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跳槽路線?

職業路徑困惑:本人在某商行投行部,實際上我感覺銀行由於受到種種限制,資本市場業務有點隔靴撓癢。下一步,是繼續在投行部做下去,還是過幾年到本行下屬香港的x銀國際子公司,還是想法跳去券商ibd(有可能嗎),懇請對這幾者情況熟悉的人士指點一二!感激


首先,謝邀。

本人出身於證券公司總部的投行部,在招商銀行的分行的投行部做了一段時間部門助總,現在在一個城市主權基金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工作。對你所提出的問題,我盡量知無不言。

商業銀行的投行部穩定,能見證很多超大型項目。因為銀行對業務都是「沒有非做不可的項目」,個人在項目中的角色更多是個觀察者,而不是決策者,但是你可以觀察銀行的思考模式。事實上,銀行已經逐漸從單純審核信用風險到也同時理解業務,從市場風險的角度來把關項目。銀行有大量的信息在其中彙集,你能認識很多人,積累非常多的項目經驗,但是在銀行積累項目的經驗更多的是表面的,就是你知道有這麼個項目;其中的投資邏輯,需要靠自己去學習。

證券公司的投行部本質是個通道中介,距離你對西方精品投行的想像,就差了十萬八千里。西方的投行更類似於國內的頂級私募。他們做的是真正的精品投行,槓桿收購等。想積累客戶資源,現在進國內的證券公司基本沒有機會了,因為黃金保薦人時代早已正式告終。但是你可以學到很多法律、會計和資本一級市場上的實操,對於個人的水平有較大提高。

銀行下屬的XX國際,本質是大資管體系的一部分,沒有頂級私募好,但是,比商行的投行、券商的投行能夠學到更多實實在在的東西。但是優質的位置不多。

話說,級別還是很重要的東西,能夠給你更高級別的單位要首選。因為,有時候,在較高的位置上,學到的看到的東西是截然不同的。


瀉藥,其實積累東西不一定要通過跳槽。就專業知識角度cpa、司考、cfa都會對題主有幫助。特別是如果要往券商發展有個cpa或者司考在手會方便很多。多說一句,無論銀行投行或者券商投行,團隊差異很大,選擇好的平台和團隊比較重要。至於xx國際這個路徑,不了解。


跳槽並不容易,你必須有相當的能力,才能有跳槽的機會;必須有足夠的準備,才能有跳槽的優勢。接下來就為你介紹一些金融圈跳槽的那些事兒。

1從交易助理到交易員

交易員的工作正變得越來越電子化和流程化,其原因值得人們思考,或許是因為大批投行交易員跳槽去了對沖基金,但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交易助理成功轉正當了交易員。

拿最近的一個例子來說,馬丁·萊西(Martin Lacey)最早在摩根大通做市場風險,之後當了五年交易助理,現在成功轉型為該行外匯交易員。

招聘人員表示,對產品的充分理解,再加上銀行內部其他人知道你的存在,是促成內部轉崗的必要因素。

2從自營交易到基金管理

由於監管機構要求投行關閉其內部交易部門,自營交易員自然而然也被趕出了投行。於是一大批高級交易員成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並順手挖走了不少以前的同事。成立對沖基金是有風險的,因此許多之前跳槽去了買方的交易員也回歸了老本行。

瑞士信貸正試圖招攬想跳槽去對沖基金部的自營交易員轉崗到其資產管理部。這也是可行之舉,我們之前說過,交易員30歲後職業發展就開始走下坡路,但長期來看,資產管理是個不錯的出路。

3從四大諮詢到項目管理

四大諮詢公司的專業顧問正越來越願意考慮轉型,讓自己成為能為「終端用戶」提供變革管理經驗的項目經理,獵頭公司Investigo Change Solutions的董事本·科萬(Ben Cowan)如是說。

「他們對利益相關者管理很在行,擅長溝通、能夠推進項目。不過他們也很希望能不要做那麼多銷售工作,」他說。

當然了,薪酬也很給力——項目經理每天的報酬最少是1200英鎊。

4從中級投資銀行家到私募

從投行分析師、經理跳槽到私募是很多人都會做的選擇,同時也是最近12個月越來越火爆的一條跳槽之路,全世界都是如此。不過,這也並非單行道。

「雖然聽上去可能很讓人吃驚,但是許多之前做投行的人在私募呆了幾年後又回到了賣方,」一位希望匿名的私募招聘人員說。「其結果是私募公司到投行去挖人時,挖到了越來越多的副董事或副總裁。」

5

從投行到四大諮詢

按照從前的慣例,投行經常從四大挖些新人會計師來自己的公司融資部。現在,隨著四大諮詢業務的擴張,這種趨勢正在反其道而行之。

保爾·斯特普爾斯(Paul Staples)就是最新例子。本月初他從法國巴黎銀行的資深董事總經理職位跳到德勤的公司融資部做了合伙人。在這之前,畢馬威去年10月份請來了德意志銀行公司經紀部的董事長詹姆斯1阿格紐(James Agnew)。另外,羅斯柴爾德的一名金融家彼特1惠蘭(Peter Whelan)跳去了普華永道。

這種跳法,工作時間不一定會減少,但工作穩定性會更有保障。

6從投行前台到金融技術創業公司

金融技術公司,特別是小規模的金融服務技術初創公司,正改變著金融服務機構對IT的看法。無論是作為新的競爭者,還是作為之前公司內部提供的更優價解決方案,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正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而這類公司的創始人不乏之前在投行工作過的銀行家。

「這兒有好多投行前台的銀行家,」倫敦金融區金絲雀碼頭39層Revolut金融科技公司創始人兼CEO尼古拉·斯多隆斯基(Nikolay Storonsky)說,「很多頂尖人才都離開了投行。」尼古拉本人以前也是一名交易員。

和斯多隆斯基一樣,有30年經驗的資深債券交易員保爾·雷諾茲(Paul Reynolds)也辭職去創立了Bondcube;同時,瑞銀的前董事總經理斯圖·泰勒(Stu Taylor)自己開了家名為Algomi的金融科技公司。

7從交易到風險管理

在投行內部,風險管理現在薪酬更高、工作內容更有趣、受到的關注也比以前更多。而交易相對變得越來越電子化,業務量在減少,也越來越不穩定。所以毫不奇怪的是,交易員們正試圖跳槽去風險管理部。

「我們看到一些前台員工,比如交易員,正轉往中台業務崗或是風險相關崗位,在這些地方,他們對產品和交易流程的了解很有價值,」羅伯特哈夫英國公司(Robert Half UK)的副總裁盧克·戴維斯(Luke Davis)說到。

8從技術項目經理到轉型專家

還有,技術項目經理們轉型時,充分利用他們在轉型項目管理上的經驗,最終成為一個收入豐厚的合同工,每天的收入能額外增加200英鎊,科萬說。

「技術項目經理不一定是順應潮流而半路改行,更多的是這份工作可以發揮他們做轉型項目的相關經驗,同時施展他們把技術需求準確傳達給公司的能力,」他說。


謝邀,看到的有些晚。。

我認為商行投行部是一個很好的培訓中心,你未來的選擇很寬,所以現在值得好好乾積攢經驗。至於以後的方向,更應該考慮的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權力,一定留在商行發展,各行投行部都出幹部;為了掙錢,能去x銀國際一定要去,你的直接收入會隨著這一步邁出以後呈幾何倍數增長,如果你要是能去x銀國際在香港的機構,那代表你真正成為了一個ibd從業者


做研究嗎,寫不寫報告,不寫研報就去ibd,同時考出cfa二級。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在投行債券業務部門實習,感覺自己的工作從來不會解決實際問題,毫無價值」這種想法的?

TAG:投資銀行 | 金融 | 金融職場 | CFA考試 | 投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