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年輕人中也有類似「北漂」的「紐漂」概念嗎?他們的生活一般是怎樣的?

看到這一篇:http://www.wsj.com/articles/more-young-adults-stay-put-in-big-cities-1421697632


有啊。他們管自己叫New Yorker。

他們是誰,他們是學生,是老師,是打工的人,是創業的人,是街邊小餐車的車主,也是摩天大樓上的office,他們維持著紐約的各行各業。

雖然紐約當地人也管自己叫做New Yorker。但是畢竟還是少數。

他們來自哪裡? 毫不誇張的說,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中國,韓國,日本,南美洲,印度,歐洲,中東,東南亞。彙集至紐約,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終於變成了New Yorker,有別於遊客,長居大蘋果的人總會有自己的神態,無關種族無關膚色。

他們住在哪裡?

學生除了住在昂貴的學生宿舍以外,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樣,租房。住在曼哈頓是非常昂貴的。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很有個能一個小小的卧室就要上千美金一個月去租。離開本島,還可以住在皇后區,布魯克斯,法拉盛。房租相對便宜,卻路程遙遠。在不繁忙的時間段,來回曼哈頓和法拉盛的時間可能就是2h+.

他們怎麼去上班,上學?

土豪們選擇開車,當然得花心思找停車位。大紐約的公共交通系統繁雜而陳舊。大多數人選擇坐地鐵,112刀一個月。地鐵和路上公交基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早高峰和晚高峰 比較擠。

他們吃什麼?

紐約有任何一切你想要吃到的東西。東村的日料韓料,法拉盛的中國菜,小義大利的義大利菜。也許是因為new yorker們來自於五湖四海,日益壯大的人口帶來的是原汁原味的味蕾體驗。是思念家鄉也好,是開創事業也好,如果說紐約哪裡很棒,那麼吃必然是其中的一個選項。

他們玩什麼?

紐約這個地方夜生活豐富多彩。不同族群有著不一樣的玩樂方式。在華爾街上班的人們也許夜生活就是加班,曼哈頓的紈絝弟子們夜夜clubing也是常見。New Yorker 是幸運的,他們有著數不清的厲害的博物館,有種名聲在外的中央公園,有著看著逼格就很高的自由女神像。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小街小巷裡老店的情懷,soho裡面的新奇,東區的日式居酒屋,第五大道的繁華,時代廣場永遠不滅的燈光,union square的聖誕集市。他們可以在百老匯看秀,也可以去擠每個名牌的sample sale,路上偶遇明星,坐船去新澤西感受感受農村。這個世界上要有什麼最新的東西,紐約總是最快出現。

大部分的紐約客也只有周么可以消費玩耍。大多數時候,這個炫酷的東西也只是平淡生活的點綴而已。

所以,紐約到底有什麼,值得世界各地的人來這裡呢?

我突然想到有一年凌晨三點,我和好友出門覓食,走在2大街上遇到一家pizza店大排長龍,買的人形形色色,絲毫不覺得這是一個正常人都應該睡覺的點。

我和好友兩人感慨,New York City truly has everything.

同性戀者能來到這裡,在soho手牽手逛街。

電影工作者,服裝設計師,廚師,學生,投行工作的人,這些不同的面孔前仆後繼的蝸居在紐約,最終都變成了New Yorker.

大概是因為紐約有夢吧。

---------------------------------

突然好多贊啊!想到一件第一次去紐約發生的事情。

16歲的感恩節和同學在紐約玩,住的好吃的好買的多。後來和家裡溝通不善卡刷爆了,不僅如此連護照都丟了。

所以前三天過著天堂般生活的我,突然身上一分現金也沒有,卡又不能刷,沒有護照,沒有地方住。在紐約舉目無親,周六晚上的時候。

我這輩子都記得,我一個人在時代廣場上的那家麥當勞,用touch蹭著免費的網路,在網站上一家一家的找法拉盛的民宿,一家一家的求。

然後一個人拖著行李,坐上了time square去法拉盛的地鐵,半夜找到了一家民宿答應收留了我一晚。

後來家裡拖人在紐約當地找人給了我現金。而護照又失而復得。

一個星期之內,從第五大道的希爾頓去住到了法拉盛的隔間。體驗到了奢華也知道了身無分文的窘境。而紐約客們雖然不會熱情的過來問你,honey what"s wrong?

但是徹夜亮著燈的時代廣場和那個好心的阿姨,還有過路行色匆匆的人,都讓我覺得,紐約這麼大,我還是不會害怕。


生活大爆炸裡面的penny就是典型的小鎮女孩到大城市闖蕩的例子。大城市有小城市沒有的很多資源和機會,年輕人帶著夢想出來,這在世界上哪裡都有,美國也不例外。

但是國內的北漂,跟美國這些逐夢演藝圈的年輕人,可能還不太一樣。有些北漂是因為大城市收入高,自己家鄉實在是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比如農民工。但是美國因為餅鋪的比較大,不用跑那麼遠就能找到起碼養活自己甚至家人的工作。那些跑出來的人,大概都是稍微有點夢想或者追求的。這點類似大學畢業留在大城市工作或者創業的年輕人。

而美國沒有戶口限制,即使成家了,子女念書沒有國內限制那麼死,即房子不是紮根必需品,租房也能享受相應的學區福利。美國更貴的是私立學校,公立門檻並沒有那麼高。

美國的一般生活,同質化非常高,哪裡都是去一樣的沃爾瑪,吃一樣的快餐店。所以除了幾個比較大的城市,其他地方生活,除了氣候其他都差不多。搬家重新適應成本也沒那麼高。

國內在二三線城市之間轉換,涉及到戶口,成本可能比較高,而且子女就學高考也是個問題。

在美國,如果不是想折騰的人,在家鄉州大概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即使不行也不用跑很遠。中國剛剛發展起來,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等中國的經濟文化逐漸從四大一線輸送到其他城市,形成多點開花輻射的樣子,北漂和美國這些紐漂、洛漂,可能就更相似了。


先匿了再說,答案比較觸及自尊心。

2013年我從midwest一大學畢業了,學建築。二流學校,中部幾乎沒有建築市場,你搜遍所有工作的網站,都是紐約或者sf找實習生,建築畢業生。當時剛好有些在紐約的人脈,屁顛屁顛去了...什麼都沒有撈到,network了好多。住在親戚家寄宿,情況還不糟吧...呵呵。在家蹲著做了一個半月作品集,摩拳擦掌,竟然讓我撈到一份不給錢的實習,跟老闆拉扯兩句家常星期一就上班了...公司大小是我媽在國內單位一間辦公室那麼大的地方,30平米。在time square附近(出門走50米就是那亂糟糟的廣告牌)。我從大一就開始憧憬那些去了紐約闖蕩的人,建築師更是。有本事的都在紐約拼搏留下來,做大項目,我也跟著野心勃勃。我每天上班9-10小時,中間45分鐘吃午飯。我們一組5個人,一個Pratt的,一個cal Poly, 一個penn state,一個u Buffalo,後來有個人幹了兩天跑了...問了情況,加州那位晚上當waiter來掙房租和生活費,住在快到bronx的地方,penn那位跟女朋友擠,沒有房租問題,Pratt的女生住在賓州每天做6:30的大巴兩個小時進城,和家人住。我們每頓午飯吃最少也要大約8-9刀,自己掏錢,老闆壓根不管。我看著大家拮据地最後都恨不得找一個蘋果香蕉果腹(便宜啊)。我們在努力討好老闆的同時還要不停的找別的工作。這份工作堅持到christmas前一天總算結束。

算了算成本交通費是最貴的,我住在nj這頭,住pa的大巴更貴。至少一個月250刀,吃飯也要大概200吧。這已經頂中部大農村房租一個月了。哦,紐約房租?1000+起價吧,這種物價我覺得必須再找工作,我最後找到了一份在中國城裡的繪圖員工作,薪水還可以,還有簡單的員工宿舍......想想之前那不給錢還被毫無頭緒的老闆壓榨勞動力,也算體會人生了,呵呵。

晚上回家必經時代廣場,我看著那些對著廣告牌自拍擁抱笑容滿面的遊客,有些恍惚....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憧憬紙醉金迷的紐約的年輕人,又有多少也在暗暗發Facebook狀態說:this is amazing,我也要來這裡的人。我也曾和他們一樣,以為找到了自己想要度過青年時代的目的地,最後卻不得不為自己委屈不了的偉大夢想買單......

那個北京人在紐約怎麼說的:如果你愛他帶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帶他去紐約,因為哪裡是地獄。紐約至於我還不至於是地獄,但是絕對已經不是天堂了....


當然有。

在紐約念書時,絕大部分同學都來自美國一些不知名的城鎮,聽他們形容過也從他們社交媒體上的狀態可以看出,他們覺得能從家鄉來到紐約是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儘管只是來念書。紐約,在美國年輕人心中的地位,就是北京上海之於非一線城市的中國人

我覺得在美國,只有一個地方的人有資格和立場不屑紐約,那就是LA和以SF為首的灣區(都是加州所以可以理解為一個地方)。其餘地區,包括芝加哥、西雅圖和華盛頓這樣看似經濟和商業發展都不錯的城市,若論城市文化和事業機遇,沒有能和紐約媲美的。

至於紐漂是什麼樣子……一個字,蝸居

我在紐約的兩年半住過兩個地方,都在曼哈頓,都是和一位室友share一套一室一廳的公寓。第一次是我住卧房,室友住客廳,第二次就是倒過來了。除了廁所和廚房,幾乎完全沒有common space,也就是公共區域。第一套房房租$2,000/月,第二套位置更好,$2,300/月,每年還會上漲個$100左右。兩套房大小都不會超過40平米。

《紐約時報》有很多關於紐漂的文章,樓主若想進一步了解紐漂的現狀也不妨看看,例如:

美國畢業生也飽嘗蝸居滋味

http://cn.tmagazine.com/real-estate/20141128/t28hunt/

他們漂在紐約,貧窮而年輕

http://cn.tmagazine.com/real-estate/20140625/t25youngdebt/


在老爸老媽浪漫史里有一集,老媽碰到一個老朋友,邀請他來家裡做客,結果一進家門老朋友就脫光了衣服做出一副「雖然不知道你要不要跟我搞不過碰碰運氣吧的」的樣子。老媽被嚇著了,事後喃喃自語,難道這就是在紐約呆久了的結果嗎?即使一個不錯的人也會變成一個怪胎呀。

類似吐槽紐約的橋段挺多的,幾乎裡面的每一個主角都有過離開大紐約,去一個小地方生活的決心,最後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捨得離開這個讓他們又愛又恨的城市。

作為一部場景設定在紐約的美劇,感覺這部片子里從來不缺這些年輕人們陷入紐約給他們帶來的無助和迷茫。而作為沒有在紐約生活過的中國年輕人,也會不知怎麼有了一點共鳴呢。


看一個微信公眾號上,一中國通對戶口的定義:中國人在中國的領土是非法移民

太TM貼切了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形成北漂滬漂或者長珠三角的打工潮?

說白了還是資源配置不平衡

比如行政資源、經濟資源、醫療資源、教育資源、高考加分、就業機會、最低收入保障、養老金等等

而有戶口限制的地方,為了自己或子女,想保留這個優勢,不想與外地的國人分享。

如果取消戶口限制,或者各種資源相對分散、或者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取消這些差異和不平衡,或者差異小到一定程度,就沒有所謂的X漂這一說了吧

喜歡哪就去哪定居生活,適合哪就去哪就業安家,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一個「漂」字,大概是沒有歸屬感,沒有根吧?如果這個解釋靠譜的話,那麼北漂的形成,很重要的因素不是經濟因素,而是行政因素。如果一個年輕人一到北京就給你戶口,買房沒限購,租房也可以讓子女在學區入學,子女可以本地高考,那麼無論賺錢多少,他還會管自己叫「漂」嗎?美國沒有戶口的概念,房子不限購,租房和買房享受同樣的入學權利,高考不分區,車牌不抽籤。一個年輕人可以因為生活昂貴離開,也隨時可以因為更多的機會回來,這裡面沒有任何政府強制的成分,所以我認為沒有和北漂含義相似的紐漂。

有人說紐約也很貴啊,這是事實。但是這是一個純經濟的考慮,有沒有能力在紐約生存,願意不願意為了紐約的機會承受更大的壓力,是一個純粹個人的選擇。只要你在紐約租一個小公寓住下,就享有和其他所有紐約人一樣的權力。你不用擔心因為沒有「戶口」而無法享受其他市民享有的機會,也不會因為租房而怕孩子不能入學。有一天你攢夠了首付可以買個小房子,更不用擔心有限購讓你眼睜睜看著房子不能買。


若只是遠離家鄉去大城市打拚的感受,那所有國家的年輕人都或多或少會有,若是戶籍、醫保、子女異地高考這種漂二三十年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只有天朝和朝鮮有了,古巴有沒有我真不確定。


聽說過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嗎?我回家,走國道。


紐漂太正常了,中西部小鎮的美國孩子都有一個紐約夢,要麼來闖華爾街的,要麼來闖百老匯的,不來紐約觸碰一下自己的能力邊界,簡直就對不起上帝賦予的這僅有的一次生爾為人的機會。十有八九,混得不好,再乖乖滾回內布拉斯加唄。

所以,唐家嶺的床只是小點兒,Queens區的床豈止一個小字了得,哥在混紐約的時候見過:

1. 只有床墊

好多在紐約打拚的年輕人,直到結婚才睡上床,就是那種帶四隻腳的那種卧具,OK?

2. 分時房

為了省錢,不惜跟酒保合租,他睡白天,我睡晚上。為了省錢,不嫌棄哥們兒的屁臭、體臭、尿臭,精液臭了。

3. 電影票

合租是起碼的,歪果仁性慾大呀,周末女朋友扭著扭著過來了,就會主動給室友買電影票,知道好萊塢為毛票房好了吧?


謝邀。我說點兒題外話。

紐漂這件事情,就目前看來還是,一個比較緩慢而溫和的過程。蓋因為紐約是個很冷很酷的城市,要類比的話,像上海。

而這種緩慢和溫和,我以為也是車鑒於較為激進和暴力的「北漂」的失敗例子,如底特律。

由於二戰和越戰抽走太多勞動力的關係,大批南方黑人北上底特律,而彼時的汽車城,也猶在工業時代的輝煌時刻,汽車流水線,鋼鐵廠,這些重工業和廉價勞動力是各取所需的。

中間發生的事情一兩句說不清楚,看這個問題吧。底特律為什麼會成為鬼城?

由於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在轉型過程中難以與「汽車城」的舊榮光割裂,南方群眾的遷移意願未能預見重工業傾頹的速度。須知道底特律的體量,在2010年依然排在全美第十八位(七十來萬人口),而這個數字,猶不及其五十年代的峰值的一半。

於是在這五十年間,底特律經歷了不成功不徹底的轉型,美國歷史上數得上的大暴動「底特律騷亂(1967)」,白人逐漸搬離市區,城市被少數族裔佔領,終於在2013年宣告破產。

底特律人種分布圖,藍色是非裔美國人。黃色是亞裔。紅色是白人。

前年的時候,在休大的停車場上遇見一個黑兄弟,問我能不能給他點兒錢吃頓飯。我打量他:精幹,跟我一邊高,沒有本地黑人常有的因不節制的生活而帶來的塌陷的太陽穴、耷拉的眼角和布滿血絲的眼白,甚至連德州黑人喑啞低沉的口音也沒有。這讓我有點兒好奇。

他說你是哪兒人啊,我說中國人。

我說你呢,他說我是從北方來的,底特律。

我說,哦,底特律,那曾經是一座偉大的城市,NBA冠軍,埃米納姆,對嗎?

他說,對,底特律曾經是一座棒極了的城市,但是現在很不好,我失業了,必須離開北方來這裡碰碰運氣。

我說,我聽說了,底特律現在已經破產了不是嗎,I feel so sorry for you and your city.

說完我摸出了十美元給他。我說,希望這能夠幫到你,找份工作吧。

他深施一躬,抿了抿嘴說,我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保佑你,謝謝你。

我再也沒有見過他,希望他能夠體面地活下去。

跑題了,底特律更不像北京,但他亦嘗以工業拱衛北方諸部,說的殘酷一點兒,真的是像我們河北省和東北的一個可能的未來。

見者驚心,聞者足戒。


美國夢,了不起的蓋茨比


某關鍵詞藝術家當年就在紐漂,還是簽證過期黑下來的。雖然也是紅二代,但好像也沒多少錢。據說他每次錢花光了就去大西洋城賭場玩幾把21點,賺夠千把塊美元就回紐約繼續混他的藝術圈。前幾年他被查偷漏稅上新聞的時候,紐約時報還找到了他當年的牌友們採訪。


《當幸福來敲門》


大部分都是吧 但是看起來活的比北漂更自在,主要是因為沒啥戶口等各種限制吧,而且就算是土生土長的好像也沒啥優勢


他們不叫漂,他們又沒戶口限制,他們又不需要積分,他們小孩上學又不需要交多少年社保,你以為是中國這種什麼都限制的國度啊


自身為留學生,所以個人覺得各國國際生還是有紐漂的概念的。尤其以去大城市為榮。但是美國人自己是木有的,我高中在濱州一個小城市念的。十分地道的美國白人基督教徒佔90%,當我說我要去紐約讀大學 很多人都覺得我瘋了。不論是品學兼優的還是家境十分富裕的本土同學都是留在本地。他們並不喜歡去外地 或者說大城市尤其- 生活的一切都是以自己家鄉為榮的。我甚至在一個家長的口中聽出了他對侄女要去紐約念書流露出十分鄙夷的語調;

至於我在紐約的生活質量的的確確比在濱州下降了不少 -但是自由和寬容是物價的。清楚自己要什麼 也是誰都不能改變的。

希望有所幫助。附加一張濱州住家的drive way和左側馬場

以上


作為在在紐約5年的「紐約客」,補充一點,就是其實紐約除了房價高,其他物價和美國其他地方差的不多。就算在紐約的下層打工人民,也是可以正常享受各種城市的服務和文化的。

有什麼問題留言,我會盡量補充。


不好意思,我是來瞎攪和的。因為突然想到了在尼泊爾或奈及利亞,是不是就叫「妮飄」了。。。好吧,這是個冷笑話,對不起


我覺得都挺不容易 不管哪兒漂 總想漂完回家嫖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經濟 | 大學 | 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