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全世界不用一個時區?


同意@yukirock的說法,應該是在時區概念之前,世界各地應該就已經習慣了用正午標記時間點,但是不同時區的正午都是不一樣的,自然就統一不起來了;等有了時區概念時候,跨時區的交流卻不多,也就沒有必要去推行;而現在成本就高

用正午標記大概是因為正午沒影子,這個點最容易找到

---------------------

對@yukirock 和@堇苜蓿 點贊,反對大多數答案,對題主的問題答非所問,還夾帶私貨

題主提問為什麼不用一個時區,根據題設內容,問的應該是為什麼全世界不對時區進行統一,就像中國是跨時區國家,但規定以北京時間為準,北京8點上班,新疆可以10點上班;同理,如果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準,格林尼治8點上班,北京0點上班;當人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的時候,北京地區的人應該也不會覺得0點上班是多怪的一件事。

題主又不是不懂不同時區太陽光直射時間的不同,更和黨國無關,而且和誰做主的問題關係不大,因為你們甚至沒解釋為什麼不用一個時區,就在那裡扯如何統一


倒也有類似的無視時差的計時法:Swatch網際網路時間,不過除了維基我就沒在哪見到過有人用的。

實際上早在地球人的科技發展到需要考慮時差之前,各地就已經採用以正午標記十二時的計時法了。如果為了換算時差方便就要改,成本大致等同於重新造一個地球。


你從中國到了美國,請問你幾點上班?


太陽和地球的運動規律使得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日出早晚不同,但時區其實是人為規定的。其實使用不同的時區是為了方便本時區人們的生活,可以按自然規律依太陽晝夜運行恰當安排各種活動。這對我們身體本身也是一種調節與適應。而對於世界其他時區來說,可能計時上存在著換算上的麻煩,但也是提醒我們,這個時候其他時區的人們是進行著與我們不同的作息。在與人聯繫的同時需要尊重他人的正常生活,這大概就是使用不同時區的意義所在吧。PS:零時區的中央經線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是為了紀念它的卓越貢獻和標誌它的重要地位。


誰做主?

----

我和 @秦旅 意見不同。

能以技術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而這樣的「全世界」問題,恰恰是一個政治問題。

不過,我同意——解決政治問題的根本,需要依靠經濟手段。


「1853年8月12日,美國東部羅德島州,兩輛火車迎頭相撞,14人因此死亡。事故的原因在今天看來難以置信——兩車工程師的手錶差了2分鐘。

在此之前,類似原因的刮蹭已發生多次。那時,工業革命進展迅速,但時間測量還沿用中世紀的方法:以日晷等測量的太陽時作地方標準。這是火車事故的重要原因:各地的時間標準不同。

當美國人還在為此事故震驚時,在鐵路轟鳴中,倫敦時間已經完成對英國各地方的統一。1855年,不列顛島與愛爾蘭98%的公共時鐘調整為格林威治時間。這是第一個將時間統一的國家,此後,客觀、精確的時間體系隨著工業、貿易、殖民的發展,佔據了世界的每一塊土地。

【火車與電報的合謀】

現代時間標準的建立,離不開準確的鐘錶。最早能持續不斷工作的機械鐘,出現在14世紀初期歐洲的修道院,以滿足僧侶們準時祈禱的需求。

這種鍾十分笨重,只有時針,用整點報時的方式宣布時間。由於精度有限,僧侶每天至少要對時兩次。機械鐘樓也很快在市鎮中出現,為世俗生活服務,1335年法國北部的Aire-sur-la-Lys鎮建立單獨的鐘樓,因為需要「讓布匹市場的僱員能按照特定的時間上下班」。

隨著技術的完善,機械鐘的精確度不斷提高,1475年第一次出現「分針」,但直到1665年才將時間精確到秒。這一時期的鐘錶產量稀少,十分昂貴——中世紀緩慢的節奏,也沒有出現對精密時間的需求。1851年鐘錶大規模生產前,它們只是貴族的玩物。

中世紀的節奏還體現在地方時上。甚至工業革命初期,各地時間仍然沒有統一標準,散漫隨意的設置仍然普遍。工程師Henry Booth在1847年的一本小冊子中寫道:「坎特伯雷,Colchester,劍橋……無數的城鎮,各自有教區時鐘,市場鍾,每個都在宣示其獨特的時間」。即使嚴格按照太陽時,各地與倫敦也有差異:牛津時間慢5分2秒,利茲慢6分10秒,康福斯慢11分5秒,巴羅則要慢12分54秒……

這時,火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鐵路發展三十年後,1839年,出現了第一張火車時刻表。這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方法,它把時間作為客觀的控制對象,將運輸的效率與時間的分割聯繫在一起,整個流程精確到分鐘。這與中世紀散漫、差異的時間觀迥然不同。

這一時期,另一件重要的發明也誕生了:電報。電報能跨越遙遠的距離即時通訊,使得與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校對變得準確可行。1854年,通過電報線路,格林威治天文台與東南鐵路站台相連,能準確的傳遞天文台時間信號。1860年,英國的主要城市都能由電報線接收格林威治的報時信號,一年後,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都能由電報線與格林威治時間隨時保持一致。

在鐵軌和電報大規模建設的幫助下,交通與通信網密集的相連,變得越來越複雜,對時間誤差的容忍度越來越低。鐵路公司開始強硬的要求經過的城鎮,都修改為倫敦(格林威治)標準時。一些城市的居民為了交通和電報的方便,發起了「與倫敦時間一致」的請願活動。社會的普遍要求下,雖然沒有法律規定,英國大部分的市鎮都調整為倫敦時間。

這種調整也改變著生活方式。「我準備就寢,卻隨時都想起火車時刻表,隨時想著早晨必須在特定的時間起床,這讓我無法安穩睡覺」,著名的外科醫生Dr Forbes Winslow在《柳葉刀》雜誌寫道。

甚至有趕火車過於興奮猝死的案例。1854年,《協和醫學期刊》的一篇文章寫道:「興奮,焦慮,緊張,為了登上那準時的可怕的列車,產生了嚴重的健康問題,多起猝死記錄都與急迫趕上火車相關」。1868年,外科醫生Alfred Haviland出版了專著,書名表達了他的憂慮:《急迫致死:特別寫給火車乘客》。

法國人想出來一個折中的辦法:火車站的時鐘顯示正常時間,但是火車運行的時刻則調慢五分鐘,以便為法國人的懶惰留出餘地。這種雙軌制時間一直運行到1911年3月。

但是這些問題不能阻礙火車的發展,人們只有適應鐵路前所未有的管控。這種管控直接反映在時間上,催生了近代的標準時間。

1868年,紐西蘭殖民政府委託Dr.Hector,以東經172°30』為準,制定紐西蘭全境的標準時。通過電報線路,紐西蘭標準時與格林威治標準時相協調,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經度設定標準時的地區。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經度與時區】

陸地標準時間離不開鐵路,全球時區的建立,則離不開航海業。與鐵路為了提高運輸效率不同,航海對標準時間的需求,是為了確定船舶的地理位置。

在海上,緯度的測量很簡單,只要量出正午的太陽高度就能知道。但是經度測量則比較困難,先測量出當地時間,再參照一個標準時間,才能計算出結果。麻煩在於,傳統的時鐘都經不起海洋的顛簸,失去了測量準度;而不同的輪船選用標準時不同,增加了海洋上的混亂。

1707年,因為在暴風中無法測量經緯度,四艘英國軍艦在錫利群島沉沒,1400餘士兵死亡,極大地刺激了英國人對精準經度的需求。1714年,他們設立「經度獎」,為「能夠將精度確定在30海里、40海里、60海里」分別懸賞20000、15000、10000英鎊,相當於現在的百萬美元。

無數的鐘錶專家開始了海洋鐘的研究。經過四次改進,1761年約克郡工匠約翰·哈里森提交了十周內誤差不超過10秒的海洋鍾——「Sea Watch」。不過,由於幾十年間規則的變動,哈里森最終累計收穫15000餘英鎊。

此後,西方的船舶揣著哈里森鐘錶,開始了全世界的航行,1807年「克萊蒙特」蒸汽船誕生,讓長距離的跨洋航行更加便利。

不過,經度的另一個問題,確定標準時間,在此時變得突出:要以哪個天文台觀測的時間為標準時間?哪個地方受得起本初子午線這一殊榮?

1693年,一幅法國人繪製的地圖,上面標出了不同標準經線混合的狀況。

最早討論這個問題的,是1871年安特衛普的第一屆國際地理學會議。學者們最終推薦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但是,這個結論卻無法推行,1875年的第二次國際地理學會議,法國代表提出,只有英國接受公尺制長度單位,他們才同意以格林威治為本初子午線。會議僵在這裡。

19世紀80年代不同國家的地圖中所採用的本初子午線。

但是輪船不會等待會議結束再航行。由於英國的海洋霸主地位,如圖所示,越來越多的輪船採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876年,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被加拿大工程師桑福德·弗萊明提出:以格林威治時間為標準,建立東西半球協調一致的24個時區,這是時區制第一次系統的表述,這也是如今通行時區的雛形。它將全球納入統一的標準時間系統,各地區將拋棄地方時,而歸入格林威治為中心的各個時區。

桑福德·弗萊明在國際經度會議上展示的數據,說明國際上大部分船隻採用了格林威治標準時。

這個提議逐漸被人們接受。最終在1883年,經美國提議,41個國家參加了華盛頓的國際經度會議,通過了格林威治所在經線為本初子午線,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格林威治天文台時間為標準時,稱為GMT(Greenwich Mean Time,),建立全球時區的方案。

此後天文學,物理學的發展,增加了時間測量的精確度,1937年,國際天文學會議提出了格林威治時間的精確版——世界標準時(UniversalTime,簡稱UT)。

1958年以原子共振頻率標準計算、保持時間的銫原子鐘,比天文觀測更穩定、準確。1967年,國際度量衡會議正式採用銫-133原子鐘作為秒的基準依據,世界標準時也修改為協調世界時(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簡稱UTC)。上世紀末,美國研製成功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銫原子噴泉鍾是該系統的基礎支撐技術。

——以上的變化都是1884年決議基礎上的改進,進化的格林威治時間在20世紀完成了世界時間的統一。

【時間與政治】

各國家接受格林威治為世界時區標準的時間

全球時區制在會議上雖然通過,但施行過程仍有阻礙。這些阻礙與政治因素、民族自尊心相關,法國便是很有趣的例子。

1891年,法國人以巴黎為標準,將法國全境統一為一個時區。巴黎位於東經2°左右,其太陽時比格林威治早9分11秒。1911年3月,法國突然宣布將巴黎標準時向後撥9分11秒,仍稱為巴黎標準時間,絲毫不提及已經完全對應的格林威治標準時。《紐約時報》在第二天報道中說:「一些法國科學家曾提出,為了挽回政府的面子,應該選用海邊與格林威治經度一致的城市,而不是巴黎,來作為標準時」。這次調整還改掉了火車站內站外五分鐘的時差——就是前文提到的法國人為了應對遲到做出的創舉。

1890年後,歐洲中部德國、義大利、波蘭、立陶宛等國以東經15°為標準時間,統一歸入東一時區。這下法國人坐不住了,1940年,法國人拋棄了修改版的巴黎標準時,加入到東一時區,即使巴黎與東經15°的實際時差達到50分鐘49秒。

同樣的例子還有西班牙,1940年,佛朗哥宣布調整為歐洲中央時間。在此之前,自1900年起,西班牙一直使用格林威治時間。西班牙經度範圍偏離格林威治時區(零時區),但離歐洲中央時間更遠。實際上,這是佛朗哥為了與德國,義大利保持一致的措施,沿用至今。

印度的時間則以1947年獨立為標誌,顯現混亂和統一的兩極形態:1802年,東印度公司的Goldingham決定設立單獨的馬德拉斯時間,比格林威治快5小時21分(UTC+5:21)——在孟買與加爾各答之間,新設一個時區,造成了鐵路運輸上的麻煩。

1884年,英國政府以孟買與加爾各答為標準,設立了兩個時區,但是鐵路公司則將馬德拉斯時間作為中間時區,印度的標準時間變得混亂。直到1945年,加爾各答仍保持著特殊的時間。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新政府將全國統一為一個地方時,雖然從東到西,它整整跨越了東五、東六時區。

除了印度,另一個跨越多時區而只採用一個標準時間的,是中國。這是共產黨統一大陸後推行的時間制度。

現代化的新時間標準的推廣,離不開其他現代要素的傳播,尤其是交通。近代國門打開之前,農業生產是最重要的時間尺度,時間制度也帶有節奏緩慢、周期性的特點。

清末的工廠引入嚴格的時間管理,引發工人的普遍焦慮,此時鐘表尚未普及,工人很少買得起,遲到又要非常嚴厲的懲罰。一些人根據公雞打鳴,啟明星的位置提醒上班,陰雨天則會失效,偶爾有工人在後半夜氣喘吁吁跑到工廠,發現遠未到上班時間,再瑟瑟離去。

隨著國門打開,各式運動興起,鐵路和電報鋪設更引發社會上時間制度、觀念的變化,上海等地「自輪船、火車通行,往來有一定時刻,鐘錶始盛行」。鐘樓也進入內地,交通工具對時間標準化的作用,同樣開始在中國發生。

不過,要在全國範圍接受和維持新標準時間,行政權力的運作必不可少。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形式上統一了全國。南京宣布中國分為五個時區,中原時區,隴蜀時區,回藏時區,崑崙時區,長白時區,分別比格林威治時間快八、七、六、五個半、八個半小時,第一次與國際標準時區相協調。同時,不再使用北平地方時,重要節慶時間以接近南京的東經120°經線為準。五時區制歷經修補,一直運行到1949年。

由於戰時的指揮需要,共產黨各軍隊均使用中原時間。1949年,新政權成立,舊稱呼「中原時間」變得不合時宜。很快,北京新華廣播開始播放「北京時間」,在各省市廣泛傳播。1950年後,除了新疆、西藏外,各省份陸續採用北京時間,其含義等同於原民國時期的「中原時間」,為東經120°的東八區區時。

至於西藏、新疆時間的統一,貫穿了政治因素的影響。1959年,達賴喇嘛出境,國務院解散原西藏政府,原來的拉薩時間被北京時間取代。1969年,新疆軍區發布通告,全疆統一實行北京時間,但1986年,新疆自治區政府又決定2月1日起,全疆改行烏魯木齊時間,這種反覆造成了時間的混亂。如今中國出版的所有地圖中,新疆都屬於東八區,而實際上許多民眾都按照烏魯木齊時間生活。這種不協調至今仍在延續。」

——

轉載自《大象公會》原文作者:杜修琪


說實話全球不是一個時區,約時間就成了一個難題,你跟全球各地的分公司說要幾點開會,那每個分公司都得換算下時間吧,但是全球各地都習慣正午太陽最高的時候為十二點,這個習慣改變起來太難。

以後星際時間也存在一個難題,比如銀河系的公民和仙女座星雲的公民相對於本星系群的速度並不是一樣的,那麼根據相對論,它們就並不處在一個時間體系中,可能後者的時間比前者的「快」一點


1、如果全球統一時區,以哪個時區作為基準?

很有可能是GMT。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於1675年。當時,英國的航海事業發展很快。為了解決在海上測定經度的需要,英國當局決定在倫敦東南郊距市中心約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園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後,格林尼治天文台在傑出的天文學家埃里的領導下,得到擴充並更新了設備。他首創利用「子午環」測定格林尼治平太陽時。該台成為當時世界上測時手段較先進的天文台。

隨著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許多國家先後建立天文台來測定地方時。國際上為了協調時間的計量和確定地理經度,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經度會議。會議決定以通過當時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儀所在的經線,作為全球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參考經線,稱為0°經線或本初子午線。此後,不僅各國出版的地圖以這條線作為地理經度的起點,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為「世界時區」的起點,用格林尼治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時間

via 格林威治時間_百度百科

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是在全球最先有時區交流必要的時候,世界上最發達和海上霸權最牢固的國家。

如果國際經度會議在唐朝召開,那麼本初子午線就穿過長安,標準時就不是GMT而是CMT。

如果國際經度會議在二戰後召開,那麼本初子午線就穿過華盛頓,標準時就不是GMT而是WMT。

2、全球時區一致真的利大於弊?

這可能適得其反,更加不利於不同文化之間交流,也不利於時差逆轉地區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說法;「伴著熹微的晨光」、「荷塘月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歷史上有多少文化因子是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緊密相關的?如果半夜日出,或者晚上吃午飯,這些已經積累下來的文化因素,就失去了傳承的現實基礎。

另外,比如說一個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能夠共同交流他們對時間的感知,一定是因為他們都在恰當的時刻經歷了類似的景觀和體驗,而不是在共同的時刻經歷不同的東西

最後,古語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被知乎眾黑出翔的中醫啥的,或者人人網不轉不是中國人,都告訴我們,人體的生理機能和一天當中的時間、光暗變化有共通的規律,我們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至少具體到我自己,如果開著燈我都睡不著。

確實,新疆兄弟們可以和祖國一樣體會到北京時間的關懷,但我有足夠理由相信,時區和日出時間的差異帶給他們的不是便利而是尷尬。你想像一下我們中國用GMT給你生活帶來多大不便就知道了。

補充一篇寫的特別好的文章:【周末一讀】劉亮程:新疆時間 -- 騰訊思享會 -- 傳送門


分時區也好 不分時區也好 最重要的時間的功能是把一串特定的數字轉變成人頭腦觀念里具體有概念的時刻

好比 當地時間15:00 不管這個當地是哪裡 你腦袋裡都會建立起一個是半下午的概念

但是如果沒有時區之後 在一個時刻全世界都處於一天中的不同時間 這樣就算知道確切的時間這個時間也失去意義了 因為你不能從這個時刻中獲得信息 你頭腦里沒有某地某某時刻是上午還是下午還是晚上的概念

所以顯然"某地處於什麼時區現在當地時間是幾點"比全世界都統一時間"某地現在太陽照射的情況相當於我們的幾點"要方便多了


你可以使用格林尼治時間啊,那個是全世界通用的。

在維基百科上使用的都是格林尼治時間。

話說格林尼治時間在中學地理上就學到過的,都還給老師了?

——

不過如果真如你所說,都使用一個時區,比如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地方8點鐘天還沒亮,一個地方8點鐘已經天黑,還有的地方8點鐘還在吃午飯。你不覺得大家都使用這樣一個時間更加混亂嗎?好比新疆,使用的是我們東部北京時間,什麼到了晚上10點鐘才吃晚飯,才下班之類的古怪現象都會發現。我覺得那樣還不如讓新疆使用當地的標準時間呢。


樓上科普都已經很清楚,我來一些不同角度的補(che)充(dan)。

最近朋友圈掀起一股Time Zone熱潮,無論是留學生,還是吃瓜群眾都紛紛轉發收藏,表示雙手贊成。那麼讓我們先看看這短文究竟說了什麼吧!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歲就當上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卻在50歲去世。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然後活到90歲。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單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同時也有人已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奧巴馬55歲就退休,

Obama retires at 55,

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輕鬆。

So, RELAX.

你沒有落後。

You』re not LATE.

你沒有領先。

You』re not EARLY.

在你自己的時區里,一切安排都準時。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看看人家老李的兒子,和你一樣的年齡,但學習成績就是好,現在考上耶魯了,你呢?」

「那個和你一起讀高中的女孩小紅,現在畢業直接在華爾街工作!年薪60多萬!你呢?」

相信不少人都被父母拿出來和那些所謂的「大牛」「天才」「拚命三郎」做比較。說者並無惡意,只是望子成龍心切,但聽者可憋著慌啊。難道我們一直活的很失敗嗎?我們這幾年的努力難道都不值得肯定嗎?

每一個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家庭狀況、教育背景、童年經歷等等,都會產生不同的差異。其中還有機遇的不可控因素存在,讓我們在相同的年齡,卻走在不同的路上。老李夫妻是知識分子,從小就一直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十分嚴厲,所以孩子培養出來就是一個讀書人,成績硬,考上心儀的大學。小紅家裡條件好,從小就送出國,在美國讀完統計學和金融的雙學位,就在華爾街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的現狀也許是同齡人的佼佼,但並不是所有人奮鬥的目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別人的成就並不能作為評定我們成功的標準。奧巴馬55歲退休,特朗普70歲開始當總統,那奧巴馬真的不如特朗普嗎?這麼說肯定不適合。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並不是通過比較年齡、工作、學校或者年薪,而是看他在他擅長領域是否有所作為,是不是在一個公司或者團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時我們正在堅持的事情可能並不能短期內能見到成果,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作為,不努力,更不應該拿出來和其他人做無謂的比較。李安在讀完紐約大學後,沒有什麼工作機會,失業長達六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是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夫,而他的妻子林惠嘉則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她則擔負起養家糊口的重責大任。這樣的情況在台灣通常是相當尷尬的,然而李安並沒有放棄他的職業電影生涯,最後熬出頭成為世界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的華人導演。那些在紐約大學電影系畢業後就找到工作的實習生難道都比李安優秀嗎?不見然。這錯誤的邏輯就在於,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在不同的時期,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別人一時成功並不能客觀的證明我們的失敗。就如當初像李安這樣的家庭主夫,誰會想到他能有今天這一天?有多少人會在當初說他是成功的?如果李安那時只是怨天尤人,羨慕嫉妒,自暴自棄,他就真的一輩子都觸碰不到那璀璨的小金人。

話鋒一轉,在不談天賦和機遇的情況下談誰誰誰的成功,就是在耍流氓。我們要正視別人的成功,理性分析他們成功背後的原因和偶然性。李安寒窗6年後的崛起,難道只是因為單純的堅持嗎?他的天賦和機遇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他對於劇本創作的天賦加上遇到伯樂製作人才讓他能重回天日。所以,要對自己有一個良好認識,對未來要有階段的規劃,避免單純無謂的攀比和嫉妒。

活在自己的時區,並不意味著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充耳不聞,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我們應該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每天進步,長期跳躍,和面對突發問題和機遇的把握。讓生活在自己的節奏里走, 那麼這條路會走的安心。

無論你在哪個時區,時間永遠是在前進的,就像我們的人生,一直努力向前,永不停止。

你不用邁開雙腿使勁狂奔,你可以優雅的在自己的路上慢慢走,但一定要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

向所有那些在追夢路上不停歇的人!We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our time zone!


因為你這麼改只是方便了那些經常要在不同時區移動的人,對於大多數大部分時間都要呆在一個時區的人來說基本上沒有帶來任何好處或者帶來的好處很微小,而且會造成很大的不便。那麼請問為什麼要為了少數人的方便而忽視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呢?


因為大家都把0點作為一天的開始。。請好好學地理


因為全世界幾乎所有民族都把半夜0點左右(中國古代是23點)當做一天開始。

沒有多少人需要頻繁在不同時區內移動。


別的不說了,抖個機靈吧,時區統一以後,23:00pm中國天黑了天朝人民睡覺了,西雅圖人民還在大白天幹活。嗯23點天還透亮,想想都覺得詭異。


不管當初是出於什麼考慮劃分的時區,現在全世界要用同一個時區,完全就是在反人類!


當我在吃午飯的時候(d國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與國外的朋友聊天如果得知他們剛起來他們準備睡覺了,他們在熬夜,我的時間觀會崩潰的。那時候你到其他國家不應該是調你的表而是扔掉它!


那樣我寧願靠太陽月亮來分辨時間。不幸碰到陰天就悲劇了。


普通qwe鍵盤。當初誰這麼設計的不知道,但誰現在要改變,就是反人類。


可怕的習慣。


當年在學地理算時區算得頭暈的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為啥不統一全球時間?

個人覺得操作的難度主要是習慣吧,你能說我們要保留我們的東八區作為世界標準時間,讓全世界的人都改變他們的時間習慣嗎?別人也不幹呀。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只用一個標準時,而美國本土用四個標準時?

TAG:時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