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 2016 財年的《致股東信》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新聞背景:巴菲特發布年度致股東信:移民使美國偉大-華爾街見聞

雖然沒提特朗普,但巴菲特的股東信立場和總統很不一樣_商業_好奇心日報

在 2016 年的信件中,巴菲特尤其批評了對沖基金。近年來,由於表現不佳、費用高昂而堅定,以及人們向指數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等更加便宜的被動選項轉移,對沖基金正在面臨投資資金持續流出的困境。

除了對沖基金這個靶子,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原版地址: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letters/2016ltr.pdf

相關問題:如何看待巴菲特有望贏得與對沖基金 Protege Partners 的 10 年賭局?

&>&>&>本題已收錄知乎圓桌巴菲特的投資之道,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補充兩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1、
你們不需要是經濟學家,就能了解我們的系統運作得多好。看看你們周圍,看看這7500萬套自有住房、肥沃的農田、2.6億輛汽車、超高生產力的工廠、健全的醫療中心、人才濟濟的大學,它們都意味著美國人從1776年貧瘠的土地、原始社會結構和貧弱的生產力起點至今獲得的純利。白手起家的美國人們已經累積了共計90萬億美元的財富。
當然,那些有車有房以及擁有其他資產的美國人們往往為了買這些負債纍纍,這也是事實。然而,如果一個美國人違約,他或者她的資產並不會消失或者喪失其可用性。通常,所有權會轉給借貸機構,之後該機構再轉賣一個美國人買家。我們國家的財富仍然完好無損。正如格特魯德-斯泰因指出得那樣,「錢總在那裡,只是裝錢的口袋不斷變化」。

這段話摘自2016年財年的股東信,巴菲特自己也在信中說了,經濟周期大概每隔十年會出現一次問題,經濟惡化,資產價格下跌,那個時候才是投資的良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別人恐慌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慌。

其實,我們探究背後的原因就會發現,財富增長的本質在於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後,人類將自然要素轉換成財富載體後的成果。

也就說上面這段話說的,人類生產出的工廠、汽車、住房等等,即便發生了無數次的經濟危機,只要人類還存在,那麼這些東西最終還是要被重新組織成生產和消費。所以,《margin call》那部電影裡面有一句經典的台詞「金錢只會換手、不會失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危機底部進行抄底的時候,哪些企業的抗周期能力強,需求彈性低,企業收入受經濟危機的衝擊較小,遠離依賴槓桿和信貸的商業模式。

巴菲特自己在次貸危機的時候買入了鐵路這類基建股,也認購了高盛的優先股和可轉債。普通人大概可能買房子是比較靠譜的一個選擇。周期天王周金濤也預測說2019年,宏觀經濟見大底,讓普通人買一套房子...

2、

如今,太多公司管理層在尋找各種各樣的辦法向股東彙報公司調整後凈利潤,並試圖在財報中突出強調這一個高於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凈利潤的數字。同時,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公司管理層這樣做。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有很多辦法來施展他們的財務技巧。其中,將「公司重組費用」和「股權補償」剔除在經營費用開支項目之外成為這些公司最喜歡使用的兩個財技。
查理和我希望公司管理層在每份財報的備註部分,不論好壞,詳細說明會影響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業績數字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來源。畢竟,我們看公司過去的業績數字是為了更好地預測公司未來的業績表現。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的管理層經常通過避開實際費用開支而強調調整後每股收益,那我們會感到非常緊張,因為這種不好的行為會傳染。一個公司中,如果首席執行官刻意尋找粉飾財務數字的途徑,這種態度通常會在公司內部形成一種鼓勵底層員工也努力粉飾財務數字的企業文化。如果企業高層的目標僅僅是為了展示一個好看的財務數字,那麼保險公司可能會低估賠款準備金的數額,這種行為過去毀滅了許多公司。
查理和我在聽到一些分析師大舉讚揚那些總能達成預期業績目標的公司管理層時,都會感到很不安。事實上,公司業務發展是很難預測的,因此公司也很難總是達成業績預期。因此,企業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實際業績低於預期水平的情況。這種問題出現時,太過於關注股價表現的公司首席執行官就有可能粉飾財務數字。

股權費用和重組費用,因為可以不算做現金支出和經常性損益(畢竟對於一般的公司而言,併購不是一個經常行為),在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中,被用作 non-gaap 財務調整後,不計入經營成本,造成凈利潤高於實際現金流,這一點在現在的科技公司中尤為常見,或許這也是巴菲特不愛科技股的原因之一。

這個財務計算的本質,是希望幫助投資者能夠更清晰的了解公司長期的日常經營情況,因為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人是最核心的資產,而靠股權吸引人才成了現在的常態。而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本質又是做流量,這種營收增長的曲線方式跟普通的傳統企業很不一樣。

不過例外的反面例子也不少,比如被查理芒格詬病的 VRX,其商業模式是通過收購藥廠,再提高葯價來擴張的商業模式,大量的重組費用被剔除了經營成本,造成了凈利潤虛高,PE虛。

另外,在季報指引方面,巴菲特和芒格很反感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對於季報符合指引就股價上漲,反之就下跌,認為不是一種常態。因為企業的經營狀況總是有起伏,總是滿足於市場的預期,要麼是企業在財務方面做了一些手段,要麼就是對經營本身具有損壞。

後者的話,新東方的CEO 俞敏洪就曾經告訴媒體記者,華爾街的季報預期對新東方的負面印象很大,教育這個行業不像一般的企業,擴張周期是偏慢的,之前的新東方為了滿足股東的要求,做了很多負面擴張行為,後來意識到問題才開始收縮。


謝謝小能手邀請。昨天讀完了全文,我smart-ass地來貢獻一個不人云亦云的小亮點:

巴菲特在2016年致股東信(發佈於2017年2月25日)里說自己基本上贏得了與對沖基金之間的賭局,他賭以10年為期,隨機任人挑選5隻對沖基金,它們的業績將落後於指數基金。今年是第9年,巴菲特基本贏得了賭局。

他在信里列出了賭局的情況:

我偷偷地進一步對比觀察,發現了一個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結果,那就是巴菲特自己的伯克希爾也落後於SP指數基金13.5個百分點,但依然遠遠戰勝了其餘5個對沖基金。


謝Joe De邀,個人低見,2016股東信亮點:

.

1、大概每十年,烏雲總會遮住天空,經濟前景不明朗,這個短暫的時間點就是天上掉金子的時候。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端著洗衣盆出去接,而不是拿茶勺去接。


在那些恐慌的時候,有兩點你需要記住,第一,群眾的恐慌是你的朋友,因為這個時候你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好公司;第二,自身的恐慌是你的敵人,這個要避免。

..

2、他引述古諺:「當一個有錢的人遇到一個有經驗的人,有經驗的人最終有錢,而有錢最終得到經驗。」 "When a person with money meets a person with experience, the
one with experience ends up with the money and the one with money leaves with
experience."

..

3、再優質的企業,如果購買時支付的價格過高,也是個不好的投資。

..

4、.....44家直接向我們總部彙報的企業.....大都還不錯,產生的回報率基本在12%-20%不等。 當然,極少數表現不好,這個要怪我沒做好資本分配,很多是沒有看對公司跟行業,也有些是因為我看錯了人。 (我個人註:股市諺語:選股就是選董事長)

..

5在上世紀60年代的會計瘋潮中,一個CEO的企業要上市,然後他問了審計(會計?)人員,二加二等於多少?審計人員的回到使得他獲得了這份工作。當然了,回答是這樣的:「你想讓他等於多少?」 (我個人註:不可不研究財務報表,但亦不可全信財報)

..

6、十年賭局, 對沖基金慘敗, 收益不如餘額寶(前面有人說的很詳細了,略)

其實,這些『亮點』,也是巴老的 『老生常談』,讀懂很簡單,難在一生堅持


未發現亮點,想到的寫幾句。

美國也許是印度之外最不擔憂人口增長問題的大國,一方面有移民,一方面人口凈增長,這樣的經濟基本面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實在太舒服,人口增長保障了不論可樂還是剃鬚刀還是保險,市場都會增長。

所以只要在低價時候買入然後持有到人口開始負增長時候就好。

只要他還在做價值投資,年報就不會有爆炸性的東西出來,已經重複、持續做了50多年的事情,大家應該看的厭倦了才對,我作為一個懶人,只掃了眼大綱,毫無動力細究


巴菲特每年致股東的信對投資者來說永遠是一件大事,投資者不僅希望從信中了解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運營情況,還希望知道巴菲特對市場以及宏觀經濟的看法。以下是今年巴菲特致股東信的要點:

1、美國基礎設施破舊,但伯克希爾一直在努力

巴菲特表示,2015年伯克希爾最重要的變化並不是財務方面,雖然伯克希爾去年的業績非常好。他提到了北伯林頓鐵路公司,在吸收了伯克希爾58億美元投資後,這家公司的服務騰飛了。在美國鐵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麼大投資。巴菲特表示,這錢花得很值,北伯林頓鐵路的稅前利潤達到了68億美元,創下了歷史紀錄。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去年共計在工廠、房地產與設備領域投資160億美元,鐵路投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當你們討論美國破舊的基礎設施,請相信伯克希爾一直在努力。」

2、從不進行惡意收購

巴菲特一直在尋求獵物,但他再次強調,伯克希爾不願意進行惡意收購,儘管惡意收購有時很有必要。

他表示,「有些CEO忘記了股東利益,有些公司的管理層很無能。在這些情況下,公司董事們可能看不到問題,或不願意進行改變。這時,董事會需要新的面孔。然而,我們會把這些機會讓給別人。在伯克希爾,我們僅入股歡迎我們的企業。」

3、 要和保羅多做生意

巴菲特說了很多有關巴西投資者豪爾赫-保羅-雷曼以及他在3G Capital合伙人的事。巴菲特在2013年與3G Capital一道收購了調味品生產商亨氏食品,亨氏食品在去年收購卡夫食品後,巴菲特的投資翻了一番。巴菲特與3G Capital的關係受到了部分伯克希爾股東的批評,他們認為3G Capital大力降低成本並進行裁員的做法不符合伯克希爾的經營理念。

巴菲特寫道,「我們將繼續進行極端的、前所未有的分散化投資。但我們也尋找與保羅合作的機會,正如我們在亨氏食品的合作一樣。我們也與其它人合作。」

4、我們很靈活

巴菲特表示,伯克希爾願意對企業進行被動投資,即不參與企業經營。他認為這帶來更多選擇。

巴菲特說,「伍迪-艾倫說過,雙性戀的好處是周末晚上找到約會對象的機會翻了一番。同樣道理,我們既願意參與企業經營,也願意不干預企業經營,這樣,我們的收購機會就多了很多。我們有無窮無盡的現金等待收購機會。此外,我們還有大量的可銷售證券,在出現巨大獵物的時候,我們能將證券變換成現金進行收購。」

5、 歷史上最幸運的一群人

巴菲特表示,在大選季節,總統候選人會聚焦美國的問題,然而,他仍看好美國長期的前景。

他表示,「大量負面的消息讓很多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孩子未來會過得不如他們好。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了。今天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一群人。」

6、帕斯卡的賭注與氣候變化

對於氣候變化對保險業務的潛在威脅,巴菲特表示,「這個問題與帕斯卡對上帝是否存在的看法相似。帕斯卡認為,那怕只有一丁點的可能上帝是存在的,那麼相信上帝存在就很明智。因為回報非常巨大,而不相信的後果是永恆的苦海。同樣,如果地球正在走向氣候災難,如果推遲並不採取行動就是愚蠢的。如果只有諾亞方舟才能保證生存,那麼就從今天開始建造方舟吧,雖然目前一切看起來那麼風和日麗。」

話雖然這麼說,但巴菲特並沒有因為他的保險業務而夜不成寐,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保險金的提升總能抵消成本的增加。

7、 華爾街分析師與財報字迷

在討論伯克希爾財報時,巴菲特稱投資者可以忽略一些攤銷費用,但這麼做讓他害怕。因為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會讓股東忽視一些真實存在的開銷,比如天文數字的高管薪酬。巴菲特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巴菲特寫道,「華爾街分析師在此經常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們僅是重複高管告訴他們的內容。也許,這些分析師不知情,也許,他們害怕說出真相後會得罪管理層。他們也許會認為,既然每個人都在玩同樣的遊戲,那我為什麼要多事呢?無論他們的理由是什麼,這些分析師在向投資者傳遞這些誤導性的財報時是有罪的。」

8、創新有它的黑暗面

在討論風險時,巴菲特寫道,在一種明確的、現實存在的、持續的風險面前,他與芒格是無能為力的,這種風險就是對美國成功進行網路、生化與核打擊。

當然,這種風險不限於伯克希爾。大規模殺傷事件會摧毀所有證券投資的價值。

巴菲特表示,雖然這種大規模殺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從長期看,仍不不可避免的。「總會有個別人、組織甚至國家希望給我們國家造成傷害。隨著科技的進步,他們傷害美國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技術水平呈以指數方式增長。」創新有它的陰暗面。

9、新鮮事物

巴菲特還提到了樂觀的一面,稱創新將繼續改變每人的生活。

他說道,「我們父母在年輕時從沒有想像過會有電視機,我在50歲時也沒想過需要一台電腦。一旦他們知道這兩種產品的用途,他們的生活隨之改變。我目前每周在網上要玩十小時橋牌。互聯網搜索對我來說,價值是無限的。然而我是沒有準備好使用Tinder交友軟體。」

10、嚴重失誤

巴菲特通常會在致股東的信中討論他的缺點。在伯克希爾製造、服務與零售業務章節中,巴菲特稱一些企業的經營形勢「大好」,稅後利潤與回報十分豐厚。然而:

他表示,「在進行資本配置時,我也犯下幾個嚴重錯誤,一些投資的回報非常低。我對一些企業或行業狀況做出錯誤判斷,我們為此付出代價。我有時也高估了在職或我所任命的高管的能力。毫無疑問,我在未來還會犯下更多的錯誤。我只希望,我的失誤帶來的損失維持在小範圍。」

歡迎來到21世紀

伯克希爾月初宣布,今年的股東大會將在網上現場直播,這一消息讓很多投資者感到不解。股東大會的地點奧馬哈幾乎成了伯克希爾投資者與巴菲特追隨者的朝聖地。

巴菲特表示,「我和芒格最終決定進入21世紀。」現場直播股東大會有兩個考慮。

首先,直播股東大會會逐步減少參加會議的人數。去年有4萬多人蔘會,讓我們的接待能力超出了負荷。 在CenturyLink Center主會場裝滿人後,附近的奧馬哈希爾頓酒店也人滿為患。

第二個原因更為重要,芒格已經92歲了,我也85歲了。我們知道投資者密切關注我們的健康狀況,以防止我們會神智不清。如果直播股東大會,我們的股東就沒有必要親自來奧馬哈查看我們的健康狀況。在對我們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時,請留點情面,因為在我們狀態最佳時,我們可能看起來沒那麼引人矚目。

延伸閱讀:

巴菲特2015年業績回顧:年報都說了啥?

作者:陳凱豐

來源:華爾街見聞

當地時間2月27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公布了2015年的業績,下面是一些主要信息。

主要財務數據

巴菲特本人最喜歡的財務指標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賬麵價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賬麵價值在2015年年底上升了6.4%,這一點是輕鬆超越了標普500在去年的總回報1.4%。 凈利潤在2015年是240億美元,比在2014年實現的198億美元上升了21%。他旗下的四大業務板塊是保險運營, 保險投資,鐵路能源公用事業,和其他投資。這四塊業務裡面,保險運營是唯一利潤下降的。其他三塊業務都是業績靚麗。

數據來源:伯克希爾哈撒韋

保險業務

《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已多次指出,巴菲特的保險業務近年來利潤下降很多。保險業務中,Geico汽車保險業務在2015年的賠付金額上升。有一種說法是2015年原油價格暴跌,導致美國的汽油價格下降超過50%。汽油便宜了,導致美國的消費者開車的里程數大幅上升,產生的交通事故數量上升,因此賠付金額上升。原油價格暴跌導致汽車保險賠錢也是有些預料不到的事情。其次,由於再保險業務競爭激烈,比如很多紐約的大型對沖基金創立了再保險策略子公司,導致伯克希爾旗下的再保險業績下滑。

實業投資業績成最大亮點

我曾經寫過關於巴菲特的轉型,大規模的投資於實業。2015年,實業投資對於他的業績貢獻巨大。巴菲特和巴西頂級私募股權基金3G共同投資了卡夫-亨氏食品。巴菲特參與投資的部分成本是98億美元,包括股權和債權。伯克希爾2015年將這一筆業務的估值設定在157億美元。目前該公司共擁有卡夫-亨氏食品的27%的股份,如果按卡夫的市值計算,這一筆投資的目前價值是255億美元。可以說,從會計角度,巴菲特的投資估值非常保守,還有將近10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可以在今後實現給股東。

相關數據來源:Kevin Chen

旗下的控股公司運營

伯克希爾在2015年獲得的240億美元凈利潤中,173億美元來自於旗下的產業運營。這個大約是72%的全部利潤。在我過去寫過的文章中,我提出過一個假設,就是巴菲特從80%/20%向20%/80%轉移。意思是,巴菲特曾經是80%的業績來自於二級市場投資,20%的業績來自於實業經營;最近十年多,巴菲特基本上做到了將近80%的業績來自於實業,20%的業績來自於擁有100%的股權的子公司收益。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巴菲特在實業上的投資明顯加速了。伯克希爾一共有「5大實業公司」。其中最大的是BNSF火車運輸公司,年報中提到,經過2014年的業績不佳,他們在2015年業績非常好,稅前利潤達到68億美元。BNSF公司在2015年佔有了美國鐵路運輸的17%的市場份額。記得去年曾經有文章說巴菲特的鐵路運輸受原油運輸價格下跌的影響,業績下滑。現在看來,原油運輸的影響有限,反而是美國經濟的不斷復甦幫助了鐵路運營獲益。

說到能源,伯克希爾的「5大」裡面,第二大實體是能源公司,包括天然氣管道輸送,包括提供拉斯維加斯的電力等等。這一塊的業務也在最近被質疑利潤情況。事實上巴菲特提到,自從2003年他買入這些能源資產以來,一共12年獲得127億美元的凈利潤,算是非常成功的投資。

作為題外話,伯克希爾的能源業務包括內華達的供電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和科技天才馬斯克的太陽城能源公司合作,但是去年由於對於太陽能發電的政策分歧,已經分道揚鑣。年報中提到,伯克希爾已經投資160億美元在新能源領域,目前在美國的風能發電市場佔有7%的份額,在太陽能發電市場有6%的市場份額。

相關數據來源:Bloomberg

伯克希爾旗下的實業在今年開始就是「6大實業」了,最新加入的是巴菲特花了320億美元現金在去年買入的「精密器件公司」。這是波音和空中客車的飛機發動機配件的全球最大製造商。這家公司也是複雜鑽井平台等能源開發器材的生產商。

投資收益

伯克希爾在2015年的投資收益是61億美元,比2014年的投資收益30億美元翻了一倍多。他在二級市場投資最大的還是「老四樣」:可口可樂,富國銀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運通卡。經常有文章談到巴菲特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投資虧損,這一點是以偏概全了。巴菲特的投資很廣,而且他的兩位投資業務接班人這幾年的業績應該是非常不錯。可惜的是,從年報中比較難看到細節。值得注意的是,從公開披露的證監會數據上可以看到,巴菲特一直在買入很多能源企業的股票。

衍生產品

巴菲特在看漲期權和看空期權上的交易量巨大,雖然他表示衍生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建議一般投資者參與。2015年伯克希爾在衍生品交易上的利潤是6.3億美元比2015年的3.3億美元大約是翻了一倍。關於他的期權和其他衍生品的交易,可以參考筆者在去年寫的一篇文章「巴菲特的期權交易」。

總結一下,在巴菲特的第52個年頭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15年的業績如果說不是超常的好,至少也是大大超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企業。巴菲特今年85歲,他的合伙人芒格今年92歲。我們期待今年在奧馬哈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大家會有機會聽到更多的投資細節和人生哲理。最近原油價格在底部徘徊,並且有上升的跡象。相信能源價格不會在如此的低位一直持續下去。一旦原油價格回升,巴菲特的相關投資會有巨大的收益。因此猜測2016年伯克希爾的業績還會更好。

參考資料來源:陳凱豐博士,紐約金融論壇(NYFF)聯席發起人,目前在紐約管理一個全球宏觀對沖基金,同時在紐約大學、紐約佩斯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IESE商學院紐約中心任教,並擔任紐約大學專業學院院長兼職顧問委員會委員。陳博士是紐約經濟俱樂部會員、外交政策協會委員,科羅拉多大學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全球商品研究雜誌編委。


1 巴菲特不喜歡做的一件事是換股收購,他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是有價值的,現金是會貶值的。

2 美國繁榮的關鍵在於:一個能挖掘人類潛能的系統

3 大範圍恐慌是投資者的朋友,個人恐慌是你的敵人,也就是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婪是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4 什麼時候不應該回購

5 保險業運營的原則

6 對交通和能源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洞察

7 太過關注股價的CEO有可能粉飾財務數字

8 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

仔細觀察巴菲特的致股東新對這些問題都有詳細的闡述。


瀉藥,巴菲特每年致股東的信對投資者來說永遠是一件大事,投資者不僅希望從信中了解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運營情況,還希望知道巴菲特對市場以及宏觀經濟的看法。

以下是今年巴菲特致股東信的要點:

美國基礎設施破舊,但伯克希爾一直在努力

巴菲特表示,2015年伯克希爾最重要的變化並不是財務方面,雖然伯克希爾去年的業績非常好。他提到了北伯林頓鐵路公司,在吸收了伯克希爾58億美元投資後,這家公司的服務騰飛了。在美國鐵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麼大投資。巴菲特表示,這錢花得很值,北伯林頓鐵路的稅前利潤達到了68億美元,創下了歷史紀錄。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去年共計在工廠、房地產與設備領域投資160億美元,鐵路投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當你們討論美國破舊的基礎設施,請相信伯克希爾一直在努力。」

從不進行惡意收購

巴菲特一直在尋求獵物,但他再次強調,伯克希爾不願意進行惡意收購,儘管惡意收購有時很有必要。

他表示,「有些CEO忘記了股東利益,有些公司的管理層很無能。在這些情況下,公司董事們可能看不到問題,或不願意進行改變。這時,董事會需要新的面孔。然而,我們會把這些機會讓給別人。在伯克希爾,我們僅入股歡迎我們的企業。」

要和保羅多做生意

巴菲特說了很多有關巴西投資者豪爾赫-保羅-雷曼以及他在3G Capital合伙人的事。巴菲特在2013年與3G Capital一道收購了調味品生產商亨氏食品,亨氏食品在去年收購卡夫食品後,巴菲特的投資翻了一番。巴菲特與3G Capital的關係受到了部分伯克希爾股東的批評,他們認為3G Capital大力降低成本並進行裁員的做法不符合伯克希爾的經營理念。

巴菲特寫道,「我們將繼續進行極端的、前所未有的分散化投資。但我們也尋找與保羅合作的機會,正如我們在亨氏食品的合作一樣。我們也與其它人合作。」

我們很靈活

巴菲特表示,伯克希爾願意對企業進行被動投資,即不參與企業經營。他認為這帶來更多選擇。

巴菲特說,「伍迪-艾倫說過,雙性戀的好處是周末晚上找到約會對象的機會翻了 一番。同樣道理,我們既願意參與企業經營,也願意不干預企業經營,這樣,我們的收購機會就多了很多。我們有無窮無盡的現金等待收購機會。此外,我們還有大量的可銷售證券,在出現巨大獵物的時候,我們能將證券變換成現金進行收購。」

歷史上最幸運的一群人

巴菲特表示,在大選季節,總統候選人會聚焦美國的問題,然而,他仍看好美國長期的前景。

他表示,「大量負面的消息讓很多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孩子未來會過得不如他們好。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了。今天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一群人。」

帕斯卡的賭注與氣候變化

對於氣候變化對保險業務的潛在威脅,巴菲特表示,「這個問題與帕斯卡對上帝是否存在的看法相似。帕斯卡認為,那怕只有一丁點的可能上帝是存在的,那麼相信上帝存在就很明智。因為回報非常巨大,而不相信的後果是永恆的苦海。同樣,如果地球正在走向氣候災難,如果推遲並不採取行動就是愚蠢的。如果只有諾亞方舟才能保證生存,那麼就從今天開始建造方舟吧,雖然目前一切看起來那麼風和日麗。」

話雖然這麼說,但巴菲特並沒有因為他的保險業務而夜不成寐,因為歷史告訴我們,保險金的提升總能抵消成本的增加。

華爾街分析師與財報字迷

在討論伯克希爾財報時,巴菲特稱投資者可以忽略一些攤銷費用,但這麼做讓他害怕。因為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會讓股東忽視一些真實存在的開銷,比如天文數字的高管薪酬。巴菲特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巴菲特寫道,「華爾街分析師在此經常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們僅是重複高管告訴他們的內容。也許,這些分析師不知情,也許,他們害怕說出真相後會得罪管理層。他們也許會認為,既然每個人都在玩同樣的遊戲,那我為什麼要多事呢?無論他們的理由是什麼,這些分析師在向投資者傳遞這些誤導性的財報時是有罪的。」

創新有它的黑暗面

在討論風險時,巴菲特寫道,在一種明確的、現實存在的、持續的風險面前,他與芒格是無能為力的,這種風險就是對美國成功進行網路、生化與核打擊。

當然,這種風險不限於伯克希爾。大規模殺傷事件會摧毀所有證券投資的價值。

巴菲特表示,雖然這種大規模殺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從長期看,仍不不可避免的。「總會有個別人、組織甚至國家希望給我們國家造成傷害。隨著科技的進步,他們傷害美國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技術水平呈以指數方式增長。」創新有它的陰暗面。r&>新鮮事物

巴菲特還提到了樂觀的一面,稱創新將繼續改變每人的生活。

他說道,「我們父母在年輕時從沒有想像過會有電視機,我在50歲時也沒想過需要一台電腦。一旦他們知道這兩種產品的用途,他們的生活隨之改變。我目前每周在網上要玩十小時橋牌。互聯網搜索對我來說,價值是無限的。然而我是沒有準備好使用Tinder交友軟體。」

嚴重失誤

巴菲特通常會在致股東的信中討論他的缺點。在伯克希爾製造、服務與零售業務章節中,巴菲特稱一些企業的經營形勢「大好」,稅後利潤與回報十分豐厚。然而:

他表示,「在進行資本配置時,我也犯下幾個嚴重錯誤,一些投資的回報非常低。我對一些企業或行業狀況做出錯誤判斷,我們為此付出代價。我有時也高估了在職或我所任命的高管的能力。毫無疑問,我在未來還會犯下更多的錯誤。我只希望,我的失誤帶來的損失維持在小範圍。」

歡迎來到21世紀

伯克希爾月初宣布,今年的股東大會將在網上現場直播,這一消息讓很多投資者感到不解。股東大會的地點奧馬哈幾乎成了伯克希爾投資者與巴菲特追隨者的朝聖地。

巴菲特表示,「我和芒格最終決定進入21世紀。」現場直播股東大會有兩個考慮。

首先,直播股東大會會逐步減少參加會議的人數。去年有4萬多人蔘會,讓我們的接待能力超出了負荷。 在CenturyLink Center主會場裝滿人後,附近的奧馬哈希爾頓酒店也人滿為患。

第二個原因更為重要,芒格已經92歲了,我也85歲了。我們知道投資者密切關注我們的健康狀況,以防止我們會神智不清。如果直播股東大會,我們的股東就沒有必要親自來奧馬哈查看我們的健康狀況。在對我們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時,請留點情面,因為在我們狀態最佳時,我們可能看起來沒那麼引人矚目。


純手工碼子,寫的不好,還請見諒。

拒絕「伸手黨」,樓主要想知道有什麼亮點值得關注,自己去研讀三萬字的信吧。這裡我談一下關於巴菲特投資的一些觀點。

粗略看了一下,信中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信息,不過可能和我與股神的投資觀念存在差距的原因吧。其實我非常認可價值投資的意義,也非常敬佩其能夠在如此長的周期中保持持續的盈利,確實對得起「股神」的稱號。

但是,反過來,「巴菲特」式的投資理念是否適合我們當下的投資環境,尤其是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資本道路發展過程中,其推崇的指數型基金,放在中國資本市場中,又能否如此靈驗,如其所說的具有很大的投資價值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股市的參與者90%是散戶,其中對股市基本一竅不通,不懂技術分析,不懂財務報表,不懂行業預測的一抓一大把,但是散戶有錢啊。我隔壁大媽,平時買菜1毛錢都要講價半天,現在動不動股市裡面就投資小100萬。還有同學家的王大爺,拿退休金來炒股,每天準時去證券公司報道,要是不知道,還以為他老人家被返聘了。但是這群人都有一個特點,消息特別「靈通」,不管消息真假,聽風就是雨。因此,我們的市場非常容易受到「小道消息」的影響,一些消息是真的,而一些消息卻是主力放出來的煙霧彈,可就是有人上鉤呀!

那有人問我,為什麼主力還有人會虧?這個道理很簡單呀,主力與主力之間,也會博弈呀,但是總的來說,他們都是吸著散戶門的血,一丘之貉罷了。

反觀美國的證券市場,全是人精般的操盤手在運作,彼此都非常理性和謹慎,所以指數型基金帶來的投資價值會遠大於國內的指數型基金。

總結一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要迷信什麼「股神」,否則你永遠只會是股市中任人收割的「韭菜」。

知乎ID:風控君

全國最大的理財社區版主(挖財ID:夢想規劃師)

AFP持證人、FRM持證人、CFA一級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sunedu(風控君)

聊聊理財、侃侃風控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推薦閱讀:

如何講好一故事,需要什麼要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巧上的問題?
每月打算定投1500,求大神推薦和指點?
即將開板的科創板,有哪些投資機會?
蘋果和亞馬遜,誰的護城河更寬?為什麼?
加盟果蔬汁飲品店,溝通後得知預備投資3萬,月凈利潤2萬,是否可信可行?

TAG:投資 | 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