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共和是誰提出的呢?

又說是孫先生的,以前還有看到過說是乾隆的(這個太囧了),到底是誰呢?

如下資料:

何以說民族主義還沒有完全達到目的呢?自從滿清來到中國,我們漢人被他征服二百幾十年之久。今日滿虜雖被推翻,光復漢業,是吾民族尚未能自由獨立。這個原因, 就是本黨只做了消極的功夫,沒做積極的功夫。自歐戰告終,世界局面一變,潮流所趨,都注重到民族自決。我中國尤為世界民族中底最大問題。在東亞底國家嚴格講起來,不過一個暹羅,一個日本,可稱是完全底獨立國。中國幅員廣大,人民眾多,比較他們兩國何止數十倍。但是幅員很大,人民雖多,只可稱個半獨立國罷了。這是什麼原故呢?就是吾黨之錯誤 。自光復之後,就有世襲底官僚,頑固的舊黨,復辟的宗社黨,湊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 」

豈知根本錯誤就在這個地方。講到五族的人數,藏人不過四五十萬,蒙古人不過百萬,滿人只二百萬,回教雖眾,大都漢人。講到他們的形勢,滿州既處日人勢力 之下,蒙古向為俄人範圍,西藏亦幾成英國的囊中物,足見他們皆無自衛的能力,我們漢族應幫助他才是。漢族號稱四萬萬,或尚不止此數,而不能真正獨立組一完全 漢族的國家,實是我們漢族莫大的羞恥,這就是本黨的民族主義沒有成功。 由此可知,本黨尚須在民族主義上做功夫,務使滿、蒙、回、藏同化於我漢族,成一大民族主義的國家。試看彼美國,在今是號稱世界最強、最富 的 民族國家。他的民族結合,有黑種,有白種,幾不下數十種白種,為世界中民族最多的聯合體。自美國國家成立,有英國人、荷蘭人、德國人、法國人,參加入他的組織中。美國全部人口一萬萬,德國人種在美國的約有二千萬,實占他的人口總數五分之一;其他英、荷、法各種人在美國的數也不少。何以美國稱英、荷、法、德 、美,而稱美利堅呢?要知美利堅的新民族,乃合英、荷、法、德種人同化於美而成的名詞,亦適成其為美利堅民族,為美利 堅民族,乃有今日光華燦爛的美國。看看民族的作用偉大不偉大?美國的民族主義,乃積極的民族主義,不能籠統講五族 ,應該講漢族的民族主義。或有人說五族共和揭櫫已久,此處單講漢族,不慮滿、 蒙,回、藏不願意嗎?此層兄弟以為可以不慮。彼滿州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 之附英,即無自衛能力的表徵。然提撕振拔他們,仍賴我們漢族。兄弟現在想到一處調和的方法,即拿漢族來做個中心,使之同化於我,並且為其他民族加入我們組織建國的機會。仿美利堅民族的規模,將漢族儘管擴為中華民族,組成一個完全的單一民族國家,與美國同為東西半球二大民族主義的國家。 民族主義國家,必有種種的關係因果,有歷史的關係亦有地球的關係。如瑞士國,他那國家已成了一個完全的民族主義的國家。瑞士位於歐洲中部, 他的國界,一面與法接壤,一面與德接壤,又一面與義大利接壤。但國土無論與何國交界,或與法國交界,或與德國交界,或與意國交界,其人民的語文、種族皆與相同,而又能組成一完全的瑞士民族的國家,是真難得。且瑞士為行使直接民權的國家,法國則為間接民權國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的民權,以瑞士為第一,民權發達一臻極則,國內的政治及民族結合,與美國大致相同,真是我們一極好的先例。 故將來無論何種民族參加於我中國,務使盡化於我漢人。本黨所持的民族主義,乃積極的民族主義。諸君不要忘記。

(孫中山 一九二一年三月六日)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憲運動的「五族大同」。

奉慈禧和光緒之命考察外國憲政歸來的滿人大臣載澤和端方等《條陳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主張「憲政之基在弭隱患,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同時,以恆鈞、烏澤聲、穆都哩、裕端等一批滿族留日學生為主,在東京、北京創辦《大同報》及《北京大同日報》,專門以提倡「漢滿人民平等,統合滿、漢、蒙、回、藏為一大國民」為宗旨,宣傳「五族大同」。1912年底,由內蒙古喀拉沁旗的巴達爾胡倡導,在北京創辦了《蒙文大同報》,主旨為宣揚「五族共和」、「五族大同」。五族大同是立憲運動時期滿人的主流。

1907年,楊度在其主辦的《中國新報》刊登《金鐵主義》,鼓吹五族立憲論,宣傳「五族合一」、「五族一家」。楊度認為,領土、人民、統治權為國家之至關重要的要素,從王朝到現代民族國家的轉型之路中有三個要素堅決不能改變,即「國民之漢、滿、蒙、回、藏五族,但可合五為一,而不可分一為五」,「至於合五為一,則此後中國,亦為至要之政」。其後,立憲派成立的政聞社創社宣言《政溫社宣言書》以及政溫社主筆蔣智由的《變法後中國立國之大政策論》主張「於立憲之下,合漢滿蒙諸民族皆有政治之權,建設東方一大民族之國家,以謀競存於全地球列強之間是也」。

1925年,北京政府首都市長薛篤弼在北京地壇東西大道臨近方澤壇的北欞星門外建「五族共和亭」(現已無存),亭分五面,瓦分五色,懸掛五族偉人像:漢族的黃帝、滿族的努爾哈赤、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回族的穆罕默德、藏族的宗喀巴。像五色帝,各有方位。

五色旗用於北洋政府。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通令取消五色旗,改懸青天白日紅旗。袁世凱的中華帝國和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國旗也都參照五色旗制定。1921年3月6日,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本部特設駐粵辦事處的演說》中說:「自光復之後,就有世襲底官僚、頑固的舊黨、復辟的宗社黨,湊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豈知根本錯誤就在這個地方……由此可知,本黨尚須在民族主義上做功夫,務使滿、蒙、回、藏同化於我漢族,成一大民族主義的國家。」

民國七、八年間,在齊齊哈爾的一些達斡爾族上層分子金鶴年、欽同普等,主張「五族共和」應加上達斡爾族成為「六族共和」。成吉思汗三十代孫特古斯阿勒坦呼雅克圖,因為號召各族王公反對外蒙自治,致電國民政府表示擁護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為了籠絡蒙古族人心,特意晉封特古斯阿勒坦呼雅克圖為和碩親王。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6%97%8F%E5%85%B1%E5%92%8C


那時侯沒有五族之說,康熙只是預見到天朝上國的優越地位將會土崩瓦解。


孫中山發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論:「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乾隆根本就沒有共和的思想。


推薦閱讀:

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嗎?
大漢族主義是不是個偽概念?
吃豬肉的回族人和不吃豬肉的穆斯林?
為啥回民忌諱提豬?
漢族和回族結婚,家長矛盾怎麼解決?

TAG:中華民國 | 民族 | 清朝 | 孫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