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反映出什麼哲學課題?


來自豆瓣。如原作者看到會刪除的

merleau (Valar morghulis)

   對於WATCHMEN(從原著到電影)的解讀有兩種方式:右的解讀和左的解讀。這種非左即右的政治二分法毫無疑問是政治不正確的表現,但在我們的時代,難道還有比政治不正確更加政治正確的選擇嗎?

   在我們選擇以前,守望者們在小說中已經進行了自己的選擇。羅夏代表著右的路線——who followed in the footsteps of good men like president Truman, who thought that decent men should believed in a day"s work for a day"s pay。羅夏的極右表現在他堅持正義與邪惡二元判斷的永久性,堅持認為社會存在不可動搖的道德底線。維護這種超時代性的社會良知本身必須成為行為的目的,因此以整體更大福利之名逾越道德底線的做法必須被拒斥。相比之下,作為左的路線代表的維特完全是羅夏的反面——如果說羅夏日記的憤世嫉俗基於其背後堅定的道德立場,那麼維特作為高效、善變、圓滑的左翼知識分子名流,看到的是在意識形態的破布背後根本沒有任何立場可言。這是絕對的義務論者(deontologist)和絕對的結果論者(consequentialist)之間的較量;是地方主義者(localist)(羅夏同意用核彈和日本人的生命來換取二戰勝利,但絕不同意災難發生在美國人頭上)和國際主義者(internationalist)之間的較量。在前者看來,社會的本質是一個硬核,為了保住這個核,哪怕需要付出Armageddon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在後者看來,社會的本質是一個空洞,只要能在這空位上填補一個主人能指,完全值得付出百萬人的生命代價。

   因此當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只不過是基於已有政治選擇產生的政治效果進行再選擇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右的解讀不會比羅夏更右,它當然懼怕羅夏——超驗的道德原則需要重新放置在可以協商討論的現實經驗領域之中,行使社會正義的絕對責任感應該由官僚體制下的權力監督與約束機制所取代;但它更懼怕維特——這種缺乏對生命基本尊重、沉迷於烏托邦迷夢的行為最終只會產生反烏托邦式的人性淪喪和法西斯式的個人極權。相反,左的解讀不是從維特的回退,它只能比維特更左——維特的選擇是可行的答案,甚至可以說是必要的答案,但絕非是終極解答。正如曼哈頓博士給維特的回答:Nothing ends, Adrian. Nothing ever ends。

   讓我們來看這兩種路線如何反映在具體內容的分析上。在面對who watch the watchmen?問題時,右派把重點放在watch上,強調對於權力的約束和監管,「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超級英雄自己的一廂情願,假過分之責任行過分之權力,守望者離獨裁者也就不遠了;左派則把重點放在who上,超級英雄的存在危機根本不在於其能力太強,而在於其能力不足。當超級英雄沒有了作為想像性中介的反派對手,或者說當社會缺乏把內在匱乏轉化為外在不足的能力時,守望者試圖超越中介,勉強承擔起直面人類社會內在黑暗的責任。然而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笑匠認識到這一點,羅夏知道笑匠認識到這一點:He saw the cracks in society, saw the little men in masks trying to hold it together. 縫隙非但沒能被縫合,反而被撕裂,被呈現在光天化日之下。超級英雄選錯了對手,與其說社會害怕守望者,不如說人們害怕守望者發現更多關於自己的真相。

   《守望者》的畫中畫——黑貨船寓言,作為凝縮了小說整體意指的重要隱喻:主人公是一名被黑貨船襲擊後唯一倖存的船長,他擔心黑貨船將要襲擊自己所居住的小鎮,於是歷經千辛萬苦返回家園,向臆想中的壞人報仇,直到他發現他自己的妻子居然被他親手殺害,原來小鎮根本沒有遭到黑貨船的襲擊。

   在右的解讀看來,黑貨船寓言揭示了守望者們的可悲與荒誕之處——為了使自身的存在與行為合法化,他們不惜捏造一個非法的語境。船長自以為是去拯救家園,結果發現唯一的劊子手就是自己;奧茲曼迪斯堅持著避免核危機拯救地球的信念,結果一手造成了百萬人的死亡。超級英雄是自我承認的英雄,他先於超級英雄的世界而出現。在現實社會中,英雄是多餘的屬性,是象徵的殘渣,一個沒有黑貨船到來的小鎮怎麼會需要一位復仇的船長?與此相對,左的解讀會堅決地拒斥對於「臆想的危機」的臆想,現實社會存在固有的內在危機,就像在黑貨船寓言中,邪惡的黑貨船確實存在,也確實來到了主人公所在的小鎮, they』d come to Davidtown to wait until they chould collect the only prize they』d ever valued, claim the only soul they』d ever truly wanted。黑貨船寓言沒有在「不是黑貨船,而是主人公自己殺死了妻子」這裡終結——真正的結尾是主人公游向海里的黑貨船,爬上它並成為它。避免危機的唯一方式是成為危機,這也是維特拯救地球策略的真正意圖(在電影版中,曼哈頓博士成為了那個爬上黑貨船的人)。

   這一點把我們引向了小說的結尾。奧茲曼迪斯最後的瘋狂是否可以被理解?右派的觀點當然是否定。維特苦心經營只是為了避免人類社會的核戰爭,但如果他沒有想方設法趕走曼哈頓博士,也許核戰本來也可以被阻止。超級英雄試圖用美蘇冷戰的末日圖景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冷戰的升級說不定正是因為美國有曼哈頓博士這樣的超級英雄存在的結果。沒有超級英雄,世界會變得更好——守望者的悲劇在於他們沒有、或不願意麵對這一真相,而依然盲目地在以正義之名為自己創造新的世界。

   左派的立場則站在另一側。奧茲迪曼斯的瘋狂不僅應該被理解,而且可能正是人類社會意識形態運作機制的一個縮影。用外星生物入侵來激發人類的自我凝聚力,只不過是納粹德國「邪惡的猶太人」策略的翻版而已。通過富有敵意的他者形象來構建自我認同的政治歸屬,在施米特《政治的概念》一書後就已經不是新鮮的觀點了。人類核戰爭的自我毀滅與外星生物的吞沒兩種有何不同?很簡單,前者是一個時間概念,人性的殘破與罪惡腐蝕了文明的進程,末日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來臨了;而後者是一個空間概念,威脅來自於人類所無法理解之處,我們內在的文明精神不僅沒有受損,反而可能更加繁榮。因此維特所做的是把原本非意識形態的空間意識形態化,把文明社會中循時間度向發展的焦慮與不安傾瀉在空間的界限之外。被建構的外在邪惡可能沒有任何實際內容,它僅僅是通過人類社會自身的空洞與矛盾而得以定義。通過把內在的懷疑、不信任、恐懼和仇恨轉移到外在,他者收編了我們的負面情緒。新的世界不是一個危機的世界,而是一個世界和一個危機。

   就全書而言,右派的理解會把《守望者》看成是典型的反超級英雄漫畫:英雄出現在不需要英雄的時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反派需要超級英雄來戰鬥;最強大的超級英雄曼哈頓博士從頭到尾沒有真正做過什麼;卸下面具的守望者們,和普通人一樣在時代洪流中無助、沮喪、衰老、孤獨。左派的觀點把守望者看成真正的超級英雄——年輕的夜梟與笑匠負責城中某區平暴,夜梟問笑匠「我們究竟在保護民眾不受誰的侵害?」後者不動聲色的回答:「他們自己。」——這裡說明了一切,不僅超級英雄在保護人民,某種意義上超級反派的存在也是為了保護人民免受自己的傷害。守望者的電影版對這一點理解地更為清楚,所以它會選擇讓曼哈頓博士取代原著中飄渺的外星威脅,成為更加可信和持久的超級反派。這是真正的英雄主義——當英雄選擇成為自己的敵人,而且只有成為敵人,他才是英雄。

   最後只剩下兩種態度。右派把《守望者》看成是荒誕劇,超級英雄們忙忙碌碌一場,也許和他們什麼都不做沒有任何區別,人生本來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那些悲劇的形象展開又消解,堅持後妥協,最後和眾人一起沉淪在謊言下的和平之中。而在左派看來,《守望者》是一場模仿秀:He saw the true fac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chose to become a reflection, a parody of it.維特的騙局在人類社會中不是第一次出現,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文明的不滿呼喚著新的他者,先於主人能指的空洞只能通過再次將它填滿來揭示這一點。《守望者》因此是一道不對稱的政治選擇題——在右的一側存在著極端,所有右的路線都是對這一硬核的軟化;在左的一側什麼也沒有,根本不存在極左,因為左是建立在自己失敗的基礎上。所有左的路線都是重建-顛覆-重建主人能指的無限循環,或者說是竭力保持社會空洞敞開傾向的絕望努力。


1、殺一人救萬人是否合理。

2、如果隱瞞真相對群眾有利,是否需要公布真相。

3、是否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正義。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這部電影應該算是美國英雄片的合體。

這裡面的幾個英雄,代表了人類渴望中英雄的幾個極端。

永不妥協 羅夏

嘲笑整個世界 笑匠

看穿命運的神 曼哈頓

睿智而冷酷 法老

柔弱而又堅強 絲鬼二代

平凡但是堅韌 貓頭鷹二代

每個人都從其中看到自己所希望看到的。

這世界真的是一個笑話么?

命運是否早已註定,如同曼哈頓所說,我們都是提線木偶,而他只是可以看到線的哪一個。

平凡人的命運是應該由精英來制定還是交由世界自然發展?

人類的本性是什麼樣的?

生命的價值是什麼?

絕對的正義是怎樣的?是否存在?

這部電影我推薦給很多人看過,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看到的都不一樣。


我從人類局限性這個角度簡要說一下看法——一個圍繞著核戰爭產生的故事,超級英雄法老王控制世界上最多的財富和權力,他試圖成為比亞歷山大大帝更光輝的名字,所以他選擇嫁禍神一般的曼哈頓博士。法老王引爆了量子炸彈,炸死了1500w人,也逼迫美蘇放棄了鬥爭,因為他們在擁有無窮力量的對手曼哈頓博士面前是不堪一擊的。

法老王說,冷戰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資源的有限性,所以他打算利用研究出的免費能源解決資源有限的問題,實際製造了量子炸彈。法老王是世界上智慧的人,他面對著人類的局限性選擇的道路是什麼呢?曼哈頓博士,立體化的上帝。矛盾根本沒有解決,只是矛盾的焦點被轉移了。也就是所謂的用痛苦讓人類警醒,和火影忍者中佩恩的想法如出一轍,而痛苦就是弊,弊大於利,當然要停止過往的行為。法老王代表著人類的頂峰,掌握著人類的天性,他知道無法改變這一切,所以乾脆利用這種天性來解決它自身帶來的問題。

和他對立面的是羅夏,妓女的兒子,又矮又小,從事著最卑賤的工作,至死生活在世界最黑暗的角落。無疑,他最理解黑暗,他的面具是羅夏墨跡測試的圖案,反社會人格的象徵,也給了他永不妥協的勇氣。他發誓要清除黑暗,但他不是光明,他用的是殘忍的手段屠殺每一個兇手。最後得知真相的羅夏拒絕保密,他要向全世界吐露真相,當然他知道,這違背了曼哈頓的意圖,也最終會招致世界的毀滅,所以他無法忍受,請求曼哈頓徹底粉碎了他。羅夏就是人類局限性本身。他的反抗就是人類對命運的反抗,但人類的所有行為又是其局限性的反應,正如羅夏黑暗的手段,而最後羅夏的大喊:「動手!」更像是人類最終放棄對抗局限性,選擇滅亡的宣言。我無法戰勝,也無法忍受,不如一死了之。

對此羅夏,笑匠早就放棄了抵抗。但是他也沒有尋死,他明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於慾望,人類的局限。所以他選擇隨心所欲地生活,強姦,殺人。死前的告白與流淚是人性的宣洩,是的,放棄抵抗、握手言和也是失敗,他與羅夏沒有區別。羅夏更感人,笑匠更智慧,都是失敗者而已。

抬起頭,高高在上、藐視眾生的就是曼哈頓博士。他對絲靈二代有些愛慕,這也是他與人類最後的聯繫。他可以創造生命,預知未來,在他的眼中生命不過是量子隨意的堆砌,即使他對絲靈的愛使他感到這種隨機性的偉大,生命的偉大,但終究不能改變什麼。他太高了,俯視人類,他明白一切矛盾的原因。他可以被美國利用結束越戰,可以背負屠殺全人類的罵名,他不在乎,所有的行為在他眼中只是鬧劇。他更崇尚的是人類的消亡,宇宙的自然演變。曼哈頓也許沒有達到上帝的等級,他的象徵意義和上帝的一樣,就是超越了人類的局限性。超越帶來的就是冷漠,與我無關,何必在意。你不能說是自私,因為自私是人類本性,局限性,而我們說的冷漠,也就是不干涉、隨機化,才是脫離局限性的模樣。

一切結束了,人們照舊生活著,不像笑匠、羅夏那樣痛苦掙扎,不像法老王那樣追逐超越,也不像曼哈頓那樣漠不關心。Outsider和insider的區別只在於是否擺脫了局限性。可你有能力也是否願意擺脫嗎?

時而迷惑,時而清醒;時而痛苦掙扎,時而順水推舟。

好一個悖論,有趣有趣!


包括政治上的、倫理上的、文化上的和歷史上的。撿重點說。

首先是把個人當作英雄甚至神來崇拜(類似與蘭德和尼採的論調)帶來的問題,也就是片中反覆提到的who watches the watchmen,權力問責的問題:也就是說被捧為英雄和神的人有沒有能力和意願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個問題很自然的帶出了人包括英雄人物的不完滿性。

其次是英雄主義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在倫理上的缺陷問題。每個劇中的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理想,這個沒問題,人總是不可避免的會選擇一種價值理想的。然而每個人的價值理想都是有漏洞的(必然的,因為人是不完善的)。因此當這些人真的有能力實現它的時候,它們之間必然會發生衝突。衝突就會有取捨,因此必然會犧牲某種價值以換取某種價值。至於這種交換是否值得,只能由人來評判,而這又回到了人的不完善性這個起點。

進一步就可以引申到英雄崇拜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特別是美國的文化現象,其原因是什麼,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它與法西斯主義有什麼關係?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有什麼關係?與人類本性有什麼關係。

最後的問題是歷史敘事。我們閱讀歷史時都期待其故事性和典型性,沒人會閱讀由統計數字組成的歷史。因此我們的歷史中充滿了英雄,不管是貴族英雄還是平民英雄。至少在保守派看來,美國歷史是美國政治合法性的來源。但是充滿英雄的歷史究竟有多可靠?英雄們(比如美國國父)真的是被我們所想像或描繪的那樣不食人間煙火嗎?真的有一個所謂的「元文本(美國憲法的本意)」供我們不斷比照與回溯嗎?這就是最後的一個問題,對於美國夢和個人奮鬥這個歷史敘事的解構與顛覆,或者說對美國政治意識形態之基的顛覆。(笑匠:美國夢實現了,你正看著它。)


blackwell philosophy and pop culture series系列有一本就是watchman and philosophy,不過好像沒有中譯本。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7463842/ 雖然不是很切題


推薦閱讀:

有哪些角色選得超好的劇和電影讓人一看角色就有看下去的慾望?
如何評價電影《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電影《夏洛特煩惱》裡面的其他幾個人物如果穿越回去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The Lego Batman Movie)?

TAG:電影 | 哲學 | 影視評論 | 超級英雄 | 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