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錢櫃為什麼衰落?

作為附加的小問題吧 大家覺得哪家KTV的歌最全?


最近才看到錢櫃倒閉的新聞,這問題就來了。

說說我的看法吧,錢櫃不是瞬間倒的,我覺得這個過程從07,08年就開始了。為什麼呢?因為ktv"這個市場開始細分。以公館為首的量販式連鎖ktv開始專攻年輕人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年輕人出門聚會唱歌是個幾乎必不可少的環節。

另一方面,面對40歲以上的市場,出現了保健飲食ktv一體化的大酒店,這類酒店在商談生意聯絡人脈之間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灰色收入和在賄賂環節中搭橋作用在某種方面助長了這類酒店。

而反觀錢櫃,最為最早一批ktv商家,既沒有鎖住年輕人的心,也不會迎合中年大客戶,落寞是必然的。

一點愚見,勿噴。


去過好幾個城市的錢櫃,有的地方各方面都不如傳說中那麼好,但卻依然執行既定的較高的價格。

ktv越來越多,很多不再是原來只能唱歌的場所,例如各種自助,燒烤,火鍋。ktv也越來越接地氣了。

團購的盛行,許多還不錯的KTV竟然有9.9唱一個下午的。而錢櫃則被大家列入了性價比太低的地方了吧。


年輕人都長大了。。。。如校內。。。。


2000年進錢櫃,2004年初離開,在錢櫃呆了三年出頭。

2014年4月,以前的同事聚會,才聽說盧灣店要關門了,當時非常吃驚,我一直以為錢櫃始終都是KTV界的龍頭老大。聚會那天就是在盧灣店,以前97間包廂,後來擴建應該上百間包廂的盧灣店,只有二三十間包廂,而且只有我們這一間包廂有客。當天在崗的盧灣店的主任(我離職的時候好像是三等組長),就一直跟我們在一起喝酒聊天。

錢櫃的沒落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作為服務業,不再把服務放在第一位,那麼就該沒落了。

創始人劉英被排擠出錢櫃後,又去開了台北純K。而管理錢櫃的據說是以前開電子廠的。於是,電子廠的一套降低成本的做法被帶進了錢櫃。然後呢,服務品質直線下降,客戶體驗越來越差,於是效益越來越差,然後再降低成本,如此循環。

現在在上海的錢櫃,好像只剩一個普陀店了。松江還有一家錢櫃,但是松江那家是出賣商標使用權的,其實跟錢櫃已經沒有關係了。

錢櫃曾經是非常高端的娛樂場所,這個高端,是要有成本的。比如錢櫃在2001年之前,所有的服務生只招收滬籍;比如所有服務生招收進來要培訓一個月,其中兩周在總部,兩周在門店現場學習;比如錢櫃最早用來清潔點歌小鍵盤的去污劑叫DD7,達克寧大小的一支要幾百塊人民幣;比如錢櫃包廂里一台混響機(Echo機)六千多;比如盧灣店開業前,裝修等投入近一個億;比如劉德華有一首歌,叫《肉麻情歌》,MV就是在錢櫃盧灣店內拍攝的。

高成本投對了地方,自然會有高產出。盧灣店那一個億的成本,不到一年就回本了。曾經有過晚班營業額現金超過50萬,注意,是現金,刷卡的還沒算。

可是,台巴子電子廠的管理經驗應用到服務業,呵呵,悲劇就是這麼誕生的。


初期:錢櫃檯灣起家第一家量販式

發展期:台灣某銀行大股東入股並贊助開分店,目標:上市

鼎盛期:華北、華東、華南各地均有分店及重要城市均有內勤辦公,企業文化、企業理念、軍事化管理、內部分級及提升制度完善,理念及其超前!已經被各種盜版「錢櫃」模仿抄襲。

衰亡期:(缺乏正確考證但基本屬實)

1、最高層人員變動,導致大股東撤股

2、內部文化及管理沒有嚴格維護及常年財大氣粗造成某些內部浪費嚴重現象

3、管理層未能及時跟上市場潮流及習大大上任後的重拳打虎與公款消費條例

4、高級管理層徹底失去據需發展信心(甚至可能幾年後一家都不剩)

07、08年開始有店被收購合併,直至13年開始有內部重要員工跳槽,13年下半年開始大量裁員,逐步關店退租(北京惠新店大樓是錢櫃買下的)。

目前KTV市場可以說是台北純K獨大,高層有一個是錢櫃創始股東,內部員工管理層也多為「老錢櫃」人員,屬於合眾聯盟旗下品牌(很多有名夜場,而且聯盟涉及方面極廣!尤以夜場、音樂方面為主。)

至於題主問的音樂全不全這就不用說了,它們(台北純K)的系統都是自己開發的可以說新歌一發布就能在歌庫里找到,音響及包房內設也沒的說,最近推出了會員卡制度,當然價格大家都懂的,推薦後半夜包場(划算)。

以上

兩家企業均在內勤干過的飄過,,,至於錢櫃早期我也是聽老員工跟我講的,怕有不對的地方各位諒解。

未檢查有錯別字見諒。

必須隱了............


我只說一點,廁所的馬桶竟然是坐式的,而不是蹲式。


被團購做死的。想當年去唱歌一小時160,現在呢19.9唱通宵啊。你說能不倒閉嗎


總的來說是市場化的結果,不順應市場的變化,最後被市場自然淘汰,並不奇怪。

詳細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首當其衝的就是樓上幾位回答的:性價比。

不可否認的是,錢櫃是KTV領域的先行者,並且從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的比較高端,以至於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它成了高端KTV、時尚和逼格高的代名詞。很多年輕人就算是沖著面子也會狠狠心去一次錢櫃體驗一下。但是現在呢,KTV已經不再是奢侈的代名詞的時候,當屌絲也可以沒事去團個購,沒事刷下信用卡積分,就可以用9塊9唱一下午的時候,錢櫃還停留在250一小時的價格,是不是很250?

第二,高層和市場開發的嗅覺不夠。

除去價格因素,錢櫃沒有很好的跟隨市場進行調研,並沒有去聽取一波又一波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體驗,以及適當的滿足消費者的訴求,並對服務策略、定價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實時更新和改進。可以說,固步自封是錢櫃死掉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盲目自大,過度消費自己的品牌號召力。

由於一開始所累積的品牌效應,錢櫃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形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品牌形象,附帶的「服務好,歌曲新,裝修奢華」等增加逼格的品牌因素。但是,盲目的自大,讓後續慕名而來的新晉消費群里沒有感受到理想中的品牌因素,以至於消費者的群體出現了斷檔,簡單的說,就是牌子越做越臭。

類似的,可以參考最近不斷關閉業務的人人網,雖然我更喜歡他曾經的名字:校內網。

以上


價格不便宜,特色被模仿,缺失核心優勢,比如地理位置或價格優勢等營業手段…而且這個行業做的人太多,大資本容易模仿以及家庭ktv的興起…自然慢慢消退。只能說被時代淘汰,因為最近的人都愛玩手機,不愛聚會唱k了…可以自我思考下:最近兩年你去了幾次ktv,我表示一次沒去……


懷念。內部動蕩太大是主要原因。


我一直以為錢櫃的倒閉是從他們不提供自助餐開始。


前兩天去同一首歌唱K的時候還想到這個問題

當年都是晚上刷錢櫃的夜啊 party world

無限的自助餐飲料,通宵之後出來在西湖溜一圈,那種感覺爽翻了

為什麼默默地錢櫃就沒了呢...


以後的KTV估計會消失吧


一、運維成本的升高。尤其是近年不斷攀升的租金價格,加重了傳統KTV的成本,KTV門店數量增加、團購等的興起攤薄了KTV的利潤;

二、娛樂活動的多樣化。以前青年人聚會、中年人請客後,唱歌幾乎是唯一選擇,現在可以選擇密室逃脫啊桌游啊等等。還有蓬勃發展的唱歌APP,真的可以想唱就唱唱得響亮。

三、年輕人交際習慣的改變。去KTV唱歌是團體活動,以前不想去唱還隨大流去聽去吃,現在的90後不願意去就不會委屈自己,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喜歡的事物上面。

四、反腐、八項規定的連鎖效應。


不知錢櫃,似乎整個ktv,娛樂業都不行了。可能與政府反腐敗有關


智能手機的普及吧 誰的手機里都可以下載唱吧此類的app 隨時隨地想唱就唱還免費 還和ktv效果一樣 還可以交友 年輕人也不用非得組織朋友才能去練歌了


沒錢


十幾年以前在北京剛畢業工作,跟著單位同事每個月最大的集體活動就是錢櫃high歌,那時候KTV也少,大一點的除了錢櫃也就麥樂迪,價格確實貴,不過裡面環境確實也很好,現在各種KTV團購的鋪天蓋地,大家選擇也多了,抓不住年輕人的心,自然就不會有錢途了


昨天才去得,去得是上海八佰伴那家,最大的包廂,需提前交定金,包廂費1500。

只能說差到不能再差,音響巨差,沙發巨舊,沒啥優點,實在是太差了,酒水也貴。簡直跟便宜的上海歌城差不多。

早關早解脫,反正我不會再去了。


因為習大大禁止黃賭毒


推薦閱讀:

國家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相比,各有哪些優劣?
北方以麵食為主,但是奇怪的是北方早餐很少有麵條的,我在南方吃早餐都是各種麵條,比如熱乾麵,牛肉麵?
北京爬長城路線和建議?

TAG:北京 | K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