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什麼大家一直看好最後黃了的事情?

尤其是二戰以後的歷史。不過歡迎任何歷史時期任何角度的回答~


《擺渡人》

阿里影業重金打造的這部電影幾乎涉及整個娛樂圈,保底發行16.5億。

為了宣傳,王家衛一條微博圈動千軍萬馬。

發布微博後,擺渡人以近3億元票房拿下周末票房冠軍。

為了懟豆瓣的差評,阿里影業甚至出動了人民日報客戶端和CCTV6。

央媒點名批評豆瓣:惡評引導觀眾拒看國產影片news.163.com

然而最後的票房還是不到5億。。。


「偉大的物理大廈已經落成,剩下的只有些修修補補的小工作,20世紀的物理學,晴空萬里!」

——1899年12月31日 開爾文勛爵於皇家學會的演講

現在2018年

暗能量是什麼?暗物質是什麼?平行宇宙存在嗎?宇宙是在膨脹還是塌縮?弦理論是真的么?統一理論?

去TMD晴空萬里!

不過這也不能都怪開爾文勛爵

開爾文勛爵原名威廉·湯姆遜,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系統熵增加)就是這位大牛搞出來的。

這貨10歲上大學,一生自律,而且是個全才,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電纜(從此地球村概念出現),第一座水電站,全是他搞定的。現在的熱力學溫度溫標K(開爾文),就是為了紀念他。

他當時發表這段演講,並非是由於過度驕傲膨脹,而是19世紀經典物理學確實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峰,在卡文迪許、法拉第、麥克斯韋、基爾霍夫、歐姆、福特伯爵,焦耳……(我好想聽到了一串單位的命名者?)這一系列19世紀的科學巨匠之後,我們日常中所見的一切,似乎都可以用經典物理學所解釋,從這種角度上看,統一場理論指日可待,物理學大廈確實已經完備,未來晴空一片,而當時的物理學家們,確實也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即便連開爾文,也在這篇著名演講中提到「不過現在還有兩片小烏雲」

他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兩片烏雲(以太說實驗數據矛盾,黑體輻射與「紫外災難」)一個締造了「相對論」另一個締造了「量子物理」,而20世紀的物理學,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物理學歷史上最牛逼的合影,沒有之一

應評論區要求,上帶人名版本,拍攝於1927年索爾維會議

感謝科學的先賢們,你們的預言看起來是黃了,但是因為你們的努力,我們才對這個世界認識的如此深刻,未來才會有更多的美好等待我們去探索。



法蘭西主導的歐羅巴合眾國


the end


綠壩娘

對,最後黃了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這段歷史了。這是當年「戰網魔」風氣下的某產物。在那個網路剛普及的時代,綠壩被看好,大量資金投入(洗錢嫌疑)。

然後軟體bug比正常代碼多,黃色網站放在本地明文,還出了本子

所以最後黃了


建文帝削藩。

從一開始,朱允炆就沒認為自己會輸。全國上下也基本沒有人認為建文帝會輸。就連朱棣本人,在削藩開始的時候,都認為削藩是「大勢」,自己根本不能違抗皇帝的意願。所以皇帝讓他交兵權他就就交兵權,皇帝說調走三護衛就調走三護衛,皇帝要他「遣三子入京」他就遣三子入京,最後朱棣連「裝瘋」這一招都用上了,只為皇帝能留下他一家老小的性命。要不是建文帝非得要殺他,逼得朱棣退無可退,他也不會在僅有八百親兵的條件下起兵「清君側」。

朱棣的才能毋庸置疑,燕軍控制北平後,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松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松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不到一個月,北平周圍全部掃清。但這個時候,朱棣也僅僅是杜絕了「後院起火」的可能,暫時沒有性命之憂罷了,他「靖難」成功的概率依舊無限趨近於零。原因無他,實力差距太大。此時燕王所掌握的軍隊大概有三萬,即便後來他聯合寧王,控制住寧王原本的部署以及朵顏三衛之後,軍隊也只有八萬餘人,而建文帝所掌控的軍隊有多少人呢?答:一百萬以上。八萬打一百萬,怎麼想都不可能贏。更何況,建文帝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又站住了「道統」,所以,無論是王公大臣、文人墨客還是普通百姓,都認為「剿滅燕逆」是輕而易舉的。

好,接下來就到建文帝昏招頻出的時刻了。

先澄清一個誤解。常有人說,朱允炆的第一個「昏招」,是在耿炳文出征的時候,說了一句「勿使朕負殺叔之名」,這句話使得大軍面對朱棣時畏首畏尾,才導致了後來的失敗。但朱允炆真的不想殺朱棣嗎?他早在削藩的時候就想殺朱棣了,真打起來了反倒不想殺了?更何況,他要真不想殺,和耿炳文直截了當的說一句「勿殺朕叔」就是了,何必說得這麼含糊?而且,戰場上刀劍無眼,豈是說不殺就能不殺的?

仔細琢磨琢磨這句話,很有意思,「勿使朕負殺叔之名」,只要朕不背負「殺叔」的罪名就是了。什麼時候需要皇帝下旨殺一個人呢?只有捉到了活的燕王,才需要皇帝下旨以「謀逆」的罪名處死他。所以,朱允炆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朕只要死朱棣,不要活燕王。一句話,這個鍋朕不背,你們當臣子的辛苦點,幫朕背了吧。

單純從事實上來看,建文帝這句話也絕沒有給朱棣起到什麼「保護」的作用。整個「靖難之役」中,朱棣多次身處險境,在濟南城裡,鐵弦專門針對朱棣搞了一個「詐降計」,要不是朱棣千鈞一髮之際勒住馬頭,就被城門上落下的大鍘刀鍘成兩半了。事後建文帝喜滋滋的升了鐵弦的官,這是個不想傷害自己叔叔的人干出來的事嗎?

建文帝的第一個昏招,是陣前換將。耿炳文善守,真定之戰中,雖然初戰失利,讓朱棣吃掉了幾千人馬,但耿炳文十幾萬大軍的元氣未傷,整個防禦陣線也完全沒有被破壞。結果建文帝一道聖旨,撤了耿炳文的大將軍職務,耿炳文之前精心布置的防禦體系就全都沒用了,一切得按照新的部署來。要是換個有威望、有軍事才能的新主帥也就罷了,好死不死的換了李景隆,還好死不死的給了他五十萬大軍。

客觀說,李景隆並不是個純粹的草包。之前他幾次練兵和打海盜的差事都乾的還不錯。但這個人,絕對沒有統帥五十萬大軍的能力。我們知道,五十萬個人就是五十萬個麻煩,這些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心理狀態都是主帥必須處理好的事情,真正像韓信那樣帶兵「多多益善」的將領,古往今來都沒有幾個。李景隆才能平平,威望又不足以服眾,官兵做不到令行禁止,再加上氣量狹小,由這麼個人來帶領來源廣泛、派系林立的五十萬大軍,無疑會是一場災難。

為什麼建文帝非要用李景隆?原因可能有二,一來是帝師黃子澄的推薦。二來,李景隆是勛臣當中唯一與朱允炆有血緣關係的。他的奶奶是曹國公主(朱元璋的姐姐),所以按輩分來說,他是朱允炆的表哥。

這位皇帝的大表哥帶著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北平的時候,應該也幻想著自己能夠開創遠超父祖的功業,成為青史留名的一代名將吧。造物弄人啊,李景隆確實青史留名了,不過不是以「千古名將」的名義,而是以「天下第一大草包」的名義。

上天不是沒給李景隆機會,這個機會被他自己給丟掉了。北平攻堅戰中,都督翟能率所部數千人拚死將張掖門打出缺口,但李景隆擔心破城首功被翟能搶走,沒有立即命令離翟能最近的部隊發兵援助,而是自己點齊了部隊慢悠悠趕來,並下令給翟能,不得輕易攻城,待大軍到達時會同進攻。這命令一下,李景隆就徹底失去了破城的機會。城內的燕軍利用一晚上的時間,朝城牆缺口堆木潑水,一夜寒風來,第二天李景隆只能面對一座冰城扼腕嘆息了。不久後,朱棣帶領新招納的朵顏三衛精騎趕回,萬軍叢中直撲李景隆中軍,李景隆身為三軍主帥,率先逃跑,五十萬大軍旋即一潰千里(軍隊越多,敗退起來就越難控制,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中,因為不同部隊間溝通不暢,僅僅是因為前鋒稍做退卻,再加上有心人的幾句謠言,就造成了百萬大軍分崩離析,就是此理)。李景隆這一撤,直跑到德州才剎住腳,中間的大批土地都歸了燕王,南軍也再也沒有打到過北平城下。試想,若是李景隆及時派出了援軍,那望城興嘆的就是朱棣了。

建文帝的第二個昏招,就是沒有換掉李景隆。剛才說過,陣前換帥是大忌。但這是針對主帥有計劃、有部署,且並未遭受巨大損失的前提下說的。李景隆指揮失當、臨陣脫逃,造成部隊大潰敗,不當場處斬就不錯了,竟然連問罪、撤職都沒有,還升了官,不僅如此,建文帝還給李景隆增了兵,加上收攏的那些原本的敗兵,李景隆居然擁有了六十萬大軍。

乖乖,五十萬大軍他都統帥不了,居然還給了他六十萬。這一次,李景隆敗得比北京城下更慘,要不是盛庸和鐵弦死守濟南城,山東全境就要改打燕王的大旗了。

第三個昏招,逼反內臣。建文帝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明君」。待人有禮,性情溫和,重用文臣,尊崇儒教,而且常常下詔減輕賦稅,這些優點也使朱允炆獲得了大量文人的讚譽。但朱允炆對身邊的宦官極為苛刻,平素就冷言冷語,稍有錯誤便加以嚴懲。他還曾經下詔給地方,稱地方官如發現外派的宦官有不法行為,可以第一時間將其綁赴京城,搞得各地內臣都人心惶惶。這可能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有關。儒家正統的教育里,宦官一直是「禍國亂政」之輩,是一定要遠離的。

朱允炆離他們遠了,他們離朱棣就近了。宦官本身沒有太多的「忠君思想」,在建文帝日復一日的「冷暴力」下,越來越多的宦官開始暗中幫助燕王。建文三年,一位皇宮內的太監給朱棣帶來了一個無比重要的口訊。

這一年,平燕大將軍已經換成了在濟南保衛戰中表現出色的盛庸。盛庸的確比李景隆有能力的多,但之前官職不高,僅是一個參將,驟然身登高位,必定難以服眾。由他來統帥這麼龐大一隻軍隊,著實是難為他了。好在,盛庸不像李景隆那樣貪功冒進,幾次受挫之後開始整合各方勢力,穩固防線,步步推進,成功的將燕軍阻擋在了山東。朱棣開始犯愁了。雖然靖難以來面對南軍一直是勝多敗少,但「大勢」依舊是在朱允炆這邊。他自己掌控的勢力範圍,也就是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建文帝依舊控制著絕大多數領土。朝廷耗得起,他朱棣耗不起,這種情況要是持續個三五年,燕軍必然會在物資匱乏的狀態下分崩離析。正在朱棣前思後想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那個口訊來了。

口訊很短,只有四個字——京師空虛。

這讓朱棣決定賭一把——繞過山東,直撲南京。

第四個昏招,和一位「功臣二代」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這個人的使用,決定了戰爭的走向。這個人不是李景隆,而是徐輝祖。在大明的「功臣二代」中,徐輝祖毫無疑問是最有能力、最有威望的一個。早年四方練兵、平定阿魯帖木兒叛亂,表現可圈可點。又長時間執掌五軍都督府,全軍上下都有很高的聲譽,若是一開始就選他出征,戰爭肯定第一時間就結束了。建文帝不愛用他的原因很簡單——他是朱棣的大舅子。所以「靖難」一開始,徐輝祖就「靠邊站」了。

平燕大將軍從耿炳文換成了李景隆,又換成了盛庸,建文帝就是不用徐輝祖。直到朱棣繞過山東守軍直撲南京,並連破東阿、汶上,越過徐州,開始挺進宿州的時候,建文帝無人可用,才命令徐輝祖「率軍北上支援」。

徐輝祖很盡心,帶領人數並不佔優的軍隊在齊眉山與燕軍激戰,最終南軍大勝,斬燕將李斌。隨後徐輝祖厲兵秣馬,準備利用這個大好時機長驅直入,配合盛庸,一舉消滅燕軍主力。可建文帝在這個關鍵時候又進行了一項讓人眩暈的神級操作——把徐輝祖調回南京去了……

真的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好,一開始防著徐輝祖也就罷了,在徐輝祖已經和燕軍激戰數場,並斬殺燕軍大將的情況下,還要這麼防著徐輝祖嗎?難道還怕他率軍投了朱棣不成?

徐輝祖調回南京不久,朱棣率軍突破淮河防線,渡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通州(今江蘇南通)、泰州等要地,建文四年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過長江,鎮江守將降城,大軍直趨金陵。

其實,直到這個時候,在這個南軍連番大敗、皇帝昏招頻出、朱棣兵臨南京城下的時刻,勝利的天平依舊是傾向朱允炆的。京師空虛,只是相對而言。朱允炆確實調出了大部分京軍參與平叛,但京師守軍還有十萬之眾。只要京師守上個把月,到時各地勤王兵馬一到,裡應外合,就可以一舉將燕軍殲滅於南京城下。當初盛庸和鐵弦萬餘人就守了濟南將近三個月,南京城牆遠高於濟南,守軍也遠多於濟南,京軍的素質也遠強於濟南守備軍,無論怎麼想,南京的防禦都不會有問題。

在這個最後的關頭,建文帝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把南京的防禦工作安排好,朱棣就完蛋了。甚至他什麼都不做都行,讓各個城門的守將負責好自己的城門,南京也能輕鬆守住。可是他在這個時候又出了一個昏招

這是最後一個了,上天不會再給他機會。

朱允炆好死不死的,搞出了一個國戚+勛臣的組合,去接管各個城門的防務。而直面燕軍最關鍵的金川門,負責防務的是谷王朱橞和……李景隆。

朱允炆也是對自己這個表哥太放心了,可李景隆既是你的表哥,也是朱棣的表侄子,他投誰不是投,在這個關鍵時刻投靠朱棣,還能得一份大大的功勞,何樂而不為呢。谷王就更不用說了,自己的大侄子是要削藩的,四哥是幫著藩王出氣的,不幫四哥幫誰?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李景隆和谷王大開城門,燕軍入城,大局已定。朱允炆放火燒宮,生死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燕軍入城後唯一率部抵抗的將領,是朱允炆一直不放心的徐輝祖,想想也為這位國公感到不值……

六月十七日,朱棣謁孝陵,即皇帝位,宣布廢除建文年號,改當年為洪武三十五年,定次年為永樂元年,大封功臣。其中,加封曹國公李景隆為太子太師,賜功臣勛號,加柱國,為諸臣之首。

要我說,論對朱棣的幫助程度,李景隆到還是其次,排在首位的,應該是建文帝本人。

小時候看《穿越時空的愛戀》還挺同情朱允炆的,可看了歷史之後,我發現,朱允炆最後落得這個下場,完全是自己作的啊……


這可就多了

前有赤壁80萬大軍水陸並進,淝水河畔百萬大軍投鞭斷流,土木堡20萬精銳英宗御駕親征;

後有委員長400萬大軍撕毀雙十協定,16國聯合國軍制裁朝鮮,美國大兵赤膊上陣毆打越南,蘇維埃鋼鐵洪流雷霆出擊阿富汗……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來來來,日常黑阿三。

地球上永遠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印度,看看以前專家們是怎麼預測的。

2006年:http://news.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6029234

新加坡《 海峽時報》,十年後印度將超越中國。

2007年:高盛報告讓印度興奮--國際--人民網

2009年: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09/10/091005_india_china.shtml

(步履蹣跚的印度大象能否超越騰飛的中國龍?這件過去幾十年來似乎不可想像的事情很可能即將發生,甚至也許就在明年。)

2010年: 薛涌:印度超越中國是遲早的事_評論_騰訊網

2011:India may surpass China』s growth rate in 3-4 years: Basu

(印度3-4年內超越中國)

2012年電信行業12大預測 印度用戶超越中國

2013:India"s growth to surpass China"s by 2030: Report

(印度2030年超越美國)

2014:Forbes Welcome

(福布斯:為什麼印度很快將超越中國)

2015年: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press_review/2015/08/150828_press_uk

(「印度龜」將超越「中國兔」)

2016年:開掛了!印度GDP超越中國?叫板美國已成世界中心?-

2017年

India Surpasses China, Becomes New Global Economic Growth Pole: Harvard Study

(哈佛報道:印度8年內超越中國)

一年又一年,不容易啊。


字面意思上最切題大概是快播了。

2007年,在深圳一個僅有10多平米的民房,王欣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快播」的視頻播放軟體。

與傳統的視頻播放器不同,快播採用了P2P技術,下載過相同視頻的電腦會分享額外帶寬給其他用戶,這大大提高了視頻的下載速度和播放流暢度。在那個網速小水管,下視頻動輒幾小時的時代,快播所提供的即時播放、邊播邊下、BT種子在線播放等功能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喜愛和一致看好。

後來,快播就變黃了。基於快播免費開放的特性,2011年時,快播已經成為全國市場佔有量第一的播放器,到2012年9月,快播總安裝量已超過3億。除了正常的觀影功能,快播還得到眾多愛情動作片網站一致推薦,資源豐富流暢不卡,邊下邊看防止踩雷,以圖搜片功能強大……

再後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快播就真的黃了。2014年5月15日,快播公司被吊銷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2014年8月,王欣被依法抓捕歸案。2016年9月13日上午,快播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宣判,快播公司被罰一千萬元,王欣被判刑3年6個月罰一百萬。


萬眾矚目的、擁有絕大部分大佬和巨頭站台的、被主流媒體一致吹捧的、有數十年豐富的從政經驗的、教育界演藝界科技界聯合力挺的、跨國公司和金融大鱷強力撐腰的

傑出的民主黨女性候選人、女權主義者、多元文化支持者、少數族群權益的有力保障、老當益壯的巾幗英雄、窮人的救星富人的噩夢、非移難民的救世主、瓦哈比....啊不..穆斯林的有力戰友、締造美國經濟騰飛的前總統的夫人、被譽為最盡職的前國務卿、美國民主與自由的救星、Liberalism世界的領袖

希拉里.柯林頓女士!

居然敗給了

只有Deplorables和racist吹捧的、幾乎沒人站台的、脾氣暴躁的、歧視女性的、主流媒體一致狂轟濫炸的、奢侈荒淫無度的、教子育女無方的、只有工礦業和製造業這種不符合Libertard式pussy價值支持的、沒有從政經驗的、想要閉關鎖國的、肯定TMD會失敗的

納粹、男權主義者、跳樑小丑、種族主義者、想要把性少數都送去集中營的殺戮狂、多元文化的毀滅者、白人至上KKK、拒絕非移難民的穆恐症、臭不要臉增加赤字的老不死、Putler的姘頭、隨便亂炒人的人間之屑、妄圖獨裁的自大狂、只會推特治國的無能總統、開倒.....這個不敢說、孤立與仇恨的化身、富人的代言人、中國俄羅斯的間諜、想無節制開採使用化石燃料污染空氣的短視者、只會坑蒙拐騙玩手段的前房子商人、成天打嘴炮的人形喇叭

唐納德.特朗普

你們都是DeplorableRacistFascist!!!

嗚嗚嗚嗚嗚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白雲當火炬手唄


中日韓三個國家的互相聯合。兩兩聯合沒事,只要試圖把三國連起來,一到關鍵時刻包準掉鏈子。

1988年日本幾大財團曾經計劃與韓國釜山,中國天津,大連,青島,上海等多個沿海城市合作開發經濟,然後等中韓富裕點了再要搞郵輪吸引人民去日本消費,在國內好象還引起了重視,商定了協議,一個超大規模的東亞經濟體似乎處在醞釀之中。

結果不到一年就吹了。

再後來日本經濟泡沫崩壞,再以沒有這麼多錢去大筆投資,泡沫時代修建的大量娛樂設施倒的倒(閉),賣的賣,賣不掉又拆不了的卡在那半死不活。

到了2010-2012年,中國終於有資本商談三國自貿區的時候,日本首相跟走馬燈一樣不停的換,野田在的時候整出一堆幺蛾子爭端,三國之間的交流都減少了一些。安倍直接開軍售,提消費稅,明著拒絕亞投行去要抱TPP大腿(結果被川普甩了一臉)。

結果很無奈,只能先跟韓國簽了協定。但朴還在的時候兩國搞的火熱,她一下台再加上裝薩德,中韓也「降溫」快1年了,這個事的談判議程變得非常緩慢,似乎遙遙無期。


中日圍棋擂台賽。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絕對是圍棋界的霸主,前十名中能有七八個來自日本。

1984年舉辦了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每方派出八人。當時日本圍棋雜誌《棋》公布的民意調查中,三千多名投票者只有27人認為中國隊會贏(據說裡面有24人是中國留學生),中國國內棋迷也有八成人認為日本隊會勝利。隊內方面,日本主帥藤澤秀行表示如果日本隊輸了就削髮謝罪。中國隊也並不抱什麼期望,說是能逼出(第六個出場的)小林光一就完成任務,贏了小林就算勝利。

鋪墊了這麼多,接下來就是喜聞樂見的打臉環節了。中國隊第二個出場的江鑄久就拿下了五連勝直接逼出了小林光一,並最終由聶衛平幫中國隊贏下了第一屆擂台賽的冠軍。然後日本隊三大主將都去剃了光頭。

之後中國隊又贏下了第二屆和第三屆的比賽,直到第四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日本隊才終結了聶老的十一連勝。

中國圍棋能夠重回世界巔峰,中日圍棋擂台賽可以說功不可沒。向那一代前輩們致敬。

後記:

在第十屆和十一屆中,中國的常昊以11連勝橫掃了日本棋壇,於是這個比賽就停辦了……

ps: 居然有人看真是受寵若驚。評論區有人說少了很多細節不熱血。我覺得說的很對,但是我不怎麼會講故事,細節什麼的很多我也記不清了(才不是因為懶得去考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上搜索完整的故事。中日圍棋擂台賽中發生的趣事也真的很多,比如江鑄久五連勝啊,小林光一六連勝啊,第四屆聶老輸的那一盤啊等等。真要展開講的話,以我這話癆的性格估計能講一年,所以我也就不耽誤大家時間了,路過就當看個熱鬧吧。

圍棋界的圈子不大,但有趣的事非常多,每一位頂尖棋手的經歷都堪比龍傲天小說(笑),強烈安利如果興趣有時間的朋友可以去多多了解。(我這一段快比正篇都長了 )


16年奧運會 李宗偉贏了林丹後以為這貨終於能拿冠軍了

結果竟然被諶龍玩死了

哎 萬年老二


1982年中國最緊俏而奇異的商品是吉林長春市的君子蘭。

已經無法考據,這種造型高挑、氣味淡雅的觀賞植物為什麼會一夜之間身價百倍,而這股瘋狂的「君子蘭風」為什麼又會發生在向來商品意識淡薄的東三省。

長春人向來有種栽君子蘭的風俗,但從來沒有人把它看得很金貴。瘋狂是從街巷中的小道消息先開始的,在此前的一年,一些「有人靠君子蘭發財了」的傳聞已經隱約瀰漫在長春的大街小巷。

據說,一個商販養的君子蘭被什麼外商看中,出價一萬美元買走;據說,一位港商要用一輛「世界上公認的超豪華高級皇冠轎車」來換一盆名加「鳳冠」的君子蘭,結果被主人郭鳳儀--一家花卉公司的經理給當場拒絕了;據說,一個老頭樣了幾株珍貴的君子蘭品種,死活不讓人看,但是某夜被人偷走,結果氣得立馬斷氣;據說,有個人從瀋陽長途開車來到長春偷花,得手後連夜返回,最後再倉皇逃竄中車翻人亡.......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翻新、在製造、在發酵,每一個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與此同時,長春當地的媒體也推波助瀾,連篇地發文章說君子蘭好。

就這樣原本幾元錢一盆的花卉一日一日地扶搖直上,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而當時,一般工人的工資僅三四十元左右,如果養出一盆君子蘭,倒手賣出成百上千元,無疑是發了大財。於是,在炒賣預期的推動下,君子蘭瘋了。

到1982年,滿城瘋魔君子蘭,這株秀氣小巧的植物成為長春人生活的唯一主題。它的價格一漲再漲,倒手賺錢者大有人在。年初,市面上出現了5萬元一盆的君子蘭,很快,10萬元的也出現了,到9月份,在城裡最熱鬧的紅旗街花市上,最貴的一盆叫價競達15萬元!這是所有長春人一輩子都沒有看到過的金錢數字。就這樣,一種除了觀賞別無他用的植物在開放之初的東北無比詭異地誘發了一場經濟泡沫。

這個泡沫還將持續兩年,1983年長春市政府做出了《有關君子蘭交易的若干規定》。為一種花草的買賣專門以政府名義做出規定,舉國這是第一例。但這份規定不但沒有起到抑制作用,反倒像是往烈火中澆了一盆油,君子蘭價格再被催漲。

1984年10月,長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決議,把君子蘭定「市花」,號召全體市民「家家戶戶養君子蘭,至少要栽三株到五株,不種君子蘭,愧為長春人!」至此,瘋狂到達頂峰卻也迅速轉入疲態。

由於投機過於劇烈,很多企業單位動用公款投資君子蘭,成為瘋狂最強勁的動力。終於在下一年的6月1日,長春市政府迫於各方壓力發布了《關於君子蘭市場管理的補充規定》,「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不得用公款買君子蘭;.....」等等。

此規定一處,君子蘭風戛然而止,花價一落千丈,再無波瀾,只留下一地捧著花盆的市民欲哭無淚。

---《激蕩三十年》


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就是踢屁屁。


題目的意思是「無法加入踢屁屁的中國是自作自受」,漫畫里,小鬼子跟美國爸爸在踢屁屁里洗溫泉,旁邊一個越南猴子自己搓澡回頭得意的看看熊貓,美國爸爸對滿是蒼蠅的WTO泥塘里的熊貓說歡迎光臨。

當年日本媒體就跟打了雞血一樣,說要用踢屁屁來編織包圍中國的包圍圈,意淫中國特別想加入但是沒有資格之類的,一旦踢屁屁形成之後中國藥丸,日本的電視台整天播這個,把自己擼的集體高潮,國內也一幫子噴子也集體跟風幸災樂禍的說大清藥丸。

後來呢,大家都知道了,川皇上台,小鬼子一看苗頭不好,強行通過踢屁屁,結果一小時之後美國爸爸退群了。就好像日本早就把自己蛋蛋割好了,結果葵花寶典被燒了。


小鬼子還有噴子的臉都腫的沒法看了。


1946,常凱申手握雙王四個A,發出了殺豬般的爆笑:誰還能管我!

1947,常凱申修習微操聖術,雖然大業不那麼順利,但還是保持禮貌性的微笑:飛龍騎臉怎麼輸?

1948,常凱申覺得不對了,微操聖手遇到了位面之子,雖然失了先手,但他還是打起精神: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

1949,常凱申率領百萬大軍,殲敵1億,虎踞台灣。

如今,世上已經沒了常凱申,但還流傳著他的光輝事迹。


輪帶逛。

剛來知乎時都以為這是一個帶領知乎新人見識不同問題、從多元角度看待世界的好事,大家應該都還是很支持的。

後來真的越來越黃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最強大腦》第四季第一期中人機對戰?
如何看待馮大輝推出的readhub?
近二十年來,有哪些用不到電的重大科技突破?
PP 租車 B 輪融資 6000 萬美元。為什麼能在創立一年內刷新租車行業融資記錄?
剛考上大學的女生,求推薦筆記本,預算4000左右,不玩遊戲,輕薄?

TAG:歷史 | 科技 | 教訓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