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博瑞車身使用了屈服強度在1400MPa以上的鋼材,數據真實嗎?


謝邀,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問題,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吉利博瑞車身使用了屈服強度在1400MPa以上的鋼材

通過百度「博瑞 1400MPa」和「博瑞 1480MPa」兩組關鍵詞,在吉利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信息中是完全沒提到過這個信息的,在正經的官方新聞里也是找不到這個信息的,汽車網站上面的軟文倒是可以找到的。(如果你有官方公布該信息的鏈接,請在評論里提供)

我能查到的正經新聞里是這樣描述的,「高強度鋼材占整車比例的58%」,但沒有提及到底是多高強度的鋼材。如果是高達1400MPa的強度,應該大為宣傳才對啊。

來源:新華網 定價超低 吉利博瑞正式上市

找了好久,在吉利的官方 GEELY POWER微信公眾號上,可以找到一條這樣的信息。

哦,官方終於說話了,「1300-1600MPa」耶!比1400MPa還高耶!咦?這裡說的是「抗拉強度」哦,不是「屈服強度」哦,這兩個概念的含金量完全不一樣哦。謝謝 @ Felix Ma 的提醒。再看看來源,不對啊,這是引用「汽車之家論壇」的文章,「論壇」文章大家都懂的,誰都可以發。

來源: GEELY POWER 看看博瑞是怎樣生產的吧!

一個消費者如此重視的數據,為什麼吉利官方自己沒有公布過呢?

為什麼某些汽車網站又能知道吉利官方沒有公開發布過的數據呢?在汽車之家的文章和論壇里,1400MPa、1480MPa這組數據倒是很常見。

「元芳,怎麼看」。

李元芳的標準回答有兩個,一個是,「大人,我覺得此事有蹊蹺。」,另一個是「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

不負責任的推測:

一,吉利因為種種難言之隱(比如只是「抗拉強度」數據比較好看),沒有公開透露高強度鋼具體數據,媒體從非官方渠道獲得。

二,吉利太不懂宣傳了,自己不說,但在媒體資料里又神推鬼差附帶了這個數據。

三,陰謀論。。。有意利用媒體水軍,炒作一些不存在的優勢,反正官方沒說過,不用負責任嘛。

由於這個數據真實性未知,這個「屈服強度1400MPa以上的鋼材」所佔比例就不吐槽了。

關於博瑞高強度鋼的數據方面, @ Felix Ma 的答案感覺比較靠譜,大家可以參考。

吉利博瑞車身使用了屈服強度在1400MPa以上的鋼材,數據真實嗎? - Felix Ma 的回答

「別看廣告,要看療效!」這個數據真假先不管。我個人還是認可博瑞這款車,主動安全性方面,各種智能安全裝備,自動剎車。。。20萬不到的1.8T頂配已經秒殺不少貴一半的豪車,被動安全性根據各種碰撞測試的公開數據看來也是叫好。外形、空間、舒適性也是很到位的。動力總成稍差一點也是沒辦法的事,尺有所短嘛。

最後歡迎熱心知友或吉利官方人員提供更準確的信息完善本答案。


知乎首答。

問:

吉利博瑞車身使用了屈服強度在1400MPa以上的鋼材,數據真實嗎?

答:

抗拉強度符合,但屈服強度不符合。

首先不知道樓主或者知友了解過Usibor 1500P這麼一種材料嗎,它是由阿賽洛公司所開發的,用於熱衝壓工藝。因為其優異的性能,所以現在普遍適用於汽車的A柱,B柱,門檻,加強件等。而吉利博瑞車身結構上就使用了這種材料,分別為上邊梁加強板,中柱主加強板,左右側圍門檻前段。

對於此材料的物理性能,請看下以下的數據:

出自阿賽洛公司2005年8月針對Usibor 1500P的檢測報告Usibor1500P_圖文

單看屈服強度的確沒有達到1400MPa(但1400MPa的由來毫無根據)的標準,但是就 @汽車奇談高小強 先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的的確確滿足了1300-1600MPa的抗拉強度(TS)。

博瑞的確是款好車,本人自己也很喜歡,其實從設計及推廣等可以看出吉利對這款車真的很用心,我相信這款車是不會令樓主失望的。

第一次回答,有點小緊張,我只是一個今年剛畢業的小菜雞,如果回答有什麼不合理的或者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謝謝!


不請自來。作為汽車用鋼材的從業人員,我提供些信息,希望題主能正面和理性的看待這條新聞。

什麼是高強鋼,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按抗拉強度(指金屬材料的抗斷能力)劃分,大於等於340MPa的為高強鋼,按屈服強度(指金屬材料的抗塑性變形能力)劃分,大於等於210MPa的為高強鋼(來自於互動百科和《汽車輕量化用高強度鋼板的發展》),業內也都能認同抗拉強度的劃分。

上圖中,汽車上所使用的鋼材以Tensile strength(抗拉強度)和Elongation(延伸率,拉伸試驗斷裂後的變形長度與原長度之比)作分布,目前汽車上所使用的鋼材均可以圖中找到。例如:IF鋼主要用與車身內外覆蓋件,IF-HS和HSLA主要用於普通結構件或加強件,Trip鋼和DP鋼多用於安全結構件等等。新聞中提到的1400MPa的鋼材是圖中藍色部分,也就是Mart(馬氏體)鋼,馬氏體鋼和熱成型鋼並不能完全劃等號,但是目前所常用的汽車高強熱成型鋼基本可以和馬氏體鋼劃等號。

所以@Felix Ma提到的屈服強度達不到,抗拉強度達到的結論是正確的,但是屈服1200MPa已經是一個很高的強度值了,你可以理解為1Mpa為10公斤壓在1平方厘米的壓力,那麼1200Mpa強度相當於12噸在1平方厘米的壓力。另外 @Felix Ma提到的阿賽洛的Usibor1500P,其實這種鋼材寶鋼早就能生產了,超過1000Mpa的熱成型鋼,武鋼、首鋼和鞍鋼都有對汽車製造供應。

下面我們來看車體結構:

按不同顏色劃分,紫色的熱成型鋼(包括前後防撞梁)主要保護駕駛室和前後主體,藍色的高強高韌性材料在碰撞後能起到吸能的作用,紅色的高強鋼主要是加強車身結構。市場上流通的尚不能像圖中所示的這麼大量的使用熱成型鋼,主要受限於加工工藝和加工效率的問題,而整體結構上大量使用高強鋼已經是很普遍了。

對於@Felix Ma提到的上邊梁加強板(圖中B),中柱主加強板(圖中C),左右側圍門檻前段(圖中A)如圖所示,這三個位置使用熱成型鋼能很好的保護駕駛室前排在收到衝擊後的變形。除此之外,車門防撞梁是防止側面碰撞變形的有力支撐,車門防撞梁最好使用的是1000MPa以上的熱成型鋼,我並不是負責吉利的,所以對他這裡使用的材料不清楚。必須提醒的是國內的C-NCAP碰撞測試,對副駕駛一側的側碰不是強制實驗的,所以說副駕駛位置危險,測碰危險的是有到道理的。

接著說國內汽車高強鋼的使用情況,看圖。

某汽開發時選取的典型的材料,除了生產覆蓋件之外,其他大量使用的高強鋼,關於博瑞新聞「高強度鋼材占整車比例的58%」,如果算上底盤和車輪,這個數據也沒什麼問題,對於車身結構來說,58%的比例肯定是能達到的。白車身(含覆蓋件)的高強鋼比例應該是達不到這個數據的,但是對於被動安全來說,覆蓋件的作用有限,主要還是看結構,不緊緊是看材料使用,也要看結構形狀。

汽車使用高強鋼的使用不緊緊是為了更高的被動安全,更重要的是輕量化,整車的減重使汽車更加節能,減少鋼材的使用,降低成本,所以沒有必要迷信車重。此外,儘管鋼材成本占整車成本的比較較小,但是無論合資和自主,部分便宜的車型的材料使用上,均有欠缺,有管理上或者降本上的問題也有強制性標準較低的緣故,畢竟要適當照顧自主品牌的發展,總體來看自主品牌的發展在這個方面進步很大,各自的標杆產品的材料都會嚴格把控,均是主機廠負責採購和加工。C-NCAP的標準也不斷提高,如果非要對被動安全有所要求,參考下IIHS,這也是目前最嚴格的碰撞測試。

最後結論,題主對於這則新聞沒必要迷信,有炒作的嫌疑,專業文獻估計小編也不清楚,但就博瑞這款車來說,我聽同事了解,材料方面控制很嚴。

汽車安全還是要系好安全帶,安全駕駛,不要酒駕和疲勞駕駛,真要是被滿載的大貨撞上,10萬和100萬的車區別不大,最後忠告,高速路上遠離大車。


知乎第一次被邀請,好奇妙的經歷。多想牛逼哄哄地謝邀開場,洋洋洒洒旁徵博引大裝一逼,不過很遺憾,這個問題我缺少專業知識,給不出答案。但既然題主打算買車,我就分享一下選車的經驗。

日系德系美系我都買過,有的是自己買,有的是家人買。一般的普遍印象,日系耐用性好,舒適好開,省油省心;德系性能出色,注重操控,價格偏高;美系相對隨性一些,各方面還算均衡,車重費油是有一點的,國內能買到的嚴格來說更偏歐系一些,比如各種歐寶換別克標來賣,真正的美系車只是有錢人的玩具(各種皮卡野馬大黃蜂牧馬人之類)。各個派別可以說大部分情況下確實是這樣(不絕對,當然會有例外,別較真。日系再耐用也有壞的時候,寶馬操控再好也比不上馬自達的MX-5,更不用說斯巴魯的WRX-STI)。

每個人買車都會有側重點,有人在乎外觀,有人在乎性能,有人在乎空間,當然更多人在乎價格。明確什麼是自己想要的,這是選車的第一步。車無完車,最適合你的車一定是你喜歡它的優點,並且能接受它的缺點。題主糾結于吉利博瑞,可以看出題主選車的標準,性能、配置、空間等等都很看重,同時又追求較高的性價比。但是很抱歉,我不太了解吉利博瑞這款車。

我的建議是,謹慎選擇新上市的車型。不要為了獵奇、吸引眼球或是廣告宣傳的超高性價比去選擇一款新車,新上市的車還沒經過市場的檢驗,會不會有設計上的缺陷也很難說(舉個栗子,7速乾式DSG變速箱)。老車型可能平平無奇,但是骨子裡的卻是可靠二字。無數的消費者都做過小白鼠了,輪到你的時候該召回的都召回了,該改進的都改進了。維修方便,配件便宜,欠缺的只不過是一點個性而已。

不是在黑吉利博瑞,我只是對新事物持保留態度,沒準這車真成為國貨驕傲了也不一定(看配置確實很有誠意,希望國貨越做越好)。只是我覺得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說,買車是個大事,普通家庭誰也不能沒事老換車玩,謹慎點選個靠譜的最重要。

最後我想說的是,想要了解一款車,一定要試駕,最好多試幾家,多開幾次。發動機數值說明不了問題,網上的評測也可能是收了錢的,自己親自體驗才最可信。身邊朋友要是有開同款的倒是可以好好了解了解。

有人說你丫說了半天也沒說明白吉利博瑞的鋼材到底強不強啊!不好意思,如果是我買車,我真不在乎那所謂的多少多少帕。我現在有些偏執地認為商家宣傳的各種數據都是浮雲,自己的切身體會才是最真實的。之前家裡買過一個別克英朗xt,1.6t頂配的,媳婦喜歡外觀和內飾,我看重發動機180多馬力的漂亮數據和商家宣傳的優秀操控,還有狂拽炫酷自帶超增壓的一鍵裝逼模式。買回來開過一段時間才發現,變速箱頓挫極其嚴重,後備箱放不進去嬰兒車,油耗高到離譜(兩廂小車市內百公里12升多…)。英朗的品質其實挺好的,四年了基本沒修過。但作為家庭用車,特別是女同志用車其實是有些不合適的,很多問題商家不會告訴你,網上評測文章里也很難看到真實的評價。我的教訓就是選車的眼光不夠長遠,買車之前對車的缺點認識不足。選車跟選結婚對象一樣,接受了對方的缺點,以後在一起過日子才能和諧。切記不要被優點蒙蔽雙眼,否則婚後缺點暴露的時候,你會越發後悔當初怎麼沒選那個老實憨厚的。所以,忘掉那些數字吧。

手機打字好累,最後希望題主能選到合適的愛車,再次抱歉沒幫上忙。

更新一下,別克英朗,5年4萬5千公里,點火線圈壞了,維修費用1千。想去家附近的修配廠清洗節氣門,被告知別克的節氣門電腦複位比較特殊,只能去4s店。至此終於領悟到一款車的保有量是多麼重要,追求個性是要付出代價的。


材料不太清楚,我買的1.8舒適,感覺車確實重,看起來就很敦實,靠譜,開起來穩。超過100邁沒有發飄的感覺。

起步動力很充足,提速不慢,有推背感。但是發動機1000-2000轉時候感覺有點肉,渦輪介入聽不見,但是明顯感覺動力變充沛了。換擋沒有什麼頓挫感,比較平順。懸掛很好,振動過濾的不錯。開過一陣子老款凱美瑞,舒適感甩老款凱美瑞好幾條大街。

內飾真不錯,有豪華車的感覺,用料紮實。舒適版音響就很好,天窗大,採光很好。

自動駐車是很實用的功能,座椅電調,後視鏡電調也不錯,倒車雷達很敏感,可惜沒有倒車影像。正準備買個一體機改裝。

總體評價很好,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1、太大了,停車費勁,新手最好買豪華型號以上的配置。如果如果能出個車長短20公分的大緊湊,或者小版博瑞就好了,不過估計帝豪就賣不動了。

2、車框架雖然很結實,但是感覺殼子好像有點脆,可能與顏色有關,我買的琥珀金。白色感覺殼子比金色耐撞。

3、A柱B柱粗粗的,很有安全感,溜背造型也漂亮,經常被圍觀。但是視野就不算很好。

最後,吉利品牌還是不行,圍觀的鄰居看第一眼時候問「這車30萬下得來嗎?」,我正想炫耀,鄰居又看到車屁股「吉利汽車」四個字,冒出一句「帝豪怎麼變這麼大了?」~~我暈倒~~


博瑞車主,5月第一批提車的,1.8T舒適版。

1油耗北京開13.5,高速7.5,都是屏幕顯示。

2車的細節地方做工還是不好。

3廠家對此車還是挺上心的,有些問題都召回更換,也會回訪意見,但是有些4S店技術非常差勁,服務意識很差。

4車用到目前為止,車頂,副駕座椅過不平路面有異響,現廠家正在商議解決,非電動副駕座椅調節把手不回收,需要手動調試,在4S店發現有啟動車後P檔4000多轉,技工高速我是正常不給修,我去展廳找到一個帝豪就可以正常回收,技工說博瑞就這樣。我們的車友群里,有漏油的,換了發動機。天窗關不上,門窗關不上,雷達不好使等等,需要經常去4S店調試。

其實現在挺後悔的。買國產車有風險,買入請謹慎。


你開車系安全帶嗎?如果買來車就買一個安全帶卡扣插上去,那我們就別討論什麼安全吧

如果你上車之前系安全帶,好的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我在吉利某家4s店上班,非銷售,我接觸博瑞時間開的時間絕對比大家都多,我想我應該能定解答

鋼材強度這個問題,我真不知道,而且碰撞面積位置速度,都會產生不同的危險,無法給你一個標準化答案,我只能告訴你旗艦版的7氣囊,以及自適應巡航,自己城市防碰撞系統,盲點檢測,車道偏離輔助這些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你的安全

好吧雖然沒有回答你的鋼材問題,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是特別重要,對了cncap對博瑞進行了碰撞測試,在汽車之家有視頻你可以看看

如果你家庭定位,我個人建議可以買,但是油耗是你需要接受的,畢竟米其林245的胎和1.76噸的車重這個無法規避的問題,還有,不建議你買2.4的,因為聲音像拖拉機,車身抖動很嚴重,起碼我無法接受,而且要買最好上頂配或者次頂配,因為音響和輪胎不會讓你失望,至於下面幾個配置的17寸輪轂,真tm丑,而且極限也會比配245胎的極限低,表現就是相同速度做相同狀態事情esp會介入,當然只是我個人感覺啦

我就匿名了,怕出事,畢竟我還年輕,總之這款車值得買,尤其是目前月份的車,因為我們發現做工和某些方面已經改善了

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問我,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抗拉強度1400MPa有可能,但是仍然卵用,截面設計才是王道


屈服強度1400MPA

好怕怕

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餘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將會使零件永久失效,無法恢復。如低碳鋼的屈服極限為207MPa,當大於此極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將會產生永久變形,小於這個的,零件還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好吧,只有屈服強度的解釋,以及一個低碳鋼的207MPa數據,那麼,其他的材料又是怎麼樣的呢????????

2008年鳥巢外部鋼結構用的Q460E鋼,屈服強度為460MPa,是由舞鋼自主研發的一種鋼材。

雷布斯大名鼎鼎的403不鏽鋼的數據是:條件屈服強度 σ0.2 (MPa):淬火回火,≥390。

上圖一張:

又看到不少的文章說高屈服強度的材料還是我國過去一段時間的攻關材料,用途么,當然是武器嘍。

比如說:潛艇用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軍事強國為了滿足艦船裝備的發展需求,研製開發了系列高強度艦船用鋼。如美國,戰後發展了355MPa(36kgf/mm2)級 HTS鋼、550MPa(56kgf/mm2)級HY80鋼、690MPa(70kgf/mm2)級HY100鋼、890MPa(91kgf/mm2)級 HY130鋼,並用於實船建造;俄羅斯開發了屈服強度從390-1175MPa(40-120kgf/mm2)級的АБ系列艦船鋼;法國最新建造的「凱旋」級核潛艇耐壓殼體用鋼屈服強度已達到980MPa(100kgf/mm2)級的HLES100鋼;日本90年代開發的NS110鋼屈服強度已達到了 1000MPa(110kgf/mm2)級。建國以來,我國也研製成功了390、440、590、785MPa(40-80kgf/mm2)級的高強度艦船用鋼系列。

  「七五」和「八五」 期間, 參加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核潛艇耐壓殼體用980鋼及應用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 該課題是為發展我國新一代核潛艇而研製的、目前國內強度最高、韌性最好、厚度規格跨度最大的潛艇用鋼, 技術難度很大。為了完成這一艱巨任務, 楊才福同志經常長時間堅持在生產現場進行工業試製, 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 成功地解決了980鋼的三大技術難關, 所研製的980鋼通過了大型潛艇模型的嚴格考核, 鋼的綜合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該鋼的研製成功, 為發展我國新一代核潛艇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目前該鋼已成功用於我國海軍最新一代核潛艇093、094的建造。

  該項目1993年通過冶金部、中船總公司和海軍裝技部等三部門組織的專家鑒定, 1994年分別獲得冶金部和中船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九五」期間, 負責國家軍品配套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90MPa級連鑄907A鋼的研製」的研究工作。該項目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40kgf/mm2級艦船用鋼的空白, 解決了海軍水面艦船和潛艇建造的急需。「連鑄907A鋼」已成功用於我國海軍20多條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的建造,並用於最新一代護衛艦054的建造。

  該項目獲2003年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五」期間是我國國防裝備建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 楊才福同志承擔了大量的軍工課題任務,包括國防科工委「十五」重點項目「連鑄艦船用鋼、裝甲鋼及榴彈鋼研製」、「945鋼厚板研製」、 「590MPa級 921A厚板研製」項目;總裝備部「十五」預研項目「**潛深潛艇耐壓殼體用鋼及配套焊接材料研製」項目;863項目「建造用抗震耐火鋼研製」、 「550MPa易焊接艦船用鋼及配套焊接材料研製」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另外,楊才福同志率先在我國開展先進的「釩氮微合金化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工作。該項目為國際合作項目,目前已在III級鋼筋、H型鋼、中厚板、CSP高強度帶鋼、無縫鋼管等產品上獲得成功應用,對我國鋼鐵產品的升級換代以及行業技術進步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其中,「釩氮微合金化III級鋼筋研製與推廣應用」項目獲得2003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980 鋼是一種屈服強度不小於785MPa的高強度,高韌性,可焊接耐壓殼體用鋼。該鋼是我國當前強度最高,韌性最好的耐壓殼體用鋼,不僅要求強度高,還要求高韌性,良好焊接性,耐海水腐蝕性能,且厚度跨度大(16-18毫米),研製技術難度大。採用NiCrMoV合金設計及先進的VHD爐外真空精鍊等技術措施,解決了本課題的三個技術難點。

  980鋼配套的焊接材料,通過合理的合金設計,超純冶煉和超低氫工藝措施,很好地解決了與母材等強匹配。在非常嚴格,苛刻和不同季節的條件下,實現了對980鋼在產品製造和施工工藝上的適應性考核,結果表明980鋼具有良好的造船工藝適應性。980鋼嚴格地按照科研程序走完了研製全過程,填補了我國785Mpa級耐壓殼體用鋼的空白,使該材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另附:1、美國HY-80鋼,60年代前的潛艇外殼用鋼,屈服強度340MPa。也可使用該鋼製造外殼的潛艇下潛到約230米。

2、美國HY-100鋼,專門用於核潛艇的耐壓殼體,航母飛行甲板上也有少量用到,屈服強度也僅僅為690MPa 。其焊接難度相當大,焊接前要進行數次清洗,而且在焊接之前還要對焊接部位進行預熱到約270度(此溫度記憶不清了,多年前知道,現在懶得查了)。普通船體外殼都是不夠級別用這麼好的鋼材的。

3、美國HY-130鋼,在1963年開始研發,直至今年來才開始正式使用,屈服強度也僅僅為890MPa。也就是說,美國只有最近服役的一到兩艘潛艇才有可能用到該鋼板。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可能有同學要問怎麼搜不到???那是顯然的,其實你看看潛艇的極限下潛深度就知道了,老的洛杉磯級核潛艇下潛450米(外殼用HY-80鋼,屈服強度550MPa,古老的鋼種),新的海浪級攻擊核潛艇則可以下潛到610米(外殼用HY-100鋼),再新一點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下潛深度則是500米(可能依然使用的HY-100或使用了HY-130但對外保留了下潛深度參數,使用HY-130後潛艇下潛深度應該很輕鬆到800米)。

註:潛艇下潛深度,99%與鋼板的屈服強度有關。沒有屈服強度高的鋼材,你弄個再厚的板子,也下潛不了多深。

這個數據很老了,我覺的比我自己都要大,(⊙﹏⊙)b但是看到裡面的數據是俄羅斯的1175,大哥,潛艇用哎,雖說是十幾年前吧,可是也不用這麼感人吧,可能也是最近十幾年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吧。(說的我自己都不太相信!!!!)

一堆借用,OMG,好像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

這個所謂的1400MPa,簡直就是喪心病狂啊,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吉利並沒有官方說過的,

腫么辦???

其實,

我就是


就目前來說,我所見所聞,博瑞和什麼車發生衝突時從來沒輸過。哪怕是博瑞自己作死玩點花式,也沒聽說人有事。這樣多少從側面證明了點東西吧。

就我在4S店見過的,博瑞的防撞鋼樑用料確實很足,鋼樑的厚度也不小。

我是15年6月1號入手博瑞1.8尊貴。已經行駛了1W7公里。行駛中,感覺博瑞有點沉,在二檔三檔的時候動力略嫌不夠。另外A柱過粗,在左右方向的視線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太寬,而且車的後段沒有做收尾形線條處理,所以在倒庫和切線並道時需要多注意尾巴。


首先單純從材料的方面說:

屈服強度在1400MPa以上的鋼材屬於高強度鋼材是存在的,國內的鋼鐵製造商也有這樣的生產工藝和能力製造這樣的鋼材,多用在軍工、航天航空領域(汽車也用這等鋼材?)。

其次,屈服強度抗拉強度是不一樣的概念,材料是一個彈性變形到塑性變形的過程,考察材料的可靠性不能單單從屈服強度1400MPa來看,還要考察屈服比(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的比值)等其它參數。

從有些答主的圖片發現了一些參數:「屈服強度在1400MPa以上」 「抗拉強度提高至1300-1600MPa」我們算一下屈服比:1400/1300~1400/1600=1.07~0.875,屬於屈服比比較高的鋼材了,屈服比比較高說明鋼材容易發生脆性破壞(突然斷裂),不容易產生變形。

再從車體構造的方面看:

(隨意找的圖)每輛車都有自己的車身構架體系,每個部位的用鋼種類會不同,說白了就是有些部位需要以柔克剛吸收衝撞的能量有些部位需要以剛克剛比誰的力氣大,每個廠商都會有自己的設計師和專門的試驗團隊,我是小白就不贅述了。結論:

所以我的看法是:不是說用了屈服強度1400MPa的鋼材就能主觀認為它會比沒用這些鋼材的汽車安全,因為還有太多的因素需要去考量才能定論,比如當時的車速,碰撞對象的車速,碰撞對象的質量,車身的結構設計的是否合理,車身結構的焊接工藝,材料本身的屬性(從提問中還沒看到具體的參數)等等等等,所以光從用了屈服強度1400MPa的鋼材究其安全性是比較片面的,畢竟汽車產業是個工(理)科,工科是需要大量的試驗(實驗)來驗證理論的模擬。

樓主希望買輛以安全為初衷的車可以多關注些客觀的各品牌車的碰撞測試視頻啊~啊哈哈哈~


你們好專業啊!我是稀里糊塗買了博瑞的,現在八千公里了,剛買一周電池壞了,扔我在半路三次,後來去售後換電池後問題解決!剎車異響,聽說都有,後來去了也解決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樓主那麼專業,我幫不到什麼忙,要是有使用過程中間的問題我倒是可以幫點點!


作為博瑞車主,車子已經一年了,說實話,各種數據對於實際使用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車輛行駛品質,加速感受,剎車腳感才是更重要的,所謂鋼材 車身強度,只是對於被動安全來說的,吉利從帝豪到博瑞已經用無數測試和車主的事故後反饋證明了國產車的安全性了。


不要看廠家宣傳什麼,要看他沒有說什麼。1400的鋼佔總量百分比是多少?用的位置在哪裡?


吉利的來強答了。扯雞巴蛋,又是哪家媒體黑我們,官網上說的是抗拉強度,屈服強度1400帕尼瑪比航母還NB了。可能嗎?


這個懂的人都知道吉利調換概念了,國內汽車鋼板用料最好的是觀致其次奇瑞,吉利現在廣告公關太厲害


是的,比例還挺高。一般A、B柱加強板,BR1500的熱成型,自主品牌車企都開始用了。


目前來看,物有所值


金屬材料專業強答一記。

作為一個做了無數次金屬拉伸試驗的前技術工程師,我能說的是最高票提到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是拉伸試驗中最關鍵的兩個指標。

達到屈服強度後在拉力沒有明顯增大的情況下會產生非常明顯的不可恢復的拉伸形變,而抗拉強度達到後基本上是斷裂。

抗拉強度較高意思很明顯,不會斷。

在截面設計相似的情況下,抗拉強度高這一點說對於汽車安全來講無疑是很重要的。


屈服1400好大!!!就算有的話,成型是大問題,只能用於簡單的衝壓件。此外對於高強杠。屈服似乎是上500就算了吧。。。記不清了,畢竟不是干車身的


推薦閱讀:

中外歷史上都有哪些「隊友像豬一樣」的真實故事?
馬自達技術那麼好,銷量差的原因是什麼?
15萬內能買到的性價比最高的德系車,求推薦?
捷豹F-TYPES和雷克薩斯新推出RCF選擇哪一個性價比更高?

TAG:汽車 | 吉利汽車品牌 | 汽車性能 | 吉利博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