------------------------------------------------------------

上面有些說得太cynical太絕對了,下面講一下跟女權更相關的內容:

我個人感覺很多女權主義者閉口不談性政治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這些內容相對專業,大多數女權主義者沒有相關哲學、歷史背景的話也很難進行深入討論,讀者也會有很大障礙,不會有耐心看完和理解。這種情況下,一些本來就有些「激進」(中性詞)的女權理論非常容易被人誤解為「女尊」、「極端」。

2. 現在對女權主義的污名化和妖魔化太嚴重了,大多數人仍然處在「女權主義者都是憤怒的神經病」、「女權主義者都是憎恨男人的自私小人」、「女權主義就是個笑話」的程度,這時候哪怕是由女性主義研究的領軍人物來系統介紹女權主義,那些人也只會聽到自己想聽的,然後斷章取義繼續佐證他們已有的對女權主義的偏見。這種情況下,似乎還是一些相對間接、溫和、生活化的宣傳和溝通方式會比較有效,至少也許更能讓別人用心聽幾句話,而不是聽到女權二字就扔下一句粗口走了。

3. 女權主義(至少一些流派)在核心裡有很大一部分借鑒了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等,是很左很強調革命的。但是一方面知乎相對偏右,如果上來就一口一個階級、政治、衝突,估計很多人直接不看了,甚至討論會跑偏到左右之爭上去。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拿出馬克思階級鬥爭那套,在當下中國也是很敏感的,說不定還沒發幾個聲就被摁死了,沒有必要冒這個險。「社會運動」這詞在很多發達國家多半褒義的,但在國內就很敏感。辛辛苦苦經營一個NGO十年,到頭來一個不小心就要被「講政治」:你要講「政治」?行啊。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文明建設中的獨特作用--中國婦聯新聞--人民網,這就是政治,你去講吧。在現在的環境下,要跟父權制正面對抗,試圖從下而上強行改變現有的核心制度和規則是不可能有什麼實質效果的,在別的很多國家尚且如此,更別說中國。也許是我比較悲觀。當然了,現在的環境比以前還是好很多了,很多話只要不戳中G點,不過於直白,不頭腦發熱鼓動人上街就還是能說的。

關於妥協,個人覺得這也是個中性詞。理想狀況下,我們能把一切基於父權制的社會結構和制度基礎都進行去性別化的修改甚至重建。不過這顯然沒有直接實現的可能(除非金三胖某天突然變女權主義者了-_-||)。我覺得女權主義運動仍然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主要目標還是要讓人們注意到和認識到基於性別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各類隱性的性別歧視、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等文化殘餘、無處不在卻又十分隱蔽的以男性為中心的話語範式和敘事邏輯、各種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是如何帶有父權社會的烙印並影響著女性(和男性)的生活的……如果能把這些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事情變成話題、問題、議題,讓各種聲音(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出現並交流,把各種論點論據擺出來,讓長期以來被壓迫的群體能夠相對自由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並發現有著類似經歷的人,這樣就已經至少合格了。如果還能在法律層面打贏幾個重要戰役,切實保護女性的權益,那就更好了。至於父權社會最核心的基礎,個人認為不太可能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被女權主義靠一己之力所動搖。這個可能還是要靠科技繼續發展倒逼社會變革(想想如果可控核聚變實現了,那簡直美如畫~),不過女權主義可以通過讓更多女性獲得公平機會發揮自身能力來推動科技發展。

另外我覺得「平權」的叫法沒什麼問題,「女權」有時容易給人一種這是件只跟女性有關的事,是女性「要求」權利,男性像大爺一樣坐那兒考慮要不要施捨的感覺。女權主義者一方面要避免過於性別化的語言,畢竟「性別二元對立」本身就是父權社會的一個核心建構,但另一方面確實很多問題不從某個性別開始說就說不清,而且有著相似經歷的女性也確實更容易團結起來,所以也很矛盾到底要不要強調「女性」。另外,「平權」也讓女權運動能更好地和其他平權運動(種族、民族、LGBT等)統一戰線,畢竟大家的很多訴求和邏輯都是比較接近的。


瀉藥……

按照我們國家的習慣性說法:缺乏群眾基礎。

我在我讓老公的兩個兒子(由前妻撫養)睡地板做錯了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這個問題下寫了這是一種家庭政治行為……

好多人跑來說這算什麼政治行為……因為對他們來說,國家層面領導決定才是政治行為,其他都不算。

其實我們國家玩政治花樣,真正是其他所有國家的鼻祖(此處省略數萬字……大家自己看知乎相關貼子。)但是我國婦女經過————頭髮長見識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裹小腳……這樣數千年的捆綁之後,基本就變成只知道一種政治行為:爭風吃醋。

原配打壓妾侍,小妾的兒子只能叫原配為母親,叫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姨娘。

你們不懂吧……這就是政治行為。

做丈夫的用這種名稱上的權利,跟妻子換來了三妻四妾的權利……妻子用這種權利來發泄自己的憤懣……並且維持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這種行為就是政治行為。

政治行為無處不在,但是我們沒有這個意識。

回到提問本身————知乎上的女權主義者,一不談性政治,二不談性階層,三不談女權主義理論中的性意識分析。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論爭,以一種綏靖政策的面貌呈現在知乎社區里,三句不離「女權主義只是讓每個人成為自己」這種既不是學術定義,又不能代表某種流派,對女權主義歷史和理論毫無認識的話語。

不談,是因為不明白怎麼談,不明白這是一種政治行為,不明白自己應有這樣的權利去談論。以及,怕談了就沒有男人喜歡了……

一直到目前為止,從女權發聲音開始,到現在莫名的變成了平權主義,就是各種本能的避開鋒芒害怕男人不喜歡的思想在作怪。

只要有大量的男人在那裡說討厭這樣的女權……立馬這個女權就消失了,立馬女孩子就換張臉說那些都是豬隊友,自己不是。

爭取自己的權益,和承認人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權力衝突么?不衝突吧……但是直接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就要衝在前面,跑得越快越用力,風阻越大,反彈越強……而先承認你們男人擁有這些權利是應該的,然後小聲說:能不能也給我點?也承認點我(女人)應該有的?

是不是就容易點?

我們中國沒有真正的女權,我們中國所有在談論討論女權的,都是企圖在不得罪男人的情況下,多爭取一點自己的權益。

放不下女人終歸要結婚,放不下女人終歸要生孩子……其結果永遠都是繞著圈子問男人要飯吃!無論從各方面。

忘了說最後一句:

數萬年來男人想要吃飽靠的是殺豬、殺狗、殺野獸以及殺人。想從男人手裡要東西,光裝鵪鶉是么用的。要來的永遠是殘羹剩飯。


我覺得oiseaux fleur說的很多,男性的權力是不斷地殺人,和人競爭鬥出來的。

女性要想真正獲得權力,必須明白,必須消滅其他群體的利益,自己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現在,還有很多女性把對其他群體的冷血和殺戮和殘酷視為男性化的特點。。。


因為這是知乎。

別人問什麼答什麼。

性政治不是一群人在人民大會堂開會,而是「一群人可用於支配另一群人的權力結構關係和組合。把這個定義再擴大一點,政治就可以被理解為「維持一種制度所必需的一系列策略」。」(雖然這樣做很不嚴謹,我從別處直接搬運了)

↑我怎麼覺得以上這些內容知乎常談到呢?只不過具體化了。

希望提問者能從具體事件中看到抽象化,理論化的部分。


因為你國還是一個超級大的男權社會


知乎上難道有其他人談政治?網路上難道有人談政治?

總看到知乎上說到女權問題下面就有人說女權主義者就知道這些小事,為什麼不去爭取選舉權和投票權,感覺這些人跟我生活的不在一個次元里,難道有個平行空間里的國人已經做到了每人都有實際上的選舉權和投票權?

你反對亂扔垃圾,就有人問你為什麼不去管管核泄漏,你反對家暴,就有人問你為什麼不去抵抗ISIS……


男性普遍覺得女性談不了政治或者不夠資格談政治。於是我做過很有意思的實驗,和幾位男性親友聊了聊政治,還涉及了宗教。他們抱著一副你懂什麼的樣子聽完我句里行間夾帶私貨的話,然後不久,我會偶爾聽到他們談政治。可能忘了是我說的,也可能是為了在其他人面前急於張開他們的公孔雀尾巴,把我當初夾帶私貨的內容又複述了一遍。這就很尷尬了。於是為了盡量減少我對他們智商的懷疑,我決定少說點政治。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713134


什麼是性政治啊?


政治專業,談談對女權的看法。隨便說兩句,

1,缺少談判主體。政治參與有他的必然規律性,特別是利益分配上,鬥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不同就是是通過武力鬥爭還是通過其他鬥爭形式。想要爭取權利就必須有談判籌碼,必須有抗爭手段。但是女權主義者作為一個分散組織,無法形成有效的集體,也就沒有可以進行有效的表達主體,從而沒有抗爭手段。這種情況下,她的統一訴求必然無法被重視。

2,群體內部的學術性較差。女權出於女性特質,一般不希望通過武力表達訴求(個例不討論,當然主要是因為通過武力成功幾率及其微弱)。那麼就只能通過搶奪話語權來達到目的,參考文藝復興。而我國女權學術性簡直弱智。如果我是女權,我第一步一定是完善理論。比如切實的告訴大眾中國男女不平等到底多麼嚴重。(論文格式,要求有數據支持)關於我國兩性的論文異常的多,看看知網,找幾篇看看絕對可以成為鬥爭的利器,可現實中,這種事兒乾的人很少,論戰中,沒有幾個女權願意去啃這些枯燥的文字,只會拿一些特例說事,直接造成了語言空洞,毫無說服力。

我是一個滿黑,看過無數論戰,大多數男性論戰時引經據典的程度讓人無話可說,女人要是學不會這種一絲不苟的辯論精神,女權永遠成功不了。

3,女性群體鬥爭意識不強。前兩點主要是表象,這一點是問題核心。就算有很多女權跟打了雞血一樣的亢奮,但大多數女性鬥爭意識並不強,他們很難被煽動犧牲自己去抗爭,而網上噴兩句直男癌什麼都改變不了。想鬥爭就要有付出的準備,這是任何鬥爭中都無法避免的,可是有幾個女權願意?

你願意為了爭取更多女性的權利而犧牲自己的生活,去貧困山區教女孩子識字,給女孩子捐錢嗎?你願意為了女權和家人決裂,和社會為敵嗎?你願意為了女權去犧牲自己,面對威脅無所畏懼嗎?你不願意,不說溫和派的女權,連激進派的女權也沒幾個願意。什麼都不想犧牲就想獲得利益在我的印象中,基本沒有成功過。武則天也是通過權力鬥爭上位的,她贏了所以她可以獲得一切,如果她輸了,不但會身敗名裂而且會粉身碎骨,你要是沒有這個勇氣就別做這個白日夢了。

前面的三點儘可能保證中立。最後我得說說我心裡想的。

雖然女權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還是在發展的,因為在教育上女性話語權很大,最後變成女尊都有可能。可是說點政治不正確的話,種種跡象都表明女權會導致種群數量持續減少,這是決定性的大問題,作為女權搖籃的歐洲快要完蛋了。你們真的想中國成為第二個歐洲嗎?


因為知乎不讓談政治 和女權木有關係


見過太多女性把目光放在男人身上,其實我一直想知道她們是怎麼看待她們自己的。很可惜,很少見到這方面的表達。政治首先要有一種對自己對他人的定位意識吧。然而很多女性說什麼都要繞到男性身上,這一點最好讓女性自己解釋一下。很可惜,我這個想法百分之九十九會落空。提過兩個問題就是想了解女性真實的想法的,可能是我沒什麼影響力,人們興趣寥寥,又或者是諱莫如深。又,西方那一套是西方的發展,中國的情況要根據實際來,不能硬套。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女孩子要富養?
美國代孕為什麼合法?

TAG:女性主義 | 性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