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哪些理論漏洞,使得它在與佛教論法時多次慘敗?

元朝時佛教攻擊了道教的哪些漏洞,使得道教在論法中多次慘敗呢?

(《老子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胡圖》是當時論戰的引爆點,但「戊午之爭」的論點肯定不止這些,我看一些史學家評論:道教的理論有漏洞,邏輯不夠嚴密,所以辯不過佛家。所以想知道下道教有哪些理論漏洞。)


元代佛道之辯圍繞的核心就是化胡經。這個是晉道士王孚造作的,本就是假經,肯定辯不過啊。

佛教傳入後,化胡觀念沒過多久就出現了,東漢時某大臣(名字忘記了)給皇帝的上書中就提到了。而那個時候佛教徒還沒有在中國站住腳,所以對這個說法非但沒有反駁,甚至推波助瀾(我的導師卿希泰先生甚至懷疑化胡論是否最早就是由佛教徒提出的),藉此與傳統觀念進行結合,從而加深了在中國的影響。到了魏晉南北朝之時,佛教已經紮下了根,開始與道教進行辯戰,才開始反對化胡論。所以從默許甚至宣揚(甚至提出)化胡論,誘使道教演繹造作偽經,再反戈一擊抓住這一造偽的把柄來進行攻擊。故而,化胡論就相當於一個套子,一個邏輯上的陷阱,在這個問題上道教沒有獲勝的可能。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問題卻並不在經書教義之上。元代佛道三次辯論,皇帝均極為偏袒佛教。元憲宗八年的大辯論上,元憲宗曾說「我國家依著佛力光闡洪基,佛之聖旨敢不隨奉」、「譬如五指,皆從掌出,佛門如掌,余皆如指」。而且參與辯論的人數上,佛教也比道教多了一半多。在這種情況下,辯論基本上就是僧眾們圍攻批駁化胡經,而道徒幾乎沒有太多反駁的機會,隨後皇帝便立即宣布「道者負矣」。這種情況下,道教又如何能贏?

若究其偏袒佛教原因,大致有三:其一,蒙藏民族世奉薩滿和藏傳佛教,「崇尚釋氏」為其國策;其二,全真道自丘處機後,發展極為迅猛,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中,影響都頗不小,甚至搶佔了許多佛教寺院改為宮觀,這種情況已經令元蒙統治者感到威脅;其三,道教是中國自發出現的本土宗教,在元的佔領初期,為了安撫天下,利用籠絡道教是必要的,但是過了這一階段,就要警惕對待了,而扶持相對弱勢的佛教,正是削弱道教,對其加以制衡和控制的方便法門。

這才是元憲宗、世祖時期兩教辯戰道教敗北的根本原因,教義方面的優劣完善與否,大約並沒有什麼重要影響罷。


那些被送去辯論的人,像極了《封神榜》里被送去陣里踩地雷的大仙們的徒弟們...辯論是真的傷神啊。


修道追求肉身不死,是達不到的。在西遊記裡面有描述。


羅馬隊和拉齊奧隊踢球,有素質的球員,大家就是拼實力,拼天分。然而沒素質的極端狂熱球迷會在場下互相動刀子,搞出命案,然而,你能說這是因為足球,因為羅馬和拉齊奧的球員教的嘛?


那些史學家只是胡說八道罷 了,如果去關注佛道辯論的真實情況,佛教辯論勝是通過一本假書。元代的那次更是明顯的政治陰謀,因為道教是本土的,不利於統治階級,所以要需要有個外來的宗教來輔助教化,先是尋佛教,後來發現佛教漢化也太嚴重,最後投入了密宗。


首先,這些論法,本身就有脫離正道。

無論哪一方勝利了又或者失敗了,我想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分別的。

但凡涉及宗教的教義理論什麼的,請不要用世俗之心來解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小得可憐的人,猶如花花世界一隻螻蟻。

如果理論體系帶有目的,那麼再嚴密也有疏漏。

如果理論體系以本然為本,那就等於無,何來嚴密疏漏之分。


說什麼勝敗啊,施主你著相了。


@武老道  說得有些道理,不過道教大多辯論失敗有不少原因,但關鍵的還是統治的原因。

嚴肅來考察歷史的話:

首先,歷史上記載的多次佛道辯論,實際史載無多,多只是佛經上記錄,所以大多可信度不高。

佛教早期辯論,多依靠的是《周書述遺》,說它是本史書,實際上近代研究認定,實際這是一本偽書,因為裡面前後年代有矛盾。

關於元朝的宗教政策與歷史背景,可以查詢論文《道教和佛教的衝突——元朝的宗教政策》有客觀而仔細地描述。

如果說道教的理論不完善,實際上這些辯論中並沒有多少涉及理論的問題,比如依元朝此次辯論來說,論題是《老子化胡經》和《老子八十一化圖》的真偽,顯然無論真偽,重點是統治者是怎麼想。

1256年,蒙哥在哈拉和林他的宮中舉行了一次佛教會議。他對盧布魯克說:"一切宗教猶如手的五指。"但對佛教徒他說:"佛門如掌,余皆如指。"

蒙哥自身便是佛教密宗的,所以結果不言而喻。

以上。


推薦閱讀:

關於凈空法師的爭議是因為哪些方面?
宗教信仰人士找的一些超自然現象來證實神或者天使的存在,那些現象的資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會怎麼樣?
羅馬教皇為什麼戴小白帽,和伊斯蘭教某些民族戴的小白帽是一樣的嗎?
一神論比多神論更進步更高級嗎?為什麼?
東正教、新教都沒有教宗,為什麼天主教卻會有教宗這個職位?

TAG:哲學 | 佛教 | 道教 | 宗教 | 漏洞 |