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抹茶的時候為什麼要把茶碗轉兩周半?


終於可以瀟洒說一句「謝邀」了。

這個話題可分為兩部分,其一是「飲抹茶時為何要轉茶碗」其二是「品飲時茶碗應該轉動幾次」

為何要轉茶碗?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不是所有流派在飲茶時都有旋轉茶碗的動作。但每一個流派都一定會照顧到茶碗的「正面」。

每隻茶碗都有「正面」,對有紋樣裝飾的茶碗來說,其紋樣的最佳欣賞角度即是正面。

而無飾的茶碗特別是形狀較不規則的茶碗,一般選其最具趣味的一面為正面。

任何流派中,亭主點茶後都會將茶碗托於手心觀察茶湯的狀態,而後旋轉茶碗,使其正面面對客人(廣間的情況下由半東代為奉茶,也會將茶碗正面朝向客人放置),這自然是貫徹待客之道,將茶碗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客人。作為客人,大可不用去糾結哪一個才是正面,只要記住奉茶時面對自己的一面即可。

轉動茶碗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避開茶碗的正面。

是否避開正面品飲根據所屬的流派有很大區別。三千家茶道體系(表,里,武者小路以及其分家)是在所謂「町人茶道」理念上發展起來的。町人,指當時居住在都市的,生活較富裕但並不具備貴族(公家或武士)身份的平民。其理念中提倡平等的觀念,對器物和茶席須表示出必要的謙遜,於是這些流派均會避開茶碗的正面飲茶。

與之相對,武家茶道的主體是當時的貴族階層,其誕生和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修正「過分」提倡平等弱化出身貴賤的町人茶道,所以一些武家流派接過茶碗不會避開正面,直接飲用。

品飲時茶碗應該轉幾次

關於轉動茶碗的次數,不同流派,甚至是不同老師都有不一樣的詮釋,這是因為在多數茶道儀軌中並未對此項作出嚴格的規定。主流有以下幾種:

〉兩次後微調一次

轉動茶碗兩次又「半次」,是里家為初涉此道的人設計的,非常便於理解記憶的儀軌。其內在邏輯是「將茶碗的正面轉向自己的右斜前方即亭主點茶席的方向,以表示對亭主和茶席的尊重。

〉兩次

轉動茶碗兩次,在內在邏輯是「避開茶碗的正面以表示對器物的敬重,同時尋找最合適的品飲角度」形狀不規則的茶碗的看似隨意為之,但在製作中一定會考量品飲體驗而對錶面和品飲口做特殊照顧,持碗在手,緩慢轉動第一次時找到合適的品飲口,在第二次的微調中鎖定茶碗的角度。

〉一次


轉動茶碗一次的邏輯與兩次完全相同,對僅通過觀察便可迅速掌握茶碗情況的人來說完全可以一次到位,但「表現出充分的自信」與茶道中崇尚謙遜低調的理念有一定抵觸,所以正式茶會中只轉一次的,很多都是資深茶人。

----------------------------

&<5月18日追記&>

沒想到這麼快就上日報了,然而題目再次被改得爹媽都不認得也是醉了…

感謝大家的關注,陸續收到了一些追加問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補充回答如下。

關於轉動茶碗的方向和幅度

茶碗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轉動兩次再微調一次的情況下,前兩次的幅度約為茶碗碗沿周長的1/4,這是在美觀且具備操作性的前提下最大的旋轉幅度。兩次後茶碗正面會轉到自己面向的方向,再次微調後正面會偏向點茶席。

其他方式不拘幅度,錯開正面即可。一般不鼓勵大幅度轉動茶碗,動作會顯得誇張而刻意。

關於濃茶的品飲儀軌

有童鞋私信問到了濃茶席的飲茶禮儀。近期會在專欄中寫一寫參加茶會的基礎指南,還請繼續關注。

濃茶為傳飲,列席客人共飲一碗茶,亭主會按照人數調整投茶量,除末客外其他人都需要考慮到後面的客人而酌量飲用。濃茶的傳飲需要使用帛紗(出帛紗)和懷紙,前者在傳飲過程中托捧茶碗,後者揉軟後順次用折角擦拭飲用後的口沿。末客在飲盡碗內的茶後,要用懷紙拭凈碗內殘茶,並整理帛紗奉還。

時雨童鞋的回答中提到飲濃茶時會「避免在口沿的同一個位置飲茶」。濃茶作為茶事中精神層面的至高點,是「一期一會」生動的實踐。客人在同一位置飲茶表達的是對緣分的珍重與對列席者的高度認同。排除來自本能的嫌惡感,達到一席同心的心境,這正是濃茶席的目的。

(當然,不排除在海外教學時根據外國人的邏輯做出一部分妥協讓步的情況,這方面我就不清楚了)

關於「無意義的形式」和「矯情」

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過,我是完全不認同「茶道的形式就是它的內容」這個觀點的。

茶道的內容太過豐富,豐富到如果沒有一個形式儀軌作為框架對龐大的內容作出分割,初學者會完全無所適從。

修習茶道的過程就像是打遊戲,存在一個主線劇情,而每到達一個新據點就會開啟無數分支任務,每個任務都具備畢生投入的深度和廣度。所謂「茶道是畢生的修習」並不是指對點茶技法的磨鍊,其更集中於茶道的文化領域。

茶事(即大家常說的「正式茶會」)是一項綜合藝術體驗,包含藝術品鑒賞(茶室建築,庭園,書法繪畫,陶瓷器,金工精鑄,竹木牙漆器,織錦,茶席花道等),飲食與感官體驗(香煎,茶懷石,酒與酒肴,日式點心,濃茶與薄茶,薰香等),行為藝術鑒賞(點前,主客問答,客人互動共鳴等)。茶事持續4小時以上,季節感深深植入其中,亭主的苦心更深入到每一個細節。自然,對於客人,尤其是正客,也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品味方面的要求。

相應地,作為茶人,除卻茶道具,點心,香團的選擇,插花,料理的選材製作需要親力親為之外,事先定製當日的茶,自製或指導工匠製作自己需要的風格的器物,有必要的話為重要茶事設計燒制專用的器物等都是必要的工作。

茶道涵括了除雅樂,戲劇外的幾乎所有的日本傳統藝術(獻茶式中更包含雅樂)。是傳統文化綜合展示平台和閃亮的國家名片。近代基於茶道的文化擴張大大深化了西方世界對於日本的認同感,更有相當多的海外學者傾盡畢生心血投入其中。這些,我認為,都是我們在文化推廣方面不足,且可以借鑒的。

與之相比,國內的茶更(偏執地)強調關注茶本身。

我國喝茶的人群中,相當一部分是有造詣,有修為,也有觀點的。而問題則是,針對多數做茶人不懂茶器,做茶器的人不懂茶的慘烈現狀,茶人們只是默默地喝著,孤芳自賞著,在極其封閉的小圈子裡互相鬥試。缺少從更高的層面引導制茶者和器物締造者的知識,渠道,以及最關鍵的,胸懷與責任感。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即沒有品又不合用的尷尬茶器充斥市場。

之前有人狂炒安藤雅信的片口,理由是出水斷水好,簡直令人髮指。

出色的出水斷水對茶壺和公道杯來說是基礎中的基礎。

出水斷水都做不好的,還大言不慚談什麼大師。

但是並沒有人去刺破他們的優越感。

一家餐廳優秀與否的標準,首先是飯菜是否可口。

然而對於挑剔的食客而言,僅有味道自然是不夠的,精緻或別有風格的食器,更理想的就餐環境,不斷給人驚喜的創意,這些在綜合用餐體驗的維度上都是必須要評價的。

茶的世界中,道理完全相同。


個人認為關注味道以外的部分並不矯情,刻意迴避,才矯情。


是這樣的。準確來說,是在日本正式的茶道里,飲茶者按照禮節,把茶碗旋轉兩周半。其他情況可以隨意。

茶道是一種禮儀,同時也包含對茶具的欣賞(日本有不少畢生燒制茶具的國寶級大師)。

師傅點好抹茶,旋轉兩周半,是為了讓茶湯平靜下來,把主要圖案所在的一側(如果素色茶碗,則更亮更規整的一面,多數手工茶碗有細微差別),轉向飲者,是請飲者欣賞。

飲者接過茶碗,旋轉兩周半,把主要圖案轉回去對準師傅,表示欣賞和尊重師傅的工作,也表示看過了整個茶碗的圖案。

喝完茶,可以再細看茶碗圖案,跟師傅談談茶或茶具。


前幾天正好看了一個NHK日本茶道的紀錄片。

您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571520

我也認為 茶道裡有一個精神就是 主人與客人之間的相互尊敬和關懷

轉動茶碗 是為了讓嘴巴不至於貼著碗的正面,這是客人對於主人的尊敬,也是一種茶道禮儀。

希望能幫助到您


或許,杯子的自旋是1/2吧。


我一直以為轉兩圈的意思就是謝邀


這和喝粥時轉著碗喝不燙是一個道理


也不記得是哪個流派了,我當時學習抹茶時師傅是這樣講的:

主人轉兩圈是為了顯示「我檢視過這個茶了,沒有問題,您請用」,對客人的尊敬;

客人迴轉是為了欣賞茶和茶器,同時也可以發出讚歎表達這個「茶碗好漂亮凄いね~」云云,以表達對主人勞動成果的謝意和其審美的肯定。

主人和客人轉的方向是相反的。

未必準確,僅供參考。以上。


為了禮貌吧……

一般來說沏茶的人沏好茶後先把茶碗旋轉兩周對著喝茶的人再用古帛紗【這種算是正宗的】托在手裡給喝茶的人。喝茶的人也用古帛紗捧過來,低頭欣賞茶碗的花紋,最好再感嘆兩聲。然後喝茶、把茶碗再次旋轉沖著沏茶的人,這才算是一次【差不多】日本的日常茶道。

qaq。


因為不轉不是中國人(doge)


我想弱弱說一句:抹茶原產地是中國

可發揚光大的是日本


我的陶藝老師曾經說過:除了調整方向,更重要的是在轉動時感受陶藝製作者在創作時手划過器皿的痕迹以及溫度,用心體會陶藝製作者對這件器皿投入的感情。


紀錄片不錯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罐茶?
茶几很矮,坐旁邊喝茶也不舒服,為什麼大家都在用它?
你喝到的最好喝的茶是哪一款?

TAG: | 社交禮儀 | 抹茶 | 餐桌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