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某些文章或者書籍會時不時重新閱讀用於自省?


當我感覺思維枯竭和鋪天蓋地的信息試圖影響我的思維和判斷時,就重讀王小波的雜文,儘力保持獨立思考。

還有偶爾翻一翻自己以前寫的東西,日記、心情、隨筆什麼的,好好審視自己反省一下……

我覺得自省,最好是看自己的日記,那種寫給自己的、不加修飾的流水賬,不要那些寫出來分享/表現的給別人看的東西。


1.《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劉瑜 #平衡自由與孤獨

2.《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於爾克·舒比格 #保持一顆柔軟的童心及想像力

3.《種種可能》辛波斯卡 #保持個性和傲氣

4.《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李元勝 #在細微瑣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5.《對不起,我不是個善良的人》#把握好善良的度

6.《誰來誰做主》簡媜#給心一個嚮往的方向

……

其實最常反覆咀嚼的是各種來源的句子,不過好像偏題了,就不答了。

#——#——#——#——#——

貼一下以上提到的原文。

1.《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寫信,問我如何克服寂寞。

她跟我剛來美國的時候一樣,英文不夠好,朋友少,一個人等著天亮,一個人等著天黑。「每天學校、家、圖書館、gym、幾點一線」。

我說我沒什麼好辦法,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克服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學會的,就是適應它。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

快樂這件事,有很多「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因素。基因、經歷、你恰好碰上的人。但是充實,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羅素說他生活的三大動力是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苦難的憐憫。你看,這三項裡面,除了第二項,其他兩項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都具有耕耘收穫的對稱性。

我的快樂很少,當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就說昨天一天我都幹了什麼吧:

10點,起床,收拾收拾,把看了一大半的關於明史的書看完。

下午1點,出門,找個coffee shop,從裡面隨便買點東西當午飯,然後坐那改一篇論文。期間凝視窗外的紛飛大雪,花半小時創作梨花體詩歌一首。

晚上7點,回家,動手做了點飯吃,看了一個來小時的電視,回e-mail若干。

10點,看了一張DVD,韓國電影「春夏秋冬春」。

12點,讀關於冷戰的書兩章。

凌晨2點,跟某同學通電話,上網溜達,準備睡覺。

這基本是我典型的一天:一個人。書、電腦、DVD。

一個星期平均會去學校聽兩次講座。工作日平均會跟朋友吃午飯一次,周末吃晚飯一次。

多麼稀薄的生活啊,誰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應。

孤獨的滋味當然不好受,更糟的是孤獨具有一種累加效應。同樣重要的東西,你第一分鐘舉著它和第五個小時舉著它,感受當然不同。孤獨也是這樣,偶爾偷得半日閑自己去看一場電影,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只能自己和自己喝啤酒,後果當然完全不同。我以前跟一位曾經因為某政治事件而坐過牢的朋友聊天,他描述那幾年被單獨關押的生活,這樣形容:度日如年,度年如日。說得可真確切。

我曾在日記里大言不慚地寫道:出於責任感,我承擔了全世界的孤獨。我的意思是,我不但孤獨,而且我的孤獨品種繁多、形態各異: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里太女人;在學者裡面太老粗,在老粗裡面太學者;在文青裡面太憤青,在憤青裡面太文青;在中國人裡面太西化,在外國人裡面太中國....我覺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間,很可能是為了做一個認同紊亂的心理實驗。

我其實並不孤僻,簡直可以說開朗活潑。但大多時候我很懶,懶得經營一個關係。還有一些時候,就是愛自由,覺得任何一種關係都會束縛自己。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知音難覓。我老覺得自己跟大多數人交往,總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個維度,很難找到和自己一樣興趣一望無際的人。這句話的謙虛版說法是:很難找到一個像我一樣神經錯亂的人。

有時候也著急。我有有幸生活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沒有吃過多少苦,但是在我所經歷過的痛苦中,沒有什麼比孤獨更具有破壞力。這不僅僅是因為錯過了親友之間的飯局談笑溫情,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文學女青年對故事、衝突、枝繁葉茂的生活有天然的嚮往,還因為一個人思想總是需要通過碰撞來保持。長期的孤單中,就像一個圓點脫離了坐標系,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成其為問題,你時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個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麼是大,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小,你不知道什麼是白,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黑。總之你會擔心,老這樣一個人呆著,會不會越來越傻?

好像的確是越來越傻。

但另一些時候,又驚吒於人的生命力。在這樣缺乏溝通、交流、刺激、辯論、玩笑、聊天、緋聞、傳聞、小道消息、八卦、MSN...的生活里,沒有任何圈子,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對話,我也堅持了思考,保持了表達欲,還能寫小說政論論文博客,可見要把一個人意志的皮筋給撐斷,也沒有那麼容易。

「忍受的極限會是什麼養的結果?」

讓我告訴你,忍受是沒有極限的。

年少的時候,我覺得孤單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長大以後,我覺得孤單是很凄涼的一件事。現在,我覺得孤單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讓它成為一件事。

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麼關係。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物的變化,天氣、季節、超市裡的蔬菜價格、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說真正-打量它。

當然還有書、報紙、電影電視、網路、DVD、CD,那裡面有他人的生活、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音樂的美、知識的魔術、愛的可能性、令人憤怒的政治家...我們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窮盡這些道理、美、愛、魔術的一個小指甲蓋,怎麼還能抱怨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少。

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事實求是的態度。

就是說,它是自由。

以前一個朋友寫過一首詩,叫《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我想像文革中的顧准、獄中的楊小凱、在文學圈之外寫作的王小波,就是這樣的人。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我想自己終究是幸運的,不僅僅因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為我還挺結實的。總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總還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數到「九」之前重新站起來,再看到眼前那個大海時,還是一樣興奮,歡天喜地地跳進去。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有多謙卑,他就會有多快樂。當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我覺得簡直可以和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稱兄道弟。

因為這種幸運,我原諒自己經受的挫折、孤單、原諒自己的敏感、焦慮和神經質,原諒上帝他老人家讓X不喜歡我,讓我不喜歡Y,讓那麼多人長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諒他讓我變老變胖。因為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給了我: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麼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地花出去,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週遊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2.《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於爾克·舒比格 (是本童書,故事集)

同名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人類,牛奶不用人擠,雞也不必人喂。動物們日子過得挺自由自在的。這樣的日子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時候的世界既寬廣又原始。有一天,終於出現第一個人類,是一個女人。她看看四周,嗯!這地方不錯,她說。她仔細觀察四周的東西。好主意!這些樹木。說這話時她正站在淺綠色的山毛櫸下。母牛和雞也讓她想到一些好主意,這些動物真是不錯,可以提供牛奶、雞蛋,而且它們的肉還可以吃。於是她就搬來一張小板凳,坐下來開始擠牛奶。

  哪裡來的小板凳?

  她帶來的。

  這麼說她隨身帶著行李啰?

  只有一張擠牛奶用的小板凳和一把雞飼料。

  她來的那個地方,有擠牛奶用的小板凳和雞飼料嗎?

  不然她還能帶什麼來!

  她從哪裡來的?

  從外國。

  那她又是怎麼到外國的?

  她原本就一直在那兒了。聽著!我哪知道為什麼。要說故事,你自己說好了!

  好。很久很久以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很小。小的星星、小的石頭、小的河流、小的人類、小的鳥、小的樹……

  小的房子?

  對。

  母牛呢?雞呢?

  小牛和小雞。一個小小的世界,差不多只有一張桌子大。這世界只存在了一個星期。人、動物、植物全渴死了,河流乾涸了,星星熄滅了,細沙般的小石子消散得無影無蹤,一個短暫而美麗的世界。最後又回到寂靜。這樣過了一千年,一千年,又一千年。然後慢慢地、慢慢地又形成一個新世界。這次只有雲,雲的上面是天,雲的下面是海,一個雲和浪的世界。

  然後呢?

  雲和浪。

  其他的東西呢?總有一天其他東西該出現吧!譬如說:草啦、牛啦、人啦,還有村子啦。

  沒有。

  什麼?

  什麼也沒出現。

  故事到這裡就完了嗎?

  不是。它一直繼續下去。但是再也沒有新的事發生,只是不斷地重複:雲和浪,雲和浪,雲和浪。

  風呢?

  對。還有風。雲、浪和風。

  那你現在坐的床,還有窗戶、花園、你自己和我呢?

  沒有。不在這個故事裡。

  那在哪裡?

  不在任何地方。這世界上沒有陸地。

  誰說的!有天堂。

  啊!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們叫它天堂。那時人類、動物、植物、山谷剛剛才到。它們互相打招呼。我叫夏娃。您呢?我叫亞當。您呢?我叫獅子。您呢?我叫棗椰樹。您呢?我叫水母。您呢?我叫鱒魚。您呢?我叫蜻蜓。

  亞當問夏娃:對不起,您知道我們現在在什麼地方嗎?

  在天堂,夏娃回答。

  天堂?沒聽過,亞當喃喃自語。

  他們兩個人就在一個特大的花園裡散步,他們穿過長著青苔的濕地,又經過鬆軟的沙地。他們向四周打招呼。那是一個美麗的清晨,大象們扇動著大耳朵,玫瑰花散發著濃郁的香味。

  我看,我們是這裡唯一的人類,我們應該結婚,夏娃說。

  結婚的意思是說,我們兩個人永遠在一起。但是,我們必須先相愛。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您贊成我們相愛嗎?

  相愛?!沒聽過,亞當說。

  夏娃擁抱住亞當,給了他一個長吻。過了一會兒,夏娃喘息地說:這就是相愛。亞當再一次把嘴唇挪向夏娃,夏娃繼續吻著亞當。

  過了很久,已經是中午了。亞當說:我贊成我們相愛,它還蠻適合我的。

  當他們再次喘息時,已經是晚上了。現在,我們可以用「你」互相稱呼了,夏娃建議說。

  亞當回答:好啊!親愛的夏娃。

  世界就這樣開始了。

  結束了?

  對!我們最好在他們繼續接吻的時候,把故事結束。通常,童話故事的結局都是幸福快樂的,而天堂的故事正好相反,是在開始的時候。

  好吧!我再從頭開始。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每樣東西都必須學習怎麼生活,星星聚集排列成星座,有一些星星先試著排成長頸鹿,然後棕櫚樹,又試了試排成玫瑰,最後才決定排成大熊星座。同時,還有其他的星星排成摩羯座、天龍座、金牛座、天鵝座。

  石頭就簡單多了,它們只要不斷變硬變重。它們是最先完成的東西。

  太陽開始發光,它學著怎麼上山下山。它也試過做別的事,但是都沒成功。譬如說唱歌,它粗糙的聲音,把這個敏感的新世界嚇壞了。

  月亮剛開始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好。真的要發光嗎?白天的時候,它覺得這主意不好,晚上的時候,它又覺得這主意不錯。它實在無法決定,所以它只好反反覆覆,一下變圓,一下又變缺。於是它學會的是不斷的變化。

  水學著怎麼流動。它很快就學會了,因為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一直往低的地方流,往低的地方流,往低的地方流……

  風剛開始很安靜,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似的,突然,不知怎麼地,它發現自己可以吹。

  那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每樣東西只要去發掘什麼事最容易做就行了。對火來說容易的事,對木頭就未必;對魚來說容易的事,對鳥就未必;對樹根來說容易的事,對樹枝就未必。

  世界花了很多時間來安排這一切。之後,一切幾乎就自然而然地進行。雨只要從雲端落下,就會掉到地面;人只要張開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每樣東西都做它自己認為最容易的事,這世界就相當有秩序了。

  這世界還相當有秩序……

  噓!不要繼續。最好再一次從頭開始,這個故事沒有結局,只有開頭,而且有很多開頭。

  很久很久以前,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故事一則

洋蔥、蘿蔔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只是默默地成長。

3.《種種可能》辛波斯卡

我偏愛電影。

我偏愛貓。

我偏愛華爾塔河沿岸的橡樹。

我偏愛狄更斯勝過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愛我對人群的喜歡

勝過我對人類的愛。

我偏愛在手邊擺放針線,以備不時之需。

我偏愛綠色。

我偏愛不把一切

都歸咎於理性的想法。

我偏愛例外。

我偏愛及早離去。

我偏愛和醫生聊些別的話題。

我偏愛線條細緻的老式插畫。

我偏愛寫詩的荒謬

勝過不寫詩的荒謬。

我偏愛,就愛情而言,可以天天慶祝的

不特定紀念日。

我偏愛不向我做任何

承諾的道德家。

我偏愛狡猾的仁慈勝過過度可信的那種。

我偏愛穿便服的地球。

我偏愛被征服的國家勝過征服者。

我偏愛有些保留。

我偏愛混亂的地獄勝過秩序井然的地獄。

我偏愛格林童話勝過報紙頭版。

我偏愛不開花的葉子勝過不長葉子的花。

我偏愛尾巴沒被截短的狗。

我偏愛淡色的眼睛,因為我是黑眼珠。

我偏愛書桌的抽屜。

我偏愛許多此處未提及的事物

勝過許多我也沒有說到的事物。

我偏愛自由無拘的零

勝過排列在阿拉伯數字後面的零。

我偏愛昆蟲的時間勝過星星的時間。

我偏愛敲擊木頭。

我偏愛不去問還要多久或什麼時候。

我偏愛牢記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4.《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李元勝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比如低頭看魚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離開

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

我還想連落日一起浪費,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滿天

我還要浪費風起的時候

坐在走廊發獃,直到你眼中烏雲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經虛度了世界,它經過我

疲倦,又像從未被愛過

但是明天我還要這樣,虛度

滿目的花草,生活應該像它們一樣美好

一樣無意義,像被虛度的電影

那些絕望的愛和赴死

為我們帶來短暫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費

一起虛度短的沉默,長的無意義

一起消磨精緻而蒼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欄杆上,低頭看水的鏡子

直到所有被虛度的事物

在我們身後,長出薄薄的翅膀

5.《對不起,我不是個善良的人》

一、

當年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和人一起合租,合租的姑娘嬌生慣養,據說在家過了18年,連垃圾都沒有倒過。所以從合租的第一天起,我就扮演起了老媽子的角色。她從不買菜,不做飯,不打掃房間,不刷碗,甚至不刷廁所。除了洗自己的內衣褲,她簡直過得像一個公主。後來有一次我生病了,在床上躺了三天,她就讓屋子亂了三天,第四天我忍無可忍的爬起來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扔掉了所有的垃圾,洗乾淨了所有她用過的杯子和碗。兩個小時以後她回家了,帶了外賣回來,吃完之後,照例把用過的碗筷堆在了洗碗池裡。

我忍無可忍的發了飆,後果是之後的一個星期里,她四處告訴所有的人,我是一個多麼不近人情的人。你看,她那麼可憐,從小都沒有獨立生活過,長這麼大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本來就方寸大亂。而我,從小就獨立生活,有嫻熟的生活技巧,卻不肯對她有任何包容。

於是有人來告訴我,你應該寬容一點,善良一點。我張口結舌,氣得回家哭。

二、

我有個朋友,被男友劈腿了。幾年之後,男友和新歡結婚了,但是過的不幸福,是他們自己生病了,還是孩子生病了,我已經忘了,反正結果就是,他們回來找我的朋友借錢,說是救命。

我朋友不假思索的拒絕了,於是也有人告訴她,你應該善良一點,無論當年發生過什麼,這畢竟是一條命,朋友跟我吃飯的時候敲著桌子大罵。我知道她為什麼罵,當年她失戀以後萬念俱灰,喝酒喝到酒精中毒進醫院,她自己那條,也是人命。

三、

其實你會發現,這樣的場景在生活里很多見。

好比你去買東西,一個比你歲數大的人的插隊在你前面,如果你和他爭吵,那麼可能就會有人說你斤斤計較,不吃虧。

好比你去坐車,一個老人提出要和你交換上下鋪的位置,你如果拒絕了,可能就會有人說你小小年紀不懂得敬老,這麼點方便都不肯行。

如果你的工作夥伴不負責任,給你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而你發飆的時候,他抹著眼淚從你的辦公室里一路飛奔出去,那麼不要半天,你「嘴不饒人,把人活生生罵哭」的名聲可能就會傳遍全公司。

如果你過的還算不錯,而一個窮人侵犯了你的利益,那麼在你對他追究責任的時候,就可能會有人罵你為富不仁。

你看,總會有那麼多人,完全不問事情的起因緣由,就自顧自的站到看上去比較弱勢的那一方去。

後來有了網路,我發現這種善良的人越來越多了。好比說,你總會看到殺人搶劫的新聞里,有人在悲天憫人的說,如果有足夠的錢,誰會去搶劫呢。

四、

後來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號稱被搶劫,被欺騙,被背叛,被壓榨,都仍舊應該心存寬仁的人,當自己利益被觸犯的時候,往往也是跳腳最快的那些人。

我親眼見過一個告訴我們
「搶劫犯也是生計所迫才會去搶劫,值得同情」 的人,在自己錢包丟了以後指天誓日的咒小偷全家去死。

我也親眼見過一個指責我「你比我有錢多了,幹嘛不肯幫我買單」的人,因為朋友找他借了個包,卻晚還了一天,就此和朋友翻了臉。

從此我就明白了,原來這些整天把善良掛在嘴邊的人,和善良兩個字實在沒什麼關係。

他們有些是希望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不懂得反抗和據理力爭的人,這樣,在他們想要不講道理佔便宜的時候,就會越發順遂。另外一些,是想表達自己有那麼深邃的思想和那麼柔軟的心靈——反正被傷害的也不是他們。

當然還有一些,則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選擇善良,只是因為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鬆。你看,你只要站在看上去可憐的那一邊就好了呢。

就是這樣的幾種人,湊在一起,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們無所謂無所謂事實的真相,無所謂的事情的道理,無所謂那個真正的在這件事里受了委屈或者付出的人是多麼需要人的體諒和支持,他們只會為了那個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沒有任何責任感的說出輕飄飄的空話。

你應該善良一點。真奇怪呢,我為什麼要善良一點?

所以我在想通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就選擇不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了。我只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也負責任的人。

五、

我在意真相,我在意道理,我在意在一件事情里真正付出努力並最後被辜負的那個人。我也在意一件事情里無辜被傷害卻深知不能為自己討個公道的那個人。

一件事情,我只想知道它本來的面目,我不想看誰流淚了,誰控訴了,誰顫巍巍在風中發抖,或者誰喊得比較大聲。我不想聽誰說他是無心之失,聽誰說他是好心辦了壞事,聽誰說他只是不知道,不懂得,這些都不是他們該得到支持和原諒的理由。

無知即惡。蠢即惡。傷害即惡。這世上有些東西,起因比結果重要,比如追尋夢想。而有些事情,結果永遠重要過原因,比如傷害別人。如果我認為捅人一刀是表達友善的方式,於是去捅了人一刀,那麼這絕不說明對方應該因為我本無惡意而原諒我,相反這隻能說明我是個白痴。

這世上最大的惡,往往都是以善良的名字四處橫行。惡人的最大幫凶,也常常是那些根本不需要為自己所標榜的「善良」做出任何實際付出的「善人」。

而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過於善良本身,居然因為善良之名而寸步難行。

6.《誰來誰做主》簡媜

種幾株桃樹,當春風招惹它們怒放,山下的牧童會因紅雨害起相思病,得用心上人的名字煎藥,才能治癒。

養幾頭梅花小鹿,水邊搗衣的姑娘看了鹿蹄,才知道該綉不分飛的鴛鴦,別嚮往鹿跡。

栽幾棵還魂草,失魂落魄人采了吃,會記起紅塵里有他的歸宿。

寫幾卷閑詩,用松針釘在虯幹上。日頭來讀,有日頭意;月牙來讀,有月牙意;人來讀,有人世香。

留一間柴屋,叫野雀當童子。

若有人借宿,雀語會告訴他:

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為你掌燈伴讀。

你看倦了詩書,你走倦了風物。

你離了家,又忘了舊路。

此時此地一間柴屋,誰進了門,誰做主。


畢業一年了,會時常看看胡適的那兩篇給畢業生的文章: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1932年7月3日《獨立評論》第7號

兩年後,胡適又發了另一篇給畢業生的文章,來源我沒找到:

【胡適: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只有責己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紀伯倫《先知》:以一位先知的口吻談論了詩人對人生、愛、婚姻、工作、死亡等等各方面的思考。 十年來唯一一本每年重溫的詩集,迷失自我的時候讀讀這個,可以找回初心。

《了凡四訓》:天命已定,運在人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用以內省。


必須《少有人走的路》

還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筆記


最近重新撿起中斷了四個月的一篇論文,試圖進入每天規律寫作的狀態,這個過程就像西西弗斯推巨石。而這篇論文偏理論還是英文,寫了一半被另一篇打斷,於是這次下山去找上次石頭掉回在哪,就花了我三天時間。這樣的艱難,我不得不又尋求幫助,試圖重新找到每天排除萬難工作幾小時的狀態。

自從寫博論開始,我開始接受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學會了解自己和工作對象的規律,而這都仰賴於去讀並重讀幾本講培養寫作習慣、去除寫作魔障心緒的書。

當時拜同學所賜,找了幾本美國本專業研究院一門學術寫作課的書目來參考。到亞馬遜上看書評,就能看出這些學術自助書(self-help)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不斷讀,作為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陪伴讀物。就像失戀之後看的自助書一樣,它給不了你一輩子的好心情,但你按它說的那樣去做,感覺會好很多。比如一本口氣很酷的叫做 How to write a lot 就告訴你,每天雷打不動寫倆小時,你會成果不錯;你寫的又不是什麼高雅藝術,寫論文的別談靈感。之後他還介紹了如何用各種自我獎賞方式堅持這個習慣,比如記錄進度,獎勵一杯好咖啡之類,其原則即自己就是那條流口水會對刺激做反應的狗。

人在面對越艱難的任務時越容易逃避,各種心緒也容易導向各種借口,這樣又容易進入自我評價低的一種惡性循環。這些書幫助建立一種比較客觀的自我認知與習慣培養,對於掙扎著想做好一個千頭萬緒項目而自我管理能力較低的人來說,值得在每次形成工作節奏時反覆閱讀。回想起當時每天起床就欠下一千字的苦海,我聽過還有一本自助書叫 How to quit, 教你如何情緒穩定地不再勉強。


找到合適自己的書需要花一些精力,而找到可以一直相伴的書,就是緣分了。

所以,別人的並不一定適合你。

對於我來說,安妮寶貝的書一直重新在看,十年里她出的書也在看,感覺對自己心靈的安寧很有幫助。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毛姆《面紗》選段

勃朗寧夫人十四行詩選段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選段

叢日雲教授在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簡嫃 《大氣》

柴靜演講 《認識的人,了解的事》

沈顥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沈顥 《瞧 那些新聞聖徒》

以上大概可以作為我人生方向和選擇定位的啟蒙作品,其他的作品日後再補。

沈顥的兩篇文章在一個媒體集體宣誓忠誠的時代無疑是一種諷刺,沈顥的獲刑似乎更是對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公開處決,但是,哪怕是一個為人不齒的受賄者,哪怕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罪犯,也有說真話的權利。

若批評無價值,則讚美無意義。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

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要向他們學習,

而不是使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會在昨日流連。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發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著永恆之路上的箭靶,

他會施全力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

因為他愛飛翔的箭,

也愛穩定的弓。

————————————————————

選段摘自毛姆《面紗》

「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閑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我知道智慧將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務必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像個傻瓜。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已之私跟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每當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悅的,每當我從你的眼睛裡看到歡樂,我都狂喜不已。我儘力將我的愛維持在不讓你厭煩的限度,否則我清楚那個後果我承受不了。我時刻關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厭煩顯現出一點蛛絲馬跡,我便改變方式。一個丈夫的權利,在我看來卻是一種恩惠。」

————————————————————

勃朗寧夫人十四行詩集 第一首

我想起,當年希臘的詩人曾經歌詠:

I thought once how Theocritus had sung

年復一年,那良辰在殷切的盼望中

Of the sweet years, the dear and wished-for years,

翩然降臨,各自帶一份禮物

Who each one in a gracious hand appears

分送給世人--年老或是年少。

To bear a gift for mortals, old or young:

當我這麼想,感嘆著詩人的古調,

And, as I mused it in his antique tongue,

穿過我淚眼所逐漸展開的幻覺,

I saw, in gradual vision through my tears,

我看見,那歡樂的歲月、哀傷的歲月--

The sweet, sad years, the melancholy years,

我自己的年華,把一片片黑影接連著

Those of my own life, who by turns had flung

掠過我的身。緊接著,我就覺察

A shadow across me. Straightway I was "ware,

(我哭了)我背後正有個神秘的黑影

So weeping, how a mystic Shape did move

在移動,而且一把揪住了我的發,

Behind me, and drew me backward by the hair;

往後拉,還有一聲吆喝(我只是在掙扎):

And a voice said in mastery, while I strove, --

「這回是誰逮住了你?猜!」「死,」我答話。

`Guess now who holds thee?" -- `Death." I said. But, there

聽哪,那銀鈴似的迴音:「不是死,是愛!」

The silver answer rang, -- `Not Death, but love."

————————————————————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我絕不承認,兩顆真心的結合,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會遭遇阻撓。愛不是真愛,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如果對方轉彎自己立刻轉向,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如果對方變心自己立刻收場。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啊,不,愛應該是燈塔永遠為人導航,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雖直面暴風疾雨,絕不動搖晃蕩。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

愛是星斗,指引著迷舟,

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

它的緯度可測,其價值卻難求。

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儘管紅顏皓齒難逃過無常的鐮刀,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愛卻絕不是受時光愚弄的小丑。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滄桑輪迴,愛卻長生不改,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

雄立千秋萬世直到末日的盡頭。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

假如有人能證明我這話說得過火,

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

那就算我從未寫詩,世人從未愛過。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 1616) 威廉·莎士比亞

譯者不詳,此譯本摘自李安導演電影《理智與情感》

————————————————————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文 /沈顥(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新年獻詞)

這是新年的第一天。這是我們與你見面的第777次。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這是冬天裡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樹葉已經落盡,南方的樹葉還留在枝上,人們在大街上懶洋洋地走著,或者急匆匆地跑著,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希望,每個人都握緊自己的心事。

本世紀最後的日曆正在一頁頁減去,沒有什麼可以把人輕易打動。除了真實。人們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們得到過安慰也蒙受過羞辱,人們曾經不再相信別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歲月讓我們深知「真」的寶貴——真實、真情、真理,它讓我們離開凌空蹈虛的烏托邦險境,認清了虛偽和欺騙。儘管,「真實」有時讓人難堪,但直面真實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實的人群是堅強的人群。

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正義的號角。當你面對蒙冤無助的弱者,當你面對專橫跋扈的惡人,當你面對足以影響人們一生的社會不公,你就明白正義需要多少代價,正義需要多少勇氣。

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內心的愛。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前進的腳步……

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樣,我們與你再次見面,為逝去的一年而感懷,為新來的一年作準備。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在這個時刻,我們無言以對,惟有祝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而我們,則不停為你加油。

我們不停為你加油。因為你的希望就是我們的希望,因為你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我們看著你舉起鋤頭,我們看著你舞動鐮刀,我們看著你揮汗如雨,我們看著你谷滿糧倉。我們看著你流離失所,我們看著你痛哭流涕,我們看著你中流擊水,我們看著你重建家園。我們看著你無奈下崗,我們看著你咬緊牙關,我們看著你風雨度過,我們看著你笑逐開……我們看著你,我們不停為你加油,因為我們就是你們的一部分。

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

所以,在這樣的時候,在這新年的第一天,我們要向你、向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說一聲,「新年好」!祝願陽光打在你的臉上。

因為有你,才有我們。

陽光打在你的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裡。為什麼我們總是眼含著淚水,因為我們愛得深沉;為什麼我們總是精神抖擻,因為我們愛得深沉;為什麼我們總在不斷尋求,因為我們愛得深沉。愛這個國家,還有她的人民,他們善良,他們正直,他們懂得互相關懷。

————————————————————

瞧,那些新聞的聖徒

文/沈顥

對於一個新聞工作者來說,沉湎於新聞的無限可能性是危險的,但也是必需的。

「新聞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

我相信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周而復始地處在這樣一種天問之中。

這種問題必定會擊到我們,但好在它擊不垮我們。

因為這個工作的實質決定了,唯有嘗試才能生存,才能解恨。

而無限的可能性,正貼在嘗試者的額頭上,只有不停地敲擊地面,才能把它刻在地上。

不停地做吧,這是我們的原罪;就像每一個我們所採訪的受難者一樣。

原罪帶來光芒。

應該尊重每一條新聞,儘管它有隨時死去的無限可能性。

那就為它們修建一座教堂吧。

「怎樣做究竟最好呢?」

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有反省的能力、質疑的義務,就像每一個人都有修建自己的教堂的權利,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心的。

「無限地逼近真相。」這句話應該寫在新聞的聖經上。

每一條新聞問世,便是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受難時。

新聞的無限生長速度,就是在那一瞬間暫停了一下。

不停地停止吧,新聞;因為你們都是一些必需的錯誤。

生長帶來突破,停止帶來顛覆。這就是我們的輪迴。

輪迴意味著永遠。

即使新聞死了,

也會留下聖徒無數。

————————————————————

叢日雲教授演講

2013屆的同學們:

今天是你喜慶的日子,是你們的成人禮,是你們人生的一個新的開端。

你們將披戴上一副莊重的桂冠和禮袍,那表示你們成為了"學士"。在中國傳統的語言中,成為"士",那就是獲得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身份。"學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士有各種,而 "學士",就是以學問和才智獲得"士"的資格,受人尊重的人。

所以,我衷心地祝賀你們,祝賀你們十幾年求學終成正果!

你們今天畢業走出校門,明天就是社會大學的開學典禮。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畢業與開學,但是,只有這次畢業與開學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與今後的漫長旅程相比,你以前的學習生活只是學步而已;與即將開場的人生大戲相比,此前的學習生活只是序幕而已。

你們即將進入的這個社會,是一個豐富而精彩的人生舞台,你們將在那裡實現自己的價值,享受你們的人生。但同時,它也是一個險惡的江湖,污濁的泥潭。

這江湖深不可測,遠非你們所能想像。你從此闖蕩江湖,就像你當初學步一樣。這江湖重新塑造你們的力量,你們可能還沒有足夠的估計。你如今要義無返顧地闖進去了,卻不知道它意味著什麼。

這些天,懷著幾分激動幾分惆悵的你們,都在憧憬著自己燦爛的未來,美好的人生。你們聽到的,都是美好的祝福和高調的期待與囑託。

但作為家長,作為老師,作為你們的叢大大,我卻懷著幾分忐忑,只能講些適合大多數同學的低調的臨別贈言。

先秦時代有一個思想家楊朱,有感於人生歧路重重,歧路之中還有歧路,人很容易迷失,於是放聲大哭。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也曾面對歧路,大哭而返。

人生多歧路,這是人的宿命。如果嚴肅對待人生,不得不一次次面對歧路面前的困惑與焦慮。人生就是無數的選擇。從人生終極目標的選擇,大的發展方向的規劃,直到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的選擇、邁出每一步的選擇。你的選擇構成你的一生。

正確的一生,還是錯誤的一生。

以往,家長、社會、學校幾乎為你規划了一切。從今以後,你要獨立選擇你的生活道路。

人生之路只能一個人走下來,沒有依傍,沒有導師。哪怕你一直在隨大流,那也是你的選擇。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曾在80年代的中國風行一時,如今很少有人關注他了。但他有一句話還是需要提起的,"人是自我選擇的"。人選擇成為自己所是的,並且要對自己的選擇負全部責任。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就在於你與眾不同。所以,每個人首要的選擇,是應該成為你自己。

不要別人做夢你也跟著做夢,被別人忽悠著做夢,做與別人同樣的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

要選擇成為你自己,意味著不斷地超越自己。你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拷問自己,為自己樹立至高的標準,追求最高的境界。

我們的人生與這個社會的命運息息相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你們這代人有過一個安寧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但你們的未來可能面對著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革。

你們如果關注社會動態,就能看到天邊在積聚著烏雲,就能聽到烏雲中醞釀的風暴。

敏銳的人都能看到,風雲變幻,暗潮湧動,前途莫測。

最近北大一位教授在畢業典禮上致詞時向同學們提出幾個嚴肅的問題:本·拉登到底是恐怖主義分子,還是神聖的殉道者?金日成究竟是流氓還是政治家?斯諾登究竟是叛國者還是人權衛士?人們都知道這位教授的答案。

你們該如何回答這幾個問題呢?在我看來,如果在第三個問題上有所困惑尚可原諒,但前兩個問題竟然還是問題,這本身就是令人擔憂的大問題。

面對可能到來的社會大變局,你將如何選擇?

當你做出選擇的時候,你是不是一個明白人?

龍應台女士在《大江大海——1949》里,記錄了無數人在那一刻的選擇:走還是不走?走,是一輩子;不走,也是一輩子。無數人的悲劇就從那一刻所做出的選擇開始。

國家走了一段彎路,對你來說,就是毀了一生。

面對一些小人物被命運所裹挾的無奈處境,龍應台感慨地說:"一滴水,怎麼會知道洪流的方向呢?"

但我想,你們是政法大學的畢業生,是政管院畢業的學士,你們應該比普通人更有能力識別洪流的走向。

人們感嘆,一片漂零的樹葉,無法阻擋洶湧而來的大潮。

但即使是一片樹葉,你是否有過掙扎?你向哪個方向掙扎?

如果中國再來一次義和團或紅衛兵運動,如果重慶模式成為中國模式,你們能不能清醒地說不?如何你沒有這個見識或勇氣,能不能至少做個無害的逍遙派?

面對滾滾而來的濁流,如果你不能總是抗爭,你是否可以選擇偶爾抗爭;

如果你不敢積極的抗爭,你還可以選擇消極地抗爭;

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達,你可以選擇含蓄地表達;如果你也不敢含蓄地表達,你可以選擇沉默。

如果你沒有選擇沉默而是選擇了配合,但你還可以把調門放低一些。在你主動的或被迫地干著壞事時,能不能內心裡還殘留一點不安和負罪感。這一點兒不安或負罪感,仍是人性未泯的標記。

即使你不去抗爭,但對其他抗爭者,要懷著幾分敬重,即使沒有這份敬重,也不要在背後放冷箭,使絆子,助紂為虐。

我希望,你們在大潮襲來時,選擇站在理性一邊,文明一邊,選擇站在人民一邊。

當你們走出校園的時候,你們面對著一個特殊的社會。這個社會,已經是一個高效率的大染缸。

當年,墨子看見人家染布,白的進去,五顏六色的出來。他哭了。

你們應該理解,我們今天看著尚有幾分天真純潔的你們,走進這個大染缸時的心情。

告別母校,意味著告別了純凈的生活,投入滾滾紅塵,滔滔江湖。

以後你們一次次受傷時,會念起母校,不管在這裡經歷過多少不快,這已經算是一方凈土。

面對著這樣的社會環境,你能不能做到舉世皆醉,惟我獨醒;舉世混濁,惟我獨清?

我對此不抱多大希望,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果堅持那樣的處世準則,也只好隨著屈原投入汩羅江。

但佛教的一個處世原則卻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引:那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既有隨緣,也有不變。不變是原則,隨緣是通融。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人能夠實踐的準則。

在個人生活領域,我希望你們選擇健康向上的人生,選擇做一個有良知的文明人。

當然,坦率地告訴你們冷酷的現實,並不是讓你們應該選擇消極和放棄。人們常說,我們雖然長著黑色眼睛,卻用它尋找光明。沒有光明和希望,那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絕望的人生。

你內心的一片凈土只屬於你,只要你守護著它,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進入。

曾有一位西方人面對放棄的忠告時說,我不是要改變世界,我只是不想改變自己。也就是說, "你不能決定明天的太陽幾點升起,但你能決定幾點鐘起床。"

同學們,你們就要遠走高飛了。今天,我們注視著你們離開的背影,而追隨著你們腳步的,是我們永久的牽掛!

不論你們是聰明乖巧,還是魯鈍耿直,不論你們是否高富帥和白富美,你們都是我們的學生。

我們關注你們的成功,關注你們的幸福,更關注你們是否走在正路上。

願上蒼眷顧你們!

再見了,同學們!

————————————————————

大 氣(台灣 簡嫃)

看到一個大氣的人,好比行走於莽莽野草之地,忽然撞見一棵森林大樹,當下的喜悅,是帶著感動的。

不獨在烈日之下找到一處涼蔭,可以憩息;也在微風習習中,聆聽了千葉萬葉互相的交談。

它引導人進入平和的心境,去分享棲息於樹上的鳥啼或不知躲於何處的蟬鳴。

樹並不因為群鳥在此結巢而失去光華,不會因孩童任意地摘果而枯萎,它仍是一棵大樹,昂然而無憾地盡一棵樹的責任,它使前來的生靈都不約而同地展現它們優美的一面。大氣的人也如此吧!

他甚少在公共場合振臂疾言他的理想、抱負,因為他知道過多的言論不能落於實踐,無疑是污衊了自己;他也避免將別人的隱私當做茶餘飯後可供談論的資料,以潤滑個人的人際關係。

在竟逐名利,不擇手段獲取利益的社會風潮里,他總有分寸,懂得替前人後輩留一席空間。

他深知人之一生不應只是一場征伐的過程,而是淬鍊自己精神人格的唯一機會。他樂於將一生耕耘的成果與眾人分享,作為對世人的報答。

一個大氣的人,也是一個穩若泰山的人,不必誇耀其臂膀厚實,自然生出令人嚮往的信任感,猶如眾鳥歸巢。

他不曾提起顯赫家世,以引起他人艷美;也不必提起清苦門楣,變相誇耀自己奮鬥的能耐。

他只是他,無從得知他的靠山在哪裡,猶如地面的人不得測知地之深。

對大樹而言,靠山就是它的根。大氣的人亦如此吧!

大氣的人也是平凡人身,自有七情六慾的纏縛,但他多了一層自省沉思的工夫,懂得返回內在的明鏡靈台,撥除人性中粗糙的成分。

他願意獨自與生命的純真本質對談,把一生當作是對它的盟誓。

————————————————————

柴靜演講 《認識的人,了解的事》

十年前,在從拉薩飛回北京的飛機上,我的身邊坐了一個五十多歲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這是她第一次因為治病要離開西藏。下了飛機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的一個旅店裡頭,過了一個星期我去看她,她說她的病已經確診了,是胃癌晚期。然後她指了一下她的床頭有個箱子,她說如果我回不去的話你幫我保存這個。這是她三十年當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種人,官員、漢人、喇嘛,三陪女交談的記錄。她沒有任何職業身份,也知道這些東西不能發表,她只是說,一百年之後,如果有人看到的話,會知道今天的西藏發生了什麼。這個人姓熊,拉薩一中的女教師。

五年前,我採訪了一個人。這個人在火車上買了一瓶一塊五毛錢的水,然後他問列車員要發票。列車員樂了,說我們火車上自古就沒有發票。然後這個人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說,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面前總是選擇服從。但是,如果今天我們放棄了一塊五毛錢的發票,明天我們就有可能被迫放棄我們的土地權、財產權和生命的安全。權利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權利就只是一張紙。他後來贏了這場官司,我以為他會跟鐵道部結下樑子,結果他上了火車之後,在餐車要了一份飯,列車長親自把這個飯菜端到他面前說,您是現在要發票呢,還是吃完了之後我再給您送過來?我問他,你靠什麼贏得尊重?他說,我靠為我的權利所做的鬥爭。這個人叫郝勁松,三十四歲的律師。

去年我認識一個人,我們在一起吃飯,這個六十多歲的男人說起來豐柴區的一所民工小學被拆遷的事。他說所有的孩子靠在牆上哭,說到這兒的時候他也動感情了,然後他從褲兜里掏出一塊皺皺巴巴的藍布手絹兒擦擦眼睛。這個人十八歲的時候當大隊的出納,後來當教授當官員,他說他所有做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為農民做一點事。他在我的採訪中說道,說征地問題給農民的不是價格,只是補償,這個分配機制極不合理。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僅出在土地管理法,還出在1982年的憲法修正案。在審這個節目的時候,我的領導說了一句話,說這個人就算說的再尖銳,我們也能播。我說為什麼?他說因為他特別真誠。這個人叫陳希文,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問過一個老人。我說你的一生也經歷過很多挫折,你靠什麼來保持你年輕時的情懷?他跟我講有一年他去河北視察,沒有走當地安排的路線,然後在路邊發現了一個老農民,旁邊放著一副棺材。他就下車去看。那個老農民說因為太窮了沒錢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來賣。這個老人就給了他五百塊錢,讓他回家。他說我講這個故事給你聽是要告訴你,中國大地上的事情是無窮無盡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執著。這個人叫溫家寶,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她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那些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去捍衛自己憲法權利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是仍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只有這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為祖國驕傲。只有一個國家珍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會。

重要的、管理類的書,一般來講是條理的,會專門做思維導圖。

有時候不用再去讀那本書,看看那腦圖就能回憶起書的全部。

關於人生哲思的書,自然是得原文去讀了。


梭羅的《瓦爾登湖》,提醒自己要簡單生活,多一些心靈的空間,不要被社會的浮躁影響太多。

《聖經》提醒自己要愛,要寬容


1.偶爾讀自己寫過的感悟和日記會很有啟發

2. 《曾國藩家書》

《當下的力量》

《幸福的方法》

《愛的藝術》

《烏合之眾》

《中國文化要義》


以上說的都是些書

網上還是有些好文章

其中有篇奶牛Denny的文章很贊,分享給大家

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慾望、外界、標籤、天才、時間、人生目標、現實、後悔、和經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6826cd010188g5.html


李開復老師的《做最好的自己》


有,自己寫的,還是新鮮出爐的。

-------------------

旅途漸止,是夜自度:

西行已逾兩載,未嘗家顧,是為不孝;

走走停停,時默時癲,是為不堅;

鐵心一塊,多縱狂言,是為不慎;

行於途則外於心,心有音則懷不語,是為不實。

此等不孝,不堅, 不慎,不實之徒,料萬言難辭其咎,唯望幡然悔悟,盼有補牢未晚之幸。

人生一世,瞬若花火,言行不可無法度,頭頂不可無神明,然插科打諢之行徑,無失無望之態度,放浪形骸者,雖逞一時之快,其失實多矣。

東西兩界,動靜大有不同;今人唯阿堵物論,與前朝亦不同為甚。為經歷故,偶違君子道,醜態畢露,自視渺矣。

久居海外,親友多不在側,諸般矛盾,縱對目不能盡言。唯自飲自酌,消得厲害,收拾心情,方能繼而跛行。此人之常情,亦不為怪。

萬望收攝言行,實心實人,不離正道,則不枉矣。

此間諸般是非,如有妄論竊行,損焉友伴,深躬致歉。

其中了了,與共諸君,但求勉勵,心下稍安。

順祝冬祺。


了凡四訓


前不久在對一個問題很猶豫的時候又看到了《小馬過河》,深受啟發。事實上回過頭去看任何被自己淡忘的故事,都大有裨益。


《相約星期二》,每年都會翻出來看看,但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成長的過程會產生很多的迷惑,這本書從一定程度上為我解決了很多困惑。對善良、快樂、信念、愛與執著的追求應是人生永恆的話題。每年我都會重上這一課,反思現時的生活。


  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2. 《生命的重建》;
  3. 《把時間當作朋友》;

  4. 《野蠻生長》;

  5. 《小王子》;
  6. 《圍城》。


《曾文正公嘉言鈔》


必須是梁實秋先生的散文啊《時間就是生命》啊,全文如下: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麼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常的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有人問我:「那麼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麼呢?」我痛自反省,我發現,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裡糊塗的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於課餘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後,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為一個中國人,經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恆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說來慚愧。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的時候,我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後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直到四十年後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現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麼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隻球拍。因此僥倖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恆的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作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推薦閱讀:

白熾燈、節能燈、LED 燈等各種光源,哪種更適合閱讀?
看完《射鵰英雄傳》之後為什麼會討厭郭靖?
有哪些不聊菜譜而聊飲食文化、美食情懷的書籍值得推薦?
如何在美國亞馬遜上買書寄到中國大陸地區?

TAG:閱讀 | 書籍 | 調查類問題 | 閱讀分享 | 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