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Evernote 超效率數字筆記術》這本書?

Evernote超效率數字筆記術 (豆瓣)


這本書是專門針對入門者,對於這類書你可以看看思維導圖了解一下內容:《Evernote超效率數位筆記術》思維導圖(2),過段時間還會更新一個,這三個思維導圖基本上把這本書中的主要內容包括在內。


Evernote用了很多年,卻只是堆砌文字。讀《Evernote 超效率數字筆記術》的時候,一邊讀一邊就開始了我的使用方法改造,整個使用體驗上升了一個大大大台階。

這篇筆記記錄了《Evernote 超效率數字筆記術》一書中,我認為十分有價值的觀點,以前不了解的方法,以及自己在使用中的一些小感悟。而對於已經熟悉的方法,則沒有摘抄。

1 你需要一顆數字大腦

  • 筆記是有行動力的大腦,把所有零碎的東西都記到筆記里,釋放記憶壓力。
  • 想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諸施行的第一步,就是用筆記來記下,把夢想「具象化」,賦予「原本模糊的概念」「文字的邏輯」,而這恰恰就是一種執行力。
  • 真正的時間管理,應該把焦點放在「怎樣完成工作」上,工作完成,自然就完成時間管理。真正的時間管理的實質就是「如何把事情順利、依序完成」的技巧。
  • GTD:把你腦中的雜事任務記錄下來,然後專註在目前正在完成的事情上。
  • 列待辦清單:你只要先完成現在的工作,再回去清單找下一項工作即可。
  • 那些你沒有付諸執行的電子,永遠不會是屬於你的點子。那些你沒有實際記錄下來的資料,也永遠不會變成你的知識。
  • 如果你沒有開始累積,就一定不會達到目標。
  • 即時筆記:根本就記不住的東西才叫做靈感,需要用筆記來記住和保鮮自己的靈感、電子,與各種零碎散亂的想法。
  • 項目專案:把這次工作需要記錄下來的所有內容,像是截止時間、聯繫人資料、進度、收支明細,全部記在同一則筆記里,隨時查詢方便,便捷統一。

2 筆記記住任何事

  • 把已經完成的事項加上一條「刪除線」
  • 收集網頁資料文摘:你的剪貼是有目的的才行,最好能夠以某個行動或學習作為目標來進行收集,這樣找到的內容將來才會有使用的意義。

3 讓記憶變得更有效率

  • 所有相關的記錄最好能統一在同一則筆記中。
  • 懂得刪除、封存那些已經完成的以及不需要的筆記。筆記不是倉庫,而是用於行動的工具。
  • 筆記本分類應該關聯你的具體行動,而儲存的筆記應該跟隨著行動的過程,不斷改變它們的位置。
  • 已經完成、已經過時,又值得參考的內容,為了避免讓它們干擾主文,可以使用「刪除線」功能。
  • 先Clearly,再剪貼。
  • 筆記本共享功能,便於團隊一起搜集材料。

4 一個記事本的生產力量

  • 建立筆記本分類時2個一定要守住的原則:
    • 確認這個分類我以後一定會用得到
    • 當我看到分類時,馬上知道要怎麼依據分來行動
  • 用你現在、未來的工作項目來當做筆記本分類的依據,是個較好的辦法。
  • 你應該讓每天的工作就是從「首先打開Evenote開始」!Evernote就是你的大腦,當然工作的開始也是從Evernote驅動。(經過一個星期的實踐,我徹底拋棄了這麼多年的紙筆管理,改變了整個人的工作方式,部分生活方式,更徹底地邁入數字生活。待辦事項比原來清晰許多,而且通過鏈接功能,讓待辦事項和相關的資料非常清晰串聯起來!)
  • 建立一個叫做「行動」的筆記本組,把那些關乎行動的筆記本都放入這個行動筆記本中。例如:
    • 你的工作項目規劃執行筆記
    • 你隨時需要的文件資料
    • 你最重要的收集欄
  • 建立額外的「封存專用」筆記本,那些真的非常重要,需要留待備查的工作記錄,就轉移到這個封存筆記本里。
  • 有一個資料不會過期,就是加上你的心得、感想、經驗與故事的筆記。
  • 標籤也同樣可以加上數字編號,這也可以讓標籤乖乖排好隊。
  • 中樞核心控管筆記,就是在你的行動資料夾里,專門負責某一個工程方案、工作項目的統一筆記。其他參考資料筆記,則是以筆記鏈接的方式,統一整理在這則中樞控管筆記中。
  • 標籤絕對不能當做屬性來用。
    • 把標籤用來做時間管理、行動管理。
    • 拖拽標籤到另外一個標籤上,那就會自動變成子標籤。
    • 建立不同群組的標籤時,額可以給它們前置不同的快速符號(#、@、!),這有助於我們快速添加相關的標籤。

5 你的工作優化

  • 開完會後,可以用Evernote把紙張內容(手寫稿)拍下來,原本的紙張文件可以拿去回收。
  • 在插入的文件檔案旁邊加上重要的相關參考文字。(這個是普通的文件夾管理做不到的!特別特別需要。)
  • 把工作筆記與所需文檔統一會讓你更有效率,執行項目時建立中樞控管筆記,使其同時包含了你的策劃、重點討論、待辦事項,還有需要的重要文檔,一則筆記就能掌控所有工作,效率也能最大化。
  • 重要郵件歸檔到Evernote。
  • 為了讓自己執行工作時不要漏掉任何細節,有必要把自己所有作業的流程寫下來。在Evernote中利用待辦清單功能,讓自己一邊勾選一邊做確認,保證不會漏掉重要的環節。發現需要增加執行某個環節時,都可以馬上記錄到Evernote中。

6 你的學習優化

  • 通過稍後閱讀解析,發現有價值的內容時,除了可以幫它加上一些你的個人心得註解外,還可以將這份資料納入項目知識庫以備參考。
  • 一邊上課一邊所做的筆記,都可以在事後回家複習時,插入其他相關筆記的參考鏈接,讓課堂筆記更加完備。

行動:

Android版本的自動轉文字的錄音

項目待辦事項的集中管理

在網頁版中,把識別語言設置為「簡體中文+English」,以實現搜尋PDF內文。

筆記鏈接 (最愛的功能。筆記太多,查閱經常需要跳轉,有了鏈接,終於一鍵直達。)

合併筆記 (合併筆記是我現在次愛的功能!即將零散的筆記整合起來,還自動添加帥氣的分段標示。)


恰巧我買了這本書,本來很期待台灣玩家能帶來一些新思路,但整體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官方的說明書,對印象筆記的功能做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介紹,對一些基本使用方法做了粗淺的介紹,比較適合新手系統的學習,當然如上面朋友所說,你完全可以自己摸索或者上網搜索資料就可以搞定書中所說的東西。

其實我自己也使用了一段時間了,感覺印象筆記還是不錯的,但我最想了解到的是不同的人對印象筆記不同的用法,進而得到一些很好的方法借鑒。

不過,作者好像出了一本關於印象筆記的新書,看到『善用佳軟』網站有介紹,似乎是深度使用心得,值得期待。

印象筆記的同類產品如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等很多,但讓我開心的是印象筆記不斷打通和其他軟體的關聯,比如chrome等瀏覽器、比如新浪微博、比如多看等等,讓我在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的收集游泳的諮詢,這點是其他同類軟體無法比擬的,更別提印象筆記系列產品的補充和配合。


我正好買了這本書,客觀來說,書上有一些技巧還是值得借鑒的,本人用evernote已經兩年了,由於平時五大三粗,記過的東西也從來不整理,所以我的evernote筆記簡直不忍直視。書上的一些整理技巧對我還是有一些幫助。但總的說來,這本書太過新手向,對於我來說,信息量實在太低。個人認為,對於用過這款軟體的人來說,與其花錢去買這本書,還不如上網看看相關的一些使用技巧。上面回答中提到的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但如果你剛接觸這個軟體,又急切的希望系統學習一下,買一本看看也不錯。


書一出來就買了,主要是為了支持作者。內容正如樓上所講的,比較淺,都是最基礎的入門知識。我用evernote很多年了,買了高級賬戶,所以覺得不過癮。

內容和編輯還比較用心,沒發現什麼錯誤。期待再出一本Evernote深入應用。


有些技巧可以參考,但evernote本身就是一個記憶整理的工具,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使用。


新手入門級別的書,看一下目錄就知道了。

類似於Evernote這樣的軟體,還需要看教程嗎?


推薦閱讀:

應用番茄工作法時,如果一項工作明顯不需要一個番茄鍾,但也不算很短,比如說15分鐘,應當怎麼處理?
在公司里使用番茄工作法,如何有效而禮貌地告知別人自己在番茄中?
成功人士是怎樣度過他們每天醒來後的第一個小時的?

TAG:閱讀 | GTDGettingThingsDone | 效率 | Evernote | 印象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