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莫言的《紅高粱家族》 ?


也是新近又重新看了一遍莫言先生的這本小說。起先,同周圍人一樣,最先從張藝謀的電影知道了紅高粱,電影里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高粱地,余占鰲和九兒在高粱地里的野合,屠戶被日軍所逼而去剝人皮,還有那整部電影里瀰漫著的血一般的紅色……都給當年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認為莫言的書可能也就是講的一個庭院深深,女掌柜得不到男人的滿足而紅杏出牆和自傢伙計勾搭的倫理情慾故事。當看到莫言的原著後,我驚呆了,這書中的世界,甚是廣大。讀完書後可以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不下十數個。我認為余占鰲和九兒的愛情線只佔了整部書框架內容的三分之一。這部書中對很多場景的描寫很有特點,極有電影的畫面感。書中有很多暴力、殺戮、血腥的場景,在那紅高粱和黑土地的襯托下充滿了原始野性。對於書中抗日的描寫,莫言打破了那種高高在上的英雄形象,將所有的人物都還原為人。余占鰲是英雄嗎,並不是,他為了自己慾望去殺人掠貨,去當土匪,甚至在國讎家恨面前也不是那麼堅定;冷麻子他沒抗日嗎,確實也和日本鬼子進行了許多戰鬥;膠高大隊作為共產黨的游擊隊,也做了許多不那麼光彩的事情…書里所有的人物都是那麼鮮明立體,有真實感。另外,書中的共產黨的隊伍也並不像電影電視中那樣死板蒼白,他們中的人也會犯錯誤,也會做出出格的事情。總之,在這本書里,所有的人物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有反抗侵略者的悲壯史詩,也有五彩斑斕的人物傳奇,還有那充滿野性和力量的中國人熱血,所有的這些都靜靜地流淌在這長滿高粱地的高密東北鄉,深埋在這片黑土地上。。。


剛好完成了自己的讀書報告,給大家分享下,個人觀點。 學生黨不用數了哈,剛剛過四千字。說是這樣說,但是不鼓勵你們抄錄,畢竟莫言這本紅高粱家族真的是超凡脫俗,真心建議你們好好感悟一下。

第一章 紅高粱

1.1 文章鋪展的方式

開始讀著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是很迷茫的, 好像沒有背景鋪墊上來就要看到大戲開幕一般令人找不到頭緒,待我發現作者又似在同時描繪兩件事情的時候當真是有些頭暈,完全不理解這種方式。細細品味之後呢,便發現一些玄機。主線是要伏擊鬼子,這是重頭戲。而另外一部分其實正是背景,它將鬼子進村之後所犯下的罪行通過羅漢大爺一人揭露了出來。這也不同於一般的作品那種用數字用規模來證明鬼子罪行的方式。莫言通過鬼子對羅漢大爺一個人的具體罪行,這種極其重視細節的描繪使得讀者直面鬼子罪行的殘暴,讓讀者能夠更深層次的體會到鬼子猙獰面目下的罪惡。而羅漢大爺一個人所遭受的一切,恰恰是那個時代的背景。作者不慌不忙,就用這一個人,將那個時代一個農村的所有秘密都講述了出來。兩條線路並行,一個講故事,一個講背景,互為補充。同時兩者穿插在一起,將讀者內心的怒火一步步推至頂峰,然後大戰一處即發,了結心頭只恨。

1.2文章的主題

在摘要中我提到過,紅高粱家族這篇文章雖然是講述抗日戰爭期間的故事,但是它所展現的主題尤為複雜,有著多重內涵。但是第一章紅高粱卻顯得乾脆 純粹一些,它更多的的確是反映的愛國這一主題。雖然突出的是愛國主題,但是這一次發揚愛國主義的載體卻不是正統軍隊亦或是共產黨,確實通常背負著罵名的土匪。從這一角度看,似乎愛國主義非但沒有被玷污,反而變得更加宏大了些。連普通鄉村的百姓,乃至靠燒殺搶掠為生的土匪都加入了愛國抗爭這一隊伍,由此可以窺見在那個動蕩不斷的時代里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的巨大渲染力。而土匪和鄉親們親如一家的狀態不僅顛覆以往那種陳舊固定的觀念,也見證了在危難之中的強大民族凝聚力。莫言通過一種不同尋常的描寫對象,將愛國主義這一主題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禁讓人佩服。

1.3故事的結局

文章從一開始就直奔故事主線:一場伏擊戰。而雙線信息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伏擊準備的尤為充分,背景中渲染的沉痛氣氛,想必必然會在此次反擊中報仇雪恨。然而第一章的結局卻出乎意料,鬼子雖然被伏擊了,但依然有部分逃脫。余占鰲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滅,就連豆官的母親也因此喪命,部隊戰鬥的成果又被冷支隊給搶去大半。如果聯繫第二章 還會知道村莊也遭到了屠殺。 如此慘烈的結局似乎不真實,與通常抗日神劇中的所向披靡竟然不同。但是仔細一想,卻又真的很真實。土匪畢竟只是土匪,日本軍隊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士兵,必然不如電視劇中那麼不堪一擊, 敵死八百,自損一千也是十分正常的 現實的。而正是這一現實性,不禁又觸動人的內心。這只是鄉村一角的小小伏擊戰,而跨度長達十幾年的抗日戰爭所帶給人民的災難不言而喻,故事的結局更是發出了隊侵略者對法西斯主義罪行的強烈控訴。

1.4 人物

這一章分為兩個線路,各自描寫了一個主要人物。 背景線是羅漢大爺,他無疑是一個身份老實的老漢,但是最終慘死日本侵略者手中不禁讓人嘆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羅漢大爺也暴露出鄉村農民的局限性,他有脾氣,會和兩頭牲畜過不去。這一描述最真實最樸實,不是每一個抗日戰鬥中的軍民都會具有不凡的英雄氣概。而主線的余占鰲在這一章節其實雖然是土匪司令,但是確實大有英雄氣息。我們不妨看看書中那位老太太的評價:「東北鄉,人萬千,陣勢列在墨河邊。余司令,陣前站,一舉手炮聲連環,東洋鬼子魂兒散,紛紛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鳳蓮,花容月貌巧機關,調來鐵耙擺連環,擋住鬼子不能前。」 從這位老太太口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鄉親們對余占鰲夫婦英勇抗日的高度評價。

第二章: 高粱酒

2.1 主題

高粱酒可以說是整本書中一個非常大的環節,這一部分內容集中,構成了主體部分。這一章節主要講述的便是戴鳳蓮出嫁,余占鰲與其相愛並最終得到了她的故事。如果說第一章重點突出愛國主義情懷,只是為戴鳳蓮和余占鰲兩人愛情留個懸念的話,那麼高粱酒可以說是真的將二人的愛情娓娓道來。如果按照現在的道德看法,這兩個人的愛情不合法而且要受到唾棄。但是事實上卻又令人理解,因為戴鳳蓮之所以嫁給一個病鬼,還是因為她的父親貪圖錢財,逼著她。這就是封建禮教的束縛了吧,女子的一生都讓父母給包辦了。戴鳳蓮這種偷情的做法雖然看似不合適,但她的確是衝破封建的典範,追求愛情的自由。但是也還是有一點疑惑的,莫老雖然一邊講戴鳳蓮如何追求愛情的自由,另一邊卻又大講戴鳳蓮的袖珍小腳有多麼迷人,要知道這小腳時封建束縛最具代表性的標誌啊。莫老這裡是反語的用法么? 我覺得不像,而且就我個人的理解,小腳應該是女子溫順賢惠的象徵,並不是真正的美。它是通過對女子外表的束縛來傳達一種對婦隨夫綱的意味。正是這種畸形導致的心理暗示使得男子們紛紛愛上小腳。可是這裡的戴鳳蓮雖然有著袖珍小腳,可她的性格卻恰好不是那種溫順可欺的女子。將這本不相符的兩者綁定在一起,是否是傳達出對封建束縛的鄙夷和嘲笑呢?當然我認為批判封建束縛只是主題的附加部分,更重要的是作者對這種自由愛情的願望表達。

2.2 人物特徵

這一章節的主題當仁不讓的是余占鰲和戴鳳蓮了,但是相比較之下,我覺得戴鳳蓮的戲份更重。出來展現了以為嚮往自由的女子想像之外,在命案發生之後,她在一系列活動中所展現的智慧與鎮靜無不令人佩服,尤其是在曹夢九面前演的戲,成功涉險。在聯繫起第一章之中戴鳳蓮在抗擊日軍時的表現,不禁讓人刮目相看。莫言塑造這樣一個智慧而剛毅的女子形象,是對以其為代表的農村女子的讚美。同時戴鳳蓮追逐自由愛情的故事也是作者對於衝破封建禮教的呼喚。

第三章:狗道

3.1主題分析

看到這一章的標題最為奇怪,什麼叫做狗道呢?看完之後倒是覺得這是什麼狗道,不過是人道罷了。這一章講述的就是群狗來蠶食鄉親們的屍體,而豆官等人奮力抵抗,阻擊群狗的事情罷了。雖然只是阻擊狗,但是儼然變成了一場戰爭,人與狗的戰爭。 我倒是覺得就是兩種人慾的鬥爭。狗群也有著自己的權力體系和陣營,有三個首領,最後因為權力的爭鬥使得氣力大減。看到這裡,聯繫了一下整本書。我感覺到這三條狗有象徵意義,冷支隊,余司令,江小腳也是三伙人,三個首領,也都有著共同抗爭的對象,可是卻和狗一樣,也是在窩裡斗。以一種反向思維來看這件事情,雖然愛國主義的熱潮席捲了整個中國直至鄉村,可是這些有著愛國熱情的人並沒有因此站在了一起,並不想官方描繪的抗日戰爭統一戰線那麼和諧。所以我說狗道便是人道,狗欲即是人慾。每一個具體的人都有其自身的複雜性,尤其是這種出身於土匪的首領。

3.2 人物特徵

前兩章分別重點描述了余占鰲和戴鳳蓮,狗道這一章便是豆官來做主角了。他帶著自己的小分隊,與兇殘至極的狗群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鬥。不得不說豆官有他父親的部分品質,勇敢而又機智。而他的孩童之趣也給這一章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只是豆官身上又代表著什麼呢?這點我倒是真的觀察不到,我更傾向於相信他代表的是希望,因為是孩子,象徵著中華的未來。

第四章:高粱殯

4.1主題分析

就我個人感覺而言,高粱殯這一章最為奇怪。首先是開頭就很奇妙,余占鰲居然變成了鐵板會的大佬。內容雖然是以埋葬豆官的母親戴鳳蓮為主線的,但是更感覺是對前面幾個章節的補充,把更多的細節聯繫在了一起。總的來說看過這一章之後,不僅覺得每個人的形象都得到了深化,更強烈的感覺是這一章讓人感覺很真實。我並沒有細心研究過魔幻現實主義,但是讀過這本書的感覺的確既是很縹緲,但是卻又真的很真實。尤其是樸實但是符合人慾的自私,更讓人又親切的感覺。從另一方面看呢,這章是因為 余占鰲立誓要厚葬戴鳳蓮,所以不惜費工夫來為她舉行葬禮,足以見得愛情的醇厚。同時有一個細節讓我非常難忘,就是五亂子和余占鰲對話中的,「國民黨姦猾,共產黨刁鑽,中國還是要有皇帝的!我從小就看三國和水滸,揣摩出一個道理。折騰來折騰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總歸還是要落到一個皇帝手裡,國就是皇帝的家,家就是皇帝的國,這樣才能盡心治理,而一個黨管理一個國,七嘴八舌,公公嫌涼,婆婆嫌熱,到頭弄成了七零八落。」這幾句話最令我不接,因為當時應該是處在一個民族利益高於一切,民族矛盾為主要矛盾的時候,這幾句話感覺不和氣氛。而且和前文感覺並沒有銜接的地方,可是和後文關係也不大,余占鰲統治鐵板會後依然走的是老路子。這是全書中我最費解的一個地方,難以理解作者的深意,只解釋為農民階級的局限未免感覺牽強。 這一章的妙筆我覺得是在最後,三個部隊會戰之後,明明都被冷麻子所擒。可是當日本侵略者到來的時候,最終還是團結在一起並肩作戰了。這又道明,儘管人性複雜,人心難測,但是民族危難面前,大義還是有的。

第五章:奇死

5.1 主題分析

如果說第四章已經難以理解的話,第五章我也真正是沒有看的懂。我倒是好奇為什麼是這樣一個章節順序,最後一章卻又道出心中的深仇大恨,為什麼不是和羅漢大爺那裡一起講呢?兩者都是被日軍害死,都是豆官身邊的人。而且戀兒死的時候卻似乎在和余占鰲和戴鳳蓮作對,久久不肯歸魂。這又是什麼道理呢?她恨戴鳳蓮,難道是因為戴鳳蓮將她趕出家才會有這樣的結果么?我覺得沒有道理,最可恨的當然是侵略者啊。 還有可疑的是,戀兒的死法。她是被強姦的,但是死時卻像歸魂附體,這當然是不科學的。考慮到莫言是魔幻現實主義,自然是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用意真的頗難揣測。或許等過些年再讀紅高粱才會明白他的深意吧。

{參考文獻}: [1] 《紅高粱家族》莫言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8月


既是英雄好漢,也是王八蛋。


除了劇情讓人震撼以外,我能說這本簡直是寫作的教科書么?

。。。。。。。。。。。。。。。。。。。。。。。。。。。。。。。。。。。。。。。。。。。。。。

以下是各位過客有時間就讀讀的隨筆

可能有了《豐乳肥臀》《蛙》《生死疲勞》作為鋪墊了,震撼力不如剛開始接觸莫言的書那麼大了,洋洋洒洒寫了半本的筆記了。紅高粱劇情寫作,仍然是交代結尾與骨幹然後將血淋淋的筋肉填入進去,過程猶如拆人又造人一般,是將整塊的肉撕下來,再縫補到另一個骨架上。

一方面紅高粱區別於別的作品的,可能就是那閱讀時莫名響起得交響樂聲了。很多地方描寫得滑潤的猶如歡快的演奏,從麻子父子被余占鰲扔進的那個池塘開始,時不時伴隨在閱讀過程中的諷刺般的音樂聲,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細節上,莫言是我瞻仰的一位巨人,拿紅高粱為例,其中整本書的描寫人物心臟感受沒有一處是相同的,少則一句話,多則兩三句,我摘錄了有十多次,次次讓人眼前一亮,不禁感嘆,感情的表達居然還可以這麼寫,可以說是寫作的參照的字典。

其次什麼叫做寫作差距,在廣泛文章中不成熟的作家會刻意突出人物的感情,把一些繁雜無用的感覺刻畫又刻畫,浪費紙張,浪費墨筆,讓人不得不集中精神才能讀下去。

而像莫言這類成熟的作家,熟練的運用景色去自然而言襯托出來,連帶著寥寥幾筆心中描寫將一種感情從書面傳達給讀者再深入至心。你會注意到入冬時,路上的秋雨結的冰,當人踩上去時發出的咔噠咔噠聲嘛?你會注意到人死時指甲的紫灰色嘛?還有那種瀕死的錯覺,身臨其境的懼怕,以及上升到大愛的禽獸行為,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莫言猶如一名雕刻家一樣,除了精美的精雕以外,有些環節已經不需要向我們炫耀寫作的技巧了,而是大刀闊斧大氣地幾筆就將精神傳達出來。大雁掠過高粱地海浪時的宏偉壯闊,原以為要分層分批去累加渲染,大家卻只用了一句話。

還有一點那就是莫言以余占鰲與九兒的感情,而深化出來的對於愛情的理解,短短數百字就可以作為近乎所有愛情文的骨幹原理,摘抄下來反覆誦讀之,覺得道理至深,劇情是血肉那麼隱約透露出的人生哲理怕是靈魂了。

隔著書本都可以聞到現場上的熱乎乎的血腥味,還有那些腸肚猶如3D電影般,從戰場上流到面前的心顫。不管是羅漢被活剝皮的景象,還是戀兒帶著黃金火焰點了余占鰲的被窩,還是次次戰役的驚心動魄,都讓我流連忘返。

我不知道莫言是怎麼寫出這樣的作品的,我慶幸能夠拜讀,他將我從每一個場景的一個特殊的角度拉進去,再意想不到的跑出來,讓我現在這個戰爭的中央,作為他們的親故作為他們的手足去看他們發生的事。我是圍觀的觀眾,也是戰役中低著頭撒著月光的紅高粱,還是永不離場的墨河水裡的一條靠著死人肉過活的魚,時刻看著這些個活生生的人的動向,又時刻有幸成為一員與他們一起戰鬥。

非要說這本書什麼,怕是,請細讀,三字了

這不是外國咯牙的情愛故事,這是深深植根於中國黑土,滋滋餵養出來有著自己血脈的活生生的作品,希望你讀的時候也有一種如見至親的感受。

莫言作品裡那股濃濃的母土香,請好好細嗅吧。


也許學識淺薄 讀完一遍並沒有讀懂本書表達的中心思想 是揭露了人性?說人無完人 好人也會做壞事 壞人也有真性情? 還是讚揚了小人物的抗日情懷


說來有幾分慚愧,在看完檀香刑之後,大概在11月份左右,開始閱讀紅高粱家族,到現在,也就是昨天才看完,大概看了兩個月,一本不是十分厚的書。但慶幸的是終於看完了。

它是一本好書,我暫且這樣簡單粗暴的評價它。中途雖有間隔十多天未翻閱它,但是絲毫不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就在昨天我看完了最後的百分之五,為作者壯闊的文字所折服,甚至想將最後一個片段作為一段閱讀理解的材料進行出題,我知道這樣很傻,但是看完之後,我又一發不可收拾的失眠了(在床上讀完,大概已經夜裡11點多了)

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談談紅高粱家族裡最吸引我的點。敘述、描寫、史詩般的壯烈之美。

作者在這本書中的敘述手法,與之前閱讀的檀香刑並沒有太大差別。首先兩者都採用了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將故事的情節通過全知視角,依依展現在讀者面前,雖然沒有過多的心理描寫,但是所有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筆下又展現的淋漓盡致。其次個人覺得作者的敘述有一種隨意的感覺,沒有過多的技巧,想到哪就寫到哪的感覺。就像爺爺在床頭,與兒孫們述說先輩們的光榮事迹,有著濃重的傳奇色彩。這一點從文章中雖然點到了爺爺從北海道歸來的經歷,但是並沒有將前因後果闡述的非常詳細可以看出。這一點也許不重要,但是像我這般八卦的讀者看來,想必裡頭大有故事可以挖掘。現在回憶檀香刑中並沒有這種類似的坑,也可能時間太長了,一些內容已經忘了。

在讀完檀香刑後,我曾迫切的想要領略作者筆下對環境的描寫。但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可以用一個字概括,作。在紅高粱家族中,開篇作者筆下的環境描寫,並不是我心目中的環境描寫——歐美作家的環境描寫。歐美作家的環境描寫,對小說主旨沒有太多的作用,完全是隨意的點染,想體現自己對美的理解。但是這種歐美式的環境描寫容易出現一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是問題,大作家們容易形成一種任務式的寫作習慣。好比今天我想寫窗前的遠山,會因為我的個人情緒,而體現出不一樣的美。回到紅高粱中,作者的環境描寫大部分都是紅色的,當然也有被附身後戀兒使金色的燈芯發出的綠色。我覺的作者大部分的環境描寫,都是為小說的情節以及主旨服務的。我並不是十分喜歡這種描寫,可能是功力不夠或是其他原因。從這一方面來說,我更喜歡檀香刑。

最讓我震撼的還是小說的末尾對情感的把握,作者做到了極致。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的進化,一些人們變成了「紅眼睛的家兔」,被社會的潮流同化。也許我們的生活就是傀儡般的擠地鐵,上班,健身,逛街······周末在家,也許我們更喜歡將大把的時光放在床上度過,補劇、刷微博、朋友圈、看番,餓了有外賣。我們少了那種原始的野性,正是因此我們的生活少了理想中的情趣。鏗鏘有力的語言,使得小說中的人物在腦海的放映機中依依閃過,各個人物的溫存讓心底的暖流油然而生。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誠然我們無法挽留什麼,我們無法保證不被裹挾著的潮流同化。但不要忘了原始的野性,不要讓溫床麻痹了你的原本金色的靈魂。多幾分野性,多幾分活著的情趣。


取材於現實生活,反映那一個時代,不存在崇高,不存在低俗,我看到的更多是人性與時代紀實。


剛剛看完這本書,這是一本 史詩 樣的作品啊!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豐乳肥臀》中上官金童這個人物?
莫言發表的演講《講故事的人》結尾講的三個故事,有什麼隱喻或背後的意思表達嗎?
為什麼莫言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後,他的作品才廣泛被閱讀?大眾選擇閱讀物的標準是什麼?
日本媒體對於村上春樹未能獲得 2012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反應是什麼?
從作品主題的討喜程度看,2012年村上春樹和莫言誰更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TAG:莫言 | 紅高粱家族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