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債務危機爆破代表什麼?


美國債務與債務危機

   (一)美國外債基本構成

  美國對外債務由政府債務、公司債務和美國居民的債務三大部分組成。據統計,美國目前14.3萬億美元的公共債務系指聯邦政府的負債,並未涵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約2.5萬億美元的債務規模,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得到政府信用擔保的「政府支持企業」約6.6萬億美元的債務。

  從債務構成情況看,美國現有公共債務里,約4.45萬億美元由外國投資者持有,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單一債務持有國,佔12%左右。美聯儲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美國債持有主體,持有額佔10%左右。由此可見,美國國債中有將近70%由美國政府或本國投資者持有。從債務規模看,在2010年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居民、非金融企業的總債務共計約36萬億美元,相當於同年GDP的246%。據美財政部統計,2008年以來,聯邦政府為實施緊急救助和刺激經濟復甦,導致國債陡增5萬億美元之多。再加上金融部門共14萬億美元的債務(內含「政府支持企業」約6.6萬億美元的債務),美國債務規模超過50萬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約為343%。進而言之,美國還存在大量隱性債務。美國長期實行高福利政策,以期維持和促進社會穩定。隨著美國人口不斷擴張,隨著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加,美國在社保基金、醫療保險等領域負債經營狀況愈發嚴重。據美國勞工部統計,2010年,全國範圍社保基金隱性負債多達13.5萬億美元,醫療保險隱性負債則高達85.7萬億美元,兩者相加,政府隱性總負債高達102萬億美元。

  (二)美國債務特點

  目前看來,美國債務主要呈現下列特點:

  其一,隱形債務規模龐大。觀察美國債務風險大小,不僅要其聯邦政府負債,而且要看地方政府、居民、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負債;不僅要觀察現有債務規模,而且要看其增長態勢。這是因為,債務危機一旦爆發,所有部門的債務風險會迅速轉化為主權債務風險,進而推高美國政府和機構的融資成本,導致信貸萎縮,驅使經濟下行。據美國政府前總審計長、美國彼特?皮特森基金會總裁兼執行董事長大衛?沃爾克(Laurence J. Kotlikoff)估計,2007年全球GDP大約54.3萬億,也就是說,美國一個國家的債務,已與當年全球GDP總額基本持平。再加上100餘萬億美元的隱性債務,美國早已進入破產狀態。

  其二,美債增長態勢難以控制。美國於1985年結束了凈債權國長達70年的歷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凈債務國。此後,海外各界持有的美國債券規模和所佔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至2010年期間,美國外債負債率分別為62.3%、70.4%、75.0%、83.6%、95.4%、95.2%、95.9%和96%。至2010年,美債總額已佔全球債務餘額的24%左右,且以每年9%的速度上漲。與此同時,美國常年可持續的經濟增速僅有3%。更為重要的是,二戰以來形成的7,800萬嬰兒潮人口均已進入高齡狀態。據美國勞工部數據,未來15至20年間,美國政府每年需要支付養老金人均40,000美元,年均總量3萬億美元。因此,美國經濟遲早會受債務危機牽連。

  其三,美國償債能力難有保障。依據國際慣例,美國需要在每個財年內將其外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或上一年出口收匯額的比率控制在20%以下。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0年12月,美國對外貿易總額3665.1億美元。其中,出口1629.6億美元,進口2035.5億美元,逆差405.8億美元。服務貿易方面,進出口總額798.3億美元,出口464.1億美元,進口334.2億美元,順差129.8億美元。從財政收入方面看,2001年至2010年間,美國財政收入每年基本穩定在20,000萬億美元的水平,其中一半左右需要依法支付國民的福利開支,因此政府歷年需要大量舉新債,還舊債。從這個意義上說,高福利開支,尤其是養老金缺口將構成未來美債的黑洞,遲早將拖垮美國經濟和債務清償能力。美國債務總量已經大大超出政府的實際支撐能力,債務危機已經到達必須加以解決的地步。

  二、美國債務危機成因分析

  (一)經濟全球化因素

  經濟全球化先後通過資本鏈將生產和服務網路推向全球範圍,進而通過信息網路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組織生產與銷售,最終通過金融創新將衍生產品的銷售推向實施對外開放的所有國家和經濟體。在整個全球化進程中,美國主導並且充分利用全球生產與消費領域的信用革命,將世界經濟與本國的資本、貨物、技術和信息市場融合在一起,將全球信用關係融入到本國經濟與社會再生產的全部過程,最終通過債務關係主導和影響全球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正是在上述全球化經濟發展態勢作用下,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很快釀成國際金融危機,並且由虛擬經濟蔓延至實體經濟,進而致使許多國家陷入主權債務危機,最終美國也未能倖免。

  歷史地看,誘發這場仍在擴散的主權債務危機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創新,而這場金融創新的發源地是美國。為滿足資本擴張對消費擴張的需求,美國金融業長期呈現畸形發展狀態,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嚴重脫節。與此同時,美國金融當局與政府部門受本國經濟發展利益驅使,對金融創新疏於監管,導致衍生品市場交易泛濫。以房地產領域次級住房貸款為例,在金融機構層層創新和保障下,原先每單元僅值100美元的產品,通過證券槓桿最終放大到5,000至10,000美元。起先總額僅僅數千億美元的問題次級貸款,經過層層包裝形成金融衍生投資品,在全球範圍流通,每個單元的衍生產品被交易N多次,最終在金融市場被放大成幾萬億美元的有毒資產窟窿。正是這個窟窿,最終引發了國際金融危機,迫使政府實施全面緊急救助,並將美國再度拖向債務危機邊緣。

  (二)國際貨幣制度因素

  美元和美債構成是推動美國經濟運行的兩個車輪。依據美國憲法,美國政府不能發行美元,只能通過發行國債進行融資。與此同時,美聯儲也不能任意發行美元,而必須依據購買國債的數量發行相應數量的美元。因此,美元本位制實質上成為美債本位制。在這個體制下,美國通過印刷美元輕而易舉地從全球範圍獲得勞動力、商品、資源和市場,而世界各國則用對外貿易獲得的美元購買美債和美元金融資產,進而為美國債務融資提供資金來源。就這樣,上述狀態周而復始,從二戰結束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美國通過美元和美債把全球經濟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基本上納入到本國債務循環之中,通過貨幣發行獲得「鑄幣稅」,通過利率獲取「通脹稅」,並通過匯率變動相應「寫掉」本國的外債。同時,美國推行的經濟、財政與金融政策也不時將美國推向債務危機邊緣。

  (三)政黨政治因素

  美國國會的立法制度從根本上制約了政府控制債務的能力。在現行委員會制度下,每個委員會及其相關成員對諸多法案擁有生殺大權。各委員會成員出於選區利益或集團利益考慮,經常在諸多法案中搭載與本選區相關的發展項目條款,並且利用法案審議規則形成相互支持對方提案的「選票交換」制度。例如,不同的委員會今天會聯手支持農業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提高農業補貼的法案,明天又會聯手支持退伍老兵事務委員會提出的關於提高退伍軍人醫療保險的法案。其結果,大量「民意和民生工程」不斷將美國債務推向新的高峰。與此同時,在選舉政治作用下,政府官員和立法成員為迎合選民訴求,或為爭取選票,均不願認真改革美國長期形成的高福利體制,均都不願輕易採取增稅收、降福利、消赤字等政策。其結果,政府開支不斷上升,債務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必須由美國納稅人和國外美元持有者買單。

  (四)金融政策因素

  國際金融危機再度證明,美國長期依賴利率和匯率等間接手段實施宏觀調控,導致國民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自發性。然而,美國利用美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享有的壟斷地位,在全球金融格局中長期扮演著銀行資本家的角色,依據本國經濟發展需要,通過向全球提供流動性來維持美國的財政赤字和經濟發展需求,在實現比較優勢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貿易和信貸利益。與此同時,美國通過商品輸出帶動資本輸出,分享他國貿易和投資收益。在本國信用評級機構護佑下,作為世界上欠錢最多的政府,美國的債務信譽評級卻連續90多年保持在AAA等級。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擴展了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導致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貨幣的價格和實物的價值嚴重相背離,導致公司和個人追求貨幣財富增長成為常態,最終使得美國淪為金融危機發源地,並加速了債務危機的到來。

  (五)全球戰略因素

  冷戰期間,美國為與蘇聯爭奪霸權,與後者開展了全面軍備競賽,為此需要進行大量軍事投入。為維持其全球戰略利益,為兌現對盟國的戰略安全保障承諾,美國在全球範圍長期大量駐軍,為此需要維持大量軍事開支。為維持其霸權戰略,美國接連不斷發動侵略戰爭,或推進代理人戰爭,為此不斷增加戰爭經費。「9?11」以後,美國將反控戰場擴大到全球範圍,並先後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此需要不斷增加軍費預算,累計超過了2萬億美元。為應對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競爭與挑戰,為加強對中國的安全防範;為確保領先於任何對手20年的絕對軍事優勢,美國政府不斷研發新的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為此需要不斷增加投入。上述一系列軍事與安全戰略部署直接增加了美國債務壓力。據統計,2010年美國的軍事預算高達6,800億美元,佔全球軍事預算45%以上。

  三、債務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一)對美國即期經濟的影響

  此次債務危機時期,美國國會兩黨依據政黨政治遊戲規則展開了馬拉松式政治較量,所幸在最後時刻達成協議,使得政府得以暫時規避債務違約窘境,但美債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受美國經濟和綜合國力下降影響,美國終究難逃債務信譽被降級的厄運,美國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大大增強。上述趨勢促使全球投資者和美元資產擁有者對美國的安全避風港和金融業務天堂的前景產生疑問,因而將放緩在美國金融市場融資活動,從而拖累原本疲軟的經濟復甦和增長進程。國際經驗表明,美國主權信譽評級下調,很可能引發美債被拋售,而美國政府為繼續籌措資金髮展經濟,將被迫提高債務利息,進而推高銀行利率,直接影響國民的消費積極性,這對脆弱的美國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二)對美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

  在美國經濟中,服務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對年度GDP的貢獻額佔據73%以上,繼續發展空間有限。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一方面嚴重損毀了美國金融業,進而迫使後者自我療傷,另一方面導致國民邊際收入嚴重縮水,進而制約國民消費積極性。此次債務危機期間,儘管國會民主與共和兩黨在最後時刻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妥協,但相關法案規定政府在規定時限內相應削減開支,因而將限制政府通過財政手段刺激製造業發展,增加就業。鑒於美國經濟增長中,有三分之二依靠內需消費推助,沒有充分就業,消費振興將是一個空話。從增長方式領域看,國際金融危機徹底暴露了美國經濟發展動力缺失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表明,美國長期實施的舉債消費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在缺乏良好的主權信用的情況下,美國要想繼續通過舉債刺激經濟發展,勢將面臨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和反制。從財富創造能力領域看,美國慣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經濟手段現在已經沒有太大的空間,因此,美國經濟基礎的脆弱性正在暴露出來。同時,從消費領域看,居民社保、福利、醫療、養老等項目佔了聯邦財政支出的絕大部分。隨著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隨著居民生活開支不斷增長,美國政府想實施任何實質性的削減措施都將面臨選民的壓力。

  (三)對美國信用的影響

  當今世界已進入以信用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發展階段,一個國家的債務信譽,尤其是主要國家的信譽,對於一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債務屢屢觸碰天花板,屢屢陷入債務困境,已使美國金融和商業信譽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質疑。眾所周知,全球信用關係是以美國為中心建立和維持的。美國作為最大的債務國,其信用風險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不言而喻。然而,美國財政收入長期收不抵支,不斷突破債務上限,不斷向國際社會發出錯誤的信息,終於導致美國國際信譽被降級。未來美國能否繼續保持應有的信用等級,需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正如經濟學家大衛?沃爾克所說,美國經濟對債務依賴越發嚴重,預算赤字和儲蓄赤字、貿易赤字三者構成美國經濟最大挑戰。可以預見,債務問題處理失當,將侵蝕美國在世界範圍的信用和全球領導力。

  (四)對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

  二戰以來,美國獨霸世界經濟,完全憑藉美國的經濟規模和美元的特殊地位。頂峰時期,美國的經濟規模佔世界經濟總量55%以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佔全球儲備貨幣65%以上,對外貿易佔據世界各國首位,全球範圍65%以上的國際交易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目前,美國經濟已經降至世界經濟總量的22%左右,對外貿易佔據12%左右。因此,美國已難以支撐其經濟霸權地位,更難以維持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主導地位。正如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浜矩子指出:「儲備貨幣發行國應該考慮到其他國家經濟和世界經濟,而美國只顧本國利益,沒有起到儲備貨幣發行國的作用。」

  四、債務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一) 影響世界經濟增長

  長期以來,美國利用美元在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中的特殊地位,置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國際義務於不顧,完全依據本國經濟狀況發行或增發美元,購買全球的勞動、商品和資源,而世界各國政府、公司和居民個人則用貿易或勞務換取的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和金融資產,如此往而復失。就這樣,美國通過美元和美債兩大途徑徹底綁架了全球經濟,並將後者完全地納入到本國的債務循環之中。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美國上述政治邊緣政策的不負責任行為已經到了危險的程度。

  現在美國政府與聯幫儲備銀行又將根據國會授權,實施新的量化寬鬆政策,因而將導致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揚,直接引發全球性通貨通脹,進而將全球經濟引向再次衰退。目前看,主權信用風險,尤其是發達國家主權信用從2009年以來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雖然發達國家經濟總體實力較強,但美國、歐盟等為實施緊急救助、為刺激經濟紛紛耗盡國力,導致主權債務壓力更加嚴峻,導致財政狀況更加惡化,導致金融流動性更加匱乏,這些都會從不同層面加大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並將引發更多的主權債務危機。

  (二)對新興國家的影響

  在全球化作用下,新興國家幾無例外地同發達國家建立和保持有緊密的合作關係,並通過技術、資本和貿易等鏈條直接或間接地對美國形成不同的相互依賴關係。目前看來,除俄羅斯外,所有新興國家都需要大量引進美國技術,對美國市場形成高度的依賴,在涉外活動中離不開美元計價和結算體系。因此,美國債務危機一旦失控,將首先影響新興國家的對外貿易、國際資本利用和技術交易等一系列活動,進而影響後者的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從貿易領域看,美國無論是消費市場萎靡不振,還是政府實施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都將直接影響新興國家對美出口,進而引發貿易衝突。從金融領域看,美國推出任何新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都會導致大量流動性進入市場流通,進而通過資本鏈流向新興國家,並將通貨膨脹「轉移」到所到之處,放大那裡的經濟泡沫,尤其是房市和股市泡沫,強行「寫掉」對相關國家的債務,是對相關國家宏觀調控機制提出挑戰。

  (三)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美元是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美國債務危機一旦失控,主權債務信譽必然會被進一步下調。其結果,美債有可能被大量拋售,進而給美國政府增添資金壓力。美國政府想要繼續舉債維持發展態勢,將被迫提高利息,進而帶動銀行利率走高。此舉將直接影響國民的消費和企業的投資慾望,並將通過資本鏈和貨物鏈直接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美聯儲依據美國政府的發展戰略推出新的量化寬鬆政策,必將導致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揚,進而通過價值鏈影響上述產品進口國的國民經濟,尤其是對外貿易發展。

  (四)對國際投資影響

  資本是現代經濟的血液。然而,正是發達國家盲目推進金融創新,進而在金融危機浪潮中紛紛陷入主權債務困境不能自拔,進而拖累了全球範圍正常的資本流動格局。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主權債務統計列表中,排在前15位的債務國都是發達國家。這些國家佔據全球債務總量的90%以上,或佔據全球信用資產的90%以上。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除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以外,相關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極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債權體系向本國問題債務體系注入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信用資源。然而,上述流動性並未完全用於發展經濟,而是進入了金融市場,並從那裡流向國際市場,尤其是新興國家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在主權債務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不能排除主權債務集體爆發的可能性,因而將構成制約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的「無形殺手」。

  五、美國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分析

  (一)利率槓桿對我國的影響

  利率是引導經濟發展的重要價格信號。鑒於美國是世界經濟的龍頭老大,美元利率不僅對美國經濟具有重要市場引導作用,而且對全球諸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從外匯儲備領域看,我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擁有1.16萬億美元的美債,佔美國主權債務8%以上。美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10年期國債的平均利率維持在2%左右,從而使我國持有的美元資產實際價值呈現負增長狀態。從金融領域看,美元零利率政策導致美金融市場大量流動性過剩,驅使大量資金加入「熱錢」洪流,衝擊我國金融市場,持續放大房市和股市泡沫,加劇通貨膨脹壓力,挑戰宏觀調控能力。

  (二)匯率槓桿對我國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作用下,貨幣匯率及其國際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近年來,我國經常項目常年處於順差地位,已經儲備了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未來繼續提高債務上限,意味著大量增發現鈔,進而將導致美元購買力下降,導致我國美元儲備大量縮水。與此同時,美元進一步貶值,將直接增加我人民幣升值壓力,進而將直接制約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程。從貿易領域看,量化寬鬆政策一方面導致美元對其他貿易夥伴的貨幣相對貶值,另一方面迫使相關貨幣升值。在上述雙向貨幣匯率波動的作用下,我國對外貿易將受到直接打壓。

  (三)貨物槓桿對我國的影響

  美國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夥伴、資金和技術來源國,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外部條件。一方面,美國在全球化的今天也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另一方面,在國際金融危機作用下,美國經濟佔全球總量比重逐年萎縮,綜合國力持續下降,國際競爭力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挑戰,國內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奧巴馬政府提出重振美國高端製造業,以期增加就業,增加出口,消弭迅速擴大的貿易逆差,制約美國經濟發展頹勢。為此,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伊始便出台了中小企業振興計劃,鼓勵美國對外出口,同時出台了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舉措。上述政策槓桿目標直指中國。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利率和匯率兩大手段增加我國對美出口的金融壁壘,另一方面通過經濟和安全手段構建中國對美貿易出口新的隱形壁壘。與此同時,美國正通過雙邊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迫使我人民幣進一步升值,敦促我超越國情開放市場,進而謀求單方面貿易利益。

  (四)政策槓桿對我國的影響

  成熟的國家關係必然伴隨著複雜多變的矛盾與糾紛。中美關係歷來受利益匯合點驅動,在共同利益驅使下展開合作,在利益矛盾驅使下展開博弈。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美關係正處於矛盾多發期。從美國國內經濟角度看,奧巴馬政府遇到了新的難題:財政赤字屢創新高、國家債務不斷飆升,經濟復甦出現就業新赤字。於是,奧巴馬將破解上述難題的突破口放在貿易領域。在奧巴馬看來,擴大出口是美國擺脫當前高失業和高財政赤字「雙重困境」的最有效途徑。一方面,擴大出口有助於解決當前高失業問題。奧巴馬稱,「外貿出口每提高10億美元,就可在國內創造6000多個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增加出口有利於美國經濟長期發展和繁榮。奧巴馬確信,全球95%的消費者和世界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都在美國境外。從理論上講,擴大出口主要藉助兩個途徑,一是提高本國商品的競爭力,二是打壓競爭對手。在奧巴馬看來,上述兩個政策工具同樣適用於中國,因為後者不僅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地,而且也是迅速發展的新興大國,並對美國戰略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


代表「貪婪的」華爾街又想搞事情了


誠邀,首先不會爆破,美國寧可貨幣貶值印鈔票也不會違約。二萬一如你所說爆破了,請參考1929金融大蕭條影響。而07年印鈔票就救的起,只能算是小風波一個。


推薦閱讀:

你所在的 Trading Floor 是怎樣的?
loan,debt,equity 有什麼區別?
400 億國債瞬間售罄,為什麼這麼多人搶著買?
什麼叫做 Funding Value Adjustment?
「美國人為何不會還中國的錢」說的是真相嗎?

TAG:國債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