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記本電腦屏幕(主流的15寸1920*1080屏幕)看30G左右的藍光高清是一種什麼體驗?

電腦配置不予考慮。疑問有三。+_+

1.為什麼很多人都說1080p的藍光高清放在再好的15寸屏幕上都是浪費而又徒勞的?-_-#

2.既然怎麼說,普通筆記本配備1080p屏幕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3.下載什麼樣的電影可以在20寸以下的1080p屏幕上發揮最大的優勢?(這就是說在眾多電影版本中,選擇哪個標準的電影文件可以發揮最大的優勢)

ps.小白一個,原諒我我可能問題弱智=_==_=,畢竟除了發燒友外大部分人都是在電腦上看電影的。


這個說法可能是,主流筆記本屏幕的品質都略差,看原盤什麼的也不會比壓過的好哪去,屏幕表現不出來那麼多細節,想必10g以下264/265壓過的就足夠了。


題主陷入了某種誤區。

由於畫質改善而帶來的文件體積增加量,比起音軌的音質改善帶來的文件體積增加量,要少很多。不信可以將原盤的聲音扒下來單獨測試比特率,看看能解釋多少的文件大小。更何況原盤大多數是多國語言多音軌。

也就是說,30G+的藍光電影比起其他壓製版,主要的改善在音質。不然網路下載版的1080P影片為什麼能小到10G以內?

如果電腦屏幕的解析度已經大於等於視頻源的解析度,那麼基本上優質視頻源的優勢已經體現出來了。至於屏幕尺寸影響的是合適的觀影距離的問題。

通常來說,對於文件體積大小的貢獻率

音質&>解析度&>畫質

相同解析度下,其他因素引起的畫質改善對比特率的貢獻程度,我不是很了解。但可以確定比前兩者小的多。

所以要問我用筆記本看1080P藍光電影的感受。我覺得首先要問的是音響(耳機)怎麼樣,然後電腦屏幕怎麼樣(顯色),才能給出一個比較中肯的答案。


不光筆記本,24 寸顯示屏都看不出 2G 的 1080P 和 30G 的 1080P 有多大區別。我有個硬碟專門收藏藍光電影,哈利波特、星戰、指環王等等,基本 30-50G 一部。平日瘋狂追美劇,480P-4K 的視頻資源都看過。

筆記本最大的問題有二:①屏幕太小。臉得貼到 30-50cm 才能有 24 寸顯示器的感覺,或在家看幾十寸大電視的感覺。太小就是太憋得慌,看電影解析度再高也沒卵用。②屏幕質量差,四個角通常會發黑或者直接反色,看的時候極其鬱悶。

筆記本配備 1080P 的主要原因也有倆:①768P 太寒酸了,15 寸屏幕黃豆大的像素點不能忍。那麼 900P 呢?可惜不是主流,都從 768P 跳到 900P 了為什麼不直接 1080P,還好聽好賣。②高於 1080P 的話,要到 3200*1800 或者乾脆 4K 才有明顯的提升,就是類似於視網膜屏幕,極其細膩看不到像素點。但是這一提升差距太大了普通人買不起。總而言之還是因為 1080P 是主流。低了不清晰,高了帶不動,文件太大。

一般 24 寸顯示器,看 720P 和 1080P 沒有太大區別,但 480P 就模糊了。三個文件大小分別是 300M, 800M, 1.8G 的話,顯然選中間那個 720P。1080P:哇哦,好清晰啊;720P:誒,也不賴;480P:卧槽這?就是shi。

換做 15 寸顯示屏,完全沒必要 1080P。480P 的可以追劇,細節部分會模糊,如果碰到喜歡的電影資源,建議收藏 720P 以上的。


昨天用實驗室新進的兩台27寸的2.5K顯示器仔細比對了一下,看來我原來的認知有誤。720p和1080p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差別不在於細節,後者的通透感更足。大片的1080p和原盤,在播放時幾乎沒有區別。我又逐幀對比,發現在明亮的地方可以說沒有區別,在高動態的地方區別細微,在暗場就區別較大了:細節不及原盤,局部有色塊。當然,正常播放時應該看不出來。所以,大屏顯示器還是上1080p吧。一些修復過的老片子,膠片感實在太重,細節也不算好,1080p在顯示器上像糊著一臉疙瘩,720p反而看著舒服點。

筆記本看那種幾十G的原盤用potplayer效果不會好。下面有位知友推薦的k-lite播放器+MADVR渲染很不錯,可以試試(不保證一定行)。用室友14.4寸戴爾游匣1080p屏幕和我的戴爾靈越15.6寸768p屏幕比較,同一屏幕上原盤和xmxt的低碼720p還真看不出區別。筆記本還是不要折騰高碼率了。

「藍光」「720/1080p」「HR-HDTV」等視頻制式都是什麼意思?清晰度對比如何? - 電影


推薦閱讀: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床戲?
張藝謀《英雄》中,如果無名心裡已經不想殺秦了,為何還要去見秦?
英雄本色票房?
《荊軻刺秦王》 和 《英雄》之比較?
《守望者》反映出什麼哲學課題?

TAG:電影 | 解析度 | 高清 | PTPrivateTracker | Ware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