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沖氣以為和」的「沖」字作何義解?

也有版本作「中氣以為和」。從修身修真實證的角度該取何字作何解?從文義訓詁的角度又作何解?


「沖」要與「氣」聯繫,因沖本是說氣之運行及規律。

簡言之,就像陰陽魚圖所顯示那樣,相抱、對流、圓轉、混一、互涉、往複……

老子之本在天道,道者,氣之貫一與往複周流不息也,沖氣即道之總摹。

人身中脈之類,不過道於人身之展現。

至於沖與中,儒言中庸,佛言中道,道言陰陽中和,中者,道之性也。中為道之靜,沖為道之動。古文里,中沖本可互用,於義理亦是一體不分。


謝邀。

說沖氣,我們先看沖脈

在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 http://findpath.web.fc2.com/laozi/mawangduiyi.html這裡被寫作 「中氣以為和」。從練家角度講,中脈就是陰陽氣交匯旋轉之處。從頭頂貫通到會陰,感受能量運行,天之在我者炁也。

這只是練氣的人較敏銳,感受的準確一些罷了,所有生物陰陽之氣都是這樣交匯旋轉貫通於中脈。


《說文段注》 沖,涌繇也。繇搖古今字。涌、上涌也。搖、旁搖也。小雅曰。攸革沖沖。毛雲。沖沖、垂飾貌。此涌搖之義。

「沖氣以為和」,「氣」指陰陽二氣(此句上文: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指陰陽二氣相衝,「以為和」指產生和氣,和氣即生生之氣。

《老子》此章完整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其中「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對前句「道生一…」的展開,具體描述了「道生一…」的過程。

(注:這是基於氣化宇宙生成論的解釋,為先秦時的主流宇宙論,且道家黃老一系、道教一系皆持此種宇宙論。但莊子、王弼一系解釋此章時,則走了另一條路徑,但這裡面有一些我還沒有明白的東西,故這裡不進行敘述)


沖: 左邊兩點水右邊中,意思是前面說到的「萬物負陰抱陽」的陰陽二氣,要像水一樣融合在一起。(可以參考感冒沖劑的沖)

這種陰陽融合狀態即為「和」,所謂沖氣以為和也。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是為什麼故宮三大殿都以和來命名的原因。

怎麼才能和呢?是1+1=1 而不是 1+1=2

老子說,得合而為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不懂瞎說。最後盜版印光大師《念佛三昧摸象記》的結尾: 上來所說,如盲摸象。雖未離象,恐非全象。筆以記之,以質諸親見之者。


謝邀。贊成樓上 @舞雩散人 的回答。中國很多經典書籍,由於成書年代久遠,所以在後世多次編纂過程中,個別字詞都會出現改動。至於中脈一說,是要看具體的修鍊法門的,一般是密宗修中脈。道家、佛家的通脈走向各自不同。


沖 講究的是一個動。


沖,為道之動。氣,為物質組成基本粒子。和,為陰陽互轉。氣聚為形,形顯有象,象凝成質。質解為象,象隱存形,形散為氣。這個反覆循環的過程,是誰操縱?道。道動,為沖。想像下,風攪滿天雲,是什麼感覺?


關鍵點在於那個「和」,陰陽相濟謂之和,這是最樸素的道家觀點

既然是和,那麼必然有陰氣和陽氣,「沖氣」自然指的是陰陽二氣相衝

單看這一句是不夠的,得聯繫上下文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萬物太廣大,拿動物與人來說,「背為陽,腹為陰」(可以理解為爬行動物的向陽面、陰暗面)

那麼背為陽,結果負陰;腹為陰,卻抱陽

結果就是背陰陽相濟,腹陰陽相濟

這樣全就是陰陽相濟了,達到了和的狀態。

所以必須聯繫上下文

另外類比一下,如果把天地比作電源,有正負極;把人比作充電電池,陰陽為正負極,那麼剛好陰對陽,陽對陰,組成了閉合迴路,可以放心大膽的充電了

說到這裡,其實很想添一句,說正反就是科學,說陰陽就是糟粕;說正負極就是科學,說陰陽就是糟粕;說男女雌雄就是科學,說陰陽就是糟粕;說矛和盾,說對立面就是科學,說陰陽就是糟粕

很悲哀

有些人是因為沒學過不理解所以認為是糟粕,「思而不學則殆」

有些人是因為別人說陰陽是糟粕,所以他也認為是糟粕

有些人是因為不想理解甚至說瞧不起中國文化,所以徹底與傳統文化斷絕


古時沖盅形相近 盅者 空虛之器也,小器無之以為利,況大器乎 二解 沖 強勁之意 爾雅注 涌也 一解 虛無之氣以為和 一解 強勁之氣以為和 吾取虛無之氣以為經義


腦補一下降本流末


推薦閱讀:

道德經是否推崇愚民統治?
如何理解「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佛教里有因緣和合的觀點,那道教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識是什麼?
解讀《道德經》或老子思想比較深刻有見解,不牽強附會的書有哪些推薦?

TAG:道家 | 道德經書籍 | 漢語辭彙 | 詞義辨析 | 訓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