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相當於多少像素的數碼相機呢?


噴油,嚴格來說,人眼的像素灰常高,因為人眼有1.2億個視桿細胞,600萬~700萬的視錐細胞,所以嚴格來說,人眼可能是上億像素的數碼相機!!!

但是,人眼是個定焦頭。。。景深太淺啦!

不信?

你拿兩個小藥瓶放在眼前,你看其中一個的時候,必然看不清另一個。。。

如果你考慮人的光學系統的性能,比傻瓜相機的還要糟糕。。。採光點就瞳孔那麼大。。。視網膜蠶豆那麼大。。。

補充一句:人眼牛逼之處不在於光學系統,而在於圖片處理系統。


忘了以前在哪看到過,又搜了一下(百度:人眼 光學特性),以下為轉載:

人眼像素經過仔細論證,(別看視網膜細胞那麼多)大約等效於一台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變,400萬像素——是的,只有400萬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門1/24的不停連續拍攝的相機。

鏡頭約等於3片3組,全部由非球面鏡組成,光圈(瞳孔)小於F32時,一般是某種化學毒劑中毒,大於F2.8時~~~那是死人。

對焦速度極高,在0.5秒內就能完成從最遠到最近的切換,永不跑焦。 非近視的情況下,景深極大。

影像處理器大約相當於4塊Digital 3,並行工作,而後台的模糊識別處理器,則無法用地球上的計算機來衡量。

色彩不好說,一般是認為在32位和48位之間。

說法二:

目前科學界公認的數據表明,觀看物體時,人能清晰看清視場區域對應的解析度為2169 X 1213。

再算上上下左右比較模糊的區域,人眼解析度是6000 X 4000。

那麼,2169 X 1213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人觀看物體時,能清晰看清視場區域對應的雙眼[ 視 角 ]大約是35°(橫向)X 20°(縱向)。

同時人眼在中等亮度,中等對比度的[ 分 辨 力 (d)]為0.2mm,對應的[ 最佳 距 離 (L)]為0.688m。

其中d與L滿足tg(θ/2)=d/2L,θ為[ 分 辨 角 ],一般取值為1.5",是一個很小的角。

將視場近似地模擬為地面為長方形的正錐體,其中錐體的高為h = L = 0.688m,θ1=35°(水平視角),

θ2=20°(垂直視角)。以0.0002m為一個點,可以得知底面長方形為2169 X1213的解析度。

索尼7680×4320超高清晰解析度的未經壓縮的18分鐘未經壓縮的超高清視頻大小為3.5TB,平均每分鐘194GB

按照這個數據量偶算過,每分鐘經過人眼的數據量約為140.34GB。也就是說,平均打一個小時的XBOX360,將有8420.4GB的數據被傳導到大腦。這些數據如果刻成藍光光碟,需要337張!

而如果把人眼想像成一個高清攝像頭,這個攝像頭的匯流排帶寬為2.339GB/秒,換算為更形象的網卡速率,應該為19161M網卡。當然,這只是人腦在同一時刻處理的視頻數據所佔用的帶寬,還不包括音頻,溫度,氣味數據。而人腦幾乎可以同步處理這些數據,所以人腦的帶寬之大是遠遠超乎人的想像的!

其實真正牛的是人腦,每秒處理數據是PB級別的!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磁碟陣列,也剛剛突破PB大關不久而已。

人眼是很不可思議的精密系統,自動對焦,曝光自動補償,單反,自動運動模糊處理,還包括免費贈送的夜視功能。。。。。

最神奇的是,實現這些功能,不需要升級IOS和安裝任何驅動,不需要耗電!出生時的嬰兒的眼睛就具有人眼所有功能了。

大家平時還是珍惜珍惜這麼高檔的設備吧,特別是過年,看片不要太晚,打遊戲不要窮凶極惡,上班看電腦多用眼藥水,呵呵。

說法三:根據R. N. Clark的陳述,人眼的解析度大約是0.3 arc-minute(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弧度單位)。而根據Michael F. Deering在The Limits ofHuman Vision中的描述,人眼的成象解析度中心和邊緣是不同的,中心位置可能小於1度,越往外圍越低,最外圍似乎只有12度。這點和數碼相機基本上圖象解析度中心和邊緣比較平均不同。

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人眼所看到的東西是動態的,而數碼相機看到的是靜態的。區別在於,相機是一次成象,而人眼則是眼睛和大腦的組合,眼睛持續不斷把圖象信息傳遞給大腦,並且眼睛在不挺的轉動,讓高解析度的感應區域掃過對象的各個細節。大腦把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動態累加,就得到了我們所感覺到的圖象了。因此,雖然高解析度的成象區域比較小,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比一次成象要清晰很多,並且視野大很多的圖象。所以,下面說到的信息是基於累加的結果,而不時一次成象的結果。

Clark計算,如果視野是90x90度的話,那麼計算的結果,相當於324百萬象素。如果按照近180度的視角的話,那麼是576百萬象素。注意這是大腦和眼睛動態累加的結果。

關於人眼的ISO。Clark通過用Canon 10D與人眼對比進行實驗,他估計完全適應黑暗環境下的人眼的ISO可能有800。

關於焦距。Chapman and Hall, Ltd, London, 1968, page 49 關於標準歐洲成年人的數據是:

Object focal length of the eye = 16.7 mm

Image focal length of the eye = 22.3 mm

所以,應該是22mm左右。關於像素的說法四:肉眼的解析力約為一角分 (一度的六十分之一), 這是肉眼的解析元 (resolution element) 大小. 解析元在概念上所對應的, 就是底片的最小星像, 其三分之一, 便對應到CCD或數字相機的像元. 我們眼視的視角約為180度*120度, 兩側較寬廣, 上下較狹窄. 這是整個視角大小, 但我們真正能集中注意力且分辨景物細節的, 約只有中心的90度*60度的大小而已. 在這90度*60度的範圍內, 共容納有一千九百萬個解析元, 約相當於一億七千萬畫素的數字相機. 眼睛的視野120度左右

人的視野所能看到的範圍是180°(狗是250°)相當於鏡頭17mm的焦距。

由於鏡頭屬於單目視野.拍攝範圍本身就小於人的雙目視野.再加上鏡頭的透視效果遠不如人眼的透視效果自然.即使鏡頭的視場能達到180°.但在透視效果上近大遠小的明顯差異.使得空間感顯得極為誇張.同時.超廣角鏡頭的桶形畸變使直線的嚴重變形.也使效果不易為人接受.所以一般廣角和長焦是無法達到人的視野範圍的水平的.我們看到的所謂360度全景照片其實是照相機旋轉拍攝之後合成的照片.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規格書上看過"f =",那麼後面接的數碼通常就是它的焦長,即焦距長度。如"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這台相機的焦距長度為8-24mm,同時對角線的視角換算後相當於傳統35mm相機的38-115mm焦長。一般而言,35mm相機的標準鏡頭焦長約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長高於70mm就代表支持望遠效果,若是低於28mm就表示有廣角拍攝能力

就我自己的體會,人眼最牛逼的地方是對焦速度和動態範圍。


從像素角度來理解,人眼的解析度非常高,因為"人眼有1.2億個視桿細胞,600萬~700萬的視錐細胞,所以嚴格來說,人眼可能是上億像素的數碼相機"。那是保證每個桿狀細胞和錐狀細胞都能接收到像點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廣義的理解。

實際上,要從人眼球凝視不動(one shot)來看。

人雙眼能看清的視場區域對應的角度是 35°(橫向)X20°(縱向),而人眼的角解析度在比較理想的情況下大約是1~2角分,以1角分計算(不同的人不一樣),對應的橫向和縱向有效像素分別是2100X1200,也就是大約252萬像素。這是人眼能看清的範圍,還有上上下下比較模糊的區域,那部分區域也是相當大的..

人眼最強大的在於,眼球是可以活動的...加上眼球轉動的話,人眼可以分辨120°以上的視場角...

人眼晶體前後曲度可以調節,相當於一個前後曲率可變的雙凸球面鏡,有一定的調焦能力,焦距大約是18~23mm,近似一個廣角鏡頭...但景深其實與定焦變焦與否無關...即使是變焦鏡頭,在微距拍攝的時候,景深也是非常小的。景深主要與焦距大小和光圈大小有關。基本關係是,光圈越大,光圈數值(F#)越小,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小。


@插門胡的小背心

"人眼的像素灰常高,因為人眼有1.2億個視桿細胞,600萬~700萬的視錐細胞"

還有一個缺點:

視椎細胞對光不敏感, ISO(感光度)要調到1萬吧,哈哈.


嚴格的說人眼沒有像素一說,像素是數碼時代的概念。人眼看到的物體都是現實世界的東西,現實世界又沒有像素的說法。


之前聽人專門講過,貌似像素不是很高,也就幾千乘幾千吧,但是人眼是3D的、動態的而且自動調焦自動防抖,所以「拍攝」效果非凡。


推薦閱讀:

怎樣的眼睛才是美麗的眼睛?
看書或者看電腦久了眼睛酸痛,如何較快緩解疲勞?正確的用眼習慣是?或者有什麼護眼神器小竅門?
為什麼眼球在鎖定物體的時候可以勻速緩慢轉動,但是如果沒有鎖定物體則無法像這樣運動?
上眼皮天生腫。 除了抽脂有什麼方法可以消腫嗎?
如何能「眼裡有光」?

TAG:眼睛 | 人體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