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上要是看見汽車要不可避免的撞上別的車或者建築物,如何做才能減少自己受到的傷害?


踩死剎車,車頭正碰。

不要幹什麼用腳點剎,ABS的點剎頻率比人腳效能好太多了。

碰撞無可避免的時候用車頭,吸能區長,潰縮區長,作用時間長,收到衝擊力小。


一上車就系好安全帶


除非前面是強硬到必死無疑,比如說懸崖、地域、瀑布,此外就是減速不轉向,任何條件下減速不轉向,車頭正面撞擊存活率是最高的,而且法律責任是最低的。(追尾當然是全責,但是實際情況中還有前車停車、突然變道等突發情況)。

如前面所說,直行減速不及撞擊,你還有可能只承擔部分責任甚至是無責,但是你避讓轉向觸發的後車撞擊,100%是全責。更重要的是,側面撞擊的危險程度不管是對人還是對車的都更加嚴重。30度撞擊車後門就會導致車頭橫擺甚至翻車,超過60度側面直接撞,高速上基本上你這個車就不要了。北美髮生過凱美瑞直接被一輛皮卡中間撞成兩段的案例。

減速不轉向,撞死臭流氓。你要注意的就是點剎,不要一腳到底(特別是在雨天和雪天,不要迷信所謂電子防滑移),然後手動變速箱的話注意與變速箱減速結合,從而降低碰撞時候的衝擊力。

我相信很多在北方地面結冰路面開車的,特別是標定團隊在黑河試驗,誰敢遇到緊急情況,一腳倒底解決剎車問題,基本上墳頭草已經很高了。首先是方向穩住,然後是剎車減速,緊急情況出現,直接默念減速不轉向的存活幾率絕對高於試圖判斷風險並轉向而且剎死的。

-------分割線,以上內容一字未改---------

回帖中很多人對我提倡點剎有很大的意見,還有很多不嫌事大的非要答主出來回答,那我也只能勉為其難的出來再說一次。

不認可點剎的人無非認為,點剎是老式沒有ABS系統的人的經驗,而新車型一般都配備了ABS防側滑,如果還迷信點剎,會導致ABS識別錯誤,然後導致ABS無法發揮作用,進而導致實際剎車距離過大引發事故。

我對這個觀點的答覆是:首先,你的說法是對的,但是,你要考慮人性和環境。

為什麼提倡減速不轉向,因為駕駛員發現問題直接剎車的反應時間是0.3-0.6s,而確認左右情況轉向超過2s,100公里每小時的話往前走了接近60米,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肯定是盲轉。而盲轉無論從法律責任,安全性,存活率等方面,都比不上減速不轉向。這一點,我相信應該不會有質疑了。

接下來,關於點剎的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人的本性就是遇到問題一腳到底。0.3-0.6s到底,而且越剎不住,越偏離,就越要踩到底,這就是人性。在上面的原答題中,我就說,

「……你要注意的就是點剎,不要一腳到底(特別是在雨天和雪天,不要迷信所謂電子防滑移),然後手動變速箱的話注意與變速箱減速結合,從而降低碰撞時候的衝擊力。……」

一腳到底在乾燥路面,良好輪胎,配ABS確實很好,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的環境根本就不是這樣的。路面積水的時候高速公路上高速急剎車,輪胎和路面之間直接就形成了一層水膜。車子直接就飄出去了,等你發現過來,你早已飄出了車道。冰雪路面更是如此,2012年初春節放假封路,我下了G60往南方開,我和一群人在結冰路面開車回家,道路兩邊全都是打滑還有撞在樹上和護欄上的車子,有凱美瑞、飛度、CRV、polo等等。在這些路面你不要說100公里了,60公里一個急剎如果你不放鬆剎車,車子直接橫擺車尾往前甩,甩到什麼地方基本看地面。ABS的作用確實是防側滑,但是我還沒有見過哪輛中低端的車子的ABS足以應對冰雪雨路面的情況。(我說這個話的原因是,我自己在各種天氣條件下開過是40萬以下的車子,而我試駕的高端的車子,他們只讓我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跑圈圈)

特別是過一段時間南方地區會經歷低溫天氣,要特別注意橋樑、隧道的路面情況,在這個時候正好可以驗證一下這個理論。2012年路面冰雪的時候,別說急剎了,剎車到二分之一就開始感覺到車子飄起來了。我前面的途觀一直在車尾往左右飄。我不知道本次瀏覽的觀眾中有多少經歷的。

爆胎就更不用說了,我不清楚哪家車企說我們家車子爆胎第一件事情是急剎車,這種情況一般會導致另一個輪胎也不保。

對於我來說,如果說 點剎理論是一個迷信和極端,那麼一腳到底理論又是從一個極端到了另一個極端,從一個迷信到了另一個迷信。

結合這個題目,「無可避免撞上東西」,在這個時候,方向比衝擊力更重要。對於高速緊急情況,要保住性命,方向比衝擊力更重要。你的本能就是急剎和轉向,而你要給自己一個暗示,我要減速不轉向,發現轉向飄就要意識到要松剎車做點剎。我不知道這個答覆,你們滿意不。

如果有在黑河跑高寒的知友說我們的操作方法就是一腳到底,歡迎在評論中表述。


先回答問題:確定碰撞會發生時,能做這些:

1. 降擋、剎車、控制好方向。這是前面幾個回答都說了的

2. 如果這個時候自己還沒繫上安全帶的話……請馬上繫上

3. 如果司機戴眼鏡的話,請立刻把眼鏡摘掉

4. 下圖A的碰撞形式優於圖B的碰撞形式。所以既然碰撞不可避免了,那乾脆打方向,讓車以圖A的形式撞吧!

補充兩點平時該注意的:

5. 選一輛在C-NCAP中評分比較高的車。

6. 讓身體盡量接近於75kg體重,175cm身高下面對上面的各點作個解釋:

1. 不解釋

2. 有安全帶,沒氣囊的情況下,人的運動情況會是C圖。有氣囊,沒安全帶的情況會是D圖。

第一種情況下,人的脖子會受到非常大的拉力,從而被拉傷。

但是第二種情況,人的脖子很可能就被擰斷了……

所以,開車一定要系安全帶!現在有不少車已經在電子上設了限制:如果沒系安全帶,那麼氣囊是不會彈出來的。

3. 整個碰撞過程只有0.1秒左右,安全氣囊的作用時間更短。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氣囊彈出來,同時要給人提供緩衝,那這個氣囊必然不會軟。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乘員戴個眼鏡,估計鼻樑骨會被壓斷。

4. 現代汽車的在碰撞方面的設計原則是:將發動機艙作為緩衝吸能區,將乘員艙作為堅硬的不變形區。

而發動機艙主要的吸能件,是發動機艙的兩根大梁(紅色部分):(這車是凱美瑞,模型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家碰撞分析中心的官網,免費下載!不得不贊一個:美帝在學術分享方面做得比國內好得太多了!)

以圖A的形式碰撞時,相當於發動機艙的兩根大梁都能起到緩衝作用。而以圖B的形式碰撞時,只有一根大梁能起到緩衝作用。所以,圖B情況下的碰撞慘烈程度會明顯高於圖A的情況。

5. 我知道很多人質疑國內的這個碰撞星級評價,但我想說:這個評價是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這個官辦機構完成的,這個機構本身不屬於任何車廠。而且基於官辦、權威這兩點,它不會因為收某個車廠的錢,而去修改試驗結果。所以,C-NCAP試驗出來的分數,還是可以相信的。


什麼要看中國的C-NCAP而不看歐州更嚴的Euro-NCAP測試呢?雖然歐洲的Euro-NCAP要求是更嚴,但是請注意:一個車廠往歐洲賣的車和往
中國賣的車可不是一樣的。舉個粟子:寶馬2系在C-NCAP試驗中得到了四星的評價,但是在Euro-NCAP中得到五星。這是為什麼?只有一個解釋:車
名雖然一樣,但是往不同地方賣的車是不一樣的。

6. 目前汽車的約束系統是為75公斤,175公分身高的標準假人開發的。這個重量和尺寸的人坐在車裡,能獲得最有效的保護。所以,體重太重的各位平時請減肥,大輕的請增肌~


莫名其妙被邀請了感覺十分受寵若驚。

由於我本身是做汽車被動安全的,在主動安全和汽車底盤電控方面幾乎一竅不通,就不談ABS、ESP等等系統了,下面的回答都假設這些系統都不起作用,原因是法規所規定碰撞實驗時的車輛在與壁障相撞時是自由運動的,這時碰撞的能量應該說是最大的,傳遞到人體上也是最大的,在各種主動安全系統起作用的時候可以減小這個能量,對人體的傷害也會相對小一些。

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被動安全測試應該是歐洲的NCAP和美國的IIHS碰撞實驗,這兩種體系都可以對一般乘用車的被動安全性能做出比較詳細的評價,鑒於本問題只提到了汽車不可避免的要與障礙物發生碰撞,所以關於行人保護的相關部分也不做什麼說明了,關於這一部分我還得繼續再研究下。

情況1:汽車的正面與障礙物發生碰撞——這兩套體系中都有相對應的實驗項目,25%、40%偏置的正面碰撞以及100%的正面碰撞,毫無疑問,後者在乘員傷害值方面是明顯佔優勢的,原因是車身縱梁的褶皺變形吸收了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副車架脫離設計也會使動力總成盡量不侵入駕駛艙而是向地面方向掉落,從而保證乘員生存空間,此時的駕駛室變形比較小,碰撞後車門可以解鎖並打開,車內乘員生存空間也能得到保證。相比較來說,前者是一種比較惡劣的碰撞工況,尤其是25%偏置率的正面碰撞,車身最主要的吸能部件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在40%偏置率的情況下,雖然有碰撞壁是可變形的蜂窩鋁,但是碰撞側的縱梁仍舊可能發生吸能效果差的彎曲或扭轉變形;此外,在偏置碰撞時,駕駛員的頭有可能撞到車內比較硬的部分比如B柱上內飾板以及駕駛員側車門的擋風玻璃等,會發生二次傷害;第三,這種工況下車輛本身會發生十分劇烈的旋轉,旋轉運動的能量傳遞到人體上也是十分可怕的。所以,如果車輛前端不可避免的撞到障礙物,不論是固定的牆壁或者是柱狀物體比如電線杆,交通信號燈等,盡量減速就可以避免很嚴重的傷害,此外一定要使用安全帶,其他被動安全系統都是配合安全帶來使用的,儘可能不要讓自己車輛的某一側與障礙物發生碰撞,也就是說盡量不要發生角碰或者柱碰。

情況2:追尾——這種情況下,車輛後備箱中如果有行李,會對後排座椅產生衝擊,傷害後排乘員,同時,如果油箱在車輛尾部,也可能會引發燃油泄漏,所以,千萬不能抱著小孩子坐在後排,不使用兒童座椅也不系安全帶,這種情況十分危險。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追尾事故一般情況下速度較低,低速後面碰撞對車內乘員的傷害主要是頸部揮鞭傷,這種傷害後果十分可怕,嚴重時可以導致高位截癱,兩大體系針對揮鞭傷的規定也十分嚴格。對於追尾事故中的前車,如果在倒車鏡中已經看到了後車向前沖,這時候不應急踩剎車,應當繼續向前行駛,並注意保持車距,盡量減小在碰撞過程中分配到自己車上的能量,從而減小傷害。

情況3:側面碰撞,如果實際交通事故中發生側面碰撞,一般來說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側面柱撞,這種時候車輛一般已經失去控制,駕駛員沒有辦法採取有效措施,發生車禍無法避免。在實際道路行駛中,駕駛員一般都會注意正前方自己正後方,對於交叉路口的側面來車很少能夠注意到,我可能沒辦法回答側面碰撞事故中如何操作車輛才能減小傷害,題主不好意思了。

以上,用手機碼了這麼多字,我自己也是醉了,這個回答也算是被動安全相關常識的科普,有機會更新答案的時候我上網找些照片貼上,可能大家就能更直觀的認識這幾種碰撞工況了,還請各位知乎大神批評指正,謝謝!


都在說司機,我來說說乘客

坐在副駕駛的乘客,你看到車子肯定剎不住就要撞上前方車輛、牆壁、大橋、小喬、孫尚香的時候:

一邊大喊我操我操我操來表達自己的悲憤心情

一邊雙手抱頭,就和拳擊的護頭動作一樣,因為安全氣囊如果彈出來會整個拍在你臉上、鼻樑上、眼鏡上,超大力的,大力到會拍得你懷疑這個氣囊實際作用是為了拍死你滅口的作用。

同時雙腿捲曲,頂住手肘,和手臂一起組成保護自己軀幹的作用,這樣當你從擋風玻璃飛出去的時候,可以死的比較體面,不會大腸飛出來之類血淋淋的。

如果遵紀守法的同學比如我,系了安全帶,那就等車停好了趕緊下車,給後排沒系安全帶飛出窗外四分五裂的同學家長打個電話:是同學爸爸嗎你好,你兒子上天了,對,又下來了,還分身了。


所有的回答都不可取,這和駕駛技術、應急反應時間、車輛性能、車況等等所有因素無關。安全駕駛的原則應該是了解車輛及道路狀況、儘可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這關乎安全意識與行車素養。多做點這樣的提升,不要去關心這種極限狀況下的反應了,沒有用!因為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們任何人,不管理論有多好、反應多快、技術多牛逼,或許我們都沒有任何試錯的機會。


剎車,別打方向,正面撞它!!最重要的系安全帶!


首先肯定是一腳剎車踩死,別採取點剎的方式,那是在浪費你車輛的剎車性能。然後就是在電光火石之間選擇對自己造成傷害最小的物體去撞(如果有一定駕駛經驗和技術,且遇事冷靜的,可以適當打方向避讓)若不可避免的要撞上了,盡量選擇小車去撞擊。

當然如果你速度已然超出太多,比如180km/h,那就聽天由命好了

路況日益變差,且開且珍惜,安全出行。


科目四的回答是緊急制動,雙腿騰空,往不是碰撞點的方向躲


如果是手動擋,迅速切入一檔,讓超高轉速拉壞發動機達到減速目的


題主是問,如果剎車壞了,手剎也無效,要撞了咋辦?

這個情況,強制降檔,再撞,原則是先減速。安全帶是必須系的。


推薦閱讀:

你一般喝酒都會玩哪些遊戲?這個怎樣玩?
手機丟了,感覺有可能是身邊一位同事偷的,但沒有證據,怎麼辦?
情感太豐富是好事還是壞事?
重度知乎用戶如何逐步擺脫知乎依賴症?
當所有的抱怨或者是訴苦,傾訴的回答都變成三個字不上進的時候,是不是確實是這樣的?

TAG:生活 | 應急自救 | 汽車設計 | 力學 | 車輛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