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練鋼琴 2 小時會損害聽力嗎?


=========9.24更新=========

感謝 @南洋灣李蘋果的提醒,修正一下答案。因為並不是醫科生,所以關於聽覺系統的文獻閱讀面並不是很廣,所以如果描述有偏差的話,請各位醫學專業的同學及時提醒我改正!

原答案其實更偏重於「老年性耳聾(Presbycusis)」來描述了。雖然和「噪音性耳聾(NIHL)」的機理有重合之處,都是在於毛細胞的損傷,但是老年性耳聾歸咎於毛細胞的磨損,而噪音性耳聾的機理則是因為突然暴露於極高分貝噪音或長期持續暴露於噪音環境,導致過度刺激毛細胞,產生大量的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最終導致氧化細胞死亡。

[圖4]噪音性耳聾患者的頻響曲線

與老年性耳聾從高頻開始不同,噪音性耳聾通常是由中高頻,尤其是4kHz左右開始的。如上圖所示,噪音性耳聾的患者的頻響曲線通常在4kHz處出現凹陷。在樓下@Yi Jia Zhao的回答中,她在4kHz的損失就很明顯。如果長期遭受噪音污染的話,這個凹陷會從4kHz處向3kHz及6kHz擴大,最後向低頻(0.5, 1 or 2kHz)延伸。

有相關研究表面,在音樂家群體,尤其是在管弦樂團和搖滾樂隊的音樂家們,都面臨著聽力損傷的困擾。不過對於經常排練的音樂家來說,Disco舞廳、現場音樂會等等對聽力影響似乎更為嚴重,在6~19歲的青少年中,大約有15%正在經受著聽力損傷。

(該段落參考文獻已更新至結尾)

=========9.23更新=========

有不少同學在評論中說想要測一測自己能聽到多高的頻率,所以貼個耳領測試的網站好了:

Ultrasonic Ringtones

這個測試還是蠻準的,初中的時候能聽到19.9kHz左右,兩年前測的時候能聽到16.7kHz,現在能聽到15.8kHz。

如果測出來結果不太好,也不用難過。其實14kHz以上的聲音在音樂中並不是那麼重要,通常是鑔片小號軍鼓的頗具空氣感的部分,除了合成器,通常樂器根本到不了這麼高的地方。而就算是piccolo這種極高音域的樂器,其基音最高也就能到5kHz,就算是泛音,14kHz以上的部分也一般很弱。所以如果丟了這部分高頻聽力的話,聽歌可能會有一點點「悶」,然而主要的樂器什麼的都可以很清晰地聽得見的,對於欣賞音樂是基本沒什麼影響的。

=========原答案==========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沒營養,然而如果較一下真的話,其實題主的假設也並非沒有道理。

先上個圖:

[圖1]各種環境下的分貝

通常來說,人耳很難感知到20db以下的聲音。我們覺得「寂靜」的夜晚,通常背景噪音也在30db左右;而我們覺得「安靜」的室內環境,一般來說在50db上下;而我們覺得「一般嘈雜」的環境,響度大概在60db附近;而坐在行駛的車輛中,就算我們關上了窗子,響度也有85db左右,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噪音很「明顯」。再往上,電鑽、飛機發動機或者搖滾音樂會之類的聲音就會讓我們覺得「很吵」。

再上個圖:

[圖2]毛細胞受損前後

我們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分組成,簡單來說,如果不是受外傷、炎症或穿刺影響的話,外耳和中耳一般不會受損。而在內耳中,在位於耳蝸的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上,有許多的毛細胞,這種毛細胞分為兩類:一是OHCs(Outer Hair Cells)外毛細胞和IHCs(Inner Hair Cells)。外毛細胞的作用是將微弱的聲音放大,而內毛細胞則是將聲音信號傳遞到大腦中。通常在年輕時,耳朵里的毛細胞的排列是很整齊的(如上圖),而在老年的時候,大量的外毛細胞以及一部分內毛細胞則會毀壞(如下圖)。比較遺憾的是,對於人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毛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所以造成的聽力損傷通常也是不可逆的。

舉個例子來說,相信許多人小時候應該都和我一樣有這樣的一個能力:回到家在開門之前就能通過聽高頻來判斷家裡的電視機有沒有打開。然而在長大以後,哪怕現在就算是坐在電視機(顯像管型)前,也不能單純靠聽來辨別電視的狀態了。這個就是聽覺丟失的一個表現。

這種聽覺的丟失是無法避免的。人類的理論聽覺是20Hz-20kHz,然而現實中,17歲的人的聽覺範圍通常在30Hz-18kHz,而在35歲,聽閾通常就只剩40Hz-15kHz左右了。然而,除了會自然丟失的聽力之外,過大的音量也會造成聽力的不可逆受損。

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85db以上的噪音會對人的聽力產生影響,如果在85db的環境中待超過8個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而音量每增加3db,造成損害所需的時間就縮短一半。

85db~8hr

88db~4hr

91db~2hr

94db~1hr

97db~30min

100db~15min

120db~threshold of pain

而再往上,120db則會達到人的痛閾,在該響度下,人會明顯感覺耳朵出現疼痛,乃更大的響度下,短時間的暴露都會對聽力造成很嚴重的損傷。

好了,扯完了以上這些,讓我們回歸問題「每天練鋼琴2個小時會損傷聽力么?」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各個樂器的響度:

[圖3]各樂器的響度

由上圖可見,通常練習鋼琴,響度大概在60~70db左右,而在Fortissimo(fff)的強度下,響度最高可以達到95db。而根據前面的「分貝-損傷時間表」我們知道,在95db的響度下,持續大概不到1個小時,就會對聽力產生損傷。所以題主問「每天練琴2小時會對聽力產生影響么?」,答案是「有可能」。

然而,除非是持續用很大的力氣FFF砸鋼琴,或者是要練習各種諸如「用鎚子或木板用FFFF的力度砸向鋼琴的極低音區」這樣的現代技法,一般來說通常的練習的響度也才70db,就比日常生活的環境噪音響一些,還沒有坐車裡的時候發動機那麼響,你問我這種情況下練2個小時會不會損害聽力,這不是逗呢嘛!

而且,就算是損傷聽力,難道就因此不玩了么?相比各種銅管樂器演奏者來說,鋼琴簡直是太幸福了。我小時候第一次聽見別人吹薩克斯(並不是銅管,並且圓號也不是)的時候,那個聲音一出來簡直把我嚇尿了。而且,通常在live中,無論是double bass還是drum,音量都比鋼琴大多了。可是,如果就因為太響就不去聽Jazz quartet的話,那人生就太沒意思了。而且有時候,如果刻意藏著掖著,所有樂器都輕輕悄悄地演奏,那聽起來就完全不是這個味了,有些東西就是要響度夠大才有夠有意思的。反正聽力最後都是要衰退的,還不如用來享受下音樂呢。

P.S 答主的耳朵也不行了,sad...

:-(

參考資料:

1. H.E.A.R. | Are You At Risk?

2. Posts about outer hair cells on Deafened But Not Silent.

3. Protection of auditory receptors and neurons: Evidence for interactive damage

4. Alberti, PW (29 February 1992).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PDF).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04 (6826): 522. PMID1559054.

5. Morata, Thais C. (2007). "Young people: Their noise and music exposures and the risk of hearing lo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46(3): 111–2. doi:10.1080/14992020601103079. PMID17365063.


每天才兩個小時,不想練琴不要找這種理由……


特別感謝@Molho 的回答。我早期教過的一位學生,當初學琴的時候4周歲不到,特別有天分的一個孩子。大概6歲的時候確診聽力障礙,她有家族病史,外公、妹妹不同程度上都有聽力問題。醫生最後也無法給出確切致病的原因,遺傳、母體孕期或嬰孩期濫用抗生素、物理原因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永久性聽力損害...

年紀越小的幼童,越應該考量樂器學習過程中,對聽力視力所造成的隱性傷害。


卸腰……

大部分鋼琴家每天至少練習8個小時以上,但絕大部分的鋼琴家貌似沒有聾的,更牛B的倒出了不少。馬克西姆當年上面炮火連天還在轟炸,每天在地下堅持練習8個小時,炸彈聲比琴聲差多少數量級不知道你懂不懂……人家耳朵還ok啊……


2016.2.6號修改一下:

今天去給一個教授幫忙調organ,耳鳴一直持續到現在,當時有兩個朋友在等我,也是受不了就出去了。由此想,長時間高分貝是對聽力有損傷的。

蟹Johnny哥的腰!@Johnny Zhu 也特別心疼@Yi Jia Zhao .明明說了是個案卻還是被評論給無語。真的無法和強詞奪理的人辯論。那我也說下我的個案吧。我沒去做過檢查但是我自己身上有幾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

1.我現在已經聽不出固定音高了。

2.間歇性耳鳴(這個我有兩個本科同學他們出現過更嚴重的,有一個直接醫治了一年花費上萬,絕對沒開玩笑)

3.有個現象就是我現在開車聽到自己車上的或者其他旁邊車上的低音都受不了。

不過我並沒有科學證明與練琴有關,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戴耳機睡覺- -

反正各位同學切記保護自己的耳朵。哎。


不會


鋼琴不是穩態雜訊。在高強度彈奏超過85分貝的時間是很少的。

練習2個小時,超過85分貝的累計時間,超不過1個小時。

所以要按照GBZ/T 189.8-2007 計算8小時等效聲級。超不過85分貝

計算公式複雜了,給你上個圖類比一下


題主你別想以這種借口逃避練琴了(;′??Д??`) 我都試過了!毛用都沒有!我甚至還說鋪子太白了晃眼睛這種理由都沒有用啊!現在聽力還是好的不得了在卧室都能聽到我爸媽和客人在陽台說我胖???視力還是五點一(  ̄?? ̄? )曾經有幾次半個多月每天練琴六七個小時都沒有什麼問題出現(;′??Д??`) 好好練琴吧


那像我這種5歲開始學琴小時候每天練六小時一天不拉下的豈不是已經…………

--------------------------------------

稍微補點乾貨吧:我覺得鋼琴不會有損傷是因為音源離耳朵相對比較遠,而且相對左右耳距離也一樣,也沒有穿透力過強的聲音。要說損傷恐怕都比不上每天用耳機聽兩個小時音樂。

有的樂器真的會有損害,比如說小提琴,一直對著一邊的耳朵拉…我聽說有人年齡上去後左耳會有障礙。

每天練兩小時不會造成你本人任何方面的損傷(也許鄰居會),每天練四小時以上,長期用力不當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手損傷,也可能會把屁股越坐越大…


一天只練兩小時…………

還有臉問這種問題


第一,別人說的最高分貝,應該是用專門演奏用的三角鋼琴彈出來的,你家的鋼琴不一定能彈出那麼高的音量;

第二,鋼琴要彈出持續的重音,絕對是一般人很難完成的體力活,你的水平遠遠達不到那個層次,需要擔心的不是你的耳朵,而是你的手指和胳膊受得了受不了。

第三,你日常環境里聽到的很多噪音遠遠超過90分貝了,你聾了么?


每天十個小時,耳神倍兒好,我媽喊我休息的時候秒停


那我們鋼琴專業的十幾年以來每天六個八個小時的豈不是早聾了


評論不再回復了,心累。我提供的只是我的情況,

不代表所有彈琴的都要耳朵受損害

不代表所有彈琴的都要耳朵受損害

不代表所有彈琴的都要耳朵受損害

只是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只是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只是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根據我的生活習慣看來,能造成聽力受損最大可能性 可能性 可能性 就是鋼琴

學音樂的是聽力受損的高危人群

學音樂的是聽力受損的高危人群

學音樂的是聽力受損的高危人群

要看具體數據請看@Molho的答案

---------------------------------------------------------------看到很多答案都在說很多鋼琴家成年累月n個小時以上都沒事,我只能拿出來自己的例子了

有個朋友讀研學到是言語治理(Speech-language pathology),今年春天的時候他們系組織免費為大家做聽力測試,鑒於我是學音樂的高危人群被朋友硬拉去了。還以為就是隨便一檢查,結果出結果讓我一驚。左耳高音到4000重度失聰8000徹底聽不到,右耳從4000開始也有問題。

報告單如下:

講下我背景,幼兒園時期開始學鋼琴,學到大概三年級也就不學了,14歲才又撿起來,但當時一直只有電子琴,一直到這時平均下來每天也就半個小時練琴時間。17歲開始讀鋼琴專業,每天保證4-8小時,全是三角鋼琴,上大學之後基本上每天3-4小時吧。大概在19歲的時候有一次學校火警演習,突然大家開始往外跑,但我卻根本沒聽到火警,當時只道自己耳朵可能出了問題不過根本沒在意。後來聽說家裡冰箱門沒關好後有警報聲,我居然也沒聽到過…心大居然我也沒當回事。這個初步測試做完給我轉到醫院做全面檢查去了,我還在等待中。

要說練琴多,我練的其實真不算多,而且我根本沒用幾年就這樣了。每天兩小時,日積月累下來還是可能(可能兩字手動粗體加下劃線,看好我說的是可能)對耳朵造成一定傷害的。好好善待自己的耳朵吧。聽大的聲音時盡量要帶專業的耳塞。醫生讓我練琴時都要帶耳塞,臣妾做不到啊……


這不是逃避練琴的好借口(?? . ??)


每天上課這麼久,8節課呢,老師還吵,講話特大聲,還老是吼,我能以損害聽力為理由建議老師小聲講課么?畢竟我想睡覺………


並不會。說不定你還會對細小聲音聽的更清楚。


每天練鼔打底2小時。,


這得看你練琴時間。

每天凌晨2-3點你就開始「砸」兩個小時,不出3天你的聽力就可能會受到損害。(取決於你鄰居的身體素質)


你現在還打不過你父母,還是先忍忍吧


推薦閱讀:

熱射病是怎麼回事,為何這麼危險?
學習麻醉專業有前景嗎?如果十分喜愛,並出國深造後回國,工薪待遇如何?相比於留在國外呢?
以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為基礎的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發展情況及應用前景如何?
預防醫學有那些前景?
我國全科醫學和全科醫生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怎樣?

TAG:音樂 | 鋼琴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