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黃蓉為什麼不把畢生絕學傳授給所有的宋兵呢?

「郭靖生,黃蓉生。郭靖死,黃蓉死。」

襄陽之戰,元朝大軍顛覆襄陽,滅了南宋。死守襄陽的郭靖、黃蓉雙雙戰死。

可是,郭靖學過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空明拳、雙手互搏、彈指神通、天罡北斗陣,黃蓉學過打狗棒法、落英繽紛掌,精通奇門遁甲八卦陣……

如果他把這些武功全部傳授給每個宋人,畢竟冷兵器時代,再藉助武穆遺書、奇門遁甲八卦陣,宋軍完全可以無敵。當初阿青一絲一乎的神劍影子,就讓越國吳士的劍法無敵於天下了啊……

還是說,畢竟是武俠小說,再怎麼幻想,再怎麼誇張,一切都不過是曇花一現。

一切青春洋溢、驚奇不凡的時光,終究敵不過歷史的浪潮,空留無盡的無奈,回蕩在茶餘飯後的笑談中呢?


謝邀

學武功不是吃大力丸啊。。。

原因有很多,我只說最明顯的。

首先,郭靖黃蓉的武功那都是幾十年磨練出來的,襄陽戰爭頻繁,沒有那麼多功夫去給人打熬武功。

其次,行軍打仗和江湖鬥毆不一樣的。不是說武功越高越有用,排兵布陣是需要配合不是單打獨鬥,這個時候武功反而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一群沒有配合的武林中人和烏合之眾的差別大不到哪裡去,否則開了那麼多次武林大會,為什麼不把這些江湖人湊成一支軍隊呢?

軍陣搏殺武功和郭靖黃蓉那種江湖武功不一樣,難以相互配合。郭靖武功夠高吧?被幾百個蒙古兵包圍的情況下,也只能做到自保跑路,然而打仗的時候,自保跑路能行嗎?

所以,認認真真操練才是正經的。


因為不好用。江湖武術的思維習慣是「見招拆招」,江湖武術界倍受崇拜的牛人,要麼很會拆別人的招,要麼讓別人拆不了他的招。然而蒙古兵並不使用所謂的「招」,也不想陪對面拆招,上來就是一頓胡砍亂戳,仗著人多靠苟取勝,讓江湖大師們欲哭無淚。

  群雄先前均想縱然殺不盡韃子官兵,若求自保,總非難事。但適才一陣交鋒,見識到了元軍的威力,才知行軍打仗和單打獨鬥的比武確然大不相同。千萬兵士一擁而上,勢如潮水,如周芷若這等武功高強之極的人物,在人潮中也無所施其技。四面八方都是刀槍劍戟,亂砍亂殺,平時所學的什麼見招拆招、內勁外功,全都用不著了。若不是明教五行旗以陣法抵擋陣法,這時少室山頭定已慘不堪言,少林寺也已在烈火中成了一片瓦礫。倒是少林僧眾頗有規律,一隊隊少年僧眾手持禪杖戒刀,在年長僧侶率領下分守各處要地,但寡不敵眾,勢難擋住一萬蒙古精兵的衝擊。待見元軍退去,群雄紛紛議論,才明白為什麼前朝盡多武功高強的英雄豪傑,卻將大好江山淪亡在蒙古兵手中。

至於阿青的神劍能讓越國劍士無敵於天下,大約是因為春秋戰國的人還沒開竅,以為提升個人姿勢水平是增強戰鬥力的不二法門,所以人人練招。這時有一支隊伍普遍掌握上乘劍法,確實可以取得極大優勢。後來他們就被不練招式的軍隊淘汰掉了。


首先郭靖並非什麼都沒教,他教了宋兵箭法,所以襄陽守軍兵精甲天下,射術不遜於蒙古兵。

至於武功,你把那些複雜高深的武功大規模教學,沒有師父一對一教學,學生水平參次不齊,又有幾個有足夠的悟性能理解?修鍊高等武學,最重要是靜心修鍊,專心致志,練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且最忌分心。所以為什麼楊過金輪十六年神功突飛猛進,耶律齊十六年武功基本沒進步,郭靖可能還退步了,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練武,剛打完一天的仗,與其修鍊避免退步,還不如睡個好覺實在。在襄陽根本沒有專心練武的環境。最壞的結果,大規模走火入魔,非戰鬥減員,那仗還怎麼打?

如果循序漸進的教,蒙古大軍明天就打過來了,練這些還不如老老實實練射箭軍陣等常規項目性價比高。


在戰場上更有用的是騎馬射箭衝鋒陷陣。

鐵木真知道漢人這些近身搏擊的本事雖巧,卻只能防身,不足以稱霸圖強,因此要拖雷與郭靖只略略學些拳腳,大部分時間都去學騎馬射箭、衝鋒陷陣的戰場功夫。

——射,5回


別鬧了,打仗武穆遺書比九陰真經有用多了


對於沒主角光環的普通人來說,學武功哪有這麼容易。郭靖黃蓉手把手教了幾十年,教出個大小武。你讓他們用上大課的方式教 宋兵武功,還不如老老實實練陣法。金庸明寫的,武功再高,在千軍萬馬中也就是最多自保而已。

不過跟這個所謂的bug相比,我倒覺得郭嘉他們為什麼不用聲波攻擊。最後一次襄陽之戰,己方有郭嘉,楊過,黃藥師,周伯通,一燈大師五位五絕級高手。5人乾脆分開站位,這邊長嘯那邊碧海潮生按玉簫,那都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啊。而且蒙古兵還近不了身,畢竟隔的遠可能還好,近了必死無疑。


老師也想把所有高等數學/量子力學教給學生


你信不信今天你剛教會了1000的宋兵,明天城外就有10000個蒙古兵會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了。。。


梅西為什麼不把球技傳給所有隊友?

姚明為什麼不把球技傳給所有隊友?

因為隊友水平有限呀,講道理郭大俠也是有天賦的,傳給守城兵士兵士也不一定能學會。


現在是知識爆炸年代,什麼教材都能在網上找到,題主為什麼不拿個諾貝爾獎回來呢?


你請一個數學教授和計算機教授來給菜市場的人們講講應該用哪種數學模型用哪種語言編成怎樣的程序來計算多方博弈下的菜價波動


你要是會了武功還會甘心做一個小兵?

當個採花賊不是美滋滋?

再不濟也能混個江湖少俠的名頭嘛_(:з」∠)_


這要服從正態分布。


騎馬打仗功夫和輕身武功是兩套體系,當年七怪教郭靖托雷,托雷就重點學的衝鋒陷陣的功夫,書中在這段有強調這個區分。能交代出這個預設算好的了,到底是虛構,盡量合乎情理,要無縫銜接怕不好做到。


個人感覺,武功這東西和軍隊打仗完全是兩回事,武功高可以看成特種部隊,或者斬首突擊隊,要求快速致死致殘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武功再高,你有宋朝的神弓營厲害嗎,一個照面可能就成刺蝟了,而且宋朝的軍事實力還是可以的,武器裝備也算不錯,可惜制度問題導致兵不識將,而且文人權重,腐敗也比較厲害,所以顯得比較弱。

冷兵器時代還是要講究的是陣法,你這一千號人要形成一個陣,這樣兩個步兵方陣在對攻的時候要進退有據,槍兵位置,刀手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可能武功不至於很高的一群人,因為陣法合適,圍攻死一個武林高手也不是問題。

宋朝被滅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白,一個是蒙古騎兵速度太快,攻城速度也快,陣地戰的話可能和宋軍實力差不多。第二個是地形,南宋被滅,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四川被先打下來了,順著長江從高原往平原打,比平原往高原打騎兵優勢更大。

還有就是岳飛發明的挖戰壕打法感覺郭靖並沒有學好,這個戰術到二戰都在挖,挖反坦克壕,這個東西對付騎兵應該有很大用處。

最後想說可能是有命運這麼個東西,大宋或者漢族的命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蒙古這個地方也確實強的出奇,並不是一兩個武功高強的人帶著一群武功不錯的人能打過的……


因為學武在戰爭中是最無效的。

學武想從零基礎開始要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都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地練個小半年就能見功的,而大多數兵士在半年之後是否還活著都還未知。

兩軍交戰期間有限的時間裡,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習武是最低效率的做法,甚至完全是浪費時間和體力,遠遠不如操練戰陣、箭術和提升體能來得重要和有效。


郭靜悉心教導,武修文武敦儒兩兄弟水平差勁,郭芙也不行。還是十多年教導之功在其中。在戰場上,武林人士佔便宜本就不大,這三人也討不了許多好。

傳給宋兵,一有天分之故,二有武林門派武功不外傳的意思,三來悉心教導都不成,這許多的宋軍全都傳授,豈不是跟沒教差不許多。


那金輪法王也可以全都傳給元兵咯


不是每個人炒菜都好吃,不是每個人都是學武的材料。沒法教。

況且,武功沒錯,心術不正會怎樣?不能隨便教。


教徒弟和領兵治軍是不同的,而且也不是誰都有武學慧根的,郭靖雖然呆萌,但是屬於晚熟型,開竅雖晚但肯勤練所以根基深,之後得當世高手親傳指點後突飛猛進。而治軍不是教徒弟,也沒得選得意門生,而且敵方不是單兵作戰,而是大軍來犯,侵略者也不講什麼江湖道義,所以需要用武穆遺書的兵法練兵布陣,才能克敵!


我這麼跟你說吧 如果把九陰真經的武學大眾化,普及化,萬一有一個宋兵學會的投靠了蒙古,樓主你說怎麼辦?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門派的最上乘的武功只傳給接班人的原因,就比如笑傲江湖裡,如果岳不群把紫霞神功傳給了五弟子高根明,而高根明還沒練好前被田伯光抓了,嚴刑逼供,高根明把紫霞神功的秘籍告訴了田伯光,那可不好玩兒啊


那豈不成了網路小說中各種主角身邊各種速成的人了?


這就跟修仙小說裡面一樣,一般門派大戰,結丹修士互毆雙方元嬰老怪都是有約定不能出手的,不然就是亂了規矩。同樣的這應該也是博弈的結果,如果郭靖黃蓉傳授降龍十八掌給宋兵,那麼金輪法王也會傳授龍象般若功給蒙古兵,大家就亂了套了。所以這幾個天下至強的老怪,雖然一個個身負絕學,互相爭來斗去,卻遵守著規定,大概意思是我們自己打打玩玩可以,但是傳揚出去就不行了。後來人說武學之道,一步一重天,也有這樣的意思,因為要學到真功夫難,所以越往上爬越是登天一般困難。武學之道從來都是弊帚自珍的玩意兒,所以傳到現在大家只能玩玩木蘭拳了。


推薦閱讀:

蕭峰打太祖長拳如此厲害 到底是蕭峰厲害還是一般武者不懂太祖長拳的厲害?
如果歐陽克沒死,武功能達到什麼境界?
如果說把楊康和喬峰互換會發生什麼?
楊過和楊康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認賊作父」,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俠之大者郭靖,真的是「為國為民」么?

TAG:金庸 | 射鵰英雄傳書籍 | 郭靖 | 射鵰英雄傳電視劇 | 黃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