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合併已成趨勢,這次中冶併入五礦是否由於競爭激烈?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戰略重組

經批准,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作為被兼并企業前員工說說自己感受。

先從國家政策說起,國企改革是這兩年喊得比較響的,每個階段也都會出現一些企業動作,來推動或者顯示國家的進度。中冶併入五礦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幾個殲滅戰的前頭部隊,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成果的信號釋放,這個兼并開始在上半年結束後開始運作,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時釋放和批准,向社會展示改革的力度和決心。

從中冶集團來說,中冶主要側重冶金工程,礦業工程,設計,施工於一體,重點在鋼鐵等冶煉的整個生產線經營。眾所周知,這一行業屬於過剩行業,加上環境問題,全國鋼鐵在整合,中冶的業務也被壓縮。中冶集團加上半年報表數據不理想,加之對一帶一路的海外項目開展不旺盛,內部管理也出現問題,下面分子公司高管頻繁調動,此時正好切合國企改革之潮。被兼并實屬必然。

五礦集團和中冶集團不存在激烈競爭,業務範圍在國外部分礦業及地產存在重疊,但問題不大,合併屬於資源整合,更好的發揮各自優勢,節約成本,屬於合併潮的先頭部隊。猜測未來會有多家大央企合併,也就不足為怪了。


國企改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併購整合,這對整個國家、企業來說都是好事,這就好比兩個胖子要減肥的話,抱團取暖,熱量加速轉化,瘦的快一點。至於是不是競爭過於激烈,很想說不是的。。。就是傳統行業沒什麼大的行業利好預期,就只能強強聯合好讓日子過得沒那麼慘淡,而且對外的時候可以與外國大公司媲美,降低內部惡性競爭不必要的損耗,打出中國的名片時更響亮一點。對內的話一個就是資本市場固有的炒作,還有就是一些腐敗,尋租空間等高層逐步打壓,養一個大胖子總好過養兩個大胖子。so 無關業內競爭,供給側上的方向也是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國企重組合併是必然,尤其夕陽產業或傳統行業。好在易選股工作時研究過一點..不然還真答不上


轉個新聞你就知道了:

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實行分類管理,改革和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作用,清理推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

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四部委於8月31日聯合發布了《關於鼓勵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特別提到要加強上市國企的兼并重組。

所以這和外部市場上的兼并重組不一個概念啊!


上個圖 利益相關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部員工

先佔坑 想清楚要說的是否違規 是否恰當後

再來答


從中冶出來後想去離家近的五礦,死活都進不去,現在。。

呵呵,更進不去了,


經濟不好了。

利益集團在收縮戰線。

回答完畢。


養一堆胡吃亂造各自為政的兒子, 不如養一個省心。


瀉藥,邀錯了,雖是國企狗,但不是冶金礦產行業的,也不了解冶金礦產行業。回答完畢。


1、這類行業國際上是巨頭公司主導;

2、合併利於政府行業管理;

3、當下抱團。


不過是利益再分配罷了


本是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當聽說合併時,感嘆:

「我去,有沒有聽錯」,幾天以來,也只是感覺到了文字上合併,且時而忘之。


天空飄來五個字,供給側改革


國企合併是必然的,1998年的國企改革只解決了政企不分的問題,沒解決國企之間競爭的問題。合併可以降低經營成本,絕對必要。


戰略層上的原因,打通全產業鏈通道,提高話語權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全球資源市場大熊市中,抱團是可選出路之一。效法中國中車、中國遠洋。資源整合也好,節約成本也罷,這是國資國企改革的必走棋,是供給側改革的必走棋。


首先,肯定不是由於競爭激烈,因為這樣的合併並不會大幅度提質增效,相反還會有很多磕磕碰碰。

供給側改革,收縮不必要的產能,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盤算。


資源整合、覺得不錯的開始。


先合併,再裁員,不,應該叫供給側改革。五礦和中冶的官僚要罵娘啦,啊不,應該是堅絕支持中央的供給側改革決定!~嗶~。


更多的是採礦油氣業的不景氣 想報團取暖吧


哪個兒孫沒出息,欠了一屁股債,他爺爺都知道


趕緊公開招標私有化是正路,兼并能提升多少效率?有啥本質的改變?


推薦閱讀:

董明珠究竟有多少身家?
是不是把100萬分成100份投資,這樣更能在市場變壞的時候保護本金?比一筆投入100萬要更能保護本金?
熟人集資,該不該給?
在上市公司的董秘辦工作是怎樣一個體驗?
手頭有十萬閑錢,怎樣投資能在一年內賺回10萬?

TAG:投資 | 審計 | 財務 | 國有企業 | 企業併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