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日本異世界動漫作品僅圍繞「封建帝國、精靈族、劍、魔法、中世紀」等「缺乏創新」的要素展開設定?

這種設定的起源是哪部?


歐洲騎士文化小說 / 歐洲魔幻小說

為什麼唐吉坷德看騎士小說會上癮到精神失常?

因為那騎士小說的內容堪比黑暗之魂啊!

至於最早的魔幻世界觀體系則是出自1954年的魔戒。


瀉藥

其實故事背景設定在中世紀,精靈與獸人並存,劍與魔法齊飛的世界,你說的「沒創新」在某方面來說確實是原地踏步。

但是這僅僅只是故事的舞台沒改變而已,從唯物主義者的角度來說,舞台的廣度決定了心的廣度。

同樣是勇者屠龍救公主的故事;

主角要是穿著水管工的衣服,頭頂磚頭腳踩烏龜,那就是超級瑪麗

要是他拿著劍,戴著綠帽子,那就是塞達爾傳說……

(原諒我一直打擼,遊戲玩的少)

你想想,故事背景宏大的話,可選的主角身份可是多到讓你選不過來

主角如果是半獸人,那他如果生活在人類的社會裡就會受到排擠,從而離開踏上旅途,遇上魔女,是的,那就是《零書》

如果是精靈,呃……可以編一個「他的親生兄弟產生了變異,比一般精靈要短,精靈族視他為異類,為了研究精靈長壽的秘密,他勾結人類殺害族人,主角強行活下來,踏上復仇之旅。」(黑暗之魂白龍希斯的劇情)

原諒我閱讀面窄,精靈當主角還真沒看過

如果他是個人類,生在貴族,密謀造反,那就是《麥克白》

如果他從墓地中復活,尋找復活的原因,那就是《神墓》,又或者是《異域鎮魂曲》,也可以是《黑暗之魂》

如果他是個法師那他就是……ORZ……

如果他是個騎士,那就不用列舉說明了,要多少有多少,如果他幻想自己是一名騎士,那就是《唐吉可德》,如果他只是一副盔甲,那就是《不存在的騎士》。

其中,全憑一身信仰走天涯的騎士叫太陽騎士索拉爾;

重視榮耀且樂於助人的騎士叫洋蔥騎士,他的名字嘛……好像叫洋蔥(笑)

當然,還有法蘭街舞隊精神領袖亞爾特留斯

PS:我是愛黑魂愛的深沉啊

如果他是個流浪武士,漂泊的武士叫做格斯,如果這武士想要建國,那他就叫做格里菲斯。

出自《劍風傳奇》

回歸主題吧,雖然一開始說「舞台的廣度決定心的廣度」,但是大的格局更需要作者的掌控力,就好比最近的《岡達,鐵血弱智》一樣,宇宙的舞台夠大了吧?但是故事內容徹底讓我懷疑人生。

而唯心主義者的「心的廣度決定了舞台的廣度」的代表作《變形記》就完美表達了這一點,一個房間,就是一個故事。

還是那句老話吧,故事背景好比酒瓶,酒瓶只是個容器,而讓人欣賞的,就只有酒瓶裡頭的好的故事而已。


「奇幻」的開創者,托爾金的《魔戒》。


因為如果是各種不存在的科技和玄妙的裝備,會被定義為科幻。

所以其實是你把因果倒置了,是你看到王國啊公主啊騎士啊劍啊魔法啊,你認為這才是異世界。

那些殭屍啊,巨人啊,仿生人啊,超級塞牙人啊,騎著癩蛤蟆的忍者啊……這些都是現實世界?


日本動漫遊戲方面,奠定魔法,元素,職業,奇幻種族,大陸,王國這些設定的,準確的講應該不是魔戒,而是「龍與地下城」和「勇者斗惡龍」

其實好幾年之前,(刀劍神域之前),劍與魔法的動畫還是很少(遊戲較多)。最近幾年多了起來,但好的堪稱典範的作品還是乏善可陳。《刀劍》《素晴》等等能夠成功也是因為自身突破了傳統設定的框框。

所以我的感覺,日本動畫,遵循龍與地下城傳統框架做不出什麼好的作品,做不出日本的《冰與火之歌》。《刀劍》《素晴》《從零》其實算是劍走偏鋒。

日本奇幻題材的正道應該是如typemoon這樣設定新穎的架空世界。刻意追求「異世界」感不是什麼好思路,像typemoon這樣現實世界為藍本而又有微妙的不同,就是很好的思路。

typemoon才是日本的《冰與火之歌》


未必是作者懶得創新,而是讀者和觀眾懶得接受創新。

這個是市場的選擇。

觀眾老爺能一下子想到一個「劍與魔法的封建帝國」,但是很難想像或是理解「蒸汽朋克的反烏托邦」。觀眾老爺更喜聞樂見一個「劍與魔法的封建帝國」,刀X神域如此大賣也正是如此。


這方面除了騎士、帝國、魔女、精靈族、魔法師、勇者、魔王、龍族、公會、商人、冒險者以外,也沒有什麼比較普及的文化了吧!

不是懶的創新,主要是利益問題怎麼解決?我可以創新,但我投幾千萬人民幣進去,要是沒人看,要是沒人買,要是賠了的話,你給我報嗎?沒有正常人會拿幾千萬往火坑裡扔的吧!

消費豚支持業界的發展,相對的業界也要滿足消費豚的需求。很多人批判業界「賣肉、廢萌」 做一堆不符合中國大眾口味的爛片。敢問你給業界掏了多少錢?為什麼你臭不要臉的讓業界製作符合你的口味的東西?你到掏錢啊!為什麼賣肉,因為錢到位了!難道你以為沒人買,也有人做?開什麼玩笑。

所以,題主大人,不是不用其他的設定,而是不敢用!


為什麼中國的穿越小說大半都是現代人回古代?不能做點創新嗎?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作者生活中深受此類文化影響。

我們的幻想創作偏於武俠、歷史,而日本則是受西式奇幻風格影響,由巫術(Wizardry)系列為原點出現的國民RPG勇者斗惡龍系列奠定了大部分日本人對「劍與魔法」幻想世界設定的認識。


便於設計不同發色來區分不同角色


DND


瀉藥


因為已經成了常識設定啦,平衡性和廣度都已經發展的很好,隨便改反而會感覺怪怪的。

與其改動基礎設定,不如多花心思在故事上面。

撲街的輕小說大部分是開頭背景設定亂七八糟,或者後期發展亂七八糟。


可是,如果不是「封建帝國精靈族,劍與魔法中世紀」的話,那你就不會把它當成是異世界了啊


因為那群寫輕小說的腦洞也就到那了。而且這種設定本來讀者都很熟悉,便於創造陣營和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人族精靈矮人獸人這些種族和各種騎士團法師學院盜賊工會這種門派陣營都可以信手拈來,而且讀者很容易接受,不必花太多筆墨去介紹設定),故事進行到一半事也很容易擴展,比如說搞個新的大陸或者把天國地獄什麼的拉進來,本來就是很好用的設定。

硬說的話應該算是來源於魔戒吧。


突然想感嘆這裡已經沒有什麼人玩日本的那些西方奇幻類的RPG遊戲了么


日本人當年試圖引進龍與地下城失敗,就弄了個叫劍世界的玩意。

就是羅德島戰記採用的設定。


這就是所謂的類型片吧!

其實魔法水平要是對應換成科技水平,說不定可以出現一批魔法工業資本家,演一下資本主義社會。


遊戲里這種風格成了異世界標配,acg不分家於是動畫也多了

遊戲為啥多 日本dq,ff,美國魔獸 大菠蘿。後面的抄抄抄


這種設定最早起源於《魔戒》,而在日本流行則是起源於《勇者斗惡龍》


雖說有很多了,但是我真的從小就喜歡這種所謂「勇者斗惡龍」的題材,冒險故事什麼的。


其實不只這些,但寫其他題材的沒有出名……


推薦閱讀:

在動漫里有哪些感情的開始是讓人覺得順理成章的教科書?
日漫里為什麼會出現用船名neta人名的情況?
短笛到底有多強?
如何評價《心理測量者》中的槙島聖護?
如何評價龍珠超的動畫效果?

TAG:ACG | 日本動漫 | 中世紀 | 異世界 | 劍與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