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茶的排隊現象,看出了人性的什麼弱點?

上海人廣來福士開了家喜茶,天天排隊,說是沒2個小時還排不到,為了喝杯飲料至於嗎?這是不是一種營銷手段呢?


只有自己準備開店,深入研究才搞得清他的門道。深圳海岸城店是喜茶進入一線城市的第一家店,就以這個店舉例說明。因為我也準備在附近開一家類似的,規模更大的店。所以研究了了下喜茶。分以下幾點來講。

1,定價。

在海岸城喜茶的對面是深圳的gaga鮮語,在樓下是奈雪的茶。同樣的一杯芝士綠茶(喜茶編了個名字叫綠妍,其實都是茉莉綠茶),喜茶賣15,奈雪賣22,gaga賣28.gaga最便宜的產品賣28,喜茶最貴的產品賣28,喜茶最便宜的是純綠妍,9元。價格跨度從9元到15元到28元,價格跨度大。覆蓋很多的人群。很多人會跟風花15元去趕個潮流,但是最低價格如果上升到22,就會砍掉一批人,上升到28又會砍掉一批人。

2,起名。

其他的店,紅茶就是紅茶,綠茶就是綠茶,烏龍就是烏龍,用的都是傳統茶葉的名字,喜茶起了一些富有格調的名字,讓年輕人覺的和上一輩人不一樣。比如「綠妍」(茉莉綠茶),「紅玉」(紅茶),「金鳳茶王」(兩種烏龍拼配茶),「玉露茶後」(好的綠茶),」烏龍紅了「(烏龍紅茶),」青霧「(高山烏龍),芝士莓莓,芝士芒芒,芝士西西等等。這些名字起的很有格調,讓年輕人願意拍照發朋友圈

3,故意控制排隊。

喜茶一再強調,他們沒有請人排隊。我們可以相信。那如何控制排隊呢?

(1)首先確實好喝,為什麼好喝,我下面說,人多,人多才能控制排隊,人少控制不了。

(2)店內控制:在別的店,比如喜茶對面的鮮語,台蓋,好了一杯,就叫來用戶拿,這樣人就像流水一樣流走。如果要控制店內滿滿的人,不能這麼干。好了8杯,10杯,同時叫人來拿,這樣,就可以把人積壓在店內,讓店內隨時滿滿的等候取單的人。就好像水壩,先把水攔起來,然後一次放掉,水攔多高,自己控制。

(3)店外控制:比如星巴克,再小的星巴克,也會有2台收銀機。喜茶明知道會排隊,但是他新開店,一定只放一台收銀機,這樣人多肯定會排隊。在在線支付的現代社會,搞個公眾號,在線付款點單也可以 避免排隊。但是作為店家,是不是更喜歡有人在外面排隊呢?他就不搞在線付款點單。

4,為什麼好喝?

其實好喝就是一個字」鮮「,在喜茶發展的初期,皇茶階段,發展了一批加盟店,他的芝士配方,茶底配方早就是公開的了,滿大街的皇茶,光深圳大眾點評就有300家皇茶,用的芝士配方都是和喜茶一樣的。

(1)茶底:在喜茶初期(皇茶),大部分都是用茶包,現萃,60秒出來,鮮。現在喜茶基本放棄了茶包,因為速度慢,要60秒,用現泡的可以控制到2秒出茶。再解釋下,在一般的茶店,包括鮮語,奈雪,一點點,貢茶,都有那種10升,或者12升的茶桶,喜茶沒有。以海岸城店舉例,一天可以賣掉4000杯,一天營業12小時。平均一小時賣掉333杯,平均1分鐘賣5.55杯,賣8種茶,喜茶用的裝泡好的茶的塑料桶是5升一個,也就是說,同一種茶,一次泡5升,一杯芝士茶用茶320豪升,一杯水果茶用茶400毫升。平均一杯360ml。假設同時泡好8種茶,共40升。40升/360ml=111杯。111/5.55=20分鐘。也就是說,喜茶泡好的茶底,會在20分鐘內全部賣掉。實際上,用量最多的是綠妍,因為水果茶都是用綠妍做底,實際中,喜茶的綠妍的茶底泡好後5分鐘內能賣掉。這就保證了新鮮。最好喝。

而其他的茶店,用奶茶桶,一次存10升,12升,可以用4小時。超過30分鐘,茶底就會變苦,變澀。當然沒有喜茶好喝。喜茶形成了良性循環,生意好,茶泡好能馬上賣掉。保證了新鮮度,就是好喝。

(2)奶蓋: 同樣的道理,喜茶奶蓋一次做2升,一杯芝士茶,500ml。用1/3奶蓋167ml, 一盆奶蓋可以做可以做12杯芝士茶,以喜茶的速度,剛做出來的奶蓋能在5分鐘內賣掉。當然,喜茶不會一次只做一盆奶蓋,但是可以控制奶蓋在10分鐘內賣掉,也是一個」鮮「字。有人說喜茶的奶蓋好吃,順滑,那是因為是剛打出來的。別的店,奶蓋放久了,會發生凝固現象,口味也會降低。

也就是說,喜茶的配方是公開的,但是要做出喜茶那麼好喝的奶蓋茶,水果茶,你需要在茶底,奶蓋做出來的十分鐘內賣掉。賣不掉就倒掉。如果做不到,就無法做到喜茶這麼好喝。我自己做過,剛做出來,自己喝,很好喝。

你做出來放了4小時,再賣給別人,當然不好喝了。

5,再說一點喜茶不誠信的地方。

喜茶的紅玉只是紅茶,不是真正的台灣紅玉,真正的台灣紅玉很貴。

喜茶的玉露茶王只是好的綠茶,不是真正的日本玉露茶,日本玉露茶是天皇御用茶,產量少,貴。

喜茶借用了台灣,日本的「國茶」的名字。


謝絕撕逼,給我這兩條辦法的是前南鑼鼓巷從業者,自從16大改南鑼就不在南鑼了。

——————————分割線——————————我一個做餐飲營銷的朋友告訴我,想掙餐飲這塊的錢啊,只有兩個辦法。

一 你們家的東西真的好吃,那就找一個普通些的位置,找幾個人來吃,做做霸王餐活動,自然就起來了。

二 你只想掙快錢的話,找人流量大的地方,僱人排三天的隊就足夠了


喜茶是前兩年深圳發的家,去年有兩位之前在麥當勞和漢拿山的BD朋友跳槽i過去,也有甲方招商和深圳餐飲大佬級別的朋友和他們老闆熟悉。偶爾喝茶聊天的時候也會聊起他們。

喜茶最早並不叫喜茶,而是叫皇茶,第一家門店在深圳南山的海岸城,剛開業的時候整個朋友圈甲方乙方全在刷屏排隊照片,至於排隊的是不是托,無意深究,目的無非就是打品牌號召力。這招也不是他們原創,最早這麼乾的是台灣人 貢茶。而且也的確奏效。

第一家門店營業額每個月200多萬。後續的門店,寶安海雅繽紛城開業的時候,單天營業額7萬。其他的沒有再打聽。

不過咱們深圳人的山寨能力全球第一,在貢茶無法註冊商標全市場爛大街之後,皇茶也被人山寨開放加盟,產品,裝修,以假亂真,而且各種步行街,商業街,遍地開花。

人家老闆辛辛苦苦打造的時尚,年輕,高大上的茶飲品牌形象就被人這麼隨意拿來圈錢糟蹋。

後來就改名叫喜茶,裝修,產品定位更高,開店策略也改為向購物中心開發為主。現在開發全國市場。

茶飲其實也是我一直不看好的一個餐飲品類,因為競爭大,定位難,宜複製,門檻低,後進市場。要做好真的很困難。

但是喜茶顛覆我對這個品類的認知。

餐飲,大的方向無非兩點,產品和品牌。

而喜茶剛好在這兩點做到極致。

首先在產品上區分市場上其他的品牌,比如他們的芝士奶蓋,在產品上有它自己的創新。比如他們的裝修,比市面上大多數的茶飲更佳年輕時尚,也貼合他們的產品設計。比如他們的定位,就是要走中高端方向,抓准了茶飲的主演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而恰恰是這個精準的市場定位決定了他們的業績。

品牌,我覺得無論是飢餓營銷也好,還是大規模的網路推廣也好,最終是在為產品服務的,在知名度和號召力得到有效放大之後,有內核的產品肯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至於後續的融資,只不過是在通過市場考驗,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就這麼多吧,咱們也沒必要酸人家。事物的發展總有它的道理,我們看到它天天排隊,或者覺得東西也不怎麼樣好喝,但是消費者不是瞎子,有盲目的消費者,也有精明的消費者,怎麼樣去抓住他們,其實人家的確是去用心研究和實踐的,


是不是營銷?當然是!

(註:以上截圖為二手信息,請自行鑒別。)

但是!喜茶在上海的新店必須有排隊,不得不排隊,這對於喜茶來說關乎未來。

排隊飢餓營銷現在是品牌快速崛起的最有效手段。最典型的案例是:手機領域的小米。

如果從珠三角蓄勢而來的喜茶,在上海開分店都沒人排隊,就等於提前宣告進軍江浙滬市場的失敗。

這樣的失敗是喜茶所不能承受的。喜茶在上海必然畢其功於一役。

在珠三角,奶蓋茶已經到了泡沫的頂點,17年註定是水果茶的天下,對比不同時期的菜單,你可以發現喜茶水果茶的比重越來越高。珠三角存量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同類的「奈雪的茶」近期也拿到了風投(預計17年中也會切入江浙滬市場)。

而在江浙滬,奶蓋茶還在泡沫化過程中(上升期),站穩江浙滬才有更大的擴張空間,江浙滬最重要的城市就是上海。上海如果失敗,喜茶的品牌勢能會大大削弱。

只有上海站穩了,江浙滬都會是喜茶未來的潛在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喜茶管理層不喜歡排隊(創始人說過排隊傷害客戶體驗),投資方也會想各種方法促成排隊這個現象,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

再說咯,人家喜茶的品控絕對強於某點點,奶蓋不像某貢一樣經常用粉,茶底質量也屬上乘。普通消費者,等不排隊了,再去喝唄。

同行們也別眼紅,嫉妒甚至詆毀。


網「紅」背後的網「黑」

最近上海新起了一波網紅餐廳:

?

喜茶

?

鮑師傅

?

哥老倌

?

杏花樓

等等等等

它們的排隊時間:

?

乍一看,最近大家娛樂活動似乎都聚焦在了「排隊」二字上。排隊三小時暢聊人生已經成「了新常態」。其實,花錢花時間花精力去吃好吃的,這對於吃貨的我們來說太正常了。且不說他們的味道究竟是否值得,我們仍需關注在這些紅紅火火的現象背後的那些事。

下面就拿喜茶舉例來說吧

?

?

?

?

百度指數與微信指數均顯示,最近七天內隨著清明小長假的結束,整體有下降趨勢,但在最近30天內依然漲幅飛快,且仍保持較高水平。但是這些真的是實實在在的嗎?

按常情來說呢,當然應該是年輕人或是女性為主要的目標客戶,然而在排隊隊伍中卻不伐見人便要號的「黃牛」們。或許也充斥著網路上傳聞的排隊托。如下圖:

?

看了一些新聞採訪和朋友圈上大家的觀點,大多數人認為:「我願意花時間自己去排隊,但如果時間太久,我也願意加價給黃牛,只要不超過自己承受範圍就好了。」

喜茶的排隊加價普遍是50元一杯,按原價20-30來說,要不排隊就喝到一杯網紅茶,必須出原價的3倍左右的價格。那些能接受五十元加價的人一定認為這很講理啊,我出錢,你出時間,用錢來交換時間,妥妥的雙贏啊。這背後的隱患和後果卻很多。

1.黃牛本身就是非法的個人或組織,與黃牛做交易,就意味著你失去了原本身為消費者的權益。新聞上說「鮑師傅」的「黃牛」看似只加價十元且提供小票,可所謂小票都是前面顧客買完不要扔了的,而且將一份分兩三份賣,缺斤少兩。碰上這種事,大多數顧客也是不了了之吧。這無疑助長了黃牛的「氣焰」,哪有一句「你出錢我出力」那麼簡單呢?誰又能說這裡面沒有商家的參與呢?

2.排隊心理學

你排一,我排二,我們都愛喝喜茶。排隊的人越多,微信指數越高,去嘗試喜茶的人就多。你說花了這麼久排隊,只買一杯怎麼行?就這麼喝了不發朋友圈怎麼行?不逢人便說說怎麼行?於是人人都去花三倍價錢喝上一杯,黃牛樂得把錢數,你也樂得把茶喝。到後來喝什麼都不重要了,感覺喝到喜茶已經有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意義了。店家和黃牛們當然開心還來不及,顧客們「嘴不叼了」,「腦子也傻了」,你說說有什麼後果?

總之,如果真的想要排隊去嘗試網紅美食的話,盡量不要找黃牛,可以過段時間去,真正以「美食品鑒」的心態去嘗嘗。也不要被紅紅火火的現象騙了,排隊從不只是顧客。

如果你很贊同我的看法,看到黃牛混跡排隊人群中及時報警也是很好的選擇。

別等到受騙了也不敢報警啊。

?


想不出有什麼飲料值得我排幾個小時。。

再好喝有冰可樂好喝嗎!ヽ(^‥^=ゞ)


喜茶風靡全國,最近又鬧出了店面老闆僱人排隊的新聞,但每次經過shopping mall,總還是會看到門口排了幾個大圈的長隊。這時我不禁思考,排隊裡邊有多少人是真的排隊?有多少人是雇的?

排隊的人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居然還有不少穿著正裝、提著公文包的白領。

我抱著強烈的好奇心,認真觀察了一下他們是如何消磨時間的。

排名第一的是王者榮耀,排名第二的是各種網劇視頻,排名第三的是刷朋友圈,排名第四的是各種擺拍修圖。

作為一個不看網劇,不看綜藝,不玩遊戲,少聚會的人,我實在搞不懂這些人為什麼會浪費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為的就是那幾百毫升的液體。

作為一個21世紀的知識青年,他們為啥就不思考思考店家為啥有本事讓那麼多人去排隊?如果自己開始創業、自己開一個奶茶店應該怎麼開呢?

1

這幾天去紐約向大V學習,他給我說了一個高大上的名詞來解釋這種現象。

奶嘴戰略

他說,人口分化、財富差異加劇。政治精英們為了讓這個世界80%的邊緣人士安於現狀,然後主動給他們塞上一個「奶嘴」。

讓他們安於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Tittytainment」戰略,由Titty(奶嘴)與 Entertainment(娛樂)合成。

色情業、賭博業,暴力型影視劇、遊戲、娛樂圈新聞、明星花邊、廉價品牌、以及偶像劇、綜藝等大眾化娛樂產業。

再具體一點就是微博、頭條新聞、奇葩綜藝、小視頻、各種頭像曬天仙的直播等等。

老闆一個月給他們發七八千、甚至過萬的薪水,他們會拿其中的兩三千去租房,用兩三千去吃飯,再用兩三千去娛樂,剩下省吃儉用、東拼西湊去買世界上最先進的手機iPhone X,看著各種碎片化垃圾信息,去各種裝X。

有一個段子吐槽得極好:

出了iPhoneX,到處刷屏,好像換了就跟得上時代了一樣。賓利也出新款了,你們怎麼不換?

說到底,被邊緣化的人只要有一口飯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比身邊人值得炫耀的一兩個點,他們就會沉浸在各種「意淫的快樂」之中。

他們被各種大片,花邊新聞和熱點刺激,熱衷於各種罵街和吐槽,熱衷於各種斗小機靈。

他們的存在感建立於朋友之間的吹牛逼,他們的追求在於拿到最新的皮膚、絕殺和更酷的等級。

他們熱衷於生活在別人已經設計好的生活里,用著大眾流行的幼稚化語言,他們盲從,他們拒絕獨立思考。

他們從不會在排隊的時候拿一本書來看,不會去思考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排隊,如何讓那麼多人排隊?

他們是昨天說迷茫,今天去努力,明天去王者榮耀的真正奶嘴族

2

還有一種人,不管做什麼事,總是能把它做到極致。就算去喝次奶茶,也可以帶著CEO一般的頭腦去思考背有的邏輯,總結出受益終身的經驗。

知乎上有一個美眉叫choyce。她試完喜茶31種茶飲之後,推薦喜茶最值得排隊的六種喜茶。

茗茶類:芝士金鳳茶王,芝士青霧,芝士脆珠紅玉,芝士四季春

混合茶類:芝士桂花烏龍

水果茶系:超級水果四季春

另外一個厲害的角色@吃貨組長,在嘗試了19個飲品店147杯奶蓋奶茶之後,得出了喜茶奶蓋奶茶NO WAY的結論。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味。好不好喝,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舌尖去評判。但是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被邊緣化的奶嘴族們,他們絕大多數人都缺少堅持做一件事的死磕精神。

這種精神的人,總會不斷思考:「這件事還能不能做的更好」,能不能為我所用

更常見的現象是,上班時被老闆臭罵一頓,吃午飯時發誓老子要跳槽,下班後想著努力學習,吃完飯的時候不知不覺又拿起手機,玩起了王者榮耀。

下班後躺上床,安慰自己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二天,又重複著昨天一天一模一樣的生活。

3

同作為一個21世紀的知識青年,即便是在喜茶排隊,他也會想想如何才能不浪費這段時間。

或許他會研究飲品的名字。

別的店紅茶就是紅茶,綠茶就是綠茶,烏龍就是烏龍,用的都是傳統茶葉的名字。

但喜茶就是會起了一些富有格調的名字,比如綠茶不叫綠茶,叫玉露茶後;烏龍紅茶不叫烏龍紅茶,而是叫烏龍紅了。喜茶就是要讓年輕人覺的和上一輩人不一樣,讓年輕人願意拍照發朋友圈。

作為知識青年,或許他會研究喜茶的選址。

細心的人會發現,喜茶店不是靠近星巴克就是在商場鬧市區,最大限度獲取自然流量,從競爭者手裡直接引流,有效又方便。

或許他還會研究喜茶的營銷手段。

排隊長,肯定不是店面效率不行,飢餓營銷才吸引那些逛商場的人;這樣會讓路人覺得覺得,既然大家都在排,肯定是真的好喝,那我也試試好了;在排了一個多小時候後喝上一口,大部分人都會人拍照感嘆發朋友圈;免費的口碑宣傳真的是厲害!

或許他還會掏出本書和Kindle,瀏覽那麼幾頁消費者行為學和跨文化溝通技巧等等。

但是,那些正在玩王者榮耀,那正在自拍裝X的人奶嘴族是永遠也不會去思考產品設計、營銷策劃、文案寫作等等。

因為他們已經安逸在別人設計好的各種生活,習慣性絕對獨立思考,樂於被人賺取「血汗錢」。


你還不懂得如何獲得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自信

塑造完美的第一印象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

與人交往從不尷尬,冷場,永遠有說話不完的話題

建立高質量的社交圈並成為核心人物

比你更優秀的人主動幫助你完成任何事情

關注「澤宇教育VStarOne」微信公眾號,手把手帶你從0到1成為社交達人


你不覺得是男朋友帶女朋友出去最省錢又不失逼格的一個好去處嗎


長時間排隊,限購六杯,人群周圍遊盪著黃牛,這種似乎只有在春運時才會出現的場景,出現在了上海的一家奶茶店。

不禁要問這奶茶店是什麼來頭,賣的又是什麼人間極品。

據喜茶官網顯示,這家奶茶店2012年起源於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里的小港,原名皇茶。隨後進入廣州、深圳、汕頭這樣的大城市。在2016年獲得超過億元的融資。創業者是一名叫聶雲宸的九零後。

價格每杯在20-30元之間。結合了中式茶飲和星巴克式的經營模式。

從顧客的反饋以及這樣的成就來看,這種奶茶很好喝。在廣州、深圳登陸後每天同樣有很多人排隊,大多都在半小時左右。

在許多旅遊攻略上都推薦有廣州的喜茶店。而這半小時與七小時的區別就在於,在珠三角的喜茶開了很長時間,並且有多家分店。

初次登陸上海後,很多人都對這種紅遍朋友圈和很多社交平台的奶茶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上海只有這一家店,所以也被很多人質疑為「飢餓營銷」。

--------------------------------------------------------------------------------------------------------------------

事實上,很多新聞報出「七小時排隊,只為一杯奶茶」這樣的新聞是就是對喜茶最好的營銷。觀眾們看到的會是:什麼樣的奶茶會讓人排七小時的隊,那得有多好喝。再加上朋友圈等一些社交品台上的曬照,使得「這種奶茶很特別、很好喝的」的想法病毒一樣的在人群中傳播。同時難以購買也為其增加了「含金量」和賣點。

等等這些都讓買奶茶喝,不僅僅只是買奶茶,而成了一種符號消費,變成了一種值得炫耀的資本。所以,僅僅一杯好喝的奶茶會值得排七個小時的隊嗎。

當然像這樣現象級的消費在近些年來並不少見。比如去年的上海蔥油餅和蘋果耳機。與之類似的熱潮也一個接著一個,甚至一些人們關注的熱點朝生夕死,人群的注意力被漫天的信息分散,同時又變化無常。分享平台、新聞媒體都成了這些現象的催化劑。

如今的新聞媒體領導輿論的能力不如從前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家需要專門的中央媒體來領導輿論大流。信息來源渠道的多樣化當然民主,但也導致了往往會同時看到很多相左的觀點和意見。這也就很難在群體中產生持久的暗示,而產生應有的信念。也因此,人們大都缺乏信仰。缺乏自己獨立的觀點、依賴於網路、新聞上那些現成的想法和意見。如此這般,非理性的消費便可以在人群中像病毒一樣擴散。

它也將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明天又會有一個新的關注點將其取代。


你做餐飲要想掙錢,必須得先紅起來。紅的最快最省錢的辦法就是,花錢雇一幫群演排隊買你家的食物。拍幾張照,雇個軟文寫手,朋友圈微博知乎發一發。當然,聰明人和忙人的錢你是掙不著了。沒關係呀,總有傻子和遊手好閒的。


我不關心喜茶是怎麼發家又經歷過什麼,我只覺得為一杯飲料沒必要排那麼久的隊,即使再好喝也沒意思,時間不是這樣浪費的。排隊的人裡面有很大一部分黃牛,也有可能是商家僱人排隊,這些都不重要。排隊半小時以內可以接受半小時之外免談,就看他還能排多久,久


去親自排隊體驗過,非周末下午三點多的時候,排隊等了一個小時,製作等了一個小時。要說上海這間店排隊開業6個小時是不是營銷手段(網上也會有人說雇了人排隊),我覺得這個非公司內部實際知道內幕的人是不能武斷的,因為真的是有這個可能的。

首先根據當日我的流水號,預估一天最少1200個人(當然按網路的銷售額還不止,我算的一天平均就3-4萬),如果按這個統計,1200/12小時每天=100人小時,也就是平均每分鐘要接待2個顧客,而消費者來店的時間段不是固定的,肯定是有峰值的,所以對於一個在網路品牌推廣這麼成功的奶茶品牌來說,剛開的新店排隊時間長不太奇怪,我們不喜歡排隊,不代表有些人就不會排隊。當然,2小時是真實體驗,而剛開業6小時這個說法是不是誇張了,沒排過隊的誰知道。


閑的人真多


無論喜茶還是1點點,店外幾乎都在排長隊。甚至喜茶表示「每人限購兩杯,並採取實名登記措施」,目的是為了打擊「黃牛高價轉售」。

類似飢餓營銷的套路,遠如蘋果、近如小米都玩過,沒什麼新鮮感可言。不過體驗歸體驗,策略歸策略,希望廣大商家在設置漫長的套路之餘,對消費者能夠好一點,至少能夠在幾個小時的等候過程中,為他們倒杯水,設置智能取號機。

不要過度消費消費者的熱情。拍張遊客照,留下這句話,送給所有的商家。

本文內容首發於均價10元的1點點奶茶VS排隊4小時的喜茶,你站誰?

更多新奇有趣的青年話題內容,敬請關注知了青年 - 知乎

我們用新媒體紀錄片的方式,探索解讀有關東方的奧秘


假如工資按30/h來算

排隊4小時

也就是120軟妹幣

你瞅瞅,喜茶明裡暗裡賺了你多少錢


哈哈視頻是真理,純科普

你怎麼還在吃網紅美食!4分鐘視頻揭露網紅爆款的套路

http://mp.weixin.qq.com/s/OrdGZR67tyMiX6dcjp7WJg


不至於。半個小時以內可以考慮。

是營銷手段。

喜茶品質我也相當承認,但我不贊同大家為了一杯飲料買黃牛排長隊,因為這一杯飲料好不好喝有時不是靠第一口感就體現出來,而是要逐漸習慣了這種口味以後,才會真正發現這杯飲料與其他茶飲的區別和優越性。

我是一個真正的喜茶粉,第一家門店的喜茶(原皇茶,現關閉)在廣東江門,或者說就在我家樓下隔了兩條街,從開業之初到現在已經喝了有六七年了。所以算是見證了喜茶這種從三線小城到一線大城入駐的發展。

也許是起步低的原因,喜茶對品質相當執著。不同於貢茶為了盈利而允許加盟店的方式,喜茶的官網從一而終都堅持不設加盟店。這也是顯而易見地,貢茶的質量參差不齊,曾經花了18塊買了一杯奶茶水,從此對貢茶敬而遠之。但喜茶,自原皇茶被抄襲泛濫以後,大膽地選擇改名,並且,在發展期間,喜茶還經歷了小店面到大店面的擴展,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文化之路,其實我更喜歡形容成奶茶界的星巴克,因為我認為他們還沒有真正完成品牌文化的建立。

不可否認,現在的喜茶有過度營銷、過度炒作的跡象。也許一開始是因為品質,被各類自媒體爭相吹捧,但後來,嘗到甜頭的喜茶,開始了一條自我炒作的道路。適度營銷是沒錯,但過度的營銷,就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而我本人更加擔心的是喜茶會隨著大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品質逐步降低,並且我身邊很多的朋友和同學也有認為喜茶品質相對以前卻是有所下降了些,我認為這些都是喜茶自身要注意的。深圳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深圳和廣州不同,喜茶在廣州也是逐步逐步建店,建立起忠誠客戶,所以一年至今,廣州天河區的門店依舊有忠實粉絲,但廣州之後的深圳,爆紅之後至今,已有衰落現象,並有可能逐步被其他茶品取代。喜茶在建立品牌文化上其實還是不能操之過急吧,營銷手段也不能做過了,作為老粉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發展。

對了,如果大家真的很想喝又不想排隊,還真的可以打個高鐵來我們江門小城,這邊的價格普遍比一線大城要便宜個3,4塊左右,而且重點非周末時間10分鐘就可以喝上了,而且喜茶在廣東地區(好像深圳沒有…)是有生日當天憑身份證免費送一杯的優惠。歡迎來江門啊hhhhh


再好喝,他也是一個飲料,真的是閑的慌


為追求逼格而交的智商稅和為了過高品質的生活而交的富人稅。

防輻射服、反基站,都知道是智商稅。但一涉及逼格就全忘了。來看看,溫州大龍燚火鍋店認罪使用地溝油:不用「口水油」根本無利可圖,上海網紅法式麵包用過期麵粉、再往前南京有個蛋糕店叫瑞可爺爺的店,一度排隊1小時以上,結果沒幾天被發現是山寨台灣的,現在門前同時能超過5個人就不錯了。

然後,看看你們的喜茶,韓媒稱中國網紅奶茶店喜茶首爾開業 結果被證實是山寨的 ,韓國先不說,國內管理也是混亂。名稱都管不好,品質這種更需要功夫的能管好嗎?

因為紅所以可信,這種邏輯放到知乎的撕逼里必然被嘲笑,大V被被扒皮扒的不要不要的。怎麼到了生活里一個個的就全忘了?

以知乎的水平,吃頓飯都20幾、30幾(估計還說便宜了),肯定一堆人說20一杯的茶不貴啊!。但你們有好好看全國收入構成嗎?不要說貧困地區,就是內地一頓飯有吃20幾的嗎?

全民收入都不算高,則社會福利基礎差。全民心態就會偏向先保生存再保生活的狀態。如果想達到生活這種狀態,就要多花錢。甚至多花錢都不行,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想到要排這麼長的隊,等那麼久,我自己泡紅茶兌牛奶都能做好多杯了,想想就不想喝了。


推薦閱讀:

上海有哪些真正用心做咖啡的咖啡館?
為什麼上海人能一眼辨認出外地人?

TAG:上海美食 | 上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