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上找聖經的漏洞的人很多,卻很少有人找佛經的漏洞?

並不是引戰…只是好奇…


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所指,就是基督教文本和佛教文本受攻擊程度的差異緣由。

我院一位老師,是國際上宗教對話的先倡者,他近幾年做的方向就是比較經學。他組織過很多會議,其中不少都是關於佛教與基督教——簡稱耶佛對話的會議。我常常溜去會議場,呆在角落裡,看著一群大牛學者,偶爾也會有教內人士列席,互相講證自己研究領域內的經文研讀情況。

比較經學,簡單說,就是以宗教經典(scripture,經文亦可)為交流媒介的宗教對話。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會,邀請了一批世界範圍內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以及儒家學者,加上本院部分師生,均勻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會有一疊紙條,是不同宗教對同一話題的經文原文,大家朗讀、討論、分析,分享彼此的思考,最後派出幾個人總結觀點。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會議都是講和聽的模式。

你會發現,即使是花了幾十年專註於某個宗教領域的學者,也無法像常人想得「觸類旁通」地去理解另一個宗教,而其中最艱難的部分,莫過於宗教經文。而學術會議,相比於公共網路社區來說,已經具備了幾乎所有我們能夠期待的討論精神。

但即使是在學術會議里,基督教的經文也會更多地受到來自其他領域學者的誤解,或者說詰問。

這就是交流的困境所在。

題主在問題描述里說:

如果是因為佛教本身沒什麼漏洞,那為什麼和其他同樣歷史悠久的宗教相比,它的邏輯如此完善呢?

其實按照經文的內部邏輯和護教神學的發展程度來看,在幾大宗教里,基督教當然不是這個角色的最佳承擔者。伊斯蘭教表過不提,無論是語境的包容性還是經文的可解釋程度,它都遠遠不及基督教來得開放。中國本土的道教,有一套非常光怪陸離的經文,從「漢武帝求仙」到內外術修鍊法,再到因果勸善,幾乎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也很少有人駁難道教——因為道教的受眾太少啦。

但當基督教與佛教擺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局面就不一樣了。

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在常人接觸範圍內,基督教的經文,以敘事為基礎;佛教的經文,以說理為基礎。

  • 一方面是因為,敘事的理解門檻低於說理,批評敘事的門檻亦遠遠低於後者。

敘事的大白話就是「講故事」。整個基督教經文——《聖經》都是在說故事,舊約里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開始,新約里從聖母瑪利亞受靈而孕耶穌道成肉身開始。我相信,任何一個受過唯物主義教育,主張科學和實證的人,面對如此喪心病狂的故事,都會憤慨不平的。而從托馬斯·安奎那鄭重提出「信仰」和「理性」開始,這個問題始終位列護教神學的最前線。最有力的卻又最無奈的質問就是:基督徒憑什麼證明《聖經》上的故事是真的?如果這個故事在真實性上就違背理性,那麼要它幹什麼啊?

除此之外,最容易受攻擊的還有,與現代倫理相逆的宗教倫理。最負盛名的故事是亞伯拉罕祭子。亞伯拉罕老來得子欣喜若狂,但上帝卻要求亞伯拉罕將他最愛的幼子以撒獻祭。篤信神的亞伯拉罕將孩子帶到摩利亞山上去行祭,正打算動手的那一刻,天使阻止了他,並告訴他這是上帝的磨練。這一考驗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從此,神授命亞伯拉罕為世上的代理人,連耶穌也屬於他第四十二代的後輩。(反對者的OS:一個神竟然要祂的信徒去殺死自己的兒子,天啦擼,這是多麼可怕的事!!!)

克爾凱郭爾在《恐懼與顫慄》中就借這些故事討論過「信仰」與「倫理」的難題,他是一個對宗教要求非常非常高的人,所以他將信仰難題放在了這個極端的倫理衝突中來深刻思考。所以他雖然自身是一個基督徒,但當他寫下這樣的著作,就避免不了來自宗教內部和宗教外部的兩頭攻擊。——而他短暫的一生,亦確實是在被嘲笑和被侮辱中度過的。

其實從我局限的視野來看,對於找《聖經》的漏洞這件事,基督教內部人士的熱枕程度和激烈程度,遠遠高於教外人士。

這也是基督教的護教神學發展得如此牛逼的原因。我老師說,美國人剛編完的一個神學系列書,比大英百科全書還厚。可惜能夠在神學層面與基督教交鋒的,主要還是哲學家,和基督教自己內部誕生的異端們。

更不用說知乎上一批最膚淺的黑了。

  • 另一方面,敘事的效果卻大大大大強於說理

這一點並不矛盾吧。我以前就在怎麼看待知乎總有一些高贊的講故事回答? - 羋十四的回答這個回答里說過,為什麼講故事的效果遠遠高於說理,我當時是這麼說的:

『故事是具象化的倫理,是流動中的倫理,但也是模糊化的倫理。

具象化是指,當你教育孩子「不要說謊」時,指稱是十分空洞的,而當你給他講一個故事——「如果你說謊了,那麼你的鼻子會變長」,就有了具體的內涵。換到宗教里,當你告訴別人「信仰我才會有好結果」也是如此,早期基督教選擇了講述故事,比如約伯記。約伯是虔誠的信徒,但是「愚蠢又惡毒」的上帝,卻在惡魔撒旦的挑撥下,對他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試探。上帝奪走了約伯的財產、家人、身體健康,發現即使在失去所有的情況下,約伯對自己的信仰仍然沒有一絲動搖,最終又把奪走的一切歸還並加倍賜予他。(OS:這是玩兒我呢- -)相比於亞伯拉罕祭子,這是一個更無情無意無理取鬧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卻成為闡述「小信」和「大信」的最好載體。就像後來上帝無數次說起的「你們這些小信的人」,人類對自身信仰的不堅定性,需要通過這樣的故事來得到加強和穩固。

流動性是指倫理本身是一個因果條款,譬如當倫理指向「正義」、「勇敢」等美好品質的時候,我們就會閱讀到以下故事——「一個少年,殺死了一條惡龍,娶到了公主」,而這個故事,實際上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因為這個少年堅守正義、勇氣可見,所以他得到了獎賞。基督教也是如此。同樣拿約伯記舉例子。這個故事講的道理是這樣的:因為約伯是一個「大信」的人,他能夠在任何情景下保持對上帝毫不動搖的信仰,所以他最後不僅收回了之前失去的一切,還得到了加倍的獎賞。

「模糊性」就更好理解了。龐大而複雜的故事往往充滿了極其之多的暗喻,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故事就是一個Pro版的比喻,所以它可以擁有不同的解讀。再拿約伯記舉例子。約伯所受的試探,就可以被比喻成我們人生活在世間要經歷的一系列磨難——這指涉到前面忘了提的「神義論」,意即如果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麼為什麼世間還有如此多不正義之事?所以約伯記的一種解讀可以是:當你遭受磨難的時候,如果你失去對上帝正義的信任,可能就會失去最後的獎賞,反之則否。另一種解讀也可以是:上帝並不會真的玩兒祂的子民,一切磨難只是為了堅定你的信仰。

  • 結語

《聖經》的敘事以接受為前提,但因為其效果影響之深遠和被理解門檻之低(這是一體二面),更容易受到內部和外部的同時詰責,知乎上尋找漏洞的只不過是其中流於表層的老生常談;佛經的議論以被說服為前提,漏洞存在於更為抽象和艱深晦澀的義理之中,尋找漏洞的位面更多是本身對佛教有偏好的知識分子階層。

以上。


因為聖經你讀一本就可以開心地玩找茬遊戲了。還是白話文,標著段號,用戶體驗超好。

佛經你得至少讀完經藏才行吧。就算不說經藏,只把主流著作捋一遍也夠受的。我這種常自誇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典的人,尚且望洋興嘆。何況抱著找茬目的的讀者呢?別的不說,一部大般涅槃經就夠人喝一壺的。於是你廢了幾個月的力氣,查辭海,查佛學詞典終於看完。興緻勃勃的挽起袖子要去找茬了。

禪師說:少年且慢,這只是法華期的一個代表做而已。還有阿含期呢?

於是你捧起長阿含看了半晌:我擦,果然長。好不容易看完佶屈聱牙的長阿含。心想這下可以開搞了吧。

禪師說,少年,你還沒看80華嚴呢。那可是經中之王哦。

我去!竟然比長阿含還長,還難懂…

禪師說別灰心,現在我們就剩方等期和般若期了,…少年,你別走啊。

終於你全搞定了。把楞嚴經,法句經,圓覺經,壇經,維摩詰經,楞伽經,法華經,彌勒三經,凈土三經,地藏三經,全甩在禪師臉上,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禪師道:少年,我看你骨質清奇。我這裡還有100卷《瑜伽師地論》,實乃唯識大乘真經。修成之後,鬼神難當。必可滅知乎佛粉。

你艱難的咽了口唾沫,好吧,我儘力。

於是你順利地掉進了一個大坑,為了弄懂他,遍查三藏,四處求師。終於學成。

禪師點頭:不錯。這十年功夫著實不易。現在你可以去知乎雄霸佛教專欄了。少年,去吧,我看好你哦!

可是你卻跪倒在地,滿眼含淚地喊道:教練,我想當佛粉!請問大師,還有什麼經典我需要學習?

禪師說道:善男子,其實佛教是不立文字的。

你:滾!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默念以下四句: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歷史上找佛經茬的太多了。

但你要是問知乎,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一個宗教或者一個學說招不招黑,關鍵不看對手看隊友。

講道理的話,其實所有宗教的經典只要稍微仔細看一下,都是槽點無數吐不勝吐的,認真念完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能找出漏洞和硬傷。

但是,對於宗教經典不能過於苛責。因為其作為一部正常的文學著作,勢必有其時代局限性。站在後人的角度看古人的書,自然是開了上帝視角,以此來唾棄宗教經典也是比較無聊的。記得有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能用古蘭經來了解穆斯林,就像你不能用論語來了解中國人。是的,我們和我們的文明都進化了不止一點。

問題就在於,招黑的是那些死守著這些經典的人。明明已經過時、明明漏洞如此明顯的東西,你公然否認事實,奉為至寶。這種人越多,自然就越招黑。

佛經的荒誕程度比聖經很低嗎?聖經的荒誕程度比古蘭經更低?當然不是的啊。但是抱著佛經不厭其煩地跟你宣揚佛祖的人比抱著聖經宣揚主的人少得多,而舉著聖經高喊哈利路亞沖向你爆炸的人也比舉著古蘭經高喊安拉胡阿克巴沖向你爆炸的人少得多。這才是鄙視鏈的起源。

該進博物館的東西就要及時鎖進博物館,千萬不要再放出來了。從這一點來看,佛教就比其他那幾個教做得好,把脫離現代社會的東西儘可能地鎖進寺院,而非儘可能地把這些東西塞進好不容易進入現代化的家庭里。所以不是佛教不黑,而是它不招黑。

最後,某些自稱國學、自稱國學家的所謂學說和人。別以為你不是宗教,我就沒有在說你。


雖然術語理解上有所不同,不過答主羋十四的說法是比較中肯的。基督教的經典,也就是聖經,和包括古蘭經在內,其他幾大主要宗教的經典在形態上是有所差別的,新舊約的主體部分都是敘事性的,舊約(或者塔納赫)的五書和新約的福音書,主要是靠對各種事件和事迹的理解來構建教義,而這些事件敘事的語境一開始並不是為其他文化中的人,或者後來人準備的,因此即使是猶太教和基督教自身,也要依靠一套解釋體系來支持這部經典的實際宗教實踐,儘管後來新教運動講聖經本位,但是其實還是以特定的解釋方法入手的。也因此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經學體系尤其發達,神學體系本質上是經學闡釋學的衍生,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各種宗教命題和範疇都是闡釋過程中衍生而成的。對於一個不了解這個宗教歷史傳統的人而言,完全可以繞過這些衍生體系直接去讀聖經,但是這個閱讀的後果就會非常狹隘甚至荒謬,其結果就是所謂BUG,實際上,這種理解是故事性的理解,而不是對成熟宗教經典的理解,這和你去找格林童話的BUG,或者在西遊記里找什麼黑幕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在這個層面找聖經的所謂bug,其實也和諾貝爾哥討論引力波沒什麼分別。

但是佛道教並沒有這樣一部有強烈人群歷史色彩的根本經(其實是有的,阿含經,只不過後來沒有把它尊為根本經那麼發展罷了,其實大多數佛教派系都尊某一部經為根本經,道教的話,道德經有一定的根本經地位,但是意義也無法和亞伯拉罕宗教中的『經』相比擬),整體上而言,它們都是以經系的形式存在的,一部經往往只對應於某一個宗教命題,甚至宗教的實踐領域,因此它們雖然也有大量的敘事內容,但是宗教命題、範疇和術語本身就構成了經典,所以不懂這些就不可能直接閱讀經典。這使得除非你全盤接受這套系統,不然你是無法直接閱讀,也形成不了一套自己的理解,自然不存在以你的出發點找BUG的可能性。不過佛教也會形成異解,而且生成的複雜性不亞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宗教體系,比如大量的民間佛教教派。

這兩種宗教經典類型中間的是古蘭經,它在一般無宗教背景和認知的人中引起的這種找BUG行為應該說比基督教還多,但是究其原因就有些不同了。

最後說一句吧,宗教經典只有用於宗教實踐時,才是所謂的「經」,經典文本本身的全部意義和理解可能都是基於這一點的,任何宗教經典都不是為「讀者」準備的,因此所謂是否有Bug本質上不是是否能在字面上讀懂的問題,不尊重這一點來尋找Bug,那你高興就好。


因為在今天的中國,佛教總體而言是個比較出世的宗教,佛教徒很少會拿佛教教義去規範世俗社會

而基督教是個渴望入世的宗教,想要在中國建立地上神國的人很多,想要拿教義規範世俗社會,在生物課本里刪掉進化論什麼的

所以在面前晃得多了,自然被說得也多了


佛說,人人可以修身成佛。我說的你愛信不信,別的神是不是真的跟我沒關。寫的東西怎麼樣另說,起碼態度很好,愛信信不信算了。就是個別倆找茬鬧事的半吊子非要找事,他們又很難看的懂經。

聖經說別的神都是假的,就我們是真的,我們很牛逼你們要信要服從,你不信就要下地獄。寫的東西還愣是唯物的,從天體運行生物進化一直管到相對論。

看到一個傻逼裝最屌的,誰都想懟。


恩格斯說:「作為人的創作結果的宗教,雖然有它所特有的誠懇的熱情,當其創立時,就已經不會是不帶欺騙和不歪曲歷史事實的。」對基督教來說,這句話是正確的。對佛教來說,它同樣也是絕對正確的。

——季羨林《佛教十五題》1965年3月

每個宗教出於自己的宗教需求,在誕生時就存在一些創立它的人設計的bug,當它慢慢發展壯大,最原始的宗教需求已經不能適應每一個它所傳播到的地方時,這些bug就失去了它的原本價值,變成了客觀上的真bug。

所以每個宗教的經典也都必然存在它對應的bug。

至於一個人認不認為這是bug,就看讀到這些宗教經典時他所處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了。


因為:找了也沒用。

基督教宣揚神只有一個,而且還三位一體。而且還是自在永在,無所不能,聖經是神的著作。如此一來,找聖經的漏洞當然就可以挑戰這個唯一存在的真神,從而挑戰基督教存在的根基。這樣一來,想找聖經漏洞的人當然很多。

佛教卻是無神論。強調每個人皆可成佛。佛就是普通人,佛經就是佛教徒所寫。成千上萬的佛教徒曾經寫出無數多本佛經。普通人是可以犯錯的,即便你找出了某一本佛經的漏洞,也只是找出了某個佛教徒的錯誤。根本無法撼動佛法本身。這樣一來,找佛經的漏洞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佛教的邏輯不一樣。

「這個漏洞,不是漏洞,所以叫漏洞。」——這是佛教的邏輯。

說它是漏洞,不對,常見。

說它不是漏洞,不對,斷見。

說它既是漏洞又不是漏洞,不對,語犯。

說它既不是漏洞,又不是不是漏洞,也不對,語墮。


引用一段話,請自行代入:

有人告訴你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化身。

這個化身說的一切都是對,它熱愛所有的人類,人類必須要跪下來聽它的話。

不相信它,它就會讓你下地獄!

(讓你下地獄是因為愛你)

最可笑的是,這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化身,財務管理水平很糟,它總是缺錢,哈哈

為了證明一個虛無的東西,寫了很多艱深晦澀的文字,它就是沒有漏洞了嗎?

它本身就是個洞,你只是被蒙住了雙眼。


和尚不會成天追著你剃光頭啊,你想做和尚還是很難的。

基督教徒?成天攆著大家到處跑,動不動就要傳福音,本著知己知彼的態度我們才去研究聖經的破綻。


謝邀。

這不過是題主的錯覺而已。

如果你經常在知乎看佛教板塊,你就會發現找佛法漏洞的人,多得數不過來。

常見的有:

佛教老說佛菩薩,你找個佛菩薩給我看看?

說什麼地獄,你證明一下?

說神通,為什麼我們從來沒見過?

佛陀那麼厲害,會造飛機大炮嗎?

佛陀晚年疾病纏身,自己都救不了,憑什麼救眾生?

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找佛法「漏洞」真的是太容易了,而要解釋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的難度,不亞於給小學生解釋相對論。

至於高階找「漏洞」,則精彩萬分。

從《大乘大義章》選一節出來給大家看看:

遠問曰:佛於法身中為菩薩說經,法身菩薩乃能見之,如此則有四大五根。若然者,與色身復何差別,而雲法身耶?經云:「法身無去無來,無有起滅,泥洹同像。」云何可見,而復講說乎?

  什答曰:佛法身者,同於變化,化無四大五根。所以者何?造色之法,不離四大。而今有香之物,必有四法:色、香、味、觸:有味之物,必有三法:色、昧、觸:有色之物,必有二法:有色有觸;有觸之物,必有一法,即觸法也。余者,或有或無,如地必有色、香、味、觸;水有色、昧、觸,若水有香,即是地香,何以知之?真金之器,用承天雨,則無香也:火必有觸,若有香者,即是木香,何以知之?火從白石出者,則無香也;風但有觸,而無色也。若非色之物,則異今事,如鏡中像、水中月,見如有色,而無觸等,則非色也。化亦如是。法身亦然。

  又,經言法身者,或說佛所化身,或說妙行法性生身。妙行法性生身者,真為法身也。如無生菩薩,舍此肉身,得清凈行身。

  又如《法華經》說:羅漢受記為佛。《經》復云:羅漢末後之身。是二經者,皆出佛口,可不信乎?但以羅漢更不受結業形故,說言後邊耳。譬如法身菩薩,凈行生故,說言作佛。如是佛事,雖皆是實,而有參差,有真有偽。真法身者。遍滿十方虛空法界,光明悉照無量國土,說法音聲常周十方無數之國,具足十住菩薩之眾,乃得聞法。從是佛身方便現化,常有無量無邊化佛遍於十方,隨眾生類若干差品而為現形,光明色像,精粗不同。

  如來真身,九住菩薩尚不能見,何況惟越致及餘眾生。所以者何?佛法身者,出於三界,不依身、口、心行,無量無漏諸凈功德本行所成,而能久住,似若泥洹。真法身者,猶如日現,所化之身,同若日光。如《首楞嚴經》,燈明王佛壽七百阿僧祇劫,與此釋迦同,是彼一身,無有異也。若一佛者,此應從彼而有。法性生佛所化之佛,亦復如是。

  若言法身無來無去者,即是諸法實相,同於泥洹,無為無作。又雲,法身雖復久住,有為之法,終歸於無,其性空寂。若然者,亦法身實相,無來無去。如是,雖雲法身說經,其相不生不滅,則無過也。

  遠領解曰:尋來答要,其義有三:一調法身實相無來無去,與泥洹同像;二調法身同化,無四大五根,如水月、鏡像之類:三謂法性生身,是其法身,能久住於世,猶如日現。此三各異,統以一名,故總謂法身。而傳者未詳辨,徒存名而濫實故,致前問耳。君位序有判,為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問一個基本的問題。

什麼是『佛經』?

是指『四阿含經』嗎還是「大藏經」全集?

我雖然是一個新教徒,但是我對於天主教的學習是非常早就開始的。我的家人比較不喜歡天主教,我的家人對於啟示錄的解釋是非常完整和系統的,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已經開始在長輩的教導下學習《但以理書》和《啟示錄》了,以至於我在小學就對於但以理和啟示錄非常熟悉了。

但是對於啟示錄的解釋,我的家庭是屬於「歷史派」解釋論。

(P.S. 對於啟示錄的注釋主要有四大流派的注釋方法,抑或五派,我家長輩遵循的是「歷史派」解釋法。)

而我們知道,歷史派解釋法對於啟示錄中很多反面角色都是直指天主教會的。所以,我家長輩對於天主教毫無好感。幾乎凡言啟示文學必指天主教。

但是我並不這樣看,從高中起,我就孤身前往天主教會,結交了很多天主教的朋友,系統地學習了,《天主教教理》和《天主教法典》。後來來美國之後,我開始喜歡上讀教父的著作,之前一咬牙,買了《前尼西亞教父全集》和《尼西亞及後尼西亞教父全集》,然而只是英譯本。我感覺這些書,如果能夠花一輩子或者兩三代人,全部翻譯成中文,那麼絕對是功德無量了。

前幾周,我去波士頓學院神學院看書,拍了完整的教父全集。

而這些著作是分成拉丁教父和希臘教父的。

如下

希臘教父全集,沒有翻譯的希臘文本

拉丁教父全集,沒有翻譯的拉丁文本

後來當我開始傳教之時,我幾乎是遇見任何宗教的人士,我都不願意去批評和評價他們,而是抱著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心去研究他們的經典和教義。然後慢慢咀嚼我們對於終極問題的解決方式是什麼。

宗教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可信仰的,是因為,宗教所解決的是對於終極問題的回應,當我們忽視了對於終極問題的回應,那麼我們所討論的不是宗教,而是現象,是歷史,是文化,而不是宗教本身。

當我們懷揣著這樣的心地去探求,不同宗教間的問題的時候,或者尋求差距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看到這個宗教核心的理念。

對於佛教,我從大學開始就非常想要研究佛教,我非常好奇佛教的核心教義和他們所探討的。但是,一開始,就被汗牛充棟的佛經所震懾了。

我們如果沒有一個具體地討論佛經,那麼這個是不可比較的。基督教有聖經正典,然後是歷代教父的著作,然後是歷代神學家對於聖經的著作和系統神學的著作。

而這裡我們所討論的佛經,如果是包括經律論的《大藏經》,與之相對於的,不是聖經,而是:

聖經+前尼西亞教父全集+尼西亞及後尼西亞教父全集+歷代神學家著作+歷代聖經學家的注釋+歷代教法與所有教會決議=《大景藏》

其中只是教父全集就相當於大藏經的分量了,而從中世紀開始以降,我們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倍於教父的著作的基督教神學著作了。

我想說,如果有人聲稱他精通我們全部的《大景藏》,那麼我告訴你,他一定是在吹牛。


原因一:因為知乎里中國人多...佛教在中國的群眾基礎要比基督教強。

原因二:佛經太多了,目標不集中;聖經文本比較單一,鬥爭對象較為集中。

原因三:佛經文言文,攻擊成本高;聖經白話文,攻擊門檻低。

原因四:佛教傳教人士沒有基督教傳教人士多,惹的人也就少。

原因五:中國的佛教人士堅持黨的領導,而中國的基督教人士總想和尚未與中國建交也沒有黨支部的梵蒂岡教廷勾勾搭搭。

(下列圖片中的一切圖文內容均不代表答主觀點。)

(圖片鏈接:

http://photo.weibo.com/2970968691/wbphotos/large/mid/3693534810819503/pid/b1156273jw1eewtq0cl3wj20dw099dge?refer=weibofeedv5)

(圖片鏈接:

http://img.mala.cn/forum/201306/23/230042wd8gk8d91a896p8f.jpg)為什麼很少有人找佛法的漏洞?因為佛教人士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自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文章鏈接:中國佛教與「三個代表」)


佛教徒三大絕招:根器、執著、誹謗。當某佛教徒傳教時,若你說聽不懂,他便說你沒有慧根、善根;若你追問教義的準確含義,他便說你著相、法執;若你說他胡說八道、忽悠人,他便說你謗法,要下地獄。學會這三招,佛教辯論便可無往而不利。

根器:包括慧根、善根,分別從智商和道德上藐視質問者。如果質問者說自己不明白,就是沒有慧根;如果在理性和邏輯上挑刺,就是沒有善根。

執著:質問者不停追問文字的真實含義,教徒便說他是執著文字般若。對於探求如來真實意的人,教徒也譏諷為「佛學家」「學問僧」「信解宗徒」。總之不要想搞懂什麼意思,信就行了。

誹謗:質問者認為教徒不可理喻,批評幾句,教徒就可以說質問者誹謗,要下地獄。其他教徒也隨聲附和,指責質問者破壞佛法,造五逆十惡之業。

想找佛經漏洞?拿著《雜阿含經》找呀。抓住緣起法這個核心,掌握中觀也是手到擒來;兩支毒箭論就可以辯破唯識宗所謂「一切唯心,三界唯識」;十四無記+毒箭喻+十八界一套組合拳就能把如來藏打入無間地獄。不要被所謂「高深」的佛法嚇到了。

本人日常單方面吊打佛教徒,算是身經百戰了,見得多了;拳打三乘,腳踢顯密,知乎上哪一個宗派沒有懟過?引經據典剛正面,請君入甕引進坑,剛柔並濟,智愚莫測;一句話知道有沒有正見,三句話分析宗派傳承,五句話可以追問到佛教徒啞口無言。知乎上人見人愛的某位佛教徒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被我五次懟到一邊罵我太垃圾一邊禁言我(→_→),最後還是我幫他打圓場。當然如果你不想惹禍上身,最好不要當面駁斥佛教徒,默默微笑就好。

怎麼吊打佛教徒呢?掌握兩支毒箭論,就能讓絕大多數喋喋不休的佛教徒閉嘴。

佛教徒狡辯的把戲我見識過也有成千上萬了,反駁的方法也掌握了不少。贈送幾個炸魚技巧,用來克制三大絕招:

  1. 「一邊否認如來藏,一邊說佛有圓滿的智慧,我感覺很難理解啊。我就是這樣的無明眾生啦。」
  2. 「佛的智慧是實相般若,然而凡夫都是小聰明,沒有開般若智慧,所以本群一百多號人全是弱智。」
  3. 「既然大家都是弱智,求生凈土是不是妄念?西方凈土是不是一念無明所生的十法界?您現在在此發言是不是妄念?」
  4. 「看來您是初果聖者了,雖然沒開般若智慧卻對凈土深信不疑,我哪敢誹謗初果聖者呀?」
  5. 「請善知識慈悲開示,把法義講解給我這種凡夫聽。吝法的果報很慘的,知道楞嚴經的故事嗎?」
  6. 「如何判斷生病是業障還是醫術不行?這個世界上除了排名第一的醫院,其他都是不夠好的醫院,三甲醫院還有排名呢。」
  7. 「這位善知識是不是在無想定中?我感覺你連想蘊都沒有了。」
  8. 「八敬法是不是歧視女性?維護八敬法的僧團是不是認為女人有自性,所以要歧視?是不是維持八敬法的僧團都沒有證得空性,都是大妄語者?將來必墮無間地獄?」
  9. 「證了阿羅漢果後被人打成傻子,請問這個人心解脫了嗎?心解脫的人必定不是弱智嗎?」

克制藏傳佛教的難題:

  1. 活佛轉世的主體是什麼?
  2. 信徒崇拜的客體是什麼?是不是四顛倒?
  3. 活佛有沒有阿特曼?
  4. 密教相對顯教的存在必要性在哪?
  5. 藏傳信徒學的中觀跟商羯羅的不二論有何區別?

佛教徒常見打滾模式:

  • @Roreuqnoc 站在河邊,看到一群佛教徒在臭水溝里吃臭不可言的過期巧克力,於是訓斥一頓。
  • @劉俊 說:吃巧克力是我們的教義,你們根本沒有空性智慧去理解!
  • @Simon Shen 說:我根本就沒有吃巧克力,是你看錯了。說罷又繼續埋頭大吃。
  • @arklord 說:吃巧克力是水平比較低的信徒才吃的,高級信徒根本不需要吃!
  • @彭羽 說:誰說他們吃巧克力,誰就是破壞民族團結!
  • @上古 說:誰說他們吃巧克力,誰就是對宗教人士的不尊重!
  • @蓮桑 見狀,趕緊跳進水裡也抓起一把巧克力塞進口裡,又扔到 @Roreuqnoc 的身上,說:你要是覺得臭,你就是有我執!
  • @狗進炮 見 @蓮桑 發瘋,趕緊補充一句:就算巧克力塞進嘴裡,我也不會覺得臭。你說我們吃錯東西了,就你一個吃對了?
  • @我心飛翔 說:這一切都是夢,要作如夢觀。臭水溝也好,過期巧克力也好,臭水溝也好,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 @Handsome輕心 說:雖然我什麼不懂,但我選擇當理中客。

佛教黑話大全:如果你見慣了知乎基督教/伊斯蘭教板塊撕逼,卻對佛教無從下手,可以參考

能把猶太教類比上座部佛教,基督公教類比凈宗,基督正教類比禪宗,伊斯蘭教類比密宗嗎? - 知乎

其他類似吐槽:

學了假佛教的人,會經常把哪些(真正佛教中不會出現的)詞句掛在嘴邊? - 知乎

回應某評論:

不好意思,雜阿含經不是讓你信的,是讓你聞思修的;證初果斷見惑,證四果見思惑,經上寫的明明白白。加行位甚至不需要證初果,在邏輯上想明白了就是暖法,理解了四聖諦導向心解脫就是忍法。

凡是談信仰的,不是佛法,是宗教。


竟然說佛教邏輯完善。。。

舉個簡單的例子:「趙州狗子」公案

五燈會元第四曰:『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又有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否?師曰有。僧曰:既是佛性,為什麼撞入這個皮袋裹?師曰為他知故犯。』此為古來初入門之難關。

當然還有這個:

父母未生我前,哪個是我本來面目? - 佛教

所以,沒有人找佛法漏洞的原因,是在於佛教根本不講邏輯。人們覺得佛法難懂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佛法根本無法「理」解。其實,佛教講求的也並不是理解。大乘佛教講求的是慈悲救人,而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講求的則是修身與自救。

最後節選一段黑塞的《流浪者之歌》中悉達多和迦陀瑪的對話作為結尾:

悉達多說: 「世尊,我很佩服您講的道,您把每一件事都解釋得那麼清楚而實在,您把這世界顯示成一條完整不斷的鏈子,一條由因和果連結成永恆的鏈子。從來沒有人把世界顯示得這樣清楚,從來沒有人把世界解說得如此明確。當每一位婆羅門由您的教示中去看這世界時,他的心必定會跳得更快,因為這時他看到的世界是完全連貫的,沒有漏洞,清楚得如同水晶,不依賴機會,也不依賴神明。

不管這世界是善是惡,不論生命是痛苦的或是歡愉的,也不管人生是不是善變的——也許人真的善變,但那也並不十分重要——然而這世界的整體,所有事情的連結,從同一條河流出來的大大小小的溪的融合,從同一個出生、變化、死亡的規律出來的眾現象之融合,如此種種,都非常清晰地從您崇高的教義中顯示出來。

可是,世尊,根據您的教義,一切事物的統一和理論的結果上,必然有一個地方破裂了,從這個小小的裂口,向這個統一的世界流入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一些新事物,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無法解釋、無法證明的東西:那就是您超越這世界的教義,您的得救之道。這個小裂口,就是由於這個小漏洞,這永恆而簡單的世界法則又被破壞了。希望您不介意我提出了這個不同的意見。」

迦陀瑪一直靜靜地聽著,一動也不動。然後他以一種慈祥、文雅而清晰的聲音說道:

「哦,年輕的婆羅門,你把我講的道聽得很仔細,你能夠那麼深入地去思考它們真是不簡單。你發現了一個缺點,但我希望你能夠再仔細想想,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很渴望知識,但卻抗拒任何意見,並且在文字的矛盾中挑毛病。所有的意見都是無意義的,它們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丑的,可能很明智,也可能很愚蠢,任何人都能夠接受或抗拒它們。你所聽到的教示並不就代表是我的意見,這些教示也並不是用來向那些渴望知識的人釋說這世界的,它的目的是幫助人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也就是迦陀瑪講道的主旨,沒有別的意思。

——黑塞《流浪者之歌》


因為佛教不騙權只騙錢已經上千年了,而基督教至今還沒完全放棄騙權。


佛教徒沒塔瑪的天天上門給我交通

不黑你耶和華黑誰


你看人家佛教猖獗的地方不一堆的找

中國那是因為佛教被打慫了,沒必要找了

你會找螞蟻摳腳丫時候的漏洞么?

螞蟻有腳丫么?


推薦閱讀:

愛因斯坦所說的上帝是否是基督教中的上帝?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宗教,卻對宗教物品或宗教避諱慎重以待?
僧人、道士和牧師三類人,最有可能對世俗的什麼事情看法、態度產生差別?
一個人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
「東方閃電」等邪教的組織及傳播者是否能從中獲得經濟利益?如果能,那麼他們是用什麼方式及手段獲取的呢?

TAG:邏輯 | 佛教 | 宗教 | 無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