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和反彈如何區分?

如題


謝 LCY、Alpha 邀,這個問題擱了很久了,一直想好好的答下。感覺有不少要寫的,可仔細一想,又好像沒什麼可寫的,在很多書上都講得很明白了,其中我覺得說的最清楚的是《專業投機原理》,有興趣的可以看其中的第5~7章。

我覺得很多根本的原理,核心其實就那麼些、定義很清晰很簡單。可是要能真正理解這些原理,又得用很多充滿細節的例子去闡述。但是呢,在沒有真正理解原理前,又很容易陷入到這些細節中。

無論如何,我還是先把一些大的定義寫上,然後再逐步補充例子吧:

高點比上個高點高,低點也比上個低點高,是上漲趨勢,如下圖。

高點比上個高點低,低點也比上個低點低,是下跌趨勢。

忽高忽低的,是震蕩。

既然問的是反彈還是反轉,那麼我就先只講下跌趨勢中的反彈和反轉。根據以上定義,如果在下跌趨勢中,逐步變成了高點要比上個高點高,低點也比上個低點高,那就是反轉了。否則一律都只能當做反彈看待。如下圖中的,1、2、3、4點都只能當反彈看,第5個地方才能看做可能要反轉。

同時我們要注意到:既使當時證明是反轉的最後也可能會失敗。

上面的定義很清晰,但我們要面對的現實總是要比書本上的複雜,就如同課本中的定理就那麼些,可我們面對試題時總要抓耳饒腮。

如同下面的圖那樣,1、2、3、4無疑是反彈,可是5,甚至是6能看做反轉嗎?這裡沒有一定的結論,只是以我個人經驗來看,在這種情況下,就這麼反轉的概率較小。真要反轉,要滿足以下條件:

1、突破第3點形成的高點,並回調時在那得到支撐。

2、在最低點和第6點那進行長期的盤整然後再突破第6點的高點。(更保險的做法是突破後回調時在第6點得到支撐,但有時強勢的走勢根本就回調到那個位置了)

從技術上來說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突破重要的阻力位,也就是說跌得太快太猛,有太多套牢盤一時消化不了。

當然,如果是股票,要特別考慮交易量、大盤的表現、板塊的表現,結合這些準確率會提高。還有周期的問題,前面大家也都說得很好了,就不再複述。總之,在標準定義之外,像這樣的變種一展開來說,就有太多了,坑先挖在這兒,今後再來慢慢補。總的來說,對於技術分析,我覺得就是要歸納一些自己熟悉、能識別的模式及其概率和風報比,然後在出現這些模式的時候進行操作。比如 @Alpha 就歸納了好些他自己熟悉的模式。


看60分鐘的MACD 只有紅柱 卻沒辦法把快慢線拉升上到中軸線上面 。是反彈 。

看中間那一段 。 MACD 。

反轉就是60分鐘的MACD連續的 紅柱 把快慢線拉升上到中軸線上面。

日線的也是這樣看
MACD 只有紅柱 卻沒辦法把快慢線拉升上到中軸線上面 叫反彈

而且快慢線一直保持 在中軸線上面。再繼續把日線的快慢線拉升上到中軸線上面。日線繼續出現連續的紅柱。是反轉。

如果你想學習MACD 不一樣的使用方法 都可以私信我 。

、、、、、、、、


反彈與反轉是股市中經常爭論的話題,識別兩者之間的差異,對於研判大市致關重要。
  一,首先要看底部構造的是否充分。
  大盤經過大幅下跌後,成交量長期低迷。股價已經跌無可跌,市場對利好和利空已經麻木,在多次利空的打擊下,幾次探底,但下跌動力明鮮不足,無法再創出新低,底部形態明鮮,這是反轉的首要條件。而反彈是在下跌趨勢里的一種技術性回補,反彈的底部構造不充分。
  二,從成交量上看,是否「量能充分」。
  如果是反轉的話,大盤在築底完成後,向上突破時,成交量成倍放大,而且連續放出巨量,此時的量應當接近或超過上一波行情頂部的量,從底部向上突破時的量越大,說明量能越充分,反轉的可能性越大,而反彈的成交量較小,既使放出巨量,但巨量不能連續放出,無法維持量能,說明多頭後續能量不足。
  三,從領漲板快上看,大盤是否有「做多的靈魂」。
  反轉行情中,必需有「能夠被市場認可」的並且能激發人氣的領漲板塊聚焦,如96年的績優股和99年的科技股。在反轉行情里有一大批強勢股屢創新高,高價股的火爆,能夠起到示範效應,使市場的整體價格重心抬高,將上升空間完全打開,大盤的熱點連續,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反彈行情中,熱點雜亂無章,而且不連續,缺乏帶人氣的領漲板塊聚焦,行情屬於超跌反彈的性質。
  四,從主力的炒做理念上看,是否推陳出新。
  在反轉行情里,市場會形成一種「全新」的投資理念,同時還會有一些全新的題材和概念。而反彈行情里,缺乏新理念和新思維,反彈時市場只是在重複過去的一些陳舊的題材和概念。
  五,從技術上看,短,中,長期均線是否形成「多頭排列」。
  反轉行情中,大盤的斷期均線上升的強勁有力,中期均線緊隨其後,長期均線開始拐頭向上,短中期均線有效穿越長期均線,形成金叉,大盤的整體均線系統構成「多頭排列」。在反彈行情里,短中期均線雖然拐頭向上,但長期均線仍然保持一定的速率向下運行,而且短中期均線無法有效穿越長期均線,反彈行情一般在長期均線處遇阻,成交量萎縮,股指無力有效突破長期均線。
  六,從基本面上看,是否有支撐一輪大牛市的環境。
  反轉行情中,基本面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各種因素都支持股市走牛。而反彈行情里,基本面沒有根本性的變化,甚至基本面還在繼續惡化。
  七,從資金來源上看,是否有大量的新資金進場。
  主要標誌為:新股民是否紛紛入市。反轉行情里投資者的隊伍不斷擴大,場外資金大量進場,多頭有強大的生力軍做後盾,而反彈行情里,入市的新股民不多,行情主要靠場內的存量資金維持。


都只有走完了你才能知道,才能區分

而實際上反轉和反彈,正如它們的名字一樣,它們真的很像

反彈就是在原來的大趨勢下,小級別逆勢走了一波

反轉就是直接逆轉了原來的大趨勢,實則是,反彈加強版

也就是說,反彈是在原來的大趨勢下,逆勢走了一波小級別,而反轉則把級別一步一步擴大,最終形成了反轉

所以,說到底,還是得走完了才知道

實際上我同意上面朋友所言

這些東西隨便找本書,都有


單線的品種還真沒有辦法區分,只有從輪動的角度才能區分.


反彈多了就是反轉


看拉動指數資金的性質。


屑邀

我跟大家說,絕大多數人,無論你在其他行業多麼牛逼,無論你面對妹子多麼的天花亂墜,一旦做做金融交易,立刻變成直男癌。

我也是拼了老命才最終板彎的。

什麼是交易直男?就是思想層面上總是追求確定性的答案。也許這個跟標準答案的教育模式有關係,也可能就是人的本性。我傾向於本性論。因為人在面臨不確定的時候,會有兩種基本的情緒湧現,就是擔心和僥倖。

世界上有一類事情,是生理層面很容易做到,但是心理層面很難適應的。比如戒煙,尼古丁的戒斷癥狀很輕微,但是為什麼能戒掉煙的人非常少呢?因為心理層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這本書能幫你戒煙》。

做交易也是這樣的。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市場分析很難,實際上不難,無論是技術分析還是基礎分析,其實都不難。問題還在於,心理層面上,交易者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會有心理層面上的兩種情緒,阻礙你的決策。

我們知道交易紀律很重要,對吧,但是你晚上辛辛苦苦做的交易計劃,第二天能完全執行多少?

為什麼這樣?

人要靠毅力戒煙很難!因為心理層面的癮沒斷。同樣一個人要是不能面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擔心和僥倖的心理,那麼紀律絕對無法堅持,再好的系統也沒用的。

真是因為這種心理因素,人總是希望追求確定性。你追求的是確定性,但是每天你面臨的都是不確定性,這種矛盾的狀態,人是很難做決策的。

什麼反彈和反轉?不確定的呀。你覺得這是反彈,覺得可以找個位置原方向放空。如果繼續上漲你虧損了呢,你是不是開始懷疑,開始擔心你的單子,或者僥倖還能下去?

同樣你判斷反轉,開始做多,一樣面臨這些情緒。

所以,這個判斷沒意義。而且會在你的頭腦中為以後的交易留下隱患。管他反彈還是反轉,都是方向的改變。我個人的觀點啊,交易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只有一個就是方向。你做的那個時間架構現在是什麼方向。分解看就是兩個要素,一個是方向的延續,一個是方向的改變,其他預測性的要素都是干擾。


反轉的形態一般是圓形或者雙底,V型底反轉的概率較小。

注意我們要理解所有形態都有可能構成反轉,但我們要做的就是尋找概率較高的形態,所以要做反轉形態只考慮圓形底及雙底形態。

而且要在大周期圖表上判斷,一切小周期圖表隨機性更高,大圖表教穩定。

最後就是根據K線的短期動能來判斷,反彈的K線力度和動能明顯不足,多是小的K線組合。

反轉的K線會出現大的實體K線,且短期K線構成了反向順勢的態勢,如果是反轉看多,必定是一個小底部高於一個,反之亦然。


謝LCY、Alpha、黑眼圈邀。

前面老A講的是不同周期交易者對同一段上漲行情的不同認識。重要的是最後一段,「摸清脈搏,以戰略眼光」看問題。無論你是哪個周期的交易者,都要認清標的自上市以來的波動節奏及當前行情所處的位置、預期波動幅度(延續之前波幅或擴大/縮小波幅)。交易周期長短,無非是調整該標的對應倉位大小/槓桿大小罷了。長短都可以做,沒有一定之規。

那麼,如何認識反彈和反轉,這裡需要放在同一個時間周期里說,而且要從頭說。

同時間周期,意思是在一張圖表上看,不管是分時還是日周月。在一張圖表上看,時間單位是被規定好的,但能量級別可沒有被限定為一個統一的標準單位。能量級別不統一,那麼行情運行的強弱自然也有區別,就好比泰森和鄒市明同台表演。

前面一位朋友說的好,反彈、反轉都是一段上漲行情,但區別不只是看時間長短或幅度大小,而是看能量的釋放程度,而這個區別的本質在能量的積累程度上。彈簧要先被壓縮,才能伸展。那麼哪部分行情算壓縮呢?毫無疑問,震蕩市。

震蕩市,無論是以哪種形態(三角,楔形,矩形,旗形等)表現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釋放剩餘能量並重新積累能量。震蕩市的前半段(前半段並不是說前50%的時間,而是波動幅度相對較大的階段)是充分釋放前期趨勢的剩餘力量。這部分力量的主體,是前趨勢中失利的一方和最後無腦追隨勝利一方的散兵游勇的集合。這部分人在主力有目的的攪動下不斷消耗。

比如一波長期大幅下跌的末端,多是出現一波快速急跌(俗稱伸腿瞪眼行情),以宣告調整主體告一段落。急跌之後多伴隨急漲(相信大伙兒都有這個經驗),跌的越深越快,漲的也越高越快,走深V,很多時候甚至是回到急跌的起點(這種走勢如果放在日內,大伙兒就很熟悉了,日線上看就是長長的上/下影的鎚頭/倒鎚頭,有的是表明趨勢即將完結,有的恰好相反,表明趨勢即將開始,要看位置)。

這種急漲行情的原因,是最後一批扛不住的主力徹底認輸出局(發生在前面急跌行情中)後,短線抄底盤快速進場撿漏(在能做空的市場中,這種急漲的推手還包括前面急跌中補刀的空頭離場)。注意,他們絕大多數都不是什麼價值投資者,雖然嘴上打著價值投資的旗號,漲幅到位,跑的比誰都快。原因很簡單,價值投資者要麼根本就不會賣(無論什麼價格,只要標的本身沒出問題),要麼是在高位賣出一部分,等價格企穩,同時也是證明標的確實沒問題的時候,再介入。如果標的確實有問題,再低的價格他們也不會買,即便有明顯的反抽擺在那。

一波急拉後,短線抄底的跑了,前面裝死的也準備跑了(少虧了些,認頭出局),行情慢慢的又恢復到下跌趨勢中,之間會有小幅波動,但重心是持續向下的。在接近前面深V低點的時候,市場在觀望,還會不會創新低。有很多朋友喜歡在第二次探底的時候進場,並稱之為規律,這裡有幾個條件需要注意,一是在第一次探底的時候,之前的跌幅已經很深,或者時間已經很長了。第一次探底末端的急跌,可以表明最後扛不住的主力離場了。二次探底,速率一般緩於或接近第一次,因為推斷裡面已經沒有集中持籌的主力要離場,所以速率低,且不容易創新低,所以抄底敢死隊敢於進場。即便盤中創了新低,也可以通過盤口觀察空方的主動成交是否是有節奏的在相應檔位被接住來判斷「接盤俠」們的實力。如果能接住,創新低也無所謂,正好洗掉以此為止損的浮籌。此時,會很明顯的發現個指標底背離,這就是敢死隊們乾的。

二次探底後,行情多數會向上大幅攻擊,因為人們總是幻想W底成功逆襲,而不管在哪個位置。捎帶一句,W底也有個規律——確認突破頸線後目標位為W低點到頸線的一倍距離,很好用的規律。在完成W後,行情多數還是會回落,因為這是在一波下跌趨勢完結後立刻發生的行情。這裡的W底,也就是衰竭五浪形態,之後還要跟上ABC調整或者是更長時間的聯合調整模式。不認同波浪分析的朋友也不必在意,不管用什麼名稱表述,行情就是這樣一個形態——長期大幅下跌趨勢後,緊接著就是一段波動幅度逐漸縮小的震蕩行情。上面說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消耗前趨勢的剩餘能量,那後半部分呢,就是重新積累能量的環節。這個環節的顯著特點就是,交投不活躍的窄幅震蕩期。震蕩時間越長,吸到的籌碼越多,能量儲備就越大(老話叫橫多長,漲多高,當然不一定是1:1的關係,只是形象的說明一下)。直到吸籌任務將要完成,開始集中洗盤的時候,交投才開始活躍,震蕩幅度才開始加大。

長期震蕩後,先漏底挖坑,再回填。放量突破,縮量回踩確認。二次上攻,量能的增長幅度與價格/指數的增長幅度比例近似,縮量回調。三次上攻,量能增幅水平逐步增大,高位日內巨幅震蕩,集中放量時,主力已經開始出貨,邊拉高邊放量出貨。第一次大幅下跌,相對縮量,惜售假象;二次沖高,仍然是邊拉高邊放量出貨;玩的好的,二次沖高創新高,但新高位置是相對縮量,苦命人站高崗。二次下跌,量能逐步縮減且明顯,一般幅度會大於第一次,多數時間也長,主力出貨基本完畢,散戶踩踏。二次下跌末端,急跌,快拉,以任意形態展開震蕩,幅度逐步縮小,時間無算。長期震蕩後,先漏底挖坑……

上面的這些,實際上就是老A說的,要摸清的脈絡。你看看當下行情在哪個位置,在那個部分中。

當認清行情所處的位置,就能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眼下的上漲行情到底是反彈還是反轉。比如上證1664到3478這段,指數翻倍,很多朋友在這段賺了錢,但它是反彈。因為這是在一波長期大幅下跌後緊跟上的行情,沒有經歷充分的震蕩——也就是能量既沒有釋放完,更沒有重新積累,所以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持多頭行情。

去年開始的這一波,是趨勢行情,因為它是經歷了長期的震蕩市突破後形成的,能量積累的足夠充分,即便高點暫時在5100+,也不能說因為沒過歷史高點而認定為反彈。事實上,當行情於去年9月底時,已經能確認為反轉或者說趨勢行情了,而不需要觀察是否破前高。當然,前面答主藍色所說的標準沒有問題,這是經典道氏理論的總結,但一定要觀察每次上漲行情前,有沒有經歷足夠的震蕩市去積累能量,也就是說,眼下的拳手到底是泰森還是鄒市明……(只是打個比方,非黑)

什麼叫足夠的震蕩,一個簡單明了的標準:當均線系統由大幅乖離逐步充分粘合,中長期均線基本走平,形成麻花狀後,就叫足夠。

再一種情況,假如這輪行情的高點就定格在5178了,後面又開始長期震蕩,那這叫反彈還是反轉?答:對照6124高點來說,這依然叫反轉,或者趨勢行情。一輪完整的行情,只有兩部分構成——積累、釋放。只要積累部分是充分完成的,那麼後面的行情就是趨勢性行情,無論高點在哪。

由此可以用一個字代替上面說的所有分析——長期震蕩,波都幅度逐漸縮小,均線系統充分粘合後,K線突破並讓均線系統陸續呈多頭排列,即為反轉(在沒形成多頭排列前,仍歸於反彈,但要以准反轉市給予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一律歸於反彈,不管在哪個位置,幅度是大是小,速度是快是慢。


站在不同的高度會有不同的風景,市場有自己內在的邏輯關係,技術不到時候你就是理解不了。任何不建立在自己系統的解讀之上談反轉和反彈都是耍流氓。

今天揭開一角給你們看看吧~~~

已GBP為例

這是H1可以看到行情已經反轉

下面是同樣行情的日圖走勢可以看到這段壯闊的反轉只是一個回調而已也就是反彈。

所以對於做日圖的人來說只是回調了一點而已,毛毛雨了。但是對於短線來說這尼瑪已經反轉又反轉好幾輪了要死啊。

再來看同樣一段行情的h1,中間有一段回調也就是反彈。

對於做h1時段的人來說只是一點回調了毛毛雨了,但是再看15m

艾瑪反轉又反轉好幾輪了,當然系統千奇百怪,有的系統看來這點行情也是回調而已,但是如果打開5m圖呢1m圖呢,來來回回反轉多少次了。所以總結市場邏輯性是很強的,也可以通俗點說是脈搏,能夠摸清楚這個脈搏也就成了一半,這裡只是拋磚引玉,也是市場最淺顯的一點邏輯。我老說眼光不要放在投機取巧的小技上,以戰略的眼光來掌握市場會簡單很多很多很多。


首先告訴你,我的答案是不能區分。

遠的不談,就拿最近股市這第一輪下跌來講,有多少人認為是牛市結束了?

現在來看是對的,是結束了,但換到當時,如果郭嘉沒有做出那些愚蠢的政策,沒有限制股指期貨,沒有隻防不拉,反而非常英明的打出很多組合拳,輿論也幫助,你敢說牛市真結束了?搞不好就是能上7000,8000點,郭嘉就是非常漂亮的再吹一波上去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資金面又很寬鬆,只要人心不散,完全可能繼續上漲,那第一輪下跌就只是個回撤,不會成反轉。

你再去看看黃金,黃金自股市暴跌來,一直反彈,但是在美聯儲會議前夜你敢說他會繼續反彈?完全就不動了啊,你怎麼就知道美聯儲會不會加息?你怎麼知道美聯儲會不會拖到明年加息?美聯儲自己都要看國內外數據和報告來決定啊,所以會不會加息什麼時候加這就是個未知數。只要不加息,那黃金就肆無忌憚的漲,如果下月非農報告繼續不好,那就可能是反轉啊,表明全球經濟仍然衰退啊,黃金就有人要買啊。但如果美聯儲在9月的時候腦子發熱加息了呢?他就是犯錯誤了呢?或者9月非農報告進一步示好,那可能就10月加息。馬上黃金就跌成媽都不認識,結果漲了老半天是個3浪反彈。

為什麼很多人操作的時間長了就基本不看技術面了,因為你這技術面都是人給做出來的啊。

你說要過多少日均線才反轉,那主力就集中資金頂到均線上去,就是打到你認為確認反轉的地方,然後一路拋,你說這還叫反轉嗎?

你說這收斂三角型,這頭肩頂,這廂形整理,然後破位了,你就看空了,說肯定跌,是頂部,結果往下突破沒多少又拉回來。走了個失敗的頭肩頂。你說這是概率很低的事情,其實可能就是郭嘉當晚出了個利好政策或者有人來抄底,立馬形態就變了,概率大小也變了。

我看波浪理論,牛市到5000多我在糾結這究竟是第五浪終結了,還是第三浪是延長浪?我算長度,算比例,算時間周期,看成交量,看浪數,怎麼都覺得如果是第五浪到頭了,那第五浪也太短了。結果還就真是那麼短,第五浪就是個失敗的走勢,只超出三浪高點的沒多少。但我要等到事後回調B浪確實不能創新高我才能完全確認,在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會怎麼個走法的。

像商品銅,石油,橡膠,大豆,螺紋鋼,都和政策,現貨價格,天氣,公司決策,法律法規,息息相關。一會兒大眾出事了,一會兒嘉能可出事了,一會兒智力地震了,一會兒天氣下大雨了,天津港又爆炸了,這些事情你都不可能提前預料的到,但他們都無時無刻在影響行情走勢。

這個世界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存的,偶然事件是必然會發生的。所以你不可能知道行情是反轉還是反彈,更別談去區分他。你越是糾結怎麼判斷行情,你越是陷入裡面不能自拔,結果一個黑天鵝事件,你全部虧完,哭天喊地都沒用。

我在專欄里有說過,市場是先通過,基本面的變化(包括人的經濟行為,自然演變),然後是人觀察到使人產生預感和判斷,最後再體現到價格上變成走勢。

基本面的變化是走在前面的,人心是活在當下的,技術面只能是事後用來驗證的。

主力說要拉了,或者郭嘉政策要制定了,然後有沒有群眾配合,最後你再看看圖表是不是真拉了,真有人跟了,用技術面來驗證。

所以糾結價格怎麼走是個沒結果的事情,你不知道別人怎麼安排,天地怎麼變化。

你只能是不停的看基本面,觀察人的信心,然後相應的下多少單子,在過幾天看看價格是不是真那麼回事兒,再仔細的看看基本面是不是又繼續惡化,再決定要不要加倉還是拿著。情況不對,馬上走,感覺對了就再試幾單。

你所有的盈利,所有的虧損都是動態的,所有的基本面技術面也是動態的,你要不停的觀察和調整自己的判斷,否決自己再建立判斷。

除非有特極端的事情發生,否則不會有確定的行情出現。它平時永遠是概率中還包含著概率,只當偶然極端到頭了才會變成必然,在此之前你只能小心試探。


用纏論的角度,就是走勢必完美。

某一級別走勢走完了叫反轉,

沒走完就是反彈。

和上面的何君和a君一個道理。


反彈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超跌反彈,一種是中期反彈。持續的時間也有長有短,短的一個禮拜,長的可以達到三個月甚至以上。如大盤從6124點腰斬一半到3000的時候,當天打破3000點立刻拉回來,就是一種超跌反彈:

反轉,指的是現有行情的結束,新行情的開始。行情的構造有三個部分:趨勢、拐點和整理形態。反轉就是結束了整理形態或者原有趨勢,由向下轉為了向上,由下跌轉為了上漲,由空頭轉向了多頭,由熊市轉為了牛市。如6124跌到1664點,行情由牛轉熊,從1664點又漲到了3478點,行情又由空翻多。

行情在反轉之前都會構築一些形態,反轉形態的種類比較多,主要包括頭肩底(頂)、三重底或多重底(頂)、雙底(頂)、V形反轉以及圓弧底(頂)等幾種形態。

以向上反轉為例,對於我們研究比較有幫助的及常見的主要是單底就是我們常說的V型反轉、W底等,其他幾種形態都是他們的變體,因為反轉行情構築時有時候會出現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探底。

一般來講,在低位,反轉形態構築的時間越長、波動幅度越大,行情反轉後的行情變動幅度就越大;時間跨度越長、波幅越大越容易走出大行情,行情的目標位與其兩點成正相關走勢。

  對於反轉,要記住突破一定是要有效突破。就是在突破的時候,第一要有力度,放量突破重要的阻力位、頸線位;第二要有速度,必須一根大陽線直接拉上去,小陰小陽線磨蹭上去的,就突破也是假突破。

至於反轉與反彈的區別,上面已經講了好多,這裡就再提一下:

1.V型反轉一般易受消息影響,難把握;

2.從基本面上看,一般會出台政策支持起一輪大牛市;

3.資金面比較充裕;

4.是否有新的題材出現的領漲板塊,被市場認可,受到熱捧。

----------更多其他看法-------

更多的看法可以查看:怎麼區分反轉、反彈?有什麼特徵? 我只是單純表達了自己覺得還不錯的說法,其他的說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畢竟每個人的智慧都是無窮的~^o^


蟹妖,那就回答一個簡單的,大概從密集成交區、均線系統、和指標系統判定。有個前提:判斷反彈和翻轉都是在產生一定的跌幅後。

1.密集成交區:那就是圖上找出大的密集成交區,並畫出頸線。反彈呢,觸碰到密集區就會停止上行如下圖:

上圖,碰到頸線位就暫時停止,如果要達到翻轉的行情,必須有外圍行情襯托,再者必須有更大的資金去攻克上方這個區域。

上圖,股價攻擊到密集區並未停止,而是繼續上行,穿越後加速。那這個就是翻轉了。但是有一個要強調,那就是不一定翻轉的比反彈的漲幅大。如果下跌的真空區域太大,如2008下跌後的行情,光反彈就可以達到60%-100%的。

2.均線系統:一般用半年線或者年線判定。拿120天線來說,看此線的運行方向,還有股價如果在120下面,而且產生跌幅後的上漲就是反彈:

還是第一個圖,綠線是120天線,它的運行方向是向下吧。

上圖,圓圈處是下跌後的整理區域,注意看綠線120它的方向那時候是向上的。

3.第三個就是指標了,可以用MACD簡單判斷,主要是看周線和月線的MACD.在0軸上的可以判定翻轉行情。

上圖,馬鋼股份周k線圖,還有月k線圖。老麻雀股票k線在本號文章《量化交易又能繼續,2017後半年指數趨勢出來咧,》提前無名說過的。

最後要提的是,反彈和翻轉只是一個技術上的區分,和漲幅大小沒有直接關聯。主要是主流熱點問題。身處風口,反彈行情也比較大,沒有熱點呵基本面的聚焦,反彈也會平庸。再者,就是反轉,也是由多個波段有時候很長時間完成,不是具備反轉的技術面一定會成妖漲上天。20170729.


回答後被邀請了,答案還是一樣,無法區分,這個令你失望的回答,也就是事實,只是你接不接受了。

上面所有詳細的答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會給出多圖,會根據圖來定義。為什麼呢?因為反轉和反彈本來就是事後分析的名詞,只是為了進行形態的描述而已。如果認同這個說法,下一個推論就是事先是無法預測是反彈或是反轉的,也就是說你無法預測股價,這個結論,我一直在專欄里強調,證明驗證比較複雜,反證非常簡單,如果可以預測股價,那麼股市就成為提款機,股市就不會存在。

如果能夠拋棄不切實際的通過技術分析可預測股市的觀念,才有機會探索其它正確的做法。

更多分享請關注我的專欄。


應該是動力不一樣。

反轉和反彈的價格表現一致,下跌後重新調頭回升。能夠回升必然有動力促使。無論是超跌反彈,技術性反彈,甚至庄股自救型反彈,它們和反轉的最大區別在於有一個無形的天花板,"彈"到了就要掉下來。

從阻力來說:

由於反彈發生在下跌後,製造很多虧損的套牢盤,所以反彈中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於歷史套牢盤的解套拋壓。你喊老鄉別跑,在前線躲過寒冬的老鄉不幹……

最為典型的是超跌反彈,打的就是套牢盤解套點和當前價的空間差,一旦解套反彈就基本結束了。

而反轉不一樣,在反轉前甚至初期的反彈後,套牢盤會被資金持續消化,解套拋壓慢慢收縮,最後形成持續性回升。最為理想的是長期整理後,在低位形成密集成本區,再由主力推一把。

那麼從動力來看,反彈不消化解套盤,需求的動力遠小於反轉。運作周期也較短。

從盈利來源來說,反彈的盈利來源在於前期割肉盤出讓的成本,而反轉的盈利來源在於後期接盤俠貢獻的利潤。


簡單的說一句 你如果知道趨勢是怎麼來的,你也就會知道趨勢是怎麼走的(反轉)


首先要在同一個級別下談這個問題才有意義,在某級別的走勢中,以下跌為例,當結構達到完美時,會有一個反彈,但是注意,反彈的力度就決定了後面是按照原來的下跌來操作還是反轉來操作,在當下,誰都不知道市場會如何選擇什麼樣的力度,操作上只能先按照反彈先做,看力度決定是否去和留。任何企圖預測的行為都是耍流氓,用纏來解釋,走勢完美後,就步入中陰性質,表現為最後一個中樞的震蕩,但方向無法確定,其重心移動可指導多空操作。


用60日均線作中長線的反彈反轉區別是一個有效的指標。

下降通道,60日均線斜率向下,遠離60日均線開始反彈至60日均線為止。

反轉則必突破60日均線,重新開啟上升趨勢通道,60日均線斜率向上,K線位於均線上方。

具體見下文:

6月26日後,A股就此進入漫漫熊途。位處趨勢下降通道,並非不可刀尖上舔血,但賺錢變得更加困難,稍不留神便被進一步套牢。有幸在4500點上方逃頂的神棍,有不少就是死於抄底,自以為是底,不過是下降通道的一個坑罷了。

上圖大家很熟悉,創業板今年上半年瘋牛登頂時,連個像樣的回調都沒有,始終在30日均線上方。6月19,6月26日是兩個重要的轉折時刻(上圖虛線圓圈處),都是跳空低開,直接擊穿30/60日均線,再無回頭機會。膽小者第一個機會就可撤了,膽子再大者到了一周後也得認栽。股市裡對改革牛、牛三、慢牛的信念都要不得。最重要的就是估值位置的判斷和趨勢通道的把握。騎客5月初就曾撰文,3000點上方,從估值來看創業板已進入垃圾時間,待到趨勢一破,剩下定是一地雞毛。

漫漫熊途中,創業板有個兩次反彈(上圖右方兩個實線圓圈),均止步於30日均線,時間是7月23日和8月10日,分別收於3000和2700點,趨勢下降通道上反彈的高點一浪低過一浪。今日正是再度距30日均線不到100點,引發市場分歧

本輪創業板槓桿牛市的特點是上漲也兇狠,下跌也慘烈,故一上一下,30日均線,而不是傳統的60日均線成為通道下底和上軌。

歷史上,相對溫和的市場中60日均線地位更重要

1)先看近的2011-2012中小板熊市

兩年跌去一半多(7500-3600)的圖中,60日均線牢牢壓制住了5次反彈(圖中實線圓處)。其中2012年初有過一次偽反轉,因為60日均線的斜率由負變正,且指數向上大幅突破均線。然後再一次回調的弱支撐後,沿此前的軌道繼續下挫。

2)再看2008年熊市中的上證指數(6100-1600)

圖樣是轉折以擊穿60日均線始,此後均線斜率為負,反彈6次,皆受制於30/60日均線,一路跌去75%!而轉折處離場則能避免60%的損失!

3)上證指數2004-2005年熊市

這是十年前坑到公募一哥王亞偉的市場。一年半內一波三折,先是在跌去40%(2200-1300)時反轉(圖中最左側虛線圈),此後半年一直運行在60日均線趨勢上方,直至見1700點頂後再度轉折(圖中左二虛線圈)。此跌綿綿無絕期,直至創出998點的十年大底(圖中4次反彈均被60日線壓制)。

今年的市場,儘管創業板瘋牛,正常點有業績的個股卻仍遵循60日均線趨勢通道。見下圖金風科技:

金風科技2012年底從不到5元起步,去年12月9日、今年2月6日收盤提供了兩次觸及60日均線的入場機會(圖中最左側兩個實線圈),成本分別為11.67和13.4,後者正是騎行客入場的時點,做到了一擊必中,一買就紅,永不虧損。

瘋牛的最後階段,股價盤整後觸及30均線(左側第三個實線圈)即開始繼續上攻,直至6月19日即已跌破60日均線轉折(虛線圈)。此時股價是20.20元。根據趨勢通道操作,為我們在短短半年時間提供穩穩的50%以上的收益率。

此後兩次反彈均在不到60日均線處無疾而終(最右兩個實線圈)。

過去三個月的去槓桿可謂驚心動魄,儘管跌幅猶不及08年,跌速卻遠勝之。事實上,這也不是頭一回。讓我們搬出上證指數的「石器時期」 - 1992年:

短短半年時間,上證指數跌去了75%(1400-400)。如此快速的下殺讓K線像極了今年的創業板,遠離60日均線,反彈至30日線戛然而止。貼這張圖不是為了恐嚇,而是為了讓大家留心。很多時候,總在說這次不一樣的,其實只是對歷史研究不深也不透,沒找到一樣的那一次;總在說經濟體量不同了,國力不同了,忽視的恰恰是不斷增長的人口背後從來不變的人性


推薦閱讀:

提煉 出交易系統穩定盈利前最難的日子你怎麼過來的?
放寬外匯資本金賬戶結匯意味著什麼?一開始為什麼要限制?
2017 年外管局對於個人購匯用途的監管對於美股投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TAG:投資 | 股票 | 期貨 | 外匯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